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国外电影里的动作指导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国外电影里的动作指导

发布时间: 2022-09-26 02:59:46

1. 有中国动作指导的外国电影都有哪些

元奎生或死,非常人贩,防弹武僧,X-MAN

2. 电影《海关战线》是谢霆锋首次担任动作指导,你觉得会有怎样的看点呢

电影《海关战线》是谢霆锋首次担任动作指导,你觉得会有怎样的看点呢?大家应该都非常的喜欢谢霆锋,而且能够看到谢霆锋近些年的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那么他本身长得非常的帅气,在本次海关展现这部电影中,他担任的是动作指导,可以看到的是这里面会有更多的看点。 而且我们大家非常的期待这部影片,对于一些顶峰而言,它确实非常的不错,而且现在大赛内地回到了香港发展所要拍摄的新的电影韩国呈现。 因为疫情紧张的原因,所以说他会在海关战线这部电影中作为动作指导,也能够看到的是,谢霆锋会知道更多的人动作,所以说我们也非常的喜欢他。谢霆锋本次主任的演示男主角。 那么谢霆锋,其实他本人的发展还是非常的不错的,我们也非常的喜欢y他。

3. 动作导演的学术世界的“动作导演”

对于武侠动作片而言,武打与动作是其核心场面。
“动作导演”概念
动作导演是指,在武侠动作电影创作中,从剧本、导演、演员、现场环境等主客观条件出发,进行武打及动作场面的设计、训练、安排、调度、拍摄、剪辑等的艺术创作活动。
在美国担任《黑客帝国》系列影片和《蜘蛛侠》系列影片动作导演的林迪安曾在采访中这样评价好莱坞电影对动作的分工:第一步是动作设计,对每场打斗动作先进行设计;第二步是动作指导,就是在动作设计完毕、演员训练之后,在现场对演员进行具体动作的指导;第三步是动作导演,根据每场动作戏份设计出需要的场景、规定摄影机位置、完成配置灯光等工作。
在此,我们简单区分一下武术指导、动作指导、动作导演三者的关系:
武术指导一般较为强调对动作场面中武术招式的设计与排练,设计内容主要是专业性较强的武术格斗,如古装武侠和民初功夫。从这个意义上看,武术指导的主要工作在于现场套招与排演。当然,这里的套招与排演是一项紧密结合电影剧情、人物、摄影、剪辑等的创作活动。
相对于武术指导,动作指导更强调动作内容的广泛性,它负责的工作中可包含时装电影中的追逐、撞车、攀爬、跳跃、杂技、爆破等非常规的动作场面。
动作导演是专职负责武打动作场面的最高职位,是一部电影动作场景的导演。其工作包括古装、民初、时装等任何武打动作形式的设计、训练、安排、拍摄、剪辑、调度,它是动作设计工作的最高阶段。从现实创作角度讲,动作导演的职权范围包含武术指导与动作指导。在一部动作类电影中,动作导演手下一般有一位以上的武术(动作)指导,如《赤壁》动作导演元奎下面还有国建勇和桑林两位武术指导。
武打与动作本属体育运动形式,其蕴涵的人体美、运动美均属于体育美学的范畴。然而,经过电影艺术设计后的武打动作则渗透着设计者的思想情感。这种艺术化的武打已不止为打而打、为好看而打,其中蕴涵着设计者与创作对象的交流,是一种“本质力量的再现”①。
武打动作艺术化的理念发端于古代武侠文学中的武功描写,其形式源于戏曲的“唱念做打”和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的编排,完善于武侠电影创作中武术师傅与导演、演员、摄影之间的磨合,并伴随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走向成熟和多元。
因此,从功能角度讲,动作设计在电影表达体系中肩负着娱乐审美、塑造角色、叙述情节、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等功能。
动作场面的属性
中国武侠动作片经过近90年的发展演变,动作场面千姿百态,这是动作设计不断创新的结果。那么,这些动作场面是否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呢?
1. 审美的独立性。武打动作在银幕上的展现,从电影本体的动作性而言,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武打动作在观众与银幕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纯粹的感官关系。正如卓别林的无声片,透过其滑稽的身体语言,观众一样可以读懂剧情和人物。武侠动作片中的武打动作与光、影、声、画结合后,同样具有了审美的独立性。也正是由于这一属性,武打动作才成为国际通用的电影语言。
2. 武打的双重性。电影是虚假性与逼真性的结合,这决定了武侠电影中的武打动作也具有虚假与逼真的双重性。就其虚假性而言,武侠电影中的武打动作基本都是事前套招、排练后的再现,是一种仿真性表演,所谓完全不套招、不设计的真打实斗只是一种创作观念;就其逼真性而言,武侠电影中的动作打斗均以真实性为追求,企图通过艺术和技术的加工,达到一种艺术化的真实感。因此,动作导演必须平衡好真实与虚假的关系,力求在故事情节的逻辑关系中将武打动作合情合理地“镶嵌”在人物与情节之中,尽可能地让影片中的所有武打动作发生得理所当然又精彩夺目。
3. 武打的戏剧性。在电影实践领域,动作场面统称“打戏”或“武戏”。矛盾冲突产生的戏剧性是主流电影叙事的根本,因此所谓打戏的关键是“戏”。正如资深动作导演董玮所说:“‘打’是必然的元素,‘为什么打’是戏剧的张力。”①只不过相对于文戏而言,武戏更强调表达方式上的动作性以及人物之间的对抗关系。从根本上讲,动作设计的创作原理是戏剧性,这是评价武戏导演水平高低的核心。
4. 形态的多变性。动作场景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电影中,尤其在武侠动作片中,它更是一种标志性场面。《中国武侠电影史》一书中将传统武侠片的动作场景分为“盘肠大战、竹林大战、飞檐走壁、凌波微步、剑光斗法、客栈大战、舞狮大战、擂台比武、英雄取义、双雄对决”②10种常见类型。实际上,从发展的角度看,不同社会背景和创作方向以及不同题材类型与人物情境会派生数不胜数的动作场景,武打动作形态的多变性与所有艺术创作活动一样,具有无限的开拓空间。而动作场面的创新本身也是一部优秀动作片的重要标志。

