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北京国际电影节创立于2011年4月,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和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承办,以“融汇国内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为主旨,以“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为定位,每年举办一届。
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于2011年4月23日至28日成功举办,吸引了700 多家中外电影机构、2000 多位中外嘉宾和北京各界10 万人次的广泛参与;征集了57 个国家和地区852 部影片,选出230 部影片在北京20 家影院展映429 场;世界各地334 家电影机构、860 多位业内人士参加电影洽商,签约总额达27.94 亿元人民币,创下国内电影节展交易额最高纪录;25 个国家和地区的179 家媒体、495名记者对电影季进行采访报道。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受到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中外来宾、各界人士和中外媒体的高度评价。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2012年4月23日至28日举办,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核心区域,以国家会议中心为主场地,举办开幕式、北京展映、电影魅力·北京论坛、电影洽商、闭幕式(电影音乐会)、电影嘉年华等主体活动,以及电影企业交流、第19 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8届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北京民族电影展等相关活动。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有54个国家及地区的260部优秀影片在北京展映活动中与中外嘉宾和北京观众见面;包括华沙国际电影节主席史蒂芬·劳丁先生、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席塞吉·洛赛克先生、洛迦诺电影节主席马尔科·索拉里先生在内的15 位国际电影节主席将出席本次电影节;着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福克斯电影娱乐公司主席詹姆斯·吉亚诺普洛斯、国际着名影星基努·里维斯,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日本松竹株式会社等10 家国际着名电影企业的高管,将参加本次电影节,200 家国内外着名企业将参加本届电影节电影洽商活动。规模盛大、嘉宾云集,是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亮点与特色。
继往开来,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将立足更高水准、更大影响、更好效益的新起点,着眼于国际一流电影节定位,进一步创新内容与形式,扩大群众参与规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活动场地布局,全面提高举办水平,将北京国际电影节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北京风格”的着名文化品牌。
Ⅱ 着名国际电影节有哪些
威尼斯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8月6日,每年一次,八九月份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为期两周。电影节期间举行纪念活动、讨论会及开设电影市场。
由于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设“金狮奖”和“银狮奖”。1992年我国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获该节“金狮奖”。
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只有两三万人口的小镇戛纳举行。每年5月举行,为期两周。此节着重艺术上的探索,设“金棕榈奖”。1994年我国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此奖。同年,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获该节仅次于“金棕榈奖”的“评委会特别奖”。1994年5月24日,我国演员葛优获该节“最佳男演员奖”。
柏林电影节
柏林电影节于1951年创办,每年一次,2月底至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综合性电影节之一。设“金熊奖”和“银熊奖”。1982年,我国美术片《三个和尚》获该节最佳编剧“银熊奖”;1988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获“金熊奖”;1989年,吴子牛执导的《晚钟》获“银熊奖”;1993年,谢飞执导的《香魂女》和我国台湾李安执导的《喜宴》同获“金熊奖”;我国导演陈凯歌,1989年当选为该节评委。
莫斯科电影节
莫斯科电影节由前“苏联电影委员会”和“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于1959年创办,两年一次,7月底至8月初在莫斯科举行,为期两周。宗旨是为了电影艺术的人道主义,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与友谊。设金奖和银奖。我国1959年送的《老兵新传》获该节银奖。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是由原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于1946年创办,每年6~7月间举行,为期两周,1959年后,改为两年一次。设“水晶地球仪”奖。由谢晋导演,姜文、刘晓庆主演的我国影片《芙蓉镇》曾获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地球仪”大奖。
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于1953年创办于西班牙海滨城市圣塞瓦斯蒂安。每年9月举行,为期10天左右。该电影节设有“金壳奖”、“银壳奖”等。由湖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湘女潇潇》,获得了1988年的“堂吉诃德奖”。
东京国际电影节
