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国外电影中美术造型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国外电影中美术造型

发布时间: 2022-09-09 21:07:17

⑴ 拍摄电影时,摄影师手中有哪些主要的造型手段

(1)光线表现手段。光,是再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轮廓形式、明暗和色彩关系的最基本的条件。摄影师通过自然光、人工光或两种光的综合运用,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光效氛围,并根据艺术意图改变景物和人的形象。

(2)色彩表现手段。欣赏色彩表现手段要看色彩基凋的确立,即每一部电影应有的一种色彩总体感,或以一种色调为主创造影片的总体氛围情绪;要看色彩气氛的营造,每一场景的情绪意境,都有相应的色彩气氛;此外还要看具体形象的色彩塑造,景物和人、肤色、穿着和道具的色彩,看上去像是与生俱少却完全可以在摄影师的手下妙笔生花,特别是它们之间的色彩对比,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艺术语言。

(3)光学表现手段。比如各种焦距的镜头改变着画面上的空间透视关系,可以用来创造不同的空间——心理氛围。

(4)动向表现手段。镜头的运动性是电影摄影最显着的特征。推、拉,升、降及其不同形式的综合运动,创造出不断变化的多构图画面,形成了银幕上活生生的空间世界。

张艺谋于1984年拍了《一个和八个》,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列为“第五代”电影人的第一部作品,它在导、摄、美等各个方面较以往各类片子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一个巨大的突破。作为该片的摄影之一,张艺谋开始受到电影界的注意。同年张艺谋独立担任影片《黄土地》的摄影,在该片中他充分调动摄影手段,以独特的造型表现出黄土高原浑朴、雄伟的独特美。该片的摄影在电影界褒贬不一,引起热烈争论,但评论者普遍认为像这样在美学上有开拓性的摄影创作甚为鲜见。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审委员会特授予张艺谋最佳摄影奖。张艺谋由此开始跨入一流摄影师的行列。

