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电影史第一次救援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电影史第一次救援

发布时间: 2023-06-11 04:27:24

Ⅰ 大家还记得电影“铁达尼号”吗

泰坦尼克号(英文RMS Titanic),台湾和香港称为铁达尼号,20世纪初英国制造的一艘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豪华客轮,在当时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但却在1912年4月15日从南安普顿至纽约的处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着名的一次。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就是根据这一真实的故事拍摄的。
“泰坦尼克号”共耗资7500万英镑,吨位46328吨,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从龙骨到四个大烟囱的顶端有175英尺,高相当于11层楼。是当时一流的超豪华巨轮。

2006年5月,最后一名见证事件的女性生还者逝世,终年99岁。目前尚有两名女生还者仍然存活,但她们在意外时还不到一岁,因此不会对事件有回忆。

建造过程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号开始建造于北爱尔兰的最大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在同一造船厂建造的奥林匹克级邮船的第2艘船。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邮船。泰坦尼克号有260米长,28米宽,吨位46329吨(净重21831吨),排水量达到了规模空前的66000吨!尽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间导致了更大的总吨数(比奥林匹克号多出1600吨)。她的船体还是和她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一模一样大。船上有899名船员,可以运载3300名乘客。因为她也运送邮件,所以也叫皇家邮汽船泰坦尼克号。同样硕大无比的4个烟囱中只有3个真正工作。剩下那个是个陪衬,唯一的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动力系统有三套主机:其中两套为四汽缸往复式蒸汽机,一套蒸汽轮机,主机功率达到50000马力,航速23~24节。

但是白星公司的兴趣不在追求速度这方面。泰坦尼克号的面包师比格斯回忆说:“……再不会有象她那样的船了。我曾经在奥林匹克号、庄严号、伊丽莎白王后号……上工作过。它们都比不上泰坦尼克。……不错,就象奥林匹克号一样,不过豪华得多。比方大餐厅,奥林匹克号甚至连地毯都没有。泰坦尼克号的地毯则厚得可以没过膝盖……再就是家具,重得你都抬不动。还有那些护墙板……他们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号却把全部力量放在营建一个豪华与舒适的空间上……她的确是一艘了不起的船……”。比格斯说出来的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泰坦尼克号使得所有建造与设计她的人都受到诱惑。这种诱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后,越来越脍炙人口。用《造船家》杂志的话说,泰坦尼克号“在许多细节方面模仿了凡尔赛宫……摆满路易十五风格家具的休息室,风格类似法国的小特里亚农宫沙龙,壁炉上的雕刻作品是《凡尔赛宫的狩猎女神》。还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艺术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黄铜装饰,吊灯和壁画,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舱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头取暖设备。泰坦尼克号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奢华。尽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对头等舱的乘客,她提供了3台升降机;作为一种革新,她给二等舱的乘客提供了一台升降机。经济舱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楼梯。
她最着名的一个特点就是她豪华的楼梯了。詹姆士·卡梅伦在他的电影中忠实的再现了这个楼梯。
奥林匹克号和泰坦尼克号尽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细节部位并不一样。在经过奥林匹克号首航的观察发现,A甲板的人会被水雾淋到,贯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这两处缺陷都在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改进,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装为头等舱豪华套房的私人专用露台。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就的定点作品。泰坦尼克号更津津乐道的是安全性。两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分为16个水密隔舱,跨越全船。16个水密(不进水的)隔舱防止她沉没。奇怪的是,这些水密隔舱并没有延伸得很高。头两道水密隔墙与最后的五道,只建到了D甲板。中间的八道墙则只设到了低一层的E甲板。虽然如此,其中任意两个隔舱灌满了水,她仍然能够行驶,甚至四个隔舱灌满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状态。当时的人们再也设想不出更糟糕的情况了,所以称泰坦尼克号为“永不沉没的船”。一个船员在航行中对一个2等舱女乘客西尔维亚·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处女航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号完成了装潢工作,处女航最初被定在了3月20日。但奥林匹克号在1911年9月的那次倒霉的碰撞(与皇家海军的霍克号巡洋舰相撞)耽搁了泰坦尼克号的最后收工。她的处女航被安排在了4月10日。在此之前,还要在4月1日进行海上试航。一切圆满。泰坦尼克号于3日抵达南安普敦港,停泊在41号锚地,等待10号那天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作为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由于南安普敦港煤炭工人罢工,加煤工作遇到了一点挫折。IMM公司不想再推迟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所以从公司所有停泊在南安普敦港的邮船煤舱里搜刮干净了所有的煤块。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码头,万头涌动。“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启程驶往新世界。码头上挤满了乘客、来送行的家属、行李搬运工和海关的检查人员。上午11点,一号烟囱喷出了白色的蒸汽。29台锅炉中的25台开始依次生火。中午12点整,泰坦尼克号在拖船的拉动下慢慢离开了码头。两个外侧螺旋桨开始搅动南安普敦港海水。泰坦尼克号依次驶过了停泊在港口中的庄严号(不是后来德国赔偿的那艘)、费城号、圣路易斯号、海洋号和纽约号邮船,鸣笛向它们致意。这艘46000吨的大船似乎对其它船只很有吸引力。在水流吸力作用下,纽约号邮船的船身开始向泰坦尼克号靠拢,幸好锚链和缆绳及时地拉住了它。泰坦尼克号的拖船伏尔甘号把纽约号的船身顶了回去。世界上最大的邮船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航行。
当天晚7点,泰坦尼克号抵达法国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货物搭乘“游牧”号和“交通”号两艘专用摆渡船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包括美国富翁阿斯特和玛格丽特•布朗夫人--后来被报纸称作“永不沉没的尊贵的布朗夫人”。第二天中午,泰坦尼克号抵达爱尔兰的昆斯敦(今天的科克)。一批对新世界充满憧憬和希望的爱尔兰移民登上了船。一个乘客在这里上岸,他拍下的照片后来成了泰坦尼克号的绝版照片,今天在收藏家眼里价值连城。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大西洋,泰坦尼克号选择了距离较短的北航线。气温不断地下降。但天气非常晴朗。事后幸存的船员说,他们以前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宁静的北大西洋。按照伊斯梅的命令,泰坦尼克号在第二天就把速度加快到了25节。尽管认为卡纳德公司只求快速的策略降低了公司形象,但白星公司也很想得到蓝飘带来炫耀一下。一路上,泰坦尼克号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船上的电报员菲利普忙着替头等舱乘客们拍发昂贵的私人电报,大多是报平安的废话和股票买卖交割的指令。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甚至一点风都没有。如果有的话,船上的了望员会发现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点点磷光。泰坦尼克号以22节的速度在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冰情通报,史密斯船长命令了望员仔细观察。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远。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为头等舱定制了镀金的楼梯把手和印度的手工编织地毯,白星公司却没有给了望员配备望远镜!!11点40分,了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后来生还)发现远处有“两张桌子大小”的一块黑影,以很快的速度变大。他敲了3下驾驶台的警钟,抓起电话:“正前方有冰山!”。接电话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边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减速,左满舵,停船倒车。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当时最好的选择,要么是加速的同时左满舵,冒一些风险;要么是减速的同时用坚固的船头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个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号和冰山发生死亡之吻。
这次碰撞的结果,后来人们都知道了。但当时船上的乘客和船员们却反应不一。头等舱和二等舱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阵轻微的金属刮擦声惊醒了。船身轻微震动了一下。有人以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为是触礁了,还有人以为是螺旋桨发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舱的乘客感觉到的震动剧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过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块掉到了船舱里。底层统舱的移民乘客更是心惊肉跳地发现,冰冷刺骨的海水正从不知道的什么地方漫过门缝。船很快停了下来。一些乘客披上外套来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闪烁,气温则低达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号的窗户里发出温暖的淡黄色灯光。四根高大的黄黑两色烟囱中冒着白色的蒸汽烟雾。突然,有三根突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嘶叫声。懂得蒸汽机的乘客知道,这是船上的锅炉安全阀门在释放掉多余的过热高压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长和哈兰•沃尔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师托马斯•安德鲁斯一道检查受损情况。前面的五个隔舱都涌进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条不紊地漫过H甲板。在邮件舱昏暗的灯光照耀下,成包的邮件漂浮在海水上。检查过所有水密舱之后,安德鲁斯平静地对史密斯船长说:“这艘船没救了”。史密斯船长问还能剩下多少时间,得到的答复是一个小时,最多两小时。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已经都很清楚了。15日凌晨0点5分,史密斯船长下令准备放救生艇。0点15分,泰坦尼克号发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号。CQD是当时通用的遇险信号--“Come Quickly Danger”,MGY是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呼叫代号。不久又发出了新近被国际海事协会确定的SOS求救信号。很多大西洋上的船只都收到了求救电报。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圣殿山号、卡纳德公司的喀尔巴阡号、俄国货船缅甸号,还有法兰克福号、弗吉尼亚号……都在加速向出事地点赶来。例外的是,就在18海里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利福尼亚人号的收发报员则在这时关掉电报机睡觉去了。这艘船已经被浮冰困了将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没什幺大事,好像也不会发生什幺大事。
0点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发射了第一枚遇险火箭。一片闪亮的白色火星缓缓落下。0点55分,泰坦尼克号的船头已经没入水中。救生艇边的工作则是乱七八糟,尽管妇女和儿童(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儿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状态下就被放了下去。不过这也不能怪船员,当时的航海界都认为如果救生艇满载人员放下去的话,会造成损坏甚至倾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设计得很结实,但是船员们不知道这一点。结果可以搭载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还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后被救上救生艇)。到1点40分,最后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乐队陪伴着乘客,用音乐安抚着这些注定要在几十分钟后死去的人们,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面对生死抉择,有些人选择象绅士一样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礼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个绅士”。来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让给一个孩子的母亲,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则抛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员、他的船,在最后一刻跳进救生艇。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里被揭露无遗。随着涌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来越多,船尾逐渐离开水面,高高地翘起。凌晨1点35分,海水浸入了锅炉室。2点10分,一直坚守岗位的菲利普斯发出最后一封呼救电报。2点13分,船上29台大型锅炉纷纷离开底座,互相冲撞着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墙,在船头部位砸开大洞落入海水中。2点17分,海水涌入中央电力控制室,引发短路,全船灯光熄灭。2点18分,伴随一阵巨大的断裂声,泰坦尼克号船身从三、四号烟囱中间的地方断为两截。2点20分,船头部分沉入海中,后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钟之内就紧跟着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员随它而去。
落入水中的人们很快就失去了知觉。等待他们的是迅速的体温丧失,神经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们也被冻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紧紧扒住翻覆的2号救生艇。6号救生艇中的布朗夫人坚决要求去救那些仍然泡在水中的人,但是被救生艇上的船员狠狠地威胁了一通。一直到3点30分,卡纳德公司的客船喀尔巴阡号最先赶到了出事现场。4点钟,喀尔巴阡号船员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发现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30分,第12号救生艇被系上救援缆绳。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喀尔巴阡号的船长和牧师在大餐厅主持了一次悼念仪式。8点50分,掉头返回纽约。

