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新疆第一届电影节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新疆第一届电影节

发布时间: 2022-04-28 00:57:39

❶ 电影节走红毯从来不缺话题,那么电影节走红毯是怎么由来的

电影节走红毯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主要就是一个进场的方式。既然名字叫电影界,那么这个节日的主题当然是以电影为主,但是总会有人将其本末倒置。
对于各种网红明星走红毯的热衷心情应该是从范冰冰开始,真正让走红毯出名的是当初范冰冰在戛纳一席龙袍礼服,成功惊艳国内外媒体之后,无论有没有影片,范冰冰都会一席盛装去戛纳红毯走一波,最终混成了国际巨星。

而在现在去戛纳走红毯,甚至成为了一条龙服务的产业,根据时间拍照等内容,价钱会逐渐向上叠加。不管他们是出自于什么样的理由,借口出席电影节,这都不能阻挡他们飞到戛纳,在这块巨星云集的红毯上努力扮靓。

❷ 历届金鸡电影节举办地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鸡奖的背景资料。

意义: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是中外电影的大交流,是中外影人的大聚会,是中国电影人向世界展示中国电影成就,是世界电影人了解中国电影现状,是中国和世界电影界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重要而独特的窗口。

❸ 纪录片《新疆》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奖是否实至名归

我觉得任何事情必须经过实际的检验,才能知道这个事情是不是有价值,任何没有经过检验的事情,我觉得不能随随便便给出任何的评论。北京卫视承制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新疆》就是一个例子,这个记录还没有面向观众,就已经拿大奖了!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北京卫视承制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新疆》从整体介绍来看似乎确实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可是这部纪录片并没有经过观众的考验,更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可是现已经斩获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特别推荐奖,这真是叫人奇怪。


有一位着名的影视剧导演说过【任何的好作品,必须经过观众的检验,才知道好坏】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电视剧和电影以及纪录片,都是面向广大群众的,而不是面向极个别的专家,如果极个别的专家可以代表观众,那就太可笑了。


这次纪录片《新疆》未经播出就斩获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特别推荐奖,是对我们关注的一种侮辱,因为任何的影视作品的颁奖都必须经过观察观众的考验。但是这次的纪录片只要几个专家就认可,似乎是告诉大家专家比观众强。


现在我们国家的娱乐圈有一种风气,一些电视剧和电影的评选,总是忽略观众的实际意义。有一些颁奖的节很多观众吐槽,可是专家们说观众不懂欣赏,没有专业的眼光。这样的事情现在发生的很多,似乎影视剧孤芳自赏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纪录片《新疆》到底好不好,其实应该是观众的意见为第一位,没有观众的认可,拿到一个奖项我实在不明白意义何在!不尊重观众是现在娱乐圈和所谓专家的通病,他们忘记只有观众才是他们生存的基础,这点永远不会改变!

❹ 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哪举行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193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市举行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同样早期的还有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电影节日渐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有1946年法国创办的嘎纳国际电影节和捷克斯洛伐克创办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另外,在40年代先后创办的还有意大利的圣万桑国际体育片电影节、瑞士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英国的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等。
进入50年代,国际电影节更加引人注目、迅速发展起来,从欧洲扩展到北美洲、
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由40年代的几个,猛增到50多个。
到了60年代末,国际电影节又增加了一倍,总数超过了100个。70年代是高峰时期,十年时间又翻了一番,达到200多个。

