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俄罗斯网友评论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罗斯网友评论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9-15 12:34:21

❶ 俄罗斯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爱情片

谢邀!感谢关注校长!校长带你们领略最精彩的电影!

说起俄罗斯的电影,大家肯定会有点陌生。因为平时我们看的最多的无非就是好莱坞大片,印度载歌载舞的歌舞电影,或者韩国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各类电影等等等等。下面我!校长给大家推荐几部值得一看的爱情电影。

1.《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为数不多的俄罗斯高分歌舞爱情电影。

看惯了印度的歌舞,不如也来换换口味吧。

故事发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一群另类的年轻人听另类音乐,穿另类服饰,与封建的社会形成强烈对比。

如果你不喜欢剧情,那没事,剧中的几位美女也可以让你一饱眼福..

❷ 俄罗斯电影影评

我是复制的!!!!《兵临城下》难能有女人热衷于在战争片中寻求自身的价值,权利永远不是她们最终追逐对象,与此同时女性似乎往往在战争中扮演着浪漫因子的缔造者。连我也不相信自己是战争狂人,可是却某种意义上极度痴迷着战争片,尤其在整个人倾颓殆尽之时,眼球竟然也能聚焦在这种名叫战争的男人游戏中丝毫无转动之力。

两年里第三次看《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之前的几天感觉自己就要倒下了,被无形的枪林弹雨狂扫,心中大义凛然地高呼着:“向我开炮!”实则心知肚明子弹还没上膛你丫准保第一个躺倒装死。

再次遭遇另我窒息的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一个神枪手,最高称谓,甚至远高于历史赋予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HERO。

一个原本乌拉尔地区的牧羊童,澄澈的眼眸透过猎枪的准星只有恶狼的贼眼,意念中祖父的一个声音鸣响:“我是一块石头,我一动不动,慢慢地将雪含在嘴里,这样它就不会感觉到我的呼吸,我从容不迫让它靠得再近一些,我只有一颗子弹,瞄准了它的眼睛,我的指头轻轻按在扳机上,我没有颤抖,我现在是一个大男孩了......”一枪击毙的精准!

然而可笑的开场拉开帷幕,苏军冲锋,指挥员大喊:“领到枪的人往前冲,没有枪的从牺牲的人身上拿。”神枪手瓦西里竟然没有配到枪,被发到的只有五颗子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枪!”

一片尸骸下,瓦西里就用他手上的五颗子弹五枪击爆德军高官的五颗头颅!

于是数十名德军军官的头颅先后被瓦西里射开了花,在战争期间,敌人的恐慌不堪,急忙派遣号称“军中第一狙击手”的柯尼格少校来“猎杀”瓦西里,瓦西里终于棋逢对手。双方暗地的厮斗甚比地对空的袭击还来得动迫人心。

瓦西里发现对方的瞄准镜反光,让奋死营救的爱人举起一块碎玻璃,德军少校从而暴露方位被击中了右手,然而却距瓦西里的目标头颅还远,较量还未完结......

瓦西里助手腾空一跃,被德军少校一枪击落,生死只在一瞬。真是有高手过招的快感,Oneshoot,Onekill的狙击手境界!

说实话,德军少校的死法是本片的败笔,他以为成功以后,竟然晃悠悠地走在空地上,偏偏被瓦西里来了个明目张胆的射杀,这完全背离了狙击手的原则。

自古“英雄救美”,这里偏来个“美人救英雄”,美丽的犹太姑娘塔妮娅勇敢执着,不但辅助瓦西里在一个回合中赢得了胜利,还为了鼓励瓦西里英勇杀敌,半夜时钻到了他的毛毯下面,俩人之间一番火热的激情瞬间爆发,战争中的爱情以此种隐涩的形式赋予了更猛烈的实现,直另人感到世间单纯贪图肉欲快感的浅薄和苍白。正如男同胞谈及瓦西里的枪法自然会拿CS说事,女人看战争的视点自然会女人特色,危情时刻迸发的激情欲呼不得的高潮更是妙不可言,乱世下的爱情定会惊天地泣鬼神!