11月18日,喀尔巴阡号抵达纽约港。经过自由女神像时,上万人在曼哈顿岛的巴特雷海岸观看。在54号码头,大约3万人伫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号上的幸存者。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当时人们的震惊程度,不亚于本世纪美国的9.11事件。大西洋两岸许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美国总统塔夫脱互致唁电。德皇威廉二世也拍发了吊唁电报。

事故的后果和影响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她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为止,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享受了100年的安稳和太平。科技稳定地进步,工业迅速地发展,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这一切。这艘“永不沉没的轮船”——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因为对自然的威力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处女航中就沉没了。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们牢记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人们永远也忘不了这幅画面:泰坦尼克号在海底昂着头,残破和污迹也掩盖不了她的高贵。这就是她的归宿。历史就这样演变成了传奇。

这场灾难震惊了国际社会。因为它向一些人证明了:人和人们的技术成就无法于自然的力量相比。

在当时的炼钢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炼出的钢铁在现代的标准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号上所使用的钢板含有许多化学杂质硫化锌,加上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钢板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泰坦尼克号撞击示意图和大众的想法不一致的是: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形式亦有很多说法。包括全船沉没;船身近第2及第3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各自以垂直沉没;船身近第3及第4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前船身部分拖着船尾,船尾垂直下沉。直至1985年,当着名科学家巴拉德在纽芬兰东南约380英里海域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分别是前2支烟囱的船头部分,以及第四支烟囱之后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证明了第3个理论。而这个理论在其后由詹姆斯·卡梅伦执导电影“泰坦尼克”体验出来。当时大家都认为,由于第3支烟囱的船身部分已经被炸毁成碎片,永远找不到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赞助的考古队伍,在船尾残骸后500米找到这船身部分,残骸约12米乘27米,船底的红色油漆还清楚可见。这个发现更推翻了过去20年的“双截论”。科学家相信泰坦尼克号,是折开3截后沉没。

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确使用了国际通用的摩尔斯电码遇难信号SOS,但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国际无线电通讯会议第一次提议了SOS信号。1908年国际社会认可了这个提议并慢慢开始广泛使用,这已经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国的无线电操作员很少使用SOS信号,他们更喜欢老式的CQD遇难信号。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首席官员约翰.乔治.菲利普一直在发送CQD遇难信号,直到下级无线电操作员哈罗德.布莱德建议他:发送SOS吧,这是新的呼叫信号,这也可能是你最后的机会来发送它了!然后菲利普在传统的CQD求救信号中夹杂SOS信号。求救信号最终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亚号收到,因为她并没有24小时都监听无线电。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极大的影响了船的制造和无线电电报通讯。 1913年12月12日,英国伦敦因此召开了第一届海上生命安全国际大会。大会制定的条约导致了国际冰山检测组织的形成和资金投入。改组织的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下属部门,直到今天她还在检测和报告北大西洋的可能威胁航船的冰山。条约也一致达成一个新规定:所有的载人船只应该有足够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在船上的人,并且适当的相关训练也应该进行。还有就是无线电通讯应该24小时开通,加上一个2级备用电源,这样就不会漏掉呼救的信号。条约也同意:从船上发送任何火箭必须被解释为一种求救信号。

就是过了1个世纪后的今天,几个关于泰坦尼克号和它的沉没的荒诞说法仍然存在。一个是:她的舵太小了,大一点的舵可以避免这场灾难。大点的舵的可能会拯救她,当时她的舵的尺寸按法律上说,就其船身尺寸而言不算小。事实上,按今天对轮船的规定看,泰坦尼克号的舵的尺寸仍然是合格的。 另一种说法是: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船不够。实际上,她的救生船数量是符合英国的法律规定的,该项法律定的数量不是基于乘客数,而是基于船的吨位。当时所有船的救生船数量都远远低于需要的数量,当时救生船的目的那时不是用来装下全体乘客的;它们只是用来从一艘下沉的船上转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在那时,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载人数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可以搭载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还为这种“对乘客安全高度负责”的额外配置没有引起公众注意而感到不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永久性的改变了这种救生策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制订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规。对救生艇的要求很简单:必须能容纳下船上的所有人员。各大海运公司都迅速按照新要求来进行改造工作。事实上,即使她有可以装下更多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不确保会有更多的人获救,因为在她下沉时,船员们没有时间来放下所有的救生船!还有一种说法是:机械组的船员坚持他们的岗位到了最后。1988年出版的一本书也提到这个让它永垂不朽了。事实是,机械舱在1:15AM就被淹没了。在下沉的最后时刻,机械师们和烧炉工人们和其他成百的人一样站在尾部的甲板上,困在船上,没有获救的任何希望。

