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中法美国际电影政策比较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中法美国际电影政策比较

发布时间: 2022-06-05 00:14:24

㈠ 200分:有人可以客观评论中国、韩国、日本、泰国及美国电影吗

这个问题,其实说起来就大了啊
我谈些个人的想法吧,不一定对,反正有些感悟,说说也是跟自己聊天了

首先,我们先总括的谈谈亚洲电影和好莱坞电影
毋庸置疑,好莱坞是目前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电影艺术发挥最完美的环境
无论是从商业性还是艺术性,好莱坞都有着最高的高度
尤其在制作和表演艺术的角度,必须承认亚洲电影与之存在明显的差距

其中,最大最大的差别,除了市场的开放化和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外
很重要的一点是,美国的民族情绪和亚洲的民族情绪
美国就像是一群拓荒者、淘金者、征服者的姿态建立了全新的国度
这使得,他们整个国家保持着新鲜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
而亚洲,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一直都受到压迫和侵略,
有浓厚的民族悲情色彩,尤其是日本和韩国
虽然日本在二战中扮演侵略者的角色,但是,
因为这个民族是生活在脆弱的小小的地质板块上,加上二战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使得日本也有着浓厚的悲情民族气氛
说这些,是因为,你可以从电影中看到很深的民族影子
好莱坞的片子大量的是喜剧结尾,看完能够感觉到一切都变好了
亚洲电影大量的是悲剧结尾,一开是的美好会在最后完全崩溃
最终两种电影都感动人了,前者先是制造矛盾,然后化解矛盾
最后大圆满结局,后者先是美好、幸福的假象,随电影的发展
开始打破美好,继而最后达到崩溃。

从商业价值的角度讲,我认为好莱坞和香港是排在最前面的
从艺术价值的角度讲,我认为好莱坞和内地是排在最前面的

中国电影确实有很多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但是,大部分作品有着很深的社会主义痕迹
很多情况下,最具艺术价值的影片正是反映尖锐矛盾的
然而,在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影片就会被毙,
甚至被直接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样的政策限制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

中国香港的电影完全在商业氛围中长大,但是,艺术根基不扎实
尤其是文化根基不扎实,导致过商业化,达到一定高度后
就容易失去方向,在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烂片的海洋

日本电影,日本通过爱情故事和连续剧制作
找到了自己的一条路,基于民族特点,基于情绪取向,
很自然的,日本电影为了力求感动观众,用了很多悲情手段
几十年来,都是用“惨”字来博取眼泪和共鸣
虽然很成功,但是,看多了让人更加压抑,更加忧郁!
以至于使得整个国度的电影气氛都是悲情的

韩国电影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掀起了一个高潮,他们通过学习日本和香港的
成功经验,大量的复制商业电影和言情悲剧题材
在电影和电视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在学习之后,几乎没有形成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在总结、提炼的过程中,他们还是一味的用抄袭的东西不断复制
把一个主题拍烂拍死
到头来,使得韩国电影变得荒诞和哀怨,
喜剧必是滑稽,爱情必得白血病

泰国电影了解和观赏的都甚少,不敢多做评论
不过,亚洲周边国家受到香港电影的影响非常大
或多或少都有些香港的影子

个人觉得,谈这个问题恰恰应该屏蔽过度崇洋媚外的心态
才能够谈的客观。我个人喜欢中国80-90年代的电影
如果能放开话题限制和创作空间
导演们别装含蓄,拍些有深度的,有情趣的
轻松愉快的片子,中国电影会更好

㈡ 急急急 在线等 世界各大国电影产业产值 并于中国比较

美国的电影产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但好莱坞电影却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0%以上。2001年美国IT产业产值高达6000亿美元,占据世界IT产业产值的75%,美国的网站占了全球网站的70%以上。2004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20℅左右,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同时,文化产业为美国国内提供了1700多万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美国推行全球文化扩张的重要战略

