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p电影”什么意思
IP就是知识产权,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网络小说、一部广播剧、一台话剧,或是某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哪怕只是一个名字、一个短语,把它们改编成电影的影视版权,就可以称作IP电影了。
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财产,是一个指称“心智创造”的法律术语,包括音乐、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发现与发明,以及一切倾注了作者心智的语词、短语、符号和设计等被法律赋予独享权利的“知识财产”。
近几年,根据热门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如《小时代》系列、《左耳》、《何以笙箫默》等片,都是根植于“IP”的项目开发拍摄的电影。
(1)国外电影ip开发扩展阅读:
2014年,IP成为电影行业的一个热词,各大影视公司公布的很多大项目大都围绕IP展开。不仅刚成立的游族影业宣称未来将推出大IP电影,腾讯也成立了以优质IP为核心的影视业务平台“腾讯电影+”。
在好莱坞,一些票房高、受观众欢迎的电影作品会接二连三创作续集,衍生出“系列电影”,而其中的故事内容和关键角色即可被称之为IP,围绕经典IP产生的商业价值,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反复开发。
例如漫威漫画公司在1941年创造出的“美国队长”,围绕这一形象创作出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活跃在银幕上,并成为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获得了全世界无数粉丝的追捧。这一角色形象就成为可以不断挖掘出商业价值的经典IP。
‘贰’ 影视圈的 超级IP 是什么意思啊通俗的解释一下
超级IP是具有可开发价值的IP。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字面粗译为“知识产权”,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一个具有可开发价值的真正的IP,至少包含4个层级,我们称之为IP引擎,它们分别是价值观、普世元素、故事和呈现形式。
超级IP的发展
2014年起,以BAT为首的资本和各大制作方都在疯狂追逐IP,旨在做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内容。一时间,不提IP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做文化娱乐。
2015年接近尾声,当大家已手持不少IP,当IP似乎并未有利可图,却鲜有IP实现行业预期。热潮逐渐退去,我们究竟应该拿IP怎么办?本篇文章是我们分析中国IP产业系列文章之第一篇,谈一谈IP这么火,究竟什么才是有价值的IP。
2000年以后,漫威Marvel授权Fox制作《X-men》,授权Sony推出《蜘蛛侠》大获成功。2008年,一度不被业界看好的漫威电影工作室,推出《钢铁侠》后一炮而红,开启了用电影批量改编漫画作品的时代,一直持续到今天仍热度不减。
‘叁’ 美国franchise模式和中国ip影视生产方式的差异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公众不参与”说法错误,原文是“公众很少参与”。
2.答案:D。解析:“所以就应该宽容不同的创作模式、创作风格,形成多元的影视类型和流派”的推断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只要不违反相关法规政策,就应该宽容不同的创作模式、创作风格,形成多元的影视类型和流派”。
3.答案:B。解析:“我们面对“IP影视”这个新生事物,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与“就是因为‘IP影视’绝非天然就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肤浅庸俗之作”两个分间句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题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已经超过110部网络小说成功售出影视改编权,预计明年播出的影视作品近百部,是当下“IP(知识产权)”热的一个表现。
B.“IP影视”这种新的影视模式,随着它迈入成熟期和模式化,可能对今后的影视创作,甚至整个文化领域的产业化都具有深远影响。
