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有关国际跳棋的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有关国际跳棋的电影

发布时间: 2022-10-01 03:33:51

❶ 跳棋的由来

跳棋大约在维多利亚时代(约1880年)发明跳棋Halma,(希腊文“跳跃”),最初的棋盘是正方形的,共有256格,开始时棋子分布在四个角落, 以最快跳到对角为目标,规则和现在的中国跳棋类同。不久就有人改成星形棋盘,由一间德国公司Ravensburger取得专利,称为Stern-Halma。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在美国开始流行,并改了Chinese Checkers(中国跳棋)的名字。当这种棋子传到中国时,称为波子棋,实质上跳棋并不是起源于中国。
国际跳棋 checkers
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旧称西洋跳棋。远在古埃及法老时期就已存在,现代国际跳棋是在12世纪定型的。
国际跳棋的棋盘和国际象棋的棋盘完全一样,是由64个黑白相间的小方格组成的方形棋盘。棋子为圆盘形状,其直径为31.75~38.1毫米,共24枚,分黑白两色,比赛双方各取一色(12枚棋子)。棋子在深色格即黑格上活动。

国际跳棋棋盘

跳棋允许棋子斜走,可向前进至邻接的一个空格上。如有对方的一只棋子占据邻接的格子,而在它的前面又是个空格,则己方的棋子可以跳过去,吃掉对方的这只棋子。如果这一格的前方又出现同样的局势,则必须用同样的着法按直线或“之”字形线的前进方向连续地跳进。
①猜先。比赛开始,要抽签决定双方所执棋子的颜色。规定由黑棋先走。走完第一局后,如继续对弈,双方的黑白棋子应互换。...

❷ 国际跳棋之基础规则

国际 跳棋 虽然历史也有几百年了,但是对于大家来说并不为所知道,但是也还是有一些人会学习一些冷门的棋法,下面我给你介绍国际跳棋之基础规则吧。

国际跳棋之基础规则

基本简介国际跳棋

国际跳棋前苏联曾是国际跳棋强国,在和平年代里这个项目受到广泛重视,还作为一种体育锻炼项目在群众中推广,各个地方还设有国际跳棋学校,并出版了大量的具有指导性的读物。在学校、工厂、集体农庄之间常常举行比赛。在各个加盟共和国乃至全国也经常举行大规模的正规比赛。并设有“共和国冠军”和“全国冠军”的光荣称号。为推动国际跳棋项目起了巨大的作用。

曾见过八九十年代有关国际跳棋历史简介的报道。国际跳棋虽然在世界上已有几百年历史,但 是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项目。目前,国际跳棋这个项目已经受到北京棋院等单位的重视,在 教育 部门的支持下,正在北京的一些小学的低年级学生中间普及。我们的这个材料,希望有助于国际跳棋在我国的开展。

据史料记载,跳棋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人们已经从古埃及的坟墓里找到下跳棋的画。在英国的博物馆里珍藏着古埃及的狮子和羚羊下跳棋的篆刻画。法国卢瓦尔存放着两个从金字塔附近挖掘出的大理石跳棋棋盘。古代跳棋传到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洲,以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许多国家形成了民族跳棋。棋盘的格数在大多数国家是六十四格,称为:六十四格跳棋。但是在巴比伦为一百格,称为:百格跳棋。加拿大的跳棋为一百四十四格,双方各有三十枚棋子。

国际跳棋是由民族跳棋演变而来的。据说在一七二三年,居住在法国的一名波兰军官把六十四格跳棋改为一百格。跳棋改成百格后,它被称为“波兰-法国跳棋”、“波兰跳棋”或“斯拉夫跳棋”。国际跳棋由于变化甚多,内容丰富而吸引了许多名人。据李卜克内西讲,马克思是一名很好的跳棋手,几乎找不到自己的对手。由于他十分精通跳棋,赢他一盘很不容易。跳棋 爱好 者中的世界着名人物除马克思外,还有达尔文、拿破仑、苏沃洛夫、爱伦堡、卢梭和列夫·托尔斯泰和富兰克林等等。

国际跳棋的第一届比赛是一八九四年在法国举行的,冠军获得者是法国的и·魏斯

第一届国际国际跳棋冠军-法国и·魏斯。当时采用的就是棋盘为一百格的跳棋,叫着国际跳棋而不是棋盘为六十四格的跳棋。国际跳棋比赛自一八九四年起举行过多次,法国的и·魏斯是一八九四年至一九一一年的国际跳棋冠军。荷兰的 T·霍赫兰是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四年的国际跳棋冠军。一九二五年法国的 C·比佐获得世界冠军。法国的 M·法布尔是一九二六年、一九三一年和一九三二年的世界冠军。一九二八年的世界冠军是荷兰的Б·施普林格。法国的M·赖亨巴赫是在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八年连续六次获得世界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跳棋的世界冠军有法国的п·盖斯特玛(一九四五年)、荷兰的п·罗曾堡(一九四八年、一九五二年)、加拿大的M·德洛里耶(一九五六年)、苏联的B·谢格列夫(一九六0年、一九-- 年)、苏联的A·安德列科(一九六八年)、荷兰的T?塞布兰茨(一九七二年)、荷兰的 X·维尔斯马(一九七六年、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三年)、苏联的A·甘特瓦尔格(一九七九年)、苏联的B·维尔内(一九八四年)。女子和青年冠军有:苏联的E·米哈依洛夫斯卡娅四次获得世界冠军;苏联的A·巴利亚金和B·维尔内都获得过世界冠军。一九八一年的里加女子国际跳棋比赛中,苏联棋手包揽了前三名。

国际跳棋着法简单,内容丰富,既有助于开发智力,又能培养顽强进取的精神。

国际跳棋又名百格跳棋。它的棋盘是由深浅两色相间的10X10的小方格组成的一个大正方形。 国际象棋 的棋盘是64格的,它比国际象棋的棋盘整整多了一圈。

国际跳棋中的大斜线棋盘上深色的格子叫黑格,浅色的格子叫白格。对局时,棋盘放在对局者中间,双方左下角的第一个格子必须是黑格,不能摆错。与国际象棋不同的是,棋盘上的黑格才是国际跳棋摆棋子和行棋的地方,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任何棋子放到白格中去。

