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监控摄像机3.6mm、4mm、6mm、8mm、12mm、16mm的镜头分别能找多远这个距离是怎么算出来的
直接*1.5。比如4*1.5=7米,算是最佳视距。简单粗暴,如果你要专业算法不知道。
⑵ 摄像机的镜头焦距参数是怎么和摄像距离对应的
·8.5-85mm
·1/2"成像尺寸
·F2.0
·42.8°×4.2°
·C标准接口
·Φ70×85×139.6mm
›电动变倍,10X倍率
›最佳监控距离100-250m
›适用于地铁、隧道、涵洞等光线条件较差的狭长空间(也可用于高速公路)
SL8585IRMP系列 完全可以满足您的需求
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
f=wL/W
f=hL/h
f:镜头焦距 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被摄物体宽度
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被摄物体的高度
⑶ 求:摄像机可视距离的计算公式。谢谢!
1mol的盐酸是36.5g,所以3mol就是36.5×3=109.5
就是配制109.5g/l的溶液:
例如你用35%的盐酸配制1L溶液的话,计算如下:
X*35%=1*109.5
计算出X的值,然后加水至1L的刻度线,就OK了.
⑷ 什么是3D摄影
3D拍摄通过两台摄像机模拟人的眼睛,拍左眼和右眼的画面。目前两个摄像机的排列方式是两种,一种是水平的并排,另一种是垂直上下的方式。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跟人的眼睛瞳孔差不多,60-65毫米,拍的时候可以根据近景或者远景调整两个摄像机之间的距离。很重要的问题是确保两个摄像机之间的光圈、焦距和亮度一致,否则拍出来的两个画面人眼看起来会有很多不适的感觉。当然现在很多摄像机都通过电缆机械自动调节,但很难保证两个完全一致。现在有些研究,比如说两台摄像机之间位移差多少可以接受,亮度差多少可以允许,这也是将来做3D测试测量的标准和主要的内容,还有双眼垂直之间的差别和亮度的差别有多少对人的感觉不会那么明显。另一个问题,运动的物体要确认拍的时候左眼和右眼都有,如果运动物体拍的时候左眼或右眼没有,再合成的时候物体看起来就很奇怪了,叠加不上。一般来说背景可以左右眼之间有差异,但运动的物体要确保落在左右摄像机拍摄的区域之内。
人的双眼因为相距有一定距离60-65毫米,所以在看特定事物的时候,用左眼看到的影像和用右眼看到的影像有所不同。就是这种角度不同的两个影像在大脑里合成后才会让我们感到立体感。
所谓的3D是视差产生的左右位移,最后才会有3D的效果出来。视差有四种:零视差,左眼和右眼看到的距离一样;正视差是右眼在左眼之前,一般画面在屏幕的后面;负视差是右眼看到的画面在左眼的左边,负视差看到的画面应该是在屏幕的前方;正常的两眼不能有分散的视觉,要避免拍的时候出现散的视差状况出现。零视差一般是电影或者电视的屏幕,到底哪个算屏幕?零视差的点就是电影屏幕和电视的屏幕,如果画面要出屏得以这个为参考,入屏也得以这个为参考。正视差是右眼在左眼的右边,它的点落在屏幕的后方,画面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在屏幕的后面位置。负视差画面是在零视差定义的屏幕前方,右眼看的画面是在左眼的左方,物体全在屏幕的外面,会产生悬空的感觉,朝视觉方向飞过来。分散的视差人眼不会散开,真正拍的话不会有这种画面出来。
⑸ 关于看3D电影的问题
D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3D是指三维空间。国际上是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
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一只眼睛虽然能看到物体,但对物体远近的距离却不易分辨。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各式各样的立体演示技术,也多是运用这一原理,我们称其为“偏光原理”。
3D立体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和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⑹ 3D电影是什么3D眼镜又是什么求答案
