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珠海哪有练马场
九洲直升机场,就是海滨泳场旁有哦,目前有几匹马。
㈡ 2008奥运会资料
奥林匹克运动 (Olympic Games)
ào lín pǐ kè yùn dònɡ
【简介】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领导的国际社会运动。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运动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一种融体育、教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持续性、世界性的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
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它以坚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为依托,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发展的潮流,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其产生有以下的背景。
六大时代背景
1.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14-18世纪,欧洲大陆出现了3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砸开了中世纪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枷锁,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主要思想障碍,迎来了思想解放、人才辈出和科学繁荣的时期。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和新的生产关系需要的新的思想文化和新的科学艺术纷纷产生,同时,新的体育思想一一近代体育思想也应运而生。
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中产生的一大批伟大人物与欧洲中世纪黑暗的基督教禁欲主义针锋相对,他们痛斥禁欲主义违反人性,指出人的欲望是正当的人生目的,认为必须在灵魂和肉体之间建立和谐,主张重视身体和精神的统一,注重身体的均衡与协调发展,重视身体的健康和健美,使人们重新发现了体育的价值,认识到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快乐。这种思想的兴起和确立,使传统的道德标准和美与丑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中,人文主义者发掘和整理了古代希腊体育的丰富遗产,如古代奥运会和其他祭礼竞技、古代雅典体育和斯巴达体育、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古希腊体育的多种运动手段和方式等。人文主义者认为古希腊体育符合"人性',重视个人幸福,因而大力宣传,并在近代体育思想和实践中,继承古希腊体育遗产,在很大程度上使近代体育在定期举办运动会、注重身体全面发展、运动项目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受到古希腊体育的影响。
2.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和资产阶级的教育方式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它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近代体育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促使体育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由于工业化社会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促使人们努力寻求新的、理想的生活方式,对身体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改善人的身体本身,体育因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需要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文艺复兴时代起,资产阶级的教育家就把体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加以大力提倡,不仅恢复了古希腊的体育制度,还进一步制定了锻炼身体的各种措施,积极研究各种运动方法,努力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体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1423年,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托里诺创立了一所新式学校,仿效古希腊的体育馆,称之为"体育宫"。该校实行体育、德育和智育并重的方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教育的代表。维托里诺的教育思想和体育实践,促使体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使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而开始在学校实施。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对教育的探索更加确立了体育的地位。资产阶级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就主张体育应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捷克教育家考美纽斯按照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对学校体育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将体育以较成熟的形式引入到学校教育之中。他主张学校应设宽敞的运动场,应开展广泛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使身心健康发展。夸美纽斯为学校体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学校体育之父"。英国着名教育家洛克在其"绅士教育"体系中,明确地把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3部分,指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使体育正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独立的组成部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着《爱弥尔》中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他要求教育与体育紧密结合,主张按自然法则进行体育教育,按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组织体育活动,以培养"身心两健"的人才。
