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哪举行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193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市举行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同样早期的还有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电影节日渐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有1946年法国创办的嘎纳国际电影节和捷克斯洛伐克创办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另外,在40年代先后创办的还有意大利的圣万桑国际体育片电影节、瑞士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英国的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等。
进入50年代,国际电影节更加引人注目、迅速发展起来,从欧洲扩展到北美洲、
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由40年代的几个,猛增到50多个。
到了60年代末,国际电影节又增加了一倍,总数超过了100个。70年代是高峰时期,十年时间又翻了一番,达到200多个。
②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岛所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它与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及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狮奖。
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在电影黄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电影大师的摇篮。
(2)200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扩展阅读:
奖项设置
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整个电影节的最高奖项,从1949年开始设立,用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电影长片)、“银狮奖”(非正规奖项,通常颁发给最佳导演或者最佳短片)、评审团大奖、评委会特别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新演员将等;
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最佳短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
此外还设置了终身成就奖和“未来之狮”的奖项,前者用以奖励世界范围内为电影事业奉献终身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后者则为“最佳处女作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③ 有哪些获得过金狮奖的电影
历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2年
最佳外国影片 (无)
第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4年
最佳外国影片 阿兰岛人(英)
第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5年
最佳外国影片 安娜.卡列尼娜(美)
第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6年
最佳外国影片 加利福尼亚的皇(德)
第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7年
最佳外国影片 舞会的名册(法)
第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8年
最佳外国影片 奥林匹克运动会(德)
第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9年
最佳外国影片 (无)
第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0年
最佳外国影片 驿站长(德)
第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1年
最佳外国影片 克鲁格总统(德)
第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2年
最佳外国影片 伟大的国王(德)
第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6年
最佳外国影片 大地之光(美)
第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7年
最佳外国影片 罢工(捷)
第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8年
最佳外国影片 王子复仇记(英)
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9年
圣马克金狮奖 曼侬(法)
第十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0年
圣马克金狮奖 裁判结束(法)
第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1年
圣马克金狮奖 罗生门(日)
第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2年
圣马克金狮奖 禁止的游戏(法)
第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3年
圣马克金狮奖 (未评)
第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4年
圣马克金狮奖 罗密欧与朱丽叶(意、英)
第二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5年
圣马克金狮奖 诺言(丹)
第二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6年
圣马克金狮奖 (无)
第二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7年
圣马克金狮奖 不可征服的人(印)
第二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8年
圣马克金狮奖 无法松的一天(日)
第二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9年
圣马克金狮奖 罗维雷将军(意)
大战(意)
第二十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0年
圣马克金狮奖 横渡莱茵河(法)
第二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1年
圣马克金狮奖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法)
第二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2年
圣马克金狮奖 伊凡的童年(苏)
家族日记(意)
第二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3年
圣马克金狮奖 城市上空的魔掌(意)