---------------------------------------------------------------------------------------------------
关于泰坦尼克号的电影
《泰坦尼克号》是以下四部根据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时撞击冰山而沉没一事改编的电影的名称:
1.《泰坦尼克号》,于1915年拍摄的一部意大利无声电影,导演是Pier Angelo Mazzolotti
2.《泰坦尼克号》,成片于1943年,由德国导演Werner Klingler和Herbert Selpin拍摄
3.《泰坦尼克号》,成片于1953年,导演是Jean Negulesco
4.《泰坦尼克号》,1997年的好莱坞大片,导演是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和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
-----------------------------
派拉蒙电影公司与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1997年将“泰坦尼克号”的事件改编为电影,在全球各地上映,轰动全球。
[影片名称] 泰坦尼克号
[领衔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特·温丝莱特
[影片地区] 欧美电影
[影片类型] 剧情片
当时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
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内容介绍] 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凌晨两点二十分,当时被称为是全世界最大最安全的豪华泰坦尼克号邮船自英格兰南安普敦驶向纽约市的处女航中,撞上巨大的冰山而沉没。当时载满2223名乘客,不幸的是只有7百多名乘客逃过这一场历史上最大的船难,船上其他一千五百多名的乘客也随着这艘巨船沉没于海底中。
而这场海上最大的恶梦在将近五年的精心筹划准备下,于1996年七月开拍,经过一年痛苦挣扎及无数次上片延期,终于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年底大功告成,并将于十二月二十日呈现于观众面前。事事求完美的詹姆斯柯麦隆也在片子用尽极度的电影特效之下,以超越两亿五千万美金的预算,让【泰坦尼克号】成为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
此影片主题曲《我心永恒》,经歌手席琳·迪翁演唱,为其影片增添了不可磨灭的色彩,此歌曲也成为了乐坛又一经典名作。

Ⅱ 《紧急救援》什么时候上映

电影《紧急救援》将于2020年12月1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继《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之后,林超贤的最新力作《紧急救援》又一次燃炸了。这是华语电影史上第一部以海上救援为题材的动作大片——7亿投资,5年筹备,132天拍摄,海陆空全方位覆盖,最高难度的海上拍摄,指向华语电影工业新高峰。

电影《紧急救援》的主人公是交通运输部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特勤队队长高谦(彭于晏 饰)、机长方宇凌(辛芷蕾 饰)、绞车手赵呈(王彦霖 饰)等面对危险,一次次站在水火最前,用生命对抗天灾人祸的无情。但其实,他们在工作之外,也有酸甜苦辣的多面人生。

(2)电影史第一次救援扩展阅读:

电影创作背景

由于大众对海上救捞人了解甚少,也从未有人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但他们无惧艰难险阻,舍己为人默默付出,才换取了无数家庭的团聚,可以说是真正的中国超级英雄。

而这也是导演林超贤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希望展现最真实的救捞人生活,让大众看见这群英雄的所在。

Ⅲ 简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

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

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所有蹄子都腾空。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发展

1888年10月,法国电影发明家路易斯·普林斯(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在英格兰西约克郡利兹城进行了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他使用自己的单镜头摄影机和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纸质胶片接连拍摄了《朗德海花园场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兹大桥的街景。

这比他的竞争者——比如卢米埃尔兄弟和托马斯·爱迪生——要早上几年。他未能在美国按计划完成这项新发明的公开演示,因为他于1890年9月16日在一辆火车上神秘地失踪了。

美国及欧洲的早期电影史是以摄影机专利权之争为标志的。1888年普林斯的一种有16个镜头的设备在美国被授予双专利,它是由一个电影摄影机和一个投影器组合而成的。

他的另一发明——一种单镜头摄影机(即MkI)在美国却被拒绝授予专利,因为已有同类产品持有专利。不过,几年后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申请同类产品专利时却没有被拒绝。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Hunslet)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Oakwood Grange)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但他们没有在更广的范围里传播这一电影。他在1887年至1888年同时拍摄了电影《利兹大桥》《绕过墙角者》《拉手风琴者》,每部电影的片长为2秒左右。

接下来的几年,为了使自己和家人移民到纽约去,并进一步进行研究,他取得法国-美国双重国籍。1890年9月,他计划到纽约的聚美大楼举办公开展览,然而他本人却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普林斯对摄影机的诞生所作的贡献常被人忽视。

(3)电影史第一次救援扩展阅读

电影是19世纪美国国家生活水平上升大众产生新需求的娱乐产物。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电影是一种视觉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有很多类型,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电影从有声电影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

(1)美国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G——所有观众可看片,R——十七岁以下禁止观看,PG——一般观众可看。

(2)英国U——内容正派片,A——一般观众可看片,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

电影其实就是被人称之为艺术而迂回戏话的一幕联想而已。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着,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此,“第七艺术”就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词。

