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换爱四人行》2021年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贾妮娜·埃尔金主演的
链接:https://pan..com/s/1Cq0fWFmXSTZXm8eMWKDoDQ
换爱四人行DuSieEr&Wir(2021)网络网盘资源在线播放
导演:弗洛里安·戈特沙尔克
编剧:FlorianvonBornstädt
主演:贾妮娜·埃尔金/约纳斯·奈伊/尼勒姆·法鲁克/宝拉·卡伦贝格/LouisNitsche/蒂姆·奥利弗·舒尔茨
类型:剧情/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上映日期:2021-10-02(汉堡电影节)/2021-10-15(德国)
片长:88分钟
又名:TheFourofUs
剧情简介:经过四个星期的伴侣交换,两对夫妇在一个偏远的海滨别墅再次见面,发现一切都变了。突然,他们的感受受到考验,他们的生活选择和期望得到重新评估。
② 《再生门》在线免费观看百度云资源,求下载
《再生门》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0dGaa57DpLCURklSjdwX6g
《再生门》
导演: 安诺·绍尔
编剧: 扬·贝格尔
主演: 麦斯·米科尔森、杰西卡·施瓦茨、瓦莱丽亚·艾森巴特、托马斯·蒂梅、提姆·塞菲、苏珊·安贝赫、海克·玛卡琪、内尔·特雷波斯、托马斯·阿诺德、Karsten Dahlem、Lena Sabine Berg、Corinna Borchert
类型: 悬疑、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09-08-06(汉堡电影节)
片长: 103分钟
又名: 重生之门、The Door
平静的郊外社区,小有名气的画家大卫·安德纳赫(麦德斯·米科尔森 Mads Mikkelsen 饰)与隔壁女邻居有染。某天当他鬼混时,女儿里奥妮(Valeria Eisenbart 饰)却在自家泳池溺毙。该事件直接导致他和妻子玛雅(洁西卡·史瓦兹 Jessica Schwarz 饰)的婚姻破裂,悲伤自责的大卫自暴自弃,一度试图自杀了结生命。被好友马克思(Tim Seyfi 饰)从死亡边缘拉回后的夜晚,大卫跟随一只神秘而美丽的蝴蝶穿过一条通道,竟意外回到了5年前事故发生的那一刻,成功救下女儿的性命。悲剧人生似乎发生转机,然而随后一连串的连锁事件却让他陷入命运漩涡,难以抽身……
本片荣获2010年德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
③ 电影短片的发行放映
一部短片从制作,到发行、放映,是一个产业链。短片的销售和发行对短片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与故事片相比,短片的销售和发行明显不同。商业片严格和大部分非商业片区分开来。对于短片发行商来说,因为没有可以接受的电影费用账单系统允许短片参与影院的票房收入,他们无法从短片中获益,主要的商业发行商已经从短片市场撤出。有人认为,短片区可以自己组织一个有效的商业发行结构。从商业角度看,最短的故事片和动画片是商业部门的首选,而记录短片超过了短故事片和动画片,统治着非商业机构。现在,大约1500部德国短片可以得到发行。2003和2004年,发行商分别发行了86部和58部短片。三分之一以上的短片会能够找到商业的发行商合作。
在短片代理发行中,汉堡短片经销商是最重要的短片发行渠道。自2000年以来,130万影院的观众通过汉堡短片代理经销商的发行看到了短片。汉堡短片经销商的订购系统非常成功,他们的年费就可以让影院每周从他们机构的存量短片中选择不同单元播放。除此之外,教育厅公众与媒体办公室下的销售和发行部门和电影节一样对德国的短片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短片节是短片展示最重要的舞台。据2006年得累斯顿(Dresden)的德国短片协会调查显示:一部德国短片平均要送到15个国内的和15个国际的电影节参赛,其中90%的短片制作者都认同电影节这种机制。毫无疑问,电影节成了艺术家们展示短片、借以表达艺术思想最重要的平台。在德国,90%的电影节播放短片,大部分电影节成为电影制作者相聚的地方,因而电影节也就成了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市场。短片的主要观众来自电影节。在德国,每年有大约30万以上的观众去电影节观看短片,这个数字是德国商业电影院无法相比的。严格来说,一些规模较小的电影节可能算不上电影节,但它们以其灵活方便的特点弥补了电影产业的缺口。
在德国,每周大约有80个电影日或电影周,以及大大小小的电影节放映短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上述的奥博豪森国际短片节和汉堡国际短片节。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汉堡国际短片节对于公众来说是一个大型的城市盛典,主办方会有一系列的活动。汉堡短片代理机构成为德国短片发行的重要因素。奥博豪森国际短片节侧重的是艺术片和特别主题的栏目,所以它成为制片人聚会的重要场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短片节,如得累斯顿国际短片节、雷根思堡短片周(Regensburg Short Film Week)等等。 无论是在生产还是购买短片方面,电视对德国短片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每年大约只有40部德语短片被购买。短片很少被纳入电视节目中。短片既没有在德国主要的公共广播机构播放,也没有出现在私人的商业渠道。