C.传统的影视创作模式,每个环节都遵从艺术规律,进行精英化、个体化、个性化创作,创作全程封闭,公众不参与。
D.资本已经介入到整个生产链的源头,即网络小说的创作阶段,是“IP影视”创作模式与传统的影视创作模式不同点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下的网络小说的创作,一般是先由方深入调研市场,再由作者根据读者偏好精心策划故事题材、主线和叙述框架来完成的。
B.小说在网络发表的时候就跟进市场推广,吸引读者参与互动,这有助于现在的网络小说能够赢得多数网络读者的认可。
C.网络小说在内容设置方面,进行类型化创作,这与它的阅读人群主要是个性鲜明、富有理想主义、有强烈表达欲的“85后”分不开的。
D.资本与文化相结合,是文化成为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所以就应该宽容不同的创作模式、创作风格,形成多元的影视类型和流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领域只见工业化生产的大众文化产品,不见强调思想性艺术性的影视艺术作品这是由监管部门对市场放任自流、毫无作为而引发的。
B.我们面对“IP影视”这个新生事物,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是因为“IP影视”绝非天然就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肤浅庸俗之作。
C.欧美国家创作出的很多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说明资本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生产模式,完全有可能跟思想性艺术性兼容,使两者相得益彰。
D.当前“IP影视”已经有过热迹象,防止盲目跟风炒作已成当务之急,这要求监管规范不能长期滞后,要引导“IP影视”走出一条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肆’ 国外大IP现象是否垄断了电影行业市场
这部的话目前来讲还没有真的实现了,对电影行业市场毕竟现在很多好多国外电影也不是IP电影。
‘伍’ 什么是IP电视剧,IP电影之类的
IP剧,是指在有一定粉丝数量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因为其站在IP背后成千上万的狂热粉丝和他们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
IP电影了: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网络小说、话剧,或是某个人物形象,甚至只是一个名字、短语,把它们改编成电影的影视版权,就可以称作IP电影了。
(5)国外电影ip开发扩展阅读:
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财产,是一个指称“心智创造”(creations of the mind)的法律术语,包括音乐、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发现与发明,以及一切倾注了作者心智的语词、短语、符号和设计等被法律赋予独享权利的“知识财产”。
近年来,以游戏、动漫及网络小说为题材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因其广大的粉丝数量而大火特火!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游戏改编剧《仙剑奇侠传1》、《仙剑奇侠传3》、《剑侠情缘》、《轩辕剑3外传天之痕》等。
还有以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步步惊心》、《何以笙箫默》、《花千骨》、《杉杉来了》、《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甄嬛传》、《宫》、《我是特种兵》、《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裸婚时代》、《鬼吹灯之九层妖塔》、《鬼吹灯之寻龙诀》、《琅琊榜》等等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剧作!
‘陆’ 侏罗纪公园IP值多少钱
1905电影网专稿 IP一词,日渐频繁的出现在电影行业的资讯中。IP开发、IP谈判充斥耳边,甚至做电影都不叫做电影,改叫开发IP了。随着《侏罗纪世界》的热映,IP重启也被人念叨了起来。IP到底是什么,电影IP重启又是什么?不如我们沿着IP的脉络,一探究竟。
【IP与电影IP重启】
IP与IP重启并不陌生,电影IP重启成趋势
