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亲们知道有一部电影是去偷俄罗斯金蛋的吗,知道的给个片名,谢谢
班德拉斯和弗里曼演的偷天密码!绝对的 班德拉斯超有型
② 企业和员工“双向奔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你好,企业和员工的双向奔赴,可以让公司的发展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公司要主动关心员工。员工是公司业务开展的关键。优秀的员工越多,公司的业务才能越做越好,而想要留住好的员工,就要给员工可观的合理的报酬,并且平等的对待员工,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怀和温暖,更好地为公司做贡献。很多有实力的公司,不仅会关心员工本人甚至会关心员工的家属,就是为了让员工能更安心的工作。
2、员工也要为公司多做贡献。如果在一个好的平台上,公司也非常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员工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公司的关怀。公司注重的是效益,所以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才是为公司做贡献。员工在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里,要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
3、将心比心双向奔赴。其实很多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就是过度使用以罚代管的方式来对待员工。这种方式虽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员工内心是非常抗拒的,如果这样的方式使用的过于频繁,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都会严重受到影响。而重视人文关怀和柔性管理的公司,往往会受到员工的喜爱,员工也会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将心比心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双向奔赴就是你照顾到我,我也会拼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出自己的贡献。
双向奔赴的企业和员工更可持续发展,更有可能做大做强。
③ 求俄罗斯电影《命运的捉弄》里反映俄罗斯人的日常习俗,最少十个。(不是新年的习俗)
喝酒 新年洗澡 新年求婚
④ 请介绍一下俄罗斯电影命运的捉弄的剧情
《命运的捉弄》是由伊达·梁赞诺夫 执导的片,安德烈·米亚戈科夫、芭芭拉·布雷利斯卡等参加演出。
该片讲述的是两对恋人所发生的故事。
剧情简介
编辑
卢卡申(安德列·米亚科夫 Andrey Myagkov 饰)是一名成功的外科医生,一次不合时宜的醉酒让本来要飞往莫斯科的他乘错了飞机,来到了列宁格勒。巧的是,在这里竟然存在着一条和卢卡申本来要去的地址完全相同的地点,在迷迷糊糊之中,卢卡申倒在了床上呼呼大睡。
面对躺在自己床上的“白雪公主”,房子的主人嘉娜(芭芭拉·布雷尔斯卡 Barbara Brylska 饰)深感震惊,朦朦胧胧醒来的卢卡申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好在两人之间的误会很快就消解了,但他们双方的伴侣却都因为这场误会而离开了他们。面临着同样悲惨的境遇,在两个孤独的人之间,爱情的火花被慢慢点燃。[1]
这个喜剧讲的是两对恋人的故事,新年之夜安德烈喝多了酒,乘错了飞机,从莫斯科来到了圣彼得堡,他居然在这里找到了远在莫斯科的家,同样名字的街道,完全一样的房间和家具,房门钥匙也通用,当他洗完澡上床后,女主人回来了,在发生一连串的误会后,两人相互了解。[2]
⑤ 俄罗斯电影《我们》
典型的低成本影片,这是
俄罗斯人
自己拍的关于
第一次车臣战争
的电影。讲述了6.《我们的荣誉》关于俄罗斯伞兵的4集200多分钟的
电视电影
。这是一个发生在
⑥ 俄罗斯好看的科幻片
1、《停电》
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人类科技已经变得为十分发达,但是与此同时对于科技的依赖也变得越加强烈。没有彗星撞击地球,没有恐怖分子威胁世界,没有核战争摧毁家园,但是因不明原因,全球大停电,世界上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突然被破坏了,只有东欧一个环形区域还存在电力,据说在这里出现了外星来客,军队在这个圆环区域之外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场景——尸横遍野!到底是什么在摧毁人类,以及人类最后的阵地能够坚守多久?
