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视电影《世纪大阅兵》是谁配音的
吴俊全。
吴俊全,男,1946年出生,1961年正式入伍,到了当时的成都军区战记歌舞团,在舞蹈队当学员,1963年获得唯一的名额到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1967年毕业,又返回成都军区,到陆军下放团,1970年返回文工团,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解说员。先后为数百部电影和上千集电视剧配音,尤其是用方言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配音,更是家喻户晓,被称为影视界的“奇才”。
Ⅱ 国庆阅兵十大看点
即将到来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是举国上下关注的大事,也将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通过多个视角,今年国庆阅兵至少有十大看点。
1.兵种装备超过以往 今年国庆阅兵参阅要素之全、装备之多、兵种专业之广,都超过以往历次阅兵。
2.歼-7歼-10战机将受阅记者近日获悉,在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上,歼-7战机将进行编队表演。目前,歼-7机队已经全部喷漆涂装完毕。另据透露,备受关注的国产歼-10战机,也将编队登场。
3.战术战略导弹方阵再现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曾展示过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方阵,据介绍,根据中央的部署,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将作为重要方阵亮相。
4.女飞行员将驾机受阅在结束了44个月的院校培训后,中国空军首批16名战斗机女飞行学员日前以全优成绩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毕业。她们将首次代表空军女飞行员驾驶歼击机参加空中受阅。
5.07式新军服整齐亮相据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介绍,受阅官兵将首次穿着07式新式军装走上阅兵场,同时在方队的编排上也有新变化。
6.“老兵方阵”恐难成行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罗援少将曾建议,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中,可以专门增加一个老兵方阵。对此,着名军事专家张召忠认为,即便让这些八九十岁的老兵坐车参加检阅,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而对老兵表示尊敬,可以采取其他更方便和安全的方式。
7.千人军乐团现场演奏建国60周年阅兵大典的现场音乐演奏,将由从全国各地军乐团中选拔出的千人军乐团负责。
8.阅兵路段焕然一新作为阅兵仪式的“主战场”,3月起,有“神州第一街”之称的长安街迎来10年来首次大修,重点在于强化路面抗碾轧和防滑的能力。
9.影片将记录阅兵盛况记者从八一电影制片厂了解到,两部有关国庆阅兵和庆典的纪录影片将在年内推出。
10.女民兵方队最后亮相在国庆阅兵徒步方队中,女民兵方队最后一个亮相。今年年初,北京朝阳区人武部公开招募选拔民兵,边练边选,最终将留用约400人。
参考资料:来源:长江信息报
Ⅲ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影片都有哪些能唤起你的电影情结
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1952年建厂至今,已拍摄各类题材电影作品2400余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余部。
影片中各角色的演技自不必说,在中央和老同志亲自关怀指导下的片子,选的演员都是有较强功底和经验的,也没有人敢糊弄,不像今天的一些剧。
里面最成功的角色之一,可能就当属林彪了,他的喜怒不形于色的风格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由于他大部分时候都是这种状态,所以偶尔的喜怒就颇值得玩味。而影片中对林彪“喜”的表情也刻画得十分到位。诚然,南下攻打锦州确实对林彪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和赌博,他由于压力大不怎么笑也可以理解,但实际上东野在作战过程中主要还是以胜利为主,一点不“喜”也说不过去。
一路走来,从辉煌直到落幕,八一电影制片厂从未失彩!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Ⅳ 求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战争影片(年代越早越好)
半个多世纪以来,八一厂拍摄各类题材电影作品2400余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余部: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战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晚钟》《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其中《晚钟》对战争中的人性反思和人道主义光芒,使该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巨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的诞生——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异彩纷呈的电影画面,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一页。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业发生重大变化,好莱坞大片入侵,国产影片加快市场化步伐,这一切都对体制内的八一厂提出了重大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八一厂调整创作思路,确定了从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向现实题材为主的转换,同时借鉴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模式,探索中国军事电影的新思路。八一厂又摄制完成了《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情暖万家》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另外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推出了《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时,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击》、《歼十出击》等一系列屡获大奖的优秀影视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Ⅳ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厂都拍过哪些经典的电影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战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巨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 进入新世纪,八一厂又摄制完成了《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情暖万家》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来,在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重大庆典纪念活动中屡有建树: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推出了《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时,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击》
