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电影获奖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电影获奖

发布时间: 2023-02-04 18:28:20

Ⅰ 第一部在国外获奖的中国电影是哪部

据了解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根据八位抗日女英雄投江故事创作的《中华儿女》



《卧虎藏龙》是第一部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的外语影片,也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亚洲电影。 渔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对孪生子女小猴、小猫。一场暴风雨夺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刚生下的儿女,只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妈。 这个电影很是经典。

Ⅱ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谁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石联星。

石联星(1914年5月18日~1984年8月1日),曾用艺名石莲馨,湖北黄梅人,中国着名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获得1950年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优秀女演员表演奖”,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女演员,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争得了荣誉。

相关信息

作为戏剧骨干,她编剧本,排戏,是个多面手。每次开文艺会,群众和战士们都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形成了文化的高潮。战时,石联星和战士们一样,扛着大刀、梭镖参加战斗。空闲时,她自编自演话剧给战士们看,还教战士们政治课和文化课。

1945年,她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后又担任华北联大戏剧系教员。她在《疯了的母亲》《水车转了》《大地回春》《日出》《大雷雨》等剧目中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

Ⅲ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影片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影片《赵一曼》的主演石联星,该片由东北电影制片厂(今长影)1950年出品。

《赵一曼》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剧情片,由沙蒙执导,石联星主演,于1950年上映;该片讲述了讲述了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故事。

(3)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电影获奖扩展阅读:

1933年,女共产党员赵一曼与她的丈夫老曹,受命在日军占领下的哈尔滨市电车工人中开展工作,组织工人罢工。敌人慑于群众声威,表面上佯装让步,暗地里却加紧部署镇压。

赵一曼洞察此情,在罢工胜利后迅速组织转移。老曹不幸被捕,不久即被杀害。赵一曼转移到农村后,动员教育农民,组织起一支抗日队伍,活跃在珠河两岸。

Ⅳ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演员是谁

是石联星

新中国成立后,石联星积极献身于年轻的人民电影事业。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赵一曼》,石联星不负众望,塑造的赵一曼英雄形象轰动了新中国,给亿万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她也因此获得1950年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优秀女演员表演奖”,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女演员,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争得了荣誉。此后,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争》等影片,参加了中苏合拍的《风从东方来》的导演工作。

石联星逝世时间

20世纪50年代,石联星调入北影工作,担任演员、电影学校教员等职务。后来为了支持丈夫凌子风的工作一度退出影坛。1961年至1979年,她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导演。重返话剧舞台后,她与欧阳山尊等同志合作导演了《渔人之家》《红岩》《年轻的一代》《生活的彩练》等多幕剧。

十年浩劫之后,她带病深入生活、写剧本,一直没有停止艺术创作。1984年8月1日.石联星因病逝世,享年70岁。

Ⅳ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谁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石联星。

1949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赵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战士赵一曼的英雄形象。此后,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争》等影片,参加了中苏合拍的《风从东方来》的导演工作。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北京电影学院教表、导演课。

尤其是她创造的赵一曼的形象,轰动了新中国,曾给予亿万人民群众以巨大的鼓舞。在1950年第五届国际电影比赛大会上,《赵一曼》受到热烈欢迎,石联星也因此荣获了“优秀表演奖”,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争得了荣誉。



1950年至1960年参加北影,担任演员,电影学校教员等职务。

1961年至1979年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导演。重返话剧舞台,在北京人艺先后与欧阳山尊等同志合作导演了《渔人之家》、《红岩》、《年轻的一代》、《生活的彩练》等多幕剧。十年浩劫之后,她带病深入生活、写剧本,一直没有停止艺术创作。

1984年8月1日.石联星因患癌症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0岁。

Ⅵ 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

《渔光曲》由民国着名电影人厉麟似等审定并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无论是在艺术结构与镜头运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影戏观念,格调凄婉而压抑,节奏缓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几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节曲折、悲喜交织、情趣盎然、观赏性强等特点外,又突出了真实与细腻。

《渔光曲》的现实意义

影片以渔民徐家的家庭悲剧为主线,描绘了在经济恐慌、民生凋敝的社会状况下,渔民灾难重重的生活,表现出作者对穷苦渔民的无限同情,贯穿了1930年代中国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

同时,也围绕着这个渔民家庭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造成渔民深重苦难的原因,真实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渔村的社会面貌。又通过船主之子何子英这位新工商从业者的形象,探讨了“实业救国”的理想问题。

影片上映之后,观众对农民的凄惨生活深表同情,对实业人士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Ⅶ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演员是谁

是石联星。

1949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赵一曼》,成功地塑造了赵一曼的英雄形象。

石联星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北京电影学院教表、导演课。尤其是她创造的赵一曼的形象,轰动了新中国,曾给予亿万人民群众以巨大的鼓舞。

