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俄罗斯电影之父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罗斯电影之父

发布时间: 2022-09-07 18:27:08

A. 电影之父是谁

对于美国人来说是爱迪生,对于法国人来说是卢米埃尔兄弟!

B. 电影之父是谁

电影之父是“卢米埃尔兄弟”卢米埃尔兄弟以记录的形式拍摄成为了纪录片,由此成为纪录片的鼻祖。被尊为“电影之父”。

“电影之父”来历——

卢米埃兄弟,即奥古斯特·玛丽·路易·尼古拉斯·卢米埃尔与路易·让·卢米埃尔,是法国的一对兄弟,出生于欧洲最大制造摄影感光板的家族,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

以每秒16格拍摄影片,第一部此规格的影片,为1895年3月拍摄的《工厂下班》,并向商业与科学团体举办试映会。

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而在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法国巴黎卡普辛大道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展开了“活动影戏”

放映了包括《离开工厂》、《火车进站》(最为有名的一部)》等电影。此次虽然不是历史上电影的第一次公开放映,但由于较接近后来电影观赏的形式(售票放映),因此常被认为是世上电影的第一次放映。在1895年12月28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2)俄罗斯电影之父扩展阅读:

争议——

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然而,爱迪生对待电影、这门新艺术的观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首先,爱迪生提供给他的“电影视镜”所放映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设置的一个被称作“黑囚车”的装置中拍摄出来的。而事实上,他的创造本身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式。在那个只能供一个人观赏的“窥视镜”前面,观赏者的“窥视”不过是一次次地重复着摄影师的“窥视”。

影片中的人物则是由爱迪生请来的演员为摄影机表演的,如同一张张“活动的照片”。这不过是套用了舞台剧的模式虚构的一些小节目而已。

C. “电影之父”是谁

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 谁也没预料到,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发生的事,竟会被永久地载入史册。 就在那天,里昂的青年实业家路易·卢米埃尔和他的弟弟奥古斯特·卢米埃尔,邀请了一大群宾客,在那个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连续放映了几部用纪实手法拍摄的很短的电影。 放映的首部影片是《工厂的大门》。

开创中国电影的是辽宁人任景丰,1905年他在北京自己开设的丰泰照相馆内,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段,开创了中国人拍摄中国电影的记录,这一年成为中国电影的纪年。
人活一辈子,就活一颗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强大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人的心,虽然只有拳头般大小,当它强大的时候,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战胜一切,当它脆弱的时候,特别容易受伤,容易多愁善感。

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心,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只有内心强大,方可治愈一切。

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

人生,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说到底,是自己与心的较量。如果你能够打开自己的内心,积极乐观的去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面对不容易的生活,我们要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没人扶的时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稳了,只要你站稳了,生活就无法将你撂倒。

人活着要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千万别抱怨,努力强大自己的内心,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绊绊,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那这些坎坎坷坷,磕磕绊绊,都会成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过不去的坎,你会走得异常艰难。

人生的坎,不好过,特别是心坎,最难过,过了这道坎,还有下道坎,过了这一关,还有下一关。面对这些关关坎坎,我们必须勇敢往前走,即使心里感到害怕,也要硬着头皮往前冲。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勇敢,只要内心足够强大,一切都会过去的,不信,你回过头来看看,你已经跨过了多少坎坷,闯过了多少关。

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方

面对生活的不如意,面对情感的波折,面对工作上的糟心,你是否心烦意乱?是否焦躁不安?如果是,请一定要强大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方。

当你的内心,变得足够强大,一切困难,皆可战胜,一切问题,皆可解决。心强则胜,心弱则败,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生活的不如意,也不是情感的波折,更不是工作上的糟心,而是我们内心的脆弱。

真的,我从来不怕现实太残酷,就怕自己不够勇敢,我从来不怕生活太苦太难,就怕自己不够坚强。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内心,变得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那么多鸡毛蒜皮。

强大自己的内心,我们才能越活越好

生活的美好,在于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源于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消化掉各种不顺心,各种不如意,将阴霾驱散,让美好留在心中。

心中有美好,生活才美好,心中有阳光,人生才芬芳。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一颗强大的心,可以美化生活,精彩人生,让我们越活越好。

生活有点欺软怕硬,如果你内心很脆弱,生活就会打压你,甚至折磨你,如果你内心足够强大,生活就会奖励你,眷顾你,全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