IP,一个时髦的词儿,听上去很新鲜,但是说起它的中文名称,没人会觉得陌生。IP,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就是平日常说的知识产权。文化领域的IP存在的方式多元,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形象,甚至可以是一个名字。一个成功的IP可以在电影、小说、漫画、游戏、玩具等不同形式的媒介中转换。
文化IP的终极形式就是拍电影了,电影是整个IP转换过程中制作成本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媒介,电影的成功不仅能够获得巨大的票房回报,并且能够反作用于其他媒介,数十倍的提升原IP的价值。近年来,漫威将旗下的超级英雄IP电影化,漫画中的经典形象在电影中下重获新生,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小说IP、漫画IP、游戏IP,是三种比较常见的电影IP来源,而电影IP的重启也成为了一种比较流行的趋势。电影IP的重启的简单方式是重拍和翻拍,此外,还有一种创作式的重启,即在前作的基础上扩展,或者重新讲述这个故事,但主创人员面临全部或大部分换血。将电影IP进行再创作式重启日渐成为好莱坞新的制片方式之一,今年上映热门影片《侏罗纪世界》、《终结者:创世纪》、《神奇四侠2015》、《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皆属于再创作式重启。
《侏罗纪世界》的巨大成功,引发业内震动
【重启IP影片的表商业表现】
《侏罗纪世界》一骑绝尘,盈利能力超《速激7》《复仇者联盟2》
今年的暑期档热闹非凡,《速度与激情7》与《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斗法的大戏刚落,《侏罗纪世界》强势入市、火爆异常,北美首周末票房2.09亿美元,全球首周末狂揽5.11亿美元,有望冲破《速度与激情7》的票房记录,竞争年度票房冠军。《侏罗纪世界》是继《侏罗纪公园3》之后,时隔14年重回银幕的恐龙影片,属于环球公司的IP重启项目。在主创人员大换血的情况下,环球为《侏罗纪世界》开出的制作费仅为1.5亿美元,低于《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2》一大截,盈利能力却略胜一筹。
《侏罗纪世界》在取得巨大商业回报的同时,也触发了影迷的怀旧情感。《侏罗纪世界》系列造就的恐龙情结有着不逊于天马流星拳、汽车人变身的不朽魅力,稳定的粉丝市场与特效爱好者的推崇,势必会提升《侏罗纪世界》后续作品的投入与产出。《侏罗纪世界》的成功也必然会引起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连锁效仿反应,预计不久就会有更多电影IP重启项目筹拍的消息,但IP重启并非一帆风顺、一本万利。
《屠魔战士》收入惨淡,老旧IP价值消耗殆尽
老旧IP重启吃力不讨好,营收惨淡成鸡肋
从爬上帝国大厦为心爱女人打飞机的深情巨兽金刚,到穿着内裤天天荡秋千的人猿泰山,再到怕光怕大蒜的德古拉伯爵、月圆之夜变身的狼人、尸体器官拼凑出的弗兰肯斯坦,好莱坞用光影制造出一个又一个难以磨灭的电影IP,让人记住了他们或悲壮、或欢乐、或狰狞的形象,甚至忘记了去追寻它们最初的来源。这些年代久远的经典电影IP 在影史上重启多次,特别是近期的重启,并没有帮助它们找回最初的震撼与比肩历史的商业回报。
据不完全统计,以人猿泰山为主角的电影有52部(含4部动画),华纳兄弟投资制作的3D《新人猿泰山》的将于明年7月1日上映,应该会成为第53部“人猿泰山电影”,距离上一部真人版人猿泰山电影(《失落的城市》)已过去18年。新近上映的一部以弗兰肯斯坦为主角、制作成本65000万美元的《屠魔战士》(英文名《I, Frankenstein》<我,弗兰肯斯坦>)北美总票房只有一千九百万美元,收入惨淡、难以回收成本。该片内地上映后累计票房四千余万人民币,难有更大作为。2010年,制作成本高达1.5亿美金的《狼人》北美累计票房只有6千万美元。2014年,环球公司花费1亿美金的大制作、讲述德古拉伯爵起源的电影《德古拉元年》北美总票房5628万美元,全球票房2.15亿美元,入不敷出。也就2005年彼得·杰克逊执导的《金刚》通过票房收入勉强收回了制作成本。
七八九十年代电影IP成热门,超级英雄IP重启太频繁
相较于金刚、人猿泰山这些存在近百年的第一批电影IP,七八九十年代创造的电影IP日渐成为重启的热门题材,而再创作式重启成为IP重启的主流方式。《猩球崛起》系列、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系列,便是电影IP再创作式重启的成功典范。
《猩球崛起》系列对《人猿星球》系列进行了再创作,超越了原作
