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二战德国狼群潜艇电影,越多越好。
最真实的其实只有一步,也就是战争类电影中的异类,DAS
BOOT,
中文翻译是从海底出击,其他的潜艇电影相比之下都是垃圾。
‘贰’ 二战德国潜艇“狼群战术”的相关记录片
央视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拍的纪录片《世纪战争》有一辑专门介绍德国潜艇战的。记得那辑节目大体是按时间顺序介绍自开战到二战结束德国潜艇战的情况。
另外要想了解德国潜艇战,尤其是狼群战术,邓尼茨的战争回忆录那是不可不看的。
电影有:U-571 http://www.pp139.com/vod/352.htm
猎杀红十月(不是二战的)
紧急下潜 等等
还有游戏:猎杀潜航。嘿嘿
能说的都说了。。。。。。
‘叁’ 二战电影《灰猎犬号》背后的故事,真实残酷的大西洋潜艇战
2020年7月10日,由美国着名影星汤姆.汉克斯自导自演的战争电影《灰猎犬号》在流媒体平台上映,这是一部讲述二战期间发生在西北大西洋上德国潜艇和盟军水面舰艇之间攻防战的电影,是以真实 历史 背景为基础展开的一部战争题材大作。笔者印象中,这也是第一部以水面舰艇反潜战视角为主线的潜艇战电影。
这部电影在上映前并没有收到影评人的好评,原因是"过多的海军专业术语"。不过笔者看完以后觉得,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这个"缺点"正反映了制作方的专业和认真。这部电影对于海军水面舰艇反潜作战的描写是相当精准和到位的,真实反映了早期海军舰艇作战的特点,相当良心!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42年,主角是一艘虚构的美国驱逐舰:DD-548"灰猎犬"Uss Greyhound号的舰长。这艘"弗莱彻"级驱逐舰是一支由4艘舰艇组成的护航编队的指挥舰,负责护送一支由37艘商船组成的船队,横跨大西洋将物资从美国运往英国。期间遭受以 "灰狼"号为首的德国潜艇群攻击,"灰猎犬"号带领护航编队和德国潜艇斗智斗勇,反复搏杀,终于完成了护送任务。91分钟的电影只有片头一段不到7分钟的铺垫,立刻就进入了故事的主线,紧张的海上反潜搏杀一刻不停贯穿全片直至结束,看得紧张刺激,悬念重重!
相信还有很多人还没看过这部电影,所以笔者今天就不做过多剧透了。不过对于普通不懂军事的观众来说,这本电影里很多情节的设定确实不太容易理解,今天笔者就从军事的角度结合电影来聊聊当年的那场波澜壮阔而残酷的大西洋潜艇战,也方便大家观影时能有更好的理解。
1. 大西洋潜艇战和"狼群"战术
二战时期有两大战场,太平洋战场是大规模的海空登陆战,主要作战目标是太平洋上各岛屿的争夺,地面战规模较小,主要为海军大型水面舰艇之间的对决。欧洲战场主要为大规模地面战,相比强大的德国陆军和空军,德国海军实力较弱,所以发生在大西洋上的海战主要为盟军反潜作战兵力和德国潜艇之间的反潜战。
二战初期,德国陆军摧枯拉朽般攻占了大部分欧洲地面,只剩下了孤悬海外的英国。而后德国开始向东攻击苏联,形成了东攻西守的局面。英国作为西线盟军最后的据点,是返攻欧洲大陆的桥头堡,所以大量物资、装备从大西洋彼岸的美加两国出发运往英国,这条大西洋运输线是维系英国生存的生命线,德军为了稳固西线防御,一直努力将其切断。在1941年德军损失了最后的大型水面舰艇之后,面对强大的英国海军水面舰艇力量,德国海军将潜艇这种非对称型的作战方式作为主要作战模式,从而拉开了大西洋潜艇战最激烈,也是最残酷的一幕。
德国潜艇采取的以多艘潜艇在航线附近预设阵地埋伏,一旦发现船队立即召唤附近潜艇集中攻击,从而实现局部兵力优势的战术,被称为"狼群"战术。由于盟军的运兵船多采用高速客轮,且有大量水面舰艇保护,攻击不易,所以德军潜艇的目标主要是航速只有10-11节,只拥有少量护航力量的货船编队。一时间,大西洋上狼烟四起,一整船一整船的战略物资,包括美国生产的坦克、飞机、火炮、弹药,在德国鱼雷的爆炸声中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德军的潜艇战使得盟军往英国的战略运输受到很大威胁,也一定程度上推迟了盟军返攻欧洲大陆战役的启动时间。
电影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一支由37艘货轮组成,代号"HX-25"的货船编队横跨大西洋过程中。这样的一支编队自然是德国狼群的绝佳猎物,由于飞机的航程有限,在大西洋中部有一段约50小时的航程没有空中掩护,只能依靠护航舰艇提供护卫。而影片中的狼群数量达到7艘,护航舰只有4艘,兵力处于劣势,要想成功守住编队确实困难重重!
