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世界电影史上的两大传统指的是卢米埃尔的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世界电影史上的两大传统指的是卢米埃尔的

发布时间: 2022-04-29 13:07:26

① 卢米埃尔时期的电影被称为什么

卢米埃尔时期的电影被称为金时期。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手“印度沙龙”内,第一次公开售票向公众公映了他们用纪实手法拍摄的第一批短片。特别是《水浇园丁》,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带有喜剧因素的影片,为以后的故事片的创作开了先河。


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和乔治梅里埃的影片的特点

卢米埃尔兄弟是再现美学(也就是长镜头)的鼻祖,而梅里埃是表现美学(蒙太奇)的鼻祖。

梅里埃的影片永远是中景,摄象机永远不动。他是个魔术师,所以能够运用我们现在所说的一些特技。梅里埃可以称为电影史上的第一个导演。

② 苏联蒙太奇学派

电影史上两大传统
写实主义:卢米埃尔、弗拉哈迪
技巧主义:爱迪生、格里菲斯
格里菲斯再电影史上的贡献 见邵书P.23
1、 反对电影公司的标准镜头、发展了大特写、大远景等一系列电影语言。
2、 格里菲斯发现通过剪辑可以控制影片节奏和情绪。
3、 格里菲斯丰富了电影的结构,从文学借鉴了手法,创造了闪回和平行剪辑,使电影容纳了更多的叙事线条,从而丰富了电影讲故事的方式。
4、 格里菲斯演员表演作用,认为要超越舞台剧,就要有更好的表演,所以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
5、 布景更具有真实感和质感,照明克服了早期的平面感,电影空间造型功能得到发挥。
6、 格里菲斯认识刀电影可以表达导演本人的价值和观念,为电影风格化左了初步的探索。
7、 改变了电影构成单位,从场到镜头的变化。
类型电影 见邵书P.30
好莱坞发明,按不同规范创作影片,三个基本要素:公式化情节、定型化人物、图解式视觉形象。
类型电影式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保证制片商再商业上的成功,同时能满足观念的潜在欲望,对创作风格有压抑。
西部片与强盗片
西部片式以美国西部为北京,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发西部为题材,是美国人民民族性格与精神的体现。有固定的情节、善良的白人遭受暴力的威胁,英雄的牛仔作为执法者来除暴安良,结果一定是善胜恶。有固定的人物和相关道具。
西部片反映了一总道德理想,善胜恶的伦理,观众寻求的不是情节和人物性格,而是某种精神上的宽慰和道德满足。
(约翰·福特《关山飞渡》《铁骑》)
强盗片:见邵书P.45~46
1、 以城市和犯罪事件始末为北京,以犯罪分子为主要人物。
2、 不重推理,罪犯一开始暴露再观众面前,人们感兴趣的不是谁是罪犯,而是罪犯的犯罪过程和落网过程。
3、 人物定型化,专门演员。
4、 固定造型因素、服侍、外表、城市环境和三大现代工具——枪、汽车和电话。
5、 故事来源于社会新闻。
6、 结局强盗必死。
雷诺阿的贡献
《大幻灭》《游戏规则》属于写实主义传统代表人物。
与技巧主义区别,见邵书P.74
1、 尽量外景多。
2、 摄影机运动性强。
3、 长镜头表现段落场面,尽量不剪接。
4、 深焦距镜头使用多,用透视表现场面全貌。
5、 强调演员作用,根据演员特点塑造角色,重视演员发挥。
6、 即兴创作。拍片时,只有大纲,有时甚至无剧本,根据生活流程即兴拍摄。30年代被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先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 对象局限于普通人、平民的日常生活。对事件无集中的概括,按事件的日常性表现。
2、 继承了写实主义传统,创造了一套最大限度追求真实的方法。不依赖明星,取笑照明和搭布景,在叙事故事中强调按事件顺序,拒绝闪回,在当时起到反好莱坞乱编故事和明星制度很好的作用。
“表现生活,追求真实”
如何看待卓别林的戏剧电影
1、 创造富于人性形象、排挤资产阶级世界,但又要进入这个社会,要求得到爱情、体面的生活的机会。
2、 不同的创作道路。当时主流是为资本主义辩护,个人主义和新教伦理占统治地位,试图把美国生活方式理想化。但卓别林用自己的眼光来探讨美国社会的本质,塑造了一个受迫害、失业者的流浪汉典型,抨击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社会,受工人和劳动大众的欢迎。
3、 电影语言重视段落场面和全景镜头,把流浪汉和周围世界关系展示出来。突出空间意识,表达自己的观念。
电影眼睛派
前苏联维尔托夫为倡导者,提倡电影机应像眼睛一样去客观记录生活。所以他拒绝拍故事片,反传统故事叙事模式,主张实况拍摄、偷拍,追求现实感,具有现实主义因素,为六十年代真实电影、法国新浪潮有一定启示作用。
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观点异同 见郑书P.79
都重视蒙太奇的组接作用,最小单位是镜头,当他们单独存在时无意义,只有与其它连接,进入蒙太奇结构后才产生意义,传达概念。
爱森斯坦重视镜头间的对立、冲突,重意念;
普多夫金认为镜头的积累产生效果,重叙事