❺ 国际上各种电影节、影展及其举办时间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 奖项由来: 1927年5月,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有人建议,为了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与会者一致同意并由当时参加会议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治.斯坦利塑成铜像。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 名称由来: 1931年的一天,学院的新任图书管理员玛梅丽特.赫丽发现办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奥斯卡。一个记者把她的话在第二天报导了。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历史记录: 1929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第一次授奖典礼,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 主要项目: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此外还颁发一些特别荣誉奖。每次竞选都分两个阶段:提名和投票阶段。投票由电影艺术与科学院的三千余会员进行。他们从集体投票中选出最佳影片,然后分门别类按专业选举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表决揭晓后进行授奖仪式。由名演员作司仪,由前奥斯卡奖获得者授奖。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 1988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第一次颁发欧洲奥斯卡---欧洲电影奖。该奖的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意在唤醒全球观众对欧洲艺术人文电影的信心及支持。原来欧洲电影奖总部一直设在德国柏林,进入90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1988年1996年德国电影导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导演IngmarBergman担任拥有1000名成员的欧洲电影学术学院主席。最初的奖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艺术家Markus Lupertz设计,1997年原奖座被一位身着欧洲星长裙的长发美女取代,由英国设计家TheoFennell设计。很凑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国奥斯卡完全一样,一对儿般配的骄傲冤家。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1947年,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相当于英国的奥斯卡奖,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提名,奖项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奖类似。1959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1975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1947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奖。第2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3届增设联合国奖。第6届增设最佳英国女演员、最佳英国男演员、最佳外国女演员、最佳外国男演员、最有前途的新人5项奖。以后几乎每几届就有新的奖项产生。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国际电影设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它始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节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1946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国际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电影节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评奖活动。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评奖之前要组成有权威性的评审委员会,我国导演谢晋、陈凯歌都当过评委。中国电影自八十年代以来频频在威尼斯得奖。
圣丹斯国际电影节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是专为没有名气的电影人和影片设立的电影节。由罗伯特·雷德福于1984年一手创办,经过这些年的积累,这个美国本土的小电影节已成为独立制片业的重要精神支柱,许多好莱坞的新锐导演都视其为执导主流商业大片的跳板。而好莱坞大制片公司要找新秀,“圣丹斯电影节”又是不容错过的人力资源库。一年一度的圣丹斯电影节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举行,为期11天。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于1985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T.I.F.F)是当今世界9大A级电影节之一。由东京国际映像文化振兴会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电影节定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 旨在发掘新人和奖励青年导演,要求正式参赛片导演的作品不能超过三部。因而入围导演多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个获得国际电影节联盟承认,和夏纳、威尼斯等着名电影节齐名的、亚洲最大的电影节。从1992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次。

柏林国际电影节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而其间因二次世界大战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财务因素等,曾断断续续进行数年,1969年后的影展活动服日渐稳定,且增设了“导演双周”,到1971年后,市场交易就愈来愈热门了…。 在短短双周之内,影展的活动分为了六个项目:“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份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然而,主席常会影响到大奖评审的客观性,所以,最近几年常遭人诟病。另外,在非竞赛的部份,主要则是提拔新人,以及让杰出的非商业影片有机会公开映演,且“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几乎已发掘了不少有潜力或已成功的导演。 有关奖项部份,则分为“金棕榈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一个奖属于大奖,算是最佳影片,象征了导演的最高荣誉,第二个奖常选一到三部优良作品颁发,另外则有一些名目不少的个人奖,如:“最佳导演奖”、“最佳演技奖”、“国际青年批评家奖”等不一。竞赛部份通常从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为开幕或闭幕的影片,不参与竞赛

法国凯撒奖(César Awards) 法国国内电影的最高评奖,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由法国电影艺术与技术学会和法国电视二台合作举办。并组织评选投票产生。它以法国着名雕塑家巴勒达西尼·凯撒命名(因凯撒奖奖座由他设计)。始于1976年,每年一届。首届设13个单项奖,即最佳法国片、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等。1982年开始增设最佳处女作奖。1984年又增设最佳男女青年演员希望奖。