D. 电影之父,音乐之父,几何之父,活字印刷之父是谁

电影究竟是谁发明的?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爱迪生发明的”
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尔!”
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两个人都是!
然而一般电影史论上,称卢米埃尔为电影之父。毕竟这位老兄,人家拍摄过电影片断,并且收取门票放映过。开了新一代的艺术之始。电影不仅重技术,更重艺术和经营。

(西方)音乐之父、十二平均律之父 巴赫
几何之父——欧几里得 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儿
活字印刷之父是宋初的刻字工匠毕升(约970年—1051年),他是北宋蕲州(今湖北省)人

E. 电影之父指的是谁

电影之父指的是大卫格菲利斯。

1908年,参演了第一部电影《Rescued from an Eagle's Nest》;拍摄第一部电影《多莉历险记》。他于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1916年拍摄的《党同伐异》是美国电影早期的两个无法逾越的高峰。

1919年,他与朋友共同创立联美电影公司(United Artist),并为其公司拍摄电影《残花泪》被认为是他最后的杰作。1936年,获得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电影之父的故事

格里菲斯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乡下的一个破落家庭,父亲雅各布·格里菲斯(Jacob Griffith)是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队的上校。格里菲斯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浪漫的英雄传说,父亲的言传身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种族观。

父亲所灌输的感情偏见,由于格里菲斯热爱维多利亚风格的诗篇,更得到了助长。他自幼熟读勃朗宁、金斯利、丁尼生和胡德的作品。

这令格里菲斯一直保持着浪漫的观念和诗意情怀,有人评价格里菲斯的一些作品充斥着矫揉造作、甜言蜜语的情调和喋喋不休说教的特点,也就是说,他在创作中太容易动感情了。

F. 世界上被称为 什么之父的人 有那些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罗斯文学之父)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罗斯着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2、詹天佑(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3、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AK-47之父)

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是苏俄着名的枪械设计师,以设计“AK-47突击步枪”而闻名。卡拉什尼科夫的代表作是AK系列步枪、轻机枪RPK、通用机枪PK、霰弹枪SAIGA系列等。

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曾在1991年到中国进行技术交流。2013年12月23号,"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在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去世。

4、爱德华·泰勒(氢弹之父)

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原匈牙利名为Teller Ede),是美国着名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匈牙利,曾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高校。

1952年,他与欧内斯特·劳伦斯共同创建了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1959年又主持建立了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爱德华·泰勒被誉为“氢弹之父”,但他本人对此称号并不在意,而除氢弹之外,他对物理学多个领域也都有相当的贡献。

5、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之父)

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

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G. 被称为“世界纪录电影之父”的是是哪国的电影工作者,这个国家是

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eherty(1884-1951)(美国),被誉为世界纪录电影之父和影视人类学鼻祖。

H. 谁是世界上的电影之父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 谁也没预料到,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发生的事,竟会被永久地载入史册。 就在那天,里昂的青年实业家路易·卢米埃尔和他的弟弟奥古斯特·卢米埃尔,邀请了一大群宾客,在那个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连续放映了几部用纪实手法拍摄的很短的电影。 放映的首部影片是《工厂的大门》。人们惊奇地发现:黑暗中,随着一束强烈的光柱,眼前竟有一群群穿着花花衣裙的女工,边说边笑地进入工厂,继而男工们则是穿着敞怀的茄克衫、推着自行车,漫不经心地步入工厂大门,最后,厂主乘坐着一辆漂亮的马车驰入

I. 世界上有什么之父

美国现代小说之父--欧亨利
文学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苏
文学悲剧之父——埃德·罗斯库
俄国文学之父——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
德国文学之父――菜辛德
诗歌之父——杰弗雷·乔叟
散文之父--尼古莱·果戈理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
侦探小说之父――爱伦·坡
世界革命文学之父――马克西姆·高尔基
美国诗歌之父——华特·惠特曼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 庞德
中国诗歌之父——屈原
波斯诗歌之父——鲁达基

数学
数学之父——塞乐斯
几何之父——欧几里得
代数之父――韦达

生物
现代微生物之父——路易斯·巴斯德
现代免疫学之父――耶纳
遗传学之父——格里戈尔·约翰·孟德尔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
DNA电脑之父、生物电脑之父——雷纳德·阿德勒曼
理论生物老化之父——奥布里·德格雷
绿色革命之父――鲍劳格

