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布鲁赫的作品赏析
第1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66年,堪称为布鲁赫的代表作;作品共3个乐章:第一乐章:前奏曲,G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木管乐器在定音鼓伴奏下以平静的乐句及小提琴任意的宣叙调华彩开始,加以反复发展后,独奏小提琴演奏强有力的第一主题和柔美的第二主题,弦乐以优美的对位发展开。
发展部是稍减慢之后恢复原速之前两小节开始,第一主题在第一次呈示的伴奏音型以原速出现,然后混入第二主题一起发展,主奏小提琴华丽地活跃。
第二乐章: 慢板,降E大调;开始时,第一小提琴持续由前乐章带来的降 B 音,在弦乐和弦伴奏下,主奏小提琴奏出冥想性主题。这个乐章共有 3 个主题,他们自由地交替出现并交织在一起,第二个主题特别具有幽思绵绵的问道。乐章逐渐以独奏乐器的一阵阵飞快掠过的琶音与优美的装饰进入热情的高潮,结束部分将第二主题带了回来,这是一次狂热的高潮,然后又出其不意地退去,归于寂静。
第三乐章:终曲,有力的快板;这个乐章的正主题是具有大量双音与四音和弦的热烈的舞蹈音型,它颇像回旋曲与奏鸣曲的自由结合。小提琴与乐队都有热情发挥的段落,但总的情绪是光辉与激情。最后为急板,一气呵成结束。 《苏格兰幻想曲》作于1880年,题献给萨拉萨蒂,在1880年首演后,一直尘封了半个世纪还多。直到海菲茨“发现”这首曲子并积极的在美国到处巡演,才大大促进了它的流行;作者在各乐章里加入了古老的苏格兰民谣的旋律,作成了由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幻想曲。
全曲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序奏及四个乐章:序奏:极缓板,降e小调,4/4拍子。
第一乐章:如歌的柔板,降E大调,3/4拍子。引子之后,管弦乐部分以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沉着而优美的气氛加入进来,接着竖琴的音色也浮现出来,主奏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之下,表情十足地奏出了乐章主题——这是一段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充满温情、眷恋之感的乐段。
第二乐章 谐谑曲,快板,以降E大调,3/2拍子开始,诙谐曲。主奏小提琴奏起了快活的主题,这也是根据苏格兰民谣改编的。然后继续以华丽而多彩的技巧展开变奏。本乐章到了最后,变为慢板,不间断地直接进入下一个乐章。
第三乐章 持续的行板,降A大调,4/4拍子。主奏的小提琴唱起一个来自《我为失去乔尼而忧伤》的非常可爱的主题,之后经过转调,变得更加生气蓬勃,与第二乐章的慢板形成鲜明的对照,她是伤感悲怀的。
第四乐章 战斗性的快板, 降E大调,4/4拍子。主奏小提琴与管弦乐骤然呈现出一个雄壮的主题。乐曲以这个主题为中心,经过数次的变奏和装饰后,主奏小提琴与管弦乐队共同吟唱出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战歌——《胜利的苏格兰人》的旋律,全曲告终。
Ⅱ 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第一协奏曲谱
还有。等
Ⅲ 小提琴十大协奏曲
1、《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乐曲作品。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6年,是作者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着名。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
4、《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作于1877至1878年,是作者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
5、《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号称小提琴鬼才的意大利作曲家尼科罗·帕格尼尼作于1811年。作者一共写了十数首以小提琴主奏,并加入管弦乐的乐曲,其中小提琴协奏曲至少也有六首以上,但经印刷出版的小提琴协奏曲则只有两首。
6、《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卡米尔·圣-桑题献给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它创作于1880年,翌年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在家举行的私人音乐会上首演此曲。