⑵ 人物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

电影美术造型具有三大特点,
逼真性由于摄影机镜头的如实复现现实的功能,一切被摄的景物都可以达到逼真的程度。观众也要求逼真感。一切服饰化装必须是真的,或者能以假乱真的。在时代感、地域感、身份感上,在式样、新旧、深浅的程度上,都必须准确,不能讹错。在镜头前,一切景物,如山水房屋、花草树木,一切动作,如风吹雨打,火烧轰炸,都必须显得和生活中的一样。电影美术家所设计的景物必须能与在生活中选用的实景天衣无缝地穿插在一起。新现实主义兴起以来,强调电影的纪实性,更提高了逼真的要求。《雅马哈鱼档》所布置的鱼摊所在地广州小街,是一幅浓郁的广州市井风情画,甚至令人仿佛闻到浓重的鱼腥味。这样的布景为影片创造了一个可信的生活环境,可以博得观众的信任感。相反,任何一点虚假或不准确都会破坏影片的真实,例如一个现代的热水瓶会破坏一个抗日战争故事的可信性。电影观众是用摄影机的镜头做眼睛的,到了中近景、特写,他就宛然置身景中,而且可以随着摄影机的移动东张西望。因此景物的任何角落都须经得起观众的审视。
假定性
但是,电影美术又具有假定性。布景是摄影棚搭置的景片,项链珠宝是赝品;车祸、轰炸、海上风暴等惊险场面是假造的,许多梦幻天地、未来世界也是假造的。因此,电影所要求的逼真只是从摄影机的镜头看出来,以及将来通过放映机的镜头放映出去,象是真的,观众看到的永远不是设计的景物本身,而是通过摄影机镜头看到的景物的影像,是在镜头的不同角度、焦距、速度等等的控制下拍摄的人物或景物的影像;因此,电影造型的逼真性不是现实的真实性,而是艺术的真实性。它不要求自然主义地复制生活,而要求艺术地再现生活。
虚实性
这种逼真性要求电影美术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历史知识,能够设计出真实的环境和服饰,还要有艺术的修养,能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有所选择,有所提炼,有所概括,创造出更典型、更美、更有表现力的艺术的真实,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融合为一,以实带虚,以有限的有形的景物把观众带入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丰富的意境,使原来诉诸观众视觉的景物所传达的信息,更直接地诉诸观众的感情和思维。例如《烽火年代的故事》的主人公在战场上负伤昏迷过去了,银幕上出现了他幻想的童年时代家乡的景色:小河边桦树林的树根淹没在水中,一只断了缆的小木船在水面上随风缓缓飘流。这些景色生动地说明了战士对家乡、对童年、对和平、对生活的渴望和眷恋。更多时候,不必出现这样的主观幻想镜头,而在情节发展过程的具体景物中,以实带虚,使观众看到景物后面的丰富含意。《吾土吾民》的开场是某欧洲国家的一个街头广场,空寂无人,镜头推见一座无名战士的雕像,像前刻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年月,接着是纳粹占领军军官和摩托车队开入。这就告诉了我们:第一次世界大战20年后,欧洲人民又遭受了法西斯的践踏,无名战士的血白流了。接下去是附逆的伪市长欢迎纳粹军官下车,镜头出现了相握的两只手,一只是市长脱了手套的手,另一只是军官戴着手套的手,表现出了军官的傲慢和伪市长的卑躬屈膝。
运动性电影是运动的艺术,电影美术造型要与电影的 3种运动形式相结合。首先要与电影演员的动作配合。美术工作为演员提供活动的环境,提供符合角色身份、性格的装扮。这些环境和装扮不仅不能妨碍或限制演员的动作,还要为演员的动作提供支点和凭借。楼台门窗、陈设道具的布置,服饰的穿戴,力求有利于演员的表演,有利于导演的场面调度。其次,要与摄影师相互理解、密切合作,在设计的场景中要为摄影机的推、拉、摇、 跟、 升、降的移动提供方便,为多距离、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提供可能,分清前景后景层次,使画面有更多的纵深感。还要为各种拍摄方法的照明工作提供条件,如在矿井狭长的井道中拍摄,须为照明别出心裁地搭置布景。第三要与镜头组织的运动结合。要充分理解导演的蒙太奇构思,并且与剪辑师密切合作,使多距离、多角度、多方位拍成的镜头与各种不同的组织方法与蒙太奇节奏协调一致。
演员的调度、摄影机的运动与镜头组织处理 3种运动是相辅相成的,美术师的造型表现,须与 3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苏联影片《带枪的人》中,士兵谢德林在斯摩尔尼宫的狭长走廊里见到忙碌着的列宁,跟着列宁边走边谈。为了不间断地拍完这场列宁与士兵的戏,美术师拆去了走廊的一面墙,只保留了一排廊柱,又把走廊加出一段,抬高了几级。这样,摄影机就能在很长的轨道上移动,跟着演员不间断地拍完这段谈话。拍出的镜头有纵深感,观众觉得接近了列宁,同时也拍出了后景中斯摩尔尼宫中的忙碌景象。当列宁走上台级的时候,更显得突出,显得崇高了。时时在镜头前闪过的廊柱显示了斯摩尔尼宫的庄严,廊柱造成的光影变化突出了谢德林热切的心情。
调度有动的一面,也有静的一面。影片有时用静止的场面来突出景物的空间造型。英片《简爱》中数次拍摄罗彻斯特庄园静止的全景,开始是以静寂空旷的环境来衬托简爱的孤寂心情。最后在她抛弃不平等、不光彩的爱情而毅然离去时,那空旷的大厅伴随着罗彻斯特叫喊简爱的声音,更显出景和人物的交融。
综合性电影是综合艺术,各艺术部门一经参加到电影工作中来,就失去了原有的独立性,服从综合艺术的要求,协同地再现生活、表现生活。例如,绘画本是可以直接欣赏的艺术品,但布景设计师的作品却失去了独立欣赏的价值,然而又从另一方面获得绘画所没有的价值:虽然景物也是拍摄在平面的胶片上,放映在平面的银幕上,但是所设计的景物在摄影光线的处理下,随着镜头方位、距离的变化,不再是静止的、二维的,而具有三维空间的效果??生了时间值,由静止的空间艺术成为动态的时空复合艺术。这时候,美术上的透视学、构图学、色彩学、画面空间处理等基本美学法则还是适用的,但又是不够的,电影美术有了更为复杂的要求,也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力。