美国电影金球奖(Golden Globes) 金球奖,始终笼罩在奥斯卡的阴影之下,更像是奥斯卡前的一次预演。金球奖始自1943年,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主办,是美国影视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金球奖共设有24个奖项,金球奖的被提名者名单通常是在圣诞节前公布,颁奖晚会则选在一月中旬举行。金球奖颁奖晚会的举办地点曾多次变动,不过近几年似乎已经固定在贝弗利山的希尔顿饭店。作为每年第一个颁发的影视奖项,金球奖被许多人看作是奥斯卡奖的风向标。近十几年来二者结果的对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美国电影学会奖(AFI Awards) 美国电影协会创办,2002年1月15日颁发第一届学会奖。简称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届。美国电影学会1996年为庆祝电影诞生一百年,举办了美国影史百大经典电影的票选活动,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后每年都针对不同主题举办盛大票选,2001年起更设立了年度十大美国电影,表扬这十部电影的幕前幕后所有主要电影工作者,不细分奖项,皆大欢喜。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作为美国五大影评人协会中历史最悠久的奖项,国家影评奖历来被视作奥斯卡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有95年历史,成员包括电影历史家及电影艺术系学者等。它的各个奖项是由一个150人的委员会以及12人的审查小组票选产生。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国奥斯卡的风向标之一。

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始自1975年,与纽约影评人协会奖、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称之为美国三大影评人奖。创始人是当时任洛杉矶时报影评人的查理卓别林和自由撰稿人鲁斯巴切勒。目前,该协会拥有53名会员,涵盖洛城当地报纸、杂志、电台、电视频道的有名影评人,是所有影评人协会中会员成分最广泛的。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从来不像纽约同行们一样标榜品味,该奖根本无惧于选择那些票房巨片,同时也愿意肯定那些艺术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评奖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成员还积极参与电影相关事物当中。在过去三十多年来,该协会曾资助和举办了很多电影界的盛事,并捐赠了不少基金给洛城的电影机构,特别是那些涉及到电影资料保护的项目。 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奖(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国三大影评人奖之一。

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国三大影评人奖之一。 美国金草莓奖(RAZZIE Awards) 由约翰.威尔逊在1981年设立,由“金草莓奖基金会”组织评选,是与奥斯卡唱对台戏、专评好莱坞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员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得奖名单在每年3月24日即奥斯卡颁奖前夜公布。得奖名单有时并非该年度最烂(但多半也好不到哪里去),而是以〔亏〕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电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会因树大招风而中奖!每年还故意选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一天公布得奖名单。

美国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专门表扬低成本电影,现今已成为美国独立制片界的最高荣誉奖,不容小觑。每年三月下旬举行颁奖典礼。

日本《电影旬报》电影奖 创刊于1919年的《电影旬奖》于1924年开始进行年度佳片评选,最初只选出最佳外国电影;1925年起对外国片分艺术片、娱乐片两类开展评选;1930年起又分“日本现代电影”、“日本古装电影”、“外国无声电影”、“外国有声电影”进行评选;之后,固定为年度10部最佳日本电影、10部最佳外国电影、最佳日本影片导演、最佳外国影片导演四个项目的评选, “年度十佳”是战前最权威的电影奖项。随着战后电影繁荣时期的到来,电影旬报年度评选项目越来越多,渐趋“奥斯卡化”,分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国影片、最佳导演、编剧、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员等,并扩大了读者参与程度,上述奖项,由读者同样选出一遍。

Internet电影奖(internet movie awards) 参与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线电影奖项,所有获奖电影无一例外是好莱坞大制作。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76年,由埃及电影作家与评论家协会主办。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四世国王的王后娜妃蒂蒂命名,娜妃蒂蒂以美貌闻名,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娜妃蒂蒂金像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纪录片、最佳短片。最近开罗又把国际电影节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于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举行。主办者希望从电影中看世界,所以称为“世界电影节”。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的活动内容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赛;而且奖项名目繁多,但每一届实际评出并颁奖的项目不多。电影节每年对本国参赛的影片都要颁发“国际电影评论奖”。除比赛外还有各种专题展映和研讨会。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❻ 世界上着名的电影节都有哪些

最着名的莫过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即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

1、戛纳国际电影节:戛纳(香港称“康城”,台湾称“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

2、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在电影黄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电影大师的摇篮。