对局时,棋子的原始摆法为:20枚黑兵排列在已方后四排的黑格内,白方棋子同黑,黑棋摆在1到20棋位,白棋摆在31到50棋位。经过一段对局,任何一方的兵冲破重重障碍,走至并停留在对方底线,即升变为王棋,如果没有停留在对方底线不能立即成王。王棋可以用两个兵摞起来表示,也可以将兵翻转过来做王棋。兵与王棋的走法:对局开始,由执白棋者先行,然后由黑棋行棋;双方轮流走子,直到终局。

白、黑各走一着叫一个回合。对局开始时,出现在棋盘上的都是兵。

兵在走棋时,每步棋只能向前方邻近的空棋位上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格,并且只能前进,不允许后退。

兵的吃子法是用跳的形式进行的。这和一般跳棋的走法相似,只要自己的一个兵与对方的一枚棋子相遇,并且与这两枚棋子成一斜行的、紧挨着对方棋子的棋位是空着的,那么,轮至走子的一方就要用自己的兵跳过对方的棋子,放在紧挨着对方棋子后面的空棋位上,将对方的那枚棋子吃掉。吃子时,可以象普通跳棋一样一次连跳连吃几枚棋子,但连跳时不允许以自己的棋子为桥梁,也就是说,自己的棋子不能从自己的棋子上越过去再去吃对方的棋子。兵吃子时可以后退。

王棋的走法与兵不同,它可以前进,可以后退;有些规则中,只要在一条斜线上,一次移动几格都可能。有些规则则没有这些规定,一次仍然走一格。王棋的跳吃,也比兵的跳吃自由度要大得多。有些规则中,只要在同一斜线上,不管距离多么远,都可以跳过对方的这枚棋子,停在它后面的任何一个空格里,从而将对方这枚棋子吃掉。有些规则则没有这些规定,跳吃除了可进可退和兵一样。王棋的连跳,与兵的连跳大致相同,只是有些规则不限距离;只要有机会,一次可以跳吃对方的数枚棋子。

吃子还有三条重要规则:第一,能吃子必须吃子,不能不吃;第二,能多吃子,必须多吃,不能少吃;第三,能吃子的时候必须吃到底,不许半路停下不再吃了.以上规则无论是否对自己有利都必须执行.如果将对方的棋子吃光或者让对方没有可以走的棋了即为获胜。

国际跳棋走法

棋子走法

1一个棋子既可以是一枚普通棋子,也可以是一枚王棋。

2普通棋子和王棋有着不同的走法和吃子规则。一个棋子移动一次,无论是一枚普通棋子还是一枚王棋,都被称为“一着”。

3 对局首步永远由执白棋的一方走出。双方轮流走棋,每次各走一着,白方走白色棋子,黑方走黑色棋子。

4 一枚普通棋子每次只能向前方斜走一格至下一排的一个空格。普通棋子移动时,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5 当一枚普通棋子走到并停在对方底线即升变线上的任何一个格子内时,它将升变为王棋,并在这只棋子的上面叠上另一只同样颜色(即同一方)的棋子,称做加冕。

6 当一方棋子到达对方的升变线时,双方都可以给这枚棋子加冕。但是如果对方不给这枚棋子加冕的话,升变方就必须在这枚棋子到达对方底线升变后立即给它加冕,升变与加冕算是一步棋。不给王棋加冕是不合规则的着法。

7 升变为王棋的棋子即使没有被加冕,仍然保持王棋的身份。双方以后都有权利加冕这只王棋。(与规则5.4相抵触)。移动没有被加冕的王棋是不合规则的着法。

8 只有在对方走了一着棋以后,升变方才可以继续移动王棋。

9 王棋可以在它控制的斜线上向前方和向后方移动任意格数的距离,因此它可以一步走到斜线上很远的空格内。

10 行棋方移动棋子后,手已离开该棋子时,这着棋就算完成。

11 当行棋方触摸了己方一个可以走动的棋子时,只要有合乎规则的着法,他就必须走这个棋子。

12 一方在行棋过程中,只要手没有离开棋子,他就可以将这只棋子放到另一个合乎规则的空格内,如果他想这样做的话。

13 行棋方如果希望摆正己方一个或更多的棋子,他必须提前清楚地告知对方,可以说“我摆正棋子”。

14 当没有行棋权的一方触摸或移动了一个或多个己方或对方的棋子时,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

总结 :国际跳棋虽然在中国不是很热衷,但也是有很多世界大赛的,并且也有很多中国人参加,我在这为您整理一些国际跳棋的简介,希望您能对它产生兴趣。

❸ 有人 知道 国际像棋 吗

我知道,我可以教你
、关于国际象棋的发明,有很多传说(很着名的比如那个在棋盘上放米粒的,次格放前一格的两倍),实际上,很难说是谁发明的,它是劳动人民的创造,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目前世界上多数棋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的原型最早出现在印度或中国。按照比较可信而有文物资料支持的说法,起源于公园6世纪的印度东北地区,并在中亚各民族流传,当时的梵文学者称它为“恰图兰卡”。后来因为语音的关系演变为“恰特兰格”(波斯语),后来是“沙特兰兹”(阿拉伯语),公元638年,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伊朗),8至10世纪,沙特兰兹在中亚和阿拉伯各民族非常风行。通过贸易、战争和宗教等多种渠道,国际象棋从东方向西方传播,11世纪末已遍及欧洲各国,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风靡一时,是骑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之一。15、16世纪,终于定型为国际象棋今日的样式。

2、1475年之前,后每步只能斜走一格,是最弱的棋子,车是威力最大的子力,当一方的棋子攻击它时还需声称“捉车”。1475年引入新走法后,车的着法和威力,在整个已知的国际象棋历史上一直没有改变。由此可见:车和象马地位相同是没有过的,也就不存在地位提升的问题。相反,在后的威力极大增强后,车的地位相对低了。