现如今有3D电影,是视觉的“长宽高”;美国拍摄电影有5D拍摄技术。

其中电影最高的奖项为“美国电影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Ⅳ 电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世界电影发展史:按时期,比如形成期、发展期
http://wenku..com/view/e136e8fafab069dc5022015d.html
~~~~~~~~~~~~~~~~~~~~~~~~~~~~~~~~~~
摘要:

电影是有丰厚的历史的,一个多世纪的历程,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各国流派纷呈,电影无论从语言还是从技术都在不断新陈代谢。任何时代的哲学思想都影响到电影的创作,以反映时代的印记。电影从诞生开始,走过了发明期,形成期,成熟期,发展期,突破期。电影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关键词:电影 发展史 世界电影 电影艺术 电影文化 诞生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着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二)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

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从《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卢米埃尔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它直接拍摄真实的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成为写实自然主义电影风格的开路先锋,形成了电影的纪实性传统。卢米埃尔的生活纪实短片在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但刚起步的困境,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大势所趋,另一位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应时而出,他使电影从一种纪实性的“活动照相”(亦称运动画面)导向了艺术电影,为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作为机械师,梅里爱制造了一整套机关、机器和舞台道具;作为画家,他制造了无数个布景和服装;作为魔术师,梅里爱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新的特技;作为作家,他不断创造出新的剧本;作为演员,他是他节目中的重要角色;作为导演,他懂得怎样设计和调动一个小剧团。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说:“梅里爱天才的特征,在于有系统地将绝大多数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以场景的化分等等,应用电影上来。”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直到今天还以各种形式保留在电影中。

梅里爱以照相的特技代替了舞台上的机械装置,同样,由于无声电影的需要,梅里爱也特为演员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演技。这种演技虽和哑剧的演技有所不同,但着重夸张,突出手势,因为它非常注意动作,而对面部表情极不重视。影片《灰姑娘》是梅里爱戏剧电影的代表作,这部取材于欧洲着名童话故事的影片,巧妙地运用了诸种特技手法,把南瓜变成车子;把老鼠变成了马车夫,对于特技摄影的开创性运用,是梅里爱对于电影的又一个贡献。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着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影片描述了一群身着星相家服装的天文学家到月球上去旅行的奇幻故事。他们来到一座奇怪的机器制造厂,一些漂亮的女海员搬来一个大炮弹状的飞行器,当天文学家坐进去后,他们被反射到了月球。天文学家们从飞行器里出来,欣赏了月球火山口附近平原的奇妙风光;他们还受到了由美女扮演的星神们的欢迎。天黑以后,他们从梦中被冻醒,就钻进了一个大洞窟里,在里面看到了月亮神、巨型蘑菇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几经危险周折,他们又乘炮弹飞行器飞回地球,经过海底奇异的旅行,在一座雕像的揭幕典礼中结束。梅里爱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使电影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影像视听艺术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火车大劫案》第一次使用多场景来构成电影(严格说来它还不算真正的电影,因为那时候没有镜头变化)。鲍特的影片里有了特写,电影史上很有名的镜头就是让手枪对着观众,在影片里已经初步尝试,但是,对这种镜头的美学功能,它的作用还根本没有任何有意识的认识,所以这只是一种自发的开始走向电影艺术的一个阶段。

在无声电影阶段,对电影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苏联的爱森斯坦。

1908年,大卫格里菲斯加入了爱迪生公司,一开始时当演员,后来当导演。从1908年到1912年间,他共导演了大约四百部影片。在《孤独的别墅》中,他创造了“平行蒙太奇”,标志着电影已完全摆脱了舞台剧的束缚,电影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这时期美国出现的布赖顿学派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布赖顿学派的代表威廉保罗在《彼卡德里马戏团的摩托车表演》中成功运用了移动摄影。威廉逊还在《中国教会被焚化》首次成功使用了追逐和救援的戏剧式场面,以划分两头的交切手法造成剧情的渐次紧张,给其后的惊险片特别是美国的 “西部片”开了先河。布赖顿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GA史密士在《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的景象》中,同一场景交替使用了最初的真正的蒙太奇形式,特写和远景相结合手法的交替使用对电影语言的开拓与应用作出了贡献。此外,布赖顿学派的柯林斯和哈桥梁尔分别拍摄了《矿工的生活》与《煤矿爆炸惨案》、《囚犯的越狱》等真正描写现实生活的影片。这一时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城的法国万森市,被誉为“世界电影首都”,拥有“百代”“高蒙”两大电影制片公司。1903至 1909年也因而被称为世界电影史的“百代时期”。

1908年,世界上第二座影城——好莱坞也在拍摄《基度山伯爵》时初具雏形。其时,只不过是摄影师汤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共同搭建的一个小小的摄影棚,直到1913年才形成规模。

(三)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

梅里爱在完成他第430部影片之后,于1913年退出影坛,最后惨死在街头。一代巨匠在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之后,就这样靠别了世界。梅里爱的衰落和好莱坞的兴起,标志着电影已告别了它的幼年时期,而进入了成熟期阶段。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起始,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电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绩是突破了梅里爱时期戏剧电影若干陈旧的陋习。作为第一人,在拍片时,他让摄影机移动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开创性地使用了“特写”、“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接手段。在梅里爱的特技摄影和英国布赖顿学派对蒙太奇的早期发现的基础上,格里菲斯创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他充分运用了他发展的特技和蒙太奇语言,影片集中体现了当时欧美电影艺术探索的成果。这部影片在广阔宏伟的历史场景中,较好地发挥了电影艺术时空的跳跃自如的特性,同时体现了蒙太奇多线对比、交替的作用。全片由一千多个镜头组接而成,不同景别的转换使用,灵活多变的摄影技巧,是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大胆创造。在影片中,近景及特写等不同景别的组合运用,和谐、变换,各得其所。如大远景,他用来表现两军对峙交火的战争场面;特写,他用来表现人物的细部动作。在拍摄三K党信马飞驰的场面时,格里菲斯将摄影机安装在卡车上,追逐奔马进行跟拍,取得了紧张、逼真、生动别致的画面效果。一年后的《党同伐异》也是标志格里菲斯毕生成就的影片,冲破了古典戏剧的“三一律”限制,创造了开拓银幕时间、空间的“多元律”。影片将不同时代的事件加以排比和集中,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又丰富并发展了平行蒙太奇语言。这部精典巨作,以其疏密相间的节奏,溢彩流光的画面,移动摄影的美感,宏伟开阔的大胆构思,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电影成为艺术已有公论;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企业,电影到此时才有了真正的艺术作品。美国喜剧电影大师查尔斯卓别林,也是无声电影时期杰出的电影艺术家。1914年,编导了第一部影片《二十分钟的爱情》。接着,《阵雨之间》又问世,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了流浪的夏尔洛的形象。1917年的《安乐街》里,夏尔洛形象显示了逼人的光辉。《夏尔洛从军记》一片标志着卓别林表演艺术的成熟。1919年,他自己集资建厂,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20年代,他拍摄了一批以《淘金记》为代表的着名影片。卓别林一生有80部喜剧电影作品,其中《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代表作具有永久魅力。卓别林电影的最大特色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苏联的着名电影大师谢盖爱森斯坦是无声电影时期为蒙太奇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举世瞩目的重要贡献的杰出代表。 1924年,他导演了第一部影片《罢工》,创造性地使用了杂耍蒙太奇,把沙俄军警屠杀工人镜头和屠杀牲畜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使之交替出现,造成了怵目惊心的隐喻。1905年,他导演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史诗式的无声片《战舰波将金号》,成功地在影片里表现了俄国1905年革命。该片曾多次在国际电影评选中获奖。影片中着名的敖德萨阶梯的场面、段落,已成为影响几代电影艺术家的经典性范例。1927年,他还导演了《十月》。 爱森斯坦的贡献在于对蒙太奇理论地阐述和艺术实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爱森斯坦的艺术特点在于将格里菲斯创造的平行蒙太奇技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善于运用特写表现事物的内涵;利用镜头的交切形成蒙太奇节奏,揭示人物的内在情绪;充分发挥了蒙太奇的隐喻功能,形成“诗电影”的传统。