肉眼所看到的景像是一种具有层次、深度的立体影像。一般我们所谓3D游戏,实际上并非真正的3D;显示卡虽以x、y、z轴来处理资料,然而输出至屏幕时仍须再次转换成2D,因为屏幕先天即是2D,所以我们称呼这种3D为“平面3D”。让我们先做个简单的实验,首先伸出您的一根手指头,并凝视这根手指,然后闭上右眼、张开左眼;再来张开右眼、闭上左眼,仔细观察左、右眼所见是否有些不同?这个不同即为“视差(parallax)”。立体3D的技术即是要将这个“视差”持续在屏幕上表现出来。因此为使观赏者得以观看真正立体,每个眼睛所看到景物必须与另一眼稍有不同。事实上,在真实生活里左、右眼所看到的景物即有些不同,而这理论即被应用在立体3D科技之中。
D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3D是指三维空间。国际上是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
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一只眼睛虽然能看到物体,但对物体远近的距离却不易分辨。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各式各样的立体演示技术,也多是运用这一原理,我们称其为偏光原理。
3D立体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和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3D眼镜:
3D Vision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时分法技术,通过3D眼镜与显示器同步的信号来实现。当显示器输出左眼图像时,左眼镜片为透光状态,而右眼为不透光状态,而在显示器输出右眼图像时,右眼镜片透光而左眼不透光,这样两只眼镜就看到了不同的游戏画面,达到欺骗眼睛的目的。以这样地频繁切换来使双眼分别获得有细微差别的图像,经过大脑计算从而生成一幅3D立体图像。
3D Vision眼镜在设计上采用了精良的光学部件,与被动式眼镜相比,可实现每只眼睛双倍分辨率以及超宽的视角。眼镜为现代太阳镜款式,佩戴舒适,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除传统3D眼镜以外的时尚、轻型3D眼镜的选择。
⑺ 网络摄像机镜头大小跟观看距离是怎么样的关系比如3.6mm跟6mm各能看多远!他们之间有什么公式可计算呢
摄取景物的镜头视场角是极为重要的参数,镜头视场角随镜头焦距及摄像机规格大小而变化(其变化关系如前所述),覆盖景物镜头的焦距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1) f=u•D/U
(2) f=h•D/H
f:镜头焦距、U:景物实际高度、H:景物实际宽度、D:镜头至景物实测距离、u:图像高度、h:图像宽度
(3)举例说明:当选用1/2〃镜头时,图像尺寸为u=4.8mm,h=6.4mm。镜头至景物距离D=3500mm,景物的实际高度为U=2500mm(景物的实际宽度可由下式算出H=1.333•U,这种关系由摄像机取景器CCD片决定)。
将以上参数代入公式(1)中,可得f=4.8•3500/2500=6.72mm,故选用6mm定焦镜头即可。
经济混凝剂经济界
也就是说6mm的镜头可以目的看34米左右
⑻ 3D电影画面是如何制作的
简单来说,3D电影画面制作大体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利用双镜头摄影机进行拍摄,另一种是前期2D拍摄加上后期转制。或者由两种制作方式共同合作而成。
双镜头摄影机拍摄就是拍摄前期采用双摄像机、双镜头的3D拍摄设备同步录制,然后把两个素材分别处理,最后是在3D电影院里用3D显示技术,也就是红蓝显示、偏光、主动快门式显示等技术,把两路视频分别传输到人的左右眼睛里,得到立体图像,《复联4》3D版就是以这种技术为主拍摄而成。
另一种则是通过2D电影拍摄完毕,再转成3D电影。2012年4月4日《泰坦尼克号》以3D版形式再上映,全球票房3.44亿美元,总票房变为21.87亿美元。据悉,《泰坦尼克号》由2D影片变为3D版耗资巨大,300多名科技人员共耗费60周时间才制作完成,其成本高达1800万美元,而耗资巨大的2D版本,总投资也不过二亿美元。从目前电影市场来看,一部2D大片转3D,需要借助专业团队加专业软件,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制作费用至少要200万美元起。对于普通的制片方来说,要想做一部成功的3D电影,成本非常之高,投资风险也会加大,很多制片方对此都不敢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