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二战电影 与炮兵有关的
《风语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初期,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总能用各种方法破译美军的密电码,这令美军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42年,几百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被征召入伍,因为他们的语言没有外族人能够听懂,所以美军将他们训练成了专门的译电员,人称“风语者”。作为美国海军的秘密武器,每个“风语者”都肩负着美军的至高机密,因此,他们也受到了特别的“照顾”──每个纳瓦霍译电员都由一名海军士兵贴身保护,一方面确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如果译电员即将被日军俘获,保护者必须杀死他以保证密码不外泄。
海军陆战队员乔·安德斯(尼古拉斯·凯奇饰)就是一名译电员保护者,他奉命保护一个名叫本·亚兹(亚当·比奇饰)的纳瓦霍士兵。在残酷的塞班岛战役中,被俘的命运就在眼前,执掌他人生杀大权的乔陷入了道德与军命两难的抉择:他到底能不能、该不该在紧急关头杀死已经和自己亲如兄弟的本,以履行军人的职责、保护美军的军事秘密呢……
在进攻塞班岛时,有大量炮兵指挥攻击镜头,望采纳,谢谢。
② 孤岛危机中的那个防空炮在现实中有吗
有啊!而且是我们部队的!因为一开始EA搞得是中美大战!但政治上压力,显然不现实,只能黑成美朝大战!
③ 二战初期苏联败得那么惨怎么能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二战初期苏联败得那么惨怎么能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因很多:
1.偷袭苏联是希特勒没去意识,两面受敌的危险性。
2.初期制胜时德军却没去意识到苏联面积比想象的还要大,不可能有那么多兵力去防守围堵。
3.诺曼底登陆后加上美国的介入,德军对苏联也开始收缩。
4.那年刚好遇上苏联历年来最冷的一年,而德军诺曼底战役开始后对苏联方面补给也开始断续了。
5.那年的冬季很多德军都还是穿着夏装的,而红军每年的冬季都是有预备冬季的来临,所以冻死的德军比战死的还多。
6.德军那年撤退还有很多坦克,飞机等等要燃油的大型机械都用不了。油都结冰了。
7.莫斯科保卫战,希特勒的2000多吨炸药狂轰烂炸却损失比斯大林多呢?那还要谢谢我们国家的林彪,他要求斯大林必须把高射炮,防空炮,重型炮分散在莫斯科的每个主要角落,然后进行疑兵之计反击。所以德军轰炸大多只是炸到建筑物,同时看到苏联怎么整个城市到处都是防空炮和高射炮,都不知道炸那好,就随便乱投。(莫斯科保卫战的成功就是这样形成的)
斯大林采取了哪些极端措施没有?
是要是先德军投降者,屈服者都是红军的敌人。
斯大林红场宣誓:(他们所作的一切,我会让他们加倍偿还。)
兵临城下的那段自杀式冲锋可行度多大?
初期成功率为0(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期根本没有一次真真正正大规模冲锋的,只是示弱而已)
前期大规模冲锋就只有在(列林格勒)进行强制性救援围堵在列林格勒里面的军队。不过几次都全军覆没。
后编成功:就是斯大林保存的真正实力出世了,斯大林看到了大量德军给苏联大雪的吞没加上诺曼底的前后夹攻,苏联德军补给短缺。时机一到所以一声令下把所有收藏已久的兵力一股作气直破德军防线,用(人海战术)已被包围而反包围收复失地,攻如潮水直捣柏林法西斯的心脏。
要不世界专家都称这两为领袖,一位是眼光远程的霸主领袖,一位是残暴枭雄领袖。
如果您觉得好,采纳
④ 电影《桥》中,有一个连续射击的武器,体积像炮,声音像机枪,那是什么武器
你说的应该是德军博福斯轻型防空炮,对付地面软目标非常有效,杀伤力很大。
或者你说下出现在影片具体的位置,我明确一下。
这个是大名鼎鼎的88mm高射炮,打坦克很有效
⑤ 柏林防空炮塔来自哪个电影
《伟大的凯瑟琳》。
该剧讲述俄国伟大皇后凯瑟琳生平的电视系列电影。皇后由凯瑟琳·泽塔·琼斯扮演。故事由皇后的一举一动,每个历史事件来体现皇后的事迹。
⑥ 很想知道当年男人们的防空炮上映时是个什么情况