③ 卢米埃尔时期的电影被称为

卢米埃尔时期的电影被称为金时期。

下列有关电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电影,默片时代的电影多为喜剧而不是悲剧电影。

纪录片是电影的长子,故事片的穷兄弟,它始终伴随着电影的行程,时而显赫,时而低迷,却又始终拥有忠实的受众群。纪录片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期间,璨若星辰的纪录大师与波涛汹涌的美学思潮创造了一次次辉煌。

而且,每一次的起伏总是与社会变革的焦点纠结集交在一起。正如纪录大师伊文思所说:哪里燃烧我就到哪里去,我总是置身于世界的大事件中。而重新梳理这一切,我们不得不回到电影的最初源头,从卢米埃尔兄弟说起。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手“印度沙龙”内,第一次公开售票向公众公映了他们用纪实手法拍摄的第一批短片。特别是《水浇园丁》,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带有喜剧因素的影片,为以后的故事片的创作开了先河。



(3)世界电影史上的两大传统指的是卢米埃尔的扩展阅读:

卢米埃尔兄弟不仅是首先在银幕上取得成功的试验者,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发明,而且还作了摹拟有声片电影的第一次尝试,反映了他们强烈的让“伟大的哑巴”早日开口说话的愿望。

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火车进站》,是以设在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自己家的工厂作为背景,拍摄下来的工人下班的景象。当工厂的大门打开,系着围裙的女工们和骑着自行车的男工们有说有笑地从工厂里出来。

随后,厂主乘坐着一辆由两匹马拉着的马车驶进工厂,大门又重新关上。平凡的形象,活动的人群初次出现在银幕上,令人们感到万分惊奇。而那自然、朴实的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景象,即使是今天的人们看上去,也会被其朴素的艺术魅力所感染。

④ 世界电影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作

1、开端,1888年10月14日,路易斯·普林斯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是IMDb认证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该片记录了一群人在花园里做着一些滑稽的动作。

2、电影初期成长为艺术,1896-1912年,代表作——《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

3、电影艺术初期,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4、电影艺术重要发展期,1946-1959,苏联的一些电影工作者拍摄出了一批有感情冲击力的战争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传记片。如《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易北河会师》等。

5、电影多样化,1960年,以非理性为基本特征,是对戏剧化电影更大的一次冲击。这次电影运动以夏布罗导演的《漂亮的塞尔杰》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吕弗《四百下》,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在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为开端。

⑤ 世界电影之父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

谁也没预料到,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发生的事,竟会被永久地载入史册。

就在那天,里昂的青年实业家路易·卢米埃尔和他的弟弟奥古斯特·卢米埃尔,邀请了一大群宾客,在那个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连续放映了几部用纪实手法拍摄的很短的电影。

放映的首部影片是《工厂的大门》。人们惊奇地发现:黑暗中,随着一束强烈的光柱,眼前竟有一群群穿着花花衣裙的女工,边说边笑地进入工厂,继而男工们则是穿着敞怀的茄克衫、推着自行车,漫不经心地步入工厂大门,最后,厂主乘坐着一辆漂亮的马车驰入大门,顷刻,工厂的大门渐渐地关上了。