3、在国际象棋的雏形“沙特兰兹”时期,王不能易位,而只能每次向任何方向走一格。王的行动范围的扩展首先是在中世纪时代,即大约是在13世纪时。多米尼加的僧侣和棋艺作家赛索尔(13世纪至14世纪)说:对局开始后,为曾走动的王可以一步走至c1、c2、c3、d3、e3、f3、g3、g2和g1(黑方同),或者可跳更远,到b1或b2,但是这一革新由于受到种种限制而未被广泛认可。然而此后,自然而然产生了王的易位着法,卢赛纳指出了两步完成的现代易位法:王e1-g1,王e1-c1(黑方同)。到16世纪末,一步完成易位已牢固确定下来,但是有16种不同方式,即王和车在王翼的六种排列组合,在后翼的十种排列组合,另外还存在着不同地区的差别。有时,易位在如下情况下被禁止:如果易位后,车能攻击对方的棋子;如果王曾被将军过。有时,易位时还允许同时走g兵或h兵。16世纪的西班牙棋手兼棋艺理论家路易洛佩兹,在他1561年出版的书中引用的易位已和现制一样了。然而易位得到公认是17世纪的事。虽说在意大利仍有各式易位,它一直保留到20世纪初。意大利的这种“自由易位”引起了棋界的强烈批评,例如一位棋界人士曾经尖锐的讽刺说:自由易位这种自由就像自由恋爱一样。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现制样式的易位已被全世界棋界完全接受。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5625419.html
回答者: 嘿嘿嘿全民漂移 - 助理 三级 9-10 13:42
"象"字错了...

国际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搏斗游戏之一,和中国的围棋、象棋和日本的将棋同享盛名。一般认为,在公元500年之前,在印度北部就有了这类游戏。当时的棋子比起今日的国际象棋在着法上简单得多,它们代表在古印度的步兵、武士、战车和大象。在棋盘上,国王和他的维齐(即今天的后)统帅一切。据多数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从印度逐渐传到中亚细亚、中国、波斯和欧洲。11世纪时盛行于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西斯·康姆涅纽斯很喜欢的一种消遣。

这种游戏一传到西方,有个别棋子的名称和设计便与当时欧洲的封建制度中的社会阶层挂上了钩。王和兵当然没有改变。大象在印度军队中是一种重型的力量,在西方则由主教替代,主教在当时中世纪教会中颇有权力,而大象在西方战事中没有人知道其威力无比。棋史学家列维在叙述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曾经在意大利本土上使用兽力作战。印度棋盘上的武士,变成了马,世人公认为是骑士制度的一个代表。古战车变成城堡(德文"turn",西班牙文"torre",法文"tour",均为"城堡"的意思),英文中则为“rook”(城形棋子)。此字源出于波斯文"ruhk"(战车的意思)或者是出于意大利文"rocco。"(城塔的意思)。最后,维齐转而名为后,是中世纪宫廷的主要人物。

15世纪末,国际象棋规则在欧洲起了一个自然而然的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后从依附于王而变成在棋盘上极具威慑力量的角色。另外,兵起步时可以选走两格,象可以在斜线上自由行走以及王能够和车易位。这些变化可以说已经和今日世界上159个国家和地区所开展的国际象棋走法十分接近了。这种走法已被当今国际棋联这个国际象棋世界性组织所属的500万注册棋手所认可。直到进入20世纪时,国际象棋仍被认为是贵族和富有闲人的游戏。而今天,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使得国际象棋逐渐普及起来。如果说,国际棋联现有五百万注册棋手和数以亿计会下国际象棋(据国际棋联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数字,现全世界大约有三亿)的人,那么,其中除了少数尖子棋手把它作为艺术和终生职业外,其余都是这种游戏的爱好者。

的确,在前苏联和接过前苏联"国际象棋王国"旗帜的俄罗斯,国际象棋是国家体育,被奉为"国棋",比足球更受人喜爱。由于国家和群众的大力推动,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前苏联特级大师们或多或少地控制了世界国际象棋的棋坛,虽然他们的优势很快受到了英国、美国等西方国际象棋强国的挑战。

在所有棋盘游戏中,国际象棋是一种把战略战术和纯技术融为一体的理想游戏。和西洋双陆相比,胜负决定于骰子一掷,诚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国际跳棋相比,棋子的规模化控制了技术上的胜负。和国际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学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日本将棋和中国的围棋、象棋。

国际象棋几乎就是融艺术、科学、知识和灵感为一炉的一种游戏。分析对局时是一种逻辑的实验使用,而在攻王的战斗中和战略问题的运筹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创造性的灵感。不过,国际象棋不是像纵横字谜那样单纯是一种文字智力的测试。国际象棋的竞争使双方投入一场不流血的战斗,是双方思想和意志的一场激烈尖锐的战斗以及体力上的坚韧不拔的较量。

国际象棋着法多变,趣味横溢,对于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更具有极好的效果。因此,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把国际象棋列入小学课程。

规则见http://www.stqiyuan.com/XQData/chess_rules/chess_rule_1.html
自己看吧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49003915.html?si=1
回答者: luox12345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9-14 15:46
我会下啊,如果会了,来和我下吧310080608,我很厉害的!
想知道历史和介绍,看网络里的资料
国际象棋
开放分类: 娱乐、游戏、棋、棋类运动、博弈

目录
• 【国际象棋起源的传说】
• 【国际象棋的下法】
• 我国的历史:
• 国际象棋记录方法:

国际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搏斗游戏之一,和中国的围棋、象棋和日本的将棋同享盛名。一般认为,在公元500年之前,在印度北部就有了这类游戏。当时的棋子比起今日的国际象棋在着法上简单得多,它们代表在古印度的步兵、武士、战车和大象。在棋盘上,国王和他的维齐(即今天的后)统帅一切。据多数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从印度逐渐传到中亚细亚、中国、波斯和欧洲。11世纪时盛行于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西斯·康姆涅纽斯很喜欢的一种消遣。

这种游戏一传到西方,有个别棋子的名称和设计便与当时欧洲的封建制度中的社会阶层挂上了钩。王和兵当然没有改变。大象在印度军队中是一种重型的力量,在西方则由主教替代,主教在当时中世纪教会中颇有权力,而大象在西方战事中没有人知道其威力无比。棋史学家列维在叙述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曾经在意大利本土上使用兽力作战。印度棋盘上的武士,变成了马,世人公认为是骑士制度的一个代表。古战车变成城堡(德文"turn",西班牙文"torre",法文"tour",均为"城堡"的意思),英文中则为“rook”(城形棋子)。此字源出于波斯文"ruhk"(战车的意思)或者是出于意大利文"rocco。"(城塔的意思)。最后,维齐转而名为后,是中世纪宫廷的主要人物。

