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大名妓系列txt全集下载
四大名妓系列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贰’ 四大名妓到底是谁啊
四大名妓:李师师、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
董小宛:一字青莲,名白。
她美冶动人,娇柔百媚,打动青楼里外多少过客心,醉语缠绵,风情万种,留下终身记忆梦。
她名扬江南,技压群芳,看过多少人世间悲欢离合,清秀灵气,知书达礼,引无数才子侧目。
她心底善良,厌恶权势,冷眼旁观多少场假情真戏,留下的却是串串心酸与怀念的泪水,是一个重情有义的哀怨女。 (金陵十二钗之一)
李师师:北宋末年名妓,才貌双全,能词曲,善歌舞,王公贵族词客骚人竞相与她交往,名噪对京,她的一生是曲折的,有着欢笑与泪水,交往中豪客有梁山泊首领宋江,宋徽宗,吕将相。
陈圆圆:字畹芬,名沅。自小聪慧过人,多才多艺,稍加点拨,便成为享誉秦晋。艳压江南的“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昆腔名角。她的声悠悠荡漾着醉人的魔力,所者无不叹道“余音绕梁,三百不绝;她的美是那样的恬静、秀淡,浑身上下,抖落着与青春的气息;她的才时刻都反衬出男人们的冒昧知,理性与智慧畜于她无懈可击的判断与反映能。传说乃吴三桂情妇......(秦淮八艳之一)
柳如是:本姓杨,初名云,一名影怜,又名爱。后改姓柳,名隐雯,字如是。后又改名为隐,号河东君。丰神秀媚,情态幽闲,秉性机敏,颇有胆识。豪岩自负,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慨。知书善诗,作诗填词,千言立就,倚马可待。四方名士,无不争相唱酬。钱谦益曾说:天下风流佳丽,独王修微、杨宛叔与河东君鼎足而三。(秦淮八艳之一)
‘叁’ 我想知道古代名妓的故事,
关于“秦淮八艳”
说到秦淮商女,使人不能不想到明末清初那一批江南佳丽。她们不仅颜色如花,身姿绝世,而且不少人具有高度文化修养,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声名藉藉者如顾媚、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寇白门、陈圆圆等,号称“ 秦淮八艳”。若论胸中志气,政见节操,有的真能令须眉俯首,男儿气短。政治上,她们仰慕和支持当时的进步势力东林、复社,参预集会,兄弟相称,甚至有“家家夫婿是东林”之说。成为清流士子的红颜知己,风尘挚友。像柳如是,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死节, 后来又参与了反清复明的活动;葛嫩被清兵执缚后,主将欲犯之,嫩大骂,嚼舌碎,含血唾其面,抗节被杀;而李香君,这个身材娇小,被称为“香扇坠”的女子,经过孔尚任在《桃花扇》中以大手笔加工塑造,成为其中形象最完整、也最为感人的一个。李香君以其才识魄力,使侯方域避免了政治失节,也逃脱了逆党迫害,令清流士子自愧弗如。这些沦落烟花的不幸女子,弱骨柔情,却能把 个人命运系于家国民族的兴亡,如果超脱世俗观念,就不得不承认,在鼎革易代之际所表现出来的英风侠概,确实光彩照人,令人起敬。进入新时期以后,秦淮河畔修复了香君旧居媚香楼,算是当年风流馀韵的象征吧。
秦淮河两岸,在六朝时就是金粉之地,娼妓之盛在明清之时达到极至,其从业人数之多,大概谁也无法统计。明代承袭了唐以来的“官妓”遗风,大肆兴建歌楼妓院,当时在南京建有名为“轻烟”“梅妍”“柳翠”等的楼宇十四座,“花月春风十四楼”是也。清余怀在《金陵轶事》一文中引用金陵父老的话云,十里秦淮是“户户皆花,家家是玉,冶游无虚日。”秦淮娼妓中当然也有纯粹卖艺的歌妓,但绝大多数只是打着歌妓的名号,暗地里从事着肉体交易,这种状况甚至延续到现代,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在《日暮过秦淮》一文中写到:“南京的歌女,是挂上一块艺人的牌子的,她们当然懂得什么是宣传。”
明代以后,文人士大夫以狎妓为雅事,渐渐成风。可以说,如果没有明清之际的秦淮八艳,那么秦淮文化也许就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记载。前不久在《扬子晚报》上看到一则新闻,有官员站出来辩解说,秦淮文化的核心并不是娼妓文化。这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的,好象什么一沾上娼妓就不够光彩。在我看来,娼妓文化纵使不是秦淮文化的核心,起码也是秦淮文化的基础。文人狎妓的心理也颇可玩味。一方面是肉体上想着亲近,另一方面,对于青楼妓女,其实内心里多少是有一些鄙夷的。然而,秦淮八艳让明清之际的江南士子们黯然失色,足足让他们尴尬了一回。李香君不屈马士英阮大铖的淫威,以头触柱,血溅桃花扇,并与变节的丈夫侯朝宗分道扬镳;董小宛杜鹃啼血,苦口婆心,力劝丈夫冒辟疆不要出仕清廷:“拼得一命酬知己”的柳如是,在清兵兵临城下时拉着钱谦益要其随她投水殉国,而钱却畏缩不前,沉默不语……和秦淮八艳相比,这一批江南士子显得面目可憎,人格萎琐。当一个朝代行将灭亡的时候,只有一群弱女子用自己瘦弱的肩膀默默承受着一个时代的雪崩,裙裾飘飘,如玉树临风。