第二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4年
圣马克金狮奖 红色沙漠(意)
第三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5年
圣马克金狮奖 北斗七星(意)
第三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6年
圣马克金狮奖 阿尔及尔之战(意)
半个男人(意)
CHAPPAQUA(美)
第三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7年
圣马克金狮奖 白日的美女(法)
第三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8年
圣马克金狮奖 马戏团帐篷顶上的艺人(西德)
1969-1978年,电影节虽仍在举办,但未再评出正式的奖,其中1973/1977/1978年停办。
1973年,更名为"意大利电影评论日"1975年,改名为"双年电影节",1979年恢复正常举办,1980年恢复"圣马克金狮奖
第三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0年
圣马克金狮奖 葛洛丽亚(美)
大西洋城(法、加拿大)
第三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1年
圣马克金狮奖 沉重的年代(西德)
第三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2年
圣马克金狮奖 情况(西德)
第四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3年
圣马克金狮奖 卡门(法、瑞士)
第四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4年
圣马克金狮奖 和平阳光年代(波、西德、美)
第四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5年
圣马克金狮奖 天涯沦落女(法)
第四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6年
圣马克金狮奖 夏季(法)
第四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7年
圣马克金狮奖 孩子们,再见(法)
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8年
圣马克金狮奖 圣洁酒徒的传奇(意)
第四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9年
圣马克金狮奖 悲情城市(中国台湾)
第四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0年
圣马克金狮奖 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去逝(英)
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1年
圣马克金狮奖 套马索(苏)
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2年
圣马克金狮奖 秋菊打官司(中)
第五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3年
圣马克金狮奖 银色、性、男女(美)
蓝色(法)
第五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4年
圣马克金狮奖 爱情万岁(中国台湾)
下 雨之前(马其顿)
第五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5年
圣马克金狮奖 三轮车夫(法、越南)
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6年
圣马克金狮奖 赤胆佳人(爱尔兰)
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7年
圣马克金狮奖 焰火(日)
第五十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8年
圣马克金狮奖 这样的笑(意)
第五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9年
圣马克金狮奖 一个都不能少(中)
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00年
圣马克金狮奖 圈子(伊朗)
第五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01年
圣马克金狮奖 季风婚宴 (印度)
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02年
圣马克金狮奖 玛德莲姐妹 (英)
第六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03年
圣马克金狮奖 回归 (俄)
第六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04年
圣马克金狮奖 维拉-德雷克 (英)
④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基本介绍
意大利语: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
其他名称: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时间:1932年
主办单位:威尼斯艺术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20世纪60年代末,威尼斯电影节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导致原有的影片评奖制度被废除,改为观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才恢复评奖。尽管如此,在此期间每年世界各国仍有很多优秀作品参展。
威尼斯电影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发掘了一大批新兴的欧洲电影人。尽管它所选择的电影未必是该导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却时时刻刻地在引领欧洲艺术电影的发展潮流。
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组成部分。
⑤ 首届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哪一年
1932年。
⑥ 什么是威尼斯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又被称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诞生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
首届威尼斯电影节于1932年8月6日至21日举办,属于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1895年由一群威尼斯当地知识分子创办的威尼斯双年展起初并没有电影环节。
双年展从1930年开始,先后引入了“音乐”“电影”“戏剧”“建筑”和“舞蹈”。由此可见,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艺术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后来引入的内容。可以说,威尼斯电影节的诞生就是创新的产物。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每年8月末至9月初在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办。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地平线”、“未来之狮”、“VR竞赛”、“非竞赛展映”、“国际影评人周”、“威尼斯日”等单元。在电影黄金年代(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诸多世界电影大师的摇篮。