东京国际电影节是亚洲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于1985年9月在日本东京创办。每两年一次,自9月底至10月初举行,为期10天。该电影节设置了大奖、评委特别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剧本奖、最佳艺术片贡献奖。所有奖项均不发奖金,只颁发荣誉称号。电影节由2/3以上的外国评委组成。
东京国际电影节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瞩目,成为有重大影响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Ⅲ 如何携作品参加国际电影节
明确报名要求,参考评审团偏好,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在参加任何电影节之前,必须先完成的是背景调查。投递影片跟投递简历一样,盲投不会增加成功的概率,只会浪费宝贵时间,背景调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明确报名要求和评审团偏好研究。
大多数电影节是对所有影片开放申请的,对于电影本身无特别的要求。但是部分电影节会存在特殊规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须是导演的处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时长不能长于3小时,影片没有在其他地方展映过等等。在确定申请之前,一定要明确这些报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电影节有特定的审美口味,或者评审团成员对某一类影片有偏爱,在做了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电影节。你可以分析历史获奖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类型和风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评审团成员,那就了解每个人的审美偏好。
时间安排上,在影片进入后期制作时,就可以考虑报名参加电影节。根据影片的预计完成时间和上映档期,结合电影节举办时间,合理安排电影节的申请。
为了获奖而调整电影档期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败北之后,选择了将影片在影院放映时间延长到54周,从而利用规则上的漏洞获得了2004年四项奥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权与邀请函来谋求最佳主场
确定了要参加的电影节后,接下来需要的是提交影片,这个时候要注意截止日期,还有参赛费用和首映问题。
关于参赛费用,其实有时可以申请豁免,当然这要看参赛电影的情况和与电影节的既往关系。
而首映的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显而易见,一部电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机会,如果影片质量很高,那么对于电影节来说,拿到全球首映权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选择可以作为筹码,同最想去的电影节或者想进入的竞赛单元协商。
另外,在申请电影节时,需要先对所申请的电影节进行分类。一种是申请起来希望不大的电影节,一种是或许会入围的电影节,还有一种是可能保底的电影节,这样可以保证一部电影凭借尽可能少的申请入围其中的某个电影节。在收到某个电影节的邀请后,还可以作为与其他电影节商谈的筹码,去争取更有分量的邀请。
准备阶段:与电影节联系,做好媒体公关
在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影节的邀请后,就可以准备起程前往电影节现场了。
在准备过程中,你的影片会被告知是进入了哪个单元,竞赛单元还是展映单元。进入竞赛单元的影片将由评委会成员观看评选,评委会成员由评论家,学者,电影从业人员以及观众组成,一同观看完影片后他们会讨论出获奖结果,并在颁奖典礼中公布。
那么在前期准备中,媒体公关就成为获奖与否的重要环节,大型商业制片公司通常会以巨额的公关费用,通过操纵媒体引导舆论以达到获奖目的。
TWC的老板、的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就是个中翘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选择更符合奥斯卡口味的电影,在电影节评审期间发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并同时举办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会邀请评委参加私人观影会,以达到影响评委倾向的作用。
据说,在面对呼声高的竞争对手时,韦恩斯坦还会不惜通过媒体以及私人关系抹黑竞争对手,来确保自己推举的电影可以成功获奖,这也是他在好莱坞经常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参加电影节:观众,评委,媒体与商业的四重考量
电影节的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电影展映,专题研讨会和颁奖典礼。电影市场可能是附属于电影节,也有可能单独举办。你需要做的,并不只是按照官方团队的安排参加放映那么简单,几个重要的事项需要特别下功夫:
a)观众交流
一般电影节官方会在参展电影放映结束后做一个15-30分钟的问答,分享拍摄影片的过程。利用问答时间与观众分享主创最想表达的内容,与观众在观影结束后进行各种交流,都会对影片的口碑造成影响,所以一个良性的观众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体采访
如果影片进入了电影节的重要单元,电影节官方会为主创准备媒体采访的时间(专访或群访);如果官方没有给你安排媒体采访,你可以在参展之前提前主动联系当地媒体和国内媒体,让行程相对有序。毕竟,增加曝光度是每个主创团队或者发行方都想要的结果。
c)认识电影节选片人
电影节的选片人对电影至关重要,他直接决定着影片是否入围,幸运的话,通过选片人会可以与更多的业内人士结识,这是电影持续走向更多电影节的有效路径。
d)认识买家
在电影市场中,是一个认识买家的最好机会,全球的电影内容采买和销售,对于独立制片和小型的区域性发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电影节会是一个扩展可能性的优质场所。
比如戛纳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市场,位于戛纳电影宫的地下一楼。每天下午两三点,交易市场里随处可见眉头紧锁、严肃交谈的买方和卖方,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电影成交,推动电影产业的商业发展。