15世纪末,国际象棋规则在欧洲起了一个自然而然的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后从依附于王而变成在棋盘上极具威慑力量的角色。另外,兵起步时可以选走两格,象可以在斜线上自由行走以及王能够和车易位。这些变化可以说已经和今日世界上159个国家和地区所开展的国际象棋走法十分接近了。这种走法已被当今国际棋联这个国际象棋世界性组织所属的500万注册棋手所认可。直到进入20世纪时,国际象棋仍被认为是贵族和富有闲人的游戏。而今天,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使得国际象棋逐渐普及起来。如果说,国际棋联现有五百万注册棋手和数以亿计会下国际象棋(据国际棋联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数字,现全世界大约有三亿)的人,那么,其中除了少数尖子棋手把它作为艺术和终生职业外,其余都是这种游戏的爱好者。

的确,在前苏联和接过前苏联"国际象棋王国"旗帜的俄罗斯,国际象棋是国家体育,被奉为"国棋",比足球更受人喜爱。由于国家和群众的大力推动,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前苏联特级大师们或多或少地控制了世界国际象棋的棋坛,虽然他们的优势很快受到了英国、美国等西方国际象棋强国的挑战。

在所有棋盘游戏中,国际象棋是一种把战略战术和纯技术融为一体的理想游戏。和西洋双陆相比,胜负决定于骰子一掷,诚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国际跳棋相比,棋子的规模化控制了技术上的胜负。和国际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学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日本将棋和中国的围棋、象棋。

国际象棋几乎就是融艺术、科学、知识和灵感为一炉的一种游戏。分析对局时是一种逻辑的实验使用,而在攻王的战斗中和战略问题的运筹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创造性的灵感。不过,国际象棋不是像纵横字谜那样单纯是一种文字智力的测试。国际象棋的竞争使双方投入一场不流血的战斗,是双方思想和意志的一场激烈尖锐的战斗以及体力上的坚韧不拔的较量。

国际象棋着法多变,趣味横溢,对于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更具有极好的效果。因此,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把国际象棋列入小学课程。

【国际象棋起源的传说】
[编辑本段]
①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来排遣郁闷的心情.
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 “好吧!”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宗师的这个谦卑的请求.
然而等到麦子成熟时,国王才发现,按照与宗师的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半的格子数目都不够.这位宗师索要的麦粒数目实际上是天文数字.
许多学国际象棋的人都以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

关于国际象棋的产生,国际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自己独断专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国王有个亲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离开臣民而存在”的道理来劝告国王,但又不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意见。他想出了一个暗示的办法:在木制棋盘上,用骨制的棋子组成两支军队进行战斗;每一方面有一个首脑——王,另有车、马、象、兵四个兵种,组合成一个阵容的整体,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战斗便结束;王同时又是很弱的一环,他只能依靠战友——即别的更有力的棋子保护,这些棋子必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同心协力来保卫王。棋子里面比王还要弱的,要算是兵了。但如果善于指挥,使兵深入敌垒,走到对方的底格时,兵就可以变成最强的棋子。这就是第一盘象棋的产生,并很快就传播开了。它一方面往西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经过改变,形成现代的国际象棋;另一方面往东传到缅甸、东南亚和中国。

②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着《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着《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的思想:64格,对应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专家学者的反驳文章。可以认为,切列夫考博士“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的观点,在世界上已经站住了脚。

大约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国出现了8x8的线图(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论语》)这句话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公元569年)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百宝象棋”基本相同:8×8盘(64格),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

至迟于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象戏进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戏”和“类象戏”进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图朗兹”,进入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恰图朗兹和沙特兰兹译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考古的实物根据是8世纪以后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最早的关于“四色棋”的文字记载是公元九世纪的克什米尔史诗《拉特纳卡尔》。“沙特兰兹”后来演变成“波斯象棋”并传入欧洲。大约在15世纪木定型为今天的现代国际象棋。

“印度起源说”产生于英国人,最好也是由英国人来否定“印度起源说”。1984年版的大英网络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但是,2003年在英国出版《国际象棋中国学派》英文版时,在英国最大出版集团编辑撰写的简介中,一上来就已经有了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要让英国学者改变观点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

今天人们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是通过传说、假说、考古和逻辑这四种方式,来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假说指明考古论证之方向,传说补充考古逻辑之不足。毕竟国际象棋产生的年代太古老了,象最古老的历史一样,真实的再现要经过极为漫长的过程。不过,从整体方面看,关于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1、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2、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

此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第十,没有“最初的发明者”。对此可以这样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可以创造历史,时间也可以消灭历史。从这种逻辑出发,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最初的发明者”。只好无奈地满足于“社会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实际上,从许多方面看,国际象棋更象电影。
关于国际象棋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国际象棋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因为人们今天熟悉的国际象棋是在波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象棋里“战车”一词就源自波斯语。

【国际象棋的下法】
[编辑本段]

国际象棋由黑白两棋组成,执白先行,国际象棋的对局目的是把对方的王将死。

比赛规定:

一方的王受到对方棋子攻击时,成为王被照将,攻击方称为"将军",此时被攻击方必须立即"应将",如果无法避开将军,王即被将死。除"将死"外,还有"超时判负"与"和局"。出现以下情况,算和局:

一方轮走时,提议作和,对方同意;

双方都无法将死对方王时,判和;

一方连续不断将军,对方王却无法避开将军时,成为"长将和";

轮到一方走棋,王没有被将军,但却无路可走,成为"逼和";

对局中同一局面出现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同一方走的,判为和局。

棋盘和棋子

国际象棋棋盘是个正方形,由横纵各8格、颜色一深一浅交错排列的64个小方格组成。深色格称黑格,浅色格称白格,棋子就放在这些格子中移动。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黑白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兵种是一样的,分为六种: 王(1)、后(1)、车(2)、象(2)、马(2)、兵(8)。

在正式比赛中,国际象棋棋子采用立体棋子,非正式比赛中可以采用平面图案的棋子。

布子规则:(上方16个为黑子,下方为白子)

