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为什么中国不推3d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为什么中国不推3d电影

发布时间: 2022-12-18 14:26:43

⑴ 大陆为什么这么少3D电影

技术跟不上,影视的制作资金和票房是关键,也没人会轻易投入那么多反而没有盈利。

⑵ 在东方受热捧的3D电影,为何却在西方受到冷遇

因为近些年再也没有高质量的3D电影出现了,所以才会在西方市场受到冷遇。2009年,一部3D巨作《阿凡达》让广大观众感受到了3D技术带给人们的震撼。从那以后,3D电影在中国的热潮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尽管3D电影的票价是普通2D电影的一倍,但人们还是蜂拥而至。

随着3D电影的增多,质量也开始有所下降。

如今,3D电影很多,也就有了一些浑水摸鱼的作品。像《阿凡达》这样的高质量电影已经不多了,所以,西方消费者才会逐渐对3D电影失去了兴趣。目前来看,只有当外国大片在海外首映后进入中国,票房才会翻倍,真是神奇!

⑶ 前两年3D电视很火,但是为什么现在电视都不主推3D功能了

我觉得有两点原因制约了3D电视的发展,第一点就是那些所谓的3D电视都是伪3D,一些电影本来就是2D的画面,但是为了成为3d电影,在通过软件模拟成3D效果,这样的画面并不好,而且还需要带一个很别扭的眼镜。第二点就是3D的片源真的是太少了,看来看去可能就那么几个,新的有吸引力的内容很难第一时间推出3D版本。

⑷ 为什么中国没有像美国那样的3D动画电影呢学动画设计的再给我讲讲吧

喜欢你就选择,不过高考时你必须考入好的动画专业学校。这对你的艺术文化要求都特别高。首先,你说你喜欢动画,动画专业是2,3维都得学的,很辛苦。尤其三维的MAYA。国内的3D动画出现的比较迟,开始的时候已经落后美国很久了,但不能否认,国产3D做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你不信看《秦时明月》,几年里3D效果越做越流畅了(我老师就参加过秦时明月的幕后制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国产动画产业的不发达导致从事动画的只是少部分人群,从事的人少了,剧本,创意就更少,出来的作品就少,质量也就差。2维吧,国产也不能说不好,像小时候看的《大闹天空》,近期看过的《罗小黑战记》《十万个冷笑话》(喜洋洋之类的估计你也不看)也都蛮好的。但有一个毛病,国产动画是给孩子看的,10岁左右的小朋友都不愿看国产动画,因为幼稚啊。因为国内动画业真的不发达而且剧情偏低龄化,所以国产进步比较慢。
其次,你选什么设计专业,我给你中肯建议。你家如果家境还不错,你就学动画吧。毕竟你喜欢,但靠诉你,工作不好找,动画产业太冷淡了。我们班31个人,转走了8个专业。低我们一届的动画版只招到25人,7个转专业转走了。如果你家境好,可以坚持度动画研究生,看你喜欢3D,你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学习更好的3D制作。等你真正自己做动画的时候,估计你爱不起来了。如果你不打算读研神马的,要好好工作,建议你读个师范,学个平面,室内,景观神马的。起码毕业后能养活你自己啊。
最后无论做什么选择,同学,加油啊,尤其是你的艺术,要好好练,基本功很重要,设计专业很考验人的手绘能力的。祝你考上理想大学!

⑸ 为什么中国3D电影那么少,几乎没有,而外国那么多

首先,中国电影3D技术实在太差,拍过一些但没有一部是好口碑的
第二,自从《泰囧》和《西游》两部烂片大卖后哪个导演还有心情去排大制作的电影?
第三,中国本来就没有好的导演去拍大片,年轻导演都去拍小成本了,再加上现在《小时代》这样青春电影太多了,更加催生了同类型电影的跟风
综上,中国3D电影少

⑹ 2022为什么现在电影没有3D

2022电影都是2D
1,不是所有内容都适3D.2,3D放映终端还是少。3,真3D成本太高。
3d电影大部分都是动漫片

⑺ 为什么中国3D电影效果这么差

这个3d电影原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就是两台摄像机并列起来拍摄,模拟人眼的成像效果,外国人很早就在搞3d电影,技术相对成熟,咱们是在人家阿凡达火了之后跟风为之,自然差得多

⑻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好的3D电影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其实不是中国拍不出来好的3D电影,一方面是因为特效是从好莱坞引进的,特效一方面的技术肯定是不如好莱坞的。
第二是因为电影行业中国的发展也要晚于美国。学习也是一个过程。
2018年春节档电影《红海行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

⑼ 为什么现在电影院没有3d电影

3D电影答案是有的,不过现在是没有出这种3D电影票房,所以你要等一段时间

⑽ 为什么近两年3D电影少了

的确,自从《阿凡达》带火3D市场之后,有一段时间,什么片子都会拍成3D的,不管什么类型的。武打的,动作的,枪战的,恐怖的。。。。。。。

然后,也带动了影院的硬件设施升级,现在哪怕是5、6线的县城电影院,都能放映3D电影了。

现在3D似乎没那么火了,这也是市场决定的,当然观众也已经审美疲劳了,对3D电影也没有那么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时间,很多电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类拷贝,由观众选择。

看3D电影要带眼镜,这个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观众也嫌麻烦了,特别本身就戴眼镜的观众。

从制作方来看,制作3D片的成本肯定会比一般的电影高。这是勿容质疑的。

从影院方来说,3D片的票价会比一般的片贵,然后又是3D眼镜,又要管理,本身观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会嫌弃。

既然,制作方,观众,影院都对3D电影有了隔阂,你说它还怎么火。

关注,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如有不满意的请见谅谢谢!