(6)200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扩展阅读
不同时期的威尼斯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尼斯电影节不断受到来自法西斯政府的压力,草草举办的几届电影节参展影片几乎全部为意大利和德国的电影,政治倾向不言而喻,且一度将奖项命名为“墨索里尼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法西斯政权的倒台,威尼斯电影节逐渐回归到电影艺术的本质上来,取消“墨索里尼杯”,并于1949年首次用威尼斯的标志“圣马可金狮”命名最高奖项。
尽管后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威尼斯电影节仍曾遭遇各种挫折,但始终力图保持自己的独特传统:聚焦于各国电影领域的优秀实验者和开拓者,鼓励采用新的艺术手法、技术手段和创作技巧拍摄形式新颖、独具一格的影片。这些影片或许并不完美,但只要有所创新,都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
⑦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哪些
欧洲三大电影节分别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
1、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故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狮奖”,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每年8月至9月间在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行。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世界电影大师的摇篮。
2、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康城或坎城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阳光(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最初是为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而创办,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戛纳国际电影节于每年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
3、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创立。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熊奖”,以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柏林国际电影节于每年2月间举办,为期两周。
(7)200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扩展阅读
欧洲三大电影节“三大满贯”获得记录
1、最高奖大满贯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夜》柏林金熊(1961)、《红色沙漠》威尼斯金狮(1964)、《放大》戛纳金棕榈(1966)。
罗伯特·奥特曼:《陆军野战医院》戛纳金棕榈(1970)、《西塞英雄谱》柏林金熊(1976)、《人生交叉点》威尼斯金狮(1993)。
2、最佳导演大满贯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狂野之爱》戛纳最佳导演(2002)、《血色将至》柏林最佳导演(2008)《大师》威尼斯最佳导演(2012)。
3、二等奖大满贯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1964年《马太福音》威尼斯评审团大奖、1971年《十日谈》柏林评审团大奖、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纳评审团大奖。
张艺谋: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威尼斯银狮奖、1994年《活着》戛纳评审团大奖、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柏林评审团大奖。
4、最佳男演员大满贯
杰克·莱蒙:1979《中国综合症》戛纳影帝、1981《奉献》柏林影帝、1982《大失踪》戛纳影帝、1992《大亨游戏》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1997《可人儿》戛纳影帝、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5、最佳女演员大满贯
朱丽叶·比诺什:1993《蓝》威尼斯影后、1997《英国病人》柏林影后、2010《合法副本》戛纳影后。
朱丽安·摩尔:2002年《远离天堂》威尼斯影后、2003年《时时刻刻》柏林影后、2014年《星图》戛纳影后。
6、终身成就奖满贯
让娜·莫罗:1992年终生成就金狮奖、2000年终生成就金熊奖、2003年终生成就金棕榈奖。
7、主演最高奖满贯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纳金棕榈奖、1961年《夜》柏林金熊奖、1962年《家庭日记》威尼斯金狮奖。
巩俐:1987年《红高粱》柏林金熊奖、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狮奖、1993年《霸王别姬》戛纳金棕榈奖。
⑧ 三大艺术电影节以及它们的最高奖项是什么
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康城国际电影节、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
最高奖项为“金狮奖”。
⑨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历届之最
获得金狮奖最多的导演(两次)路易·马勒1980年《大西洋城》获得第三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1987《孩子们,再见》获得第四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威尼斯电影节史上第一位双金狮导演。 张艺谋1992年凭借《秋菊打官司》获得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获得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史上第二位双金狮导演。 李安2005年《断背山》获得第六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2007年《色戒》获得第六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史上第三位双金狮导演。 获得金狮奖的女导演(4人)玛格雷特·冯·特洛塔1981年第37届凭《德国姐妹》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金狮奖的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1985年第42届凭《流浪女》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历史上第二位获得金狮奖的女导演。米拉·奈尔印度女导演米拉·奈尔于2001年第58届凭《季风婚宴》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历史上第三位获得金狮奖的女导演。 索菲娅·科波拉2010年第67届由索菲娅·科波拉执导的电影《在某处》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历史上第四位获得金狮奖的女导演。 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的女导演西丽·娜沙特2009年第66届伊朗裔美国女导演西丽·娜沙特凭《没有男人的女人》获得最佳导演银狮奖。 获得影后桂冠最多的女演员(三人)雪莉·麦克琳
