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中国 外交 重大 成就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
㈡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哪一年
1971年10月25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26届联大上,确立新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和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的提案,以压倒多数被通过。
图为乔的笑。
毛泽东主席在接见1971年11月中国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领导成员时十分高兴地说:这是中国外交取得的一大胜利,是一件大事。联合国128个成员国中,赞成我们的票一共76个,17票弃权,反对票只有35个。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我们要去,赶快去,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㈢ 中美建交30年大事记,对新中国60年外交历程的认识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电影《我的1919》: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了这次会议。我想大家都不会忘记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演说。“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中国代表不畏强权,坚决捍卫国家的尊严。然而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还是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外交的失败。从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弱国无外交)
电影《开国大典》:毛主席的讲话,1949年,“雄鸡一唱天下白”。新中国的成立,震撼了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中国的关系,考虑到新中国即将在世界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那么,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新中国的外交。
(二)运用课件,展示课标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依此制定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两级格局,美国对华政策)-----合作探究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成就,
1.站稳脚跟:与苏联等17国建交(周年)
2.始有所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3.从容入“舞”: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万隆会议(1955)
感悟红色外交家周恩来的外交风采和魅力,新生的中国经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思考:“和平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相比有何不同?
①从内容上看, “和平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②从影响上看,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③从外交政策的发按照水平上看,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探讨新、旧中国外交的本质区别:与晚清外交相比,新中国的外交具有那些崭新的成就?
[思路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屈辱”与“尊荣”,这可以说是晚清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最大的不同。
崭新变化: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探险究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的本质区别;(利用课件图片资料辅助教学)
过渡:六十年代,我国外交形势变化,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向中国示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影响力增大;中苏关系破裂
二、七十年代的外交
播放影视资料《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断----学生归纳我国七十年代主要外交活动。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1)”恢复“的含义:
①中国既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②新中国成立后,但由于美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窃据。
(2)“恢复”的原因:
①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增强。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标志: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4)意义: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更大的作用;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建交:
中美两国能跨越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实现历史性的握手,周总理“导演”的“乒乓外交”功不可没,在中国乃至世界外交史上也占据重要一页------
历史性的握手(1972)
周恩来:“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引导学生分析七十年代我国外交取得如此突破的原因,探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学生合作探究)
过渡: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当今,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面对风云变幻国际形势,中国仍然坚定不移的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形成了面向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三、新时期的外交
请结合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图片、教材谈及的事例和了解的知识,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说明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说明
针对最近国际焦点问题,我国外交政策增加了那一项新的内容?
新内容: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
通过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探究,你认为一个国家外交取得成果的基础主要是什么?
观点1: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有力的经济措施的实施,使国民经济的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所以.....
.(基础是国民经济) 观点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人对于国权的竭力维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以一颗尽职尽责的爱国心办事
,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工作,所以.......(基础是中央领导人的国际政策) 观点3:中国自身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一绝对比较优势,在全球来说,就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来说,对中
国实行较和谐的外交政策是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所以.......(基础是本国对他国的利益关系) 观点4:新中国成立后,军事力量上有了很迅猛的进展,军种兵种的不断完善和进化,对于抵御他国的不友
好动作,已有了较成熟的能力,所以....(基础是本国的军事力量)
㈣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五十年代:
1、中苏建交:新中国建国第二天,苏联就与中国建交,紧接着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友好互助的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宣布承认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打破帝国主义阵营对于孤立封锁的政策,对于保障新中国获得比较安全的战略环境,对于新中国开展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标志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七十年代:
4、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标志着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真正以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面貌出现。
5、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1年是揭开中美关系正常化序幕的一年。4月毛泽东批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这就是着名的以小球(乒乓球)推动大球(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基辛格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了毛泽东,并与周恩来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1月底,邓小平访美,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
6、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9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与日本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1978年,中日缔结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
7、中欧关系不断发展: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交。
8、中国和亚非拉的关系:
70年代我国和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60-70年代,中国慷慨援助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1976年援助坦尚尼亚和尚比亚建成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中国向非洲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派遣医疗队。
九十年代: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外交取得重要成就。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建交,建立“上海五国机制”。
新世纪外交成就
新世纪第一年中国外交的成就
a、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通过《上海共识》。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b、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六个正式成员国组成。
上合组织的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于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世界多极化,保证本地区的发展稳定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c、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确立: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9、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着名外交活动
近几年胡锦涛总书记出席20国集团峰会,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3月底,胡锦涛出席首尔举办的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2011年4月,中国在海南博鳌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应邀参加。金砖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军者。
10、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1、2000年江泽民主席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海APEC);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1年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2012年胡锦涛主席出席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
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关系?1.1953年我国与印度堤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为西藏问题
2.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国和朝鲜、印度因为领土问题
3.1955万隆会议亚非各国和中国因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方向。
中国在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1世纪的外交成就有哪些?50年代
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圆满成功
70年代
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90年代
1992年3月,中国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92年,中国政府在里约热内卢会议期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在核不扩散体制方面,中国先后签署了《南极条约-1983年8月》《外层空间条约-1983年12月30日》《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1987年2月10日》《非洲无核区条约-1996年4月》等国际条约
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1996年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1996年9月24日,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7年10月27日和1998年10月5日,中国先后签署了两个人权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1998年,中美签署了《关于建立和加强海上军事安全与磋商机制的协定》
1999年11月,中国国防部与蒙古国边防军管理局签署了《中蒙边防合作协议》
21世纪
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1年11月,在卡达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利力地推动了中国和东盟的地区一体化程序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此全面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程序
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并在2005年7月20日开始实施降税
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定》
2009年8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投资协议》
希望能帮到你。
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50年代:
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
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
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络。
70年代:
首先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契机,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前进,并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其次是中日关系发展。在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此外,中国同西欧、南太平洋、东欧及周边一些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
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包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到恢复。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启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援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谢谢啦~50年代: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
2、1954年,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的和平程序;
3、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同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70年代:1、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随后,中日邦交正常化;
90年代:1、多边外交局面形成,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与大国的战略关系等;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21世纪初:地区外交成就突出,如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博鳌论坛”;参加东盟“10+3“对话等。
列举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70年代和本世纪初取得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开启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4、2001年11月,在卡达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援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㈤ 有部关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电影叫什么
东京审判?不过那是审判日本战犯的
㈥ 《乔的笑》乔为什么笑
为国之强盛而笑,中国取得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巨大成就之一,这表明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所上升,作为中国人自然会因祖国之强盛而笑.