4. 谁能告诉我电影中的慢动作用于哪些场景各有哪些意味

“电影是每秒钟24画格的真理。[1]”而当电影的拍摄速度超过了24画格/秒时,我们便称之为升格拍摄,升格拍摄的画面到了银幕上以正常速度放映,自然也就造成了电影时空上的延展放大,这便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慢镜头。相比于国外的电影来,香港电影对慢镜头的使用显然更加频繁,更加细碎,也更少限制和顾忌,下面便对之做一个小小的概括,看看香港电影人是如何灵活多变地运用这一拍摄手段的!

一.“暴力美学”与慢镜头:

早期的香港动作片中,慢镜头用得并不是很多。一般是两个人进行对打,打到关键时刻正面人物施出绝招,一个飞腿或一记重拳打得反派跌倒在地,这时为了突出正面人物的神勇,而故意对动作场面进行时间上的夸大处理,音效上再配以人物的叫喊声,真的非常有气势。但毕竟这是一种非常老套的拍摄手法,如今看起来实在有些好笑,于是很快便随着“香港新浪潮”运动所带来的先进手法而被淘汰。淘汰旧事物的同时,新的“暴力美学”观也在逐步形成。这批才华横溢的动作片导演,用他们手中的摄像机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个浪漫诗化的江湖世界。吴宇森、徐克以及他们的御用武术指导程小东便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没有他们,也就没有香港动作片的“黄金十年”(1986-1995)!

其实说到香港电影的“暴力美学”,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导演吴宇森。作为邵氏“阳刚暴力美学大师”张彻的弟子,吴宇森在其1986年的“咸鱼翻身”作《英雄本色》中,非常果断地将中国传统武术中动作的柔美和谐融入到紧张激烈的枪战戏当中,并采用了大量的慢镜头来淡化暴力上的血腥,更多突出的却是动作上的美感。此后的《英雄本色2》、《喋血双雄》和《纵横四海》更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比起师父张彻来,显然在自成一派的同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他最具实验色彩的尝试还是在《辣手神探》的医院走廊枪战中,使用动作场面非常罕见的长镜头来表现周润发和梁朝伟穿行在迷宫一样的走廊里,不断击毙敌人,进入电梯后又来到另一个楼梯的走廊。这个长镜头中五次将正常速度转换为升格速度,基本是在两人击毙敌人前后身体位置互换的时候。这种速度的变化形成了枪战场面一张一弛的节奏感,而升格放大两人互换位置时的动作,既表明这两人配合默契,又象征着他们每个人心态的变化和情感的交流。镜头始终没有切换,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患难真情逐渐饱满膨胀,弥散在很少台词的紧张环境中,传递出微妙的浪漫气氛[2]!