正当观众们还陶醉在真实的《工厂的大门》之时,紧接着放映的《火车到站》,却使场内骤然发生了一场“骚乱”。当银幕上出现行驶中的火车头喷着烟、气迎面“直扑”而来时,观众们个个惊恐万分,有的用双手捂住了眼,有的吓得躲到座椅下面,有的慌不择路往场外奔跑,还有的竟然去叫来了警察……等到误会消除,不少人为自己刚才的愚蠢行为而感到可笑,但卢米埃尔兄弟俩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首次放映电影终于成功了。

此后,电影就以它独有的风姿,走遍了世界各地,并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成为艺术世界里一颗熠熠(yì)生辉的“明珠”。于是,1895年12月28日这天,成了电影的“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被人们誉为“电影之父”。

⑥ 世界电影历史的发展

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着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二)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
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从《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卢米埃尔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它直接拍摄真实的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成为写实自然主义电影风格的开路先锋,形成了电影的纪实性传统。卢米埃尔的生活纪实短片在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但刚起步的困境,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大势所趋,另一位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应时而出,他使电影从一种纪实性的“活动照相”(亦称运动画面)导向了艺术电影,为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⑦ 从爱迪生和卢米埃尔的拍片方式初见端倪电影史上两大传统

写实和虚构。

⑧ 世界两大电影先驱梅里埃和

你可能想说的是卢米埃尔吧。卢米埃尔是电影纪录片的先驱;乔治梅里爱是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⑨ 路易·卢米埃尔的作品特点

在卢米埃尔所拍摄的作品中,就题材和内容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方面: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
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工厂大门》,是以设在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自己家的工厂作为背景,拍摄下来的工人下班的景象。当工厂的大门打开,系着围裙的女工们和骑着自行车的男工们有说有笑地从工厂里出来,随后,厂主乘坐着一辆由两匹马拉着的马车驶进工厂,大门又重新关上。平凡的形象,活动的人群初次出现在银幕上,令人们感到万分惊奇。而那自然、朴实的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景象,即使是今天的人们看上去,也会被其朴素的艺术魅力所感染。在以后的作品中,卢米埃尔更是以那些普通的劳动者作为拍摄对象,热情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比如:《木匠》、《铁匠》、《拆墙》、《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以及《消防员》(四部)等等。
家庭生活情趣
萨杜尔曾对这些影片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这些影片既象一本家庭的照相册,同时又象无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家庭的社会记录片。卢米埃尔拍下了一些很成功的情景,使观众在银幕上能够看到同自己一样的生活,或者他们所向往的生活”。这些富有情调和诗意的影片,洋溢着家庭生活的情趣,同时充满了资产阶级的闹情逸致。

