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罗斯电影这里黎明静悄悄是真人真事吗
真人真事,但是比事实要夸张很多
㈡ 如何评价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着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极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㈢ 俄罗斯战争电影黎明来了静悄悄什么时候上映
8月1日,片方透露经典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的新版3D电影将于8月25日在中国上映。
参见
http://ke..com/link?url=a8imMPRS_u52vYJVtqv_TgByZIUtPFP08yu_WPL3mlsdJCjYTwqWF_
㈣ 俄罗斯战争片排行电影前十名是什么
1、《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2015年由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执导,皮欧特·费奥多罗夫、叶芙根尼娅·马拉霍娃、索菲亚·列别杰娃等人主演的战争剧情片。于2015年4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
影片根据前苏联作家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
该片取材于苏联女英雄、神枪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的部分生平,讲述了苏联女学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战争爆发后中断学业,参军奔赴前线,并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书写了二战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故事。
㈤ 2015版俄罗斯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国说8月上映,可是所有电影院都没有。是不是内地不上映了
影片于2015年4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中国内地已确认引进,并于8月25日在各大院线上映。
观影人少,导致上映影院和场次少,票房不好就会提前下线,毕竟影院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根据前苏联着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改编,讲述了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向上级申请一群“不喝酒的士兵”,却派来了两个班的女高射炮手。班长丽达在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军,为了阻击德军的深入,瓦斯柯夫带领娘子军五人小分队去搜查敌军,但敌人的力量与自然环境的恶劣远比她们想得要残酷。
㈥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本电影故事是发生在42年五月,但是有人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吗,他们所说的基洛夫铁路
俄罗斯白海运河地区。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着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凄美的故事,向人们展示战争对人,尤其是对妇女的摧残,对美好生活和人类文明造成的灾难,表达了强烈的反法西斯和反侵略的主题思想和深刻的人性关怀主题。
创作背景:
瓦西里耶夫曾经知道—个卫国战争发生的真实事件:5个士兵为抗击德军进入沃比湖畔阿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主人公的原型本为男兵,而作者有意把男兵改成了女兵,目的是为了加强悲剧性和感染力。
他说,妇女的使命是生育、是延续生命,不是战争、不是死亡。
这部小说就是为了表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女性的崇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憎悲。
㈦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片评价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 、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着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极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来自它的真实性。小说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摄影师维·舒姆斯基都参加过卫国战争,他们对战争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罗斯托茨基到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曾说:像他这样1922年出生的人,经历过这次战争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幸存者,他是这百分之三中的幸运儿,但他失去了一条腿,后来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残废军人。战后他才从事电影,他拍摄的影片有《土地与人们》《临风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届(1995)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又作为嘉宾参加了第3届(1997)上海国际电影节。
通过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发掘了一批新演员,这批扮演女战士的青年女演员虽然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但在亲自参加过战争的原作者兼编剧、导演和摄影师的启发帮助下,她们感受到了卫国战争的气氛,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上辈人的形象。如今,扮演丽达的依·舍夫丘克和扮演冉妮娅的奥·奥斯特洛乌莫娃已是着名演员。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是一部不朽之作
对我们中国读者和观众来说,瓦西里耶夫其人远远不如他的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有名。1969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苏联《青春》杂志上发表,在苏联读者中产生极大的轰动。1972年,这部“遭遇街谈巷议”的中篇小说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搬上银幕,并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影片获得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奥斯卡提名和全苏电影节大奖。瓦西里耶夫的名气随着这部小说的成功而大增,小说原作更加受到追捧,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瓦西里耶夫本人在1975年也因这部作品荣获苏联国家奖金。
这部小说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讲述了几个苏联女兵在二战中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故事。1942年初夏,在俄罗斯白海运河地区,一组企图破坏苏军铁路线的德国伞兵与守卫在那里的女兵班相遇。女兵丽达、冉妮娅、丽扎、索妮娅和嘉丽娅相继牺牲,而德军也无法摆脱被歼灭的命运。女兵们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运输线的安全和俄罗斯村落里静悄悄的黎明……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知名度都远不如其同名电影。翻译家高莽先生在其《作家的幸福》一文里讲过这样一件事情:1987年夏,瓦西里耶夫在访华期间亲身感受到了中国观众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喜爱之情。在游览长城的路上,瓦西里耶夫遇到的每一个游人都知道这部电影。在饭店吃饭时,瓦西里耶夫询问一位女服务员是否看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服务员激情满怀地说:“我看过两遍!我感动得哭了!”随后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起自己对影片的感受。瓦西里耶夫被女服务员生动的表情和声音所吸引,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对高莽先生说:“你不用翻译了,我都明白了!”面对如此动人的场景,在场的苏联诗人库古里丁诺夫感慨万分:“世上有一些作家,颇有名气,人们知其人,却很少读其作品,这样的作家是可怜的!世上有一些作品相当有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作者是谁,这样的作家是幸福的!你,瓦西里耶夫,就是这样的作家!你值得骄傲!”