香港电影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制造浪漫,徐克和程小东的合作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当然吴宇森不少作品中的武指也是程小东)。作为动作指导,程小东在当时的这个圈子里绝对算是个另类。他不像袁家班、刘家班那样注重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也不像成家班、洪家班那样专攻妙趣横生的谐趣打斗,而是充分利用快慢镜头的相互交叉,远景近景的不停切换来表现出一种更加富有张力的动作语言。在他的影片中,非常注重造型美学的运用。他能把林青霞、王祖贤、张曼玉和梅艳芳等不会武功的美女变为一招一式煞有模样的武林高手,就是通过对人物造型的塑造来完成的。《东方不败》中的黑木崖之战以及《风云再起》中的海船之战,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举手投足之间便是一代武林枭雄之风范,而《新仙鹤神针》中更是运用慢镜将武林高手静时的长衫飘飘和动时的天马行空表现得灵气十足,充分体现了武侠小说字面上所蕴含的意境。而最具小东特色的还是利用慢镜来表现人物被对方击败后倒地时的动作,特别是像《武侠七公主》和《东方三侠》中多人的倒地动作,则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对每个人物的动作造型在时间上逐一进行放大展示,使得本应狼狈不堪的倒地变成了优美飘逸的舞蹈。如此具有浪漫气息的暴力展示,自然成了此后不少动作指导竞相模仿的对象!

虽然袁家班走得比小东要传统,但也并非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像《太极张三丰》这样需要表现中国最柔拳法最强战斗力的影片,慢镜头的使用也就成了影片武戏成败的关键所在(同样是表现太极拳,袁和平的《太极张三丰》就远比洪金宝的《魔教教主》要好得多)。无论是张三丰练拳时抱叶成团的神来之笔,还是张三丰大战董天宝时挥洒自如的套路展示,都成了西方的动作指导一百年都无法炮制出来的经典!

二.文艺片与慢镜头:

其实文艺片更多还是同长镜头结合在一起的,许多世界闻名的电影大师,像小津安二郎啊,特吕弗啊,阿巴斯啊,安哲罗甫洛斯啊,侯孝贤啊,都是玩弄长镜头的好手。香港电影素以快速剪辑闻名,长镜头的运用方面自然也就忽略了许多,即使是文艺片,节奏也比其他地区的文艺片要快得多。当然慢镜头并不是长镜头,有的时候为了体现出诗意的效果,导演们还是愿意提高摄像机的拍摄速度,将银幕时间尽可能地放大,这在王家卫的文艺片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比如说《阿飞正传》吧,阿飞离开生母庄园时那个反复出现的奔跑慢镜头,则体现了人物“无脚小鸟”般的无根性,他渴望有个归宿的梦想破灭了,只有继续“飞呀飞,飞呀飞”,直到自己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才落下地来。而到了《东邪西毒》的几场动作戏中,更是采用了“抽格加印”的手法,即在升格镜头中平均去掉动作的一部分画格(在1-2-3-4-5-6的画格顺序中去掉1、3、5),但是并不压缩整个镜头的时长,而是在空出来的地方加印动作的其他部分(变成2-2-4-4-6-6的序列)[3],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慢镜头表现。其实这种手法并不是为了突出打斗的激烈,而是为了传达片中人物的内心感受,特别是西毒内心的无尽孤独和失落,更是在一头一尾地两场打斗中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自从九七回归以来,香港电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那些为了吸引观众而常用的快速剪辑手法渐渐减少了,代之而来的是多种景别,多种镜头的交互运用。比如杜琪峰《大事件》中那个长达七分钟,极具写实色彩的长镜头,在徐克吴宇森时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于是,在这种风潮下,许多商业定位的影片都体现出浓郁的文艺色彩,采用起大量的长镜头和慢镜头来。像叶锦鸿《半支烟》中对舒淇的描绘,就是通过了升格镜头的运用,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数十年过去了,她依然那么年轻而有风韵,这到底是豹哥(曾志伟)脑海中的幻觉,还是实际物象的客观呈现,我们与其仔细考究,还不如就这样迷迷糊糊地沉醉于“电影魔术”所构造的银幕幻像中。而《金鸡2》的结尾处,年迈的阿金眼前浮现出一幕幕的往事画面全都是以慢镜来表示,非常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一种“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的唏嘘感慨。既然商业片如此注重镜头美学的运用,文艺片就更不用多说了,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伴随着舒缓的欧式音乐旋律,西装笔挺的周慕云和旗袍裹身的苏丽珍在狭窄的弄堂过道里徐徐擦肩而过,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小资情调的场景,不知迷倒了多少痴男怨女。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2046》和短片《爱神——手》中,成了王家卫新世纪继续叱咤于香港影坛的杀手锏!