政治、文化、新闻
卢米埃尔和他所培养的摄影师们,还将摄影机镜头对准了那些具有社会政治、宗教文化、实事新闻等方面的内容和状态进行拍摄,表现出了他们开阔视野和广泛兴趣。比如:《耶路萨冷教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日本内宅》、《代表们登陆》、《一艘新的船下水》等等。这些影先以不同的景别、角度,准确地拍摄出那个时代异国政治、文化的色彩与特征。同时,就今天而言,这些作品也是人们了解、认识上世纪末的最直观、最真实可信的例作。
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
户外实景拍摄是卢米埃尔作品的主要特征。在这一部分作品中,卢米埃尔更出色地表现出了一个摄影师的才华和他对电影的思考。作品:《出港的船》、《火车进站》、《警察游行》、《街景》、《骑兵表演》,以及由卢米埃尔的两个摄影师分别拍摄的两部影片《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和《威尼斯景象》等等,真实、自然地“抓住了生活实景”,记录了人类所生存的富有魅力的自然空间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状态。在影片《出港的船》中,出海的人迎着冲向岸来的一次次波浪,艰难地把船划出去。画面右上角,站在堤坝上的卢米埃尔夫人和孩子,迎着海风向划船人挥动着手帕,衣裙也随风飘动。卢米埃尔使用逆光拍摄,使整个画面诗意盎然。在这一部分影片中,摄影机位的安排和画面构图的处理上都十分的考究,卢米埃尔更多的运用景深、移动摄影等方式进行表现,使他不愧为赢得早期电影最出色的摄影师的美誉。
在卢米埃尔所拍摄的不足50部的短片中,他还为人们显示出电影所具有的创造不同的表现手段、不同的叙事形式的可能性。其中,
《代表们登陆》被称作是“新闻片”:1895年6月,法国摄影协会议在梭园河上的维尔市召开一次照相会议,卢米埃尔便将与会代表离船上岸的瞬间拍了下来,井在24小时之后,影片和代表们见了面。为此,卢米埃尔被称作为新闻片的先驱。
《消防员》被称作是“记录片”:这部由《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每部一分钟》4个片段组成。受当时的放映设备、胶片长度的限制,只得将作品分切开来。而后再将作品重新连接起来,结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地点拍摄下来的里昂街头消防队员救火、救人的动人情景,却形成了一种“蒙太奇”形式,产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变化。
“有名的《水浇园丁》是一部蕴含着噱头的、萌芽状态的喜剧片”:影片取材于一套连环画,规模很小但包含着许多的喜剧因素,是“后来出现的一切喜剧片的胚胎和原型”。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还可以发现其它不同样式的表现,比如:《假膝行人》就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追逐片”的雏形;而由卢米埃尔的摄影师梅斯吉希拍摄的《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尼亚加拉瀑布),又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旅行片”的先声,等等。
艺术形式
在形式上,卢米埃尔的影片,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的。当然,这里不包括以后的几部由卢米埃尔的摄影师们借助于交通工具拍摄的、具有移运效果的影片。在卢米埃尔的“固定视点的单镜头”的表现形式中,《火车进站》是最为典型的一部作品:摄影机架在站台上,朝着远处延伸的火车轨道。站台上空无一人,景深处一列火车迎面驶来,火车头驶出画左沿站台停下,旅客们上下火车,其中有一位少女在摄影机前迟疑地经过,并露出自然、羞涩的表情。火车离开站台驶出画左,影片结束。在这部影片中,物体与人物时远时近,不同景别的视觉变化,形成了纵深的场面调度。这恰恰是人们今天通常使用的“长镜头”的拍摄方法,即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下来的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连续体。有意思的是,让一吕克·戈达尔在他的影片《卡宾枪手》(1962年)中,对《火车进站》做了又一次幽默的模仿。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在景深镜头的运用上《代表们登陆》和《假膝行人》等,同样是极其富有特点的作品。
卢米埃尔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在记录着周围世界的运动,他无意让“活动电影”成为一种叙事艺术。梅斯吉希曾谈到:“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主要是表达人类的心灵。至于电影,它所表现的乃是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电影机的拍摄范围之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这段话既准确地概括了卢米埃尔的电影观念,同时也体现了电影与生俱来的记录的本性。
可是,对于这一点电影理论界和电影史学界开始给予应有的重视,却是50年代以后的事情。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主张从“电影本体论”出发,深入探索电影美学,并将卢米埃尔“活动电影”所具有的“当场抓住的自然”的“照相性”,视为电影的本性。从此,人们对于卢米埃尔的影片才有了更为恰当的评价。尽管电影艺术的历史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不断地向着探索“人类的心灵”的方向发展。然而,卢米埃尔的“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这一点,却为我们研究电影美学奠定了更为广阔的、更为科学的基础。
“虽然,卢米埃尔兄弟依然认为自己是制造家、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他们使用“活动电影机”拍摄和放映影片,更多的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科学发明及其机器的性能。他们始终没有改变“风吹树叶,自成波浪”的记录景致的方法和目的。但是,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却无可否认的存在着一种潜能,即电影可以运用于叙事,可以变为一种讲故事的工具。因此,电影便很快地被艺术家们所利用。

⑩ 电影史发展方向为哪两个大传统(急用!!)

