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关于泰国电影的论文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关于泰国电影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22-09-19 00:37:54

Ⅰ 毕业论文题目翻译,泰国电影“本土化策略”之叙事风格的研究 --以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为例

泰国电影“本土化策略”之叙事风格的研究 --以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为例
Study on the Marrative Style of "Localization Strategy" as for Thailand Movies: Taking the Movie "A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 for Example
Research on the Marrative Style of "Localization Strategy" as for Thailand Films: A Case Study of the Movie "First Love" for Example
...
《初恋那件小事》(台译,大陆为《初恋这件小事》),wi ji ke译为First Love或A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
供参

Ⅱ 泰国电影电影特点

泰国“新浪潮”的特点是,秉承现实主义的创造原则,甚至不惜把现实的残酷性发挥到极点;在拍摄手法上强调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美术设计和摄影的唯美感与创新性;在内容上则以商业化的外壳包装展现泰国民族文化的本土认同。这些特点有时融合在一起,有时又在某一部影片中有侧重地突出体现,由于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已受到世界影坛的关注,被认为是即日本、韩国、伊朗、越南之后,新的亚洲电影的代表。

泰国新浪潮的最早的一批作品应该算是Pen-Ek Ratanaruang拍摄的《Fun Bar Karaoke》和Nonzee Nimibutr的《Dang Bireley`s Young Gangsters (2499 Antaphan Krong Meuang) 》,这两部影片拍摄于1997年,都以现代手法展现了泰国城市生活的一个侧面,并都走的喜剧路线。虽然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在本地票房一般,但都为这两位初出茅庐的导演赢得了国际声誉,后者在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

1999年,泰国“新浪潮”真正掀起了巨浪, Nonzee Nimibutr的影片《鬼妻》,以完全现代的手法和理解,演绎了这个在泰国电影史上被翻拍过无数遍的老故事,获得了巨大成功。本地票房成绩刷新了泰国票房记录,使得同期上映的《泰坦尼克》也相形见龊,同时,赢得了当年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执导、最佳音效三项大奖。这部影片直接影响了其后拍摄的“泰国式鬼片”《三更》和《见鬼》。

紧随着《鬼妻》的成功,2000年的《人妖打排球》(导演Yongyoot Thongkongtoon)创下了泰国票房新记录,而且在亚洲、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影院上映后得到了巨大的商业受益和好评。这部影片取材现实故事,又加入了更多的喜剧元素,为后来许多泰国影片在题材和手法上提供了样本。同年,来自香港的Oxide Danny和Oxide Pang兄弟以《曼谷危机》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西雅图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这部影片因为对动作片和黑帮片的创新,为导演赢得了新“昆汀塔兰迪诺”的称号。

不过,2000年泰国电影的真正嬴家是投资1500万美元,耗时40个月,由Chatrichalerm Yukol公主执导的《素里优泰》,该片刷新了泰国票房新记录,使原本计划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被迫推迟。该片的重新剪辑版,已由美国传奇导演弗兰克思科波拉完成,于2003年在全美公映。这部战争历史片,即不同于传统的美式大片如《勇敢的心》,也不同于黑则明在《乱》中营造的东方战争场面,从此,泰国古代战场缕缕被搬上银幕,最新的成果就是2003年的《大城武士》。

2001年,Nonzee Nimibutr在沉寂1年后,以《晚娘》杀回国际影坛,这部影片取材于同名小说,全部在老挝的琅布拉邦实景拍摄。许多评论家认为,此片在拍摄技术和叙事风格上,可与越南导演陈英雄享誉世界的《青木瓜飘香》相媲美。

由于影片水准的提高,从2001年起,泰国电影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泰国制造了12部本土影片,2002年达到了30部,2003年突破了40部,而在本地票房,单片票房平均水平已经与美国大片差不多。

Ⅲ 急急急需(灵蛇爱)电影的影评!!3000字左右,要求写感想的时候包含有泰国的一花一鸟,一食物一节日的描写

【原创影评】

依稀记得看《灵蛇爱》是在跟父母吵架后,孤身一人前往海南三亚的旅游大巴途中。我正怀抱行李困倦的昏昏欲睡,旅游大巴自带的DVD就开始了它应尽的职责,为旅途中的旅客排解苦闷。一看放的是外国片子,片前花絮又是一阵火辣,车厢里顿时一阵骚动,尽管是空调车,但看的出,我身边无数男士均面色潮红。

随着情节的逐步加深,我已无闲心理会周围其他旅客的内心波澜,只是觉得该片导演把原本3个落入俗套的故事版本整合成了一部令人啧啧称奇的电影着实不易。随着男女主角的缠绵邂逅,跟灵蛇有关的情节线索就此一一铺开。