19世纪以后,英国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以阿诺尔德在拉格比公学的改革最为成功。他创立了"竞技运动自治"制度,充分发挥竞技运动的锻炼价值和教育功能。通过该项改革,拉格比公学的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运动场上,自己管理自己,不仅锻炼了强壮的体魄,而且培养了公平竞争、团结友爱、遵守规则、勇敢顽强的思想品德,使校风校纪大为改观。阿诺尔德的改革牢固地树立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确立了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3.古代奥运会遗址的发掘唤起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向往。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热烈歌颂了古希腊体育精神,使人们再度回想起泯灭久远的古希腊奥运会。古代奥运会的遗址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向往,英、法、德等国的学者都希望进入希腊寻找古代奥运会的遗迹,但由于土耳其人的封锁,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直到1766年,英国学者钱德勒才被允许进入希腊实地考察,他发现了古代奥运会的遗址。1828年支援希腊反抗土耳其侵略的法国兵团中的随军学者在奥林匹亚遗址进行发掘,随后将一批珍贵的文物运到法国卢浮宫展览。
1852年1月10日,德国柏林大学教授库尔提乌斯在遍访伯罗奔尼撒半岛回国后,发表了有关古代奥运会的长篇演说,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1871年,德国与希腊达成全面发掘古代奥运会遗址的条约。1875-1881年,由库尔提乌斯率领的德国学者对奥林匹亚进行了为期6年的发掘。1881年,古代奥运会遗址的主要设施终于重见天日。1887年,在柏林展出从奥林匹亚发掘出的大量文物,激起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憧憬,人们期望奥运会尽快回到现实中来。
4.体育的国际化趋势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创造了条件。19世纪后半叶,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和世界市场得以形成,民族间的壁垒被打破,体育也超越国界,出现了国际间的体育交流和比赛,形成了体育国际化趋势。由于国际体育竞赛和相互交流的需要,一些国际性的单项体育组织相继诞生。1881年第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1892年国际赛艇联合会和滑冰联盟相继成立。国际体育组织的产生,使运动竞赛摆脱了原来的地方传统,具有了国际性。在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不断成立和国际单项体育竞赛蓬勃开展的基础上,人们又迫切要求组织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为现代奥运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国际体育交流的增多,一个协调各体育组织活动的国际体育组织的诞生就成了必然。
5.世界各地复兴奥运会的尝试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积累了经验。19世纪初期,欧美一些国家为复兴奥运会进行了各种尝试。19世纪30年代,瑞典伦德大学的斯卡图教授曾组办过两次被当地报纸称作"奥运会"的比赛活动。从1849年起,每年一届,英国布鲁克斯博士组办过长达几十年的"奥林匹克节"。
19世纪中叶以后,希腊人渴望借复兴古代奥运会来重振古希腊文明。在希腊国王奥托的支持下,一个名叫扎帕斯的希腊人于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组织召开了第1届泛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后,在1870年、1875年、1887年和1889年,又先后举行了4次泛希腊奥运会。由于组织不善和仅限希腊人参加,泛希腊奥运会没能继续得到发展,但对欧洲各国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的报纸对这几次运动会都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从而引起了远比希腊本士更大的反响,它从正反两方面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积累了经验。
6.战争的威胁和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世界上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一个新的、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威廉二世统治的德国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想通过战争来重新瓜分世界,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欧洲。
在此阶段,德国要求复兴奥运会的呼声很高,一些别有用心的德国人想通过发起奥运会,来扩大影响,为称霸世界服务。法国是德国的近邻,如果德国发动战争,战争的灾难首先就会落到法国人民身上。法国人民强烈反对战争,渴望保持世界和平,古代奥运会和平、友谊的精神,恰好符合法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复兴奥运会,不仅有利于国际体育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法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对德国称霸世界的斗争。复兴奥运会成了人们的迫切需要,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落在了法国人的肩上。
顾拜旦让奥林匹克运动变成了现实
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是公认的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他为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888年,顾拜旦就任法国学校教育、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1889年顾拜旦代表法国参加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国际体育训练大会,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体育的动态,他认为近代体育的发展正在走向国际化,应该借助古希腊体育的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于是产生了复兴奥运会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一想法,顾拜旦做了大量的工作。
1891年,顾拜旦创办《体育评论》杂志,以此为阵地热情宣传他的主张,对创办奥运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892年,顾拜旦遍访欧洲,宣传奥林匹克理想。同年11月25日在庆祝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合会成立5周年大会上,他发表了着名的演说,第一次公开和正式地提出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在演说中,顾拜旦阐明:现代奥运会应该像古代奥运会那样,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但应该比古代奥运会有所发展和有所创新,它应该向一切国家、一切地区和一切民族开放,并在世界各地轮流举办。顾拜旦的倡议,使现代奥运会从一开始便冲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具有鲜明的国际性。1893年,顾拜旦在巴黎召开一次国际性体育协调会议,团结国际体育人士,讨论创办奥运会的问题。翌年,他还将自己的倡议写成公开信, 寄给许多国家的体育俱乐部,得到不少体育俱乐部的支持。