从预告来看,影片的场面非常宏大,并且有不少人类军队与“外星军团”进行战争的场面,不过外星人的真面目却并未出现,从影片曝光的一款片段中,主角一行人似乎进入到了外星人巢穴之类的地方,在其中发现了许多冷冻仓一样的东西,隔着半透明的玻璃罩似乎能看到其中有着人形的物体,所以或许影片中的外星军团实际上是被外星人改造之后的人类?又或者外星人只是某个恐怖组织的烟幕弹,他们借着黑科技意欲统治全球?不管怎么说,人类都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危机。
2、《莫斯科陷落2》。
前些年,一部科幻大片的预告在国内火了,一艘奇特的外星人飞船坠落莫斯科,特效令人惊叹,再配合着个性的背景音乐,给许多科幻迷带来了一些新鲜感,这部俄罗斯科幻大片叫《莫斯科陷落》。
然而电影最终出来之后却让人大失所望,电影并不像预告那样以火爆场面为噱头,电影本身其实一个外星人与人类女子相爱的故事。所以,原本的期待化为失落,导致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非常低,其实这就是俄罗斯电影的一些毛病或者说风格,我们都说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比较硬核,但是硬核的性格中却拥有一颗温柔的心,无论什么电影,他们都喜欢整出一些文艺腔调的东西,而爱情戏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其实如果抱着看剧情片的希望去看《莫斯科陷落》,也没那么天雷滚滚。而片子在俄罗斯本土的票房表现似乎不错,因为现如今第二部要出了,影片前不久也曝光了预告。第二部的故事承接第一部,发生在三年后,男女主的感情依然饱受考验,特别是男主必须在自己的外星种族的命运和女主的性命之间做出选择。
⑦ 求俄罗斯电影《命运的捉弄》里反映俄罗斯人过节的习俗,最少十个。
1月7日是俄历圣诞节,而1月14日是俄历新年。1月19日也是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耶稣受洗节。人们认为,这一天的泉水具有治病的功效。很多人不顾严寒在这一天冬泳,也不生病。这一天大多数人习惯去教堂,领取圣水。1月19日取到的水一整年都不坏。俄罗斯大部分居民信仰东正教,约占总人口的70%,但俄国还有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和无神论者,因此全民的节日还是在1月1日。
人们都提前准备新年。在小村镇,当地政府都用真正的圣诞树来装点中央广场,在最高的建筑上也会出现五颜六色的彩灯。在大城市里真的圣诞树和人造圣诞树随处可见。在莫斯科,商店和餐厅必须要在新年前装扮一新,否则就要罚款。城市行政当局负责节日街道照明和组织户外娱乐活动。
在俄罗斯新年如果没有礼物,那会黯然失色。尽管近年来向亲人送钱也被认可了,但绝大多数人购买礼物。从婴儿到曾祖母,所有人都应该得到礼物。而礼物也是各种各样,从嘎嘎响的玩具到舒适的便鞋。按照风俗,1月1日早上,孩子要在圣诞树下寻找自己的礼物,但他们一般都缠磨父母提前发礼物。这样大人们也能轻松些,可以和亲人、朋友坐下来聊天,而孩子们在一边玩新玩具。如想给小孩一个难忘的节日,可以找专门的公司,新年童话人物冰雪老人和雪姑娘就会到家里来。冰雪老人将从大口袋中拿出父母预定的礼物,而雪姑娘和孩子们一同玩耍。公司领导请求客户不要让冰雪老人同主人喝酒,因为他在这一天要到很多家去祝贺新年,如果家家都邀请喝酒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但请冰雪老人和雪姑娘一起品尝节日大餐是可以的。现在节日大餐的内容相对减少了一些,人们尽量不吃得过饱。但在传统人家的节日餐桌上还是可以看到几样冷盘,有着名的美奶滋俄国色拉、肉冻儿、带辣根的浇汁鱼、家常腌红鱼、腌蘑菇、红鱼籽面包片等等。热菜是各家有各家的特色。肉类、鱼类、禽类总是要整个或者一大块放到烤箱里去,这样的节日大餐才更为盛大。俄国自古以来有这样的说法,《大鱼大肉心情好》。近年来俄国人餐桌上竟然遵循起中国十二生肖。如果是鸡年,那么大多数人家的餐桌上就没有鸡。
新年、俄历新年和圣诞节的活动交织在一起,使节日显得更加热闹喜庆。 新年到来之前,人们就开始忙碌,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采购精美食品、装饰新年枞树,准备全家人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主要街道上处处摆着五光十色的圣诞树。树上挂满着各种饰物,有彩带、彩灯、各种各样的小礼物。