先说第一个落入俗套的故事情节:原本是男主角平淡无奇的一次外出游玩,偶遇美丽的女导游而心生荡漾,两人就此展开一段生死相依的婚外恋。原本暧昧这玩意,对于其他电影,有可能就是男女眼神交会,大家心领神会就草草了事的了,可该剧却大量制造出了男女很多次偶遇邂逅最后情定终生的场景,每个场景都堪称经典,每个经典都延续了悬念,每个悬念都为后面的剧情做了铺垫。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就是,男女主角在女主角继父庭院的一次见面,随着女主角含泪对往事的娓娓道来,我跟男主角一样,仿佛走进了她寄人篱下,遭受歧视和凌辱,不得不委屈求全的童年。苦笑!跟自己的小时候好象。看到女主角惹人怜爱的模样,男人的英雄气概这个时候往往都会莫名的作祟,我想,此2人的情感如果从一开始见面时就已经有了苗头,那爱情的种子应该就是在此庄园中深深的扎根。

第二个落入俗套的故事情节:原本是善良的母亲被某大户看中成了小妾,带着所谓的拖油瓶女儿投靠男方,却因泰国是一夫多妻制,妻与妻之前的明争暗斗已是不争的事实。母亲陷入了原本就斗的不可开交的女人战场,还累及女儿成了棍棒下的牺牲品。此段情节的描述曾让我几度落泪,果然,我还是无法看太过细节化的电影,容易感同身受。灵蛇的出现很莫名,自小就和女主角相依为命,彼此依赖,还为她毒害了那些伤害过她的人,灵蛇后来的诸多举动都看的出它对女主角用情颇深,已属于畸恋,不然不会时刻想要攻击任何一个想和女主角亲密接触的男人,包括她所爱的人。

第三个落入俗套的故事情节:自古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道理。美丽的女主角身边当然也不乏各种品行的众多追求者。原本是男女之间的争风吃醋,却因灵蛇的介入,为单纯的男女欢爱蒙上了一层血腥的面纱。凡是走近女主角身边的男人,都会遭到灵蛇的突然袭击,或被攻击眼球、或被咬伤身体,情节中甚至出现一个欲对女主角施暴的男人为躲避灵蛇乘快艇逃走,却因途中发生意外,导致脑袋被海边的电线快速锯断后血液瞬间喷发的慢动作镜头,让我屡次不敢直视,其恐怖场景真的是可以挑战人的意志力。

男主角最终还是因为遭受到攻击急中生智砍伤了灵蛇,但后果还是把自己活生生的一条命葬入了蛇口。女主角前往吊唁男主角时受到了凄厉的推攘,但这些属于后知后觉的举动于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她应该是下定决心要杀掉灵蛇然后了结自己随男主角而去吧!

Ⅳ 关于影视的论文3000字

进入电影的方式
《电影的读解》是一门关于电影的课程。但它并不是一门严密的、系统的关于电影艺术的概论,更不是一门电影美学课程,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门电影艺术的入门课程。称它为入门,一方面是作为主讲者的我还谈不上对电影艺术有很高深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作为听课者的大家也是初次接触。这门课将主要通过对电影的一些基本艺术问题的介绍,结合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评价,来达到提高电影艺术欣赏水平的目的。希望能在这方面给大家一些印象,一些启发,使有兴趣者可以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去发展自己和提高自己。
一、认识电影

进入当代社会以来,看电影已经成了一般人,特别是文科大学生的普通经验了。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文化程度高低,都喜欢看电影,而且都会看电影。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影有一般文学与艺术样式所没有的直观性与生活实感。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曾说过,电影从静止到运动,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它所发展出来的正是还原生活的能力,与生活真实的距离正在缩小仍至消失。特别是电脑时代,甚至可以复制出无法再现的一些景观,如过去与未来的世界。而进入跨国资本主义时期——后现代,一方面是全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而文化的融合已是经济的融合之后不可阻挡的前景。在这种情况下,电影是最具有全球性的一种艺术形式,詹姆逊就把电影看作是后现代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是由于电视与电脑的出现,从人类文化的发展来看,图像的时代正在取代文字的时代,而电影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所以它的大众性,大众化才可以有如此高的程度,而一部《泰坦尼克号》也才有可能风靡全球。

但是电影的魅力除了直观性之外,一般人却不大注意到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仪式对观众的潜在影响。 足以为证的是: 去电影院里看一部电影,和在家里从电视上去看同一部电影其审美的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原因就在于,除了故事的层面之外,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还是一种文化的参与, 一种仪式的参与。 这就意味着, 作为放映电影的场所——电影院,对于电影成为一种艺术而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过去在南京,现在在香港,看电影的仪式感是很强的。 隐性的灯光, 隐蔽的银幕、 典雅的装饰, 都在提醒人们已经进入一种非生活化的状态。接着灯光渐暗,纱幕徐徐拉开,而音乐则悠然响起,观众是慢慢地, 不知不觉地被引入的, 电影院所做进入仪式为观众提供了心理的准备。这不像我们的电影院,人还没坐定,灯光突然灭了,到处吵吵嚷嚷。 而封闭性的空间,场地的黑暗、大致相同的坐姿, 银幕上光影与声音的引导,观众心理的放大效应,所有这一切,都在强化着一种进入仪式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观众的主体意识暂时消失,而身心两个方面都不由地交给了银幕。所以看电影都会有一种失去自己的感觉。特别是当代电影的视听强剌激,用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就叫着“感觉剥夺”。而美国学者宾克莱曾使用过一个概念叫“委身”,来形容艺术欣赏的这种状态。这是一种有如宗教仪式的艺术仪式。人们只注意到电影故事的吸引人,而没有注意到进入电影院参与艺术仪式对一个观众心理的潜在影响。