在1950年第五届国际电影比赛大会上,《赵一曼》受到热烈欢迎,石联星也因此荣获了“优秀表演奖”,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争得了荣誉。1950年至1960年参加北影,担任演员,电影学校教员等职务。

相关介绍:

石联星积极献身于年轻的人民电影事业。

1950年至1960年参加北影,担任演员,电影学校教员等职务。

1961年至1979年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导演。重返话剧舞台,在北京人艺先后与欧阳山尊等同志合作导演了《渔人之家》、《红岩》、《年轻的一代》、《生活的彩练》等多幕剧。

十年浩劫之后,她带病深入生活、写剧本,一直没有停止艺术创作。

Ⅷ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影片

《赵一曼》。1949年,石联星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并主演了影片《赵一曼》,成功塑造了革命战士赵一曼的英雄形象。

因为石联星是一个老革命,她对赵一曼这样的职业革命家十分熟悉,再加上她多少年积累的表演经验,诠释的“赵一曼”真实可信,这一艺术形象曾给当年的军民以巨大的鼓舞。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石联星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也就是在这一年,她因主演《赵一曼》而荣获国际电影节演员优等奖。

(8)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电影获奖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933年,女共产党员赵一曼与她的丈夫老曹,受命在日军占领下的哈尔滨市电车工人中开展工作,组织工人罢工。敌人慑于群众声威,表面上佯装让步,暗地里却加紧部署镇压。赵一曼洞察此情,在罢工胜利后迅速组织转移。老曹不幸被捕,不久即被杀害。赵一曼转移到农村后,动员教育农民,组织起一支抗日队伍,活跃在珠河两岸。

1934年秋,他们又与王团长率领的一支抗日队伍在珠河附近的山里会师。1935年冬,传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部队举行联欢晚会, 营地却被敌人发现,敌人蜂拥而来,将整座山团团围住。赵一曼当机立断,嘱王团长率部突围,她带着一个排留下掩护,终因负伤而被俘。

敌人对她诱降,被严词拒绝。继而又加严刑拷打,她仍不屈服。敌人得不到任何口供,又唯恐她伤重死去,断了线索,便把她送入医院。在医院里,她对护士小韩和敌人派来监视她的看守反复讲述抗日道理,晓以大义。 不久,他们两人自动提出愿与赵一曼一起逃走,投奔抗日队伍。

某夜大雨滂沱,赵一曼等三人逃离医院。中途被敌人追上,抓回狱中。临刑时,她大义凛然,面无惧色,英勇就义 。

Ⅸ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谁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石联星。

1949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赵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战士赵一曼的英雄形象。此后,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争》等影片,参加了中苏合拍的《风从东方来》的导演工作。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北京电影学院教表、导演课。

尤其是她创造的赵一曼的形象,轰动了新中国,曾给予亿万人民群众以巨大的鼓舞。在1950年第五届国际电影比赛大会上,《赵一曼》受到热烈欢迎,石联星也因此荣获了“优秀表演奖”,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争得了荣誉。

(9)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电影获奖扩展阅读:

石联星同志是苏区红色红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她因主演话剧《武装起来》、《海上十月》、《沈阳号炮》及参演《我—红军》、《女英雄》等话剧,在瑞金苏区进行艺术活动,与李伯钊、刘月华被广大红军和苏区群众誉为苏区“三大赤色红星之一”。

之后她在《疯了的母亲》、《水车转了》、《大地回春》、《日出》、《大雷雨》等剧目又中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新中国成立后,石联星积极献身于年轻的人民电影事业。

Ⅹ 《赵一曼》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

《渔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和执导的剧情影片,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影片代表作之一。该影片由民国着名电影人厉麟似等审定并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继承人子英之间的悲欢离合,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折射出旧中国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飘零动荡。

艺术价值

《渔光曲》无论是在艺术结构与镜头运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影戏观念,格调凄婉而压抑,节奏缓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几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节曲折、悲喜交织、情趣盎然、观赏性强等特点外,又突出了真实与细腻。

通过贫苦渔民的悲惨遭遇,以凄婉的笔调描写了当时居民的苦难生活,显示了导演艺术技巧的成熟。作为配音片,《渔光曲》可以看作默片向有声时代转变的特殊时期的产物,既保持了中国默片视觉表现上的高水准,也体现出一些对于声音手段的有益探索。

影片以现实的题材、动人的情节、通俗的手法和精炼的技巧,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在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上,画面造型的美感追求上以及对待意境界的营造上,都有所探索和创新。影片表现手法质朴,却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开头和结尾尤为动人,前后对应配以清新真挚的主题歌,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