在国际上各种因素的促进和顾拜旦的不懈努力下,创办奥运会的各种准备工作终告就绪。1894年6月16日—24日,根据顾拜旦的建议, 来自美国、英国、俄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希腊等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的代表,参加了在巴黎索邦神学院举行的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又先后有21个国家致函,向大会表示支持和祝贺。这次会议通过了成立国际奥委会的决议,并从79名正式代表中选出15人任第1届国际奥委会委员。大会还决定由奥运会举办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由于首届奥运会定于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因此希腊委员维凯拉斯当选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大会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通过了遵循"业余运动"的决议。大会还规定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为田径、水上运动、游泳、赛艇、帆船、击剑、摔跤、拳击、马术、射击、体操、球类运动等。
1896年4月6日—15日,第1届现代奥运会终于如期在雅典举行。虽然组织很不完善,但它却是奥林匹克运动正式诞生的重要标志,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揭开了人类文明史上又一页新的篇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
1894年6月23日,当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成立国际奥委会,开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时,这一壮举曾一度成为人们讽刺的对象。而在百余年后的今天,奥运会已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 奥林匹克运动也吸引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
百年奥运, 跌右起伏, 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过程:
【奥运发展历史:艰难的探索(1894-1914)】
遵循着一定的时间周期在世界各地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让体育运动服务于各国人民,服务于世界和平,这种做法在19世纪末遇到的困难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其时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全球的工业革命,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将民族矛盾激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思想方面,固于各自小天地的长期束缚,人们还难以理解奥林匹克思想,对接受奥运会这种国际性的文化还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
在体育方面,正在发育的现代竞技运动与体操运动尖锐对立,体育界四分五裂,门户之见根深蒂固,派别之争频频出现,举办世界性的大型综合运动会既无先例,也缺乏经验;尚不发达的交通、通讯条件远不能满足奥运会的需要。就奥林匹克运动本身而言,新生的国际奥委会本身还不成熟,除体操、滑冰和赛艇外,其他运动项目尚无国际组织,国家奥委会尚不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早期奥运会存在着诸多缺陷。首先,奥运会设项不稳,每届项目有所不同,主办者可临时增减项目(如首届奥运会的赛艇和帆船比赛,因天气不好而取消,临时增加了一项100米自由泳比赛),项目内容重复(第2届奥运会体操个人全能由双杠、单杠、吊环、鞍马、跳马、自由体操、跳远、跳高与跳远综合跳、撑竿跳、爬绳、50公斤举重等项目组成)。其次,运动场地缺乏统一标准,不仅跑道长度不同,有333.33米(1896年奥运会)、500米(1900年奥运会)、536.45米(1904年和1908年奥运会)、383米(1912年奥运会)几种,而且场地的设计也不统一, 如首届奥运会采用"U"形跑道,第2届奥运会使用草地赛场。最初的游泳比赛在天然水域内进行。第三,比赛缺乏必要的规范,如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每届都不相同,举重和摔跤无体重分级和时间限制,度量体系混乱,时而英制,时而公制;组织者可擅自临时改变比赛日程;裁判多由举办国人员担任,执法难以公正;各项目运动员参赛资格不一致,奥运村尚未建立,运动员住宿地分散而混乱。奥运会也没有固定期限,短则10天 , 长则五六个月。第四,经费紧缺。首届奥运会因为资金短缺,几至半途而废。紧接着连续3届奥运会因资金问题,不得不与商业博览会联合, 成为博览会的陪衬。
1908年伦敦奥运会是奥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出现了脍炙人口、强调参与的奥林匹克名言:“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竞技运动组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主办这届奥运会的英国奥林匹克理事会由国际奥委会的英国委员和英国各单项体育协会的代表组成。这种人员结构,为其他国家奥委会的构成提供了范例。这届奥运会各项比赛的技术性工作,从制定赛制、编排赛程,到选派裁判、组织比赛均由各单项体育协会负责,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这为后来由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管理奥运会技术工作奠定了基础。至此 , 奥林匹克"三大支柱"的组织结构已现雏型, 各自职责相对明确, 从而确定了奥林匹克组织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这一阶段即将结束时,第5届奥运会于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其参赛成员国的数量比第1届翻了一番,运动员人数增长了75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巩固了自己的阵地。
【奥运发展历史:初具形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定于191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6届奥运会被迫取消。战争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过21年,规模更大、更为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降临。奥林匹克运动抓住了两次大战之间相对和平的瞬间, 经过5届夏季奥运会和4届冬季奥运会,初步确立了奥运会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首先,由于冬季运动项目的加入和女子体育的发展,奥运会变得更为均衡和完整。冬季运动项目是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冰天雪地这种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对青年人的锻炼和培养来说有着夏季运动项目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1924年冬季奥运会的出现,弥补了夏季奥运会的不足。1928年,女子田径项目被正式列入奥运会,在位居奥运会竞技之首的田径项目中占据一席之地,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项目重复问题在这一时期基本得到解决。