车 马 象 后 王 象 马 车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兵
车 马 象 后 王 象 马 车

走子规则:

· 王:横、直、斜都可以走,但每着限走一步。
(1)除易位时外,王可走到未被对方棋子攻击的任何相邻格子.
(2)易位是由王已方任何一个车一起进行仍被视作王的一着的走法,其进行方式如下:王从原始位置向任何一围的方向横移两格,然后那人横越过王而置于王刚经过的格子.
(3)如果一方先触摸车一起然后再触摸王,那么他不能用那个车进行易位,这种情况须按以下A和B条处理
A:除上述上,如果行棋方有意识地触摸了同一方的一个或更多的棋子,他触动或吃掉所触措的第一个可以走动或可以被吃的棋子;或者一个已方的棋子和 个对方的棋子,他用前者吃掉后者;如果这种吃法不合规则,如果无法确定先触摸哪一个棋子,则以已方棋子作为已被触摸的棋子.
B:如果所触摸的已方棋子均没有合乎规则的着法(或者对所触摸的对方棋子均没有合乎规则的吃法),行棋方有权走任何合乎规则的着法.
(4)如果一方在准备易位时触摸了王,或者同时触摸了王和车,然后发现易位不合规则,他可以选择走王或者向另一翼易位,前提是向那一翼易位是合乎规则的,如果王没有合乎规则的走法,该方有权造反走任何规则的着法.
(5)不符合规则的易位: 王已经移动过,或者 用来易位的车已经移动过.
(6)下列情况暂不能易位: 王的原始格子或者将要越过的格子或者将要占据的格子正受到对方棋子的攻击,或者王和用来易位的车之间尚有别的棋子

· 后:横、直、斜都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它是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大的子。

· 车:横、竖均可以走,不能斜走。一般情况下不能越子。

· 象:只能斜走。格数不限,不能越子。每方有两象,一个占白格,一个占黑格。

· 马:每步棋先横走或直走一格,然后再斜走一格(每次斜走六个正方格子),可以越子,没有"中国象棋"中"蹩马腿"的限制。

· 兵:只能向前直走,每着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时,可以最多直进两格。兵的吃子方法与行棋方向不一样,它是直进斜吃,即如果兵的斜进一格内有对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据该格。

特殊着法:

除了上面所有棋子的一般着法外,国际象棋中存在下面三种特殊着法:

· 吃过路兵:如果对方的兵第一次行棋且直进两格,刚好形成本方有兵与其横向紧贴并列,则本方的兵可以立即斜进,把对方的兵吃掉。这个动作必须立刻进行,缓着后无效。

·兵的升变:任何一个兵直进达到对方底线时,即可升变为除"王"和"兵"以外的任何一种棋子,不能不升变。一般情况下升变成为“后”因为“后”威力最大;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升变为“车”、“马”、“象” 。

·王车易位:每局棋中,双方各有一次机会,让王朝车的方向移动两格,然后车越过王,放在与王紧邻的一格上。王车易位根据左右分为"长易位"和"短易位"。

在下面四种情况下,王车易位不允许:

王或车已经移动过;

王和车之间有其他棋子阻隔;

王正被对方"将军";

王经过或达到的位置受对方棋子的攻击。
胜、负、和:
· 国际象棋的对局目的是把对方的王将死。比赛规定:一方的王受到对方棋子攻击时,成为王被照将,攻击方称为“将军”,此时被攻击方必须立即“应将”,如果无法避开将军,王即被将死。除“将死”外,还有“超时判负”与“和局”。出现以下情况,算和局:

·一方轮走时,提议作和,对方同意;
·双方都无法将死对方王时,判和;
· 一方连续不断将军,对方王却无法避开将军时,成为“长将和”;
·轮到一方走棋,王没有被将军,但却无路可走,成为“逼和”;
· 对局中同一局面出现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同一方走的,判为和局。

记分方法:
国际象棋的记分方式实行级别、积分制。级别分别是无级别、30-1级。每个级别需要积 累100分。有关输赢后积分的详细计算方法如下(注意:输方扣分等于赢方得分):

·和局:双方现有积分相差10分以内,无积分;相差10-99分,则分低方得(10+差分/10)/2;相差100分以上,分低方得差分/4。
低级别方赢:双方现有积分相差100分以上,则得差分/2;相差10-99分,得10+差分/10;相差10分以内,得10分。
· 高级别方赢:双方现有积分相差200分以上,无积分;相差100-199分,得2分;相差10-99分,得10-差分/12.5;相差10分以内,得10分。
· 下过50盘以后得分/失分会趋于稳定。
等级设定:
特级大师、国际大师、棋联大师、女子特级大师、女子国际大师。

我国的历史:
[编辑本段]

1965年12月7日,苏联象棋队选手在北京同我国国际象棋选手进行首次友谊比赛。在六盘比赛中,我国选手的战绩是一胜、一平、四负。
当时国际象棋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长,一九五七年才第一次被列为全国棋类锦标赛的竞赛项目之一。
注:国际象棋旧称万国象棋。

国际象棋记录方法:
[编辑本段]
国际象棋常采用的记录符号如下:
在目标格前:- 走子; :或x吃子
在目标格后:+将军; ++双将;x或#将死;e.p.吃过路兵(en passant);棋子名 升变
特殊:0-0短易位;0-0-0长易位
国际象棋长采用的评论符号如下:
!有力的着法;!!非常有利的着法;?错招;??大错招;!?后果不明的着法;∽走任意以着棋。
有时为了简便也常用棋的英文打头字母记录:
王 K;后 Q;象 B;马 N;车 R;兵 P(兵可不写)
简便记法,在可能的时候不用写棋子的起始位置,不得不写时按“先列后行”的规则,只写其一;“-”通常省略;兵吃子时通常只写两个列号。
下面我们列举完整记录和简易记录同一个对局的例子。
完整记录
白方:
黑方:
1.c2-e4 d7-e5 2.马g1-f3 f7-f6? 3.马f3:e5! f6:e5? 4.后d1-h5+ 王e8-e7 5.后h5:e5+ 王e7-f7
6.象f1-c4+ 王f7-g6?? 7.后e5-f5+ 王g6-h6 8.d2-d4+ g7-g5 9.h2-h4 象f8-e7 10.h4:g5++ 王h6-g7
11.后f5-f7 ×