电影史上两大传统
写实主义:卢米埃尔、弗拉哈迪
技巧主义:爱迪生、格里菲斯
格里菲斯再电影史上的贡献 见邵书P.23
1、 反对电影公司的标准镜头、发展了大特写、大远景等一系列电影语言。
2、 格里菲斯发现通过剪辑可以控制影片节奏和情绪。
3、 格里菲斯丰富了电影的结构,从文学借鉴了手法,创造了闪回和平行剪辑,使电影容纳了更多的叙事线条,从而丰富了电影讲故事的方式。
4、 格里菲斯演员表演作用,认为要超越舞台剧,就要有更好的表演,所以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
5、 布景更具有真实感和质感,照明克服了早期的平面感,电影空间造型功能得到发挥。
6、 格里菲斯认识刀电影可以表达导演本人的价值和观念,为电影风格化左了初步的探索。
7、 改变了电影构成单位,从场到镜头的变化。
类型电影 见邵书P.30
好莱坞发明,按不同规范创作影片,三个基本要素:公式化情节、定型化人物、图解式视觉形象。
类型电影式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保证制片商再商业上的成功,同时能满足观念的潜在欲望,对创作风格有压抑。
西部片与强盗片
西部片式以美国西部为北京,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发西部为题材,是美国人民民族性格与精神的体现。有固定的情节、善良的白人遭受暴力的威胁,英雄的牛仔作为执法者来除暴安良,结果一定是善胜恶。有固定的人物和相关道具。
西部片反映了一总道德理想,善胜恶的伦理,观众寻求的不是情节和人物性格,而是某种精神上的宽慰和道德满足。
(约翰·福特《关山飞渡》《铁骑》)
强盗片:见邵书P.45~46
1、 以城市和犯罪事件始末为北京,以犯罪分子为主要人物。
2、 不重推理,罪犯一开始暴露再观众面前,人们感兴趣的不是谁是罪犯,而是罪犯的犯罪过程和落网过程。
3、 人物定型化,专门演员。
4、 固定造型因素、服侍、外表、城市环境和三大现代工具——枪、汽车和电话。
5、 故事来源于社会新闻。
6、 结局强盗必死。
雷诺阿的贡献
《大幻灭》《游戏规则》属于写实主义传统代表人物。
与技巧主义区别,见邵书P.74
1、 尽量外景多。
2、 摄影机运动性强。
3、 长镜头表现段落场面,尽量不剪接。
4、 深焦距镜头使用多,用透视表现场面全貌。
5、 强调演员作用,根据演员特点塑造角色,重视演员发挥。
6、 即兴创作。拍片时,只有大纲,有时甚至无剧本,根据生活流程即兴拍摄。30年代被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先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 对象局限于普通人、平民的日常生活。对事件无集中的概括,按事件的日常性表现。
2、 继承了写实主义传统,创造了一套最大限度追求真实的方法。不依赖明星,取笑照明和搭布景,在叙事故事中强调按事件顺序,拒绝闪回,在当时起到反好莱坞乱编故事和明星制度很好的作用。
“表现生活,追求真实”
如何看待卓别林的戏剧电影
1、 创造富于人性形象、排挤资产阶级世界,但又要进入这个社会,要求得到爱情、体面的生活的机会。
2、 不同的创作道路。当时主流是为资本主义辩护,个人主义和新教伦理占统治地位,试图把美国生活方式理想化。但卓别林用自己的眼光来探讨美国社会的本质,塑造了一个受迫害、失业者的流浪汉典型,抨击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社会,受工人和劳动大众的欢迎。
3、 电影语言重视段落场面和全景镜头,把流浪汉和周围世界关系展示出来。突出空间意识,表达自己的观念。
电影眼睛派
前苏联维尔托夫为倡导者,提倡电影机应像眼睛一样去客观记录生活。所以他拒绝拍故事片,反传统故事叙事模式,主张实况拍摄、偷拍,追求现实感,具有现实主义因素,为六十年代真实电影、法国新浪潮有一定启示作用。
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观点异同 见郑书P.79
都重视蒙太奇的组接作用,最小单位是镜头,当他们单独存在时无意义,只有与其它连接,进入蒙太奇结构后才产生意义,传达概念。
爱森斯坦重视镜头间的对立、冲突,重意念;
普多夫金认为镜头的积累产生效果,重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