然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说,这种爱情模式饱含着好莱坞类型片的色彩,比如有的观众一看到朱迪劳和女主角同时入画就会猜测到结局肯定是男女主人公厉经战争磨难,最后在战地医院重逢,因为两人必然会失散其中一个必然会受伤,是的,不出人所料,然而就是俗套怎么样,看到瓦西里走向躺在病床上的塔妮娅,镜头拉远呈现大景深全景,谁的心里不是酸甜苦辣百味俱全?排除结局套路不管,第三次观看,我更多注意了一下它的场面调度,发现导演还是设计得用心良苦的,类型片也自有类型片的长处

❸ 电影《红色十月的追猎》在俄罗斯上映时,人们的感受如何

即使30年过去了,《寻找红色十月》仍然让人坐立不安,让你紧张不安。剪辑、导演和演员都很棒。但正如我在之前的回答中被问到的那样,我想指出一些描述俄罗斯人的不准确之处。

俄罗斯语言这部电影于1990年上映。这意味着它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制作的,当时美国到处都是苏联移民,其中一些人受过良好的教育。然而,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没有向任何人请教俄语问题。

首先,介绍:他们第一个单词对了——КРАСНЫЙ(红色),但由于某种原因失败完全在第二个。它应该是ОКТЯБРЬ,不是translit BS他们写道。

我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但是感谢Anton Shishkin,我记得。它的主题是:一开始我觉得这很荒谬。就像红色警报游行一样。但后来我花了些时间去欣赏巴兹尔·波勒多里斯的真正才华以及写歌词的人。这首用最浓重的美国口音唱的歌无疑是一首伟大的乐曲。歌词也不像俄罗斯人想象的那么愚蠢。

❹ 《巴尔干边界》评价怎么样

2019年3月上映的俄罗斯电影《巴尔干边界》,在军迷看来,犹如一次随意的回眸,将人们拉回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就电影本身而言,这是一部描写俄特种部队为国家孤军奋战的主旋律电影。

简介:1999年, 南斯拉夫。 俄罗斯特遣部队被命令控制科索沃的斯拉蒂纳机场,直到增援部队抵达。但这一战略目标对于阿尔巴尼亚战地指挥官和北约将军来说极为重要。该组织被迫与恐怖分子进行不平等的战斗。俄罗斯维和部队和北约部队正赶往机场。世界再次接近一场大战。但是特别组织的指挥官安德烈。

❺ 如何评价俄罗斯根据车臣战争而拍摄的电影《炼狱》

《炼狱》是典型的低成本影片,这是俄罗斯人自己拍的关于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电影。摄影师用写实手法,刻意拍摄了许多以往战争题材片所未描绘过的惨烈场景。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这里没有《黑鹰坠落》里"不丢下每一个人”式的宣言,只有呛人的硝烟、无限的仇恨以及苦涩的胜利。
血水泡涨的泥土,残缺的尸体,废墟的城市,无一不向我们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导演在片中没有向我们展示以往熟悉的镜头:大集团的冲锋,口喊乌拉的士兵,不堪一击的敌人。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缺乏训练的士兵,残酷的巷战,血腥,惨烈,自始至终贯穿影片。没有指挥官的运筹帷幄,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大无谓的表现,也没有正义对邪恶的藐视,真实表现是本片最大的特点,但片中也有战友间的情谊不经意的流露。

❻ 俄罗斯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历史片为什么

1 《俄罗斯方舟》

这个英雄故事后来被反复改编,于2015年俄罗斯翻拍了电影,此前还有同名话剧和电视剧,属于战争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

❼ 如何评价俄罗斯根据车臣战争而拍摄的电影《炼狱》

看了炼狱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影片中近乎实战的镜头所震撼,该片的真实感可见一斑。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俄军和车臣军队围绕格罗兹尼的一家医院展开争夺,医院几度易手。一队俄军被车臣叛军包围,陷入困境。危急时刻,上级的救援部队——一支特战分队及时赶到,并冲入医院支援;一辆T-80坦克在接近医院时履带被炸断,坦克指挥员拒绝了车臣叛军的诱降,用炮火为被围困的俄军打开了胜利之门。

❽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俄罗斯爱情片是哪部为什么

我觉得最好看的俄罗斯爱情电影是《花滑女王》,2018年3月底有在中国大陆上映过,票房1700多万,豆瓣上6.8分,IMDb上7.1分。

竞技体育的残酷和爱情的曲折缱绻,在洁白冰面上共振出摄人的力量,精彩!好看!

❾ 如何评价俄罗斯电影《花滑女王》

如果仅仅将《花滑女王》看作一部爱情电影,那么最终娜佳无缘冠军甚至有效排名,却和萨沙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走到一起的结局,虽略显俗套也还称得上圆满,传达出了“爱是人世间最大的奇迹”的主旨。但换个角度,《花滑女王》又显得有些违背竞技运动现实,更没有体现出拼搏不息的体育精神。总体来说,《花滑女王》不像一开始展现的那般冰刀利刃、赛场搏杀,而是高开低走,重新回到了玛丽苏的套路,令人唏嘘 。