自从卡梅隆用《阿凡达》“重新发明”3D电影以来, 3D几乎成为了大片的标配 。

伴随着票价和影院设备的升级,现在要拍摄、上映、观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政治错误”的举动。在这种背景下,诺兰的《敦刻尔克》依旧坚持用2D上映,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一种艺术的自信。

在这背后的,是IMAX2D的《敦刻尔克》的不俗票房。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诺兰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来越多的导演,也正在渐渐抛弃3D——尤其是3D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观影感受的时候,他们对于3D的放弃,似乎显得正确而且大公无私。

十月份即将登陆大银幕的《银翼杀手2049》,虽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却依旧选择了IMAX2D格式。

《阿凡达》

有一组数据可以表明,为什么导演正在渐渐放弃3D。2016年,好莱坞一共制作了68部3D电影,数量创造了 历史 新高。但是去观看3D电影的观众人次,却同比减少了8%。两厢综合,3D电影市场的缩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不仅仅是过暗的银幕亮度,笨重的3D眼镜以及超过2D影片30%的票价。最为关键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提升观影质量。相反,在很多场景中,3D反而成为了累赘。拖影、模糊、抖动,种种观影过程中的bug,已经严重影响了观影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3D,反而是更好的服务于观众。

其实早在2012年,英国媒体就提出了 “3D热潮锐减” 的观点。只不过彼时3D正如火如荼,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时间转到2017年,3D电影已经经过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这种级别导演的实践之后,似乎已经成为了商业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电影语汇的一种拓展。

3D究竟有没有参与叙事,并且成为表情达意的电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这个阶段,基本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在《变形金刚》、《雨果》还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没有成为电影的语汇。所以,IMAX公司决定削减3D电影的数量和比重,来重振公司的口碑和业绩,也是有理可寻的。

在未来,3D是不是会成为电影语汇的一种,并像声音和色彩一样,成为一部电影“所必须”的部分,这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在电影语汇得到拓展的时间节点上,很多诺兰无法比肩的导演和摄影师,都曾经“倒行逆施”地开了 历史 的倒车。有声电影出现的早期,伟大的卓别林和更伟大的爱森斯坦,都曾经极力地反对“声音”这个电影元素。

但当时间沉淀,录音质量不再是技术掣肘的时候,这两位大导演并没有固执己见地抛弃有声电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着名的《大独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独裁者》

技术上的问题,终究会被技术攻克;艺术上的事情,在艺术家手中,终究会变成艺术语言。

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声音和色彩已经成为了电影的组成部分。假若在这个时代,拍摄一部黑白电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么一定是导演的艺术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术手段的限制。由此来反观3D这个技术性的命题,从3D rig到双镜头摄影机,甚至是卡梅隆宣称的,《阿凡达2》要是用“裸眼3D”技术——3D正在经历着自己的技术革新。

在未来,这个商业“元素”是不是会变成电影的“固定组成部分”还是一个未知数。

《阿凡达2》

如果说,3D技术的未来是乐观的话,那么“3D艺术”的未来,则没有那么光明了。要成为艺术手段,需要参与叙事,并且表情达意,并最终参与并影响影片的“表现力”。但是无论是从《变形金刚》还是从《皮娜》,甚至是戈达尔的《再见,语言》来看,3D并没有参与到影片的“艺术层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于没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广告语”。无论是商业片导演的“被3D”还是艺术片导演的“实验试水”, 3D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玩意” 。

这个“小玩意”可以撬动市场和资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让票价上涨。唯一不能的,就是让影片变的更加好看,让人更加“身临其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3D渐渐遇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言及此,美国媒体表示称,人们还是希望看到质量更高的平面图像,而不是立体图像。所以4K和8K方兴未艾,3D则遭遇了寒流。

美国媒体认为,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导演回归到2D电影的范畴之中,但3D并不会消失,毕竟还有卡梅隆这样执着于3D的导演。

可以畅想的是,在未来,假若3D不再是制片厂强加的“任务”,而是导演“有意为之”的诉求,那么3D成为电影语汇,并被写进电影教科书,或许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个可以看到的事件。谢谢不满意我的回答请原谅。您的批评就是我前进的动力与方向谢谢。!

疫情么,电影院很难看到了,在家么没3D眼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