在电视世界,短片被认为只是针对适当的观众群,通常在一些不太好的时间段播出。电视播放短片数量之少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深入对待和处理如此数量巨大的短片的工作人员。抛开每年2000部短片不谈,不断波动变化的生产者和制片人都给整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虽然80、90年代一些私人电台播放过一些短片节目,但今天只有“3sat”和“艺术”仍然有固定短片栏目。“3sat”是在每周长片电影和随后的节目中之间播放两三遍短片。法德文化频道——“艺术”,两三年前发展了一档短片特别节目——每周杂志栏目《短路》。每年大约需要60部短片,节目被制作成杂志每周报道当前动向、介绍世界各地的导演、电影节。它已经成为德语短片播放领域中最重要的平台。 近几年,互联网上开辟了许多新的发行形式,短片也从中获利。特别是互联网为短片的普及作出了贡献。一些机构和公司喜欢在他们的网页播放短片,其中大部分参赛影片或出于广告目的。通过这种方式,用户现在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和美学需求选择短片。然而,许多在电影节上获得成功的短片由于各种原因对互联网持种种保留意见。许多制作人和影片的所有者对互联网上展示他们的作品是否合适持怀疑态度。
迄今为止,纯粹在互联网上介绍短片的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是用户很少愿意在互联网上支付观看费用。这项研究正在进行,短片可以通过其他盈利性方式,如手机上下载“移动内容”等形式来获得报酬。
今天,数字技术不仅是运用在作品制作前后,而且运用在销售和电影放映上。短片也参与了开发和使用全数字化生产、储存和运输设施的建设。在这方面,短片一直是最重要的形式和唯一创意平台。其中最新发展就是为手机网络和互联网协议电视提供“移动内容”。不过,一旦新的技术难题(如技术和质量)被攻克,短片将退居次要位置。 档案馆在保存作为文化历史记录的短片中处于中心地位。他们负责收集、保护、出版活动,同时与院校合作。一些档案馆也承担着发行商的重要工作,他们也为市民提供服务。可惜的是,档案馆没有一个中央德语的短片搜索目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目录规范去给短片建档,并告诉人们如何访问这些档案。此外,国家、市和私人档案、电影节档案在保存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令人担忧的是,在被调查的一半以上的档案馆表示,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和良好的待遇,未来他们将无法提供服务和维护足够的库存短片。主要的库存影片甚至还没有被汇编,有很多电影拷贝必须得到保护,免受褪色,反复使用带来的损害。影院的数字化将面对档案保存的新问题。电影应该按其原有的方式保存,还是将其数字化。越来越多的新影片考虑到将来的存档问题, 而选择数字格式,额外的问题就出现了。比如,归档和维修的数字清单。
④ 中国电影在国际大型电影节的获奖情况
太多了,先发最近几年的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记录(2005年——2007年)
2005年
《青红》(大陆)——导演王小帅,高圆圆、秦昊、李滨主演
获第58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5月)
《淹没》(大陆)——导演鄢雨、李一凡
获第55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沃尔夫冈·斯陶特大奖(2月)
《牛皮》(大陆)——导演刘伽茵
获第55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卡里加利奖和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2月)
《梦游夏威夷》(台湾)——导演徐辅军,杨佑宁、黄鸿升、张钧甯、黄泰安主演
获第7届法国多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荷花奖”(3月)
《桃花灿烂》(大陆)——导演傅华阳
获第16届丹麦哥本哈根国际电影节“安徒生荣誉奖”(4月)
《咖啡时光》(台湾)——导演侯孝贤
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郁金香奖”(4月)
《自娱自乐》(大陆)——导演李欣,尊龙、李玟主演
获第5届美国好莱坞贝弗利山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生死劫》(大陆)——导演李少红,财周迅主演
获第4届美国纽约翠贝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大奖“创办人奖”(4月)
《2046》(香港,2004)——导演王家卫,梁朝伟、巩俐、王菲、张震、木村拓哉、董洁、张曼玉主演
获第49届西班牙巴塞罗那圣乔帝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2005年5月)
《情人结》(大陆)——导演霍建起,赵薇、陆毅主演
获第8届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2005年6月)
《b420》(香港)——导演邓汉强
获第19届日本福冈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2005年7月)
《可可西里》(大陆)——导演陆川,张磊、赵雪萤、亓亮、赵一穗、多布杰主演