2. 二战时期的潜艇战攻防战术
潜艇是一种可以水下航行的作战舰艇,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隐蔽性好,可以神出鬼没的进行攻击。其主要武器为鱼雷,一般一艘二战时期的德国U型艇可以携带24枚鱼雷,通过潜艇头部的四个鱼雷发射管和尾部的两个发射管发射,再装填鱼雷的时间约为10-20分钟一枚,所以德国潜艇每次攻击可以发射的鱼雷数量为6枚。由于鱼雷是在水下击中舰船的,所以一条鱼雷的威力就足以可以击沉一艘没有防护的商船。
二战时期的潜艇都还是常规动力潜艇,以柴油机为主动力,水面航行时用于提供动力和给电池充电,水下潜航时使用电池驱动电动机。一般潜艇水面最大航速为17-18节,水下最大航速为8-10节,连续潜航时间在最大航速下约为2小时,2-4节的航速下可以坚持10个小时,然后必须浮出水面进行充电。所以,当时潜艇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水面航行状态的,只有在进行攻击的时候才会下潜进行隐蔽潜航。
二战时水面舰艇和潜艇之间的攻防战,可以说是一种互相看不见对方的"盲打"模式。水面舰艇首先依靠雷达探测周边海域处于水面航行状态的潜艇,在发现潜艇后快速向潜艇逼近,逼迫潜艇紧急下潜。如果潜艇下潜躲避,反潜舰就开始使用被动声呐探测潜艇发出的机械噪音,在确定大概位置后,反潜舰打开主动声呐向目标区域发射声波(就是很多电影中的"咚……咚……"声),并通过计算声波撞击潜艇后反弹回的时间,来精确测得距离、深度等信息。然后反潜舰要做的就是通过快速机动抵达潜艇正上方,投下深水炸弹对潜艇所在区域进行覆盖,以期其中的一两枚可以成功击中潜艇。整个过程中,双方都无法目视对方,只能依靠声呐数据进行判断,所以并不能确保每次反潜攻击都能成功,甚至无法完全确定攻击是否有效。二战时经常有潜艇被几艘反潜舰连续攻击,上百枚深水炸弹投下却最终无碍的战例发生,又或是水面舰没有看见潜艇被击毁的证据,而潜艇也未能返回基地,无故失踪的情况发生。可以说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反潜战很多时候就是一场斗智斗勇的"猫抓老鼠" 游戏 。
潜艇一旦在交火中被逼出水面,那基本就是无路可逃了!仅仅依靠一门甲板炮和几门小口径高炮,潜艇分分钟会被反潜舰的各种火炮送入海底。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潜艇在交火中是不会浮出水面的。
潜艇的生存靠的是隐蔽,所以不会主动招惹水面作战舰艇,在攻击商船队的行动中,潜艇首先需要躲开护航舰的拦截,将鱼雷射向商船,然后借机偷袭护航舰也不是不可以,但主要还是躲为上策。护航舰有时也会采用对可疑潜艇海域进行反复搜索的方式让潜艇一直停留在水下,等船队开远并转向后再高速追赶编队。而潜艇确认安全后再浮出水面时,编队早已无影无踪,这也是一种摆脱潜艇攻击的办法。但是这一方法在对付多艘潜艇的协同攻击时就无效了,多个不同方向的威胁会让护航舰顾此失彼,这就是狼群战术的优势。
3. 二战水面舰艇反潜作战主力:驱逐舰
二战时期的反潜战,除了航空反潜,最有效的反潜兵器就是驱逐舰。但早期的驱逐舰出现的目的并不是反潜,而是作为"雷击舰"诞生的,一般排水量2000-3000吨,最早的驱逐舰是用于在战列舰对战过程中,高速冲向对方战列舰队形,向其密集发射鱼雷,以小博大攻击战列舰,最起码能打乱对方阵型,为己方战列舰轰击提供帮助。所以驱逐舰一直有一个特点就是航速非常高,一般都有30节以上。
驱逐舰在反潜作战中具有绝佳的优势,除了速度快,它的体型适中,可以安装雷达和反潜声呐等全套设备。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机动性,转弯回旋半径小,便于在和潜艇的对战中,快速占领攻击位置发起攻击。对于当时的潜艇来说,驱逐舰就是潜艇的克星,是潜艇最怕遇见的对手!