第一节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纵观美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抓住主导产业而逐渐成为世界强国(现在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少参与国际事务。但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时期,美国以外交手段为渠道,着重发展军工产业,逐渐成为世界霸主。从冷战后期到上个世纪末,美国逐渐转变为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为主导产业引领世界发展。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美国在发展网络产业的同时,渐渐转向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了颇具影响的“文明冲突论”。该理论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文明冲突”模式成为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国家间的对抗和联合;最可能升级为更大规模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虽然这种理论还存在争议,但该理论认为文化将成为将来国际竞争中的决定因素却得到认同。可以说,美国现阶段成功的奥秘之一就在于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大国,有多元的文化。同我国相比,没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也不是文化资源大国,却是一个文化产业强国。在美国,文化产业有着多种不同的提法,例如,版权产业、创新产业、内容产业、信息产业、艺术产业、休闲娱乐产业等,而版权产业使用最多。通过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表述商业和法律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在美国版权产业,尤其是核心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尖端技术和雄厚资本的支持下,美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另世人惊叹的发展。根据《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4年报告》提供的数据,在1997年-2002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增速是3.51%,超过同期美国GDP2.4%的年均增长速度;2002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为125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1.97%。在就业方面,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口有548.4万人,占美国就业总人口的4.02%。同年,全部版权产业就业人口有1147.6万人,占美国就业总人口的8.41%。仅核心版权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远多于飞机、钢铁、药品、纺织、食品加工和电子器件等传统知名产业。

目前,美国有1500多家日报,8000余家周报和小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发行量都超过100万份。有1.22万种杂志,1965家电台,电视台1440家,拥有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三大电视网。好莱坞是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其先进的电影生产流水线和成熟的商业运作经验使它多年来垄断世界电影市场,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制作世界闻名。音像业已经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行业之一,曾以每年12%—20%的势头增长,其出口额已经超过航空业的出口额。到20世纪末,美国的传媒产业走向集约化和巨型化,如2000年有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而成的媒体巨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链,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以上。文化产业与制造业、金融业相互融合,共同组成的产业群凭借其规模优势开拓国内国际和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美国文化产业不断向世界各国渗透,成为对外扩张的重要渠道,音像产品占据了40℅以上的国际音像份额,电影出口额占据世界电影市场80℅的份额。1996年,其文化产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图书杂志和计算机软件)的出口首次超过汽车、农业、航空和军火等传统行业,位居所有出口产品之首。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的电影产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但好莱坞电影却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0%以上。2001年美国IT产业产值高达6000亿美元,占据世界IT产业产值的75%,美国的网站占了全球网站的70%以上。2004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20℅左右,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同时,文化产业为美国国内提供了1700多万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美国推行全球文化扩张的重要战略。

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当然与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充分扩张(美国领导着全球经济浪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美国有众多产业为何文化产业独树一帜,这要从美国内部去寻找答案。美国是一个极赋创新精神的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也显得那样与众不同。

在行政体制上,美国没有文化部;在文化政策方面,至今没有一个官方文化政策文件。其实,这正是美国文化政策的精妙之处,美国采用“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政府高水平的管理,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政府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首先是美国政府注重通过法律加强对版权的保护。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版权法》、《半导体芯片保护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伪造访问设备和计算机欺骗滥用法》等一系列有关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版权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是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这种投入面向所有符合规范的团体,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文化产业。现在美国投资主体非常多样,一是政府投资大。这种投入面向所有符合政策导向的团体。二是吸收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来自于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的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

再次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

第二,政府高水平地的引导和管理。在美国,政府机构中保护版权产业的机构很健全。政府机构中设有版权办公室——隶属于国会图书馆,主要负责版权的登记、申请、审核等工作,以及为国会等部门提供版权咨询;美国贸易代表署——负责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贸易谈判;海关——主要负责涉及知识产权产品的进出口审核等相关工作;商务部国际贸易局、科技局和版权税审查庭。此外,随着版权产业的需要,美国政府还成立了一些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对版权的监督和保护,如克林顿政府设立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信息政策委员会等机构。

各州政府和市政府等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产业。例如,纽约市政府比国家艺术捐赠部门有更高的年预算。在布隆伯格(Bloomberg)市长的领导下,文化产业在纽约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并且通过电影戏剧广播市长办公室等机构改进了对文化产业的服务。的职责是使每个地区都有文化生活,用于资助文化事业的经费由政府核定,议会审查批准。同时要保证这些活动符合法律的规定,凡是背离法律规定的,政府有权给予取缔。美国在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时不仅运用经济的、行政的、行业自律的手段,还非常重视法律的约束。