⑶ 影视艺术中包含了哪些艺术种类

1、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

2、电影与戏剧的结合。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融文学、美术、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炉,由语言、动作、场景、道具等组合成为表现手段。

通过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创造,把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强烈、集中地再现于舞台之上,使观众犹如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戏剧中发生的事件一样,从而获得具体生动的艺术感受。

3、电影与文学的结合。电影、电视艺术从文学中吸取了叙事的方式和结构,对于电影来说,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对电影产生过巨大影响。

4、电影与绘画的结合。电影从绘画中吸取了构图和色调,由于表现手段不同,绘画种类非常丰富,而写实与表现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写实性绘画直接模仿自然和现实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达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现性绘画侧重强调主观精神,多采取夸张、变形、象征、抽象等手法直接表达主体情感体验与审美需要,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

5、文学与音乐的结合。电影与音乐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成为电影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尤其是广为传唱的影视歌曲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 电影中各个职位是做什么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职位:

1、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

2、制片人:一般指影视剧制片生产制作人。

3、顾问:为专业题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

4、导演:狭义上的导演负责指导表演和设计镜头;广义上的导演要负责电影拍摄的所有艺术创作部分。

5、副导演:兼具导演及监制的角色,是导演的左右手。

6、监制:主要是针对剧本,为维护剧本原貌给导演的拍摄工作提意见。

7、演员:根据导演及剧本的要求演绎剧本内容。

8、场务(剧务):是电视剧摄制过程中的日常事务负责人,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协助节目助理维持现场环境; 配合现场,对人员的控管与场地的支持。

9、布景师:主要负责画幕布景或构筑式布景的设计和搭建任务的设计人员。

10、灯光师: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灯光效果。

11、造型师:影视化妆师不同于其它化妆师,它的主要目的是为影片服务。

12、化妆师:按照剧本及导演要求给演员化妆,同时还要考虑到造型的要求。

13、后期处理:按照导演的要求,对后期选择的镜头进行编辑和特效制作。

14、作曲:为影片编配合适的曲子。

15、剪辑:把拍摄好的素材剪辑成成片的人。

(4)国外电影中美术造型扩展阅读

职位英文

1、副导演assistant director

2、男女主角leading actor and actress

3、配角supporting role

4、摄影 photographer

5、剧务 scripter

6、服装 designer

7、道具 property manager

8、化妆dresser

⑸ 电影造型与美术造型最大的区别在于

电影造型与美术造型最大的区别在于:

1、前者是动态造型,后者是静态造型。

2、前者是间接造型,后者是直接造型。

在造型艺术的领域中,由于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的不同,不同的艺术种类的美学特点各有差别,其主体则是以静态综合艺术来发挥。

造型具有三大特点:

逼真性:由于摄影机镜头的如实复现现实的功能,一切被摄的景物都可以达到逼真的程度。观众也要求逼真感。一切服饰化装必须是真的,或者能以假乱真的。在时代感、地域感、身份感上,在式样、新旧、深浅的程度上,都必须准确,不能讹错。

运动性:电影美术造型要与电影的 3种运动形式相结合。首先要与电影演员的动作配合。美术工作为演员提供活动的环境,提供符合角色身份、性格的装扮。这些环境和装扮不仅不能妨碍或限制演员的动作,还要为演员的动作提供支点和凭借。

综合性:各艺术部门一经参加到电影工作中来,就失去了原有的独立性,服从综合艺术的要求,协同地再现生活、表现生活。

⑹ 有哪些电影里有很多美术作品,比如画、雕塑。

我手里的画家电影很多,例如《波洛克》《画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安德烈•卢布耶夫》《万世千秋》《戈雅》《渴望生活》《情欲克林姆》《卡拉瓦乔》《鲁本斯的生活》等等