主炮的防空效果很差,但是在面临空袭的时候也是要参与防空的。。电影上这点是没有错的。主炮没有舰艇目标,不打飞机闲着么。。
舰炮防空使用的炮弹和高射炮是不同的,也不是瞄着追着敌机打,而是几门炮配合对一个区域进行覆盖。主炮的口径大,炮弹在空中开花后,弹片覆盖的范围也比较大,不能说一点效果没有的。
⑦ 有一部关于俄罗斯车臣战争中一个狙击手被高射炮打死那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风暴之门》
⑧ 电影《兵临城下》中苏联有哪些厉害的武器
2001年一部非常精彩的狙击手对决电影《兵临城下》,电影里的很多武器都是来自真实的二战东部战线武器。
从电影发布以来就成为了二战题材的经典电影,影片围绕着东部战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而拍摄,其中两名狙击手的对战更是此片最经典的部分;苏联的瓦西里·扎伊采夫(裘德·洛)和德国军队的埃尔温·科尼格(Ed Harris)进行远距离决斗,当看到这一部分无数军迷们都热血喷张。
电影精彩的不止是剧情,片中的武器才是枪谜们最想看到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一部号称“苏德武器盛宴”的电影中究竟有哪些苏联武器?
莫辛纳甘1891/30栓动步枪
毫无疑问,莫辛纳甘1891/30是苏联有史以来最“出名”的步枪之一,根据记载,莫辛纳甘M91-30自推出以来生产数量超过了370万支,成为了全世界生产量最大的步枪之一。
这支步枪是“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莫辛”和比利时设计师“李昂·纳甘”两种步枪的集合体,该枪使用的是7.62×54mmR的子弹,有一个5发的弹仓容量,通常情况下使用弹夹或者手动填装子弹。
莫辛纳甘1891/30步枪在使用了长达39年后已经不能满足苏联军队的要求,后来经过一系列改进,比如:延长的瞄具的底座,并将瞄具中的arshins改为米,原来的枪管也被缩短了3英寸。
由裘德洛饰演的瓦西里·扎伊采夫和由罗恩·帕尔曼扮演的库利沃夫是电影中两位主要的狙击手,他们使用的正是莫辛纳甘1891/30步枪,配备了PU瞄准镜,而 历史 中这个瞄具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一年之后才使用的,在电影出现有点不合时宜,如果想要还原的更真实,那么莫辛纳甘1891/30步枪应该装配的是PEM瞄准镜才最合适。
莫辛纳甘M38 栓动卡宾枪
莫辛纳甘M38和莫辛纳甘1891使用相同的口径弹药,《兵临城下》电影中雷切尔威斯饰演的Tania Chernova携带的正是莫辛纳甘M38卡宾枪。该枪其实就是一支短管的1891/30步枪,它的枪管缩短到了8.5英寸,主要目的是为了士兵能在前线战斗中方便携带。
托卡列夫TT-33半自动手枪
托卡列夫TT-33半自动手枪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取代M1895左轮手枪,虽然,TT-33半自动手枪未能完全取代M1895手枪,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支非常优秀武器,而且它还是中国54式手枪的前身。
托卡列夫TT-33半自动手枪使用的是7.62x25mm子弹,不仅尺寸非常紧凑,而且根据子弹的重量,它的初速也可以达到1200和1600 fps之间。
托卡列夫TT-33手枪的第一个版本是基于勃朗宁FN M1903和M1911手枪而设计的,经过改进后第二个版本的TT-33手枪也就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一支,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最广泛的手枪之一。
后翘锯齿(在下愚钝,不知道具体名字)是辨别TT-33手枪是在1947年之前还是之后最直观的方式;1947年之前的TT-33手枪锯齿高低参差不齐,而那些大小均匀高低一样的锯齿都是在1947年之后制造的,在电影《兵临城下》中两个版本的TT-33手枪都有出现过。
纳甘 M1895左轮手枪