三.恶搞慢镜头:

比起动作和文艺来,香港电影人最爱做的恐怕还是恶搞了。当他们恶搞起来,从最低俗的“屎尿屁”到最高雅的贝多芬音乐,可是什么类型品种都不愿意放过的,而慢镜头这样一种拍摄手法自然也就被纳入了恶搞的范畴之列。周星驰绝对是这方面的好手,像《赌圣》中他模仿赌神出场时的风光无限,便是通过慢镜头来实现的,这种手法到了《审死官》中再次被搬用,宋世杰出场时所得到的民众欢呼根本不亚于赌神。而《龙过鸡年》(又名《撞财神》)就更加离谱了,因为根本就没采用任何升格镜头,而是故意将周的出场动作放慢,从而制造出一种更加强烈的喜剧效果,像是对原先这种模式化出场方式的一种嘲讽。当然最有趣的还是《行运一条龙》中何金水慢镜出场时,身后激荡而起的气流和树叶,本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装酷镜头,没想到却是他花钱雇人用鼓风机所制造出来的效果,再次狠狠地恶搞了一把!

其实这种恶搞并不是星爷的专利,像《东成西就》中的“眉来眼去剑”,就是没采用升格镜头而形成的“特殊”效果,张国荣所饰演的东邪和王祖贤所饰演的小师妹你眉来我眼去地相互放电,敌人的打斗速度也不自觉地放慢了下来,“心甘情愿”地被他们逐个痛宰,多么有趣的创意啊!类似的还有《钟无艳》中钟无艳同放屁将军的一场比试,为了不让将军因放屁而分心,两人故意将打斗速度放慢了下来,给人的感觉却像是一种慢镜头的回放!

再来看看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当片尾唐伯虎满以为自己抱得美人归时,映入眼帘的却是石榴姐那张不堪入目的丑脸。两人徐徐旋转下落,气氛也由刚才的喧闹转入现在的平静,更加体现出唐伯虎此时万般失落的无奈心情。男抱女下落的场景倒是很平常,而女抱男下落的场景也随着新世纪“小男人”喜剧的泛滥而屡见不鲜,2002年的《河东狮吼》中,柳月红将下坠的程季常缓缓接入怀中的慢镜头,则象征了影片中女人对男人的一种彻底征服!

好了,说了这么多。但香港电影中的慢镜头数以万计,绝不是我的一篇小文所能囊括的,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看看如何能够通过慢镜头使得香港电影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5. 《金色腰带》电影里幕后的动作指导是谁看了片子感觉各方面造诣比较高

动作指导:朱泽

6. 谁是全球最棒的武术指导在动作电影中武术指导是很重

动作指导:袁和平 王家卫探班袁和平《苏乞儿》拍摄 邀请袁和平出任《一代宗师》武术指导一代宗师》由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梁朝伟、章子怡、张震、宋慧乔等主演,讲述的是一代武术宗师叶问的传奇故事。2013年1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13年1月1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一代宗师一代宗

7. 他是中国第一武术指导,5个儿子全是演员,大儿子红过周星驰,他是谁呢

他就是袁小田,早年出演过很多经典角色。他的5个儿子全部都是娱乐圈里的演员,有的是老戏骨,有的是导演,有的是武术指导可谓是十分优秀,据悉他的大儿子袁和平名气是最高的,早年的时候拍摄过很多作品,后来他就转行做了导演。袁和平虽然后来不演戏了,但他在娱乐圈里的人脉以及知名度是完全不逊色与周星驰的,而且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很大。

袁小田简介

吴京是李连杰接班人,早期进入影视圈,刚出道就有幸跟八爷袁和平合作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太极宗师》为吴京今后拍摄功夫电影打下了坚实基础,吴京的动作跟师哥李连杰很相似,同样动作潇洒飘逸,干净利落,很有观赏性,可说跟八爷袁和平分不开。

八爷自幼在父亲袁小田开明的教育下积极学习各派功夫

这让他有了集百家之长的基础,同时多年的电影创作经验也使他对动作和电影的关系有了非常精准的拿捏。他往往以自己对电影的理解为根本,将导演的思想作为依据,同时又充分发掘演员自身的潜质,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动作。与其他武指个人风格强烈的设计思路相比八爷这种创作手法无疑更符合电影创作的艺术规律,较之众人也多了份灵动。