在电影中,护航编队的4艘舰有3艘是驱逐舰。除了主角美国海军"弗莱彻"级"灰猎犬"号,还有两艘英国海军驱逐舰"鹰"号和"哈里"号,这两艘驱逐舰的特写不多,从其单烟囱和双联封闭式舰炮判断"鹰"号应该是1900吨级的英国K级驱逐舰,而"哈里"号有两个烟囱,应该是一艘"部族"级驱逐舰,还有一艘加拿大护卫舰"迪基"号,从其外形怪异的舰桥判断是一艘英国转让的江河级护卫舰,排水量1200吨,专门用于进行护航任务。这样的护航力量对付一两艘潜艇的威胁是足够的,但遇到电影中这样的狼群就捉襟见肘了。这4艘舰中"灰猎犬"号吨位最大(3000吨),速度最快(37节),是护航编队的机动力量和指挥舰。整部电影中该舰不停在编队前后来回穿梭,左扑右挡,独自或协同瓦解了不少威胁。也难怪德国领头的潜艇"灰狼"号要联合其它潜艇在最后时刻主动对其发动攻击,左右夹攻力图解决这个护航编队最强的保护者!因为一旦解决了"灰猎犬"号,整个编队的商船就都只能任其宰割了!
大西洋潜艇战从1939年开始,到1943达到高峰,于1945年落下帷幕。德国一共击沉了超过3500艘各型商船和175艘盟军舰艇,总吨位超过2100万吨,付出了800余艘潜艇被击沉的代价。这场残酷的海上战争造成了交战双方近10万人死亡,上千架飞机和数千辆坦克沉入海底,各种弹药和物资更是不计其数!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纳粹德国的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最后,回到电影上来。这部电影对于反潜作战的描述非常专业,是部不可多得的海军题材佳作,非常值得一看!也希望大家在看了作者的文章后,对理解这部电影中的作战环节会有所帮助。至于这部电影其它一些涉及情节的地方,过些日子等大家都看过电影后笔者再来解读吧!
‘肆’ 求一部二战电影的名字: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好像片名叫《狼群中的羊》。
恶狼中的英雄
导演: 戴斯蒙德·戴维斯
编剧: A.E. Hotchner
主演: 乔斯·雅克兰德 / 莱斯利·卡伦 / 米琳娜·德蒙若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国语
上映日期: 1988
片长: 200分钟
主要配音演员:徐涛、齐克建、蔡明、冯宪珍、郑建初、李易、郭政建、党同义、任亚明、吴莉琳、田二喜、吴娟
1940年巴黎。着名的Ritz酒店是美国艺术家菲利普·韦伯(Perry King)的避难所,他被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交火中。菲利普是酒店的常住客,当纳粹占领巴黎进入Ritz的时候,他试图保持中立,但他优雅的避难所变成了间谍和告密者的窝点。一个“客人”试图恐吓菲利普来帮助他获得欧洲最有价值的艺术珍品。当菲利普目睹他的朋友们的家园遭到入侵,他们的生活受到威胁时,他会对他的忠诚、秘密、神秘和背叛感兴趣,直到他发现生命只有在你愿意为之而死的时候才值得活下去。
‘伍’ 有一部电影美国的有狼群还有两拨人火拼电影叫什么
人狼大战
‘陆’ 二战纳粹残害犹太人集中营电影有几部
1、《无命运的人生》:讲述了一个14岁匈牙利犹太小男孩被驱逐出家乡布达佩斯后在奥斯威辛等纳粹集中营辗转受压迫的痛苦人生。由于凯尔泰斯本人也曾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有过死里逃生的经历,因此这部小说也可以看作是凯尔泰斯自传体的作品。
‘柒’ 一部电影,说的是二战集中营,一个男孩从集中营出来,逃亡另个国家,最后找到他的母亲(他母亲是个作家)
《裸露在狼群》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q4Z9KIT92nL4t4wyIx6iEw
《裸露在狼群》是弗朗克·拜尔执导的剧情片,ErwinGeschonneck和FredDelmare出演。讲述了1945年4月,德国法西斯崩溃前夕。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来了一批从奥斯威辛集中营转来的“犯人”而引发的故事。
‘捌’ 纪录片讲述二战结束后苏联关押50万日本俘虏,在狼群散养区!居然是把这些日本人来当这一千多头狼的食物
老毛子吃撑了去养狼,有战俘帮助开垦西伯利亚不好么
‘玖’ 有没有描写德国士兵角度看待二战的影片
01.《从海底出击》(西德)
02.《帝国的毁灭(加长版)》(德国)
03.《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
04.《黑色星期天》(德国、匈牙利)
05.《铁十字勋章》(西德、英国、南斯拉夫)
06.《浪潮》(德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07.《欧洲特快车》(德国、丹麦、法国)