新年期间,举办各种〃城市之夜〃活动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传统。在城市中心广场安放新年枞树,组织群众性庆祝活动。 除夕夜,许多地方还燃放焰花,或者烧起大堆的篝火。当电视台、电台播放的克里姆林宫自鸣钟响过12点时,播音员就向全国人民祝贺新年。此时,所有的人都停止了一切活动,高呼〃乌拉〃,同时相互祝贺,入席开怀畅饮。按习俗,庆祝新年应该先喝香槟酒,然后才可以喝其它酒和进新年晚餐。饭后,人们围坐在一起观看电视台准备的迎新年特别节目,或者举行跳舞、唱歌等各种娱乐活动。有的年轻人甚至上街狂欢,直到黎明。 俄罗斯人有一个传统说法,〃新年过得不愉快的人要倒一年的霉〃。因此,大家尽兴地玩个通宵。
自古以来,年轻姑娘们在这段时间占卜婚事。东正教谴责占卜未来的行为,但在圣诞节和耶稣受洗节期间是允许的,因此冬季占卜算命的风俗在俄罗斯十分盛行。最有名的占卜方法是用水中的戒指。需要拿一个普通的平底杯,没有任何图案,倒满水,将别人的婚戒小心地放入中心,然后看戒指的中间。过一会儿,女孩会看到未婚夫的样子。如果在睡前吃一些咸的东西,并请求他出现,那么在梦中还能见到未来的丈夫。最简单的占卜方法是用雪:晚上到户外,躺倒雪地上,然后起身离开,不可以回头。早上来看这个位置:如果雪地上的印记印满了线条,那么丈夫将是粗暴草率的人;如果印记是平整的,那么丈夫将是温和善良的人;如果印记很深,那么嫁人将不止一次;如果印记被掩盖上了,那么近期不会出嫁。
这些只是迎接新年的表面。俄国人从小习惯把冬天的节日同神奇、魔幻、童话联系起来。每个人都期待不同寻常的事情,但一定是非常好的事情。在节日期间发生的一切都被人们特别看待。人们经常选择在新年之夜求爱。
⑧ 内容有关"生金蛋"的外国电影叫什么名字
杰克和豆茎
英文名: Jack and the Beanstalk: The Real Story
中文名: 杰克与仙豆
别 名: 杰克与豆茎 | 天贼
导 演: ( Brian Henson )
主 演: (马修·摩丁 Matthew Modine) (瓦内莎·立德格拉夫 Vanessa Redgrave) (米亚·萨拉 Mia Sara) (达丽尔·汉娜 Daryl Hannah) (乔恩·沃伊特/强·沃特 Jon Voight) (理乍得·阿滕伯勒 Richard Attenborough)
当魔咒发作时,死亡即刻到……
年轻的赌场主杰克又要盖一座新的赌场,在挖地基时,挖出了一具巨人尸骨。从天堂来人间寻回宝物的安迪自称儿童杂志记者采访杰克,她责备杰克家族的财产来之不仁,这也是为什么杰克家族一直单传短命的原因,而现在挖出的巨人尸骨便是证据。但杰克对自身家产的来源一无所知。395年前,生活在贫困中的第一代杰克用牛犊换了几粒绿色的豆子,结果豆子变成了通天豆茎,杰克沿着豆茎爬上了天堂,杰克在天堂见到了巨人以及他收藏的竖琴和会下金蛋的鹅。杰克为了让母亲过上好日子,窃取了竖琴和鹅,巨人在追赶杰克的途中不幸摔死。杰克家族随之兴旺发达,但短命单传的赌咒也伴之而来。杰克和安迪在历经艰辛后终于将竖琴和鹅还给了天国,解除了家族咒语。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49801592.html?si=2
⑨ 如果希特勒不进攻苏联,继续攻打英国结局会怎样
如果希特勒不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继续和英国死磕。我认为结局会让德国缓一缓,但是按照英国当时的体量和海军优势,也是能完全拖住德国的。最终德国还是要战败,因为后手美国还没有插足。
总之希特勒不进攻苏联,继续攻打英国也是被拖死的结局。即使不是我这种马后炮结论,我想当时的人更能预见战争的结局。
⑩ 俄罗斯电影主要特点是什么 急需哦 要长点点的 作业啊
简述俄罗斯类型电影的探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然而,在没有做好预测的情况下,盖达尔和丘拜斯等人的“休克疗法”及私有化,不仅没有创造出市场经济,恰恰相反,私有化打消了提高效率的任何希望。人们期待的潘朵拉盒盖打开了,然而释放出来的却是恶性的通货膨胀。从1991年到1998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了49.4%,可以说是丧失了半壁江山。而1998年8月再度爆发的金融危机则使俄经济几乎跌到崩溃的边缘。
在全国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中,俄罗斯生产滑坡,物价飞涨,国民生活水平下降,整个社会混乱无序,这给经济市场化的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到目前为止,真正自然的、正常的市场经济在俄罗斯依然只是一个诱人的“期待”。而在这种期待中,俄罗斯的电影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创作生产到发行放映几乎全线崩溃。不过,热爱艺术的俄罗斯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的电影,在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在好莱坞高科技和纯娱乐性紧紧吸引着人们眼球的压力中,俄罗斯电影的探索之路一直在缓慢地铺延着