8. 有中国动作指导的外国电影都有哪些

还真不是太清楚
除了上面的朋友说的这几个电影外
还有于仁泰在美国发展时候拍了部《五行战士》,剧情有点坑,适合小孩看,里面是5个袋鼠用中国功夫,里面的所有武打场面完全是香港功夫片的风格,各种拆招,大量腾空翻身以及打斗时候产生的烟雾效果,不过剧情好像不是你说的
另外,后来又出了一部续集,五行战士2,,,,好像不是于仁泰导的了,我看过,但是印象中更垃圾,武打场面严重的缩水,我怀疑不是中国的武术指导,而且剧情我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如果剧情好,肯定有印象),只记得里面的5个袋鼠全部人形化了(第一集里5个袋鼠是5个武打演员化妆的,剧情不好但是化妆没啥问题,表情和说话的口型都是英语口型),压根就没化妆,楼主你找找看,是不是五行战士2

9. 曾经活跃在香港电影的外国武林高手有哪些

1、空手道世界冠军——查克·诺里斯
在港片中活跃的美国动作影星,查克·诺里斯算是较早的一位了。查克·诺里斯原名Chuck Norris,他的名字在中国也经常被翻译成查克·罗礼士。早年的查克·诺里斯,曾是世界空手道擂台上的霸主。年轻时的他,曾多次在空手道的世界大赛上取得冠军荣誉,还四度入选了“黑带群英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下降,查克·诺里斯也在70年代初离开了擂台,并逐步向影坛进军。

1972年,查克·诺里斯受到了好友李小龙的邀请,参与了电影《猛龙过江》的拍摄。而他与李小龙在片中的打斗桥段,也成为了动作影史之上的一段经典。《猛龙过江》之后,查克·诺里斯还先后出演了《黄面老虎》、《以眼还眼》、《死亡游戏》等动作经典。而在片中出色的表现,也让查克·诺里斯在动作影坛名噪一时。

2、从橄榄球运动员到动作影星——吉姆·凯利
吉姆·凯利和查克·诺里斯一样,都是因为李小龙在影坛走红。不过相对于查克·诺里斯,吉姆·凯利在武术界的表现则平淡了许多。早年的吉姆·凯利曾有过一段橄榄球运动员、田径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然而在体坛成绩平凡的他,在退役后选择学习空手道,并在获得黑带之后转型影坛。

1973年,嘉禾与好莱坞合作拍摄《龙争虎斗》时,吉姆·凯利以动作演员的身份,加盟了影片的拍摄,并出演了片中的武术家“威廉士”。在该片中的出色表现,让不少香港电影人对吉姆·凯利青睐有加。《龙争虎斗》之后,吉姆·凯利也参与了不少动作港片的拍摄,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李作楠导演的《鳄鱼头黑煞星》。

3、自由搏击轻量级世界冠军——宾尼·尤奎德兹
宾尼·尤奎德兹也是港片迷们十分熟悉的一位美国打星。在《快餐车》里,宾尼·尤奎德兹与成龙的一段硬派打斗表演,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好评,还被美国《黑带》杂志评为“历史上最精彩的影视剧打斗场面第二名”,仅次于《猛龙过江》中李小龙、诺里斯的打斗表演。而随后的《飞龙猛将》、《浑身是胆》等经典港片中,宾尼·尤奎德兹也都有不少精彩的表现。

早年的宾尼·尤奎德兹,在格斗擂台上也曾名噪一时。宾尼·尤奎德兹出生在一个格斗世家,他的父亲是职业格斗冠军、母亲是职业摔跤冠军。受到家庭的熏陶,宾尼·尤奎德兹也在长大后成为了一名职业格斗选手,并先后6次获得世界自由搏击大赛的轻量级冠军。随着年龄的增长,宾尼·尤奎德兹也在80年代初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向影坛转型。在影坛之上,他凌厉的身手也获得了不少影迷的喜爱。

4、五届空手道器械组冠军——罗芙洛
在80年代中期的港片银幕之中,打女题材的电影曾风靡一时,而来自美国的实力派动作女星罗芙洛,也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早年的罗芙洛,也是搏击赛场上的悍将。从1981到1985年之间,罗芙洛凭借自己过硬的实力,在世界空手道大赛上连续五年蝉联女子套路组、器械组的冠军。也正是因此,罗芙洛受到了香港资深电影人吴思远的关注。