伊莎贝尔·于佩尔 能够登上两次威尼斯电影节影后桂冠,对于全世界的女演员来说并不容易,尤其是相对于比较“本土”的奥斯卡来说,很少有明星能像凯瑟琳·赫本四次登上奥斯卡的影后宝座,在威尼斯电影节截至2014年上,只有雪莉·麦克琳和伊莎贝尔·于佩尔由此殊荣,比较有趣的是,她们两人都同时在1988年第45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荣获了影后的称号。她们分别因在《苏萨茨卡夫人》和《女人韵事》中的出色表现获此殊荣。另外,在1960年第25届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有雪莉·麦克琳凭借《桃色公寓》一片首获影后桂冠,而伊莎贝尔·于佩尔则是在1995年第5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凭借《仪式》再次登上影后宝座。瓦莱莉·高利诺先后于1986年第43届凭《爱情故事》、2015年第72届《为你着想》两度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获得影帝桂冠最多的男演员(四人)让·迦本先后于1951年第16届《黑夜是我的王国》、1954年第19届《金钱不要碰》两度获得最佳男演员奖三船敏郎先后于1961年第26届《用心棒》、1965年第30届《红胡子》两度获得最佳男演员奖西恩·潘先后于1998年第55届《浮世男女》、2003年第60届21克》两度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哈维尔·巴登先后于2000年第57届《夜幕降临前》、2004年第61届《深海长眠》两度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史上最年轻的影帝/影后夏雨中国大陆男演员夏雨于1994年第51届凭《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最佳男主角,获奖时不满18岁,从而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届上最年轻的影帝。 维克托埃尔·基维索尔于1996年第53届凭《悲怜上帝的小女儿》中“波娜特”一角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出生于1991年的她得奖时才4岁,从而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最年轻的影后,同时更是世界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后。最年轻的终身成就金狮奖蒂姆·伯顿在第64届电影节上美国导演蒂姆·伯顿被授予了终身成就奖,而当年仅有49岁的伯顿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历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最年轻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第一部获得金狮奖的纪录片罗马环城高速2013年第70届威尼斯影展由地主国意大利成最大赢家,《罗马环城高速》又名《一条大路通罗马》成首度获金狮奖的纪录片,也是意大利相隔15年重夺最高荣誉,该作品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的另一部作品《海上火焰》(又名《兰佩杜萨纪事》)于2016年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这也是柏林电影节史上首次纪录片夺得金熊奖。 参展中国影片最多的一届2005年第62届2005年的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可以说是一场中国盛宴,那届电影节参赛和参展的中国影片达20多部,为历届电影节之最。李安更是凭借《断背山》一举夺得金狮奖。在这届电影节上,主办方特别设有一个亚洲电影历史回顾单元,包括中国、日本的电影回顾。而中国的影片部分,主要是回顾中国1934年至1990年拍摄的影片,包括中国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芙蓉镇》、《大路》、《三毛流浪记》、《马路天使》等十几部这一时期的经典影片。另外,电影节开幕式放映中国导演徐克执导的《七剑》,而闭幕式压轴的则是香港导演陈可辛的作品《如果·爱》。而关锦鹏的《长恨歌》和李安导演的《断臂山》也都入围了62届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中国女导演李玉执导的《红颜》以及宁瀛的新片《无穷动》也入围本届电影节地平线单元。
⑩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届获奖名单
截止至2020年8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一共有76届(1969年至197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导致原有的影片评奖制度被废除,改为观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恢复评奖),主竞赛单元的获奖名单如下:
第一届(1932)
最佳导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苏联)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化身博士》(美国)
最佳女演员:海伦.海斯(美国)《马德隆.克劳德特的罪恶》
第二届(1934)
最佳外国影片:《阿兰岛人》(英国)
最佳导演:吉.马哈蒂 《入谜》捷克 约.罗文斯基《青年之恋》(捷克)
最佳男演员:华雷斯.皮莱 《自由万岁》(美国)
最佳女演员:凯瑟琳.赫本 小妇人 (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泰雷萨旗手(意大利)
第三届(1935)
最佳外国影片:安娜.卡列妮娜(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幻影 (意大利)
最佳导演:金.维多 《洞房花烛夜》 (美国)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布郎夏尔 《罪与罚》(法国)
最佳女演员:保拉.韦塞利 《插曲》(奥地利)
第四届(1936)
最佳外国影片:加利福尼亚的皇帝 (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利比亚骑兵队(意大利)
最佳导演:杰克.弗德 《弗兰德狂欢节》 (法国)
最佳男演员:保罗.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传》(美国)
最佳女演员:安娜.蓓拉 《战斗前夜》(法国)
第五届(1937)
最佳外国影片:《舞针的册》(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抗击汉尼拔》
最佳导演:罗.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国)
最佳男演员:伊密尔.詹宁斯《统治者》(德国)
最佳女演员:蓓蒂.黛维斯《红衫泪痕》(美国)
第六届(1938)
最佳外国影片:《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空军敢死队》