Ⅳ 电影“曼谷杀手”中体现的泰国文化

可能是佛教吧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相当于现在尼泊尔。中国的佛教属于北传佛教,亦我们所说的大乘佛教,是大约汉代时,由帕米尔高原传播而来。而泰国的佛教,属于南传佛教,亦我们所说的小乘佛教,是直接受印度原始佛教的影响,并没有受到中国北传佛教的影响,中国佛教主要影响了现在的日本,韩国和朝鲜,包括越南。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
没有去过泰国,无法对泰国做出其它文化上的评价。但是曾经阅读过相应的一些文章。
按照社会发展过程而言,不重生男重生女,除了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或者历史的特殊时期存在过,对于大部分而言,男性在社会中占绝对地位。楼主,虽然新东方老师说过美国是“女尊男卑”,我想这更应该是一句开玩笑的话语,是为了让大家记住Toefl听力的技巧而已。美国是个平权社会,在法律上而言,是禁止因为性别而歧视的。但事实上,美国仍然是男性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要不,美国的女权运动也不会兴起,要不,美国也不会因为希拉里竞选总统而给予更多的兴趣。而且,在五六十年代,美国还有过因为性别问题而提出的诉讼案件。
至于泰国,听一些人说过,从某些中国人的眼观看。泰国人是比较“懒散”的。或者,我想用褒义一点的词语而言,那就是泰国人对生活是比较追求舒适的,所以泰国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比较强,我想这可能与佛教的“知足常乐”有关,另外,泰国是一个物资丰足的国家,例如,泰国是全世界稻米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这一点,也决定了泰国人的种种特性。
回到“人妖”问题,我想这也是一个让泰国政府头痛的问题,一方面,“人妖”给泰国这个“微笑的国度”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却又给泰国带来了丰厚的旅游回报。不少“人妖”是因为家境的问题,而被迫成为玩物。也有因为心理问题而选择了这条路。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决不说明“穷人家,宁生一女,不生一男”。
其实,一个社会,可以部分由电影体现,但又不能由电影代表。就像大家所熟知的韩国电影一样,很多是美丽的童话。所以,电影中tong母亲支家,父亲借酒消愁,不问生活,并不代表“女尊男卑”的问题。
但是泰国确实是一个比较让人感兴趣的国家,在历史上来看,泰国是19世纪,20世纪,唯一一个没有成为西方殖民地的国家,拉玛四世也如同明治维新一样开始了泰国的维新,并且成功的让泰国转型,另外,二战时期,泰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抵抗,加入了德日轴心国。但是泰国避免了在本国上因为战争的损失,另外,二战结束后,泰国因为只是被迫,被动参加,所以并没有像日德一样进行清算,而且联合国的部分组织还设在了泰国。但泰国现代史上却又发生过几次军政府政变,但好像又没有把整个国家卷入进去,真是很奇怪。而且前几年,泰国又发生了政变,听说Pchy在他的blog里面有其中他的感想,可惜没有人翻译,很想了解他对此事的看法。
其实,我倒觉得,虽然,泰国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泰国华人华侨非常多,但泰国除了给我们“优美的风景,妖艳的人妖,泛滥的色情”外,我们还知道什么。也许是我们的大国心态作怪,对于泰国,这身在我们旁边的国家却不了解。对于泰国的历史,种族,语言,社会,这真是一个遗憾,希望以后又跟多的关于泰国的方方面面的文章出行,加强我们对于身边这个陌生的国度,有进一步的理解。