1、“类好莱坞”电影:舶来品,找不到落脚点
俄罗斯取消对进口影片的限额规定后,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外国影片,尤其是美国影片蜂拥而至。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快餐”,美国电影及时有效地占领了俄罗斯的电影市场。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俄本土电影的创作者们带着不同的目的,纷纷对好莱坞电影进行借鉴或仿造。这其中,许多影片粗制滥造,少有艺术价值。但也有一部分影片凝聚着创作者的思想和个性,既能吸引观众,也不失艺术水准。
爱情是电影永恒的表现主题。俄罗斯电影创作者在“移植”好莱坞爱情片的模式时,虽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能吸引观众眼球点击率的纯娱乐性场面描述,但有些影片仍不失艺术品位,印带着俄罗斯人特有的高雅。《雨痕》(维·纳哈勃采夫-姆拉德希依导演1991)是一个现代版的希腊神话。影片让年轻的女音乐工作者和归国的中年音乐家在未解的谜团中相识、相爱,直到谜团解开。影片继承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流露出一种人受不可知命运摆布的痛苦。1998年,老导演彼·托多罗夫斯基的《爱情三重唱》放弃了对时代的思考,把表现的触角伸向了当时时髦的三角恋爱上。作者虽然调用了俄罗斯式的悬念、讽刺、幽默、抒情等各种手法,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却远远不及作者以前的《战地浪漫曲》,以致“不知为什么,观众对影片没有反应”。[1]影片《12月的音乐》(德霍维奇内依导演1996)同样出于商业考虑,描写了一个出国侨居的男子回国后同一对母女陷入三角感情的纠缠之中的故事。影片最后的悲剧结局似乎从一个侧面透露出了俄罗斯人当前的阴郁情绪,但陈俗的爱情模式却把本来就心情不好的观众给赶走了。
黑社会势力是好莱坞电影常用的表现素材。在俄罗斯,影片审查制度解构后,一大批表现俄社会动荡的黑社会片开始兴起。1992年,导演甫·普洛特金拍摄的影片《为了活下来》,讲述了一个退伍军人在担任登山营主任期间同黑社会势力斗争的故事。影片既借鉴了好莱坞影片惊险紧张的打斗场面,也继承了俄罗斯电影细致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优良传统。虽然情节简单,但影片表达手法多样化,既有纪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运用,也有儿童电影的特征,发行情况比较好。1997年,阿列克赛·巴利班诺夫的《兄弟》同样以复员军人同黑社会的斗争为背景。影片主人公达尼拉为了救哥哥同黑社会势力展开生死之战,最后达尼拉干掉了黑社会分子,拿了他们的钱,分给他认为需要的人,然后便坐车离开了彼得堡。影片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达尼拉由一个朴实无华的小伙子变为冷酷的杀手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
帮匪题材同表现黑社会势力的影片紧紧结合在一起,但在俄罗斯,这一类效仿好莱坞模式的电影更多地把批判的触角伸向了现实社会。1991年,瓦·契柯夫的《俄罗斯轮盘赌》把美国电影《邦尼和克莱德》的情节模式借鉴过来,真实准确地表现了俄现实社会动荡、混乱的情状。影片中许多格斗、枪战的场面惊心动魄,极近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风格。难怪有些俄罗斯影评人称它为“当代俄罗斯的邦尼和克莱德”。1998年,瓦·托多罗夫斯基的《聋人之国》通过两个女孩的前途命运再次触及到了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现实。影片故事情节简单,但情节设置上运用了现代电影的诸多元素:爱情、友谊、金钱等等。叙事方式上,黑社会、毒品、脱衣舞等调料的加入,则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尽管影片存在一定程度逃避现实的嫌疑,但却典型地代表了俄罗斯“第二浪潮”电影创作者的风格和趋向。2000年,新成立不久的“炼金术电影公司”推出豪华电影《黑幕》。该片在普通的侦探、帮匪情节中加入了陨石坠落、日蚀等宇宙的天灾的自然现象,以适应美国大片培养起来的新的消费群体,不过影片在艺术上没有突破。