秦淮八艳大多或春花早落,或晚景凄凉,董小宛去世时只有28岁,顾横波也只活了45岁,柳如是因家难自尽,李香君忧郁而死,卞玉京因伤心失望遁入空门。妓女社会地位低下,一般说来终生难脱乐籍,从良嫁人、相夫教子只是少数幸运儿的际遇,绝大多数妓女终生过着孤单的生活,她们一般收养一两个养女授以技艺,以便自己人老珠黄时有个依靠。秦淮八艳中,李香君一生的悲惨遭遇可以说是秦淮歌女命运的缩影。李香君的父亲为武将,后家道败落,10岁时被卖入妓院,由秦淮名妓李贞丽收养。她后来与侯朝宗苦恋四年,结为夫妻,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过上好日子。侯朝宗避难出逃后,她经受了一系列苦难,面对阮大铖的逼婚,她以死抗拒,后又被掠入福王后宫,备受屈辱。但李香君一生最大的打击还是侯朝宗的变节。侯朝宗始终是底气不足,违背了妻子的愿望,投降了清朝,对崇尚节气的李香君来说,这个打击是致命的。以致她怒撕与侯的定情之物桃花扇,终生不再见他。有记载说李香君后来在栖霞山出家,忧郁而死,这个结局是可信的,她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对大多数妓女而言,她们并没有类似李香君这种传奇式的经历,她们的遭遇和痛楚更带有普遍性。黄裳老人有一篇文章写他在秦淮河畔亲眼目睹了秦淮歌女晨练的情景,那可能民国初年的事情,写的是些很小的女孩子:“这个冬天的早晨,洲边上结了不少冰碴,有几个穿了短短的红绿棉衣的女孩子,伸着生满冻疮的小手,突了冻红的小嘴,在唱着一些不成腔调的京戏。从那些颤抖着的生硬的巧腔,勉强的花哨里,似乎可以听见师父响亮的皮鞭子的声音。”等这些女孩子们的花腔唱熟了,就让她们去卖唱,以赚取钱财,而这些钱她们又无疑是得不到或所得很少。黄裳在文章最后感叹说,“这正是一个颇有希望的‘行业’,让他们的——有许多是买来的——小女儿在这寒冬的早晨到这一湾臭水前面来喊嗓子。”
杜牧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歌女的麻木不仁表露出浓浓的怨恨。实际上,商女是没有什么人身自由的,从小被买来,被教授技艺,被培养成一架美丽的挣钱机器,她们如果不演唱,也许生活顿时就无着——如斯,关注自己究竟置身于哪一代王朝对她们而言还有多大意义?谁又曾关注过她们?桃花扇底送南朝,一个朝代往往比一支曲子先行结束。
中国古代四大名妓
钱塘诗妓:苏小小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籍。两人一见倾心,阮籍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苏小小从此与阮籍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籍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建业。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太死心眼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迷住宋徽宗的李师师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师师。过了一年,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又邻居抚养长大,渐渐出落得花容月貌,皮肤白皙,被经营妓院为业的李媪将她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一时间李师师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杨戬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一见到李师师,宋徽宗就觉得这些年简直是白活了。李师师不卑不亢、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李师师与高俅早就相识,见位高权重的高大人竟然对这位陌生的客人毕恭毕敬,心下疑惑,但可以确定这也是得罪不得的达官显贵,于是殷勤侍奉。
第二天天还没亮,宋徽宗急忙穿好衣服,与高俅杨戬赶回去上朝。从此宋徽宗对后宫佳丽视若无睹,隔三差五就以体察民情为由,出宫来李师师这里寻欢作乐,有时还叫着大学士王黼同去。李师师渐渐也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万岁爷驾临,怎敢不百般奉承!如今的李师师可非往日可比,身份虽然仍是名妓,却也“名花有主”,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也只能望“师”兴叹。
可是偏有武功员外郎贾奕以前与李师师交情深厚,一日偶遇李师师,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后不免醋意大发,写了一首讽刺宋徽宗的词: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宋徽宗听说后大怒,差点杀了他,最后还是贬到琼州做了个参军。
其实在所有的客人中,李师师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彦。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彦趁着这个空儿前来看望李师师。二人正在叙阔之际,忽报圣驾前来,周邦彦躲避不及,藏在床下。宋徽宗送给李师师一个新鲜的橙子,聊了一会儿就要回宫,李师师假意挽留道:“现已三更,马滑霜浓,龙体要紧。”而宋徽宗正因为身体没全好,才不敢留宿,急急走了。
周邦彦酸溜溜地添了一首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岂知宋徽宗痊愈后来李师师这里宴饮,李师师一时忘情把这首词唱了出来。宋徽宗问是谁做的,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话一出口就后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彦也一定在屋内。脸色骤变,过了几天找借口把周邦彦贬出汴京。
李师师为其送行,并将他谱的一首《兰陵王》唱给宋徽宗听: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宋徽宗也觉得太过严厉了,就又把周邦彦招了回来。