地理
地质之父――赖尔
中国地质之父――李四光

物理
近代物理学之父、近代科学之父、实验物理学之父——伽利略·伽利雷
现代物理学之父、相对论之父、近代光子学说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力学之父——阿基米德
经典力学之父——艾萨克·牛顿
声学之父——欧内斯特·克拉尼
核子科学之父――欧内斯特·卢瑟福
实验电磁学之父——迈克尔·法拉第
经典电动力学之父、电波之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现代磁学之父——范弗菜克
激光之父——卡斯特勤
量子论之父——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
量子力学之父——尼尔斯·亨里克·大卫·玻尔
原子弹之父——约翰·罗伯特·奥本海默
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
俄罗斯航空之父——茹科夫斯基
现代航天之父、导弹之父——韦纳·冯·布劳恩
火箭之父、宇航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火箭之王、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
两弹之父——邓稼先
超音速之父——冯·卡门
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
光纤之父——高锟
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
电解粉之父——汪跃龙

化学
近代化学之父——约翰·道尔顿
现代化学之父——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炸药之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中国近代化学之父——徐寿

政治
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
实验经济学之父——弗农·史密斯
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历史
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心理学
近代心理学之父——比维斯
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

天文学
恒星天文学论之父――弗雷德里克·威廉·赫歇

音乐
音乐之父――圭多
交响曲之父——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
小提琴之父——盛中国

美术
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
纪录电影之父――尤里斯·伊文思
现代戏剧之父――亨里克·约翰·易卜生

体育
世界杯之父——儒勒斯·雷米特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勒巴龙·皮埃尔·德·顾拜旦

工业
矿物之父――格奥尔格乌斯·阿格里科拉
工业之父——詹姆斯·瓦特
火车之父——乔治·史蒂芬孙
汽车之父――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
飞机之父——维尔伯·莱特、奥维尔·莱特
现代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
中国电脑之父——范光陵
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阿兰·麦席森·图灵

其他
邮票之父――罗兰·希尔
魔术之父——大卫·科波菲尔

J. 我的论文题目是《解读谢尔盖爱森斯坦--俄国电影之父》,但现在找不到俄文材料,俄语网站上找不到

汉语资料
***********
*蒙太奇宗师--谢尔盖·爱森斯坦

*英文全名:Sergei Mikhailovich Eisenstein
*中文全名: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爱森斯坦
*生卒年:1898年1月22日—1948年2月11日
*出生地:拉脱维亚首府里加
*去世地:莫斯科
*国籍:苏联
*生平:

谢尔盖·爱森斯坦,富于创新精神的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艺术学博士、教授。

爱森斯坦出生于一个犹太建筑师家庭,童年在都市里度过,他曾到巴黎旅行(在那里看了生平第一部电影),并学法文、德文和英文。他从小便热爱阅读,喜画漫画,并且对剧场有极深切的兴趣。
起先爱森斯坦打算继承父业,1915年,他自中学毕业后,即进入圣彼得堡的土木工程学院就读,接下来两年,他在该校就读时,便与母亲同住。
1917年的革命打断了他的学业。二月时,爱森斯坦被征召到前线服役,等到布尔什维克在十月停火,爱森斯坦才回到工程学院。1918年,内战已炽,爱森斯坦加入红军,在工程部队担任技师。他的父亲则加入**。

在军队里,爱森斯坦仍继续绘图、画漫画,并为跑遍全国的宣传火车装饰车身,还在各停驻城市参与当地的舞台剧制作,自然而然地,他便奉命在前线组织并制作舞台剧。

1920年秋天,爱森斯坦被遣散,回到莫斯科。他开始在大众学院研习日文,进入普罗特克特中央工人剧场工作后,他便离开大众学院。在普罗特克特剧场,他指导布景设计,并在导演研习班授课。1920年到莫斯科第一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工人剧院工作。他以美工师和导演的身份参加了根据杰克.伦敦的小说改编的话剧《墨西哥人》的演出。

1921~1922年,他进入由B.梅耶荷德指导的高级导演班学习。1922年,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并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库里肖夫的蒙太奇概念不同,爱森斯坦认为蒙太奇的精髓在于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冲突。这些元素是为造成某种效果特意选取的,而这种冲突将会产生新的综合。这种强化的效果用传统的戏剧手法是远远不能企及的。爱森斯坦的观念和方法暗示了导演在电影创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演员的作用则被降至只是再现类型或原型。

