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罗斯狙击电影里面有个叫马沙和尤希
黑色夹克 最近挺火
2. 有部类似法老与众神的动话片的电影叫什么,记得小时候看过
我印象中这类题材的电影还有《埃及人》和《十诫》,其中《埃及人》早年国内引进过,在中央台周末国际影院里放过,你看过的可能是这部,这片子的简介网络有。
《十诫》其实要更为宏大,但是国内国内应该没有引进过,不过这片子也能下得到的,这两个片子和法老与众神一样,讲述的都是圣经中摩西的故事,不过《埃及人》只是借鉴了这个故事,主角既不是摩西,也没有出埃及。
3. 美国电影关于希腊神话十二诸神的电影片都有那些
《诸神之战》、《诸神之怒》、《惊天战神》、《怒天战神》、《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等。
1、《诸神之战》
《诸神之战》是一部2010年的奇幻冒险电影,由路易斯·莱特里尔执导,萨姆·沃辛顿、连姆·尼森、拉尔夫·费因斯、杰玛·阿特登主演。该片是翻拍1981年版《诸神之战》的同名新作,影片讲述了众神之首宙斯之子落入人间后遭遇的种种事端,奥林匹亚山上的神仙都因此骚动起来,一场神与人、神与神之间的拯救与被拯救行动就此拉开。
2、《诸神之怒》
影片《诸神之怒》是2012年华纳兄弟影业出品的动作电影,为2010年《诸神之战》的续集。由乔纳森·理贝斯曼执导,萨姆·沃辛顿、连姆·尼森、拉尔夫·费因斯和罗莎曼德·派克等联袂出演。
电影延续《诸神之战》的故事情节,讲述败北哈迪斯又卷土重来,联合了泰坦之王克洛诺斯,希望能够活捉宙斯。珀修斯再一次踏上了拯救世界的征途,与“海神”之子阿基纳、“火神”赫淮斯托斯一同前往冥界救出宙斯。
3、《惊天战神》
《惊天战神》是相对论传媒出品的一部奇幻动作电影,由塔西姆·辛执导,亨利·卡维尔主演,影片讲述了在战火纷飞的古希腊,一个男孩和母亲相依为命,年轻勇敢的男孩成为被神选中的英雄,他奋起反抗,在先知的帮助下,忒修斯聚集了一小群追随者,在决定人类未来的殊死决战中接受命运的召唤。他在艰辛的探索中寻求如神一般不朽的精神与力量,最终成为不朽的战神的故事。
4、《诸神之怒》
《诸神之怒》是由乔纳森·理贝斯曼执导的剧情类电影,萨姆·沃辛顿、连姆·尼森等参加演出,2012年在美国上映。《诸神之怒》讲述了在战火纷飞的古希腊,年轻的勇士王子忒修斯领导他的人民在众神的协助下与恶魔和泰坦巨人作战的故事。
5、《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
《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是由米高梅、派拉蒙合拍的动作冒险电影,改编自史蒂夫·摩尔的同名漫画,由布莱特·拉特纳执导,道恩·强森、伊恩·麦柯肖恩、卢夫斯·塞维尔主演,
影片从巨石强森饰演的海格力斯在阴差阳错之下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并接受了“十二试炼”展开,海格力斯因为被往日的罪孽所困扰,他和五位忠诚的同伴成为雇佣兵。当仁慈的色雷斯王和他的女儿前来寻求海格力斯的帮助,以击退野蛮人和军阀的进攻,海格力斯意识到为了正义和胜利,他必须重新成为曾经的那个英雄。
4. 俄罗斯电影主要特点是什么 急需哦 要长点点的 作业啊
简述俄罗斯类型电影的探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然而,在没有做好预测的情况下,盖达尔和丘拜斯等人的“休克疗法”及私有化,不仅没有创造出市场经济,恰恰相反,私有化打消了提高效率的任何希望。人们期待的潘朵拉盒盖打开了,然而释放出来的却是恶性的通货膨胀。从1991年到1998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了49.4%,可以说是丧失了半壁江山。而1998年8月再度爆发的金融危机则使俄经济几乎跌到崩溃的边缘。
在全国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中,俄罗斯生产滑坡,物价飞涨,国民生活水平下降,整个社会混乱无序,这给经济市场化的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到目前为止,真正自然的、正常的市场经济在俄罗斯依然只是一个诱人的“期待”。而在这种期待中,俄罗斯的电影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创作生产到发行放映几乎全线崩溃。不过,热爱艺术的俄罗斯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的电影,在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在好莱坞高科技和纯娱乐性紧紧吸引着人们眼球的压力中,俄罗斯电影的探索之路一直在缓慢地铺延着