“人猿星球”五部曲起源于1968年的电影《人猿星球》,以1973年的《决战猩球》收尾,完整地再现了法国作家皮埃尔·布尔原着中的宏大宇宙。蒂姆·波顿翻拍之作《决战猩球》,打乱了原系列的时间线,饱受诟病。2011年上映的《猩球崛起》对整个系列进行了再创作,从故事的源头重新讲起,让年轻一代观众不必再去费心去了解史前故事,颇有拨乱反正的意味。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亦完全摒弃了前作,将整个故事重新梳理,从蝙蝠侠的童年开始讲述。《超人:钢铁之躯》与《星际迷航》系列,也采用了类似的重启策略,并取得了成功。
对七八九十年代电影IP进行创作式重启也并非是唤醒IP魅力的万能钥匙,《终结者2018》《谍影重重4》的票房表现就不尽如人意。《终结者2018》制作费2亿美元,全球票房3.7亿美元,遭遇滑铁卢。《谍影重重4》以1.25亿美元的制作费,博得2.7亿美元票房,恐难以抵消制作成本,下一部续集不得不重新启用前三部的功勋演员马特·达蒙。
在超级英雄火爆影市的当下,手握众多超级英雄IP的迪士尼与漫威自必不说,按部就班的拍摄、上映都能将档期排到2020年。华纳兄弟着力打造DC宇宙,追赶漫威,通过蝙蝠侠与超人这两个超级IP,带动其他IP电影的制作。而其他四大好莱坞电影公司,无一不进入了IP重启阶段。二十世纪福斯将版权期内的X战警、神奇四侠重新洗牌,而索尼电影旗下的“小虫”蜘蛛侠无疑是最累的,马上要迎来《超凡蜘蛛侠》系列后的第二次重启。派拉蒙与环球则选择了重启曾经轰动一时的超级IP来应对超级英雄电影的冲击,例如新近的《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和《侏罗纪世界》。
《明日世界》亏损在1亿美元以上,迪士尼打造新IP代价惨重
【为什么重启IP?什么IP值得重启?】
新IP打造困难,现象级影片IP的价值被看重
在影片制作费用高企的今天,除却詹姆斯·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诺兰、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样代表着票房的金字招牌,以及超级英雄影片之外,好莱坞制造出的超级IP寥寥无几,近十年的的新型巨片恐怕只有《变形金刚》、《暮光之城》、《饥饿游戏》三个系列。新IP制造更多的是血泪往事,尤以迪士尼制作发行的《异星战场》、《独行侠》与《明日世界》这样的票房哑弹代价最为惨重,这三部影片平均制作费2亿美元以上、亏损1亿美元以上,需要多部电影的利润来填补亏空,打造新IP之难可见一斑,风险之大让人望而却步。
在新IP打造困难,受众广、粉丝多的小说IP、漫画IP较少的形势下,好莱坞电影公司求诸自身,旧IP重启日渐成为好莱坞制造A级影片新的避险类型。有别于人猿泰山、弗兰肯斯坦这样被过渡开发过的IP,《人猿星球》《星球大战》《终结者》《侏罗纪公园》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影片成为市场的新宠。那些看着《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长大的孩子到了怀旧的年纪,影碟的流行、互联网的发达、迷影文化的传播,又为这些经典影片培养了一大批粉丝,电影IP的重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现象级影片IP的价值被看重,除了它的经典永恒魅力、稳定的粉丝市场以及它吸收新粉丝的自生长能力,还在于它自身携带的、强大的宣传推广特质。重启影片可以利用前作的营销价值,在市场上进行推广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侏罗纪世界》的票房爆炸,现象级影片的重启势必会成为好莱坞的下一座金矿,《E.T. 外星人2》《白鲨世界》《黑客帝国前传》兴许很快就会有筹拍的消息。
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与《猩球崛起》系列的成功是研究IP重启的重要文本
【如何让旧IP焕发新活力?】
IP重启亟需创造性,回归故事本身才是王道
正如上文中提及,现象级影片IP重启并非唤醒IP魅力的万能钥匙,重启影片必然面临新鲜度不够、创造性不足等问题。《终结者2018》延续了《终结者》的故事设定,讲述“审判日”后,人类反抗军对抗机器军团的故事,苍凉的末世之战并未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同。《谍影重重4》借主角伯恩(Bourne)之名重启也未能开创新局面。即便是如今热映中的《侏罗纪世界》剧情也太过模式化、缺乏新看点,没能跳出《侏罗纪公园》的窠臼。当《侏罗纪世界》、《超凡蜘蛛》这样的超级巨制囿于常规、毫无新意,即便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巨大的商业回报,但兜售情怀与CGI的麻药,未必能走的长远。
《猩球崛起》系列与诺兰《蝙蝠侠》系列的成功给出了极富借鉴意义的答案,那就是电影IP回归故事本身。精心打磨剧本,用全新的视角赋予故事新的内涵、拓展角色的情感维度、挖掘故事的深层价值,进而成就超越旧作的新经典。
《澳门风云》系列票房与口碑节节攀升,钱景不错
【IP重启对华语电影的启示】