Ⅵ 暹罗之恋的观后感

暹罗之恋 终于看完了《暹罗之恋》, 我想它触动我们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出自于它的纯净。《暹罗之恋》里,那种默默无语的感情缱绻,也就激起了我们心中关于美好的最初记忆。其实我认为,大可不必从gay的角度来评价他们。mew不是,tong也不是。他们互相喜欢着对方,也仅只是因为喜欢上的那个人,刚好是个男孩子而已。 都还是少年,虽然经历了成长,可毕竟涉世未深,眼睛中还有清亮的光辉。他们体会着成长的寂寞。寂寞是什么呢?印象最深刻的是Mew与Tong躺在绿色的床上,缓缓诉说寂寞,“小时候,寂寞是因为没有朋友;长大了,寂寞就是比没有朋友更寂寞。我有时在想,如果真的很爱一个人,我们能接受这种事么?如果有一天,他死了,离别这种事是生命中的一个部分。我们都知道,我们真的能释怀吗?我们真的爱一个人,不害怕他离我而去吗?还有就是,我们必须接受,无论我们在哪里,所爱的人不在身边了;这样吧,就是寂寞。”那种习惯至坦然至成熟的语气让我一度疼怜。两个安静的少年。十几岁的年纪,说,我很寂寞。寂寞五年了。 片中许多细节打动了我,然我并没有落泪,至少Mew曾对着Tong表白过,他站在台上为他唱歌,眼神欢呼雀跃,“或许你听过的情歌不计其数,但这首是只属于你的情歌。”还有那个淡淡的吻,电影一贯干净纯澈的镜头将每个人的感情表达地细致婉转,一如少年的爱恋,朦胧又美好。这样的结局,其实最好不过了。 这或许也关乎我们每个人曾经的追寻。我们是多么渴望可以有一个人和我们心意相通彼此理解。可事实上,我们一直在相互错过,相互伤害。当我们以为,纯净的感情就要灭绝的时候,幸好给我们这么一部电影。一个浮躁的世界。竟让我们看到两小无猜,看到最多不过一场亲吻,看到相互喜欢着就好的感情,我们该有多么惊喜?这些应该都是我们心中最干净的圣地里企盼的,只是我们得不到。哪怕他们最后只是朋友,哪怕半开放式的结局伤透了大家的心,他们的感情确实也是我们向往过的感情,叫我们如何不欢喜呢? 整部片子的高潮在于结尾十多分钟。当mew和tong那么久不联系之后,他在唱歌之前还是会在人海中寻找tong的身影。Mew站在舞台上,可我觉得他的眼睛看不到光亮。他曾经甜蜜地唱,“如果告诉你,为你写情歌,请别不相信。”可是现在,他只是有些怀疑地试探着,“如果告诉你,为你写情歌……”——你会相信吗?我唱着这首为你而写的情歌,你听得见吗?mew唱着歌,可是观众里面没有那个最应该来听这首歌的人。他的视线漂浮在舞台下方,看不见tong,于是笑容空洞,歌声空灵。 而当我看到tong朝晚会现场奔跑起来的时候,我的心也为之雀跃。我期许着,那一相逢,将是怎样的怦然心动? Mew的视线还在漫无目的地游荡,然后在那个角落,他的视线停住了。他的笑容充实了。他的声音在欢呼了——“就在最近,你的出现”——tong,是你来了吗?你来听我为你写的歌了吗?mew整个人像被点亮,作为观众的我也是喜极而泣,我以为,只是以为,他们会选择在一起了吧。 结果mew高兴还来不及长久,他的笑容又熄灭了。镜头转过去,原来他在那个位置找不到tong,他看不见tong了。 我在想,其实青春年少也不过如此。感情像一种意象,懵懵懂懂,若隐若现。我们的心在穿越了各种爱后硬了起来,成长毕竟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可是他们的心在穿越这场爱后会变得怎样? Mew意兴阑珊地走在过道上,他或许也怀疑,今天tong的出现,是幻觉吗?然后我就听见tong的声音,他喊,mew。 Mew走向tong,站在大大的落地窗前面。他们还是那样默契,如同昨日才分离的那样,mew回打一个招呼,“嘿tong。” “歌很好听。” 那一刻,mew大概想起的是那个唯一的亲吻。那天的场景也是,tong说了很好听后,mew问他,听了有什么感觉啊。Tong想了很久,说,难以言表。于是,有了那个来得太晚走得太早的亲吻。所以,mew埋头一笑,然后问,“除了好听呢?” 他大概期待的,是tong的感情再流露一次吧。 可是,忧郁爬上的tong的眉间。tong说,“哦,我们还是,不要在一起了。” mew的笑容一点点凝固,像是黑夜中唯一的光亮在悲伤中摇摇欲坠。他低低地埋下头,不想让tong看见自己失落的样子。 Tong眨着眼睛,认真地说:“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 Mew抬起头,等这句话等了多久呢?可是终于等来这句本应该是开始的话,却意味着结束。不过,总算等到了吧,毕竟他们是彼此的记忆,彼此的年少。就算以后——“不知道我们以后会是怎样的”,起码曾有过温暖,也好。也还好。所以他笑了,心酸而破碎的笑容,这感情剔透得容不下抱怨,就像玻璃杯。 mew说,“谢谢你。” 沉默。他接着说,“那,我的朋友在等我,先走了啊。” tong突然喊,等一等。 mew的眼里又亮了起来。他接过tong递来的东西,“这是什么?” “送你的圣诞礼物。” “谢了。” “那,先走了啊。”mew说。 于是,再道一句保重。 终于明白,我们分开,因为我不爱你,因为你不爱我。或者,因为我们相爱。 mew回到家,把鼻子插到木偶上。这个鼻子,和木偶竟不能很好地构在一起。这是不是隐喻了他们的感情到最后不能圆满呢?mew坐在空荡荡的房间,他的寂寞最终没能治愈。他注定是个孤独的人,可是他还是只能说:“谢谢你。” 最后十分钟,mew就谢了tong三次。他在谢什么呢? 我想,是谢谢tong,给过他美好的回忆。 谢谢tong,至少曾经让寂寞那么脆弱。 谢谢tong,虽然让寂寞更寂寞。但他们毕竟都要长大,就算寂寞,也有了缅怀。 他看着木偶,终于笑着哭了。笑着哭最痛。而他们都将在各自的世界里,温柔尚在,寂寞永生。 ?