Ⅳ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过程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和展映影片的邀片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本届电影市场将诚邀电影企业、产业基地、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各类相关机构,汇聚了电影创作、制作、发行、院线/影院、网站电视、宣传等全产业链,辐射到金融、出版、广告、法律咨询等多个相关领域,形成一个产业环节齐全、交流交易便捷、服务保障有力,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电影市场。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于2015年11月3日正式启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及专业机构征集优秀海报作品,通过海选、初选、复选,评出6副入围作品,获奖个人或单位将获得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颁发的奖金和荣誉证书。
具体海报征集要求:
一、活动全称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征集
二、作品创意主题
作品要体现北京国际电影节“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办节主旨,凸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办节模式,突出文化惠民理念以及“大师(Master)、大众(Mass)、大市场(Market)”的办节特色和节日氛围。
三、作品要求
(一)应征作品应庄重大方、构思新颖、创意鲜活、色彩明快、图文并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时代感、艺术性和震撼力。应征作品应配有作品名称和设计说明。
(二)应征作品在设计中,需包含以下元素:
1、北京国际电影节标志(LOGO);
2、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英文标准名称;
3、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中英文标准名称。
(三)参加征集活动的海报作品所有内容均应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也不属于公开作品。
四、作品注意事项及提交要求
(一)海报设计作品电子文件格式为:JPG格式,作品设计精度应在300dpi以上。
(二)北京国际电影节标志(LOGO)以及核心图形可登陆电影节官方网站http://www.bjiff.com/查询、下载,同时必须遵循相关使用规范。
(三)应提交应征者签章(签名或者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征集报名表》(详见附件一)。
(四)凡运用了照片的作品,需同时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肖像权”、“照片使用权”证明文件。
(五)提交作品应明显区别于其他电影节等活动的宣传海报。
(六)提交作品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任何法律法规的内容。
(七)提交作品或任何用于作品创作的素材均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任何着作权,商标权或其他知识产权或专有权利,也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
(八)提交作品不得含有任何涉嫌民族歧视,宗教歧视,威胁国家间睦邻友好关系以及其他有悖社会道德风尚和善良风俗的内容。
(九)所有应征作品组委会均不负责退还,请应征者自留底稿。
(十)应征者参与本次活动产生的一切费用自理。
五、版权说明
(一)所有投稿作品必须保证设计的原创性,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责任由作者本人自负。
(二)参加本次活动的海报作品拥有权将归属电影节组委会。组委会有权对所有获奖作品复制、出版(含电子出版)、展出、推广。
(三)对入选的入围作品中,创意优秀而未能达到体现电影节全部内涵的作品,组委会有权要求原创作者或自行组织专业设计人员和机构重新制作。
(四)原创作者具有署名权,并可获得原定奖金及荣誉证书。
六、评选实施步骤
1、征集:2015.11.3——12.31(线上宣传征集)
2、初选:2016.1.1——1.15(宣推部领衔选100幅)
3、复选:2016.1.16——1.30(投票产生30幅)
4、终选:2016.1.31——2.5(评委选取6幅获奖作品)
奖项公布:2016年2月(收取大图签署版权协议并使用于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七、奖项设置
总奖金:6.5万元人民币(税前)
一等奖一名:3万元奖金并授予荣誉证书
二等奖二名:1万元奖金/人并授予荣誉证书
三等奖三名: 5千元奖金/人并授予荣誉证书
八、作品征集时限
本次征集活动的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作品与《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征集报名表》一起上传至北京国际电影节官网。 本届展映将带来约300部精彩纷呈的中外电影,在北京25家影院及5所高校举行近千场放映。力图展现“春天到北京来看世界上最好的电影”这一目标。
22日,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正式公布首批片单,其中包括科幻经典《异形》系列、香港银河映像成立二十周年纪念、美国电影大师比利怀德110周年纪念以及中美日三位杰出女星陈燕燕、玛丽莲梦露、原节子的纪念专题等6个专题,总计19部影片(具体片目见附表),均为影史知名的经典作品。这些放映专题还有其他影片尚未揭晓,将逐步公布完善。
Ⅳ 电影想参加国际电影节怎么参加
可以通过新影圈报名参加啊。把自己片子传到他们平台,会有工作人员帮忙审核,然后会给出指导片子匹配哪些个电影节,然后在他们平台直接点击报名就好了,平台上有很多各种类型大小不同的国外电影节。
Ⅵ 明星拍摄的影视剧能够入围国际级别的电影节,意味着什么
明星拍摄的影视剧能够入围国际级别的电影节,这不仅是对演员演技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演艺圈的认可!就像是这次李现主演的《恋曲1980》入围了东京电影节一样。
其实每次看到有中国的影视剧入围国际级别的电影节,我都特别激动,因为当演员或者整个剧组走上那个电影节的红毯,我就感觉特别骄傲,有一种自己获奖,激动,不管最后作品有没有得奖,中国演员能在那儿出现就是很让人惊喜和开心的!我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剧入围国际电影节!