⑺ 电影中的造型元素指什么

造型元素在电影中的表现力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她最主要的组成就是剧作、导演、摄影和美术。在一部影片中,美术的作用尤为重要,是影片造型的基础,其优劣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整体视觉效果。电影美术师要依据影片整体的构思、主题和剧本的要求,为导演和摄影、表演等部门通过场景、道具、服装、化装、特技等等造型基本元素,提供强有力的叙事空间和运动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为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刻画提供保障。这些元素运用的得当,有助于整部影片的剧情的发展、主题的体现、人物性格的表达,并且使画面视觉效果得到很好的表现。反之,如果造型元素运用得不恰当或只是一味强调个体的突出,而忽视了整体的表达,将大大削弱影片的整体效果破坏了主题的表达。下面仅就场景、服装、特技三种造型元素的表现力做简略的说明。场景 场景是展开电影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是美术设计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众所周知每一部影片在进入正式的拍摄之前都会由导演、摄影和美术根据剧本提供的具体要求,比如:时代背景、地域特征、影片风格等等进行选景、制景的工作,这可以说是影片创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场景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剧情展开的具体地点,关系到影片整体风格的确立。比如《红磨房》和《巴黎最后一班地铁》这两部片子虽说都是以巴黎这个大环境为背景,但根据剧情的不同,时代的不同,《红磨房》是表现巴黎十九世纪社会底层的艺术家,舞女、画家、舞台设计师、诗人等等生活的一部带有写意风格的歌舞片,并带有一种轻喜剧的特色。所以选择了巴黎着名的蒙马特区的歌舞厅红磨房为主要场景,在场景的布置和色调的调配上着意强调非写实的夸张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利用华丽但略现俗气的舞台及舞女化妆间和寝室的装饰、道具等等这些造型元素来营造气氛,表现特定时代和特定人群的特征。相反《巴黎最后一班地铁》因其故事发生在二次大战巴黎被德军占领期间,主人公活动和生活的主要场景是剧院而且是被德国人查封的犹太导演的剧院,所以在色调上采用一种灰暗的光效,营造出一种阴霾而压抑的效果。场景的布置上简陋而破旧,体现时代的特点反映主人公的处境。试想如果两部影片的场景颠倒,那将完全违背了剧本的要求,产生了不伦不类的效果,而现在恰恰是表达得很到位、恰当,因而使两片均成为受到好评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见场景造型元素表现力的重要。 又比如:影片《城南旧事》《霸王别姬》《老店》虽然反映的均为老北京的生活场景,但因其剧情内容的不同,在场景选择上就有很大的差异,侧重点都不一样。《城南旧事》多选取富有老北京地方特色的胡同、井窝子、门洞、垂花门、四合院、门墩等普通百姓市井生活的场景;《老店》则根据剧情要求选择了全聚德作为该片的主要场景。《霸王别姬》的众多场景中除了胡同、四合院、小街道其中最主要的场景是老北京的戏园子,这些场景的选取带有浓郁的地区特色,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景象。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服装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具体到电影美术中,服装不单单是人们个人的穿衣打扮的爱好和兴趣这么简单的问题了。服装的选择和穿着要根据剧作对人物的要求反映其性格特征和身份,以及时代地域、民族等情况。因而服装是电影美术造型的一个重要元素。 《花样年华》是一部精彩的爱情经典。其中女主角张曼玉在115分钟的片长中所穿的旗袍数量多达26套之多,普通的观众可能只是会惊叹于那些美丽旗袍的色彩和花样,但作为电影美术的一个重要元素,这些旗袍在这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不光是展现演员娇好的身材、愉悦观众的视觉,更是起到点题的作用。正如女主人公身着的多姿多彩的旗袍一样,她年轻貌美花样的年华,但却被现实的残酷、爱侣的背叛、生活的孤独、寂寞、无聊所淹没。旗袍在这里起到了反衬的艺术效果。60年代的香港,太太小姐们大多穿着西式衣裙,而本片的设计者恰恰让女主人公穿着传统款式的旗袍,这些旗袍色调高雅、图案美丽而不俗气,正是要表明她是一个有知识文化和涵养并崇尚这种中华传统文化的女性,因此在其遭遇感情的失落之时,面对个人的名誉、家庭的责任和对爱情的忠贞观念,她无法摆脱现实,更不敢寻求个人的幸福。在此部片子里旗袍这个造型元素的表现力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刘忆苦们穿着的绿色军便装,背着的军挎,脚蹬的片鞋这一切无疑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米兰的浅兰色连衣裙代表着她的纯洁和脱俗,成为马小军心中的偶像。特技 随着电脑二维、三维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电影特技美术的领域不断拓展,已经成为电影美术造型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三维电脑特技的参与,银幕上出现了史前侏罗纪时代的活着的恐龙,当巨大、凶猛、强悍的霸王龙张着血盆大口冲向镜头的一刻,它们的“复活”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大大加强了画面的张力。无论是三维仿真的恐龙、外星战士和即将沉入大海的巨轮还是表情夸张的金·凯利、在空中飞舞的羽毛亦或是众多的迪丝尼动画片中的二维人物、动物他们都是靠着电影特技的手段才在银幕上大放异彩的。成为影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得特技这个造型元素在影片中的表现力达到了更加完美的境地。综上所述造型元素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是塑造影片的艺术形象,直接参与表现主题的强有力的手段。

