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家说一下对苏联和俄罗斯的战争电影的看法
前苏联和俄罗斯确实怕了不少的战争题材的电影。有歌颂英雄主义的也有反战的,前苏联以歌颂英雄主义的为多,俄罗斯以反战的为多。(这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毕竟在东正教的文化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改变)在前苏联如果拍反战的影片,导演是要被批判的,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反战的电影越来越多,当然为了配合主旋律也拍了反映车岑战争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正面的宣传,来粉饰俄罗斯的民族主义。但是老百姓都知道是真么回事。俄罗斯的战争影片逻辑性强,画面感强烈,演员的表演真实,演技高超,比如“第九连”。俄罗斯的战争片,帅哥少,反映草根阶层,体现人文主义的情怀。前苏联的战争片,英雄人物是高大全,演员各个都像罗马天神似的,一脸的正义凛然。
② 俄罗斯战争电影介绍 俄罗斯战争电影有哪些
1、《T-34坦克》本片讲述1944年,一群英勇的俄罗斯士兵用一辆半损坏的传奇T-34坦克从德国人手中成功逃脱,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充满勇敢、激烈的战斗、牢不可破的爱情和不可思议的奇迹的时代。
2、《女狙击手》苏联女学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击游戏中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射击天赋,1941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军。帕夫利琴科成长为全苏联最出色的狙击手,同时她被德军视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胁。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并坠入爱河。然而,好景不长,战争过去,厄运却再次降临……
3、《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荡着欢声笑语,就在一片歌舞升平之际,几架飞机飞过投下了炸弹,将一切摧毁殆尽,霎时间,河畔边成为了鲜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国人的入侵让位于华沙和莫斯科之间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动荡和战争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八千名苏维埃红军战士们拿起了武 器,与亲人告别,走上了战场。草草建立的军队中人员情况十分复杂,但是,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顽强抵抗贼寇的入侵。粮食短缺,武器简陋,装备寒酸,在及其恶劣的条件之下,苏维埃青年们和装备精良的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险象环生的激烈战斗,并且最终获得了胜利。
4、《五月的四天》德国,二战结束前的四天。一位率领着他的部队占领海边孤儿院的苏联军官。一支在海滩驻扎的纳粹德国国防军部队。一种反常的危险的爱。所有人都对战争感到疲惫,只有十三岁的孤儿彼得,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英雄,千万百计煽动两支部队。直到他意识到,真正的敌人早就潜伏在其他地方,而他所谓 的敌人,其实是如父亲般的朋友。这时划清的不是敌与友之间的界线,而只是善与恶之间的界线。
5、《第九突击队》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为背景。1987年到1989年期间,阿富汗战场异常惨烈。由于穆斯林的强烈抵抗,苏联在阿富汗损兵折将,死伤无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六名新兵应征入伍,以协助前线战斗。他们接受严苛的魔鬼训练,进行各种特种培训。1987年末,这支奇兵组成“第九突击队”前往阿富汗,受命占据3234高地,以掩护苏联士兵撤退。第九突击队保护苏军大部队安全通过,而自己却弹尽粮绝。血腥而残酷的战场上,他们视死如归的身影显得异常悲壮。
③ 俄罗斯被称为战斗民族,为什么在每次战斗中伤亡那么惨重
因为俄罗斯虽然民风彪悍,但战争取胜的要素很多,个人的武力对战争的整体局面起不到决定性影响。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俄罗斯被称为战斗民族,指的是它民风彪悍,敢打敢拼的精神,而不是指军事实力的强大。毕竟一个国家想百战百胜的话,除了国家公民的整体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军事体系的规范和完善,以及军事策略的运用。
在当今社会,面临西方国家的各种制裁,俄罗斯也总是表现的异常强硬,依旧延续了前苏联时的外交政策。例如,在对待乌克兰方面,俄罗斯就硬生生的抢了人家的岛屿,把这个盟友送到了西方阵营的序列当中。由此可见,俄罗斯人虽然彪悍善战,但缺乏对战争,对局势的基本分析与判断。
④ 车臣战争俄军为什么打的那么惨烈
一、俄罗斯是典型的尚武不善战,败多胜少,胜也是惨胜。克里米亚战争被英法联军打的那叫一个惨,日俄战争被小日本修理,一战把沙皇都打没了,苏芬战争军队比别人人口都多,结果愣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二战更是惨,至今男多女少,阿富汗战争就更不提了。
二、当今世界进入敌占区不敢大开杀戒是所有正规部队的噩梦,在古代可以以屠城威慑敌方,致使敌方不敢反抗,现在要保护平民所以敌方武装可以轻易混进民众间对军队开枪,俄罗斯在车臣的失利基本源于此。
三、在俄罗斯看到的一些参加第一次车臣战争的俄军军官的访谈,实际上第一次战争后期俄军在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后重兵把车臣武装已经围在山坳里了,正准备发挥武器优势强力打击的时候被无耻的政客出卖了签订了停战协议,普京也多次提到这个事情。
四、苏联时期,对非主流民族国家的青年征召入伍时都是有很细致的安排,内陆国家突厥民族的一般安排在海军,工兵,空军,不会安排在野战部队,而比如亚美尼亚等接近俄罗斯族的民族则进入野战部队,这也是一种防范反叛的措施。单纯的把鞑靼人,突厥人,成建制的培养为士兵不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因此成建制的伞兵部队出现在车臣战场可能是谎言。这点在苏联解体时期,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纳西切战争就很好的说明这安排是成熟的策略。尽管阿塞拜疆人数众多,却很无奈的被亚美尼亚一气混揍,都是苏联时代的军人,不过一个是一线部队,一个是后勤部队。车臣部队有很多来自阿富汗战场的志愿兵,军事素质不是俄罗斯常备兵可以抗衡的。