Ⅶ 2012夏衍杯电影剧本的征集工作什么时候开始编剧如何投稿
你留意一下去年的时间,今年的应该和去年差不多,夏衍杯是投电子邮箱和打印稿都要的,可以尝试一下投影视公司邮箱,不过几率很小。
Ⅷ 什么时候是国际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奖
威尼斯电影节
柏林电影节
蒙特利尔电影节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
洛加诺电影节
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莫斯科电影节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圣丹斯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釜山国际电影节
东京国际电影节
香港国际电影节
台北电影节
亚洲拉子影展
戛纳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又名坎城电影节或康城电影节,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与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
1946年9月20日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创办。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每年5月在法国海滨小城戛纳举行。从首届以来除1948年和1950年因财政困难停办,1968年受“五月风暴”影响中途中止外,已举办58届(截至2005年)。
电影节设有专门的选片委员会,负责选片工作。评奖委员会则负责评奖工作。电影节授予评选出的最佳影片以大奖—— “金棕榈奖”。此外还有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音乐、评委特别奖、最佳娱乐片、最佳剧本、国际奖等多种奖项。
除比赛、评奖、观摩影片之外,戛纳国际电影节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电影艺术和商业活动。1962年设立了“评论周”,1969年设立了“导演半月”研究会,1973年开展了“法国电影前景”讨论,并经常举办影展、电影先驱者和导演的纪念活动。电影节期间影片交流活跃,各国的电影商都云集于此成交大宗的影片买卖,使得戛纳成了世界最大的影片交易市场。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入选影展竞赛部份,王家卫并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戛纳电影节对世界各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影响十分广泛。
威尼斯电影节是每年八九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所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主要奖项是金狮奖。它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
威尼斯影展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份。威尼斯双年展,顾名思义,是每2年所举办的展览,所展览的是超现代艺术,是这领域一个很重要的艺术活动。
最近在最佳“反潮流”这一个领域增加了圣马克奖。
2005年正在举行的是第62届。开幕片为香港导演徐克的七剑。
柏林电影节:Berlinale(德文全称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简称IFB)和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称三大A类电影盛事。
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
从2002年开始柏林电影节隶属于商业性质的“柏林艺术展出有限公司 ”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北美洲其中一个重要电影节。 每年9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于1976年首次举办,早期是以放映其他电影节的参展电影为主的电影节。经过多年发展及多番转变,今日已成为颇具规模的电影盛会,近年更被认为是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预演。
电影节强调多元化口味,并借此肯定加拿大为电影工业作出的贡献。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全称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举行一次。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整个中欧以及东欧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事。
不行了,太多了,你还是自己去看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5%E5%BD%B1%E8%8A%82
Ⅸ 夏衍杯电影剧本征集
现在还没到投稿时间吧!
“2、剧本投稿汇集时间:2010年7月1日-8月31日
在此期间,准备好参评剧本的各位编剧及制片机构可以将剧本邮寄至夏衍杯电影剧本征集办公室。”
《剧本征集启事》上是这样写的,7月1日以后才是投稿时间。
祝你的剧本被选上咯! 加油!