1、“类好莱坞”电影:舶来品,找不到落脚点
俄罗斯取消对进口影片的限额规定后,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外国影片,尤其是美国影片蜂拥而至。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快餐”,美国电影及时有效地占领了俄罗斯的电影市场。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俄本土电影的创作者们带着不同的目的,纷纷对好莱坞电影进行借鉴或仿造。这其中,许多影片粗制滥造,少有艺术价值。但也有一部分影片凝聚着创作者的思想和个性,既能吸引观众,也不失艺术水准。
爱情是电影永恒的表现主题。俄罗斯电影创作者在“移植”好莱坞爱情片的模式时,虽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能吸引观众眼球点击率的纯娱乐性场面描述,但有些影片仍不失艺术品位,印带着俄罗斯人特有的高雅。《雨痕》(维·纳哈勃采夫-姆拉德希依导演1991)是一个现代版的希腊神话。影片让年轻的女音乐工作者和归国的中年音乐家在未解的谜团中相识、相爱,直到谜团解开。影片继承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流露出一种人受不可知命运摆布的痛苦。1998年,老导演彼·托多罗夫斯基的《爱情三重唱》放弃了对时代的思考,把表现的触角伸向了当时时髦的三角恋爱上。作者虽然调用了俄罗斯式的悬念、讽刺、幽默、抒情等各种手法,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却远远不及作者以前的《战地浪漫曲》,以致“不知为什么,观众对影片没有反应”。[1]影片《12月的音乐》(德霍维奇内依导演1996)同样出于商业考虑,描写了一个出国侨居的男子回国后同一对母女陷入三角感情的纠缠之中的故事。影片最后的悲剧结局似乎从一个侧面透露出了俄罗斯人当前的阴郁情绪,但陈俗的爱情模式却把本来就心情不好的观众给赶走了。
黑社会势力是好莱坞电影常用的表现素材。在俄罗斯,影片审查制度解构后,一大批表现俄社会动荡的黑社会片开始兴起。1992年,导演甫·普洛特金拍摄的影片《为了活下来》,讲述了一个退伍军人在担任登山营主任期间同黑社会势力斗争的故事。影片既借鉴了好莱坞影片惊险紧张的打斗场面,也继承了俄罗斯电影细致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优良传统。虽然情节简单,但影片表达手法多样化,既有纪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运用,也有儿童电影的特征,发行情况比较好。1997年,阿列克赛·巴利班诺夫的《兄弟》同样以复员军人同黑社会的斗争为背景。影片主人公达尼拉为了救哥哥同黑社会势力展开生死之战,最后达尼拉干掉了黑社会分子,拿了他们的钱,分给他认为需要的人,然后便坐车离开了彼得堡。影片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达尼拉由一个朴实无华的小伙子变为冷酷的杀手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
帮匪题材同表现黑社会势力的影片紧紧结合在一起,但在俄罗斯,这一类效仿好莱坞模式的电影更多地把批判的触角伸向了现实社会。1991年,瓦·契柯夫的《俄罗斯轮盘赌》把美国电影《邦尼和克莱德》的情节模式借鉴过来,真实准确地表现了俄现实社会动荡、混乱的情状。影片中许多格斗、枪战的场面惊心动魄,极近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风格。难怪有些俄罗斯影评人称它为“当代俄罗斯的邦尼和克莱德”。1998年,瓦·托多罗夫斯基的《聋人之国》通过两个女孩的前途命运再次触及到了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现实。影片故事情节简单,但情节设置上运用了现代电影的诸多元素:爱情、友谊、金钱等等。叙事方式上,黑社会、毒品、脱衣舞等调料的加入,则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尽管影片存在一定程度逃避现实的嫌疑,但却典型地代表了俄罗斯“第二浪潮”电影创作者的风格和趋向。2000年,新成立不久的“炼金术电影公司”推出豪华电影《黑幕》。该片在普通的侦探、帮匪情节中加入了陨石坠落、日蚀等宇宙的天灾的自然现象,以适应美国大片培养起来的新的消费群体,不过影片在艺术上没有突破。