获第27届美国山岳电影节最佳叙述片奖(2005年7月)。
《银饰》(大陆)——导演黄建中,主演孟尧
获日本SKIP国际数字电影节技术奖(2005年7月)
《长恨歌》(香港)——导演关锦鹏,郑秀文、梁家辉、胡军、吴彦祖、苏岩主演
获第62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欧洲艺术交流奖”(9月)
《红颜》(大陆)——导演李玉,刘谊、黄兴饶、李克纯、王乙竹主演
获第62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欧洲艺术奖CICAE”(9月)
获奥地利维也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费比锡国际影评人协会(FIPRESCI)大奖”(10月)
获比利时根特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罗伯特怀思奖”(10月)。
《小站》(台湾)——导演
获第62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9月)
《日出日落》(大陆)——导演腾文骥
获第29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9月)
《世界》(大陆)——导演贾樟柯,赵涛、成泰燊主演
获《艺术论坛》2004年度最佳电影奖
获第11届法国维苏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3月)
获第6届西班牙巴马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伯爵奖”及最佳摄影(3月)
获第7届法国多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剧本“金荷花奖”(3月)
《孔雀》(大陆)——导演顾长卫,张静初、吕玉来、冯砾主演
获第55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年2月)
获第7届意大利乌迪内远东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5月)。
《天边一朵云》(台湾)——导演蔡明亮,李康生、陆弈静、陈湘琪主演
获第55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艺术贡献奖、阿尔弗雷德·鲍尔奖和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2月)
获第38届西班牙加泰隆尼亚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影评人奖和最佳男演员奖(李康生)(10月)
《好大一对羊》(大陆,2004)——导演刘浩,主演陈声林、赵大江
获加拿大维多利亚电影节金奖——最佳故事片奖(2月)
获第11届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大奖(3月)
《求求你,表扬我》(大陆)——导演黄建新,王志文主演
获第8届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6月)
获第8届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6月)
《十面埋伏》(大陆)——导演张艺谋,刘德华、章子怡、金城武主演
获第30届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1月)
获美国国家评论总结奖最佳艺术指导奖(1月)
《背鸭子的男孩》(大陆)——导演应亮
获第6届日本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11月)
《如果·爱》(香港)——导演陈可辛,金城武、周迅、张学友、池珍熙主演
获美国纽约Queens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1月)
《上学路上》(大陆)——导演方刚亮
获第28届德国卢卡斯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卢卡斯奖”(10月)
获第20届伊朗伊斯法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金蝴蝶奖”(10月)
获第14届印度海德拉巴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象奖”和最佳导演奖(11月)
《我们俩》(大陆)——导演马俪文(原名:马晓颖)
获第18届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金雅琴)(10月)
《泥鳅也是鱼》(大陆)——导演杨亚洲
获第18届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10月)
《沉默的远山》(大陆)——导演郑克洪
获第22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0月)
《静静的嘛呢石》(大陆)——导演万玛才旦
获第10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0月)
《芒种》(大陆)——导演张律
获第10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10月)
《电影往事》(大陆)——导演小江
获第13届德国汉堡国际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大奖(9月)
《来了》(大陆)——导演胡小钉