宋徽宗玩物丧志,对边境上的危机满不在乎,终于在靖康之难成了俘虏。金军本想连李师师一起俘虏,但没有成功。宋朝南渡后,李师师的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捐出家产抗金,自己遁入空门。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吞金自杀。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击鼓抗金的梁红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
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
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
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干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与梁红玉白头偕老度过余生。
倾国名姬陈圆圆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肆’ 宰相端把焦尾琴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链接:
《宰相端把焦尾琴》是在好123小说连载的一部小说,作者是唐绢
‘伍’ 四大花魁指的是谁呢
四大花魁指的是柳如是、苏小小、李师师、陈圆圆。
柳如是
明末清初女诗人,中国古代四大名妓之一。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为“秦淮八艳”。
苏小小
南朝时期着名的歌伎、钱塘第一名伎,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妓之一。
李师师
北宋末年青楼歌姬,据称她才貌双全,当年深受赵佶宋朝皇帝的喜爱,就连宋朝着名词人周邦彦都对她爱慕有加。
陈圆圆
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人,中国古代四大名妓之一,“秦淮八艳”之一。陈圆圆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便从小居住在姨夫家,跟随了姨父的姓“陈”。她自幼就冰雪聪明,容貌也是倾国倾城。
‘陆’ 四大名妓的事情概括 不要百度上的 要简洁的
1、钱塘诗妓苏小小
苏小小自幼家境殷实,父母十分宠爱这个独生女。十五岁时,父母谢世,她变卖家产,带着乳母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小小常在她的小楼以诗会友,和文人雅士们来往,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在游玩之时苏小小遇见了俊美公子阮籍,两人一见倾心。但阮籍父亲不愿儿子和妓混在一起,把他逼回了建业。小小为此事病倒。
一年秋天她见到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却气宇不凡的鲍仁,她主动提供钱物资助。第二年春天苏小小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到钱塘视察的官员孟浪难为她,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作诗,苏小小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她的才气让孟浪赞佩不已。
2、迷住宋徽宗、色艺双绝的李师师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师师。幼时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被邻居抚养长大,渐渐出落得花容月貌,皮肤白皙,被经营妓院的李媪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一时李师师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其中就有师师最中意的大才子周邦彦,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李师师不卑不亢、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从此徽宗对后宫佳丽视若无睹,隔三差五就以体察民情为由,出宫找李师师寻欢作乐。徽宗玩物丧志,终在靖康之难成了俘虏。宋朝南渡后,李师师下落不明。
3、击鼓抗金的梁红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祖父与父亲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
宋高宗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梁红玉为安国夫人。
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辞去官职,与梁红玉白头偕老度过余生。
4、 倾国名姬陈圆圆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被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时纳入田府。
崇祯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把圆圆赠给吴三桂。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父亲投降,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圆圆独居别院。后削发为尼,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还用再简洁么?要多少字的?