(四)1927-1945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有声电影从问世到推广,大约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原因有认识上的、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特别是一批有名的电影艺术家,留恋无声电影时期的美学原则,过多挑剔了刚问世的有声电影的一些弱点。但是,随着电影艺术家对声音控制运用能力的增强,以及录音设备、技术条件的改善,有声电影才得以正常的发展。

声音进入电影之后,蒙太奇不仅是画面组合,同时也扩展至声画的对位或对立,因而丰富了蒙太奇的内涵手段。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是符合电影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因为有声电影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走向艺术真正发达的时期。1933年以后,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影制作中同期录音得以改为后期录音,电影摄影又变得灵活而富有生气了。同时,蒙太奇理论和手法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在拍摄《逃兵》一片时,就曾用声画对位和对立的配音方法来加强影片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

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彩色电影的问世,标志着电影从诞生发展达到了完善成熟的发展时期,从此电影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五)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呈现多头并进的曲折发展时期。美国电影在战后一段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战后的苏联及其东欧国家形成四足一方,大体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轨道缓慢发展。艺术创作受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少有突破和进展。这一时期,苏联的一些电影工作者拍摄出了一批有感情冲击力的战争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传记片。如《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易北河会师》、《米丘林》、《茹科夫斯基》、《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电影在"解冻文学"的思潮影响下,开始走出僵化的模式。继1957年卡拉托卓夫《雁南飞》以后,苏联电影便出现了再度大发展的局面。西欧的电影大国,如英、法、德、意,构成当时四足并立的另一极。战争留下的阴影和经济困难的制约,西方电影进入特殊的时期,在困难和对手挑战下,不仅没有委缩,反而刺激了西欧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在东方,主要是日本、中国、印度的电影出现了长足的新发展,并先后进入了世界大国之列。日本电影在东方起步较早,二战期间日本电影步入歧途,而战后不久便获得新生。尤其在1950年黑泽明的《罗生门》以后,日本电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印度电影在三十年代开始也有了较好的狭窄的发展。进入本时期后,印度电影因受意大利、法国和苏联电影的影响,逐渐从追求豪华的音乐歌舞片而转向现实。1953年,拉基卡普尔导演的《流浪者》和比麦尔洛埃的《两亩地》等影片标志着印度电影的新面貌。在1955年,印度影片产量达285部,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现在,印度电影每年产量多达700部左右,成为世界电影产量第一大国。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心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电影》杂志反法西斯影评家巴巴罗桑蒂斯和柴蒂尼等。出身于新闻记者和作家的年青导演是他们的响应者,主要包括:德西卡、罗西里尼、维斯康蒂、利萨尼、莫切里尼等。他们要求建立一种现实主义的、大众的和民族的意大利电影。他们的口号是:“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他们十分重视作品的真实,尽可能使场景和细节具有照相性的逼真诚,基本上利用外景和实景拍摄;不大注重讲究文法,不强调蒙太奇剪辑;主张启用非职业演员,演员在表演中可以即兴对话。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罗马11时》、《偷自行车的人》、《游击队》、《警察与小偷》、《大地在波动》、《橄榄树下无和平》、《米兰的奇迹》等。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是取材大都是意大利的真实生活的纪实性写照。新现实主义电影在五十年代中期衰落,但对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是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的。

(六)1960年至今,世界电影从突破创新中走向多样化发展

继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世界电影史上又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第三次革新运动。这次电影运动始于法国,自1959年新浪潮兴起,法国电影出现了一条全新的、有效的打破商业电影垄断制片的道路。新浪潮的口号就是不要大明星,打破明星制度,不要花大价钱拍豪华影片,影片要接近生活等等。这股浪潮蔓延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新浪潮。“新浪潮”电影运动是一个留下较多实绩,在世界电影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电影运动。这次电影运动以反传统为旗帜,以非理性为基本特征,是对戏剧化电影更大的一次冲击。这次电影运动以夏布罗导演的《漂亮的塞尔杰》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吕弗《四百下》,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在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为开端。其电影艺术特征是:影片呈现全新风格、意识流和闪回镜头为一些创作人员常运用的表现手段,情节松散,众多生活事件无逻辑地以无技巧手法编辑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潜意识活动,缺乏结构上的完整性。

新浪潮后期影片,现实主义完全被抛弃,影片陷入到狂乱、神秘和颓废的泥坑。其非理性、非情节化的倾向愈演愈烈,导致不久就衰落了,但由于声势浩大,且敢于突破创新,所以,在电影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既确立和强化了导演的中心地位,又进一步发掘了电影的特性,丰富了电影的语汇,推动了这一时期电影的全球性的大发展,真正形成了电影题材的多样化、电影样式的丰富化和电影思潮与流派的多样个性化。

这一时期全世界的电影事业出现较大的发展。就连拉丁美洲、远东、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电影都有了可观的发展,而过去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在世界电影史已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段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智利、古巴、玻利维亚等国电影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发展到充斥着整个中南亚电影市场,并影响着整个大陆的局面。所以,本时期世界电影已由过去的四足分立并进变成了全球性大发展。

Ⅳ 《紧急救援》观后感

《紧急救援》观后感1

“作为一个特勤队员,你就是跟时间决斗,你慢一秒,危险就多一秒,你快一秒,可能你会多救一个人。”25日,华语首部海上救援题材的电影《紧急救援》释出一组与《时尚芭莎》电影组合作的时尚大片。写真里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王雨甜、徐洋与李岷城身着救援制服,英姿飒爽,坚定的神情让人感受到救捞员带来的满满安全感。电影《紧急救援》自定档以来,引发了一众影迷的期待,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林超贤+彭于晏=必看,大年初一会带全家一起去看这部超燃的电影。”