Ⅵ 《国家记忆·大阅兵》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国家记忆·大阅兵》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98miSR1qQzT5yMRr9ST4OA
《大阅兵》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0-07-27(中国大陆)
集数: 10
片长: 26分钟
又名: 国家记忆:大阅兵
为庆祝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将于7月27日起,播出十集文献纪录片《大阅兵》。本片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重大阅兵为叙事主体,不仅展示了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采,更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人民军队光辉发展史。
节目以新中国重大阅兵为载体,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以及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同时,通过详细讲述正步、端枪、端旗、敬礼、扶枪礼、阅兵问候语等阅兵队列动作和流程,以及生动介绍中式队列的诞生、发展和定型,最终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为何中式阅兵被誉为“最帅”阅兵。
为了带领观众一起回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重大阅兵和阅兵背后鲜为人知的往事,本片利用珍贵历史影像和档案文物展现相关历史现场,通过罗浪、田申、李裕等20多位阅兵亲历者及相关专家的口述采访,揭示了阅兵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秘事。
此外,本系列片还特别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队员,现场演示阅兵队列动作、动作分解及动作要领。同时,还配合解放军《制式教练》和《队列条令》中的相关绘图,对阅兵队列动作进行了直观解构,使观众全面、深入地了解阅兵,走近阅兵,感受阅兵现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Ⅶ 八一老电影战争片大全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影片内容:上海市某纱厂女职工徐红,贤良淑德心地善良,在夜校念书时结交老师张忠良,结为夫妇。结婚后一年,抗日战争爆发,小孩呱呱落地,取名字抗生素。张英参与救护队,领命大军迁移。张英南京险些对手枪击,后又被对手俘获,备尝艰苦。
《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影片内容:美女学生江玲玉上海市区某所高校入读,抗日战事发生后,玲玉不管不顾姨姨和表兄弟罗家荣的阻拦,决然参与救亡图存演剧队,沿京沪线宣传策划抗日。没多久,她与同队青年人作曲家高礼彬相恋。抗日战争胜利后,玲玉与礼彬结婚。
《地道战》(1965年)影片内容:1942年,日军对冀州抗日根据地启动大“围剿”。本地高家庄人民群众在党支书高老忠、基干民兵大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立即应变力,把土洞、地下室更新改造成几个互通的多接头正宗。
Ⅷ 八一电影制片厂现代军事电影有哪些
中文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简称《八一电影制片厂》)
英语名称:AUGUST FIRST FILM STUDIO
八一电影制片厂始建于1952年8月1日,前身是八路军“延安电影团”,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是一个具有摄制故事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片和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
八一制品厂于1952年摄制完成的第一部电影为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同年又分别摄制完成完成第一部纪录片《荆江分洪》,第一部汉语教学片《神经系统和条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产第一部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国第一部立体纪录片《漓江游记》,1982年起摄制第一部电视剧《考场》,1988年起开始摄制美术片。
半个多世纪以来,八一厂拍摄各类题材电影作品2400余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余部: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战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晚钟》《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其中《晚钟》对战争中的人性反思和人道主义光芒,使该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巨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的诞生——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异彩纷呈的电影画面,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一页。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业发生重大变化,好莱坞大片入侵,国产影片加快市场化步伐,这一切都对体制内的八一厂提出了重大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八一厂调整创作思路,确定了从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向现实题材为主的转换,同时借鉴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模式,探索中国军事电影的新思路。八一厂又摄制完成
了《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情暖万家》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另外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推出了《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时,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击》、《歼十出击》等一系列屡获大奖的优秀影视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用光影写史,为军旗增辉”,是八一电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曾经缔造了无数辉煌与荣耀的八一厂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Ⅸ 国庆阅兵
2009国庆阅兵时间在2009年10月1日上午9:00开始,天安门广场将举行隆重的国庆阅兵仪式。
2009年国庆阅兵应该会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国庆60周年阅兵即2009年国庆阅兵仪式主席座驾已经基本敲定,红旗的HQE车型已经被选定为2009年国庆阅兵专车。胡主席就要乘坐着它检阅盛大的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
12:30全部结束
很多台都会有直播,毕竟这可是中国十年一次的大事!!
