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芳华》票房红及一时,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剧中的角色芳华里的刘峰应该和我父亲的年龄差不多,1979年副连长,战斗英雄,因战致残。我父亲是1978年连级转业,因公致残7级。
电影中的刘峰是不可能下岗的,他是干部身份,残疾军人。那时候军转干部都不愿意去政府机关,因为没有奖金,都愿意去大国企,商业部门、物资部门。这些单位在八十年代是很吃香的。
到了九十年代相对难过点,可是也不会让一个战斗英雄,参加军人下岗。除非刘峰是主动辞职或者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就像一无所有王健林一样。
1979年的战争,我军不仅作战经验和技艺很低,装备保障也很差。还是例如看地图,当时进入越南境内的我军步兵连,上级下发的作战地图的比例尺竟然是1:10万的,而且绘图十分粗糙。
村庄也只是个红圈,没有兵要地志标注,不知道道路承载能力,不知道哪里有水源,哪里易发生灾害,哪里有居民点。这种地图只适合师团级领导挂在墙上绘制的首长决心图,完全没法用于基层营连级的步兵作战。
伙食上,我军一些部队出境前补充给养。多数官兵宁可选择少带食品,也要多带武器弹药。战士们最喜欢的食物是压缩饼干和蔬菜罐头,最恐怖的是一种2公斤的红烧肉罐头,能解决一个班的肉食。
半罐是肥油,一顿吃不了,马上就馊了,第二天早上纷纷都扔了,很多打穿插部队第三天晚上就没吃的了,只好四处去寻找食物。
在南疆作战前期,越军的战斗力是比较强悍的,此时越南刚刚统一不到四年,越军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越战,战术素养和士气都非常高,而且有大量缴获美军武器,以及苏联的支援。
直到老山者阴山作战时,越军还能跟我们发起大规模的对攻。直到老山作战之后,我们军队才占据了绝对优势,伤亡大幅减少,打的越军哭爹喊娘。
Ⅱ 如何评价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里的长镜头
我学的评价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里面的长镜头,其实他的长镜头是一种有重有轻的表现,我觉得他这种长镜头肯定是为了去强调他们这一种整体的风格,然后为了有一个情节上的有减有烦,我觉得这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你在无论叙述文章时还是写作文时都应该这样,
Ⅲ 电影《芳华》有哪些精彩看点
《芳华》是上一代人的回忆杀,但作为90后二刷《芳华》也是感受到相当动人,虽然爸爸妈妈在遥远的农村现在几乎没法看,但下次回家的时候,我一定要给他们放这部电影。
1、极美的画面。《芳华》的故事主场在文工团,那里满是青春清纯的女兵和年轻昂扬的男兵。他们都是文艺兵,排练室里、舞台上,音乐、灯光、鲜艳的国旗以及年轻的脸庞、从窗户透进来的阳光,一切显得非常之美。那种美,正是回忆的色彩,不是苍黄的老照片,而是掺杂了想象和柔化的重叙曾经,就像给黑白照片重新上色一样,故事虽然老去了,但颜色那么鲜艳。
《芳华》本来要在国庆上映的,但后来发生了撤档的变故,虽然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原因,外界的各种猜测也特别多。但是个人觉得,《芳华》的故事即使被包容地过审了,也绝对很不适合国庆节这个时候,它不仅没有彰显红色精神带动爱国,反而露出了那一代人青春中的负面以及社会变革之后革命军人并不太好的结局。
Ⅳ 电影《芳华》删减了什么内容
电影《芳华》本是预计在国庆档上映的一部电影,经历了多次撤档之后,直到2017年年底才算是正式上映。而这期间电影的内容很多地方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很多剧情片段也永远埋没在了制片人的电脑回收站里。很多网友都非常的好奇电影芳华删减了什么内容?以及删减的原因是什么?一部电影的拍摄非常不容易,很多镜头演员费尽心思的拍出来,最后却未必能播出,我们就来了解下芳华删减掉的那些内容!
了解过这部电影的朋友其实都清楚,《芳华》在最初在多伦多电影节的时候播放的版本是146分钟的,但是当电影上映的时候,电影正片却只有136分钟,整体上来说之删减了十来分钟,但是这十来分钟的镜头,却可能是剧组用了十天甚至是更多的时间拍摄完成的!那么在正式版电影当中,删除的都是哪些画面呢?