08.《过客》(德国)
09.《伪钞制造者》(德国、奥地利)
10.《最后的桥》(西德)
11.《莉莉·玛莲》(西德)
12.《欧洲!欧洲!》(德国、法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3.《玫瑰围墙》(德国、荷兰)
14.《极地重生》(德国)
15.《希望与反抗》(德国)
16.《悲情火绒草》(德国)
17.《何处是我家》(德国)
18.《靡菲斯特》(西德、匈牙利、奥地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我十九岁》(东德)
20.《善意的谎言》(东德)
21.《大迁徙》(德国)
22.《铁皮鼓》(西德、法国、波兰、南斯拉夫)
23.《乱世启示录》(德国、法国、英国)
24.《纳粹军校》(德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5.《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西德)
26.《六重唱》(德国、奥地利)
27.《死亡终点站》(德国、捷克)
28.《兇手就在我们中间》(东德)
29.《第九日》(德国、卢森堡)
30.《无情的战线》(东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1.《裸露在狼群》(东德)
32.《犹太失乐园》(德国、立陶宛)
33.《母亲的勇气》(德国、英国、奥地利)
34.《史陶芬伯格》(德国)
35.《拜见希特勒》(德国)
[由德国以外国家拍摄的以德国人为主角的影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6.《辛德勒名单》(美国):黑白电影,少量彩色,改编自真人真事。不用多说了,公认的经典,在中国大陆本片甚至要远比《拯救大兵瑞恩》来得受欢迎。
37.《沙漠之狐》(美国):黑白电影,又名《隆美尔传》。这不是1971年的那部彩色片《Raid on
Rommel》,而是1951年的黑白片《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本片并没有正面表现隆美尔的骄人战绩,而是把重点放在隆美尔后期与希特勒的矛盾身上,再现了隆美尔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过程,以及他最后悲壮的结局。
38.《大独裁者》(美国):黑白电影,卓别林的作品,拍摄于二战期间,影片中的德国称作“托国”,希特勒则叫“希克”。中文版由上译配音。
39.《德意志零年》(意大利):影片拍摄于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以德国普通家庭的畸形心理折射整个大时代的悲剧。
40.《坦克大决战》(美国):剧情从德军、盟军两个视角,再现令盟军一溃千里的阿登战役。(另外一部美国影片《哥特防线》也是从多个视角去讲述战争)
41.《纽伦堡大审判》(美国):从德国战犯、盟国法官两个视角去看待这段历史,对战败国和战胜国双方都进行了反思。本片并非翻拍60年代的同名黑白影片,故事剧情发生在更早之前,拍摄于1961年的《纽伦堡大审判(特别版)》在剧情上是续着本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42.《柏林迷宫》(美国):黑白电影,又名《德国好人》、《善良的德国人》。很具有讽刺性的一部片子,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纳粹科学家为自己所用,不分黑白地为他们洗刷罪名,称他们为“好人”,使其逃过法律的制裁。实际上日军731部队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逃脱了审判的,我们中国真应该去拍一部《善良的日本人》。
43.《弗朗兹和波连娜》(俄罗斯):又名《青年近卫军》(译名有误,应为“青年党卫军”,这个译名与1948年的一部苏联电影重名),讲述一个党卫军青年与一个俄国女孩的爱情故事。
44.《刺杀希特勒》(美国):汤姆·克鲁斯主演,同时他也是制片人。2009年上映。本片的英文名为《Valkyrie》,与德国拍的版本不同。
45.《希特勒:恶魔的崛起》(美国、加拿大):又名《希特勒:恶魔的复活》。不少人批评本片对希特勒的塑造过于脸谱化,指责本片是好题材却被几个蹩脚的编导搞砸了。(俄罗斯和德国曾合拍过一部《狂魔希特勒》讲述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的“假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