获德国柏林亚太电影节评委奖(9月)
《向日葵》(大陆)——导演张扬, 陈冲、孙海英主演
获第54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9月)
《断臂山》(台湾)——导演李安
获第62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9月)
获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12月)
2006年
《看上去很美》(大陆)——导演张元
获2006年第4届亚太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获2006年第56届德国柏林电影节杰出电影艺术创新奖
获意大利阿巴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东》(纪录片,大陆)——导演贾樟柯
获欧洲纪录片协会与欧洲艺术协会奖
《三峡好人》(大陆)——导演贾樟柯
获第63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租期》(大陆)——导演路学长
获第3届日本东京国际数字电影节最佳影片
《浮生》(大陆)——导演盛志民
获第59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评委会奖
《江城夏日》(大陆)——导演王超
获第59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疯狂的石头》(大陆)——导演宁浩
获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
《赖小子》(大陆)——导演韩杰
获第35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
《另一半》(大陆)——导演应亮
获第7届日本东京银座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槟榔》(大陆)——导演杨恒
获第11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大奖
获第28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新导演奖
《芳香之旅》(大陆)——导演章家瑞
获第30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字塔奖、最佳女主角奖、特别表演奖
《剃头匠》(大陆)——导演哈斯朝鲁
获第37届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孔雀奖
《芒种》(大陆)——导演张律
获法国维苏尔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单车奖
获比利时布鲁日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获瑞士黑色电影节青年评论家奖
获西班牙巴塞罗那亚太电影节大奖
《静静的嘛呢石》(大陆)——导演万玛才旦
获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获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
《梦游》(纪录片,大陆)——导演黄文海
获法国真实纪录片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天狗》(大陆)——导演戚健
获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十三棵泡桐》(大陆)——导演吕乐
获第19届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2007年
《三峡好人》(大陆)——导演贾樟柯
获第3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获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影展最佳影片奖
《落叶归根》(大陆)——导演张杨
获第57届德国柏林电影节独立影评人(全景单元)最佳电影
《图雅的婚事》(大陆)——导演王全安
获第57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槟榔》(大陆)——导演杨恒
获第3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亚洲数码录像竞赛银奖
⑤ 跪求好心人分享月之阴面2015年上映的由尤尔根·普洛斯诺主演的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
《月之阴面DienkleSeitedesMondes》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v8jRGwxIq3mu6eBIqfCFTg
导演:施特凡·里克
编剧:卡塔里娜·容克、大卫·马可尼、施特凡·里克、马丁·苏特
主演:尤尔根·普洛斯诺、莫里兹·布雷多、诺拉·冯·瓦尔茨特滕、安德烈·赫尼克、多丽丝·施雷茨迈尔、伊恩·T·迪金森、吕克·费特、吉尔曼·瓦格纳、马可·洛伦兹尼、尼诺·波尔齐奥、萨宾娜·罗斯巴赫、吕克·斯帕达
类型: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德国、卢森堡、英国
语言:德语
上映日期:2015-09-27(苏黎世电影节)、2016-01-14(德国)
片长:98分钟
又名:月之暗面、TheDarkSideoftheMoon