最佳导演:卡尔.里特《士兵的假期》(德国)马塞尔.卡内尔《雾码头》(法国)
最佳男演员:李思利.霍华德《卖花女》(英国)
最佳女演员:瑙玛.希拉《绝代艳后》(美国)
第七届(1939)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布纳.梅西阿斯》
第八届(1940)
最佳外国影片:《驿站长》(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尔卡扎尔之围》
第九届(1941)
最佳外国影片:《克鲁格总统》(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钢盔》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剧演员》(德国)
最佳男演员: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路易斯.乌尔里奇《安奈利》(德国)
第十届(1942)
最佳外国影片:《伟大的国王》(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槟加西》
最佳男演员: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枪击》(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克.苏德鲍姆《伟大的国王》(德国)
第十一届(1946)
最佳外国影片:《大地之光》(美国)
第十二届(1947)
最佳外国影片:《罢工》(捷克)
最佳意大利影片:《悲惨的追逐》
最佳导演:亨利.乔治.格卢佐《巴黎警局》(法国)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费斯内《文森特先生》(法国)
最佳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意大利)
第十三届(1948)
最佳外国影片:《王子复仇记》(英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在罗马的阳光下》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审判》(奥地利)
最佳男演员:恩斯特.多伊奇《审》(奥地利)
最佳女演员:珍.西蒙斯《王子复仇记》(英国)
第十四届(1949)
圣马克金狮奖:《曼侬》(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沼泽的蓝天》
最佳导演:阿.吉尼那《沼泽的蓝天》(意大利)
最佳男演员:约瑟夫.科顿《珍妮的肖像》(美国)
最佳女演员:奥丽薇.迪.哈弗兰《毒龙潭》(美国)
第十五届(1950)
圣马克金狮奖:《裁判结束》(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员:萨姆.杰夫《夜阑人未静》(美国)
最佳女演员:埃莉诺.帕克《铁窗红泪》(美国)
第十六届(1951)
圣马克金狮奖:《罗生门》(日本)
最佳意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黑夜是我的王国》(法国)
最佳女演员:费雯丽《欲望号街车》(美国)
第十七届(1952)
圣马克金狮奖:《禁止游戏》(法国)
最佳导演:沟口健二《西鹤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一个推销员的死》(美国)
第十八届(1953)
圣马克银狮奖:《雨月物语》(日本)《红杏出墙》(意大利、法国)
最佳导演:亚温.李斯《四张广告》(美国)
最佳男演员:亨利.维尔伯特《没有忏悔的神》(法国)
最佳女演员:莉莉.帕尔默《四张广告》(美国)
第十九届(1954)
圣马克金狮奖:《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英国)
圣马克银狮奖:《在码头》(美国)《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不要碰珠宝》(法国)
第二十届(1955)
圣马克金狮奖:《诺言》(丹麦)
圣马克银狮奖:《跳来跳去的女人》(苏联)
最佳男演员:肯尼思.莫尔《亲情深似海》(美国)
第二十一届(1956)
最佳男演员:布尔威尔《巴黎横断面》(法国)
最佳女演员:玛丽亚.雪尔《酒店》(法国)
第七十一届(2014)
最佳影片金狮奖:罗伊·安德森《寒枝雀静》(瑞典)
最佳影片评委会大奖:约书亚·奥本海默《沉默之像》(丹麦/挪威/芬兰)
最佳导演银狮奖: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邮差的白夜》(俄罗斯)
最佳男演员:奖亚当·德利弗《饥饿的心》(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奖:阿尔芭·洛瓦赫《饥饿的心》(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卡昂·穆德西《锡瓦斯》(土耳其)
第七十二届(2015)
最佳影片金狮奖:洛伦佐·维加斯《来自远方》(委内瑞拉)
评审团大奖:查理·考夫曼《失常》(美国)
最佳导演银狮奖:帕布罗·查比罗《犯罪家族》(阿根廷)
最佳编剧奖:克里斯蒂安·文森特《貂》(法国)
最佳男演员奖:法布莱斯·鲁奇尼《貂》(法国)
最佳女演员奖:瓦莱莉·高利诺《为你着想》(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艾明·阿尔珀《封锁》(土耳其)
最佳新演员奖:亚伯拉罕·阿塔哈《无境之兽》(美国)
第七十三届(2016)
最佳影片金狮奖:拉夫·达兹《离开的女人》(菲律宾)
评审团大奖:汤姆·福特《夜行动物》(美国)
最佳剧本奖:诺亚·奥本海姆《第一夫人》(美国)
最佳导演奖: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战争天堂》(俄罗斯)、阿玛特·伊斯卡拉特《野蛮地区》(墨西哥)
最佳男演员奖:奥斯卡·马丁内兹《杰出公民》(阿根廷)
最佳女演员奖:艾玛·斯通《爱乐之城》(美国)
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奖:葆拉·贝尔《弗兰茨》(德国)
评委会特别奖:安娜·莉莉·阿米普尔《劣质爱情》(美国)
第七十四届(2017)
最佳电影金狮奖:吉尔莫·德尔·托罗《水形物语》(美国)
评审团大奖银狮奖:萨缪尔·毛茨《狐步舞》(以色列)
最佳导演银狮奖:泽维尔·勒格朗《倾尽所有》(法国)
最佳男演员:Kamel El Basha《羞辱》(黎巴嫩)
最佳女演员:夏洛特·兰普琳《汉娜》(法国)
最佳剧本奖:马丁·麦克唐纳《三块广告牌》(美国、英国)
评审团特别奖:沃威克·桑顿《甜蜜的国度》(澳大利亚)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演员奖:查理·普拉默《赛马皮特》(英国)
第七十五届(2018)
金狮奖最佳影片奖:阿方索·卡隆《罗马》
银狮评委会大奖:欧格斯·兰斯莫斯《宠儿》
最佳剧本奖:乔·科恩、伊桑·科恩《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银狮最佳导演奖:雅克·欧迪亚《希斯特斯兄弟》
最佳男演员奖:威廉·达福《永恒之门》
最佳女演员奖:奥莉薇娅·柯尔曼《宠儿》
评审团特别奖:詹妮弗·肯特《夜莺》
新晋演员奖:巴凯里·甘纳巴《夜莺》
第七十六届(2019)
金狮奖最佳影片:《小丑》导演:托德·菲利普斯
评审团大奖:《我控诉》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最佳剧本奖:杨凡《继园台七号》
最佳导演奖:罗伊·安德森《关于无尽》
最佳男演员:卢卡·马里内利《马丁·伊登》
最佳女演员: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世界的胜利》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奖(最佳新人奖):托比·华莱士《乳牙》
评委会特别奖:《黑手党不再是曾经》导演:弗兰科·马雷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