1998年,阿斯特拉罕导演了影片《死亡合同》,该片可以划归到恐怖片的范畴中去。创作者想以一个移植人体器官的秘密场所的杀人行径来制造恐怖气氛,但影片因为过于暴露的商业目的和迎合倾向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1999年,瓦西里·皮楚拉导演的最新影片《缀满钻石的天空》比较受欢迎,但整体上处理的略显粗陋平庸。2000年,亚历山大·泽利多维奇对昆延·塔伦蒂诺的效仿之作《莫斯科》做得比较好,但同真正的美国商业片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总体看来,俄罗斯的“类好莱坞”电影在样式上“面面俱到”,而且有一部分在揭示社会问题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但在吸引观众方面,却不尽人意。除了还没有掌握样式电影的特点和规律之外,或许根本问题在于,好莱坞模式化的电影在俄罗斯的传统中根本找不到落脚点。所以,好莱坞模式要确立自己在俄罗斯的牢固地位,还需要真正的时间。
2、喜剧片:本土品,让人笑不起来
据调查,目前在俄罗斯影院放映的影片中,最受欢迎的是喜剧片,这或许契合了俄罗斯人生性善良和狂放的特点,也或许是因为沉重的现实生活使人们对喜剧样式有所钟爱。但是,现今的俄罗斯喜剧电影中却少有纯粹的喜剧片,导演们每当涉足喜剧时,总会流露出一种阴暗的底色或是含泪的笑。
1991年,艾利达尔·梁赞诺夫自编自导的《天堂》以隐喻的手法表现了一群被时代遗忘的艺术家和不幸的老人们的艰难生活。影片最后,在外星人的帮助下,这群人乘坐一辆奇特的火车飞上了天。影片获得1992年最佳故事片“尼卡”奖。但导演失去了他一贯的幽默感,影片中丑陋荒诞的环境和精神似不正常的人让观众产生厌恶感。1996年,梁赞诺夫的《你好,傻瓜》登上了当年排行榜的首位,但是影片中加入的大量笑料却给人一种没有生活根基的感觉。看来,有才华的梁赞诺夫面对凋敝的生活,也全然没有了笑的欲望。
1995年,亚历山大·罗果日金的《民族狩猎的特别之处》很是吸引观众,电影票房以及录相带发行的收入都达到了与西方大片不相上下的水平。影片把俄罗斯的传统爱好:喝酒与狩猎融为一体,通过狩猎过程中的各种奇遇制造出大量笑料。然而,洋溢着轻松欢笑声的《特别之处》同样不是纯粹的喜剧,影片透着尖锐的讽刺意味对民族生活中的“酒文化”进行戏谑。1998年,罗果日金的《民族垂钓的特别之处》则把意犹未尽的伊沃尔金将军一干人带上了更加热闹的垂钓之旅。影片大胆杜撰了一些离奇的情节,让伏特加酒的味道蔓延到了军事演习中的军舰上和非法侵入邻国水域的潜艇中,搞笑目的十分明显,影片向纯喜剧的方向进了一大步。
1994年,俄罗斯第二浪潮的中坚人物谢尔盖·里夫涅夫推出影片《镰刀与锤子》。该片讲述了通过改变性别将一个普通人变成时代需要的典型人的荒诞故事。影片是对斯大林时期文化与政治的滑稽调侃,充满了尖刻与机智,但却极端阴郁。1993年,富有幽默感和喜剧才华的尤里·马明用《通向巴黎的窗口》表现了俄罗斯人在出国大潮中的心态。作者以谨慎的态度探索了一种能够表现俄罗斯人对国外生活复杂心态的艺术结构:通过在墙上开个窗户,让梦想去巴黎的人开开眼界,再回到现实中的俄罗斯来。该片获得当年“震荡”电影节导演奖。不过,牵强附会的情境和并不可笑的打闹却使影片质量大大受损。1995年至1996年奥塔尔·约谢利阿尼推出系列片《匪徒列传》。其中《匪徒列传,第七章》是一部结构很好、充满愤怒和嘲讽的电影。影片叙述自中世纪以来到苏维埃政权时代直到今日这个枪械泛滥、黑帮横行的污浊社会中人类的愚蠢和暴力。影片中有不少令人发笑的东西,但这种笑是板着面孔咬牙切齿的笑。
此外,一些本来很好的喜剧或情节剧由于过分沉溺于闹剧手法而遭到损害。比如巴德尔·隆金叙述一个矿工小镇里好人与坏人“斗争”的《婚礼》(2000),弗拉基米尔·缅绍夫描写1983年莫斯科的《众神的妒忌》(2000)以及弗拉基米尔·福金讲述一座房子里住过几代人的《富人之家》等等。