简易纪录:
白方:
黑方:
1.e4 e5 2.Nf3 f6? 3.N:e5! f : e 4.Qh5+ Ke7 5.Q:e5+ Ke7 6.Bc4 Kg6?? 7.Qf5+ Kh6 8.d4+ g5
9.h4 Be7 10h:g++ Kg7 11.Qf7×

❹ 国际象棋的简介

国际象棋的简介

囯 际象棋(英语:chess),又称欧洲象棋或西洋棋,是一种二人对弈的战略棋盘游戏,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家中、俱乐部中、网络上以通信 囯 际象棋或比赛的形式游玩。 囯 际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2014年1月25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尔森与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上演了一场国际象棋大战,开局仅仅79秒后,比尔·盖茨便输掉了整场对决。

基本简介

国际象棋在所有棋盘游戏中,国际象棋(英文:chess)是一种把战略战术和纯技术融为一体的理想游戏。和西洋双陆相比,胜负决定于骰子一掷,诚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国际跳棋相比,棋子的规模化控制了技术上的胜负。和国际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学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日本将棋、中国围棋、中国象棋。

国际象棋几乎就是融艺术、科学、知识和灵感为一炉的一种游戏。分析对局时是一种逻辑的实验使用,而在攻王的战斗中和战略问题运筹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创造性的灵感。不过,国际象棋不是像纵横字谜那样单纯是一种文字智力的测试。国际象棋的竞争使双方投入一场不流血的战斗,是双方思想和意志的一场激烈尖锐的战斗以及体力上的坚韧不拔的较量。

游戏类型

国际象棋属于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早在2000多年前这种零和游戏就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

与“零和”对应,21世纪也常用“双赢”概念。“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相关含义

世界上的4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都与该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国际象棋所反应的政治制度是西方的封建社会。与其他3种棋类相比,国际象棋政治色彩更加浓郁:

首先,反应出的社会等级性更加明显,棋子名称与社会阶层挂上了钩——比如:主教、骑士等。

其次,国际象棋里威力最大的棋子是皇后,突出了西方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地位及作用(因为政治联姻,故皇后代表第三方联合军的支援,另外中国象棋里根本就没有皇后)。

历史渊源

国际象棋棋盘及棋子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快近2000年。关于它的起源,曾经有过多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起源于中国、印度、锡兰、波斯、阿拉伯国家等等。目前世界上多数棋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最早出现在印度。18世纪时,W.琼斯指出:古印度是国际象棋诞生的摇篮。大约公元2~4世纪时,印度有一种叫作“恰图兰加”(chaturanga)的棋戏,内有车、马、象、兵 4种棋子,象征着印度古代的军制。在当时流传的印度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四军将士已安排"的诗句。“四军”就是指军队分为车、象、马、兵 4个兵种。但作为国际象棋前身的这种“四方棋”,当时是由掷骰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游戏的目的也不是将死对方的王,而是吃掉对方全部棋子。以梵语“恰图兰加”命名的“四方棋”在 6世纪时由印度传入波斯,由于语音上的讹误,古波斯人把“恰图兰加”误读为“恰特兰格”(chatrang)。“恰特兰格” 就被阿拉伯人改称为“沙特兰兹” (shatranj),以后这种 “沙特兰兹” 在中亚和阿拉伯国家广泛流传。10世纪前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闻名一时的棋手。世界名着《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的宫廷诗人里有一位着名棋手。公元 819年,在巴格达还举行过几个棋手的比赛。

国际象棋大约在10世纪以后,经中亚和阿拉伯传到欧洲的各个地区,先传到意大利,然后是西班牙和法国。11世纪末叶,遍及欧洲各国。在当时的文献中,把国际象棋列为骑士教育的 “七艺” 之一。“七艺”是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赋诗和下棋。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也谈及这一点。15、16世纪,国际象棋终于定型成现在的样式和棋制。现存最早的国际象棋谱,出版在1497年。

国际象棋国际象棋的着法有过许多次变革。早先,王的走法虽一样,但据说是可以被吃掉的。关于王车易位的特权是从16世纪上半叶才开始有的,这是欧洲人的一项创造发明。皇后的名称、 性别和威力曾经有过多次奇妙的改变。在沙特拉兹时期,皇后这只棋子表示“律师”、“大臣”或“将军”。后来法国人把皇后一子的形式稍稍变了一下,成了现在这样的女性。过去,皇后并不是最强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与中国象棋的士非常类似。双方的皇后只能在不同颜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后具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威力,大约是在15世纪中叶以后。兵在过去只能前进1格,第1次走动时也一样,一直到16世纪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现在这样。兵到达第 8格,过去只能升变为皇后,不能升变成别的棋子。只有车和马的走法一直没有改变。至于国际象棋的棋盘,在13世纪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后汉明帝时(公元 1世纪下半叶),中国与印度开始正式交往,隋唐之后,文化交流更形频繁。中国的象棋与国际象棋着法类似,渊源相近,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可能互有影响。直到现在,这两种象棋的车和马走法相同(只是国际象棋的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规则也类似。现代国际象棋盘完全一样;河南开封出土的北宋铜质棋子,“士”的图案为身穿戎装的女子,和国际象棋里的皇后性别一样。

起源研究

起源

国际象棋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一共有以下几种说法: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来排遣郁闷的心情。

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 “好吧!”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宗师的这个谦卑的请求。

①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王然而等到麦子成熟时,国王才发现,按照与宗师的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半的格子数目都不够。这位宗师索要的麦粒数目实际上是天文数字,折合小麦重量为2587亿吨以上。

许多学国际象棋的.人都以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

关于国际象棋的产生,国际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自己独断专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国王有个亲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离开臣民而存在”的道理来劝告国王,但又不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意见。他想出了一个暗示的办法:在木制棋盘上,用骨制的棋子组成两支军队进行战斗;每一方面有一个首脑——王,另有车、马、象、兵四个兵种,组合成一个阵容的整体,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战斗便结束;王同时又是很弱的一环,他只能依靠战友——即别的更有力的棋子保护,这些棋子必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同心协力来保卫王。棋子里面比王还要弱的,要算是兵了。它一方面往西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经过改变,形成现代的国际象棋;另一方面往东传到缅甸、东南亚和中国。