补充:
古代四大名妓没有定论,说法不一。
李师师只有美名而无才名、陈圆圆怕是借了“冲冠一怒为红颜”、柳如是仅仅是南北朝乱世名妓、苏小小虽传才貌双全,一时无俩但却没有什么大事可入史册。董小宛一代名女,诗歌双绝;梁红玉随夫从良,成为抗金巾帼,这两人都不能算做妓女的行列。至于唐时名妓薛涛,曾制薛涛笺,一时名士得笺为幸。唐时另一妓鱼玄机,不仅美貌,所做诗词因大词人温庭筠赞赏(温乃婉约派词的开山鼻祖)而得名。宋时有严蕊,色艺冠绝一时,她有《卜算子》一首,流传至今——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明末清初的八位名妓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曾被冠以“秦淮八艳"。
风骨嶒峻-柳如是:本姓杨,初名云,一名影怜,又名爱。后改姓柳,名隐雯,字如是。后又改名为隐,号河东君,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云佳丽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丽质,书画双绝、美艳绝伦,无数风流才子以一睹红颜为幸,然而她气格孤傲,心怀天下,多情重义,非一般青楼女子可比。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这位风尘女侠气节铮铮,是位反清复明的义士。
艳艳风尘----董小宛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被誉为"金陵八艳"之一。又称“针神曲圣”,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曾“自西湖远游于黄山白岳之间”。
她心底善良,厌恶权势,性如铁火金石,质似冰壶玉月。对于那些玉箸举馔、金炉飘香的豪门权贵,斗鸡走狗、寻花问柳的纨袴子弟生性厌恶,莫不报以冷眼奚落。然而对当时聚汇南京,讲学谈经,主持清议,臧否人物,评议朝政,愤世忧国,傲啸文坛的复社名流文士却态度截然不同,常与他们一起品茗清淡,评文论画,温酒吟诗,填词谱英,无所拘泥,尽得其乐。她醉心书画,小宛入冒氏之门为妾,闲暇时,与冒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她还巧于美食。小宛最令人折服的,是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来。她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万里桥边女校书-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和当时着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可悲的才女-鱼玄机:晚唐诗人,长安(今西安)人,初名鱼幼薇,字蕙兰。咸通初嫁于李亿为妾,李的原配裴氏却对鱼幼薇百般挑剔,并逼迫李亿休了她。李亿有惧内病,只得写下一纸休书,将她扫地出门。咸通七年进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婚姻不幸,无情的生活将其逼入道观,成了一名纵情的女道士。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温璋判杀。
鱼玄机的诗工韵调,一吟一咏;佳篇警句,往往流播士林。她同当时许多文人名士有交往,与着名诗人温庭筠为师友,互相以诗篇赠答;与李郢同巷,居处接近,也时有诗简往返;还经常有一些风流之士,载酒拜访,席间鸣琴赋诗,风流倜傥,鱼玄机在这方面的酬赠诗最为出色。
‘柒’ 四大名妓的柳如是
柳如是,本姓杨,初名云,艺名影怜,又名爱。后改姓柳,名隐雯,字如是。后又改名为隐,号河东君,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云佳丽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丽质,书画双绝、美艳绝伦,无数风流才子以一睹红颜为幸,然而她气格孤傲,心怀天下,多情重义,非一般青楼女子可比。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
然而柳如是“人生的福”绝不仅限于男女之事,叹赏她是反清复明的义士。清兵到来之时,她劝钱谦益自尽殉明,谦益不从,她亦自尽未遂。后来她和钱谦益一起参与郑成功等人的复明活动,她倾尽珠宝,助饷义军;以自家为地下联络点,为义军传送密信;义军起事前夕,她亲赴舟山慰劳……反清复明在柳如是这里,体现的是其对汉文化的坚执与痴情。