在当前的俄罗斯,喜剧电影的创作还没有真正步入到纯喜剧样式的轨道上来,许多影片无论是揭露过去苏联时期的风习或是讥讽当前的社会现实,创作者不是要我们发笑,而是使我们感到一种刺痛。而且当前俄国人对荒诞美学的热衷太过痴迷,以致使本土的喜剧越来越趋向概念化。可能是现实太沉重了,电影工作者高兴不起来,广大的人民也同样不能纯粹地“喜剧”一回。目前,俄罗斯喜剧样式的电影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远远没有形成规模。
3、“新俄罗斯人”电影:新生儿,长大还需时间
“新俄罗斯人”电影是在俄罗斯新贵现象产生之后应运而生的。所谓“新贵”,就是那些在苏联解体后利用种种渠道迅速发家、过上优裕奢华生活的商人,他们多居住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新俄罗斯人”影片以他们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他们生活的场景及其经历折射出当今俄罗斯社会的现实状况。
1995年,阿勃德拉什托夫和明达泽导演的《一个乘客的剧本》,比较类似于“新贵电影”。该片虚构了两个社会形象:法官和被审判者。年轻人在苏解体前被牵连入狱,苏解体后,他出狱并跻身于新贵之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火车上看到了曾经审判过他的法官(现在成为列车员)。于是他便开始了有计划的报复行动 然而最后,死去的却是年轻人。影片主要表现了一种报复心理。虽然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银熊奖,但在国内却反映平平,可能是作者的虚构太过于一厢情愿,人们根本不愿意相信。
1996年,阿斯特拉罕的《一切都会好的》给人们编织了一个似乎更不大可能的童话:一个发了财的俄罗斯新贵回到故乡要建设一座娱乐中心;他的儿子获诺贝尔奖并回国,还爱上了一个将要结婚的姑娘;而其他的几对年老、年轻的恋人也最终走到了一起。影片是应时之作,因为过分地迎合“新贵”老板的心思,过分地美化他们的形象,而使影片的艺术质量大打折扣。虽然影片比较好看,但却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
1998年,影片《莫斯科》没有迎合“新贵”心理,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批判的锋芒对准了他们。在影片中,“可爱的”新贵们无聊空虚的形象被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2002年,影片《有一次在俄罗斯》可以划归到“新贵”影片中去。该片意在描写俄罗斯经济寡头别列佐夫斯基。
美国神话找到了西部片这一类型来表现自己200年的历史,银幕上出现了诚实的行政长官与狂暴的匪徒斗法。而俄罗斯的电影创作者们在探索中也试图打造自己的类型品牌——俄罗斯新贵电影。美国的西部神话通过善与恶的冲突,迸发出了民族文明和社会规范的火花,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成为美国电影的标识。而俄罗斯新贵影片却全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他们在打造本土品牌的时候,不自觉地走了两个极端:要么把“新贵”们美化得一塌糊涂;要么把他们丑化得面目全非。这些影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今俄罗斯社会的现实情状,但却由于缺乏客观的描写、冷静的思索以及足够的耐心,整体质量不高,“生长”还需呵护。
4、等待“后苏联”类型电影神话
在俄罗斯,除了30年代的喜剧电影以及60年代盖达尔的影片之外,基本上没有类型电影的传统。因此,“以那种魅力四射的坏蛋为主人公的类型电影及恐怖电影在我们的电影中没有根基。近年来有人企图尝试这些类型,但多以失败告终。”[2]俄罗斯老导演彼·托多罗夫斯基似乎不太赞成民族电影走类型化的路子。然而年轻一代的导演们却有不同的看法。Н·列别捷夫(1991年推出处女作《蛇泉》)说,“在今天的情势下,类型电影的制作应该从零开始”。[3]对此,教师А·米塔似乎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最近几年俄罗斯观众变化很大。十年前只有专家才能看到的影片现在每天都在电视上放映。 从接受信息的水平看,我们的观众已接近欧洲观众。 年轻人喜欢美国电影,他们偏爱不具俄罗斯特色的枪战片、恐怖片。兴趣爱好的改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因此,“俄罗斯电影必须先达到世界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掌握严格区分电影的类型原则,然后才能考虑其特殊道路。”[4]