⑻ 求奥斯卡获奖短片《丹麦诗人》的美术风格

《丹麦诗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原创的爱情故事,然而它不是由导演Torill Kove所作的,而是由Torill Kove的父母用亲身经历“编剧”而成的。或许,这正是《丹麦诗人》拥有一种神秘的感人之处的原因吧。也正是这种充满奇迹、偶然和巧合的爱情打动了奥斯卡的评委们,《丹麦诗人》荣获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动画奖。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离奇故事呢?

在丹麦,住着一位叫Kasper的诗人,有一天他突然没有创作灵感了。大多数诗人在这时候可能会心灰意冷、卧床不起,可Kasper却选择去找心理医生,他知道他们对失去创造力的艺术家们很有办法。一位医生告诉他,他需要一次远行。因为Kasper不懂法语,所以他选择了向北走,或许是朝着挪威的方向——挪威也是Torill Kove的故乡。Kasper前往图书馆查找资料,在那里他读到了一篇关于Sigrid Undset的文章。她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着作就是Kristin Lavransdatter三部曲。在三部曲小说中,Kristin是一位中世纪的农家女,她抛弃了约定的婚姻而嫁给了一个她所爱的人。但是她因此而失去了父亲的疼爱,并最终死于绝望和羞愧。Kasper读了整个小说,并写信给住在挪威的Sigrid表示非常想去拜访,不久他收到了回信,Sigrid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他高兴地出发了。

Kasper乘坐渡船来到挪威,当他步行在乡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Kasper到一个农庄去避雨。他告诉农场主,等雨停了他就继续出发去找Sigrid,可实际上雨一直也没有停。Kasper在毫无意识中已经在农场呆了一个夏天了,而且他和农场主的女儿Ingeborg相爱了。他爱她那样的深,以至于他无法不提出婚约就离开;当然,她也爱他那样的深,可是她却无法接受Kasper的婚约,因为她已经和当地的一个农民订婚了,并且在8月就将举行婚礼。

Kasper拍打着自己的额头,他试图劝说Ingeborg,可是Ingeborg却告诉他,她也读过Sigrid的小说,知道如果违抗父亲的命令会得到怎样的结局。Kasper无法说服Ingeborg,于是他伤心地离开了,临走前,Ingeborg送给他一缕头发,并且许诺,在他们重新团聚之前,她不会再剪头发。

Kasper回到自己的家,他无法再继续写作。Ingeborg呆在自己的家,一直在牵挂着Kasper。直到有一天,一头牛撞倒了她的丈夫,Ingeborg自由了。她马上写信给Kasper。邮递员来了,收走了信,装在了他那大口袋里,可是信却在半道滑落出来,并且被一只饥饿的山羊发现,吞到了肚子里。

年复一年,Ingeborg一直没有剪发,村里的孩子们帮助她梳理头发;Kasper也一直写不出高兴的诗歌,他只能写些悲伤的词句。直到1949年,Sigrid去世了,挪威人要为她举行一个葬礼。起初,Kasper不想去,但后来他还是决定前去参加葬礼;起初,Ingeborg也不想去,但她觉得自己和Sigrid有关,于是也决定前往。就这样,这两个身处异地却互相思念着对方多年的人,在Sigrid的葬礼上再次相见……