3、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从1951年第一届开始,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避免与戛纳电影节“撞车”,提前至每年2-3月间举行,为期两周。

(6)新疆第一届电影节扩展阅读:

其他着名的电影节还有:

1、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是瑞士举办的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素有“电影节中的王子”的美誉。

2、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53年,是西班牙举办的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电影节之一,在欧洲影视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之父”,最高奖为“金贝壳奖”。

3、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7年,宗旨为鼓励文化的多样性和各国人民之相互了解、刺激各大洲电影制作的提升来培育优质电影、拔擢电影工作者与新创作品、发掘和鼓励新进人才、并促进世界各地电影专业人士的交流,最高奖为“美洲大奖”。

4、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的电影节之一,在五十年代成为中国电影最爱亮相的舞台,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5、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76年,原为世界三大非竞赛电影节之一,从1991年起增加了竞赛单元,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也是非洲最大的电影节之一,它规定参赛片必须不带政治色彩,不得在其它电影节上放映过。

6、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1985年首次举办,刚开始为每两年举行一次,1992年起改为每年举办,由东京国际映像文化振兴会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最高奖为“东京大奖”。

7、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始办于1993年10月,每两年一届,从第5届(2001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届。宗旨是呈现并鼓励多元艺术创作,创办以来在专业架构及服务、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迅速提升,被誉为是“全球成长最快的国际电影节”。

❼ 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在哪举办的,是哪一年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

❽ 有哪些纪录片是讲新疆的只要是和新疆有关的都可以

《中国哈萨克》1983年,成为中央电视台《兄弟民族》栏目开播的第一部纪录片,编导施生田,赵群力《家住沙漠中》新疆电视台1994年出品,入选德国格廷根人类学电影节、北欧人类文化电影节、布鲁塞尔电影节,编导纪林。

《亚心和牧羊人》新疆电视台1999年出品,获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篇大奖,编导宁照宇,何明。

《野马之死》新疆电视台2000年出品,获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编导谢勇。

《卡拉麦里的冬天》新疆电视台2001年出品,获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编导谢勇。

《山玉》新疆电视台2002年出品,入围第九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编导刘湘晨。

《doreme》新疆电视台2002年出品,入选德国格廷根电影节、法国国际人文电影节,并作为格廷根电影节的闭幕影片之一,编导纪林。

《天池人家》新疆电视台2002年出品,获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节目短纪录片一等奖。

《湖》新疆电视台2002年出品,获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节目系列片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骏马”奖纪录片类一等奖,编导魏圣泽。

《阿艾石窟之谜》新疆电视台2003年出品,获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编导纪林。

《回家的路有多长》新疆电视台2003年出品,获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作品奖、最佳摄像奖,2003年中国“横店影视城”杯纪录片自然与环境类金奖,编导孙昆,石峰。

《一个都不能少》新疆电视台2004年出品,获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节目短纪录片一等奖。

❾ 魏威的介绍

魏威,1969年出生于乌鲁木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微电影制作联盟理事)祖籍四川,中国电影新锐导演、编剧、演员。1987年入伍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新疆总队乌市支队,在部队期间是一名文艺宣传骨干,常参加部队的文艺调演。1998年考入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在校期选修影视导演专业。2009年第一部处女作品自编自导自演的短片《阳光依旧灿烂》2,该片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3“优秀影片奖”、第二届深圳国际微电影节荣获“最佳编剧奖”。2010年在新疆电视台电影频道做栏目剧导演,2013年应乌鲁木齐电视台电影频道邀请编剧导演的第二部公益片《我要闯红灯》十八天内点击率超过200万,同年该片在首届乌鲁木齐微电影节荣获“一等奖”。