1998年,阿斯特拉罕导演了影片《死亡合同》,该片可以划归到恐怖片的范畴中去。创作者想以一个移植人体器官的秘密场所的杀人行径来制造恐怖气氛,但影片因为过于暴露的商业目的和迎合倾向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1999年,瓦西里·皮楚拉导演的最新影片《缀满钻石的天空》比较受欢迎,但整体上处理的略显粗陋平庸。2000年,亚历山大·泽利多维奇对昆延·塔伦蒂诺的效仿之作《莫斯科》做得比较好,但同真正的美国商业片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总体看来,俄罗斯的“类好莱坞”电影在样式上“面面俱到”,而且有一部分在揭示社会问题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但在吸引观众方面,却不尽人意。除了还没有掌握样式电影的特点和规律之外,或许根本问题在于,好莱坞模式化的电影在俄罗斯的传统中根本找不到落脚点。所以,好莱坞模式要确立自己在俄罗斯的牢固地位,还需要真正的时间。
2、喜剧片:本土品,让人笑不起来
据调查,目前在俄罗斯影院放映的影片中,最受欢迎的是喜剧片,这或许契合了俄罗斯人生性善良和狂放的特点,也或许是因为沉重的现实生活使人们对喜剧样式有所钟爱。但是,现今的俄罗斯喜剧电影中却少有纯粹的喜剧片,导演们每当涉足喜剧时,总会流露出一种阴暗的底色或是含泪的笑。
1991年,艾利达尔·梁赞诺夫自编自导的《天堂》以隐喻的手法表现了一群被时代遗忘的艺术家和不幸的老人们的艰难生活。影片最后,在外星人的帮助下,这群人乘坐一辆奇特的火车飞上了天。影片获得1992年最佳故事片“尼卡”奖。但导演失去了他一贯的幽默感,影片中丑陋荒诞的环境和精神似不正常的人让观众产生厌恶感。1996年,梁赞诺夫的《你好,傻瓜》登上了当年排行榜的首位,但是影片中加入的大量笑料却给人一种没有生活根基的感觉。看来,有才华的梁赞诺夫面对凋敝的生活,也全然没有了笑的欲望。
1995年,亚历山大·罗果日金的《民族狩猎的特别之处》很是吸引观众,电影票房以及录相带发行的收入都达到了与西方大片不相上下的水平。影片把俄罗斯的传统爱好:喝酒与狩猎融为一体,通过狩猎过程中的各种奇遇制造出大量笑料。然而,洋溢着轻松欢笑声的《特别之处》同样不是纯粹的喜剧,影片透着尖锐的讽刺意味对民族生活中的“酒文化”进行戏谑。1998年,罗果日金的《民族垂钓的特别之处》则把意犹未尽的伊沃尔金将军一干人带上了更加热闹的垂钓之旅。影片大胆杜撰了一些离奇的情节,让伏特加酒的味道蔓延到了军事演习中的军舰上和非法侵入邻国水域的潜艇中,搞笑目的十分明显,影片向纯喜剧的方向进了一大步。
1994年,俄罗斯第二浪潮的中坚人物谢尔盖·里夫涅夫推出影片《镰刀与锤子》。该片讲述了通过改变性别将一个普通人变成时代需要的典型人的荒诞故事。影片是对斯大林时期文化与政治的滑稽调侃,充满了尖刻与机智,但却极端阴郁。1993年,富有幽默感和喜剧才华的尤里·马明用《通向巴黎的窗口》表现了俄罗斯人在出国大潮中的心态。作者以谨慎的态度探索了一种能够表现俄罗斯人对国外生活复杂心态的艺术结构:通过在墙上开个窗户,让梦想去巴黎的人开开眼界,再回到现实中的俄罗斯来。该片获得当年“震荡”电影节导演奖。不过,牵强附会的情境和并不可笑的打闹却使影片质量大大受损。1995年至1996年奥塔尔·约谢利阿尼推出系列片《匪徒列传》。其中《匪徒列传,第七章》是一部结构很好、充满愤怒和嘲讽的电影。影片叙述自中世纪以来到苏维埃政权时代直到今日这个枪械泛滥、黑帮横行的污浊社会中人类的愚蠢和暴力。影片中有不少令人发笑的东西,但这种笑是板着面孔咬牙切齿的笑。
此外,一些本来很好的喜剧或情节剧由于过分沉溺于闹剧手法而遭到损害。比如巴德尔·隆金叙述一个矿工小镇里好人与坏人“斗争”的《婚礼》(2000),弗拉基米尔·缅绍夫描写1983年莫斯科的《众神的妒忌》(2000)以及弗拉基米尔·福金讲述一座房子里住过几代人的《富人之家》等等。
在当前的俄罗斯,喜剧电影的创作还没有真正步入到纯喜剧样式的轨道上来,许多影片无论是揭露过去苏联时期的风习或是讥讽当前的社会现实,创作者不是要我们发笑,而是使我们感到一种刺痛。而且当前俄国人对荒诞美学的热衷太过痴迷,以致使本土的喜剧越来越趋向概念化。可能是现实太沉重了,电影工作者高兴不起来,广大的人民也同样不能纯粹地“喜剧”一回。目前,俄罗斯喜剧样式的电影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远远没有形成规模。
3、“新俄罗斯人”电影:新生儿,长大还需时间