又写观后感啦,就像小时候老师给布置的作业一样。不过这是有感而发啊~~~
暹罗之恋讲的是与众不同的恋爱,里面描述了两个男生之间的恋爱。可能有好多人接受不了这种爱情,就像剧中男生的妈妈一样,因为人们总是用惯有的眼光看世界,就像鱼只能跟鱼恋爱,斑纹只能爱斑纹不能爱圆点。我却对这种同性之间的爱情很支持,说支持可能有点过,也许应该说是可以接受吧。

就剧情来讲,我很喜欢这个电影的结局,这种不被社会认可的爱情,在主人公的理智下结束了,而他们之间的爱是永恒的!

电影中有许多寓意很强的镜头,冥冥中提示着我们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泰国电影都是这样的,前面的小细节都会是给后面做铺垫的,给人一种前后呼应的感觉。

我用电影中最后的那段字幕做我的结尾吧,“如果真的爱一个人,怎能不害怕和他分离,而我们必须接受现实,于是,长大了,寂寞就是没有了爱,比没有朋友更寂寞。即使短暂也会刻骨铭心,那些点亮我们生命的爱,就仿佛这个发生在暹罗的爱情故事”。

前天和舍友闲来无事,便一起观看了《暹罗之恋》这部电影。以前曾听朋友讲起,说是很经典的关于同性爱的电影。所以出于好奇,也想看看到底这部电影到底有多么精彩。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并不是单纯的讲同性恋吧,电影中的母爱更为伟大,男主角栋的妈妈是一位坚强,理智的母亲,她既要面对失去女儿的痛苦,还要面对颓废哀伤的丈夫,撑起整个家庭,最后当她知道自己唯一的希望就是她的儿子栋喜欢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性朋友谬,可想而知当时这位母亲得多么的难受。栋是她唯一的希望,也是她的寄托。无可厚非,她当然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所以只能“强迫”谬离开她的儿子,也要求她儿子不去见他。本来,看着谬伤心的不见栋,挺可怜的,但是这并不会让人对栋的母亲产生厌恶。毕竟她是一位可怜的母亲,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再者,电影的另一主线,2个男主人公的感情描写,也颇为感人。其实我对同性恋并不持赞成的意见,但是看到谬和栋之间的感情,倒是让我挺揪心的。听朋友介绍过BL,耽美,说那是一种很纯真,很美好的爱情。就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男男们,到底是怎么样的了?!

看到缪和栋在街角的偶遇,看到谬为栋创作的歌曲,最后在圣诞夜栋对谬说的“我不能做你男朋友,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以及谬最后的“谢谢你”,回家后谬对着栋送给他的小木偶失声痛哭,当时我的眼泪禁不住就掉下来了,这是我看这部戏第二处让我哭的地方,另一处是栋的爸妈最后明白那个很像红的女孩June说的话留下的照片时抱在一起哭。我觉得栋为了他的母亲,为了他的家人,他不得不放弃谬,而谬也只能选择放弃栋,不能因为自己而让栋的一生就像栋妈妈说的那样“错”下去。“如果真的爱一个人,怎能不害怕和他分离。而我们必须接受现实,于是,长大了,寂寞就是没有了爱,比没有朋友更寂寞。即使短暂也会刻骨铭心。”这段话是谬说的,应该也算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主题吧。电影的最后一幕便是谬在自己的房间里失声痛哭,那是他的无奈,无望与伤心.....看这部电影,我挺喜欢那个谬的,感觉那个演员演的很不错,并没有想象中同性恋的那种“娘娘”的...呵呵。很阳光帅气~~!

影片中的另一个女角色,谬的邻居Ying,她暗恋了谬很多年,最后知道谬与栋相爱后,除了伤心,生气外,最后却是毅然的接受,并且帮助谬走出心结,“有爱,就有希望”,帮助栋买回那个木偶的鼻子,让栋在圣诞之夜送给了谬...而最后ying自己也只剩下流泪来缅怀自己的那段感情吧!