这是一个经得起品味的、充满巧合的短片。Kasper和Ingeborg的爱情与Sigrid小说故事的巧合显然是最外在的一个。虽然类似的情节我们并非没有在先前的其他影视作品中见过,可每当我们看到Ingeborg那飘逸的长发随风飘舞、她和Kasper一同乘坐在前往丹麦的油轮上的时候,我们还是免不了要为他们纯朴而忠诚的爱情所感动。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没有心理医生给Kasper提出的旅行建议,没有图书馆里关于Sigrid小说的介绍,没有那场大雨,Kasper可能根本无法与Ingeborg相识;而倘若没有那个粗心的邮递员,没有那只饥饿的山羊,没有Sigrid的葬礼,Kasper与Ingeborg可能也不会有那样让人感动的重逢。当我们父母的爱情是基于那样一连串偶然才最终得以实现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会感到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神奇呢?

按照Torill Kove所说,她本来一直在写关于父母如何相遇的传记,但是她感觉那种东西太过于个人化,于是她将其用虚构的方式来表达。把父母的爱情故事用童话展现出来,对自己真是一件尤其浪漫的事情,因为自己就好像是童话的果实一样。丹麦诗人这个人物,非常合适地寄托了这种情感的转达,事实上,诗人——而不是其他任何职业,本来就足以承载这种浪漫。当然,我们或许还应当寻找一些更深层次的巧合,比如Kasper是在追求艺术灵感的路途中找到了爱情的,这难道不是巧合吗?如果这样说不够明确的话,那么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就是Kasper本来寄希望于通过与着名的作家Sigrid交流来获取艺术灵感,可他并没有成功,最终他还是从自己的身上发现了灵感,这种灵感来自于爱情。这就是为什么导演把丹麦诗人设计成为一个寻找艺术灵感之人的原因,因为艺术的灵感和爱情的灵感最终被“巧合”地统一了。

当我们沉浸在这无数关于巧合与偶然的连绵遐想中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导演另一个神奇的构思,一个让整个爱情故事充满浪漫和童话气息的绝妙的点子——Ingoborg的长发。如果没有这长发之约,丹麦诗人的故事至少要失去一般色彩。我甚至认为,正是这长发让丹麦诗人的故事从一个普通的、真人既可出演的剧情片变成了一部地地道道的动画片。事实上,动画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用来帮助我们实现想要表达的东西。当我们思索一个故事是否值得或者适合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的时候,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是否要极大地动用我们的想象力来完成我们对某种观念的表达。世界上有两种想象,一种是小说中的叙事性想象,它的目的是尽量描绘贴近生活的场景,让我们意识不到那是虚构的东西;另一种是动画中的修辞性想象,它的目的是尽量描绘意想不到的场景,让我们明知那是不可能的却宁愿相信它。动画艺术的魅力就体现在让观众获得一种“明知假却宁愿以为真”的心理满足感上。想象对于动画导演来说不是用来编剧情的,而是用来当作表意的手法来用的:Ingoborg的长发是一个想象的符号,它表达了爱情的忠贞。当导演想要表达两个人对彼此爱意之深的时候,她选择了借助这样一个关于长发的想象符号,虽然观众们知道那肯定是假的,但却宁愿相信它是真的。

《丹麦诗人》中还有一些其他细致的情节,比如一只总是被农场主人踢的狗,一头老也爬不到坡上去的奶牛等等,它们为整个故事增加了情趣,使得每一个画面都不枯燥乏味。

在《丹麦诗人》中,地面上的场景和所有的人物都是采用传统二维动画的方法,先手绘轮廓,再用电脑上色来完成的。而天空背景却采用了油画的风格,由蒙特利尔的艺术家Anne Ashton绘制,体现出一种立体感和三维艺术效果。可以说,这种二维和三维的结合给整个短片带来一种清新的和谐之感。

这部影片中,那些拥有针孔似的小眼睛和瘦挑身材的人物,不禁让人回想起上世纪70年代Ken Kirkwood为儿童创作的漫画作品。对于这种极其简练的线条风格,导演Kove表示这来自于她继承了父亲建筑师的绘图风格。Kove出生于挪威,在她后来前往加拿大生活和发展之前,她一直在挪威接受教育;并且在她成为一名动画家之前,她做过很多年城市设计的工作,那帮助她形成了简洁明快的艺术风格。Kove在2000年就凭借《My Grandmother Ironed the King's Shirt》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提名,她表示在那部影片中,所有的绘图工作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做的,而在《丹麦诗人》的制作过程中,她只是进行了关键帧的绘制,而中间的过渡动画都是由在奥斯陆的Mikrofilm AS工作室的团队完成的。起初,她对大家能否保持其干净、简练的统一风格而感到不放心,但是后来的结果却让她非常满意。