2015德国汉堡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作品。导演是斯蒂芬·里克,曾凭借
《双重罪》入围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参赛。这部新作和平克·弗洛伊德的专辑
《TheDarkSideofTheMoon》并没关系,而是改编了“瑞士当代最成功的作家”马丁·苏特的2006年同名畅销小说,而主角莫里兹·布雷多,他之前作品如
《罗拉快跑》、
《死亡实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故事讲述了他饰演的一位律政精英,因为一场毒蘑菇的冒险之旅,生活渐渐失序,往不可控轨道发展的故事……导演特别擅长气氛营造,摇晃的镜头、迷幻的视角,让观众与主人公一起陷入不可知的恐惧中。
⑥ 电影的全球奖项
奥斯卡金像奖
美国金球奖
美国纽约影展
美国日舞影展
美国芝加哥影展
美国旧金山影展
美国纽约玛格雷丽特影展
美国圣地牙哥影展
美国西雅图影展
美国夏威夷影展
美国旧金山同性恋影展
美国洛杉矶金酸莓奖
美国独立精神奖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好莱坞电影节
Teen Choice
加拿大多伦多影展
加拿大蒙特利尔影展
加拿大温哥华影展 英国电影学院奖
英国伦敦影展
英国爱丁堡影展
英国爱丁堡影展
英国伦敦短片影展
欧洲电影奖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荷兰鹿特丹影展
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影展
德国国际妇女电影节
德国曼汉姆影展
德国汉堡电影节
德国慕尼黑电影节
瑞士卢卡诺影展
瑞士佛瑞堡影展
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法国南特影展
法国克勒泰依女性影展
法国凯撒大奖
法国凯撒电影奖
俄罗斯莫斯科影展
捷克卡罗威发利影展
意大利远东电影节
意大利都灵影展
意大利电影大卫奖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影片暨录像带影展
比利时根特影展
奥地利维也纳影展
希腊铁撒隆尼卡影展
葡萄牙电影节
西班牙芝昂电影节
巴塞罗那电影节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挪威电影节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国际学生电影影展
香港电影金像奖
华鼎奖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亚洲电影大奖
台湾金马奖
台北电影节
台湾中时晚报电影奖
中国百花奖
中国金鸡奖
中国华表奖
金扫帚奖
百合奖
中国电影世纪奖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
日本山形纪录片影展
日本福冈影展
日本电影学院大奖
日本电影旬报奖
韩国釜山影展
新加坡影展
亚太影展
韩国全州国际影展
台北电影节
骏马奖
金话梅奖
金扫帚奖
印度国际电影节
曼谷国际电影节 澳洲雪梨影展
墨尔本国际电影节
澳洲雪梨纪录片影展
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电影节 班夫山地电影节
⑦ 一部记录片的BT下载地址:亚马逊蝌蚪。
《神话亚马逊》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QHdE_2AvpAHWIgeTVjvcYg
《神话亚马逊 Mythos Amazonas》
导演: 克里斯蒂安·鲍迈斯特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0-10-03(汉堡电影节)、2011-01-31(德国)
集数: 3
又名: Mythos Wald
这三个部分组成的系列纪录片把地球上的观众带到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对于第一个进入这个区域里欧洲人来说,亚马逊是一个“绿色地狱”,一个充满危险动物和有毒植物的阴险的地方。今天,我们知道她是如何物种丰富而独特,在全球气候变化时它起的重要作用,和许多以前未被发现的,隐藏的植物药物。探险队花了三年时间,他们把徒步千里,穿越面积约20倍德国的大的亚马逊丛林,用船只,飞机或直升机。他们涉足遥远的地区,爬上参天大树的顶部。这种努力是值得的 - 慢动作,稳定航拍,水下微距拍摄和升降镜头,并提供了HD质量自然素材长达400小时,其中包括一些独特的镜头和壮观的,以前从未拍过动物的行为
⑧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发展历史
1945 年的夏天,电影从德国人的生活中暂时消失了两个月,德国多数大城市成了一片废墟,柏林的建筑倒塌了四分之三,许多人躲到地下掩体过夜,更多的人露宿街头。盟军虽然占领了德国首都,还有更多的事要做,重建秩序,保障治安,捉拿纳粹余党,满足居民日用供给。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文化场所都关门了,但衣食的匮乏也没能阻碍老百姓对娱乐生活的需求,那一年的秋天刚刚来临,歇业不久的电影院纷纷开张,奉献出两个小时的忘情投入和温馨空间,是电影给了风雨飘摇中的德国人最后一点卑微的温暖,即令国破家亡,德国电影人也在努力工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诞生的第一年,政府就对资助电影极为热心,他们想到要搞一个大规模的国际电影节,就定在柏林,须知对于联邦德国来说,西柏林是嵌入民主德国的一块飞地,地理位置非常敏感。为什么一定是柏林?