柳如是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传奇!这位风尘女侠气节铮铮,足以令无数须眉汗颜,如出污泥之白莲,为世间留下不尽清芳。她一生体验充盈,终以一束白练了却了四十九岁的英年。相传柳如是死去的那一年后院未曾开花的红豆第一次开花,并结出了弥足珍贵的唯一一颗红豆果实,故有歌词说:“好花美丽不常开。”伤哉斯言,空留下我们这些后世的尘俗中人,在此强作解人,谬托知己而已。
明末清初名妓,生于1618年,本名杨爱,一说杨朝,杨影怜。十岁那年因家庭窘迫被卖入娼寮。娼门卖俏所必备之技艺,便是她人生的第一章,因天资聪慧,容貌俏丽,诗文丹青出色,颇负声名.柳如是虽为妓女,却非常憎恶卖笑生涯.柳如是爱恋过江南正义人士宋徵舆、陈子龙,但是,情场履受挫折,极不如意.后嫁予东林领袖钱谦益,是常熟着名才子。早在明末已驰名文坛,家中府第连云,肥田千顷,奴婢过百,财力雄厚。因被指控纳贿舞弊,革职在家已十二年。当时,钱已六十岁,早年也是功名事业心极重之人,满怀匡济澄清雄心壮志,只是宦途坎坷,迭遭大挫,才变得消沉颓放,终日在秦楼楚馆中厮混,结果得了个“东林浪子”的外号。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
这场事变,倒是折腾出钱谦益几分血性来,积极参与到反清复明斗争中去,家中资产几乎用尽。钱谦益85岁因贫病交加死于家中,时柳如是不足五十岁,钱谦益的丧事由她一手操办。但钱谦益尸骨未寒,族人就眼红他的良田美宅,更欺负柳如是是个女流,就结伙聚众闹起事来。原配陈氏等失宠多年,早对柳如是恨之入骨,每日堵门叫骂不绝,千两银子散光了,众人还是喧集如故。柳如是气得发抖,在安排好钱谦益的后事和惩办闹事一班人的计策后,悬梁自尽,这一年,柳如是49岁。一代风流,玉殒香消,钱谦益和柳如是分葬与常熟虞山故宅的拂水山庄,两墓相距约二十米,钱谦益的墓碑上写“东涧老人之墓”,柳如是墓前石碑上书“河东君之墓”。
‘捌’ 中国四大青楼名女子
薛涛
薛涛是一个乐妓,后来又是一个女道士,但主要的,是一个女诗人。
一直到明朝,还有人拿薛涛会作诗这一点来写小说。《剪灯馀话》里有一篇,说一个叫田洙的书生,风流倜傥,被薛涛的鬼魂碰上了,一人一鬼凑到一起,喝酒赋诗联句,很是快活,最后被田洙的父亲——他父亲的名字叫田百禄,土得要命——发现,不得不分手。写法是《游仙窟》的路数,借小说来展示作者的文采,读起来颇为烦闷,唯一让我记住的,是薛涛的“自荐枕席”,和田洙的艳福无限。
薛涛的诗流传下来的有很多,但真正能说是极品的似乎没有。她是最后才成了一个女道士,但这并不能说明她就真的看破红尘了。在唐朝,女道士到处都是,杨贵妃也曾经是女道士;似乎一个女子而没有作过女道士,就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至少,也说明你不是一个时髦的人。 据说薛涛很小的时候就会作诗了,有一天,她父亲指着院子里的梧桐树吟了两句诗“庭除一梧桐,枝干耸云中”让她续作,她应声答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虽然这故事颇不可信,但我却很喜欢这种一语成谶的情节。
薛涛七十八岁时死的。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将她与张爱玲相对比,虽然我知道她和张爱玲实际上还有太多的不同,但归根结底,她们两个都是时髦而可怜的女子。
下面这首是薛涛最好的诗之一,送给所有为了她而忧伤了哪怕只有一秒钟的人: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李师师
宋徽宗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有趣的人。
李师师住在金线巷,色艺冠绝京师。宋徽宗放着后宫的三千粉黛不管,还要出去打野食。他坐着一乘小轿,带着几个太监,偷偷摸摸地从宫里出来,跑到李师师那儿去作嫖客,假如一觉睡到天亮赶不急早朝,就对大臣们说自己的疮痍发作不坐朝。 秘书省正字曹辅,上疏请皇上不要偷偷去嫖妓,宋徽宗不仅把他贬到了郴州,还索性把李师师叫进宫去,册封她为李明妃,并把金线巷改为小御街。
周邦彦是有名的词人,和李师师也有一腿。有一天,周李两人正在一起欢宴,忽然宋徽宗来了,周邦彦吓得躲到床底下。宋徽宗在房里吃橘子,周邦彦不愧是大词人,在这种处境里还信手写出了一首咏橘的词。第二天拿出来,让李师师唱。不知怎么回事,这首词传到了宋徽宗那里,徽宗就找了个理由,把周贬到外省去了。李师师去饯行,回来的时候,眼中尚有泪水,徽宗不忍,又把周邦彦调了回来。
宋江想投降,又不好意思,也去走李师师的后门,这件事在《水浒》里说得很详细。据说宋江那天见了李师师后还作了一首《念奴娇》,里面有几句说:“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大意是说,绿色的袖子多香啊!深红色的绸衣外笼着一袭雪一般的白纱,她一笑呀值得一千金。这神仙一般的体态,我这薄情人如何消受得起?