《丹麦诗人》的音乐由爵士乐作家Kevin Dean完成,他的另一身份是Kove的丈夫。乐器主要是小铜喇叭和钢琴,简单的复调音乐采用了大量挪威传统式音阶,悠扬的乐曲让人不禁回忆起往事。

《丹麦诗人》的旁白邀请了挪威演员Liv Ullmann。Kove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Liv Ullmann的画外音非常动人,十分符合这部影片。我认为她就是这个故事的声音,我非常感谢她所做的贡献。”

第79届奥斯卡将荣誉授给了Torill Kove和她的《丹麦诗人》,我觉得至少有这样几个意义:一,在三维动画犹如狂潮一般席卷全世界和各大电影节的时候,传统二维动画依然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正如布鲁塞尔ANIMA动画节创办者菲利普�6�1莫安斯先生所说,三维应该朝着更加逼真的方向去发展,也就是让人们看不出这是三维。其实三维技术的出现也恰恰是为了逼真地模仿真实的人和环境。二维还将长期是动画的主流,还将是动画艺术家们最适合表现其想法和想象的方式。因为二维是创作的,是画出来的,人类是永远需要画画的,是需要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画画的,那才是创作;如果你只是模仿一个真人,那只能是“玩”得非常真实,而不是创作。更重要的是,二维可以表现真人没法实现的一些动作和想法,在商业片中二维可能会越来越少,但是在一些艺术家的短片中,肯定还将大量使用二维的表现形式。二,叙事型短片依然有发展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画短片倾向于一个特殊背景下的片断性情节,或者是更具有实验性质的新媒介、新表现手法的尝试,而像《丹麦诗人》这样的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主题又是传统的爱情话题的叙事型短片非常少见了。这有可能是因为要在1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相当富有挑战性的一件事。如何能让故事重点突出、情节引人、立意新颖、表现手法恰当,又不能沦为流水账,这是需要深厚的功底和对影片极高的把握力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丹麦诗人》的确是一部相当出色的作品。

最后,我们还需要对本片的导演做一点小小的补充介绍:

Torill Kove出生于挪威,后来迁居加拿大。她从小喜欢绘画,在从事了几年城市设计的工作以后,她的兴趣开始转向动画领域。她在蒙特利尔的肯考迪娅大学学习动画设计,就读期间依靠《All You Can Eat》、《Fallen Angel》和《Squash and Stretch》赢得了柯达公司设立的奖项。Torill Kove在加拿大电影管理委员会(NFB)投资的很多动画影片中担任了不同的职务,包括剧本、原画等等。Torill Kove自己导演的第一部专业的动画影片是《My Grandmother Ironed the King's Shirt》,该片获得了很多奖项包括当年奥斯卡奖的提名。《丹麦诗人》,Torill Kove最新的动画短片作品,同样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并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或许,我们应当记住这位才华横溢的、幸运的导演的一段话:“在我看来,动画最大的魅力,从技术的角度讲,就是它没有任何的限制。我最近听说一些人用融化的巧克力来做动画片,是啊,为什么不呢?在动画领域工作的人们都有一种内在的性格,那就是寻求不同,不同的外观、不同的技术、不同的途径。但同时,我想说,我们应当去除掉那样的思想,就是只是为了不同而不同,我们应该鼓励那些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作品。”

⑼ 推荐一些获影视美术奖的电影,最好是人物造型特别出色的~

《300勇士》行不,《阿凡达》呢

⑽ 帮忙介绍几部和美术有关的电影啊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剧情简介
2015年是梵高的125年诞辰,为了纪念梵高,英国着名的电影工作室BreakThru Films(曾获得奥斯卡奖)和Trademark Films从2012年开始筹拍一部名叫《Loving Vincent》的动画电影,通过动画师手绘的120幅梵高画作,试图探索梵高的精神世界与死亡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