电影《紧急救援》由林超贤导演、梁凤英监制,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蓝盈莹、王雨甜、徐洋、陈家乐、李岷城主演。该片将于20xx年大年初一上映。

英姿飒爽!时尚大片展现救援小队雄心壮志迎难而上

此次曝光的时尚大片中,导演林超贤携片中的救捞小队集体出镜。在中国救捞制服的加持下,每一位演员都英气逼人,硬汉感扑面而来。救捞小队中唯一的女生辛芷蕾气场不输男生,变身史上最飒女机长。写真中,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王雨甜、徐洋、李岷城目光无惧,整装待发,导演林超贤则胸有成竹地指挥着眼前这支“精锐部队”。这组硬核时尚大片的光影一明一暗,虽看不清个中人物的面部细节,但从他们眼神中透出的坚定,可以感受到令人心安的救捞力量。

在深入了解救捞员这一职业后,每一位主创都生出了由衷的敬意。彭于晏表示:“在最危险的时候,救捞员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每天出任务的时候面对的都是恐惧和悲剧,回家时却不能把这些情绪带到家里。”电影《紧急救援》在拍摄时,为了真实地诠释出救捞精神,每一位演员都拼尽全力。彭于晏透露导演为他们创造了逼真的救援环境:“因为海浪和逆水,在下面没有氧气,救人的时候就会呈现最真实的状态。”王彦霖甚至因为拍戏短暂失聪:“因为水压问题,耳朵有些不适应,短暂性地听不到了。”辛芷蕾则学会了潜水和所有的泳姿,每天要进行6个小时的水下训练。

使命在身!林超贤二度携硬核商业大片征战春节档

电影《紧急救援》取材自真实的救援事件,片中势必会出现多场海上救援的片段。而“水戏”是世界公认的拍摄难度最高的戏份之一。为了呈现真实的救援场景,电影《紧急救援》辗转福州、广西、厦门、墨西哥四地拍摄。其中,墨西哥也是当年拍摄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桥段的旧址,可以想象,电影《紧急救援》中的海上救援场景也将十分宏大和壮观,相信届时一定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此外,电影《紧急救援》还拥有七家强大的出品天团,有了这些坚强的后盾,电影《紧急救援》将打造出更具好莱坞大片质感的中国钜制。

已经对硬核商业大片驾轻就熟的导演林超贤,在被问到为何向前所未有的海上救援题材发起挑战时,他答到:“《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和《紧急救援》都是在传达一种让我非常敬佩的精神。海上救援关乎生命,也更像是一种使命。”为了这个使命,林超贤导演砥砺四年精心筹备,历经种种磨难,终于打磨出电影《紧急救援》。这也是他继20xx年斩获春节档票房冠军的电影《红海行动》后,第二次征战春节档的影片。不同于电影《红海行动》,电影《紧急救援》拥有更强大的明星阵容、更豪华的制作团队与更坚实的出品天团,势必会用海上救援的热血故事燃爆20xx年春节档。截至目前,已有不少观众表示非常期待这部影片:“林超贤的电影都是大制作,春节一定会带家人一起去看这部电影。”

电影《紧急救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中视时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英皇影业有限公司、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浙江博纳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高德集团、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将于20xx年大年初一全国上映。

《紧急救援》观后感2

20xx年1月8日,国内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题材电影《紧急救援》“跨越山海,送你回家”主题路演来到素有“园林甲江南”之称的苏州,领衔主演彭于晏、王彦霖,主演徐洋、张景祎惊喜现身路演现场,与近千名观众亲密互动。

不少观众在观影后盛赞影片,“热血激燃”“感动炸裂”等关键词更是不绝于耳。作为春节档首部看片的影片,电影《紧急救援》不仅给观众带来一场震撼人心的感官盛宴,更透过片中千钧一发、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展现出中国救捞临危不惧、迎难而上的自信与从容、责任与担当。

电影《紧急救援》取材自真实事件,以宏大视角、真实手法将中国救捞人默默守护生命于危难之时的英雄形象在大银幕呈现,让更多观众第一次了解到中国救捞人分秒必争、英勇无畏的工作与生活日常,同时该片也是导演林超贤,监制梁凤英继《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之后再度联手的炸燃力作,影片即将于20xx年大年初一正式公映,目前全国路演正在火热进行中。

以真实重现真实激燃震撼人心致敬中国救捞

电影《紧急救援》讲述了王牌特勤队员高谦(彭于晏饰)和好兄弟赵呈(王彦霖饰)与其他救捞人直面重大灾难挑战,一同执行惊险的海上救援任务的故事。在路演现场不少观众表示被片中一幕幕真实的场景所震撼,不论是火光熊熊还是巨浪滔天,都带给观众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一位观众在观影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向主创们大声告白:“太喜欢这部电影了!救援画面超震撼,每次救援的时候都提着一口气不敢松懈,紧迫感、冲击感、临近感,爆破声、心跳声、救援声,看完心中久久都不能平复!”

而另一位男性观众则心潮澎湃地说道:“林超贤的电影果然永远不会让人失望!从故事到场面都让我热血沸腾,连呼吸点都没有。忍不住想要致敬每一个中国救捞人!”更有观众表示:“救捞人群隐秘而伟大,这部电影让他们的伟大不再隐秘。”

观众盛赞感动不止“你们就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海上救援的华语电影,《紧急救援》让这些默默守护生命的英雄走进了观众们的视野,电影在视觉和情感上带来的震撼与感动让每一个观众既热血澎湃,又热泪盈眶。一位女性观众在观影后激动地说:“他们真的很不容易,为了一个个素不相识的生命甘愿舍弃自己,这种无私和奉献在我看来就是‘中国精神’,就是‘中国力量’。”

另一位观众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写道:“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没有什么能比拯救生命更有意义,电影重现了救援队员面对危险救援时的画面,冷静和勇气才能征服一切,致敬勇敢的中国救援!”而一位男性观众则现场分享了自己朴实又不失幽默的感想:“看到后半段感觉自己眼泪激增50%,救捞人们其实也都是普通家庭里的父亲或者丈夫,所以我们都要生活得好好的,不要给他们添麻烦。”

电影《紧急救援》由林超贤导演、梁凤英监制,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领衔主演,蓝盈莹、王雨甜、徐洋、陈家乐、李岷城、张景祎、李欣蕊主演,郭晓东、张国强、魏大勋、连凯友情出演。

据悉,影片将于20xx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并同步登陆IMAX影院。

《紧急救援》观后感3

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题材的华语电影《紧急救援》12月31日发布“命悬一线”版预告,曝光了片中四大救援场面的之一——海上油井救援。在预告片中可以看到,海上油井爆炸场惊心动魄,冲天的火光和爆炸不断在大海上升腾,但是我们的救捞人却要冲进火海找寻还有一线生存希望的生命。紧张刺激的节奏,危机重重的场面,将海上救援队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展无余。

电影《紧急救援》取材于真实救援事件,由林超贤导演,梁凤英监制,是《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金牌班底的又一燃炸力作,将于20xx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

“命悬一线”版预告首次曝光了电影《紧急救援》中四大救援场景之一的海上油井救援。预告片一开始就可以看到海面上燃烧着熊熊烈火,甚至遮蔽住了大半个天空。尽管情况危急,但是救援小队的直升机还是义无反顾地冲向火场。彭于晏饰演的救援队长高谦更是要从直升机上速降到已成一片火海的油井中,寻找还有生存希望的人。随着火势越来越猛烈,油井平台上不时有爆炸发生,整个油井也开始向海面倾斜和坍塌。一些油管开始从空中倒塌,悬停在油井上方的'直升机面临着机毁人亡的危险,但是王彦霖饰演的绞车手赵呈依然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睁大眼睛寻找火海中的逃生路线。而在撤退前夕,一条火龙突如其来,迅速吞没了彭于晏,预告画面于此定格,到底高队长和他的队友们能否全身而退?影片中首场救援行动到底结果如何?看到这里观众们的心已经被紧紧揪起。

《紧急救援》观后感4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致敬每一位海上救援一线的工作人员。”

"海上救援队员如你我般平凡,但面对救援险情时的职业责任感使他们必须做个英雄迎难而上。正因为了解平凡,才容易被平凡打动。"

"恨不得挨家挨户敲门"去给大家安利。

一水儿真情实感的好评,看来影片所呈现的真实的确是直击人心的力量。路演的成功也让更多像我一样等待影片上映的观众更加期待。同时也更加期待通过这部电影,终于有机会近距离了解这群用生命为我们默默守护的群体。

一句话,题材够硬。

讲到这,我又忍不住夸一波《紧急救援》的导演林超贤。他执导的《湄公河行动》改编自20xx年的湄公河惨案,《红海行动》也将20xx年的也门撤侨事件真实完整地呈现。这两部票房黑马无一不立足于真实,也证明林导在改编真实事件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强的把控力。

让我们用一组数据说话。中国救捞系统自成立起历经六十余年,累计救助遇险人员8万名以上、遇险船舶5000多艘。他们在渤海于狂风巨浪里救助"华韵1"轮;在南海"天鸽"台风中救助180多名遇险者;在珠江口"锦泽"轮救助打捞中成功救出7名被困水下36小时的船员…这些真实事件串联起海上救援人员的工作日常。他们在大海上乘风破浪,有险必达,拯救生命,不分国度。