自1924年奥运会始,体操摆脱了内容混杂的状态,形成了现代竞技体操的基本项目。田径取消了立定跳远、壶铃掷高、掷远等内容,日趋标准化。1930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代表理事会协商后决定,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为田径、体操、防御性项目(拳击、击剑、摔跤、射击)、水上运动(赛艇、游泳)、马术、全能(现代五项)、自行车、举重、帆船和艺术比赛(建筑、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组委会可选择的项目有草地网球、水球、冰球、手球、篮球、回力球。同年,国际奥委会将奥运会的举办期限定为16天,并规定除集体项目外,每个项目一个国家只能派3名运动员参赛。女子项目为体操、田径、游泳和击剑。对运动员参赛资格有了相对统一的界定,并对报名、比赛组织工作的许多具体问题作出了规定。
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首次使用400米跑道,4年后这种跑道被确定为奥运会标准跑道;1924年巴黎奥运会开始有了长50米的游泳池。奥运会场地设施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得到进一步改善。柏林奥运会还出现了可容纳11万观众的大型体育场。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些奥林匹克标志和仪式也在此时一一面世,如奥林匹克五环旗(1920年奥运会)、圣火传递(1936年奥运会)、开幕式放飞和平鸽(1920年奥运会)、运动员宣誓(1920年奥运会)。奥运会的颁奖仪式有了明确的规定,并自1932年始为一、二、三名设置高度不同的授奖台。专门接待运动员的奥运村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进行尝试之后,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开始正式设立。
这一时期, 奥林匹克组织发展迅速,国家奥委会成员数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9个增至60个,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达到24个。1926年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由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代表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此后, 国际奥委会逐渐摆脱技术性事务,开始更多地关注领导、协调、决策等更高层次的工作。奥林匹克运动终于形成了三大支柱互相配合的组织体系。
1920年出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这一时期奥林匹克思想的重要进展, 它与"重在参与"相辅相成,鼓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
奥运会与科学技术的相互结合也取得重要进展,在工程建筑、电子设备和通讯中大量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如1932年采用双镜头照相机进行终点摄影,第一次在奥运会上非正式使用电动计时和终点摄影仪,运动会场设置大屏幕记分牌,出现自动打印机网络等。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始,组委会采用电影这一形式对奥运会进行完整的记录。首次奥运闭 路电视转播也在此时开始。
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动员业余身所引起的冲突,许多运动员因此而受到处罚,如曾3次参加奥运会、获得9枚奖牌、被记者称为“超人”的着名芬兰长跑选手努尔米因接受补贴,被视为“职业运动员”,无缘参加1932年的奥运会。此外,随着奥运会影响的扩大,一些政治势力试图将其作为政治工具的意图日益暴露,这在1936年由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所举办的冬、夏两届奥运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奥运发展历史:发展与危机(1945-198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全世界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0亿的人口先后卷入。1940和1944年两届奥运会被迫取消。二战之后出现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如两大阵营的对抗、冷战格局的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等。世界的新格局既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给它设置了重重障碍。
战后,奥林匹克运动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奥运会规模扩大,项目剧增。战争结束后的1948年奥运会有来自59个国家奥委会的4062名运动员参加136个项目的比赛,1972年时则有121个国家奥委会派出7121名运动员,参加195个项目的比赛。冬季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数目也由1948年的28成员国的369人增加到1972年的35成员国1006人。在奥运会规模扩大的同时,竞技运动的水平快速提高,出现了体操运动员科马内奇、田径运动员摩西、比蒙等一批超级明星和8.90米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跳远纪录。1960年埃塞俄比亚的阿贝贝赤足获得马拉松比赛冠军,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开始在奥运体坛显示力量。奥运会举办地也不再局限于欧洲和美洲。
1956年和1964年分别在大洋洲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亚洲日本的东京举办了第16和第18届奥运会。
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是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本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合法席位,这不仅为中国体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国际舞台,促进了中国体育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奥林匹克运动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奥林匹克运动的迅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主要是:1.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奥运会的影响。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以来,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冲突、种族主义与反种族主义的斗争、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立等,都对奥运会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恐怖主义分子出于政治目的,开始将奥运会作为自己的攻击目标,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即为一例。