华语电影IP重启处在摸索阶段,从业者任重道远
对于华语电影来讲,IP重启也并不陌生,它在华语电影的语境里有个不太好听的说法,叫做“炒冷饭”。华语电影界有两位影人热衷于重启自己曾经打造的电影IP,一位是王晶,一位是刘镇伟。前者以《大内密探灵灵狗》打响头阵,从《澳门风云》(原名《赌神4:谁与争锋》)到《澳门风云2》票房大幅攀升,抓住了电影IP重启的命门;后者接连拍摄了《情癫大圣》《越光宝盒》《东成西就2011》《大话天仙》四部作品,票房曲线高开低走、不太乐观。
华语电影行业IP概念盛行,对电影产业来说是件好事,虽然华语电影IP的开发尚在摸索阶段,但用产品本位的思路打造IP无疑是正确的。电影IP重启涉及到旧IP的再开发,重新挖掘IP的商业价值、树立IP品牌,以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抛开影片素质不谈,《越光宝盒》《东成西就2011》这样的单片重启项目难以形成持续的需求刺激,单靠一时的怀旧情绪难以持续。
在超级IP稀少,重复利用消耗的情势下(如西游记IP),华语电影经典IP的重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偿性解决手段。再包装式IP重启初期,暗藏着过渡消费情怀的危险,如何消弭危机、跨越危机,是需要华语电影工作者谨慎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如果对待IP重启不严肃,新作品流于表面、过度商业化,恐怕再难挽回观众的亲睐。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期待的重启影片值得关注,比如《卧虎藏龙Ⅱ青冥宝剑》和《喜剧之王2》,希望华语电影能够再一次带给我们惊喜。
‘柒’ 改编国外电影属于ip改编吗
改编国外电影是属于ip改编的。
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最主要的三种知识产权是着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其中专利权与商标权也被统称为工业产权。也被翻译为智力成果权、智慧财产权或智力财产权。
词源的由来:
知识产权表面上可被理解为“对知识的财产权”,其前提是知识具备成为法律上的财产的条件。然而,知识的本质是一种信息,具备无体性与自由流动性。
作为信息的知识一旦被传播,提供这一信息的人就无法对信息进行排他性的控制。那么由这一信息所表达的智力成果就不可能成为法律意义上信息创造者的财产。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通过赋予智力成果的创造者以排他性使用权和转让权的方式,创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财产权形式。
法律之所以要将原本自由的信息转变为属于创造者的财产,是出于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保护某些特定利益的公共政策的需要。因此并非所有的知识都产生知识产权。同时,知识产权一词语的外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知识产权也不断完善。
‘捌’ ip电影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IP指的是知识产权,可以是小说、动漫、游戏、电视节目、音乐、舞台剧,甚至只是一个名字、短语,把它们改编成拥有版权的电影,称作IP电影。
“成功的IP本身自带‘粉丝’,其改编的影视作品有天然的观众基础。”由IP开发的项目对产业链的延伸帮助极大,好莱坞电影公司历来重视续集创作,一旦一部电影成功,就不断推出续集,这其实也是一种典型的IP思维,把成功的原创剧目变成一个IP概念,不断地加以开发。
善用IP就要尊重电影创作规律,对IP作品进行现代性改造就是题中之意。”张绍阳说,简单的内容平移或搬运的影视创作,根本无法重现原着的光彩。创作者更需要挖掘并表现人物的当下价值。有些作品直接改编自国外的IP,更需要把它放在中国语境下加以诠释。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距离财富自由,我们只差网络“中楚汉秀影视”
‘玖’ 究竟什么是IP,为何影视行业热衷IP开发
对于当下影视圈来说,IP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词汇。去年,众多IP改编的电影如《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小时代》系列、《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和《十万个冷笑话》等都赚得盆满钵满,2015年五一档,就有《万物生长》、《左耳》、《何以笙箫默》三部“大IP电影”相继“互撕”。IP究竟为何物?为什么IP这么流行?