总之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情感很多,并不止单单的缪与栋的爱情,是很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的一部电影。也许是两个男主角长的都很帅气,所以看到两人站在一起时,倒是挺美好的那个画面。。。

看完这部电影,我为栋与谬的爱情动容,为栋的母亲感动,为Ying的善良感动...很多感想的,了了草草的几行字,希望各位朋友有机会也去看看这部电影吧,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下面是几张剧照:

(左:谬 右:栋 至于演员的名字,泰国名,看不懂)

木偶人的鼻子...

ying和谬(话说里面的ying还是华人来的,剧中她的母亲讲潮州话,哈哈,我也是潮汕人,倒是挺亲切的)

电影最后一幕

先前看过一点点泰片,多与巫蛊、蛇妖甚有关联,不是怪力乱神不好,而是影片在叙述时,虽有意将神秘氛围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来展示,却又无故掺杂诸多线索,在看似时尚、多元的同时,却模糊了主题,显得表达无力。混乱、焦躁、廉价的戏剧嫁接形成了先前我对泰片的观感。我没有对《暹罗之恋》抱有更多的期待,海报上两个面目清秀的男孩子,所谓少年,更让我觉得不抱有期待的心态理当正确。

然而,随着影片的展开,我们穿堂过巷,中国调的老音乐,小孩子坐在台阶上的执意,邻家姐弟的嬉戏在巷子深处一字排开,一派生火做饭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显得简易平常。巷子就是这么个静谧的地方,在哪里都一样,看似没有华彩,却细细密密地布满了生活情调,老奶奶的一根银针,淘米的筲箕,一勺一碗便有了一个家。嫩绿的植物旁小孩子们围着蚂蚁列队当动物世界现场版,少年人放学归来穿过端午的粽子香,急急地停住脚踏车,一转身掀开门,一户人家的洗碗声、流水声、说话声,合着门外孩童的追打嬉笑蔓延开来。暹罗恋的故事便发生在这样的氛围里,略去恋的深沉炙热,于此处敷衍一股子少年温情,合适不过。

片中的少年人是有梦想的。梦想,是该片令我感动的源泉。暗恋MEW的邻家女孩,善良可人,温柔多情。夏日的午后,男孩在房间谱曲,他要谱什么呢,有主题的,爱情。女孩子摇着男孩子的肩开玩笑,你看你不懂爱情要怎么谱呢,没有女朋友的吧,那么我来做你的女朋友好了。男孩子一脸羞赧。关于爱,自然都是期待的,至于爱是什么并不要紧。

邻家女孩的暗恋是动人的,此番试探后,确知MEW并无女友。之后拐弯抹角地弄到男孩子的发丝,依着占卜书的指示,镶到玩物里,期待奇迹。此番无果,便独自坐在房间里剪玫瑰,一房间的笑脸都围着她转,那都是她心上人的笑脸,一房间的,都属于她一个人,自然无比幸福。等到去给男孩子送玫瑰,无意间听到MEW与TONG母亲的对话,女孩子这才伤了心,回家扔了玫瑰,上床去一张一张揭掉少年的照片,一面哭一面凄苦地笑,笑什么呢,笑自己暗恋的少年原来一辈子都无法喜欢异性,女孩子从自己的一针一线,细密堆积的暗恋里觉出了讽刺,觉得自己的爱受了侮慢。单是如此,女孩子许是值得同情的,但却并不感人。还好,镜头之下,我们看到的女孩子要立体的多,MEW问女孩找老唱片,在床铺下,偶然发现了自己的照片,暗恋心事浮出水面,男孩子结结巴巴地问,女孩子走过来,收起照片,一字一顿,那句歌词的意思是只要你还爱,就有希望。看似煽情的桥段因为关乎一段少年心事,看来极为动人。女孩子在这场无名之恋里,看似输掉了爱的立场,却因执着而获得了爱的尊严。当TONG陷入自我认同的危机时,女孩子紧紧地抱住他安慰他,当TONG拉紧她的手冲向舞台时,女孩子默默地松开、放手、回头,这样的女孩子因为纯然的母性与爱的执着而变得形神丰满。始终葆有爱的能力是非凡的,惟有如此,人的生命才能自觉地令人动容。 www.130q.com

两个少年人,MEW和TONG,彼此原本幸福。前者生性喜静,后者喜动。两人既是同窗又住对门,彼此要好的程度不输至亲。TONG的家庭因为长女失踪的阴影而要搬离。此处没有过多渲染别离,只是透过车窗看到MEW抬手擦眼泪的画面还是让我热泪盈眶。一个人,一个孩子,他总要离开故所投向更新的天地,难免和一些人事别离,虽说难免,却总想要做些挽留,心里默念着夕阳别走,晚山别走,你也别走,然后不得不再见。十年过后再相逢,各自的生活里多有变故,一时间遇见,万语千言不曾说,只能微笑致意。还好,童年的感觉并未消失,MEW依然痴迷音乐,TONG也神清气朗。