出于政治原因而对奥运会实行的抵制连续不断,规模越来越大。2.竞技运动商业化和运动员职业化的进程开始加快。60年代中期以来,奥运会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的趋势已露端倪,国际奥委会的"业余"禁条屡被触动,奥运会与经济相结合的势头强劲,防不胜防。奥运会比赛中欺骗行为有所抬头。首先,违禁药品的滥用日益严重,1960年罗马奥运会出现奥运史上第一例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而丧生的事故,兴奋剂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其次,在女子项目的比赛中出现了有男性特征的运动员,运动员的性别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3.奥运会出现经济危机。随着奥运会的膨胀,举办奥运会所需要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投入急剧增加, 而旧有的筹资方式远不能满足举办奥运会的需要,再加上举办奥运会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些居民反对在自己的城市举办奥运会, 如美国的丹佛市就因此而不得不将已经得到的197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交回,由国际奥委会另选城市。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债台高筑。到70年代后期, 愿意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只剩下洛杉矶一个。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对二战后社会的深刻变化和60年代以来奥运会社会化、大型化、综合化的新趋势缺乏认识,坚持多年来形成的封闭格局, 拒绝与其他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打交道,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坚拒商业于奥运之外, 以保持奥运的"纯洁',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严重脱离社会。国际奥委会的保守与僵化加剧了它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委会的矛盾, 为了集聚各自的力量 ,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于1967年成立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 各个国家的国家奥委会也于1979年成立了国家奥委会协会。
奥林匹克三大支柱的合作关系出现了危险的裂痕,它们共议大事、互相沟通的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也已自1930年起就处于休眠状态。此外,尽管二战后大批新获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入奥林匹克运动,但在布伦戴奇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20年间仅增加了6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受到忽视。于是,自6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奥委会内外交困,风雨飘摇,其全部资产到1972年只剩下区区200万美元。奥林匹克运动积蓄已久的各种矛盾发展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旧的模式已无能为力,而新的模式、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1972年,爱尔兰人基拉宁接替布伦戴奇,出任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基拉宁任职的8年是奥林匹克运动变封闭为开放的过渡阶段,国际奥委会开始重新审视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关系。19世纪形成的业余原则和奥林匹克运动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观点对人们思想所形成的禁锢开始松动。尽管这8年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进程是缓慢的,却为下一阶段萨马兰奇大刀阔斧的改革做了必要的准备。
【奥运发展历史:改革与创新(1980-2000)】
1980年西班牙人萨马兰奇接替基拉宁,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审时度势,开始了全面的改革。这场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变封闭为开放,使奥林匹克运动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国际奥委会一反过去视商业化为洪水猛兽的陈腐观点,充分肯定它对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大胆引进市场经济的机制,积极而有控制地对奥运会进行多种商业开发,给奥林匹克运动建立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组委会对举办奥运会的经济运作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变沉重的包袱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国际奥委会敏锐地觉察到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对洛杉矶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设计出一整套规范而有效的经营奥运会的做法,如"奥林匹克计划"(TOP计划)等,从而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92年国际奥委会已拥;资产125亿美元,1993-1996年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从商业开发中获得23-25亿美元的总收入。国际奥运会本着取之于奥运,用之于奥运的原则,通过奥林匹克团结基金组织,对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奥林匹克运动给以积极的援助。
肯定商业化的积极意义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废除了参赛者业余身份的限制。业余原则从一开始就有其不可操作性,它不仅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相矛盾,而且也不符合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的现实。由于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运动员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中,纯粹的业余运动员不复存在。各国或明或暗给奥运
㈢ 俄罗斯最着名的景点是什么
1.克里姆林宫
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鲍罗维茨丘陵上。“克里姆林”一词在古俄罗斯意为“加固防御的城市中心 ”,莫斯科克里姆林第一次在历史上的记载是在1156年。在1366-1368年间被重建为初期的石制克里姆林宫。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 伊凡雷帝”),在圣母安息大教堂正式加冕为沙皇。从那个时期开始,克里姆林宫成为俄罗斯沙皇的官邸。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有:
——兵器馆。它是世界闻名的珍宝博物馆,这里陈列有古代的国家王权标志——皇冠、权标等 ,华丽的沙皇礼服和加冕盛装,宗教主教的祭服、俄罗斯、欧洲和东方匠人的金银制品、兵器精品、马车和阅兵马队的装饰物;
——圣母安息大教堂。几百年来圣母安息大教堂一直是俄罗斯最主要的教堂,沙皇登基加冕仪式在这里举行。该教堂曾经是东正教都主教和宗主教的墓地。在圣母安息大教堂存放着圣像画收藏库,它是俄罗斯最大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圣像画库之一。这里保留了伊凡雷帝做祈祷的场所和一些独具历史价值的墓室;
——阿尔罕格尔斯基大教堂(大天使教堂)。这里存有多名莫斯科大公和沙皇的灵柩。伊凡·卡里塔大公爵、德米特里·顿斯基, 伊凡三世、 伊凡雷帝、德米特里王子、君主米哈依和阿列克谢·罗曼诺夫等人安息在这里。在教堂内有莫斯科统治者和东正教先辈们的“画像走廊”,其中最珍贵的是创作于库里科沃战役时代的古画像“阿尔罕格尔(大天使)米哈伊尔和他的伟业”。
——伊凡大帝钟楼。 该钟楼是在200多年来多次修建的。最初是在1505年到1508年间建造,过了百年后又增建了一层,使它的高度达到81米。1532年到1552年间在钟楼旁建造了教堂。在17世纪改建成了教堂鸣钟楼并命名为乌斯奔思(圣母安息)钟楼。在1812年拿破仑军队撤离莫斯科的时候钟楼群被ZHA毁,但“伊凡大帝柱”幸存下来。 在1814年到1815年间整个建筑被修复。现在钟楼有近24只16至17世纪的大钟。
——布拉戈维申斯基教堂(报喜教堂)。它是莫斯科大公和君主的家庭教堂。伊凡雷帝时期的大型教堂壁画和古代圣像壁画具有极高的价值。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其中一些圣像画是着名大师费奥凡·格列克和安德列·鲁布廖夫的作品。
——炮王。它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火炮。据说,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尺寸。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炮筒上有伊凡四世的儿子费奥德勒·伊万诺维奇的画像而得名。炮王是否发射过炮弹目前已无从查证。炮王长5.34米,口径890毫米,炮筒平均厚度15厘米。整个炮身由青铜铸造,重达40吨。
——钟王。它是世界现有的最大的钟,由此得名“钟王”。重达1.2万普特(俄旧重量单位,1普特等于16.38公斤)或者200吨。表面有一层浮雕装饰,上面有公爵阿列克谢·米哈依罗维奇和皇后安娜·伊万诺夫娜的画像,还有五个圣像画和两列关于铸造历史的文字。1737年钟王遭到大火的破坏。灭火期间由于冷却不当钟王破裂,一块重达11.5吨的裂片脱落下来。从那时起,近百年来钟王一直堆放在坑地里。在1836年钟王被抬起并放置在石头底座上。
2.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圣母帡幪大教堂)
为纪念1555年—1561年伊凡雷帝占领喀山汗国而建造。伊凡雷帝在圣母帡幪日攻占了喀山,因此该教堂最初为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为圣母帡幪大教堂。后来这里安葬了莫斯科的一个“疯修士”,他名叫瓦西里,别名勃拉仁内(勃拉仁内在俄语中是怪诞的意思),因为他能预言未来而被人们敬为先知,死后被东正教教廷封为圣人,因此教堂以他的名字被重新命名。据史册记载,该教堂的建筑师是波斯特尼克和巴尔慕。传说伊凡雷帝被该教堂的美丽所震撼,为了防止建筑师在其他地方再建造出同样的教堂,而下令刺瞎了他们的眼睛。 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瓦西里教堂正式成为博物馆。
3.红场
红场是莫斯科市中心的广场。建于15世纪末。当时为防止经常发生的火灾危及沙皇官邸,伊凡三世下令把克里姆林宫周围的所有木质建筑拆毁,并在原来的地方建起了小型商业广场。开始它被称作商业广场,但在16世纪人们开始把它叫做三圣广场,因广场的南侧坐落着三圣教堂。“红场”是从17世纪开始出现的名称。16世纪30年代在红场上建造了一座宣谕台(俗称 “断头台”)。在这个平台上宣布一些重要的政府告示和命令,举行盛大的仪式。有时候死刑就在宣谕台旁边的原木制平台上执行。在苏联时期,红场和克里姆林宫一样成了新国家权力的标志, 红场被赋予了革命的涵义。从1918年起,11月7日十月革命日、5月1日劳动节期间都要在这里举行阅兵式和游xing。
1924年在红场靠近克里姆林宫墙前建造了木制的陵墓,存放列宁的遗体。在1929年-1930年间列宁墓被改建为石制。在上个世纪30年代克里姆林宫墙下载种了云杉,红场也由原来的鹅卵石换上了长方条石。 直到现在,红场的外观都没有变动过。
4.救世主基督大教堂
该大教堂最初是为纪念战胜拿破仑军队而建,教堂的建造和内部装饰总共用了近40年(从1839年到1883年)。 近代人惊讶于教堂的规模,因为它能够容纳下10000人。救世主大教堂内部的华丽装饰由墙壁画和石制装饰组成。着名的俄罗斯画家维列沙金,苏里科夫,克兰姆斯科埃参与了装饰教堂的工作。但规模宏大的救世主教堂由于与苏维埃政权的意识形态和当时无处不在的无神论灌输显得格格不入,而于1931年12月5日被斯大林下令炸毁。
而后计划在原地建造一座高大的塔楼式建筑苏维埃宫,并在顶层立上列宁塑像,但该建筑计划被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后来在1958到1960年间在原来苏维埃宫的地基上盖起了名为“莫斯科”的露天游泳池。该游泳池存在了30多年。在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上兴起了重建救世主大教堂的民间运动。1992年7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建立“复兴莫斯科基金会”的命令。第一个重建项目就是救世主教堂。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重新建起了教堂,并于2000年为重建后的教堂举行了宗教圣化仪式。
5.阿尔巴特
阿尔巴特大街是莫斯科最着名的大街之一,是老莫斯科城的象征。它别具异国风情的名称来自于阿拉伯语的“arbad”(rabad),意思是“近郊,村落”。可能这个词语是克里木的鞑靼人或者阿拉伯的商人在15世纪时带到莫斯科来的。起初,在阿尔巴特大街居住着手工艺人和商人,18世纪末这里成为繁华街区。现在阿尔巴特这个名字是指近年来已经成为步行街区的一条并不大的街道。而在过去,它是莫斯科的一个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小区。
在阿尔巴特街有普希金故居博物馆,玛林娜·茨维塔耶娃故居博物馆和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故居博物馆。
6.新处女修道院
新处女修道院是16-17世纪的经典建筑。一些来自皇室和名门望族的女性在这里落发为修女。修道院里不同时期居住过沙皇弗多尔·伊凡诺维奇的遗孀伊琳娜·戈杜诺娃,彼得大帝一世的姐姐索菲亚公主(被强迫剃度),彼得一世的第一任妻子叶夫多基娅·洛普欣娜 也被监禁在该修道院内。
新处女修道院一直受到俄罗斯君主们的庇护,拥有大量的耕地。1922年这里成为博物馆。但1994年新处女修道院恢复了原来的地位——女性的神圣隐居地。2004年8月10日新处女修道院刚好满480年。
7.马涅什广场(练马广场)
1997年建立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练马场和亚历山大花园旁边。马涅什广场不仅是大型的商业中心,同时也是人们喜爱的休闲场所。整个广场上最具风情的是众多喷泉和根据普希金童话故事情节创作的雕塑。
8.欧罗巴广场
莫斯科市最着名的现代名胜之一。于2002年9月15日开始对外开放。广场中心树立有悬挂欧洲各国国旗的旗杆,它们环绕着一座由比利时雕塑家奥里维耶·斯特列别尔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艺术雕塑“宙斯拐走美人欧罗巴”。该雕塑作品是比利时政府赠送给莫斯科市的礼物。
“宙斯拐走美人欧罗巴”是莫斯科市最大的抽象派雕塑。传统的神话情节以特有的方式化身于雕塑中:纵横交错的不锈钢钢管表现宙斯变成金牛后的牛头和在牛犄角里的美女欧罗巴。