作为专业救援队伍,救捞队员不仅出现在海上救援中,还曾多次前往内陆执行重大抢险救灾任务。20xx年5月15日至6月30日,救捞系统的4架救助直升机奔赴汶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共完成抢险任务36起,运送救灾物资13.9吨,救助遇险人员225名。此外,救捞系统所属救助飞行队还多次前往辽宁广西等地执行抗洪救灾任务,救助遇险群众数百人。救援队员不止在守护辽阔的海域,更在守护广大群众。对被救者而言,救援队员是神一样的存在,所以我们能从影像资料中看到他们不断地向救命恩人们表达谢意。但其实,救援队员也是普通人,同样会有对家庭的眷恋。在昆明路演现场,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生员王克说道:"特别遗憾不能时常陪伴家里的大人孩子,最长时间有半年没见到他们,白天时刻待命,晚上睡觉的时候想想家。"

题材硬,但拍摄难度却也更大。

海上救援题材所涉及的内容体量庞大、难度极高,无论是救援场景的还原还是救援过程的调度和拍摄,都存在非常大的挑战。导演为了拍摄《紧急救援》这部电影,筹备了长达五年之久,进行实地勘察、资料研究等。而一众演员在导演的严格要求下,也全都完成了游泳、潜水闭气、举重、爬绳索等一系列高强度训练,跳火海、潜深水,也样样来真的,演员各个亲上阵。只为百分之百投入,还原最真实的救援现场和救援人。

相信《紧急救援》会在春节档收获非常不错的成绩,毕竟不是哪部电影都有敢于提前近20天"为天下先"的勇气。

话说回来,大家也赶紧安排上啊,毕竟这种难得一见的大场面电影,怎能不携家带口去电影院一睹为快呢?

《紧急救援》观后感5

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题材的华语电影《紧急救援》今日发布“分秒必争”版预告,预告中多个救援场景首次曝光:海上油井平台燃起熊熊大火、满载乘客的飞机紧急迫降海面,救援小队争分夺秒奔赴一线展开救援,为遇险人员筑起海上生命线。与预告一同曝光的还有“千钧一发”版海报,展现我国海上专业救捞队伍全力救援的真实场景,震撼力十足。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将直面内心恐惧挑战多重极限,展现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的海上救援精神。

电影《紧急救援》根据我国真实海上救援事件进行改编,由林超贤执导,梁凤英监制,是《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金牌制作团队又一部力作,将于20xx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据悉,影片将于大年初一同步发行至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多个地区。

十万火急,上天入海分秒必争

林超贤导演曾经透露,《紧急救援》中有多个救援场面,其中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单独拍成一部电影。此次发布的“分秒必争”版预告首次曝光了影片中的多个场面:海上油井平台在熊熊大火中坍塌并朝海面倾倒,十万火急时彭于晏孤身朝火海中跃去;直升机在峡谷山川之间俯冲穿行,机长辛芷蕾领命救援身处危难中的生命;满载乘客的飞机因故障于海面迫降,由于机头断裂,救援小队必须争分夺秒为乘客打开生命通道……这是影片第一次释放片中的重要场景,无论是熊熊油井大火,还是飞机失事救援,十万火急之下,无畏前行的救援队员人影,充分诠释了片名的意义,紧急前往,最强救援。

除了首次曝光宏大场面以外,影片主要人物关系也初露端倪:彭于晏饰演的救援队队长高谦虽被委以重任,虽然在每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心中都充满“恐惧”,但无论遇到任何困境,他都绝不后退,因为这就是中国救捞人的使命。在他带领的救援小队中,每个人都无条件地相信队长,王彦霖辛芷蕾等人时刻准备着奔赴救援第一线,守护海上遇险群众的生命。

实景实拍,林超贤不想“省力”

林超贤表示,《紧急救援》与《红海行动》相比,不仅场面更加震撼、动作更加好看,人物刻画也会多着笔墨。因为这一次展现的是一群由普通人组成的救援英雄,“虽然他们敢冒险救人,但他们也不过是普通人,这群人有他们的生活,但也背负了他们的使命。”提到对英雄的理解,导演林超贤早在定档发布会上就表示:“每一个英雄背后都藏着一份恐惧,相信所有救援人员在面对前线的时候都需要克服这种恐惧。”

《紧急救援》取材自真实的救援事件,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海上救援人物。为此导演在筹备之初就坚持了一个拍摄原则“真实”。比如,预告片中飞机失事救援场景里的飞机,是剧组专门准备的真飞机。林超贤说:“我不想搭景,因为搭景很假,特别是对演员来说。如果场景是假的,所有人一走进去就能感受到了,演员就不能给出好的反应。”对于导演坚持实景实拍,演员们也认为很有必要,彭于晏认为:“感受这种恐惧特别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反应才最真实”。王彦霖被导演要求从超过十米的高度跳水,他虽然害怕也坚持不用替身。如今电脑特效如此发达,很多制片团已放弃实景拍摄,但林超贤坚持:“我拍了几十年电影,很清楚如何以假乱真。大家都这么做,如果我也这么去做,我会觉得没有挑战性。

《紧急救援》观后感6

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题材的华语电影《紧急救援》“跨越山海,送你回家”主题路演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中。20xx年1月9日,电影《紧急救援》导演林超贤,携主演王彦霖、蓝盈莹、徐洋迎着初雪前往本次路演的第四站南京,与千名观众共同领略影片带来的超强视听感受。电影燃炸式震撼的救援场面以及真实而揪心的故事情节感动了到场的众人,“逼真特效、惊险刺激、真实感人”几个词是很多观众的直观感受,一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直击灵魂,观众盛赞电影《紧急救援》作为首部海上救援题材在中国电影史上极具开创性。

同时,片方释出一组与《时尚芭莎》电影组合作的时尚大片,在电影中饰演高谦的彭于晏与饰演儿子聪聪一角的小演员张景祎“父子档”搞怪出镜,萌态十足。在救援场上,他们是英雄;回到家中,他们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是有家人有儿女的普通人。

电影《紧急救援》取材于真实救援事件,由林超贤导演,梁凤英监制,是《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金牌班底的又一燃炸力作,将于20xx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目前全国路演正火热进行中。

《紧急救援》观后感7

《紧急救援》杭州路演,彭于晏在片中首次演父亲角色,他表示有小孩也不错但是缺一个妈妈。戏中扮演彭于晏儿子的聪聪小朋友立马为“彭爸爸”招募妈妈。

彭于晏对聪聪说,要不要找一个新妈妈,小演员聪聪立刻响应道,我看网上很多小姐姐都想让我当儿子,Eddie哥哥,要不我选一个。彭于晏应和道让他选一个,场面温馨可爱。

电影《紧急救援》由林超贤执导,彭于晏、王彦霖等人主演。

《紧急救援》观后感8

彭于晏主演的海上救援题材电影《紧急救援》即将于大年初一上映,他在片中饰演海上特勤队的队长高谦,而除了在救援队中肩负要职之外,高谦在生活中是一位父亲,这也是彭于晏难得在电影中出演父亲角色。日前,彭于晏与片中饰演其儿子的小演员仁仁一同登上时尚杂志,这是他首次以“父亲”形象出现在时尚刊物中,电影里父慈子孝的二人在拍摄现场玩得不亦乐乎,同样有着圆圆的眼睛以及饱满卧蚕,彭于晏和小男孩颇有些父子相,堪称是“萌颜二人组”,而被喊“Eddie哥哥”的彭于晏,在戏外比起父亲更像是一个大哥哥,面对各种拍摄道具,好奇兴致不输小朋友。

《紧急救援》观后感9

《紧急救援》率先开启了大规模看片活动,1月10日,导演林超贤带着彭于晏、王彦霖、蓝盈莹等主演们来到杭州,这也是他们此次路演的第五站。

《紧急救援》是林超贤继《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后,导演的又一硬核电影,也是他二度征战春节档。正如《湄公河行动》改编自“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红海行动》以“也门撤侨”事件为背景,《紧急救援》同样取材自真实事件,首次聚焦海上救援,力求真实还原海上专业救捞队伍的日常。

林超贤导演表示,自己在拍《湄公河行动》之前,看了一部关于海上救援队的纪录片,那些真实的画面令他震撼。当时他就决定一定要拍这部电影,让大家见到这些英雄。同时,也想通过这部电影告诉大家,用勇气去克服自己的恐惧,什么难关都是可以过的。

为了追求真实,林导拍戏一直很“魔鬼”。据悉,此次拍摄海陆空三地救援实拍,耗时3年,辗转福州、厦门、墨西哥三地,最终克服了重重磨难。拍摄时,数次潜到水下30尺,为达到最佳拍摄效果,演员所穿救援服装,远赴欧美量身定制,每套重达15公斤,造价8-10万人民币。现场,彭于晏还讲起拍水下戏的场景,入水体感温度为6度以下,而林导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镜头,每次都亲力亲为扛着摄影机潜水下去拍摄。林超贤表示,每一个英雄背后都藏着一份恐惧,每一个救援人员面对生死关头也有那份恐惧。演员在表演时候面对自己的恐惧,才能表现救援的精神。

正是带着这样的坚持,记者观影后发现,在这部电影里,既有惊心动魄的抢险场景,也有温暖人心的日常生活。生活化的细节往往能迸发出强大的情感力量,引起共情。还记得《红海行动》中,佟莉最后喂给石头的那颗“糖”,一直被观众铭记在心,其震撼程度不亚于前面的炮火连天。《紧急救援》同样如此,现场蓝盈莹透露了拍戏时所设计的一个小细节,影片中的橙子是王彦霖饰演的赵呈与爱人之间约定要安全回家的信号,从中亦能品出酸甜苦多种滋味。电影恰恰是通过这些友情、亲情的叙述,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救援人员。

据悉,我国救捞系统自1951年成立以来,共救助遇险人员80134名,救助遇险船舶5308艘,打捞沉船1821艘,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守护神”。但《紧急救援》告诉我们,他们不仅仅是救人英雄,也是普通人,是父亲、丈夫、儿子。当天,“东海救助局”的真正的救捞人也来到现场,一位从业十年的救援人员的女儿表示,自己只希望爸爸能平安,恰恰是这句话最能击中人心。

有人说,看完《湄公河行动》会发现正常生活的宝贵,看完《红海行动》会意识到和平的宝贵,而看完《紧急救援》的我,更知道了生命的宝贵。

《紧急救援》观后感10