爱森斯坦在1924年转入电影界,导演的第一部影片《罢工》(1925)被《真理报》看作是“第一部真正无产阶级的影片”。他用“杂耍蒙太奇”、群众场面、类型演员、外景拍摄代替了先前电影中一般的“情节”、个别主人公、明星表演和布景,体现了他的纪实风格。影片《战舰波将金号》(1925)进一步发展了《罢工》的思想主题倾向和美学原则。影片塑造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群众的综合形像。影片中的石狮子、敖德萨阶梯等等一系列场面,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为着名的不朽经典。《战舰波将金号》的成功不仅在于爱森斯坦蒙太奇理念的完整呈现,片中丰富的影像元素、隐喻、母题串联、纯粹音乐性的形式建构、以及形式概念的辩证思考,即使百年后的今天,本片仍具有无法超越的艺术价值,或许就像片中那只运用蒙太奇手法而站起的石狮,影史地位永远屹立不摇。在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上,《战舰波将金号》被评为电影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之首。

为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周年,他接受了拍摄影片《十月》的委托。在这部影片中,他使用了理性电影的原则。不仅再现了1917年 2~10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并且揭示了这些事件的含义。1950年,该片配上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重新走上了世界银幕。1928年以后,他又继续完成了被《十月》中断了的影片《总路线》,修改后以《旧与新》(1929)的片名上映。这是苏联第一部表现农村合作化的影片。

1929~1932 年他同摄影师Э.К.基赛、助理导演Г.В.亚力山大洛夫一起出访欧美。他在法国拍了一部短片《感伤曲》(1930),试验了声画对位法。1932年在美国作家U.辛克莱的资助下,去墨西哥拍摄了纵贯墨西哥2000年历史的史诗片《墨西哥万岁》。在这部影片中,他探索了单镜头画面的运动、节奏及结构。这部影片的 8万米底片在爱森斯坦生前始终未送到莫斯科。许多人根据它的材料剪辑成《墨西哥风暴》、《悲惨的狂欢节》等10余部影片在世界各地放映。直到1979年,经各方努力,有6万余米胶片集中到莫斯科,由名导演、爱森斯坦当年的助手亚历山大洛夫剪辑成完整的影片,在1979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金质奖。

1932年回国后,他在莫斯科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任教,他制定的导演实习课方法,为电影导演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他1935年拍了《白静草原》,在拍《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8)时,将影片的叙事结构同古老的传说、民间故事联系起来,将影片的映像处理同古俄罗斯的壁画及建筑艺术交织起来,又将这两者同普洛科菲耶夫的音乐进行对位的或对应的结合。其中冰湖大战一场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3集片《伊凡雷帝》(第一、二集,1945,第三集未完成)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在对伊凡雷帝的解释上他从А.С.普希金的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中汲取了灵感,而在结构上则借鉴并超越了世界经典艺术家们的经验。这部多声部的影片,特别是近卫兵宴会的场面以及第二集的声音色彩蒙太奇,都使它成为世界电影的高峰之一,并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当时的历史状况下,这些影片受到批判,《白静草原》底片被毁,《伊凡雷帝》被禁映。

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在影片的总体结构、蒙太奇、声画框架、单镜头画面的结构、色彩以及电影史等领域,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开创性的研究。此外,他关于艺术激情的本质、艺术方法、接受心理学等方面的着作,也在他的理论遗产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苏联出版了《爱森斯坦文集》(6卷);世界各国的电影界对他的艺术理论都给以相当的重视。

爱森斯坦是早期世界默片时代四巨头之一,俄国电影之父,也是世界电影的先躯。爱森斯坦以自己气势雄浑的作品在世界史上写下了瑰丽的篇章,而对后世影响更深远的是,他把格里菲斯首先提出的蒙太奇手法发展并形成了理论,格里菲斯只是把蒙太奇当作叙事手段,而爱森斯坦则通过蒙太奇创造出一种意境、传达出一种感情,注意揭示画面的内在含义,把蒙太奇当成了电影艺术特有的美学原则。爱森斯坦是电影学中蒙太奇理论奠基人之一,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电影理论家。

作品年表:

短片《格鲁莫夫的日记》( 1923 年)
《罢工》( Stachka,1925年)
《战舰波将金号》(Bronenosets Potyomkin,1925年)
《新与旧》
《感伤曲》
《十月》(Oktyabr,1927年)
《墨西哥万岁》(¡Que viva Mexico!,1932年)
《白静草原》(1935)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8)
《伊凡雷帝》(Ivan Groznyy)

理论着作有:
《蒙太奇》
《蒙太奇1938》
《垂直蒙太奇》
《杂耍蒙太奇》
《电影中的第四维》
《镜头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