㈣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为啥会被一群农民兵吊着打
在12世纪末至13世界初,中国北方出现了一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令人闻风丧胆的军队,既成吉思汗所创建的蒙古骑兵。
这支蒙古骑兵到底有多强大?
1211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大部分地区,随后着手全国,迅速占领中国北部大部分地区以及朝鲜,济州岛成了他们的放马场,波斯花剌子模帝国亦对他臣服,以两万人的军队进入俄罗斯,击败俄罗斯与库曼人的联合部队,行军途中遇到保加利亚军队,顺手将其击败。
蒙古骑兵拳打亚细亚,脚踢欧罗巴,征服了40多个国家,720多个民族,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匈牙利,横扫中亚和俄罗斯,甚至还打到了中欧地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
元世祖忽必烈在建立元朝后,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都认元朝为大哥,原本大家约定好和平共处,互不干扰,结果忽必烈刚去世没多久,察合台汗国就坐不住了,撕毁合约,入侵元朝。做大哥的只好又塞物资又塞钱的,不然大元朝根本拖不到朱元璋进攻。
小弟找麻烦,元朝内部也不省心,皇族至亲相互践踏,手足之间同室操戈,皇位飘忽不定,平叛战争此起彼伏,内斗之惨烈,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32岁。
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时,陈友谅联合张士诚,东西夹击朱元璋,起义军的三大势力齐聚一堂,打得是热火朝天,此时的元朝已经搞定中原局势,恰逢起义军互殴,只需要在旁静静围观,等待时机,趁虚而入,就可坐收渔翁之利,可谁知元朝面对可以把起义军一锅端的天赐良机时,却是无动于衷,选择先打自己人。
等内斗斗得差不多时,朱元璋已势不可挡,将元朝踢出了大都,大元朝一下子回到解放前,此时再摔酒碗,联合兄弟一致对外却大势已去,这次跟他们打的可不是朱元璋的农民兵,而是大明王朝的神奇部队:神机营。蒙古骑兵被打得落花流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掀起过大风大浪。
㈤ 请问跑马场一圈的国际标准尺寸是多少
目前没有特定的尺寸规定,世界上每个国家知名跑马场的尺寸都不一样,当然了规模越大自然越高档。可以根据土地面积和资金做出合理的尺寸需要。
位于迪拜市的迈丹赛马场,是世界最豪华壮观的赛马场。赛马场历经三年施工完成,共耗资30亿美元,其奢华设施令人震惊,不仅拥有可容纳6万人的看台,40
万平方公尺的商务包厢,二公里长的马匹隧道,可容纳一万两车的双层停车场等,还拥有都市公园,五星级赛马跑道酒店,太阳能月牙屋顶,及世界最大、最长的户
外LED屏幕。
建成于1834年的莫斯科中央马场,是欧洲最古老的马场,也是俄罗斯规模最大的马场之一。马场虽然建成时间早,但赛场条件却符合国际标准,所以俄罗斯重大
的国内或国际赛事,几乎都在这里举办。这里也是俄罗斯唯一全年开放的马场。赛马场占地42公顷,可容纳1200多匹赛马,有四组跑道,并带弯道,还有36
个快步马的单独训练场。每到夏天,赛场还会增加15至20个单独的赛马训练场,以便更好地满足训练需求。
沙田马场是香港第二个赛马场,也是世界最顶级的赛马场之一。沙田马场位于新界东部的沙田区,于1978年10月落成启用。马场内设有草地、泥地等跑道,草
地跑道宽30.5米,周长约1900米,可容下85000人。这里汇聚了全球顶级的马场设施,一流的世界级跑道,经常举办大型赛事,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
顶级人马在此相互角逐。而08年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就曾在这里举行。
日本最着名的赛马场,非东京竞马场莫属。马场位于日本东京都府中市,俗称附中竞马场。其于1993年开始对外开放,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马场先后经历几次
改建,并在2006年10月建成了世界最大电视银幕,总面积达667.09平方米。马场内有13750个座位,可容纳223000名观众。当没有赛事举行
的日子,竞马博物馆会向公众开放。在场内,还可远望富士山的美景。
㈥ 勃利马场历史
七台河名字的由来
七台河来自朝鲜族语言,在七台河建市之前,聚居在我市(现)勃利县杏树乡的朝鲜族居民称呼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为齐得和(音译)。后来成立七台河市后沿用了这个说法,但在原来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改,音译为现在的七台河。
另外,流经现在老一百附近的“七台河”的确为一条河的名字,但这条河的命名是由七台河市的名字而来,并非由河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名字。现在,由于历史变迁,在原来的七台河附近又形成了一条新的河流,人们(根据政府)把这条新的河流成为新七台河,于是就有了现在新老七台河只分。
城市概况
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处于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等五大城市群中心位置,总面积6221平方公里。七台河1958年开发建设,1983年晋升为省辖市,现辖3区一县,人口86万。
七台河市地理位置优越。南与鸡西市、牡丹江市相邻,北接佳木斯市、鹤岗市,东连双鸭山市,西通哈尔滨市,周边有13个县、7个国营农场,城市总人口1100多万人。铁路交通便捷。
七台河市物产丰富。现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30多种,其中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三大保护性开采煤田之一,已探明储量52.6亿吨,保有储量17亿吨,并且煤种齐全、品质优良。目前,七台河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培育了电力、化工、家具、机械、食品等一批立市产业。
七台河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境内拥有倭肯河、挠力河两大水系、34条河流和21座大中小型水库。市区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桃山、仙洞山、万宝山成“品”字相拱在市区周边,万宝湖、桃山水库如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两端,在这“三山两湖”的映衬下,形成了“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独特山水园林风光,被授予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奥运冠军杨扬、王蒙成为全中国人的骄傲,“双叶”家具驰名中外,中国草笔堪称中国书画史上一大创举。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一个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七台河市基础设施完备。金融、商业、娱乐、旅游、医院、学校、通讯等应有尽有。境内总库容8亿立方米、总投资5亿元的桃山水库二期工程即将上马,竣工后,列全省第三大水库。全市现有3个发电厂,总装机容量244.8万千瓦,七台河第一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是我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七台河市1983年11月晋升为省辖市,辖三区一县。
新兴区:红旗镇、新建街道办事处、北山街道办事处、新华街道办事处、新立街道办事处、河南街道办事处、缸窑沟街道办事处、新合街道办事处、越秀街道办事处、新安街道办事处。
桃山区:万宝河镇、桃西街道办事处、桃东街道办事处、桃南街道办事处、桃北街道办事处、桃山街道办事处、兴岗街道办事处。
