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啥我看3D电影啥感觉没有
看3D电影没有出屏感,可能有几种原因:
一、设备方面
如果在电影院看,一般使用偏振3D眼镜,检查3D眼镜是否带反了。
如果在家里用3D电视机看,而且使用快门式3D眼镜,看看3D眼镜开关是否已经打开,是否完成与电视机的对码,电视机是否切换到3D模式。
还可以尝试在电视机的3D设置中,进行左右眼互换,看看有没有效果。
二、片源方面
有些3D电影,只有部分场面有出屏感,其它大部分时间都是2D的效果。
三、个人方面
如果近视,建议把近视镜和3D眼镜叠加观看,先戴近视镜,再戴3D眼镜。
‘贰’ 3D电影有什么效果
3D电影能呈现出“立体效果”
2D和3D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2D仅仅只能看一个平面,而3D则能感受到一个空间的存在。而动画人物近在眼前是一种叫“IMAX 3D”的技术(巨幕电影),要比3D更加的科技感,在3D基础上加上IMAX,这样IMAX 3D里面的立体人物就对焦清晰,立体感很强。出现的画面更加的真实。
3D立体电影的制作中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
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
(2)看3d电影感觉扩展阅读:
3D电影不适宜人群
1、独眼、双眼矫正视力相差3行以上、斜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眼部手术恢复期的患者。
2、高血压、心脏病、眩晕症、恐高症者,精神抑郁或狂躁者。3D电影的画面内容多为飞行、旋转、快速切换、穿越起伏的运动场景,对于有恐高、晕车症状的观众易产生精神紧张和心理不适,此外3D电影音乐和画面比较刺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血压升高、头晕、胸闷等不适。
3、高度近视眼患者、远视眼患者、老年人、有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以及“浅前房、窄房角”的观众都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不宜观看3D电影。
‘叁’ 看3d电影究竟有什么效果看过的进来描述一下。
3D电影的原理其实就是拍摄出的是双画面,而这两个画面的差别正是模仿人眼的左右两眼的角度的差来拍摄出来的,现实中的角度差可以让你的眼睛一眼就能看到物体离你的远近,而立体电影就是利用这种感观来实现的3D。
1,3D尤其其实是用3D引擎做出来的游戏,但是3D是否是立体视觉,那要看你的显示设备是否支持立体视觉显示,如果可以,那么就可以戴着眼镜来观看立体视觉的游戏,如果不能,那只能是在平面的显示器上来看的。3D游戏的普通视觉显示和立体视觉显示最大的区别是普通视觉仍然能让你感觉到是在一个平面上的显示的东西,而立体视觉显示的游戏则是让你突破了屏幕的那层“玻璃”的阻挡,能让你感觉到所看到的东西是超出屏幕或者在屏幕远处的。
2,三种3D眼镜效果,在看电影方面,分别是偏色最差,偏光在中间,快门最好。
快门的原理是把普通的60HZ刷新的LCD换成120HZ,即把每秒种在显示器上显示60幅画面的速度加大一倍,分别交替显示左眼和右眼的画面,而在显示设备显示左眼看的画面时,通过信号的同步,这个时候你眼镜的左眼是可以看到东西的,但是右镜片是关闭着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当右画面在显示设备上显示时,你的右镜片可以看到东西,但是左镜片是关闭着的。这样就分别让你的左右眼看到各自的画面,但是由于闪动的频率很高,为每秒120次,每只眼睛60次,人的眼睛有一定的延迟,所以感觉不到眼镜的闪动(中国的日光灯电压频率为50HZ,由于频率不同,所以快门眼镜看日光灯时会闪得厉害)
所有3D片源在3D显示设备上显示都是有重影的,因为是双画面的。快门其实在某一瞬间看到的不是重影,但是由于交替显示的频率高,所以肉眼看上去是重影的。一个画面重影越大,那么3D效果就越好。如果某一个片断没有重影,那么就是这个没有3D效果
‘肆’ 看3D电影是什么感觉
如果你想真正体验“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偶建议你去看4D电影,而不要去看3D立体电影。因为3D立体电影其实就和我们以前看过的一般立体电影差不多
3D立体和普通立体电影的区别在于,普通立体电影摘掉立体眼镜的话,根本就看不清银幕上的画面,感觉很模糊,而3D立体电影,即使你摘掉立体眼镜,看银幕也比较清晰。那是因为3D立体和普通立体电影产生立体感的方法不一样。
目前即使是像《阿凡达》这样的所谓的“真3D”电影,其立体感也并不是从头到尾都能体验到的,实际上在《阿凡达》这样的影片中,感觉不到一点立体感的镜头占了其中的80%左右,只有20%左右的镜头有明显的立体感。而像前段时间的《诸神之战》这类“伪3D”电影,其立体感就更差,基本上就是其中的字幕最有立体感。
如果看过4D电影的话,那么再去看3D电影,那立体感完全是天差地别的感觉,4D电影中,即使是一根树杈,也像是要戳到你的眼睛一样。但是4D电影太贵了,普遍价格都在100元左右,而且还不是所有城市都有,只有一些大的城市或一些娱乐场所有4D放映设备。
‘伍’ 看3d电影什么感觉。
坐在前面会很逼真,坐在后面就和2d电影没区别
‘陆’ 看3d电影什么感觉
没什么感觉,除了离你近点。个人还是觉得2d的好看,3d的眼镜一般都太模糊了,影响观看效果
‘柒’ 看3D电影的体验