从柏林电影节诞生的第一天起,政治就是压倒性的主题,至少电影艺术交流完全不在考虑之列。这是一个完全的冷战产物。
对柏林电影节的创办起到关键作用的其实是美国驻德的文化官员,他们一心要将电影节塑造成鼓吹西方文明制度,反对共产主义的文化桥头堡。柏林这个曾经的东欧文化枢纽,此刻成为西德民主复兴的象征。
1951年6月,西柏林举办了第一届电影节。因为预算不高,规模也不大,只有20个国家的来宾参加,这个被盟军炮弹摧毁的城市显然不是理想的旅游之地,所有人都对糟糕的天气和接待工作怨声载道。柏林的浓厚政治色彩从一开始就和戛纳、威尼斯等竞争对手注重商业性泾渭分明,其他欧洲电影节都十分依赖明星及围绕明星的狗仔队来获得关注,满街是兜售电影和计划书的片商。但柏林却依靠地缘政治的特殊位置,吸引了包括迈克尔·鲍威尔、罗伯托·罗西里尼和亨利-乔治·克鲁佐在内的一流电影人光临。参加电影节的国家和人数也逐年稳步上升,终于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接纳为国际A类电影节,加入了老资格的威尼斯和戛纳的行列。
第1届柏林电影节美国人赞助了大部分资金,美驻德官员OscarMartay参加完威尼斯电影节后对在柏林举办一个类似的活动十分支持,他还希望举行的时间不能跟在夏秋之交的威尼斯之后,不然对新生的柏林电影节来说,吸引好电影参加就更困难了。几乎就在柏林电影节创办风声刚传出,东边马上宣布要在每年夏天举办一个国际青年电影节。所以西柏林这边决定把会期放在6月,以示抗衡,而且要吸引东边的人来参加,并不限于青年人。每年6月举办的传统一直到1977年才改到2月。
光有政客,是办不起来电影节的。
所以如果从电影人的角度来看待政治挂帅的柏林电影节,就会发现,真相并非仅仅政治那么简单。
听说要举行国际电影节,德国的电影人开始摩拳擦掌,他们很希望有机会找到海外投资和发行的渠道。这种渴望在百废待兴的德国尤其强烈,所以柏林电影节的本地化特色从创办伊始就十分突出。
各方利益交汇,最后都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阿尔弗雷德·鲍尔(AlfredBauer),他担任了前几届柏林电影节的组织者。二战中鲍尔在UFA工作,也担任了战后英国占领军的电影政策顾问。他想通过努力让柏林重新回到欧洲文化版图的中心位置,再度成为电影制片和发行的枢纽。
柏林的电影业内人士起初也是欢迎电影节的,既是继承了柏林作为德国电影中心的文化遗产,也能让制片厂有利可图。由于当时德国的分裂,西德电影人无法进入苏联控制下的巴贝尔斯堡制片厂(世界上最大、最悠久的电影制片厂之一)和约翰尼斯塔制片厂。他们的饭碗大都不稳固,于是许多柏林的从业者都跑到慕尼黑、汉堡、杜塞尔多夫和威斯巴登去工作了。尤其是慕尼黑,本来在德国国内可以说是柏林文化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成了新的电影发行中心,巴伐利亚人开始宣称慕尼黑成了电影之都,这都让留守的柏林电影人心急如焚。西柏林电影工会向市长施加压力,说柏林的电影工业已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制片厂,有的还想西迁中,已经没什么人把新电影的首映礼放到柏林,长此以往,电影工业将从柏林消失!
本来官方和电影业内人士一拍即合,你搞你的政治宣传,我推广我的电影,似乎可以在柏林电影节这个平台上相互依存。但很快电影人发现柏林电影节并非想象中那么有利。西柏林当时有200多万人口,七分之一失业,剩下有工作的收入也非常低。所以柏林电影节没法去和戛纳、威尼斯的豪华尊贵相提并论,他们不得已打出亲民、大众的牌,将上座率和普通影迷的参与度放到了重要地位,所以设置了露天电影、明星游行、签名大会的单元,特别是加上政治考虑,把露天放映场所设在东西柏林交界处,想吸引东柏林的人来看(柏林墙1961年才修建)。 电影节放映了HansAlbers主演的[NightsontheRoad],Albers在德国很出名,他对东西柏林的观众都具有极大号召力,最后果然唤起了观众们共同的情感。
柏林电影节与众不同的另一点是把奖项的决定权交给普通影迷,从1952年第二届到到1955年第五届,都没有专业评委会。观众投票来决定把大奖给谁,1956年改成国际评委和观众一起决定奖项归属,那届的主席是马塞尔·卡尔内,1957年后才全部改为评委投票制度,文化品位慢慢显现出来。
但一开始的大众政治路线就遭到了电影人的激烈反对,有人说盲目扩大放映规模在国际上没有先例,不是电影节的正道,因为加映了一些收不回钱的场次,片方更不高兴。发行人说,普通观众对较为艺术化的电影接纳程度并不高,此举毫无益处,我们是在办电影节,不是什么白酒展销会。但这一回合最终是政治赢了。