❿ 俄罗斯电影《美人鱼的眼泪》求影评

现如今,每每有人看到这部片名为“我的人鱼女友”的影片,立即会形成思维定式,并持不屑一顾状:首先她是一部韩国片儿,其次应该又是一部类似于《我的野蛮女友》或者《我的机器人女友》之类的毫无悬念且想依靠成功模式打造出来的却没赶早的一部自己看也不会看,听着名儿都觉得有些多余的影片。
笔者也只是在2009年初,某个百无聊赖的日子在某视频网站首页上瞅到了这部影片,于是无意的点了链接,才有了如上感受,总的说来就是:滥俗的名儿,可贵的里儿。
《我的人鱼女友》(以下简称《人鱼》)是一部非典型的俄罗斯电影,以往中国观众对俄罗斯电影的记忆还停留在前苏联时期,往往极具教育意义和英雄爱国主义情怀。而《人鱼》这部实际上风格迥异的影片,实实在在的被庸俗的片名淹没了。
之所以认为《人鱼》有着可贵的里儿,这“可贵”源于她的“别有用心”之处。当一部电影,传达出她所想要表达的东西,能让你细细体会,有无穷尽的感受,那么她的“别有用心”就发挥了作用。无论是通过剧情,拍摄技法,画面或者其他。
当笔者以打发时间的心情看这部电影时,却被其开头吸引住。一部电影有了吸引人眼球的开头,就有了继续看下去的理由,在快餐时代的今天尤是。哪怕看电影对于大众来说是消遣,人们也不愿意花上一会儿的功夫看根本不吸引自己的影片。
影片开头,我们看到的是动画形式的天,海,鱼,接着画面紧紧跟随那条小鱼,随后很自然的由动画过渡到实体,同样是碧绿的海水和那条鱼,只不过变成了一个妇人(也就是女主人公Alisa的母亲),穿着花裙的臀部特写。虽然由动画转成真实场景,并非这部片子首创,但有趣又适宜的用在了影片开头:一来比较新颖有趣;二来,放在这恰到好处,小Alisa在一开始的独白中说自己原本是条鱼,她的父母也因大海而结缘。
别有用心之二:无处不在的广告牌,电子看板标语。在Alisa生活的各个角落,广告牌被导演放置在十分重要醒目的位置。它不仅是城市特有的气息,更结合着剧情表达着导演的生活态度和这个城市的精神所在。随着Alisa的行走,奔跑,甚至出现在她莫斯科住处的窗外。“顺着你的渴望”“是你的抉择”“你形形色色的欲望”“明天会更好”“未来要靠你”“你很特别”,这些标语不下30处。标语快速集中的出现在片中有两处:一处出现在影片37至38分,Alisa十分渴望上大学继续学习,可复试后的录取名单里没有她,就在她心中默念:我要读书,我要读书。一位已经被录取的学生发生车祸,校方通知做为候补第一名的Alisa被正式录取了。Alisa不敢相信是自己坚定的意志导致了那位学生的遇难,飞快向外跑去,一串诸如“顺着你的渴望”之类的标语快速随着Alisa的奔跑闪过。另一处集中出现在影片的结束,Alisa在成功劝阻自己爱着的Sasha不要坐上将会失事的飞机时,很快乐满足的在莫斯科街头疾走,标语再次集中出现“跟着星光走”“明天会更好”“未来要靠你”“你很特别”……
导演更是通过另一种方式,直述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对这城市的感受,那就是通过Alisa的内心独白以及与Sasha的对话中章显。Alisa刚来到莫斯科时,内心独白说到:莫斯科向我展现了它的强大,美丽与险峻。画面配以Alisa脸贴着拥挤的公交车的画面;梦境里,Sasha对Alisa说自己不喜欢人群;在与Sasha合作拍摄完“月光女孩”广告后,Sasha为对Alisa庆祝,当两人走在路旁,Alisa问拿着酒瓶的Sasha为什么有人买月球上的土地。带着醉意的Sasha说:“那是想要逃难的时候有个可以去的地方吧”“那你在月球上也有住的地方么”“我不用逃难,因为这里已经够糟糕了”这里体现出导演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担忧,是的,我们的生活表面上是方便舒适了,而实际上呢?我们的生活环境又怎样了;关于城市里的孩子:Sasha与广告片导演在寻找饰演“月光女孩”的最佳人选,当挑选大人无果后,导演建议考虑一下孩子,闻讯的家长纷纷带来自己的宝贝,都说自己的孩子是最适合的,台下家长们争论得不可开交,坐在月球模型上的孩子却一直笑不起来,大人只顾着让自己的孩子笑,却不会关心为什么孩子笑不起来。导演无奈的对Sasha说:在这个国家无法拍摄孩子了。看到这,我会心的一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太多时候,我们因为自己的梦想得不到实现,想把自己的遗憾在下一代得以实现。或者深感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认为孩子要有多一些的特长,恨不得孩子这也会那也会,却很少关心什么是孩子真正喜欢与适合的;关于城市的实质精神:Alisa问Sasha怎么可以卖自己不拥有的东西?Sasha怎么可以卖月球上的土地?月球不属于任何人啊?Sasha:也没有人拥有地球。但是土地已经售出。有人拥有了的东西,任何人就可以接手。亲爱的,这是一个大城市,只要有天份有能力的人,就可以生存下去。