看3D电影,感觉十分刺激,电影场景就好像是在眼前真实发生的。
看
‘捌’ 为什么3D电影看着那么逼真
导语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里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火车进站》《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影的公开放映。在放映《火车进站》时,当观众看到火车开进车站,似乎要穿透银幕碾压过来,有人竟然吓得起身逃窜。
今天,电影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今天的电影已经步入了3D时代。电影远比100多年前要更逼真。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这是给眼睛变的魔术。
大家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在桌上立起一支笔,闭上左眼,单独用右眼看一下这支笔的位置;然后闭上右眼,睁开左眼,再看一下笔的位置。如此左右眼交替多做几次,发现没有,这支笔的位置看上去似乎微微晃来晃去。
对于面前的这支笔,其实它只有一个位置,可是我们的左眼和右眼相隔几厘米,因此各自看到的位置会稍稍不一样。为了避免两只眼睛打起架来,大脑指挥部要进行“调停”,把左右眼看到的东西合成为一幅画面。聪明的大脑不仅没有让合成后的画面晃来晃去,还可以根据左右眼的位置差别,判断出这支笔离你有多远。我们可以轻松看到眼前万物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双眼效应”。
近些年深受欢迎的IMAX-3D电影,像大家熟知的美国电影《阿凡达》,3D效果正是利用了这种“双眼效应”。普通电影提供给你的是同样的内容,可是3D电影让你的双眼分别看“不同的电影”。也许你会说,我也戴过3D电影眼镜,可没发现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呀?当然,你的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电影画面是一样的,只是电影画面上的物体的位置和大小稍稍有所不同,大脑把两个视角的电影画面结合到一起的时候,眼前就会呈现出如同亲临现场、站在阿凡达身边一般感觉的立体图像。3D电影相比于普通电影,拍摄的时候要用至少两台摄像机,分别代表两只眼睛的视角,拍摄的画面还要通过计算机处理,最后将这“两部电影”精心制作并显示在屏幕上。
那副眼镜又为什么那么神奇,让左眼和右眼看到的东西各异呢?常见的3D电影眼镜的镜片既不是近视镜,也不是远视镜,而是一种叫偏光片的材料。3D电影屏幕上发出的光线也是非同一般的,叫圆形偏振光,光一边向前传播,一边在自己绕着自己转圈儿,屏幕上发出播给左眼看的画面的光是逆时针转的,播给右眼看的画面的光是顺时针转的,而左侧眼镜偏光镜片恰好只让逆时针旋转的光通过,右侧偏光镜片只让顺时针旋转的光通过。如果光旋转的方向不能被镜片识别,就会被过滤掉,这样保证了左右眼看到各自需要接收的图像,不会混到一起。
除了偏光眼镜以外,还有一种眼镜被称为“快门眼镜”。戴这种3D电影眼镜的时候,电影屏幕上快速交替显示左眼需要的画面和右眼需要的画面,间隔只有零点零几秒。眼镜的镜片也跟着在变,如果屏幕上显示的是左眼需要的画面,左侧镜面是透明的,右侧镜面却会被“关掉”,变成黑色,把右眼临时挡住;接着屏幕上显示右眼需要的画面的时候,右侧镜面透明,左侧变黑,把左眼挡住。如此一来,由于变换很快,你完全觉察不到每次都有一只眼睛被挡住了,其实是两只眼睛在轮流看,合成后却同样是流畅的立体图像。
如果不戴3D电影眼镜,还能不能看3D电影、电视画面呢?当然可以了,那就要靠裸眼3D技术了。既然我们可以让人的眼睛戴上眼镜,为什么不可以给屏幕“戴上眼镜”呢?当然,目前裸眼3D游戏机和手机比较多,而裸眼3D电视机和电影还不是很普及。
裸眼3D技术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过科学家还有一门更炫的技术,那就是全息电影。前面涉及的电影,无论是用3D眼镜还是采用裸眼3D技术,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其视角是固定的。无论电影的立体感多强,电影导演的镜头给你看阿凡达的脸,你就只能看阿凡达的脸,给你看阿凡达的手,就只能看手,如果想绕到阿凡达的身旁去看一看,有没有可能呢?全息电影就允许你从各个角度看电影,电影不再是一幅画面,而是一个摆在你面前的从前后左右都可以看的虚拟物体,它的立体感会更强。
设想一下,在一个小小的房间内,足不出户就可以走遍世界各地。点一下“撒哈拉沙漠”,眼前就会出现漫天黄沙,耳边萦绕着呼啸的风声,脚下也会制造出踩着沙子的感觉,你仿佛真的置身于沙漠之中,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点一下“纽约街头”,眼前立刻是高楼大厦,耳旁响起繁忙的人流车流声。如果点一下森林,眼前就会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树木,伴随着鸟语花香。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全方位的体验可以让你亲身感受虚拟世界发生的一切,完全置身于其中。我们可以设想,未来的电影技术一定会胜过现在的《阿凡达》很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