②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着《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着《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的思想:64格,对应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专家学者的反驳文章。可以认为,切列夫考博士“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的观点,在世界上已经站住了脚。

国际象棋大约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国出现了八乘以八的线图(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论语》)这句话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公元569年)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百宝象棋”基本相同:8×8盘(64格),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

至迟于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象戏进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戏”和“类象戏”进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图朗兹”,进入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恰图朗兹和沙特兰兹译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考古的实物根据是8世纪以后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最早的关于“四色棋”的文字记载是公元九世纪的克什米尔史诗《拉特纳卡尔》。“沙特兰兹”后来演变成“波斯象棋”并传入欧洲。大约在15世纪末定型为现代的国际象棋。

“印度起源说”产生于英国人,最后也是由英国人来否定“印度起源说”。1984年版的大英网络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一上来就已经有了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要让英国学者改变观点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

现在人们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是通过传说、假说、考古和逻辑这四种方式,来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假说指明考古论证之方向,传说补充考古逻辑之不足。毕竟国际象棋产生的年代太古老了,像最古老的历史一样,真实的再现要经过极为漫长的过程。不过,从整体方面看,关于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1、国际象棋 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2、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

③关于国际象棋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国际象棋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因为人们现在熟悉的国际象棋是在波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象棋里“战车”一词就源自波斯语。

共识

国际象棋此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第十,没有“最初的发明者”。对此可以这样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可以创造历史,时间也可以消灭历史。从这种逻辑出发,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最初的发明者”。只好无奈地满足于“社会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实际上,从许多方面看,国际象棋更象电影。

相关赛事

十九世纪中期,国际象棋开始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1924年曾被列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同年成立了“国际棋联”。国际棋联主办或委托成员国协会举办的重大世界性比赛有: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世界团体锦标赛、男女个人世界冠军赛、大学生世界团体赛、少年世界冠军赛,以及各大洲的国际象棋团体赛。至于各种杯赛、邀请赛、大师赛、特级大师赛、等级分赛等更是不可胜数。

;

❺ 《越狱跳跳棋》怎么玩

跳棋的游戏规则: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相邻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个棋子,该位置直线方向下一个位置是空的,则可以直接“跳”到该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谁最先把正对面的阵地全部占领,谁就取得胜利。

❻ 国际跳棋是谁发明的,说一个故事

1、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来排遣郁闷的心情.
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 “好吧!”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宗师的这个谦卑的请求.
然而等到麦子成熟时,国王才发现,按照与宗师的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半的格子数目都不够.这位宗师索要的麦粒数目实际上是天文数字.
2、许多学国际象棋的人都以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

❼ 跳棋起源于哪个年代谁创造的跳棋

跳棋1880年(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创立,英文名称:Halma,(希腊文“跳跃”的意思),最初的棋盘 跳棋是正方形的,共有256格,开始时棋子分布在四个角落, 以最快跳到对角为目标,规则和现在的中国跳棋类同。不久就有人改成星形棋盘,由一间德国公司Ravensburger取得专利,称为Stern-Halma。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在美国开始流行,并改了Chinese Checkers(中国跳棋)的名字。当这种棋子传到中国时,称为波子棋,实质上跳棋并不是起源于中国。 跳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普及的智力游戏之一。关于跳棋的第一本书早在一五三一年就已经在威尼斯出版。目前在跳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跳棋在许多国家受到欢迎。国际跳棋联合会已经有五十多个会员国。 据史料记载,跳棋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人们已经从古埃及的坟墓里找到下跳棋的画。在英国的博物馆里珍藏着古埃及的狮子和羚羊下跳棋的篆刻画。法国卢瓦尔存放着两个从金字塔附近挖掘出的大理石跳棋棋盘。古代跳棋传到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洲,以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许多国家形成了民族跳棋。棋盘的格数在大多数国家是六十四格,称为:六十四格跳棋。但是在巴比伦为一百格,称为:百格跳棋。加拿大的跳棋为一百四十四格,双方各有三十枚棋子。

❽ 我记得有一个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有桥牌,国际象棋等项.谁能告诉我那叫什么来着