此片重点描述了TONG的家庭,早年的幸福已被长女失踪所冲淡,女儿失踪导致父亲常年酗酒,终日无所事事,TONG母操持里外,心力交瘁,只能寄希望于独子。生命里那么多不期然的变故接踵而来,爱的缺失导致了灵魂麻木,长女的失踪便成为一种象征。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无端的序列,遇见什么,变成什么,每一个问题都看似可解实际枝杈横生,于简易处滋生暗门,通向一个又一个未知。人若为未知而生,依丰子恺老先生的话来说,渺渺人生如同三层楼,第一层为衣食,第二层为学术,而人生欲过于强烈的,则上了第三层,探求茫茫尘世的本真与究由,迈向未知之生,便投向了宗教。此片没有强烈的宗教感,但人生的虚无却贯穿全篇。简易与虚无看似不协调,前者内容可感形而下,后者无形形而上,但是却道出了生活本质,此片的伟大在于以少年成长为依托揭露了某种世间人生的本然状态,迈向虚无何其玄远,也并非本片题旨,但鼓励人在虚无中求生便显得难能可贵。长女失踪击碎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一种生的轨道就此转向,转机随着负责MEW乐队的艺术助理阿准的出现而产生,阿准像极了阿红,经MEW介绍,阿准最终接受了TONG家人的嘱托,决意帮助沉醉酗酒的父亲恢复生的斗志。这场面向人生的虚无之战导演着笔不多,但借用几个细节展开了这场战役中个人的内心纹理。

先说母亲,自开篇便可知道,母亲在家中的地位。儿女游戏,女儿外出,饭前祈祷,一概由母亲作出最终安排,父亲和善随意,也就稍显附和。一个人长久处于家庭的中心,容易与至亲产生微细的疏离。女儿失踪的消息传来,是谁将消息传给了儿子TONG,是父亲。在一个家庭里,通常沉默的应当是父亲,而与儿女话家常的多是母亲,愈悲痛愈柔弱的应当是母亲,母亲在失去女儿的时候,因为巨大的伤痛而需要得到慰藉与爱的沟通。所以由母亲来向TONG转达消息才符合常理。但在TONG的家庭里,母亲立在厨房里双目怅然,父亲黯然地讲长女失踪的消息传给了儿子。可见儿子与母亲是疏离的,这种疏离与母亲在家中的地位、母亲的个性不无关联。父亲思念女儿酗酒落泪并不瞒着妻子,妻子难道会不思念女儿么,当然不是,作为家庭中心的女性,她的精神不容垮塌,她走进房间抱紧女儿的枕头暗自落泪。她带着家人逃离迁徙,她掩埋伤口为老公安顿饭食,为儿子前途焦虑,只是她仍然放不下作为家庭中心的尊严,一次次地向丈夫宣告女儿不再,担心儿子的学业前途事业家庭,直至一次聚会后看见儿子与MEW接吻,这个女人惘然若失地感到自己一生的经营不过是一场生命的报复,对自己生命的质疑挽留住了这个女人的尊严。圣诞节前夜,儿子和她一起装点圣诞树,儿子说,我挂在哪里比较好,挂不对怕你生气。语气是体谅的,温柔的,也是隔了一层的。女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她说,儿子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了。简简单单的一句沟通,放下了好恶,摒弃家庭中心的标准,便能感受到亲子间最真诚的爱。

TONG在母亲的规矩中成长,母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对女性的专横保持距离。他在前女友摇摆不定的爱中感受不到温存、慰藉与关爱。母亲的专横让他渴望温柔与自由。儿童时代的美丽印象再度泛起,MEW与TONG睡在床上,简单一说,便产生了无限交集,TONG说你孤独么,TONG自然是孤独的,MEW说小时候,阿妈在的时候也会孤独,自阿妈离世长到如今孤独更甚。TONG便抱紧了MEW,因为两个人手拉手,在面向孤独的时候,并不会落单。TONG对MEW的爱出于天然,出于爱本身,小时候,大家围殴MEW时他奋勇解救,被打成熊猫眼也再所不辞,他有保护别人的力量,同时也在茫茫尘世中寻找能够给予关爱的源泉,TONG与MEW相比,更具有寻找爱的自觉。MEW的孤独是成长性的,也是一般性的,所以更具有悲剧的内容。心思细密的MEW从小被认作娘娘腔,在厕所受到欺负,这种心灵伤害产生了自我的孤独与对他人的排拒,他的成长更多依靠自我的力量,即便组建乐队,即便声线优秀,即便可以面对心爱的人唱出我爱你,可他的世界仍然孤独,惠特曼的世界有大海和夜晚,魏尔仑有一片绿色的阿尔蒂尔兰波之梦,MEW有什么,他坐在老挂钟前面认为自己势必破坏TONG的幸福,口是心非地说自己与TONG只是朋友,他有什么,他走在街头与TONG相逢无言,认定自己是最后转首的那一个。是的,他也有一场梦,这场梦即便永远实现不了,他照样会说“谢谢你。”,亲爱的,我们的世界何其孤独。

TONG与MEW的恋情尚未开始,便悄然结束。平常聚会,平常故事,两个人在凉亭下接吻的场景令我心动。TONG说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是啊,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呢,朋友说你在你的人生里碰到一个谁,喜欢就喜欢上了,性别也就无关紧要了。

《倾城之恋》里有一段着名的话,在浅水湾的那一堵墙下,范柳原对白流苏说:“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这里范柳原的说话,充满了不住探向人生终极的孤独况味,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不住的问询,无奈的孤单与惆怅。那么,我们靠什么生存下去,我想大抵是爱,爱人爱物。《暹罗之恋》是关于爱的影片,此片中的少年,都具有健康的爱的能力。他们用少年之心,挽回亲情友爱,唱出一片青空,虽然人生此路孤独愁苦,虚空彷徨不尽,但是只要有爱,便无需心忧。

