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与国外电影节的合作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与国外电影节的合作

发布时间: 2022-09-30 20:07:40

A. 哪一年开始,莱绅通灵成为柏林电影节的官方合作伙伴呢

这个很多媒体报道过的,从2009年起,莱绅通灵开始成为世界四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柏林电影节”官方伙伴

B. 克丽缇娜是如何与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开合作的

我知道,此次克丽缇娜与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合作已经是四度携手,通过以参资创投的形式资助三部获奖提案的电影创作,克丽缇娜诠释“勇敢爱,不等待”宣言的步伐更坚定,更稳重。

C. 如何携作品参加国际电影节

明确报名要求,参考评审团偏好,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在参加任何电影节之前,必须先完成的是背景调查。投递影片跟投递简历一样,盲投不会增加成功的概率,只会浪费宝贵时间,背景调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明确报名要求和评审团偏好研究。
大多数电影节是对所有影片开放申请的,对于电影本身无特别的要求。但是部分电影节会存在特殊规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须是导演的处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时长不能长于3小时,影片没有在其他地方展映过等等。在确定申请之前,一定要明确这些报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电影节有特定的审美口味,或者评审团成员对某一类影片有偏爱,在做了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电影节。你可以分析历史获奖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类型和风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评审团成员,那就了解每个人的审美偏好。
时间安排上,在影片进入后期制作时,就可以考虑报名参加电影节。根据影片的预计完成时间和上映档期,结合电影节举办时间,合理安排电影节的申请。
为了获奖而调整电影档期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败北之后,选择了将影片在影院放映时间延长到54周,从而利用规则上的漏洞获得了2004年四项奥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权与邀请函来谋求最佳主场
确定了要参加的电影节后,接下来需要的是提交影片,这个时候要注意截止日期,还有参赛费用和首映问题。
关于参赛费用,其实有时可以申请豁免,当然这要看参赛电影的情况和与电影节的既往关系。
而首映的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显而易见,一部电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机会,如果影片质量很高,那么对于电影节来说,拿到全球首映权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选择可以作为筹码,同最想去的电影节或者想进入的竞赛单元协商。
另外,在申请电影节时,需要先对所申请的电影节进行分类。一种是申请起来希望不大的电影节,一种是或许会入围的电影节,还有一种是可能保底的电影节,这样可以保证一部电影凭借尽可能少的申请入围其中的某个电影节。在收到某个电影节的邀请后,还可以作为与其他电影节商谈的筹码,去争取更有分量的邀请。
准备阶段:与电影节联系,做好媒体公关
在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影节的邀请后,就可以准备起程前往电影节现场了。
在准备过程中,你的影片会被告知是进入了哪个单元,竞赛单元还是展映单元。进入竞赛单元的影片将由评委会成员观看评选,评委会成员由评论家,学者,电影从业人员以及观众组成,一同观看完影片后他们会讨论出获奖结果,并在颁奖典礼中公布。
那么在前期准备中,媒体公关就成为获奖与否的重要环节,大型商业制片公司通常会以巨额的公关费用,通过操纵媒体引导舆论以达到获奖目的。
TWC的老板、的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就是个中翘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选择更符合奥斯卡口味的电影,在电影节评审期间发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并同时举办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会邀请评委参加私人观影会,以达到影响评委倾向的作用。
据说,在面对呼声高的竞争对手时,韦恩斯坦还会不惜通过媒体以及私人关系抹黑竞争对手,来确保自己推举的电影可以成功获奖,这也是他在好莱坞经常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参加电影节:观众,评委,媒体与商业的四重考量
电影节的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电影展映,专题研讨会和颁奖典礼。电影市场可能是附属于电影节,也有可能单独举办。你需要做的,并不只是按照官方团队的安排参加放映那么简单,几个重要的事项需要特别下功夫:
a)观众交流
一般电影节官方会在参展电影放映结束后做一个15-30分钟的问答,分享拍摄影片的过程。利用问答时间与观众分享主创最想表达的内容,与观众在观影结束后进行各种交流,都会对影片的口碑造成影响,所以一个良性的观众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体采访
如果影片进入了电影节的重要单元,电影节官方会为主创准备媒体采访的时间(专访或群访);如果官方没有给你安排媒体采访,你可以在参展之前提前主动联系当地媒体和国内媒体,让行程相对有序。毕竟,增加曝光度是每个主创团队或者发行方都想要的结果。
c)认识电影节选片人
电影节的选片人对电影至关重要,他直接决定着影片是否入围,幸运的话,通过选片人会可以与更多的业内人士结识,这是电影持续走向更多电影节的有效路径。
d)认识买家
在电影市场中,是一个认识买家的最好机会,全球的电影内容采买和销售,对于独立制片和小型的区域性发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电影节会是一个扩展可能性的优质场所。
比如戛纳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市场,位于戛纳电影宫的地下一楼。每天下午两三点,交易市场里随处可见眉头紧锁、严肃交谈的买方和卖方,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电影成交,推动电影产业的商业发展。