智运会国象混双三甲 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在2008年10月3日在北京开幕,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国际性智力运动综合赛事。运动会包含桥牌、国际象棋、国际跳棋、围棋和象棋等五大智力运动项目。14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运动员将展开激烈的博弈,共同角逐本次国际性的体育智力大赛。
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将持续到本月18日,共设置桥牌、国际象棋、围棋、国际跳棋和中国象棋五个大项35小项,总共将产生35块金牌。其中:
桥牌9小项。分别是:JD杯20岁以下青年团体赛、OP杯25岁以下青年团体赛、28岁以下青年团体赛、28岁以下青年双人赛、28岁以下青年个人赛、女子个人赛、男子个人赛、公开团体赛和女子团体赛。
国际象棋10小项。分别是:女子个人超快棋赛、男子个人超快棋赛、女子个人快棋赛、男子个人快棋赛、混双超快棋赛、混双快棋赛、女子团体超快棋赛、男子团体超快棋赛、女子团体快棋赛和男子团体快棋赛。
围棋6小项。分别是:男子个人赛、女子个人赛、个人公开赛、男子团体赛、女子团体赛和混合双人赛。
国际跳棋5小项。分别是:100格男子个人赛、100格女子个人赛、64格男子个人赛、64格女子个人赛、西洋跳棋赛。
中国象棋5小项。分别是:男子快棋赛、女子团体赛、男子团体赛、女子个人赛和男子个人赛。
比赛于17日结束,共产生35枚金牌,18日闭幕式。
国家/地区奖牌榜
国家/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合计
中国 12 8 6 26
俄罗斯 4 1 3 8
乌克兰 2 4 3 9
韩国 2 4 3 9
挪威 2 1 2 5
英格兰 1 2 0 3
土耳其 2 0 0 2
保加利亚 1 1 0 2
法国 1 1 0 2
美国 1 0 2 3
拉脱维亚 1 0 2 3
瑞典 1 0 0 1
朝鲜 1 0 0 1
厄瓜多爾尔尔 1 0 0 1
丹麦 1 0 0 1
匈牙利 1 0 0 1
意大利 1 0 0 1
越南 0 2 3 5
波兰 0 2 1 3
摩尔多瓦 0 2 1 3
印度 0 1 0 1
荷兰 0 1 0 1
澳大利亚 0 1 0 1
以色列 0 1 0 1
中华台北 0 1 0 1
罗马尼亚 0 1 0 1
巴巴多斯 0 1 0 1
中国香港 0 0 2 2
伊朗 0 0 2 2
日本 0 0 2 2
希腊 0 0 1 1
新加坡 0 0 1 1
马来西亚 0 0 1 1
各分项奖牌得主
日期 小项 大项 金牌 银牌 铜牌
10.5 男子超快棋 国际象棋 克拉夫茨夫(乌克兰) 德罗兹多夫斯基(乌克兰) 班尼卡斯(希腊)
10.5 女子超快棋 国际象棋 科斯坚纽克(俄罗斯) 斯坦芳诺娃(保加利亚) 侯逸凡(中国)
10.6 男子快棋 中国象棋 汪洋(中国) 蒋川(中国) 赵汝权(中国香港)
10.8 男子快棋 国际象棋 卜祥志(中国) 克洛彼夫(乌克兰) 章钟(新加坡)
10.8 女子快棋 国际象棋 斯坦芳诺娃(保加利亚) 赵雪(中国) 黄茜(中国)
10.8 男子个人 围棋 姜东润(韩国) 朴正祥(韩国) 李喆(中国)
10.9 女子个人 中国象棋 王琳娜(中国) 赵冠芳(中国) 吴兰香(越南)
10.9 混双超快棋 国际象棋 厄瓜多爾尔尔 印度 乌克兰
10.9 女子个人 围棋 宋容慧(中国) 李玟真(韩国) 朴志恩(韩国)
10.9 女子个人 桥牌 卡塔琳娜(瑞典) 列维(法国) 阎茹(中国)
10.9 男子个人 桥牌 海尔尼斯(挪威) 海尔格莫(挪威) 格鲁莫夫(俄罗斯)
10.10 公开组 围棋 赵大元(朝鲜) 咸泳雨(韩国) 李勇熙(韩国)
10.11 男子个人 中国象棋 许银川(中国) 洪智(中国) 陆光铎(马来西亚)
10.12 混双快棋赛 国际象棋 中国 越南 伊朗
10.12 100格男子个人赛 国际跳棋 杰奥日杰耶夫(俄罗斯) 杰特曼斯基(俄罗斯) 瓦尔内里斯(拉脱维亚)
10.12 100格女子个人赛 国际跳棋 古鲁贝娃(拉脱维亚) 塔特娅娜(荷兰) 坦茜库齐纳(俄罗斯)
10.13 U28青年团体赛 桥牌 挪威 波兰 中国
10.13 U26青年团体赛 桥牌 丹麦 波兰 挪威
10.13 U21青年团体赛 桥牌 法国 英格兰 中国
10.14 女子团体 中国象棋 中国 澳大利亚 越南
10.14 男子超快棋团体 国际象棋 匈牙利 中国 乌克兰
10.14 女子超快棋团体 国际象棋 俄罗斯 中国 越南
10.15 女子团体 围棋 中国 韩国 日本
10.15 28岁以下青年双人赛 桥牌 麦格麦德/美林(土耳其) 卢坦/朗(以色列) 杰安娜/皮塔(波兰)
10.17 男子团体 象棋 中国 越南 中国香港
10.17 男子团体快棋 国际象棋 中国 乌克兰 伊朗
10.17 女子团体快棋 国际象棋 中国 乌克兰 俄罗斯
10.17 混合双人 围棋 黄奕中/范蔚菁(中国) 周俊勋/谢依旻(中华台北) 温昭珍/李夏辰(韩国)
10.17 男子团体 围棋 韩国 中国 日本
10.17 64格女子个人赛 国际跳棋 维多利亚(乌克兰) 米契库娃(摩尔多瓦) 罗曼司卡娅(摩尔多瓦)
10.17 64格男子个人赛 国际跳棋 欧莱格(俄罗斯) 达恩卡(摩尔多瓦) 瑟根(乌克兰)
10.17 西洋跳棋赛 国际跳棋 库里斯耶夫(美国) 罗纳德-金(巴巴多斯) 培哥(拉脱维亚)
10.17 28岁以下青年个人赛 桥牌 土耳其 罗马尼亚 挪威
10.17 女子团体赛 桥牌 英格兰 中国 美国
10.17 公开团体赛 桥牌 意大利 英格兰 美国

❾ 国际跳棋两个王怎么抓一个王

国际跳棋两个王抓不了一个王,一般情况下,一王对一王二王三王,都是和棋。除非走一王的出现重大失误,否则就是和棋。

王棋技巧:

1、王的走法是:王在其位于任何一条斜线上均可进退,并且不限格数。

2、王的吃法是:王的跳吃是王与对方棋子遇在同一斜线上,不管相距有几个棋位,对方棋子的前后只要有空棋位,那么王棋就可以跳过去吃掉对方的棋子,而且跳吃时要跳过的对方棋子前后面的那一个空位里。

王棋的走法与兵不同,它可以前进,可以后退;有些规则中,只要在一条斜线上,一次移动几格都可能。有些规则则没有这些规定,一次仍然走一格。

王棋的跳吃,也比兵的跳吃自由度要大得多。有些规则中,只要在同一斜线上,不管距离多么远,都可以跳过对方的这枚棋子,停在它后面的任何一个空格里,从而将对方这枚棋子吃掉。

游戏介绍:

国际跳棋,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远在古埃及法老时期就已存在,现代国际跳棋是在12世纪定型的。 国际跳棋是由各国的民族跳棋演变而来。其历史源远流长。据史学家研究,跳棋起源于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里珍藏着狮子和羚羊下跳棋的壁画。但是由于学术的不同看法,考古学家们还无法准确地推断出古跳棋的起源地和传播途径。

跳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普及的智力游戏之一。关于跳棋的第一本书早在一五三一年就已经在威尼斯出版。在跳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跳棋在许多国家受到欢迎。国际跳棋联合会已经有五十多个会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