据悉,在正式版的电影中一共删除了七个片段,除了一些拖剧情没必要的画面,主要有何小萍高原独舞、集体批斗刘峰、何小萍翻尸体找刘峰、刘峰战后的潦倒生活写照的画面,其中何小萍高原独舞的那一段算是比较经典的,删了不免可惜,但是因为和整体剧情没有太多的联系,于是为了不过于的占用时间就把它给删减了。
而那场批斗戏因为涉嫌一些政治问题,讽刺意外太浓郁,最后只能一笔带过,没有放在正片当中,至于何小萍翻尸体的片段,主要是因为太血腥太影响观众胃口,于是也剪掉了,而后面那段对刘峰战后潦倒生活的写照,对剧情没有什么推动的作用,也就删减了这一部分。但是这段虽然不影响剧情,但是还是像何小萍高原独舞那一段一样,少了之后对整体电影的艺术性打了一定的折扣。
Ⅳ 电影《芳华》中的战争场面是不是过于血腥了
网友1:真实的战争比电影恐怖的多,我看过很多老兵写的纪实。大家都以为战场上双飞枪能打死多少人。其实在战争中枪根本打不死太多人。谁都不会漏头,枪只是战场火力压制,老兵基本都是拿枪对着枪声密集处胡乱扫射。而且并不漏出身体瞄准。有统计美军在阿富汗战场,平均50000发子弹打死一个人。真正战场上杀人最厉害的是大炮,中越边境战争中,我看过一篇老兵写的文章,79年2月17日,我们首先对越阵地进行了几轮炮击,听好是几轮炮击。炮火覆盖了整个越军阵地。等步兵充上上的时候,遍地都是碎尸,没经历过战争的解放军新兵,每个都趴在地上吐半天。自己想象一下满山都是胳膊大腿脑袋肠子碎肉。不比电影恐怖的多,很多新兵当天都吃不下饭。一是害怕二是实在恶心的厉害。战争的残酷性远比电影残酷几百倍。很多人死了连全尸都没有。一部《芳华》能血腥成什么样。没有军事常识的人看抗日神剧看多了,觉得人中了一枪没大事,甚至某些影视剧人中多枪还在跑,现实我告诉你是什么。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装备56半,后期两山轮战换装81杠。越军装备大部分苏制AK47,这种枪7.62口径,基本中一枪人就废了,如果打在肢体上基本就是折了或者贯穿。如果打在身体上基本也就和阎王爷隔一层窗户纸了。致命出当时也就挂了,7.62口径子弹举个列子吧,从前胸进,背后出来基本就是一个血窟窿碗大的窟窿。人基本上就废了。真实的战争电影是拍不出来的,士兵受到的伤害是无法演绎出来的。珍惜和平吧,有个老兵曾说过,没打过仗的人永远想象不了战争的残酷。在此我也致敬那些为国家流血牺牲的老兵。你们是人民的骄傲。感谢你们的付出。
网友2:
《芳华》里的战争场面主要是一段长达六分钟的长镜头。黄轩饰演的刘峰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率领的小队在往前线运送物资时,在一片甘蔗地中遭遇敌人的埋伏,一个战士的手榴弹的保险栓不小心被拉开了,在不知所措的慌乱中,这个手榴弹就在他手里炸开了,人瞬间被炸成了血肉碎片,一瞬间枪林弹雨,血肉横飞,战士们一边躲闪一边还击,不断有人倒下,断肢掉落在地上,鲜血溅到草叶上,洒向空中。
这确实是一段非常残忍血腥、惊心动魄的画面,但要说是否“过于”血腥,我认为它没有“过”,和《血战钢锯岭》一样,它们追求的都只是真实。
《血战钢锯岭》的导演梅尔吉布森就表示过,他并不喜欢特效做出来的战争场面,他更愿意麻烦一些,实拍炮火轰隆、烟雾弥漫的战场。包括其中一个断腿士兵,他们也是找来了真实在战争中失去双腿的老兵转行而来的演员,前期给他用假肢拍摄营房的戏,后面则去掉假肢拍摄战场断腿戏。
事实上,因为国内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为了能过审,战争场面都不可能拍得过于血腥,电影里战争的残酷程度肯定比不上现实中的战争。如果我们看电影时感觉过于血腥,现实中只会可怕上百倍。
冯小刚耗费700万用一镜到底拍这样一场战争戏,就是为了尽可能去贴近现实,让观众感受战争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