可以断定,我国不少读者和观众至今不记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者叫瓦西里耶夫,但是,很少有人没看过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等影视作品。2005年,中俄两国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合作拍摄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两国观众中大受欢迎。
1979年记者第一次观赏这部苏联影片时,中苏关系尚未解冻。但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老师们已经敢于在课堂上赞颂这部尚未解禁的“内部电影”。据说,影片在政治上已获得了通行证,但一些男女亲热的画面还难以让中国观众适应,因此只能内部放映。
一位文学课教授观后在课堂上大发议论:片子里不就是有一些“爱情基本动作”吗,完全应该公开上映。事实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陪着很多中国人长大的、最重要的“百部电影”中的一部,是不少中国人心目中的情感经历和人生场景。人们正是从这部作品中认知和感受到了俄罗斯式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反战题材的影片,但又并不局限于此。它没有特技,不制造视觉冲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不错,影片深刻地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但与此同时又写出了人的不屈和英勇,颂扬了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它写出了人性中最深刻和本质的东西——美好的、娇嫩的、本该享受生活的年轻女性在国家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理想主义和抗争激情。影片谴责了战争,展示了战争给人类文明和个人幸福所造成的不幸。然而,影片又恰恰通过战争的苦难和悲惨,表达了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爱国精神。战争不仅仅摧毁了美丽,它也使美丽更加动人。
有人说,瓦西里耶夫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用“诗情的悲壮之美”呼唤现代人高尚的情怀和超越自我的冲动。也许这样的评论恰好说表达了人性中的善良和诗情。不管怎么说,瓦西里耶夫是值得一读的,不仅仅是他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或《不要射击白天鹅》。瓦西里耶夫的《未列入名册》和《后来发生了战争……》等作品也都不乏思想上的深刻和人性中的温情。
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俄罗斯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执导的战争片,伊琳娜·多尔加诺娃、叶莲娜·德罗佩科、安德烈·马尔蒂诺夫参加演出。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俄罗斯电影,1972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感动了一代中国观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根据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内容取自一个真实事件,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搬上了银幕,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等,成为一代经典。
㈨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幕后制作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5月8日,根据原着改编的19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中央一套黄金强档隆重推出。
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中视影视”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又一部由中国创作者改编、制作,而全部由国外演员出演的电视连续剧。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剧不同的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除了部分场景是在俄罗斯莫斯科市及阿穆尔州布市取景外,大部分场景是在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拍摄完成的。为了准确再现二战时期俄罗斯村庄的独特风貌,剧组还专门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原木,在黑龙江畔搭建了一个上世纪40年代的纯正俄罗斯风格的小村庄。这个村庄包括30多间纯木质房屋,还有一座大仓库、一座小教堂以及一条有高射炮护卫的旧式铁道。由于造型独特优美,此场景目前已被黑河市政府列为旅游景点之一。
由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曾在上世纪70年代被前苏联导演罗斯托茨基拍成电影,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上世纪80年代,这部电影和中国的广大观众见面,同样是红极一时。从2002年开始,“中视影视”就多次与小说原作者,现已81岁高龄的瓦西里耶夫先生接触,直至最终购得版权。但是,原小说只有7万多字,改编成19集的电视连续剧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一些情节为此,该剧总制片人魏平及编剧郎云还专程前往莫斯科拜访瓦西里耶夫,就改编方案征求了老人家的意见。如今该剧顺利在中国开播,老先生一定深感欣慰。
该剧所有演员,包括群众演员均来自俄罗斯。其中六位主演是主创人员在莫斯科及阿穆尔州布市两地,从数百名演员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男主角准尉瓦斯科夫由安德烈·叶夫根耶维奇·索科洛夫扮演,女主角热妮亚由多才多艺的达里娅·鲍里索夫娜·西蒙年科扮演。其他四位演员也分别来自莫斯科电影学院和阿穆尔州艺术剧院。剧中有一场火车进站,军人面对军旗宣誓的大场面,共动用群众演员200多人,而这200多人全部来自俄罗斯,这在国内影视剧制作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幕后故事
所有角色都由俄罗斯演员担任
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所有角色都由俄罗斯演员扮演,而主创人员,从编剧郎云、导演毛卫宁,到摄影、美工、道具等工作人员都是中国人。该剧的执行制片人是着名演员张光北,他告诉笔者,《黎明》的所有演员,包括群众演员都是专业的,剧中准尉华斯科夫由莫斯科电影学院的高材生安德烈·叶夫根耶维奇·索科洛夫扮演,女兵们则来自莫斯科电影学院和布市的艺术学校。为了拍摄该剧,投资方专门在黑龙江边黑河市搭建了原汁原味的俄式村庄,除此之外,剧组还在俄罗斯取景拍摄了两个月。
裸浴的镜头进行了保留
当年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中国放映时,观众看到的是删节版,其中被删的镜头包括引发争议的“女兵裸浴”的镜头。这场被导演罗斯托茨基称为“她们的出现,使美丽得到升华,使人们更加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更加懂得美,懂得爱”的镜头,在前苏联有两种版本同时放映。导演毛卫宁表示:电视剧中坚持了用原电影的手法来拍摄这场戏,女兵洗澡的镜头全部给予了保留,包括上身和后背的镜头。这场戏所要表现的就是美好的青春与残酷的战争对比。当时删节了这个场景,有那时候社会接受度的问题。事隔几十年了,我相信现在的观众和有关部门会理解这样的场景。
小说作者将现身电视剧
电视剧中有一个很独特的创意,那就是原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将现身在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2014年10月,央视有关人员专程赴俄罗斯采访了瓦西里耶夫,已经80高龄的瓦西里耶夫听说中国要把他的小说搬上荧屏非常兴奋,同时表示“非常希望能够再去中国一趟”。在进行后期制作时,剧组将所拍摄的瓦西里耶夫的生活、回忆等内容放在了剧中,并运用画外音等表达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主题。
㈩ 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5年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执导俄罗斯电影百度云资源。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iSzVJ9eAktKonm9lKEln4A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2015年由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执导,彼得·费奥多罗夫、叶芙根尼娅·马拉霍娃等人主演的战争电影。于2015年4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影片根据前苏联作家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