7、《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由马克斯·布鲁赫(Max Bruch)收藏于《国家图书馆》的一部专着文献类型作品。该作品2008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8、《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早期作品。该乐曲最早完成于1903年,几经修改最终于1905年出版,同年在柏林首演。
9、《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维尼亚夫斯基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10、《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布鲁赫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Ⅳ 求电影《和你在一起》中出现的所有小提琴曲的名字
1、《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于1775年12月20日创作的作品。在第一乐章里,全合奏的呈示部与紧跟其后的主奏呈示部之间,安插了主奏乐器的慢板序奏,再者,以往采用回旋曲体的终乐章,都用了小步舞曲速度。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着名的,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
4、《苏格兰幻想曲》,本曲由小提琴与竖琴主奏,作于1879至1880年。作者在各乐章里加入古老的苏格兰民谣的旋律,作成了由序奏和四个乐章组成的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幻想曲。
5、《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Ⅳ 小提琴名曲
流浪者之歌,小夜曲莫扎特的,引子与随想回旋曲,莫扎特第五协奏曲,莫扎特回旋曲,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协奏曲,贝多芬d大调协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调协奏曲,沉思,旋律……太多了,直接发给你我喜欢的吧
中国乐曲:
1、《新春乐》
2、《春节序曲》
3、《夏夜》
4、《新疆之春》
外国
3、《春之歌》门德尔松
4、《练声曲》拉赫玛尼诺夫
5、《纪念曲》德尔德拉
6、《西西里舞曲》帕拉斯蒂
7、《幽默曲》德沃夏克
19、《美丽的罗斯玛琳》克莱斯勒
20、《爱的忧伤》克莱斯勒
21、《圆舞曲》勃拉姆斯
22、《旋律》柴可夫斯基
23、《叙事曲》波隆贝斯库
6、《浪漫曲》贝多芬 共两首
7、《西班牙交响曲》拉罗
8、《莫扎特小夜曲》
9、《哈巴涅拉》圣桑
10、《引子与随想回旋曲》圣桑
11、《福利亚舞曲》
12、《莫扎特回旋曲》
1、《前奏与快板》
2、《诺瓦契克无穷动》
15、《贝多芬第五奏鸣曲》
16《贝多芬第四奏鸣曲》
17、《帕格尼尼e小调奏鸣曲》
8、《巴赫第一奏鸣曲》
9、《巴赫第四奏鸣曲》
10、《巴赫第六奏鸣曲》
1、《巴赫d小调》
15、《莫扎特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贝利奥第九协奏曲》
2、《布鲁赫第一协奏曲》
3、《门德尔松e小调》
4、《巴赫第一协奏曲》
5、《维瓦尔第a小调协奏曲》
我先把大型协奏曲给你发过去,小曲子我加你好友在慢慢聊,慢慢发,毕竟好听的太多了,一次根本发不完
Ⅵ 布鲁赫浪漫曲完成时间
1866年。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6,完成于1866年。这部布鲁赫的代表作品,是自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之后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旋律带有甜蜜的伤感、深情的吟唱,带有丰富的冥想,色彩是朦胧的而又有时是透明的,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第一乐章,前奏曲,g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先由木管乐器在定音鼓伴奏下以平静的乐句及独奏小提琴任意的宣叙调华彩开始,加以反复发展后,独奏小提琴奏强有力的第一主题和娇柔而优美的第二主题,弦乐以优美的对位法展开。发展部是稍减慢一点之后恢复原速之前两小节始,第一主题在第一次呈示的伴奏音型以原速出现,然后混入第二主题一起发展,主奏小提琴华丽地活跃。第二乐章,慢板,降E大调,开始时,第一小提琴持续由前乐章带来的降B音,在弦乐和弦伴奏下,主奏小提琴奏出冥想性主题。这个乐章共有3个主题,它们自由地交替出现并交织在一起,第二个主题特别具幽思绵绵的味道。乐章逐渐以独奏乐器的一阵阵飞快掠过的琶音与优美的装饰进入热情的高潮,结束部分将第二主题带了回来,这是一次狂热的高潮,然后又出人不意地退去,归于寂静。第三乐章,终曲,有力的快板。这个乐章的正主题是具有大量双音与四音和弦的热烈的舞蹈音型,它颇像回旋曲与奏鸣曲的自由结合。小提琴与乐队都有热情发挥的段落,但总的情绪是光辉与激情。最后为急板一气呵成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