D. 巴黎欧莱雅为什么能够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指定化妆品

欧莱雅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他的不管是彩妆,护肤品甚至是洗护用品都是非常高端的,虽然价格较为便宜,但是使用感一点也不廉价,并且使用感非常的好,所以才愿意用它,为什么不选择,Dior ,香奈儿,YSL,阿玛尼等等,反而选择了欧莱雅呢,当然有他的过人之处。所以能够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指定化妆品。

巴黎欧莱雅与戛纳合作的这么多年中,也丝毫没有出过任何差错,所以能够年复一年的把他指定为专用品牌。巴黎欧莱雅和戛纳在过去的14年里,作为戛纳的官方合作伙伴,巴黎欧莱雅为数以万计踏上红地毯的电影明星贡献了无数优雅的造型。共有168位巴黎欧莱雅的代言人带着璀璨的星光和自豪走进戛纳的红地毯;196位来自巴黎欧莱雅的才华横溢的化妆师参加了18200位电影展嘉宾。化妆打扮。一组更有趣的数据是,在过去的14个电影节中,只有5726瓶巴黎欧莱雅蝴蝶喷雾剂被使用,超过2000支睫毛膏被使用。

E. 中美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中美电影节由美国鹰龙传媒公司主办,联合了美国多家媒体娱乐机构参与,并且获得了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和美国电影协会的支持。
中美电影节旨在推动中美电影人之间的交流,增进中美电影市场的互补与合作,以电影为平台促进中美两国文化的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中美电影节每年都在十月底十一月,适逢美国电影市场举办之际,于美国好莱坞导演家协会举办开幕式和颁奖典礼,就每年参展的数十部优秀中美电影中选出十部电影,颁发以洛杉矶天使之城命名的“金天使奖”。
在每年十一月的整整一个月内,中美电影节组委会在好莱坞、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的美国主流多个电影院线20多个放映场地,连续放映200场的展映。在展映期间,组委会会邀请中美电影人和主流电影机构进行观摩和交流,同时也会在美国各大着名电影学院和博物馆等机构举办学术论坛。
每年中美电影节会邀请中国主流电影集团和电影管理机构和美国主流电影机构和电影集团的高层代表人物参加,在美国好莱坞各大电影集团和主流电影机构举办各类交流讲座和论坛,希望籍此搭建中美电影界务实交流合作的平台。截止至2015年12月中美电影节已累计展映了近700部优秀的中美电影,无论在各大学和学术机构的文化交流,还是在各大电影集团举办的电影合作,都令到中美电影节从第一届开始就获得了中美文化高层电影艺术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F.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合作交流

为了促进两国电影方面的交流,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和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联合举办的第一届新加坡电影展于2007年10月1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6部新加坡电影的代表作品将在一周的时间内与中国观众见面,内地演员孔维、导演张一白则被任命为此次影展的推广大使。
两位内地影人虽然对新加坡知之甚少,甚至连去都没有去过,但通过从各方面间接得到的了解,却对这个国家却充满好感。因此,这次他们希望利用自己在电影方面的才能帮助新加坡优秀电影在中国找到观众,让中国观众可以欣赏到更多的优秀影片。
导演梁智强的力作《小孩不笨2》作为揭幕影片率先亮相,这部通过幽默的手法提醒家长和老师们要注重和小孩子的沟通的电影几乎让所有观众领教了什么叫“笑中有泪、泪中有笑”。而东方广场的众多新加坡美食则让观众们在观影之余对新加坡有更加切深的了解。
国家广电总局副部长田进、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作为中国官方代表出席开幕仪式并参加剪彩,由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局长领衔的新加坡电影代表团则受到了贵宾级的礼遇。
在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观众可以在北京新世纪影城和新东安影城陆续看到参加此次影展的6部影片:《小孩不笨2》 、 《家乡的故事》 、 《鸟语人生》 、 《吃风》 、 《血溅芽笼》 、《4:30》。其中,《小孩不笨2》在新东安的展映还将特别延续到2007年10月25日。

