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国际市场 开头 为什么是中国的军队来攻打朝鲜
朝鲜战争嘛。
南北内战,两大阵营各有支持。后来联合国军参战,我军也被迫卷入战争。
视角不一样罢了,比如韩国一直称之为“6.25”,我们则呼作“抗美援朝”
B. 在美国票房很高的中国影片都有哪些
客观来讲,中国影片在美国的票房很高的有《英雄》、《卧虎藏龙》以及《霍元甲》三部,是对于中国电影在美国上映后的来讲是票房成绩中名列前茅的三部剧了。如今中国影视行业紧追美国的步伐,算是全球第二大的影视市场了,因此美国有不少的影片也会选择在中国上映,而中国也不例外,有些电影也会选择在美国上映,就如上述的三部电影,不仅让美国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种种元素,更是获得了很高的票房。
一、《英雄》美国票房:5371万美元/大陆票房:2.5亿人民币《英雄》是张艺谋指导的商业国产武侠大片,由李连杰、梁朝伟等人主演,讲述了秦国统一天下后,六国残余势力集结各路杀手试图暗杀嬴政的故事。该影片一经上映就大受国外好评,因此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等荣耀,这是一部面相全球化的影视力作,在当年更是空前绝后,票房成绩已经超过了国内,迎来了中国在国际影视市场的时代。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影片在美国票房很高的?欢迎在下方评论里留言。
C. 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什么
在整个2020年,全世界都受到了新冠病毒疫情的冲击,电影院更成为最受影响的行业之一。而中国电影市场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将在整个电影行业之间变得举足轻重,更多的优秀外国电影将抢占中国市场。中国电影市场在近几年发展的十分良好,因为各方面原因吸引众多电影的投入和播放。
另外,随着中国人民审美观的先进,中国电影市场也变得更加优质。观众与电影市场的关系也犹如水与船一样,观众的挑剔会提示市场,挑选出更多优质的产品,也会催发出更多优秀产品的出现。因此,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变得越来越优秀,这也就推动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的优质作品产生。有一些为了圈钱而播出的电影会遭到观众的弃选,一经播出、几个差评就可以让一个电影在市场上消失,而好的口碑则为优秀电影的传播和票房如虎添翼。
消费者与市场就像是一个杠杆作用一样,中国电影市场的增大无疑会让更多的观众受益,让中国观众欣赏到更加高质的电影作品。而同样地,这些电影作品在观众审视的目光中也会尽显出其本质,逐渐淘汰残次的作品,挑选出优秀的作品。
D. 看了南朝鲜电影,《国际市场》,朝鲜战争,中国军队来了平民为什么逃跑还要美国佬救。
未知好过已知,中朝两国历来战争不断,对中国军队认可度低,并且当时南朝鲜殖民者思想宣传下,美国军队战无不胜被神话,本国军事力量细弱,经济军事发展极度依赖美国。
E. 中国有哪些电影在国外也很受欢迎
中国的电影走向国际市场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而且现在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国内上映的,有些电影国内反响频频,但是在国外却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而这些电影包括以下这几部。
由林允和邓超领衔主演的爱情喜剧片《美人鱼》。这部电影也在国外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因为很多外国的观影者觉得一开始觉得这部电影非常的刮到没有深意,但是越往后看越觉得有意思。也被电影中那些奇幻的镜头以及人鱼和人之间的爱情所感动。
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里面的无厘头笑点特别多。所以让很多外国的观影者觉得这部电影真的是非常生动很有趣,不会让人感觉到乏味,尤其是开放式的结尾,让人遐想连篇。
F. 韩国电影《国际市场》中国上映
绝对不可能上映,戏中主角老家在北方,北方老百姓为了躲避中朝军队哭着喊着登上美国军舰,而美国将军扔掉了坦克军车,让南韩平民登船,也太歌颂美军,首先就否定了韩战,对本朝政治不正确;其次还有越战,戏中越共游击队首先在西贡搞了恐怖行动,然后对南越平民肆意屠杀,夷平了主角救走了村民的村庄,又是狠狠扇了在背后支持北越的土狗一个狠狠的大嘴巴子,广电总局要是能让这种片子在中国公映,除非他们吃错药了。另外戏中韩国从53年停战的时候,主角不能相信韩国能生产汽车和船舶,但到70年代韩国就可以造大型船舶,直至片尾韩国人已经以消费国货为荣,尽量少用进口产品的剧情,更是对本朝上台后几十年不干人事的讽刺,对比今日中国人以消费西方产品为荣的德行,这戏不可能拿到中国来公映。
G. 如何评价电影《国际市场》
从去年开始就期待这部号称韩版阿甘的电影,虽然显得有些流水账和刻意煽情,但依旧感动了我。韩国影坛,每年年底如约而至的重磅催泪弹。取自导演父亲名字的男主尹德秀作为一个普通人,纵有抱负理想却没有为自己真正地活过,为了家人和对父亲的承诺牺牲了一生,拼搏了一生。小人物带领我们展开历史大时代的图卷,随着德秀的脚步,我们几乎看到了韩国的半部近代史。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史称625事件,其实战争并非这一天正式爆发,这么称呼只是为了规避各种历史问题。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这就接上了电影开始的兴南大撤退。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我们称作抗美援朝战争。
12月13日,德秀一家在码头登上美军战舰,其父亲和妹妹失踪。
1951年初,德秀一家来到了釜山的国际市场投奔开店的姑姑,并在此度过了其劳累的一生。
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议》,朝韩双方正式停战。此时,德秀和逗比基友达九正在大街上擦皮鞋,补贴家用。
其后的十年间,德秀一直在码头当搬运工,扛起了抚养家庭的重任。1963-1977,韩国兴起矿工护士赴德潮,缓解韩国的失业难题和赚取大量外汇,为韩国经济的崛起付出了大量的血与泪。
1964年,德秀为了考上首尔大学弟弟的学费而陪着达九奔赴德国挖煤,在那里展开了一段幸福的初恋喜剧,结识了护士英子。
1966年,瓦斯爆炸引发矿难,德秀的达九九死一生,渡过难关。12月21日,第一批赴德矿工回国。
1967年3月,英子回国找德秀,奉子成婚。
1973年秋,德秀通过自身的努力拿到了海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离自己当船长的梦想近了一步。但为了妹妹的嫁妆和买下姑姑过世后留下的花粉之家小店,德秀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拉着达九远赴越南战场做工人,又是大难不死。