《紧急救援》将在大年初一上映,这是一部以真实海上救援故事导演的电影。感觉这部电影上映的时间恰到好处,在新年的欢乐中体会那些背后默默付出之人的艰辛,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影片是由林超贤导演的动作剧情电影,林超贤从来不只是为了拍电影而拍电影,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渲染着一种情感,讲究拍摄的真实性,带给人们最真的情感体验。单说这次拍摄前,演员的们就面临着紧锣密鼓的训练,烈日下,水池里,各种救援技能培训,必须身体素质和救援素质达标才开始拍摄,经过严格把控才拍摄出这么真实的画面。

本次主演彭于晏是所有女生都喜欢的男神,集帅气与勇气与一体,英雄人物的形象估计更加受到女同胞的喜爱。在救援同时,还安排了辛芷蕾和彭于晏的感情戏,让人看了绝对流连忘返。

这也是一部注重团队精神的电影,从一群人出发,展现出那种不畏艰险,为了人民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每次任务都让人面临身心的挑战,面临生离死别也抵挡不住他们救援的决心,让观众能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守护着人民。

每一次危险海上救援队伍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用生命与天灾人祸抗衡,只为了保护人民的使命,他们这种不让艰难险阻,舍己为人的精神,将深深地刻进观众的脑海里。拍摄过程当然也是特别艰辛的,林超贤导演终于带团队将在大年初一为观众呈现最精彩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见证英雄时刻,让我们也学习他们这种永不退缩的精神,一起期待《紧急救援》的上映吧。

Ⅵ 《紧急救援》哪些拍摄是首创

该片将在卡梅隆《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拍摄地取景,是该片在华语电影史的首创,因为这里的规模及特效在国际上属顶级。该地位于墨西哥罗萨里托的一个沿海开发区,位于加利福尼亚半岛附近,离圣地亚哥城只有30英里,几乎全是空地,在拍摄《泰坦尼克》时,福斯公司买下了罗萨斯托40英亩的土地,还另购置60英亩以备不时之需。

《紧急救援》原本打算2020年大年初一公映 ,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在2020年1月23日,也就是临近春节的腊月二十九这天宣布撤映,撤档后林超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天灾无法预料,为了观众的安全,这是个无奈的决定”。至于什么时候能够上映,需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

Ⅶ 急求 一部 关于在雪山上 救援的电影! 是中国的! 写的是 一车 人 路过雪山 碰上雪崩 了 然后 中国 派直升

《极地营救》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在2002年度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也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重点影片。本片是一部运用高科技制作的灾难惊险片,通过泥石流,沙尘暴,雪崩等场面,刻画出面对灾难,生命垂危但是依然有高度责任感,舍己救人的英雄,有情感纠葛,有生离死别.
电影介绍
藏北高原,百年未遇的雪灾,上百头牲口和几十户牧民被风雪困住,两架黑鹰直升机穿过茫茫风雪,空投下救灾物资,在返航途中,年轻的飞行员格桑的直升机遇难牺牲,战友范康痛不欲生。最令人不忍的是,这天原本是格桑的婚期,格桑的未婚妻,医生项莉从内地赶来与格桑成婚,听到噩耗,项莉如雷轰顶,昏倒在地。一年之后。 西藏阿里,在神秘恢弘的古格王国遗址,几个身影虔诚地膜拜。这是喇嘛齐美任增和学者,他们在灵性的天地之间痴迷陶醉,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学者完全忘了她的代表团的归期,追随喇嘛齐美任曾越走越远。 学者的失踪,惊动了各方,县委书记索朗贡布带人分头寻找。 项莉在失去未婚夫之后,没有离开西藏,留在拉萨做医生,索朗贡布是心脏有严重隐患的病人,出于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她一直在催促索朗贡布尽快到拉萨做手术,但是索朗贡布却拖拖拉拉,项莉感到他的病情不能再拖,决定亲自赶往阿里,说服他立即进医院动手术,项莉找到了藏族司机加措,与她同往。 索朗贡布,终于在峡谷的索道边找到了喇嘛和学者,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只要回到拉萨,学者可以归队,索朗贡布也可以及时治病,但是,事与愿违,在峡谷里,他们遇到了泥石流。 山体滑坡,是河上山坡发生大规模山体塌方,公路对面半个山体突然坍塌,冲下来的树木将河拦腰斩断。 河道被数百棵冲下来的树木堵住,迅速形成一个狭长的湖泊。河水冲上山路,道路被毁坏,在索道上的人全都九死一生,在泥石流中形如枯叶,任凭泥沙抛摔……幸好,此时项莉与加措及时赶到,他们竭尽全力,相互合作,最后摆脱了险境。索朗贡布在剧烈的行动中,心脏病发作,非常危险。 项莉此刻成为这行人马的中心,她必须不断地为病人做紧急救助,处理突法情况,为了尽快赶会拉萨,他们决定走近道穿越雪山,索朗贡布的情况不断恶化,项莉利用一切手段维持他的生命。 祸不单行,在雪山上,他们竟遇上雪崩,汽车被雪崩掀起,抛下悬崖,落到积雪的山谷中的一小块山崖上,藏族司机加措冒者生命危险,爬上雪山高处,用移动电话将他们的险境通报出去,自己冻僵在没人的雪中…… 有关部门接到消息,制定营救方案,最快最可行的就是出动直升机救人。直升机部队接到命令,研究了遇难地点后发现十分棘手,那里是有名的死亡谷,是飞行禁区,一年前的事故就是在那里,机长提出要范康参加营救,因为他是唯一熟悉当地环境的,范康在事故后被停飞,他听到要他参加救助,很意外,但是当他知道遇难的有项莉时,毫不迟疑地上了飞机……格桑牺牲后,范康一直觉得自己有责任,对项莉有歉疚,但是在遇到项莉时,两人却言语不和,留下了心病…… 直升机历尽艰险,赶赴现场。 惊心动魄的空中营救。 在生死交界之处,项莉和范康都将生的希望给了对方,自己选择了死……

演员简介
张建亚
张建亚1951年出生,福建莆田人,笔名木江,曾为上影演员剧团演员,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毕业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助理、导演,先后执导《冰河死亡线》 、《少爷的磨难》、 《绑架卡拉扬》、 《挑战》 、 《义胆忠魂》等影片。其中《三毛从军记》于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年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绝境逢生》获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导演奖、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99年其导演的《紧急迫降》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尝试用电脑特技表现惊险场面,具有开创意义。 1992年,张建亚执导的《三毛从军记》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体现了他的创新意识,影片将漫画手法,荒诞风格及资料片,滑稽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大胆想象中体现幽默和快乐情趣。在放松嬉笑之中体现深刻寓意,独具一格,开拓了中国电影在喜剧创作上的新领域新路子。张建亚认为游戏感在电影戏剧中是个很重要的元素。同年的 《王先生之欲火焚身》漫画色彩更加强烈,张建亚尝试用电影语言来表达幽默,将古今中外许多着名电影的经典场景,巧妙地融汇在影片中,体现出导演的诙谐,调侃的意味,有评论家称《三毛从军记》的问世,标志着第五代导演中产生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导演人材。
邵兵
邵兵 中国内地男演员。出生在杭州,曾做过皮筏艇的运动员。198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在学期间曾参加多部 电视剧的拍摄。1993年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担任多部话剧的主角。 1993年拍摄《炎帝传奇》 ,在片中他健康的体魄和独特的个性受到观众的青睐。 1994年,在夏刚的影片《与往事干杯》中,他饰演了不太会说中国话的澳籍华人,以感情细腻的动作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纯情。 1995年,他又在《赢家》中饰演一位只有一条腿的残疾跑步运动员,以自己真挚的感情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赢得了女主人公的爱情。他还曾出演过《孤星泪》、《红河谷》等影片,在《上海人在东京》、《爱情麻辣烫》等电视剧中扮演角色。 从影多年,他扮演的角色一向具有纯朴、天真、坚毅的性格,给观众留下英俊硬朗又不失绅士谦和的形象。2003年,他淡出影坛,开始准备打造新专辑,并于2004年推出了首张唱片《兵临城下》。近期他参与了3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分别是郭宝昌执导的电视剧《酒巷深深》 、成龙主演的《神话》,以及滕文骥导演的音乐故事片《日出日落》。
莫文蔚
莫文蔚是一个很“鬼”的女人。很鬼靓,很鬼有性格,鬼灵精怪。唱起歌来很不正经,却很吸引。莫文蔚长得算 不上漂亮,但有特立独行的作派,所以女人会觉得她很现代,而有些男人会觉得她很性感。性感的标准是会变的。叶玉卿、叶子楣的肉弹式性感已经过时,现在流行的是舒淇、莫文蔚的气质型性感。套用一句广告:女人的性感是一种气质,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健康。 从她的第一张专辑《全身》那张裸照起,就让人觉得她像梅超风,银幕角色也多是剑走偏锋的诡异人物。曾一度觉得她是不适合唱歌的,声音平淡,略带沙哑,正如她的瘦和不美丽却被人称为“亚洲第一美女”一样让人纳闷。但就是在这样众多矛盾的结合中,我们看到和听到了越来越显出鬼才的莫文蔚,就连RAP-TALK中那不纯正的国语也越听越有味道。 莫文蔚的个人气质在她所拍摄的影片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堕落天使》还比较接近,《西游记》和《食神》由于是周星驰式的闹剧,莫文蔚反而无所适从了。倒是出了唱片后,莫文蔚独立洒脱的新女性形象才愈加鲜明起来。 她是香港十大杰出学生、颁奖台上的常客……正当众人都以为她是明日的专业人士,她却穿上金色比坚尼裹保鲜纸做歌星;一切源于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