之三:关于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尤其是还未走入社会之前,梦想尤为强烈。Alisa在六岁时梦想当一位芭蕾舞者,在影片以后她所有关于这个梦想的执着,追求与挫折,会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共鸣,之后是会心一笑,太熟悉了不是么?生活尽管有许多不如意,当为了追求那生命中的美好,我们也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哪怕现在你离梦想的距离是近还是远,或者反方向……当个人的梦想被父母附加上一层社会含义时,是不是就不再轻盈,只成为我们身上重重的壳。母亲不顾女儿的想法,只因为离家近,图自己的方便,送Alisa进入了合唱队。合唱队教室外有一幅巨大的广告牌:我们让你梦想成真。成人的世界,有许多的自以为是,哪怕合唱队做的再好,与Alisa无关,更与她的梦想无关。片中出现在Alisa在合唱队唱歌的画面,镜头一步步推入,两个工人在搬运一块木板,暂时阻挡了我们的视线,预示着Alisa梦想被阻挡,但并没有被磨灭,这些都是暂时的。一直到成年后遇到Sasha,男人只当她是清洁妇,她还是强调自己是个舞者。她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哪怕生活所迫,在莫斯科从事的是与芭蕾多么不相关的工作。她仍坚持:一个大人物的履历,你常常可以发现有段时间他是当服务生或码头工人,就像每个人成功之前的一段过渡期。什么时候梦想不再是梦想。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奋斗的电影,也不全然。就像美人鱼可以为心爱的王子牺牲生命一样。有着特异功能的Alisa,时常默默保护着Sasha,Sasha因为对莫斯科,对生活的厌恶情绪,偶尔跳桥或酗酒后在车流汹涌的路上游荡,Alisa都利用自己的特异功能保护着他。不管他是否记得住自己的名字,他是否在意自己,是否,喜欢自己。虽然片中并没有明示Sasha是否喜欢Alisa,但听说Alisa从没吃过莫斯科新鲜的凤梨,他拉着Alisa满大街的寻找,为了满足Alisa的小小心愿,偷运输车上的凤梨给她;他俩玩让死人笑游戏,Alisa坚持不出声,不笑,他以为Alisa真的出事了,紧张的叫来救护车;在Alisa撒谎说自己的祖母死在Sasha家里,劝阻Sasha不要搭乘当天即将失事的飞机,看到新闻的Sasha突然明白些什么,又是满大街寻找那个绿头发,花裙子的女孩时。我相信,Sasha是喜欢Alisa的。哪怕这样的喜欢悄无声息,没有结果。
别有用心之四:关于那一抹绿。Alisa为了引起Sasha的主意,染绿了自己原本金黄的头发。这是海洋一般碧绿的颜色,那月光女孩特有的绿。Sasha在莫斯科街头寻找Alisa,他注视着曾经陪伴着自己的熟悉而神秘的一抹绿,我们也随着Sasha看到了出现在街头的种种绿色:绿色的帽子,衣服,绿色的球和花束,绿色的玻璃壁纸。这让我想到片中出现的另一个极其放大的元素:红。那位对红,尤其是鲜艳的红十分偏爱的有钱妇人。这些,当然都是导演的有意安排,这色彩多么浓烈,多么纯粹。如果爱,请深爱。
之五:关于音乐。影片的配乐也是及其出彩的。由于本人不懂俄文,关于这部影片的详细介绍少之又少,我甚至不清楚里面的配乐名称和作曲者名字。有些遗憾,今后会继续关注,以待补遗。这些音符更增添了影片的灵气和清新。
另外,片中还有一些细节十分有趣。穿插的Alisa的梦境;Alisa穿扮上手机外套,从手机里看世界,以及这其中遇到的中国游客请她代为拍照;Alisa在镇上和在莫斯科所穿衣服的色调,一个偏冷,一个偏暖;由海滩上的气排球打到母亲的臀部接入全景这样有趣自然的调度……
虽然这部影片画面流畅,配乐出色。最为吸引我的却是其中的真诚。真诚的情感,真诚的梦想,真诚的追求,真诚的爱着爱的人,真诚的生活。这些是在浮躁与忙碌的城市日渐遗忘与陌生了的。
哪怕最后一幕的出现,我们也并不感到悲伤。当车轮重重的从身上碾过,梦想依然立体轻盈。
——摘自豆瓣网友rovin (2010-01-21 20: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