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大的合法席位,照片上的乔冠华获知这一消息的那一瞬,情不自禁地仰天大笑,这是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豪迈之笑,同时也是让全世界震撼的笑,当时西方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报纸,都登了这张经典的照片,有报道夸张地说,“乔的笑”把日内瓦大厅的玻璃都震碎了。
乔冠华因此成为红极一时的人物,为大家所熟知。
(6)中国外交取得席位电影扩展阅读:
1971年,中国国旗终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标志着美国操纵联合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新中国代表第一次正式登上联大讲台的是乔冠华。他修长的身材,身着藏青色中山装,手持一份雪白的发言稿,于严肃中又昭示着某种正义,他健步走上讲坛,全身充满了活力。他容光焕发,目光明亮而锐利,充满着自豪和信心。
他在讲坛上站定以后,首先颇有风度地向主席台上的大会主席轻轻点头致意,这是他准备发言前的历史性的一瞬,就在这一瞬间,全场突然于静默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和他代表的新中国)受到了长达半分钟的欢呼。他两次高举起右手微笑着向大会表示谢意。
乔冠华在发言中抨击了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谴责了前美国、日本政府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在裁军等问题上维护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他的讲话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语调中肯而略带严厉,更显其发言的分量。中国代表的发言震动了联合国大厦,当乔冠华发言结束时,热烈的掌声长时间地回荡在联合国大厅。
在联合国大会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乔冠华一直在笑。有时是开怀大笑,得意舒心的大笑,那笑声表现了新中国进入世界讲坛的豪情,那笑声从他那宽阔的胸膛里冲击而出,形成阵阵声浪。而更多的时候,乔冠华是在微笑,含蓄而又近乎神秘的微笑,一切的艰辛、奋斗和成功,一切的学识、思考所带来的理想和自信——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凝聚、汇合、反映在他那动人的微笑上。
由于“老乔”的微笑或大笑都具有那般不可抗拒的魁力,纽约某大报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评论,题目就是《乔的笑》。他那种不卑不亢、谈笑风生、充满自信又挥洒自如的泱泱大国风度,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讲坛的威信。
㈦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会议
1.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
2.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一个辉煌的时刻,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值得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感到自豪的时刻。
3.联合国本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作为这场正义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日战争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刚成立时就派出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
(7)中国外交取得席位电影扩展阅读:
1.从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至今已经过去了47个春秋。在这期间,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今天,在联合国的几乎所有机构里都可以看到中国代表的身影,并以充满活力的姿态发挥着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作用。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间是1971年,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与联合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是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正式出席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长期被非法剥夺的席位得以恢复,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大大改变了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投票的意志和愿望,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
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是在 [ ]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
1971年10月25日在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共同努力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2758号决议。
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大胜利。
(8)中国外交取得席位电影扩展阅读:
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然而,这22年又是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22年。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
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他们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视为自己的事。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
㈨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1971年10月25日那天,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当时就把国民党的代表逐出联合国,是以多数的表决压倒。在表决结果显示时,会议中响起了两分多钟的掌声,并且很多国家的代表还唱起歌来,同时还有的人像过节的时候一样跳起舞来,当然也存在有人尴尬,但是那一刻就是被人铭记和自豪的。
一、联合国大会会议的投票结果
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将蒋介石集团代表驱逐出联合国”的提案。26日,姬鹏飞,代理外交部长收到了联合国秘书长的正式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被非法剥夺了20多年终于恢复席位。
二、联合国大会会议的事件影响
联合国大会决议于1971年10月25日举行的第26届获得通过,该决议表决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这一决议影响了联合国,海峡两岸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倡导的“一个中国"”基础上的席位地位,以及台湾再次加入联合国的主要问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真的是一个辉煌且永远会被历史铭记的时刻,而且还是人民骄傲的时刻。在那一刻真的特别的骄傲和开心,终于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且是中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的重大胜利,而且1971年10月25日是每个人应该永远值得纪念的时刻,值得中国人民骄傲的时刻。
㈩ 中国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和影响
联合国本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作为这场正义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日战争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刚成立时就派出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而在国民党政权倒台之后,新的红色政权却迟迟不能获得应有的权利。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迎来了恢复席位的契机。美国试图保留蒋介石代表地位的图谋,却最终因基辛格博士公开访华陷入自相矛盾而破产。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蒋介石的代表不得不黯然退出了联大会场。被阻挠22年之后,新中国终于扬眉吐气,从此,正如乔冠华那灿烂的笑容,以应有的姿态站在了国际舞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