得不到本地电影人的支持,必然难以持久。德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声明拒绝参加电影节活动,协会发言人表面上将不参与归于德国制片人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弱化的地位,他们无力和美国、法国、意大利竞争。其实从深层次来说,不过是电影人对美国占领政策不满而产生的抵制,他们尤其讨厌美国人把持柏林电影节,制订的政策说到底主要是为美国人的政治宣传服务,然后为觊觎中欧市场已久的好莱坞商人大开方便之门,对德国电影的发展却没什么益处。
制片人协会还认为:因为盟军的电影政策,德国电影现处在一个很悲惨的境地。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美国极力将居于垄断地位的德国电影公司UFI(纳粹时期,由最大的制片厂UFA和其他公司合并而来的卡特尔组织)分解的政策,并限制德国电影公司同时涉足电影业中的多个分支,比如从事制片的不得同时经营发行或放映环节,这样的后果是出现了很多小公司,全都势单力薄。所以德国业内人士频频向有关机构游说,要求更合理的政策,比如允许垂直经营,扩充实力和好莱坞巨头展开竞争。
德国电影人在和电影节官方谈判是否参加的时候,提出为了拯救德国电影,除非政府提供减税优惠或者增加补贴。这个愿望落空了,为了表示安抚,组委会同意在第二届电影节设立一个特别单元,针对外国买片人和国际传媒,宣传30到40部德国战后几年中拍的好电影,帮助德国电影出口。鲍尔说电影节很愿意成为德国电影公司和国外买家之间的桥梁,向外推介国产片,他希望劝服德国电影人,柏林电影节不仅是外国影片的展台,一定也支持德国电影。 但事情并不顺利,鲍尔向德国经济部申请拨款被拒绝,计划中的单元搁浅,一些制片人只好自己出钱做了个小型展会,把最有商业价值的几部德国片推出去。因为缺乏政府的支持,效果好不到哪去,业内人的积极性被挫伤了,他们对电影节的坏印象并没有发生根本改观。所以在最初的四五届电影节上,德国电影的参与率还是很低。这种局面直到好些年后,德国电影恢复了生机和信心,商业电影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大幅上升后才好转。
面对电影界批评政府不扶持国产电影的批评,西德内政部举办了一个类似德国奥斯卡的奖项(bundesfilmpreis),由公众、文化界和知识分子组成的评委会对全年德国电影进行评选,就是Deutscher Filmpreis(德国电影奖)的前身,这个奖代表政府,其实更类似中国的华表奖,1953年这个奖成为电影节的特别单元。而把奖项纳入电影节范畴,是对外推广的一招,有助于提高获奖影片的国际知名度。
但德国影人却指出这个奖的目标才不是为了复兴电影业,其中存在严重的政治倾向,内政部表彰的全是反共或倒向北约的电影。面对质疑,官方人士称这个奖是个礼物,我们想给谁,就给谁。
1956年,柏林电影节被接纳为A类电影节,但其声誉却被良莠不齐的竞赛单元所削弱,影评人抱怨柏林好片子太少,品种太单一。
这个批评实际上是个参赛权的问题,一比较戛纳和柏林的参赛国家名单,很容易发现戛纳的参赛资格面向所有国家,包括苏东阵营,法国外交部会向所有建交的国家发送邀请函,法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也积极向苏联和中国发出邀请。
1958年,戛纳将金棕榈颁给苏联电影雁南飞,德国记者强烈要求柏林电影节组委会邀请所有国家参赛,不管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有记者认为:电影节作为展示窗口的年代过去了,作为正宗的国际A级电影节,虽然不意味着不问政治,但一定要向所有国家开放。在这点上,奥伯豪森电影节比柏林干得好。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来说,柏林电影节太过壁垒森严,直到 1969年才把金熊奖给了南斯拉夫电影《第一次工作》。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⑨ 三大电影节是哪三个分别是些什么奖啊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柏林电影节--金熊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