究竟什么是IP,为何影视行业热衷IP开发?
优质IP:好的故事和角色
IP,是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它的存在方式很多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某一个形象,运营成功的IP可以在漫画、小说、电影、玩具、手游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转换。
在过去的一年中,IP进入了大众视野,并随着互联网公司生态的建立,从游戏界逐步延伸至动漫、影视、衍生品、文学等多个领域。IP概念被不断炒作,多家影视公司也开始了对热门IP的争夺。
实际上,说白了,IP指的就是内容,优质IP可以等同于好的故事和角色,这也成为影视作品成功的基础。
在好莱坞,一些票房高、受观众欢迎的电影作品会接二连三创作续集,衍生出“系列电影”,而其中的故事内容和关键角色即可被称之为IP,围绕经典IP产生的商业价值,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反复开发。
例如漫威漫画公司在1941年创造出的“美国队长”,围绕这一形象创作出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活跃在银幕上,并成为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获得了全世界无数粉丝的追捧。这一角色形象就成为可以不断挖掘出商业价值的经典IP。
相对于好莱坞电影来说,中国的电影内容似乎还没出现像“美国队长”这样的经典IP。有人认为最近几年,西游题材正在成为国内电影市场上的一个“超级IP”,从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到2014年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都取得了超过10亿元以上的票房。但并不是每一部西游题材的电影就一定会被观众接受,还要取决于优质的故事载体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
目前影视界引发IP热,仿佛只要有IP就有了赚钱的保证,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IP代表着话题,它可以把书粉、游戏粉跟影视粉形成对立,互相PK,道理就跟“跑男”一样,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讨论就会热门起来。(中国文化报)
优胜劣汰IP更有吸引力
在好莱坞,超级IP电影的成功例子早就已经比比皆是,如《哈利·波特》、《指环王》、《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等系列影片。由宋鑫担任制片人的网剧作品《江湖学院》,就是改编自开心麻花的同名舞台剧。在他看来,影视圈如此重视IP,是“因为现在IP是稀缺资源,一个好IP可以开发出各个领域的好产品,它的商业价值是可以持续被挖掘的。一个IP在某一领域成功后复制到另一个领域中成功的几率比较大,对投资方来说,投资一个IP风险较小,因为已经有成功的底子了。”
电影《同桌的你》制片人杜扬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提出自己对IP的看法:“电影更加往观众喜闻乐见的角度走,不再是以导演一个人的喜好为主,才导致这些着名的IP越来越抢手,网络小说是经过好多网友的拍砖和优胜劣汰,所以才会特别有吸引力,这是大众参与的过程。”
网剧、音乐圈IP也没闲着
如果说2014年是IP元年,那么在2015年,这场有关IP争夺的战争已经愈演愈烈。除了前面提到的《万物生长》、《左耳》、《何以笙箫默》,还有计划在2015年上映的小说改编电影《鬼吹灯》,以及正在拍摄中的《盗墓笔记》、《三体》和即将开拍的《爵迹》。值得一提的是,当电影行业本身的创造者,发现自己的作品有形成品牌的可能,也会投入大量资源塑造IP。
IP更是抢到了音乐圈和网剧圈,由网剧衍生的大电影《万万没想到》已经确认由黄建新监制;《同桌的你》获得了惊人的4.5亿票房后,《栀子花开2015》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宣传中,《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小苹果》、《一生有你》也正在改编成为大电影的路上。甚至还有被马云讲火的名句同名漫画《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的衍生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