1975年4月30日,越战结束。德秀跛着脚和达九回到了韩国,妹妹结婚。其间他们买下了姑姑的小店,一直经营至今。
1983年夏,首尔认亲活动,重磅推泪弹,兄妹相认,泪如雨下。
首尾呼应,德秀放下了一生的执念,放弃了用来等父亲的花粉之家,从而和家人幸福地生活下去,并继续见证韩国的历史。
自古受中国儒家影响的韩国也对家国观念尤为看重,长兄如父,德秀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家的重担。承载了太多历史的釜山上空飘着的那一纸录取通知书和飞着的那一只蝴蝶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秉承着韩国电影的惯性,又是笑中含泪,哭中带笑。或许因为是历史和文化都跟我们休戚相关的韩国,我们更能感同身受。历史中总有惊人的相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国家的繁荣昌盛总会牺牲几代人的幸福。希望真的能像电影中说的那样:“忍耐是苦的,但那果实是甜的。”
H. 如何看待外国影视剧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
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元素”备受关注——iPhone可以拦截骚扰电话了,苹果高管们说出了“滴滴”、“点评”这些中文词汇,中文“书”和“好”以及杭州渔民出海捕鱼的场景出现在演示屏上……更早以前,苹果iPad“你的诗篇”系列广告就首次完全地融合中国元素,将中国的电子音乐搬上苹果的舞台。种种迹象表明,在苹果的棋盘中,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
苹果公司对“中国元素”青眼有加,只是“中国元素”在世界范围广刷存在感的一个缩影。在极具文化标杆意义的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元素”近年来也是一路走高——从动画片《花木兰》的中国故事,到《2012》中方舟的“中国制造”,从《地心引力》里中的乒乓球拍和天宫空间站,到《火星救援》里中国宇航机构的高风亮节,再到《功夫熊猫》系列的中国场景,以及《钢铁侠3》推出“中国特供版”,乃至《环太平洋》、《变形金刚4》、《魔兽》这样的大片上映时,中国票房甚至逆袭了北美票房。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到中国取景,越来越多的华人明星在好莱坞大片中“刷脸”,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公司参与国际制作……
另外,唐装旗袍、盘扣褂子、红色绸缎、金线刺绣等“中国元素”成为国际时装界的一抹亮色,水墨书画、祥龙玉凤成为珠宝展上的尊贵符号……随着中国国力的与日俱增、经济表现的可圈可点、国际形象的日益提升,整个世界对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对中国文化越来越亲近,“中国元素”的全面开花几乎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
但是,从“中国元素”受热捧的欣喜中冷静下来,在自豪于中国市场足以呼风唤雨的同时,我们似乎也摆脱不了一种尴尬——“中国元素”的走红,更多情况下是符号化、碎片化的零星借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济趋附和市场迎合,而我们期待的,则是整体性、普遍化的精神融入,是一种文化归附和价值同化。
比如,苹果公司青睐“中国元素”,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好莱坞电影青睐“中国元素”,是因为中国电影票房的惊人增长。2007年至 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40%,到2017年中国的电影票房将首次超过美国,2020年可能达到美国市场的两倍;国际奢侈品行业青睐“中国元素”,是因为富起来的中国人有着惊人的奢侈品消费能力。人家千方百计讨好的,说白了只是这个急速扩张的市场。
在好莱坞电影中,对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家庭观念的表现,是无孔不入式的,是潜移默化的,但是那些点缀其间的中国外景地、文化符号、客串明星,以及植入的中国产品广告,是否足以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核心价值?换句话说,很多中国文化符号,只是被当作抢占市场的工具,而原本,这些文化符号理应成为体现和宣扬中国文化精神的载体。
当然,从把文化符号当作市场工具,到真正的沉浸于文化氛围,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其实,莫言获得诺奖提升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全球汉语热如火如荼、汉服经常在世界顶级T台走秀、中国美术世界画展频频亮相……包括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这些文化现象一再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的崛起不会是一场幻觉,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I. 煽情家庭电影《国际市场》,不仅是潸然泪下,更是励志生活
初看片名并不吸引人,影片反应的是老一辈长兄如父的责任感,辛酸和无奈。不是潸然泪下,而是哭出声来。《国际市场》对于老一辈人而言很有代入感,这不仅是一个男人的一生,也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史。正是因为一个个像男主角一样的人的牺牲和奉献,成就今天的韩精神。这样的电影,太具凝聚力和煽动性,比任何意识形态宣传都高明!总体来说虽然有点刻意煽情,但是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大时代下命如草芥式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多舛,男主内心充满着对遗失妹妹的愧疚和对父亲信守着诺言,努力挣扎着生存、养家,舍去任何自己内心的追求。从朝鲜战争到现代,电影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角度,以善良男主一人悲惨却又美好的医生,反应了从朝鲜战争到南北韩亲人相认,50多年间的韩国的时代变迁。全片的苦难都没有难到乐观的男主,并且他也获得了真正的幸福,这也是对韩国现状的最佳展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