Ⅶ 泰国电影的崛起之路是怎样的

泰国电影
是靠
泰拳
类的动作片,
鬼片

彭氏兄弟
业有很浓烈的泰国电影工背景),还有一些
小清新电影
(《
暹罗之恋
》)广为人知,建议可以从这些方面
收集素材

Ⅷ 泰国电影的介绍

当亚洲电影的领头羊日本电影星光渐弱的时候,中国电影、印度电影、伊朗电影和韩国电影先后代表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舞台闪耀光芒。泰国电影融合了自身的宗教信仰以及民俗风情的背景、以一种妖艳的、鬼魅的、张狂的模样姿态走来了,你不能不注视他;他似乎突然走上世界电影舞台,一下子抓住所有人的目光,全世界的电影人都看到了亚洲电影的另一张面孔,感觉到一种惊艳。泰国电影以极强的泰国风格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真实、张扬、惊奇成为它的标签。其中比较出名的电影类型有:泰国恐怖片、泰国同志片

Ⅸ 如何评价泰国恐怖片《鬼影》

本片在当地上映了3星期内,冲破泰币一亿票房,合共超过2000万港元,除登上2004年最卖座泰国电影宝座外,也朝着打破泰国史上最卖座恐怖电影《鬼妻》保持约2800万港元票房纪录的目标进发。
虽然泰国电影逐渐在国际影坛抬头,获得各地影圈人士认同,但好莱坞电影垄断泰国本土电影票房却是不争事实,就以票房为例,好莱坞的制作有大约7成时间占据着票房冠军位置,相反至今只有8部泰国本土制作的电影能登上票房冠军宝座,而《鬼影》就是其中1部,本片于9月9日在当地上映,4日票房已接近100万美元(约780万港元),除轻易击退同期的好莱坞大制作如《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及《怒火救援》(Man On Fire)。
本片创下票房佳绩,可算是秉承了泰国观众偏爱恐怖片的传统,由彭氏兄弟执导、港泰合作的02年经典鬼片《见鬼》叫好叫座,而《见鬼2》在3月上映时也瞬即成为泰国票房冠军,即使如刘伟强执导的港产恐怖片《咒乐园》,在12月于泰国公映,亦连续两周成为票房冠军。
此外,本片与过去的同类作品包括99年的经典恐怖片《鬼妻》、去年的《Buppha Ratree》及《Ghost Delivery》(本片男主角亚莱特·爱华灵咸主演)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一只女鬼作为故事的中心。
泰国导演班庄·比辛达拿刚1999年于泰国国立朱拉隆功大学电影系毕业,2000年他执导的首部短片《Plae Kao》,已获曼谷一个短片比赛最佳电影及最佳剧本提名,两年后他执导第二部短片《Colorblind》,更获邀在多个国际性电影节包括国际短片电影节及伦敦举行的第十届Raindance电影节等参展,并先后在第六届泰国短片及电视节及法国里昂举行的第八届亚洲电影及文化节中勇夺大奖。Banjong又曾在泰国着名杂志《Starpics》中撰写影评,并为不少电视广告担任助理导演。
现年二十五岁的柏德潘2000年毕业于朗席大学传播艺术学院电影及电视系,同年他个人编、导、摄的首部短片《Luang Ta》在本土及世界各地均获得高度评价,获得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节、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及韩国釜山亚洲短片节参展,此片还令柏德潘在01年曼谷电影节荣获最佳导演及最佳泰国短片两奖。02年Parkpoom完成其第二部短片《In the Eyes》,并同样获邀参展多个国际性电影节及取得不少奖项。
在本片扮演男主角摄影师Tun的泰国男演员亚莱特·爱华灵咸,于1982年5月31日出生,样貌俊朗的他深受泰国少女欢迎,现年22岁的亚莱特年纪轻轻便进身娱乐圈,他曾拍过电视剧《The Miracle of Love》,并多次演出恐怖惊吓电影,包括曾在香港上映的《勾魂名单303》及去年11月在泰国公映的《Ghost Delivery》。
饰演Tun女友Jane的女星娜特慧兰·塔美,于1979年10月22日出生,娜特慧兰从影前曾担任泰国电视频道Channel V的VJ,以及参演过电影《The Whistle》。
泰国电影在近几年里逐渐得到观众的认可,这主要是泰国电影专注于有效的商业运作的成功之处,在近几年的国际电影节上,能够凭借灵敏的触觉和细腻的表达而被国际影评人接受的东南亚电影一般都来自日本,越南等地,而绝对没有泰国电影的份。
泰国电影注重实效,而在电影类型中,最能以小搏大,出奇制胜的无非就是情色和恐怖,于是我们了解国内观众接受泰国电影也就从了《晚娘》和灵虎灵蛇之类的电影开始,虽然说这种方法并非一种长久之计,但它收到的效果在短时间内的确是又快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