目前,俄罗斯电影“国家定货”的时代已经消亡,“苏联电影”以及它的“贡献”也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新的局面是一份四分五裂的遗产和复杂无序的生存环境。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态状中,俄罗斯电影能否走上类型电影的发展道路,能否重新演绎前苏联电影的神话,我们不做预测,只有等待。
5. 狙击电影尤希,玛莎是哪部,还用假人做诱饵的那个
黑色夹克,,,,
6. 电影诸神之战一共由几部我看了一个诸神之战2之众神之怒。不知道还有没有一啊
截止2019年6月电影诸神之战一共3几部。
第一部是1981年由德斯蒙·戴维斯执导。讲述不堪忍受奥林匹斯众神残暴压迫的阿戈斯国王亚克里斯奋起反抗,对至高无上的神明大为不敬。在冥王哈迪斯的怂恿下,天神宙斯决定对愚蠢的人类施以惩罚。
第二部是2010年由路易斯·莱特里尔执导。该片是翻拍1981年版《诸神之战》的同名新作,影片讲述了众神之首宙斯之子落入人间后遭遇的种种事端,奥林匹亚山上的神仙都因此骚动起来,一场神与人、神与神之间的拯救与被拯救行动就此拉开。
第三部是2012年由乔纳森·理贝斯曼执导。影片《诸神之怒》是2012年华纳兄弟影业出品的动作电影,为2010年《诸神之战》的续集。
(6)尤希俄罗斯电影你是众神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珀尔修斯生为神之子,被当做人类抚养的珀尔修斯,眼睁睁看着从地狱而来的哈迪斯夺走亲人的性命。失去亲人后的珀尔修斯自告奋勇去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在哈迪斯获得宙斯力量之前打败他
伊俄神话中的伊俄为宙斯所爱遭神界追逐,在普罗米修斯的指引下逃脱,最终成为埃及的女神伊西丝。电影中的伊俄是珀尔修斯冒险征途上神秘的指引者,她非人非神,自己的命运也与珀尔修斯息息相关。
哈迪斯是冥府之神,他是宙斯的哥哥,也是一切阴谋的幕后黑手,他一心想要推翻宙斯,成为新的神王,正是他派出了卡里波斯攻击珀尔修斯一行,也是他逼迫宙斯放出克拉肯北海怪兽。
美杜莎是希腊神话中戈耳贡三姐妹之一,因为吹嘘自己长得比雅典娜美丽,被夺去所有魅力,头发也变成了一条条蠕动的毒蛇。珀尔修斯与美杜莎战斗时,身手敏捷的美杜莎占据地利,而珀尔修斯一行又无法直视她的眼睛。
7. 有没有关于古希腊12众神的电影或电视剧
当然有啊 波西.杰克逊--神火之盗 相当精彩 你可以看到大娜迦(美杜莎) 影魔(冥王哈迪斯)半人马 羊男 众神之王(宙斯,虽然没有起到作用吧,但是是因为宙斯的 闪电火丢了,才惹出的事,打过DOTA的人都知道) 还有海皇波塞顿,九头蛇,等等
8. 《美国众神》的中文版封面的一句话 “你崇拜什么 你就是什么”这句英文怎么说
You are what you worship
9. 对于《诸神之怒》这部电影,光是差评已经不足够描述它的烂了
一部讲述西方诸神的口碑与票房扑街的、仍然比我国《封神传奇》好那么一丢丢的爆米花电影。不敢恭维的一部电影,纯属借着3D的噱头在全世界圈钱,尽管被骂得体无完肤,但是在国内依然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庆幸我当年没有去电影院看。后来在爱奇艺上以1.5倍速度拖完的,沿袭《诸神之战》的大致套路,借由希腊神话故事,来讲述珀修斯与一众英雄前往冥界营救宙斯的故事。
但是我也不能五十步笑百步,就算渣,这部《诸神之怒》也比我们的国产大片《封神传奇》好那么一丢丢。遥想我们的《封神传奇》,也是诸神之鏖战啊,集结了李连杰、范冰冰、黄晓明、古天乐、Baby……号称要打造史上最酷炫吊炸天的3D封神榜,可是结果呢?被网友评价为“一坨黄金打造的热翔”。值得我们的电影人反思,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