1985年,罗芙洛被吴思远签入旗下,并来到香港影坛发展。在吴思远的介绍下,罗芙洛参与了电影《皇家师姐》的拍摄,并出演了片中的女二号。精彩的打斗表演,让许多影迷对这位美国打女记忆犹新。而随后的《执法先锋》、《富贵列车》、《霸王花》等作品中,罗芙洛的表现再度惊艳了不少观众。在80年代的港片银幕之中,罗芙洛的名号,完全不逊于杨紫琼、胡慧中、李赛凤等动作女星。

5、从职业搏击选手到电影动作指导——盖瑞·丹尼尔斯
盖瑞·丹尼尔斯也是一位让港片迷们脸熟的美国打星。早年的盖瑞·丹尼尔斯因为受到了李小龙的影响,对武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加入美国职业空手道协会,进行了多年的学习。1992年,盖瑞·丹尼尔斯因为出演成龙的《城市猎人》而进入影坛,他在片中精彩的动作表现,也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除了《城市猎人》,动作港片《金三角群英会》里,盖瑞·丹尼尔斯的表现也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好评。不只是在幕前活跃,盖瑞·丹尼尔斯对幕后动作指导的工作也十分热衷。盖瑞·丹尼尔斯曾以动作指导的身份,参与过不少电影的拍摄,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1992年的动作电影《捍卫美国》。

6、“袁家班”的肌肉壮汉——迈克尔·伍兹
80年代,随着动作港片在国际影坛的风靡,不少外国演员也都踊跃加入到了港片的拍摄之中,迈克尔·伍兹便是这样一位。迈克尔·伍兹凭借自己壮硕的体型、矫健的身姿,在80年代进入香港影坛,并加入了当时的“袁家班”成为了一名动作指导。在《皇家师姐4》、《洗黑钱》、《特警屠龙》等影片中,他与甄子丹有不少精彩的打斗表演。80年代的动作港片之中,迈克尔·伍兹也是让不少动作影迷倍感熟悉的美国面孔。

7、从“袁家班”到“甄家班”的动作指导——约翰·萨尔维蒂
早年的约翰·萨尔维蒂和迈克尔·伍兹一样,都是在“袁家班”中活跃的美国动作演员。约翰·萨尔维蒂原名John Salvitti,在中国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那便是庄沙维。早年的约翰·萨尔维蒂也是一名自由搏击的职业运动员,80年代末他来到香港,并加入了袁和平的“袁家班”,成为了一名动作指导,并在《皇家师姐4》、《洗黑钱》、《猎豹行动》等作品中有精彩表现。
随着甄子丹的自立门户,约翰·萨尔维蒂也离开了袁家班,加入了甄子丹的“甄家班”,并跟随甄子丹拍摄了不少经典电影作品。《导火线》、《特殊身份》等作品中,约翰·萨尔维蒂也都曾以动作指导的身份出现。

8、重量级拳击世界冠军——迈克·泰森
拳王泰森的名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1986年,迈克·泰森打败伯比克夺得WBC拳王,成为了拳击史上最年轻的世界重量级拳王。而后的9年里,泰森9度卫冕冠军宝座。2005年泰森退役,退役后的拳王也开始向影坛转型。《宿醉》三部曲、《惊声尖笑5》中,泰森都有出色表现。而2016年的《叶问3》里,他更是与甄子丹上演了一场“拳头对决”。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出演《叶问3》,泰森还获得了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新演员的荣誉。

10. 有哪些国外电影有中国元素

《末代皇帝》,《功夫熊猫》,《花木兰》。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影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故事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于2008年6月6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介绍:

阿波是一只圆滚滚,笨手笨脚的熊猫,但是他也是天底下最热血的中国功夫迷,只可惜他每天得在老爸开的面馆帮忙打工。

但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被选中,要靠他来实现一个古老预言,而且他的梦想终于成真,因为他可以和他的偶像武林的盖世五侠:悍娇虎、灵鹤、快螳螂、俏小龙、以及猴王,一起向他们的师傅功夫大师习武。

但是这时候却传来消息,一心一意想要报仇,天生狡猾的残豹准备杀过来,而阿波必须保护每个人的生命。他到底能不能实现梦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武林高手呢?阿波义不容辞,接下这份任务,但是这个功夫菜鸟必须把他最大的弱点,转换成他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