茄子河区:茄子河镇、宏伟镇、铁山乡、中心河乡、岚峰乡、新富街道办事处、东风街道办事处、富强街道办事处、向阳街道办事处、龙湖街道办事处。
勃利县:勃利镇、倭肯镇、双河镇、小五站镇、大四站镇、镇郊乡、长兴乡、青山乡、罗泉乡、抢肯乡、吉兴乡、永顺乡、恒大乡、杏树朝鲜族乡、铁西街道办事处、城西街道办事处、元明街道办事处、新华街道办事处、新起街道办事处。
2005年,辖3个市辖区、1个县。
七台河市 面积6223平方千米,人口87万(2003年)。
桃山区 面积 74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154600。
新兴区 面积 123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154604。
茄子河区 面积1560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154622。
勃利县 面积4466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154500。县人民政府驻勃利镇。七台河是一个新兴的煤炭城市。七台河矿区总面积6221平方公里。矿区公路四通八达,发煤货场星棋罗布,铁路专用线横贯东西走向,通讯网络自成体系,交通、通讯十分便利。
迄今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黄金、石墨、膨润土等十余种尤以煤炭最为丰富,是七台河一大优势能源。七台河煤田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三个稀有煤田之一,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主焦煤产区和黑龙江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
七台河煤田是由36个矿区组成的凹陷煤盆地,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宽15公里,外围分布几处小盆地。境内总含煤面积1350平方公里,含煤20--50余层,总厚度20-30米。七台河煤田煤质优良,煤种齐全,灰份在10--40%之间,发热量在6000--8000大卡/千克之间。主要煤种有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等,其中:焦煤及炼焦配煤为全国三大优质煤基地之一,占总储量的87%。七台河市煤田的划分传统上以桃山大断层为界,把七台河煤田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按矿区划分为13个区:新富区、富强区、铁东区、向阳区、龙湖区、北岗区、无烟区、铁南区、岚峰区、七峰区、鹿山区、十八里
区、铁西区。西区按矿区划分为8个区:新建区、新兴区、东风区、桃山区、新立区、青龙山区、桃七三区、牧羊地区。外围有6个区:保安区、马场区、罗泉区、大义区、北兴区及龙湖外围区。
截止到2001年6月,全市煤炭资源储量情况为:1、远景储量15.6亿吨,其中:七煤公司12.6亿吨、市地方2.7亿吨,勃利县0.3亿吨。2、可采储量8.45亿吨,其中:七煤集团5.21亿吨,市地方2.7亿吨、勃利县0.54亿吨。3、保有储量16.4亿吨,其中:七煤公司10.37亿吨、市地方4.5亿吨、勃利县1.61亿吨。4、全市年消耗地质储量0.15亿吨。
主要河流 17 条,穿越全境集水面积达 1248 平方公里的倭肯河、挠力河两大水系滋润着两岸丰腴的土地。我市现已形成水库 26 座,其中桃山水库积雨面积 2100 平方公里,蓄水量 2.64 亿立方,是黑龙江省第二大人工水库。植被属于“长白山植物亚区”,草木茂盛。林地面积 164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26.1 %。主要生长着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有柞、桦、椴、松等 20 多种,木材积蓄量 1042 千立方米。山药材、山野菜极为丰富,党参、桔梗、刺五加等野生中药 300 余种;木耳、猴头、榛蘑等食用菌类 10 余种,都是难得的绿色珍品。鹿、熊、狍、雉鸡等野生珍稀动物长年栖息在密林中。
一)铁路
七台河市铁路交通十分方便快捷。牡佳、七勃铁路在境内形成“T”字形网络。通过铁路经绥芬河至俄罗斯海参崴港、经哈尔滨市至大连港都十分快捷和方便。
(二)公路
七台河市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向南40分钟可达鸡西市,2个小时可达牡丹江市;向东2个小时可达双鸭山市;向北1.5个小时可达佳木斯市;向西3.5个小时可达省会哈尔滨市。通过公路,2个小时可达密山、虎林和绥芬河三个通俄口岸。
(三)航空
牡丹江市和佳木斯市两个机场可为七台河市共享。机场距七台河市1.5--2个小时,即将开工建设的鸡西支线机场,地处鸡西市与七台河市中间,30分钟即可到达。
七台河市通讯、邮政设备居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光缆传输、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讯等多种手段的现代通讯网。全市有移动电话基站534个。邮政连接全国,通达世界。
七台河市共有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一家——昆仑大酒店,三星级两家——金融大厦和敏江美食;国内旅行社2家——华宇旅行社;康辉旅行社。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4个,包括勃利黑陶有限公司、森帝酒具有限公司、宏翔木业有限公司和林源木器厂;滑雪场1处——万宝山滑雪场;旅游景区(点)10余处,其中包括吉兴河水库旅游风景区、石龙山水库旅游风景区、桃山水库旅游风景区、桃山公园、仙洞山公园、万宝湖儿童公园等,尤其是今年新开发的勃利西大圈森林公园,集洪峡谷漂流、卧龙峰攀岩、原始森林探幽为一体,不仅全面提高了我市生态旅游的空白,为“山水园林城市建设”锦上添花
㈦ 这是什么电影
[2005-08-14]电影:《热斗小斑马》(RacingStripes)
导演:法德烈杜超(FrederikDuChau)
英语配音:法兰克梅尼玆(FrankMuniz)、德斯汀荷夫曼(DustinHoffman)、胡比高拔(WhoopiGoldberg)
粤语配音:林一峰、罗家英、苑琼丹、刘以达、at17、梁咏琪
上映日期:2005年8月18日
一只以为自己是普通马的斑马,如何冲出故有的限制,与其他马匹看齐,在跑道上驰骋?
《热斗小斑马》描述亚伦在路上救回一只被遗弃的BB小斑马,并把它收养下来,送给女儿小玲。原来亚伦曾经是冠军练马师,却因为一件伤心事而退出马圈,与小玲相依为命。
小玲一见小斑马便爱不释手,更为它起名为“小斑”,“小斑”很快投入有侏儒马吴师傅、羊咩嫂、塘老鹅、飞甩鸡毛等动物的大家庭里。大家似乎乐也融融,但谁知每天看着附近跑马场的“小斑”,却渴望能成为赛马冠军。身为天才练马师的吴师傅和期望父亲再战马场的小玲,决定将斑马练成“赛马”。
然而“小斑”却受尽其他马匹的冷嘲热讽,动物朋友们也认为不要妄想。然而凭着小斑的坚持,在亚伦的训练及其他动物的帮助下,“小斑”慢慢迈向自己的理想。但是在比赛前夕,它却发现自己原来不是一匹普通的马,而是一匹斑马……
㈧ 电影a计划里的彪叔是谁扮演的
由董骠扮演。
董骠(Bill Tung),原名朱文彪,1933年3月30日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影视男演员、主持人。1967年,开始在香港丽的电视担任赛马节目主持兼马评人。[1] 1971年,短暂加入香港电台并成为赛马节目主持。[2] 1976年,开始涉猎影视表演,拍摄第一部电视剧《横冲直撞憨大爷》。1978年,自编自演电影《马场风暴》。1987年起,开始与肥姐沈殿霞领衔主演3部《富贵逼人》系列贺岁电影并且作品连续三年挤进香港年度票房前十名。[3] 1990年,主演喜剧电影《师兄撞鬼》。[4] 1995年,与成龙合作主演动作电影《红番区》。[5] 1997年9月,因故转战澳马场,在获得澳门赛马会颁发的练马师牌照成为练马师后,在赛马比赛时数破港澳纪录并获得多项荣誉。[1] 1999年,参演最后一部电视作品《南海十三郎》。2003年,为香港电台主持了一季的赛马节目。 [1] 2005年,因身体欠佳而被迫终止主持节目。2006年2月22日,董骠因心脏衰竭在香港逝世,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