第三,重视科技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并能引导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在经济和政治因素促成的基础上,科技含量高是其重要原因。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它直接构成了美国文化产业的输出机。如果缺少了电视、电影、收音机、印刷新闻媒介和广告这些传媒的支撑,那么,至少美国文化的传播不会如今日这般普泛与深入。尤其是在大众传播媒介领域,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地球通讯卫星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美国文化产业具备了向全世界扩展的“桥梁”和“利器”。

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品,尤其是好莱坞的电影、几大电视网的肥皂剧及娱乐节目、自由的无线广播,在世界各地都形成了这种媒介霸权。首当其冲的就是《星球大战》、《阿甘正传》、《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谍中谍》等好莱坞大片,特别是那些投资巨大的娱乐影片抢占了全球票房的大部,甚至全球正在放映的电影中85%都来自好莱坞。

第四、放眼全球,充分吸收国际资本、世界文化资源和各国人才,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借助贸易自由化潮流,美国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向全球输出的主导权,且正在从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中受益。特别是在资本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美国文化产业的投资者,无论是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厂还是流行音乐的唱片公司,其实都是以外来跨国资本为主的。在文化产品制作中,则立足于全球市场需求并引领潮流,牢牢把握海外销售市常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90%。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并通过影响人们的观念来进一步培育消费市场成了美国人发展文化产业的法

㈢ 美国电影业发展基本态势

每况愈下。

㈣ 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有什么区别

一、特效不同:

1、中国的特效水平并不差,然而由于演员的片酬占据了大头,所有特效方面投入就少了,因而,我国的特效看起来什么的出戏。

2、国外的电影资金有着合理的安排,特效一点也含糊,看起来就相当顺畅。

二、剧本不同:

1、国外剧本有着相当成熟的分工,各种类型都有,剧本也比较精良,虽然现在好莱坞剧本也不怎样,但至少中规中矩。

2、而我国的限制比较大,剧本大多都是历史宫斗片或者抗日战争片,类型比较少。而且,由于我国没有成熟的编剧体系,所有经常出现烂剧本,完全不把观众当回事,只想走走流量。

三、道具不同:

1、好莱坞有着成熟完善的道具制作组,比如《指环王》里的部分场景都是道具制作出来的,效果逼真。以及《权力的游戏》中,角色路人的服装都是专门制作,符合实际。

2、而我国这方面真的是完全空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道具组,服装上面也都是光鲜亮丽,完全不符合实际,容易让人看了出戏。

电影表现手段: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㈤ 中国和美国电影的比较

我认为应该是从两国文化背景方面来讲。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各自拍出来的电影会有许多异同点。中国的保守,美国的开放…

㈥ 美国电影政策有哪些

反垄断法的出台。

㈦ 面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应如何处理好中日、中美、中法关系

大国关系在冷战后进行了深刻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正与日俱增,而经济关系成为各国关系中的核心,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对外关系对外行为最主要的动因。而在不久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大国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需要我们的政治家们运用她们的睿智,处理好与个全球各主要大国的关系,切实维护好我国的国家利益。
对于中日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日本国内一片哗然,纷纷指责美国的越顶外交,并迅速采取行动最终在美国之前与中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日关系也在风雨飘摇中不断地向前发展,当前的中日有着畸形发展的趋势,政冷经热是历届两国政府所亟待解决的难题。近些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建立和加深战略互惠关系已成为两国领导人的共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国内的经济建设早已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休戚相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对于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同样中国制造早已遍布全球,日本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国,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日本国内对待历史的态度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日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障碍。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历届政府一直奉行实用主义外交,而在国际经济国内化国内经济国际化的今天这项国策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搁置争议,建立互信将是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力争实现的目标。
中美,中法 明天再写,先玩游戏^_^

㈧ 比较美国电影和中国电影

1我觉得你应该先把几部比较有名或者比较能反映中国、美国的文化特色的影片做一下比较,因为这比较有说服力.
2中国电影较于美国电影技术不是那么先进,在剪辑,特技,拍摄手法,挖掘素材方面应该多向美国电影学习.如<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等等(但在拍摄手法上你最好分析一下<暗黑扫描>
3这一问题不太好答,你应从枪战片方面分析,因为这类影片或多或少的体现了一些个人英雄主义,还有就是伦理片方面,这一类电影的犯罪,强奸,暴力镜头很多你可举一些典型进行分析.如<荒岛余生>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至于伦理片嘛就不说了.
最后祝你好运能写出一篇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