Ⅹ 2011元宵节电影编剧联谊会2010夏衍杯电影剧本评比揭晓
2010“夏衍杯”评选结果揭晓
2月15日晚,在电影剧本中心举办全国电影编剧联谊会上,2010年夏衍杯评选结果现场揭晓,并由国家广电总局和电影局领导亲自颁授奖杯、证书以及代表奖金的红信封。
2010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夏衍杯”投稿剧本达到了1197部。9月中旬,我们即开始组织55名初评评委,对这些剧本进行历时50天的遴选——先是以10:1的比例,产生了117部“推荐电影剧本”;又从这117部剧本中,通过讨论与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了35部“入围电影剧本”。初评评委年龄、学历、性别构成如下:50岁以上5人,40-50岁7人,30-40岁27人,20-30岁16人,平均年龄34岁;博士8人,硕士25人,大学本科15人,大专7人;男性25人,女性30人。我们从机关、高校、艺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聘请了他们,并真诚感谢他们在将近两个月时间内的辛勤劳作。
11月初,35部“入围电影剧本”被一一送到了11名终评评委手中。终评委员会是这样构成的:三家主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知名编剧、导演、制片人、院线代表各一人。评委会主任由电影局局长童刚担任。和初评阶段一样,剧本上隐去了作者的任何信息,每位评委依然要各自阅读这35部剧本。11月26日,夏衍杯剧本评选会议召开,11位评委在各自充分论述剧本阅读意见的基础上,最终投票选出了5部“优秀电影剧本”,其余30部入围剧本自然成为“创意电影剧本”。
2010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5部,其中现实题材剧本3部,历史题材剧本1部,少数民族题材剧本1部。10位作者(有2部作品为3位作者,1部作品为2位作者)之中,有军人、大学教师、自由撰稿人,也有专业编导;他们之中,有硕士、大学本科,还有人是大学专科;他们之中,男性5名,女性5名。5部“优秀电影剧本”的作者分别获得了夏衍铜像奖杯、荣誉证书和8万元奖金。
“创意电影剧本”30部,其中现实题材剧本14部,喜剧剧本7部,农村题材剧本3部,历史题材剧本2部,少儿题材剧本2部,动画、科幻剧本各1部。34位作者(有4部作品为两位作者)之中,男性23名,女性11名,他们在年龄、学历、地域上均有较大跨度。30部“创意电影剧本”的作者分别获得了荣誉证书。
特别要公告一下的是,从2011年开始,“元宵电影编剧联谊会”将改为“中秋电影编剧联谊会”,也就是说将在“中秋电影编剧联谊会上”举行颁授证书、奖杯及奖金仪式。
2010年夏衍杯电影剧本征集评选结果:
一、优秀电影剧本5部(按首字笔画排序):
1、《天上的伙伴》(编剧:邱婷皓、李锋、李东升)
2、《引渡公主号》(编剧:王玉臣、申丽、王婧)
3、《吐尔逊的故事》(编剧:陆柱国、鲍梦梅)
4、《牡丹亭》(编剧:王英)
5、《解放战士赵铁牛》(编剧:宋树根)
二、创意电影剧本30部(按首字笔画排序):
1、《下一次,说爱你》(编剧:邵永杰)
2、《万物荣升》(编剧:徐浩峰)
3、《公主彻夜未眠》(编剧:李洋)
4、《五好楼48小时》(编剧:吴晓洁)
5、《车奴》(编剧:金浩文)
6、《心灵密码》(编剧:汪流、常智宏)
7、《奶爸万岁》(编剧:王培)
8、《闪婚时代》(编剧:刘彦君)
9、《压岁钱》(编剧:张立军)
10、《我们结婚吧》(编剧:刘亚宁)
11、《时间富翁》(编剧:刘宁波)
12、《杨柳村里的年轻人》(编剧:武志刚)
13、《闷热的冬天》(编剧:邵东旭)
14、《阿魁的狐狸》(编剧:李彧)
15、《麦田守望者》(编剧:穆肃)
16、《的士交响乐》(编剧:赵光)
17、《昙花怒放》(编剧:吴兵)
18、《罗布泊》(编剧:黄世英)
19、《鱼和熊掌》(编剧:张欣)
20、《要俏要争春》(编剧:吴霞)
21、《家政小林》(编剧:哈晓光)
22、《爱情推手》(编剧:徐雪连)
23、《致命拦截》(编剧:马维干)
24、《掉队的兵》(编剧:吴中进)
25、《第十戒》(编剧:林峰)
26、《绿叶青葱》(编剧:徐程)
27、《随风微笑》(编剧:方汉君)
28、《歌声飞扬》(编剧:祁丛馨、周昀)
29、《蓝色三环》(编剧:刘英学、李忠效)
30、《蝴蝶夫人乐队》(编剧:袁卫东、张馨月)
夏衍杯电影剧本征集办公室
2011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