❿ 永生羊的电影

中文片名:《永生羊》
国家/地区:中国·新疆
类型:哈萨克语同期声彩色故事片/剧情 乌库芭拉 玛尔江·巴依吐肯
凯斯泰尔 阿布都瓦依提·艾比包
莎 拉 再依乃莆·艾勒木塔依阿赫泰 努尔兰·阿里木江(哈萨克斯坦)
哈力(小) 艾孜麦提·哈山
哈力(大) 别克包拉提·朱玛汗
红脸老人 海拉提·哈力木
玛尔吉娅 丽娜·夏侃
小个子 夏力卡尔·吐斯甫汗
乌库芭拉父亲 贾吾达提·海沙
乌库芭拉母亲 玛依拉·乌马尔哈力
乌库芭拉哥哥 加尔斯汗·托哈尔
哈力父亲 吾铁甫·叶斯木汗
哈力母亲 库丽吉肯·卡白
托 海 叶尔布兰·沙赫杜拉
族 长 胡赛因
亲 家 阿扎提·沙合江
阿赫泰姑姑 马肯·阿斯木汗 出 品 人 高峰 管岩总 监 制 苏伟 艾斯海提·克里木拜
监 制 张伟绪 施生田
制 片 人 陈则君 李曼
发行制片人 李曼
编 剧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
导 演 高厂
执行导演 梁碧波
摄影指导 李雄
摄 影 何沛
美 术 潘捷 马大地
录 音 林临
作 曲 吴咏梅
剪 辑 张慧敏 赵晨旭
副 导 演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
副 摄 影 杨晓童
摄影助理 陈 超 杨 淞
剧照摄影 张梓宸
副 美 术 贾吾达提·海沙
导演助理 林 杉
场 记 夏 孟
剪 辑 张慧敏 赵晨旭
照 明 李兴全 颜嘉伟
照明助理 彭长岭 张文磊 王志成 王振
副 录 音 莫国宁 王振 白伟
声音编辑 陈丹丹 胡靓
化 妆 李玉祥
化妆助理 王晓林 丁少龙
服 装 查汉·克文 古力夏提·扎太
服装助理 查汗·巴伊尔
道 具 加尔斯汗·托哈尔 康巴别克·阿力满 阿斯哈尔·哈德尔
置 景 波拉提·阿勒腾别克 赛力克·吾马勒汗
现场制片 黛盘峰
剧 务 徐颖楠 白家杨
会 计 张爱玲
场 务 候玉臣 刘浩 李逵 藤兆钢
制片主任 陈则君
民俗顾问 贾贺甫·米尔扎汗
哈文翻译 马丹尼雅特·木哈泰
旁 白 巴拉盼?6?1热巴托夫
字幕翻译 高亦可
音乐监制 吴知言
音乐录音 张小安
录制统筹 姜涛
主 题 歌 《爱的凝望》
作 词 阿 拜
作 曲 阿 拜
演 唱 叶尔波拉提
插 曲 《塔里旦》
冬 不 拉 依曼那列
库 姆 孜 木哈买提汗·努尔木汗
排 箫 丁晓逵
首 席 黄立杰
演 奏 亚洲爱乐乐团 蒙特卡里尔电影节
《永生羊》由新疆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编剧并担任副导演的新疆题材哈萨克语同期声彩色故事片《永生羊》参加了9月份第34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The Montreal World Film Festival)电影处女作竞赛单元角逐,成为5部参赛影片中唯一一部入围,并进入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还在加拿大展演了四场。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始于1977年,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也是北美唯一被国际电影制片人联合会承认的竞赛性电影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在选片时注重民族性、多样性和艺术性。我们经常能看到中国电影的身影。本届电影节,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投资、高厂导演的故事片《永生羊》将参加电影处女作竞赛。胡玫导演的《孔子》和张艺谋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将在电影节期间放映。同时,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执行副秘书长唐丽君应邀担任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本届电影节从8月26日持续到9月6日。
“北京放映”
在2010年的第14届“北京放映”活动中,《永生羊》和《碧罗雪山》受到了最高的关注度,新疆电影本土电影迈向市场化的历史性的一步,该片也受到中外片商的关注。影片在风景如画的喀纳斯选景,讲述了发生在上世纪初一位哈萨克女孩美丽而凄凉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全景展示哈萨克族游牧生活的风貌。曾在《美丽家园》中有过出色表现的阿勒泰地区歌舞团演员玛尔江·巴依吐肯担任女主角,男主角由哈萨克斯坦演员努尔兰·阿里木江担任,演员全部都是哈萨克族,基本都是非职业演员,并有哈萨克斯坦演员加盟演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本片于2010年10月29日在新疆人民剧场首映,获得了各界观众好评。