G. 举办、参加中外电影节、展活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举办、参加中外电影节、展的管理、规范中外电影节、展活动,促进中外电影交流,根据《电影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凡举办、参加中外电影节、展,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中外电影节、展,包括:
(一)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各种电影节、展;
(二)在中国境外举办的中国电影节、展;
(三)参加境外国际电影节、展;
(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澳门地区举办中国电影节、展和参加在上述地区举办的电影节、展。第三条 广播电影电视部是中外电影节、展的主管部门,负责中外电影节、展的审批管理工作。第四条 凡举办、参加中外电影节、展应当向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在批准的范围内主办或承办、参加相应的中外电影节、展。
(一) 在中国境内外举办中外政府间电影节、展和国际多边性电影节、展,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或与国务院其它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等联合主办。
(二)省级广播影视、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本地区举办地方性中外电影节、展,并可以委托有关电影单位具体承办。
(三)全国性的电影学术研究机构可以举办与学术研讨、科研相适应的非商业性的中外电影放映活动。
(四)电影制片单位可以在境内外展映本单位摄制的影片;中国电影公司可以在境内外展映中国影片;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可以在中国境内展映中国影片。展映活动必须符合着作权法的规定。
(五)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的其它举办单位可以主办或承办电影节、展。第五条 凡申请在综合性文化活动中举办中外电影展映活动的,主办单位需持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该综合性文化活动的批准文件,报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批。第六条 参加中外电影节、展的国产影片和参加在中国境内举办的电影节、展的境外影片,必须报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查批准。第七条 电影制片单位与购片方签订影片购销书面合同时,所出售、转让的权利不包括影片参加电影节、展的权利,但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的除外。未经批准,电影制片单位不得将其摄制的国产影片转让或委托其它国内外机构、组织或个人选送参加电影节、展。
电影制片单位如发现其摄制的影片未经其许可被选送参加电影节、展,应当及时予以制止。第八条 申请举办中外电影节、展,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电影节、展的举办方案,包括节、展名称、内容、性质、规模、时间、地点,以及组织机构和主要负责人情况。
(二)所设奖项情况。
(三)拟放映影片的简介、录像带或拷贝。第九条 申请参加中外电影节、展的国产影片,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获得由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二)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影片;
(三)符合着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第十条 以中外联合摄制方式拍摄的影片参加中外电影节、展,必须经中外合作各方同意,并由中方合作单位报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第十一条 境外电影片参加在中国境内举办的中外电影节、展,由节、展的主办或承办单位持广播电影电视部的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拷贝入出境手续;国产电影片参加境外电影节、展,需由申请单位持广播电影电视部的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拷贝出入境手续。第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有关的电影节、展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追究有关部门和电影制片单位的行政责任,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在中国境内举办或协助外国机构举办中外电影节、展的;
(二)未经批准,在境外举办中国电影节、展的;
(三)在中外电影节、展中放映未经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查批准同意参展或参赛的影片的。第十三条 未经批准,选送电影片参加国际电影节、展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可以对电影制片单位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同时追究电影制片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分。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H. 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有什么意义

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旨在汇聚世界电影优秀成果,增进国际电影交流合作,推动跨区域、跨文化的电影传播,实现电影人和电影资本的跨文化合作,拓展国产电影国际传播空间、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打造东方影视之都的重点文化活动。

电影节的标志是一枚有着七彩叶片的风车,七枚叶片代表电影是世界的第七大艺术。每枚叶片上都有胶片的齿孔,意为每枚叶片都是城市的一个剪影,代表城市的进步与电影文化的发展之间的某种关联性,“转动的风车寓意着吉祥如意,也预示着电影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创办背景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诞生。从此,电影与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京市拥有全国80%的制片机构,拥有全国80%的导演、演员、摄影等创作人才和制片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电影创作硕果累累。全国37条城市电影院线中有13条院线在京有所属影院。

2010年,北京的电影业快速发展,电影佳作精彩纷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电影产业生机勃勃,北京地区故事片产量约占全国的50%,年观影人数超过2700万人次,电影票房收入接近12亿元。

北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打造“东方影视之都”,不仅需要文化的支撑,也需要文化资源的逐步积累。举办电影节,在促进电影国际化发展与“世界城市”建设中实现“双赢”。

“在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是我作为一个老电影人多年的愿望。”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 在此背景下,2011年北京国际电影季正式创办,2012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并设立评奖单元,2013年开始评奖,自此,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正式设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京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