五、俄罗斯损失惨重的原因还是多方面轻敌,从装备来说,T80最后基本被T62代替,甚至只装备波浪火控的T54表现都比80好,对付车臣狙击手的办法少,米格24面对城市作战手足无措。我总感觉全球军队如果讲火气时代巷战,非苏军德军莫属,为什么师傅被徒弟吊打呢?想不通。
⑤ 俄罗斯电影炼狱里描述的那场战争 俄罗斯真的打的那么艰难吗
巷战的确难打(同样的比如美国电影【黑鹰坠落】)
1995年第一次巷战结束时,据说突入该市的俄军一个千余人的团,仅剩1名军官和10 名士兵活着离开。26辆俄军坦克被击毁了20辆,120辆装甲车也损失了102辆。俄军死尸甚至被车(和谐)臣武装用来当作沙包,垒在一起筑成“人体碉堡”。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发生在1999年12月25日至 2000年2月,俄军更是尸横遍野, 1173名士兵死亡,甚至俄军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也被射杀。
⑥ 俄罗斯电影坦克大战影评
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了解苏联与俄国差别的人评价,也有点儿想写东西了……首先要了解苏联时代的战争片电影与文学,有战壕派,主张描写战争的残酷性,对血肉横飞的场景页游描写,其次,还有一派是类似中国的委婉派,所以苏联战争电影里时常会描写一些很温馨的场景,例如电影敖德萨里经常有士兵与朋友聊天的温馨场景(然后突然一枚炸弹把士兵的位置爆炸了,没有血肉横飞,但整个叙事却比单单描写哨兵被炸死更能触动人心)、还有时不时在废墟里弹起来手风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应该算是这一派的文学电影。苏联二战题材的电影与当时的战争文学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苏联电影里比较常见的。这是苏联战争电影不同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差别,就是文艺性很强,所以这部White Tiger 2012在叙事方面也继承了这种艺术气质。俄国人拍的《动乱时代》,描写古代俄罗斯与波兰的血海深仇的那部电影,也是这种拍法,很文艺,很神秘,就是线性叙事看上去都不是线性叙事的样子。
但是到了现在俄国人拍的二战电影里,看不到这种明显区别了,前些年的《斯大林格勒》的导演就是苏联时代培养的,还看得到很多苏联电影的风格,只是他的电影里多了一些新思维,还有一个描写一个女记者跟一名苏联女军官一起坚守在列宁格勒忍受饥饿的电影《列宁格勒》,也有一些新思维。这些新思维不能简单看做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而是一种对苏联文化的排斥。但是随着西方近些年对俄国的压迫,俄国人好像放开了对苏联文化的刻意压制,在电影里比较明显的就是前些年俄国拍的《布列斯特要塞》在结尾明确提到了那些他们的先辈不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所以导演安排的旁白是,他们的理想与他们所作出的贡献。这个他们就是苏联人,而非俄国人,这是很多不了解俄国与苏联差别的影迷所看不懂的一个点。
所以这部《White Tiger》2012,其实原文翻译有错,不是坦克大战,对决,而是白虎,整个对抗狩猎白虎的过程有点儿像西洋文学史上的名作《白鲸》。而这部电影实际上也很少提到俄罗斯民族主义,不算是严格的宣传片,应该是一种后叶利钦时代苏联意识的一种微弱浮起,整个片子倒是可以看成是新思维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为战争结束了,但是苏联反法西斯者还看到了法西斯的种子还在,所以那个被很多人当成神经病的坦克车长到了电影最后,还在念叨着白色虎式百年后还会出现。
⑦ 俄罗斯战争片《烈日阳光》讲述了什么故事该影片值得一看吗
俄罗斯战争片《烈日阳光》讲述了什么故事?该影片值得一看吗?
大家最近肯定也比较关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小编今天推荐一部影片《烈日阳光》,这部影片是战争片,虽然比较冷门,但是也是对俄乌问题的真实写照,有时间的小伙伴也可以去看一看。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家人身处在各种事情之中,并且丈夫还是阿富汗战争的参与者,他深知战争是多么的残酷,他在参与战争的时候就看到了很多比较残忍的事情,所以现在的他早已不想拿起武器参与到其中,但是命运却是不公的,当他想带领自己的家人离开这个国家的时候,边界已经关闭了,所以为了能够拯救自己的家人,他不得不再次面临很艰难的选择。
这部影片真的很值得一看,他告诉我们,国家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深处在和平年代,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破坏现在的和平,也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⑧ 俄罗斯怎么能把战争片 拍的这么吊
俄罗斯人相信,战神能够拯救俄罗斯
俄罗斯有大量的军事爱好者,向你推荐一部俄罗斯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
就是俄罗斯军事爱好者协会,协助导演拍摄的,而且是一部小制作电影
但是,服装和枪械描写非常到位准确,
吊打抗日神剧
⑨ 如何评价俄罗斯根据车臣战争而拍摄的电影《炼狱》
《炼狱》是典型的低成本影片,这是俄罗斯人自己拍的关于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电影。摄影师用写实手法,刻意拍摄了许多以往战争题材片所未描绘过的惨烈场景。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这里没有《黑鹰坠落》里"不丢下每一个人”式的宣言,只有呛人的硝烟、无限的仇恨以及苦涩的胜利。
血水泡涨的泥土,残缺的尸体,废墟的城市,无一不向我们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导演在片中没有向我们展示以往熟悉的镜头:大集团的冲锋,口喊乌拉的士兵,不堪一击的敌人。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缺乏训练的士兵,残酷的巷战,血腥,惨烈,自始至终贯穿影片。没有指挥官的运筹帷幄,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大无谓的表现,也没有正义对邪恶的藐视,真实表现是本片最大的特点,但片中也有战友间的情谊不经意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