今年国庆阅兵至少有十大看点。
1.兵种装备超过以往 今年国庆阅兵参阅要素之全、装备之多、兵种专业之广,都超过以往历次阅兵。
2.歼-7歼-10战机将受阅记者近日获悉,在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上,歼-7战机将进行编队表演。目前,歼-7机队已经全部喷漆涂装完毕。另据透露,备受关注的国产歼-10战机,也将编队登场。
3.战术战略导弹方阵再现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曾展示过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方阵,据介绍,根据中央的部署,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将作为重要方阵亮相。
4.女飞行员将驾机受阅在结束了44个月的院校培训后,中国空军首批16名战斗机女飞行学员日前以全优成绩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毕业。她们将首次代表空军女飞行员驾驶歼击机参加空中受阅。
5.07式新军服整齐亮相据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介绍,受阅官兵将首次穿着07式新式军装走上阅兵场,同时在方队的编排上也有新变化。
6.“老兵方阵”恐难成行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罗援少将曾建议,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中,可以专门增加一个老兵方阵。对此,着名军事专家张召忠认为,即便让这些八九十岁的老兵坐车参加检阅,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而对老兵表示尊敬,可以采取其他更方便和安全的方式。
7.千人军乐团现场演奏建国60周年阅兵大典的现场音乐演奏,将由从全国各地军乐团中选拔出的千人军乐团负责。
8.阅兵路段焕然一新作为阅兵仪式的“主战场”,3月起,有“神州第一街”之称的长安街迎来10年来首次大修,重点在于强化路面抗碾轧和防滑的能力。
9.影片将记录阅兵盛况记者从八一电影制片厂了解到,两部有关国庆阅兵和庆典的纪录影片将在年内推出。
10.女民兵方队最后亮相在国庆阅兵徒步方队中,女民兵方队最后一个亮相。今年年初,北京朝阳区人武部公开招募选拔民兵,边练边选,最终将留用约400人。
Ⅹ 八一电影制片厂有哪些作品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主要作品如下:
1.电视剧:
《编外监察官》
《梁士英》
《中流砥柱》
《血战万源》
《生死之间》
《士兵突击》
2.纪录片:
①《八一运动大会》。1953年出品,与北影合作,记录1952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全军体育运动大会的各项竞赛。荣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三等奖。
②《钢铁运输线》。1954年出品,记录志愿军后勤运输部队在朝鲜建立钢铁运输线的情景。获文化部1949-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③《战胜怒江天险》。1954年出品,记录解放军筑路队在怒江天险上架桥修路的英雄事迹。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奖一等奖。
④《在帕米尔高原上》。1955年9月出品,记录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帕米尔高原上团结少数民族捍卫祖国边疆的斗争。获文化部1949年-199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⑤《救死扶伤的英雄事迹》。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⑥《向毛主席汇报》。1964年7出品,记录了北京部队和济南部队向毛泽东主席和济南部队向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表演军事训练成绩的盛况。
⑦《钢铁长城》。1981年12月出品,影片纪录了我军在华北某地的一次军事演习,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并检阅部队的盛况。
⑧《叶剑英》。1983年7月出品,记录了叶剑英同志一生的革命经历和丰功伟绩。
⑨《国庆阅兵》。1984年10月出品,记录了庆祝建国35周年的国庆阅兵活动。获奖1984年度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6年获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
⑩《手》。1985年12月出品,影片以手为题材,激发人们用自己的手创造社会主义的未来。1986年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新闻纪录片奖;1987年第一届"全国影视节目声音学会奖"第一名。
3.电影:
①《五更寒》。1957年12月出品。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正规部队撤离中原解放区,县委刘书记率领大别山地区的同志们留下来坚持地下斗争,一直坚持到革命胜利高潮到来的故事。
②《柳堡的故事》。1957年12月出品,影片描写新四军1944年驻扎在苏北柳堡地区休整时所发生的故事。
③《英雄虎胆》。1958年8月出品,描写广西十万大山剿匪战斗中,解放军侦察英雄深入土匪驻地,与匪首周旋,赢得信任,最终将土匪诱至包围圈中,一网打尽的惊险故事。
④《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5月出品,描写一位红军出身的地下报务员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与日本及国民党特务英勇斗争,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
⑤《回民支队》。1959年7月出品,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冀中马本斋回民支队在党的领导下改造成长为无产阶级武装的故事。
⑥《海鹰》。1959年9月出品,描写某英雄快艇在胜利打击敌人后,团结一致,和大海、敌人做斗争,终于胜利返回大陆的故事。
⑦《战上海》。1959年12月出品,描写解放军解放大上海时与上海人民和地下党配合,机智勇敢解放上海、保卫上海,取得胜利的故事。
⑧《哥俩好》。1962年6月出品,根据话剧《我是一个兵》改编。通过一连串曲折的情节,反映了部队新战士在首长战友的关怀、帮助下,迅速成长的过程。
⑨《怒潮》。1963年5月出品,反映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惨遭杀害的时候,湖南农民在党和领导下举行秋收暴动的故事,揭露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投降主义路线。
⑩《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年3月出品,描写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地下工作者依靠群众和敌特斗争,争取和瓦解敌伪力量,配合解放区军民作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