“新俄罗斯人”电影是在俄罗斯新贵现象产生之后应运而生的。所谓“新贵”,就是那些在苏联解体后利用种种渠道迅速发家、过上优裕奢华生活的商人,他们多居住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新俄罗斯人”影片以他们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他们生活的场景及其经历折射出当今俄罗斯社会的现实状况。
1995年,阿勃德拉什托夫和明达泽导演的《一个乘客的剧本》,比较类似于“新贵电影”。该片虚构了两个社会形象:法官和被审判者。年轻人在苏解体前被牵连入狱,苏解体后,他出狱并跻身于新贵之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火车上看到了曾经审判过他的法官(现在成为列车员)。于是他便开始了有计划的报复行动 然而最后,死去的却是年轻人。影片主要表现了一种报复心理。虽然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银熊奖,但在国内却反映平平,可能是作者的虚构太过于一厢情愿,人们根本不愿意相信。
1996年,阿斯特拉罕的《一切都会好的》给人们编织了一个似乎更不大可能的童话:一个发了财的俄罗斯新贵回到故乡要建设一座娱乐中心;他的儿子获诺贝尔奖并回国,还爱上了一个将要结婚的姑娘;而其他的几对年老、年轻的恋人也最终走到了一起。影片是应时之作,因为过分地迎合“新贵”老板的心思,过分地美化他们的形象,而使影片的艺术质量大打折扣。虽然影片比较好看,但却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
1998年,影片《莫斯科》没有迎合“新贵”心理,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批判的锋芒对准了他们。在影片中,“可爱的”新贵们无聊空虚的形象被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2002年,影片《有一次在俄罗斯》可以划归到“新贵”影片中去。该片意在描写俄罗斯经济寡头别列佐夫斯基。
美国神话找到了西部片这一类型来表现自己200年的历史,银幕上出现了诚实的行政长官与狂暴的匪徒斗法。而俄罗斯的电影创作者们在探索中也试图打造自己的类型品牌——俄罗斯新贵电影。美国的西部神话通过善与恶的冲突,迸发出了民族文明和社会规范的火花,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成为美国电影的标识。而俄罗斯新贵影片却全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他们在打造本土品牌的时候,不自觉地走了两个极端:要么把“新贵”们美化得一塌糊涂;要么把他们丑化得面目全非。这些影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今俄罗斯社会的现实情状,但却由于缺乏客观的描写、冷静的思索以及足够的耐心,整体质量不高,“生长”还需呵护。
4、等待“后苏联”类型电影神话
在俄罗斯,除了30年代的喜剧电影以及60年代盖达尔的影片之外,基本上没有类型电影的传统。因此,“以那种魅力四射的坏蛋为主人公的类型电影及恐怖电影在我们的电影中没有根基。近年来有人企图尝试这些类型,但多以失败告终。”[2]俄罗斯老导演彼·托多罗夫斯基似乎不太赞成民族电影走类型化的路子。然而年轻一代的导演们却有不同的看法。Н·列别捷夫(1991年推出处女作《蛇泉》)说,“在今天的情势下,类型电影的制作应该从零开始”。[3]对此,教师А·米塔似乎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最近几年俄罗斯观众变化很大。十年前只有专家才能看到的影片现在每天都在电视上放映。 从接受信息的水平看,我们的观众已接近欧洲观众。 年轻人喜欢美国电影,他们偏爱不具俄罗斯特色的枪战片、恐怖片。兴趣爱好的改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因此,“俄罗斯电影必须先达到世界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掌握严格区分电影的类型原则,然后才能考虑其特殊道路。”[4]
目前,俄罗斯电影“国家定货”的时代已经消亡,“苏联电影”以及它的“贡献”也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新的局面是一份四分五裂的遗产和复杂无序的生存环境。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态状中,俄罗斯电影能否走上类型电影的发展道路,能否重新演绎前苏联电影的神话,我们不做预测,只有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