在《永生羊》的首映式上,导演高峰表示,这部影片将哈萨克族独特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心理素质融在一起,拍出了一部真正的哈萨克的电影。
《永生羊》编剧叶尔克西说:“我的这篇散文之所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关键是找到了我想表达的对新疆这片热土的理解。影片保留了原散文30%的内容,大部分是新加进去的故事。我认为,影片只有真正突出了思想性、民族性、地理性、文学性和传奇性,才能更好地阐述一个地方的民族文化。”
拍摄历程
《永生羊》2006年由中央电视副台长高峰点题,进行电影剧本的创作改变。叶尔克西在电影拍摄中,全程跟随剧组,参与导演工作。《永生羊》2009年夏天在风景如画的国家5A景区喀纳斯开机,并辗转张北草原,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清景无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影片总投资800万元,拍摄过程历时一年多,期间经历了2009年新疆阿勒泰地区百年不遇的暴风雪天气。该片是国内首部用哈萨克语同期声拍摄的故事片。
价值意义
《永生羊》在风景如画的喀纳斯选景,讲述了发生在上世纪初一位哈萨克族女孩美丽而凄凉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全景展示哈萨克族游牧生活的风貌,这部电影是我国首部用哈萨克语同期声拍摄的彩色故事片,演员全部都是哈萨克族非职业演员,并首次启用国外演员加盟。具有浓郁的哈萨克民族特色和阿勒泰地区特色。
《永生羊》通过艺术的手段,对新疆这块土地的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山川风光博大而优美的新疆,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质地深厚凝重的人文新疆,完成了一次画面和文化优良的结合,是新疆题材电影中,一部创作成功并有所创新的影片。
《永生羊》在运作方式上,进行了十分可贵的尝试:通过新疆少数民族艺术家进行剧本原创,与疆外电影创作者携手,通过社会融资的方式,进行艺术生产,并已经取得初步成功,这在新疆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中,并不多见。《永生羊》编剧是新疆作协副主席、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曾经获得天山文艺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她根据自己的同名散文改编,散文《永生羊》获2003年自治区首届天山文艺奖,并为国内多家国家级省级文学杂志转发,并收入由中国散文家协会主编的《三十年散文观止》。
《永生羊》通过艺术的手段,对新疆这块土地的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不仅展示了山川风光博大而优美的新疆,而且展现了质地深厚凝重的人文新疆,是新疆题材电影中一部创作成功并有所创新的影片。
《永生羊》是一部我国游牧民族哈萨克人的生活画卷,充满了东方意韵。电影讲述了哈萨克族牧人的生活,通过两个女人莎拉和乌库芭拉的爱情和生活,演绎了哈萨克族女人的一生,她们为了追求纯洁的爱情,不惜冲破世俗,也为了承担起抚育的责任而放弃自己的幸福。
《永生羊》的编剧是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永生羊》是她根据自己的同名散文改编而成的。她告诉记者,在运作方式上,这部电影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少数民族艺术家携手疆外电影创作者,通过社会融资方式进行艺术生产,这在新疆民族题材电影创作中都不多见。
《永生羊》首映之后将在新疆各地和我国一些重要城市放映,目前出品方已经制作了电影的英、法、俄语拷贝,还计划制作阿拉伯语拷贝,准备将这部艺术电影推向欧美、新疆周边国家和阿拉伯语观众市场。 第二十八届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奖提名-高厂(《永生羊》)
第二十八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再依乃莆-艾勒木塔依(《永生羊》中饰莎拉)
第二十八届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吴咏梅(《永生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