我很讨厌宋江,不过对他这几句,倒还蛮喜欢。
梁红玉
关于梁红玉,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她击鼓战金山的场景。《鹤林玉露》中说,梁红玉最早是在京口做娼妓,有一天夜里,出去陪客,见到庙柱下蹲卧着一只老虎,鼻息如雷。后来仔细看去才知道不是老虎,而是一个小兵。梁红玉的下人过去将那个小兵踢醒,问他是谁。那人说自己叫韩世忠。
韩世忠的大军将金兀术围在黄天荡四十八日,最终还是被他偷偷跑了。小时候读《说岳全传》,读到这里时,最为可惜,以为若那时真能抓住金兀术,就可万事大吉,而岳飞也不用死了。现在大了一点,知道一切都不过是小说家言,和历史并没有什么关系。
据说在金兀术跑了以后,梁红玉还上了一封奏疏,告韩世忠失机纵敌。我颇不喜欢这个细节,觉得有虚伪的成分在里面;——不是编历史的人虚伪,就是梁红玉自己虚伪。
至于梁红玉击鼓的情景,是在连环画里看到的。她穿着一身甲胄,活脱脱地把她的美丽身材勾勒出来,而击鼓的姿势,又英气十足,那时就想,如果我长大了能娶她作老婆,那该多好啊!
柳如是
一个女人,而且还是“专门致力于某一行当的职业女性”,为什么会把她的注意力从她应该注意的地方移开,而去致力于另一行当——反清复明呢?
无论如何,她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钦佩的女性,是一个像茅德·冈和秋瑾一样的女英雄。
但我很讨厌她的所谓的丈夫钱谦益,——一个老家伙,先是反清,等清兵真的来的,又害怕了,“随例北行”,在北京做了一年的官,又称病回乡,回乡就回乡吧,他偏偏又还要再反清复明,根本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柳如是真正爱的是陈子龙,而陈子龙也才是值得柳如是去爱的男人。他真是死心塌地地反清复明了,后来被清兵抓住,找了个机会,投水而死。
柳如是的词,我只读过一篇,但却觉得格外的好,比当时的许多臭男人都写得好。是《金明池·寒柳》,末尾几句是:“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妙极!
柳如是的别号是河东君,但在此前,她还有另一个别号叫蘼芜君。我在词典里查“蘼芜”这个词,它告诉我,蘼芜是芎的苗。那么,什么是“芎”呢?词典告诉我,“川芎”是一种中药,一种开白色小花的小草。
‘玖’ 四大名妓
中国古代四大名妓分别为:
1、柳如是(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传奇!这位风尘女侠气节铮铮,足以令无数须眉汗颜,如出污泥之白莲,为世间留下不尽清芳。她一生体验充盈,终以一束白练了却了四十九岁的英年。)
2、苏小小( 虽然苏小小结交都不是什么改变历史的大英雄、或者皇亲国戚。但她却是史书上记载的第一名妓女。而且其初恋情人是历史有名的放荡文人阮郁。所以她的名妓资格当之无愧。)
3、李师师(对她一生的所做所为,有这样一首诗作了高度的概括: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
4、陈圆圆(她艳压江南的“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昆腔名角。她的声悠悠荡漾着醉人的魔力,所者无不叹道“余音绕梁,三百不绝;她的美是那样的恬静、秀淡,浑身上下,抖落着与青春的气息;她的才时刻都反衬出男人们的冒昧无知,理性与智慧畜于她无懈可击的判断与反映能力。)
有些人也说“秦淮八艳”(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和陈圆圆)更好,八艳不仅个个相貌身材一流,而且诗词歌舞样样精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关心天下大事,与继东林党之后的复社文人来往密切,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当真巾帼不让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