纳甘M1895是一款非常独特的左轮手枪,该枪的弹巢可以容纳7发7.62×38mmR子弹,纳甘M1895采用气体密封式设计,在射击完后自动封闭枪管和弹仓之间的间隙,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手枪的威力也提高了子弹的初速。
PPSh-41(波波沙)冲锋枪
苏联的PPSh-41冲锋枪是1941年推出,目的是取代PPD冲锋枪。PPD冲锋枪由机加工零件制成,这些零件非常耗时而且生产成本很高。苏联当时急需制造成本低、速度快的武器,所以就有了Georgy Shpagin制造的PPSh-41冲锋枪。
该枪仍然使用相同的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药,由于该枪已经使用冲压金属部件制成,所有苏联在战时可以更快的制造很多轻武器,且只需要使用相同口径的弹药,这样能更快的为前线部队提供武器支援。
捷格加廖夫DP-27或DPM轻机枪
俄罗斯工程师捷格加廖夫在20世纪20年代发明了DP-27机枪,该枪使用和莫辛纳甘步枪相同的7.62x54mmR弹,弹匣在扳机的上方,由于像一个“大盘子”所有被很多吃鸡玩家戏称为“大盘鸡”。
后来进行改进的版本为DPM机枪,它修复了DP-27的一些缺点,比如:容易受损的两支脚架,并且增强了枪内的反冲弹簧,以防止机枪过热导致哑火。
即使进行了诸多改进,该枪的效率仍然没有提高,因为它使用了一个“盘式弹匣”要比德国的MG34和MG42慢很多。DPM的射速为每分钟550发,而德国MG的射速为每分钟800-1200发。
如上述所说,反冲弹簧改进后需要在枪身添加一个握把,但是在电影《兵临城下》中并没有看到任何握把的存在,所以电影中出现的应该是DP-27机枪而非DPM。
马克沁M1910 / 30重机枪
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发明了“马克沁重机枪”于1910年被苏联军方所采用,它发射7.62x54mmR的苏联标准弹药。1930年苏联对该枪进行了一系列升级,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枪管重增加了水冷挡板。
马克沁重机枪安装在轮式支架上,便于移动,有些地方甚至使用升降式支架,除了方便射击以外还拥有更坚固的底部支撑。
1941年马克沁重机枪再次被改进,它使用了来自拖拉机的散热片,所以被人们称为“拖拉机盖”。
重型火炮
电影中我们看到很多大型的种武器,但是它们大多数都是固定的,而且在影片中也几乎是一闪而过,没有太多的镜头让我们体验到它们的威力。
DShK重机枪发射了一个12.7×108毫米的弹药,于1938年进入苏联服役,正是由上文所提到的Vasily Degtyarev和Georgy Shpagin共同设计,在电影中可以看到DShK重机枪安装在苏联的火车上。
M1940式25毫米防空炮安装在一个4轮的支架上,从1941年12月开始该炮被安装在装甲列车上当作防御武器使用,电影中M1940 25毫米防空炮也是以相同的方式使用。
M1942型76毫米加农炮于1940年开始生产,该炮使用57毫米的反坦克炮支架和76毫米的加农炮炮管,每分钟可以发射25发,有效射程超过8英里。
M1939式85毫米防空炮,M1939式一般用于射击中空高度目标或者特殊情况下当作是反坦克武器使用。
那么《兵临城下》电影中的苏联武器基本上就这些,如果还有遗漏的欢迎大家补充,想看《兵临城下:德国武器》的敬请等待,我们明日再续。
⑨ 找一部外电影! 记得以前看过的!
《风暴之门》是由АндрейМалюков执导的电影,由安德烈·卡拉斯科、米盖尔·普莱切科夫等主演。
故事发生在车臣(Chechnya)叛乱时期,由陆军上尉多洛宁(Doronin)带领的战斗连,被派到一个四面环绕巨岩的狭窄山区,他们的首要任务看似很简单,即阻止一伙叛军匪徒通过这个峡谷。士兵们希望这次任务一切都能顺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职务,一些作着随时离开的打算,另一些人则期盼着爱人的来信……没料到由泰姆拉兹率领的叛军达到1000人,并很快地进入了他们所在的阵地,冲突迅速变成了一场血腥的肉搏战。
俄军的优点:
枪械精良,火力配置得当,6连有高射机枪,伞兵战车;上级提供Mi-24武装直升机以及纵深炮群进行火力支援。
俄军的缺点:
2门双管23毫米高炮没有部署在旧城堡的围墙后面,而是暴露于开阔处,固然便于射击,却也导致被车匪火箭筒轻易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