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拍摄电影需要哪些设备
拍摄电影需要哪些设备
拍摄电影需要哪些设备
最佳答案
1,剪辑用的电脑,一般来说得两台至少吧。
2,还有摄像机,你可以用专业数码的摄像机(俗称DV)成本会低很多,但是效果肯定不如成本昂贵的胶片摄影机啦,不管你是用哪一款的,一台估计肯定是不够的,当然是越多越好。
3,如果是胶片摄影机的话,胶片当然不能少,很贵的哦。。。唉,心疼。
4,这些之外,还有灯光,音响,这是当然的啦,拍电影没灯光音响怎么行。。专业方面的东西,可能不太了解,得去请个灯光师和音响师来跟你详细解说。
5,如果你的电影够——离奇或者够大制作的话,还得有特效,什么是特效呢,就是拍一些惊悚或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效果的时候,需要的特效制作,不过这个是用电脑可以完成的,只需要一个特效师,在电脑里制作特效的软件就行了。
② 电影拍摄需要什么设备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最佳
电影拍摄需要摄像机、灯光、三脚架、录音机、摄像滑轨……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设备,一般提前三个月左右开始准备是最好的。拍摄一部电影还需要摄像滑轨。有的镜头需要滑动的轨道才能完成,比如推拉镜头功能,还有小摇臂等等。如果没有轨道的话,拍出来的镜头可能就没有那么流畅。
我个人觉得,一般提前三个月左右开始准备是最好的,时间比较充足,以上就是关于拍摄电影相关方面的内容。
③ 3D电影画面是如何制作的
简单来说,3D电影画面制作大体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利用双镜头摄影机进行拍摄,另一种是前期2D拍摄加上后期转制。或者由两种制作方式共同合作而成。
双镜头摄影机拍摄就是拍摄前期采用双摄像机、双镜头的3D拍摄设备同步录制,然后把两个素材分别处理,最后是在3D电影院里用3D显示技术,也就是红蓝显示、偏光、主动快门式显示等技术,把两路视频分别传输到人的左右眼睛里,得到立体图像,《复联4》3D版就是以这种技术为主拍摄而成。
另一种则是通过2D电影拍摄完毕,再转成3D电影。2012年4月4日《泰坦尼克号》以3D版形式再上映,全球票房3.44亿美元,总票房变为21.87亿美元。据悉,《泰坦尼克号》由2D影片变为3D版耗资巨大,300多名科技人员共耗费60周时间才制作完成,其成本高达1800万美元,而耗资巨大的2D版本,总投资也不过二亿美元。从目前电影市场来看,一部2D大片转3D,需要借助专业团队加专业软件,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制作费用至少要200万美元起。对于普通的制片方来说,要想做一部成功的3D电影,成本非常之高,投资风险也会加大,很多制片方对此都不敢涉足。
④ 3d电影是怎么拍摄的
3D立体影视拍摄是用两部摄像机模仿人类双眼6.5公分左右的距离来进行立体拍摄,由此可知两部摄像机之间的间距不能太大,根据双机轴间距与物距成正比的关系,在拍摄近景时就需要较小的双机轴间距,这就是3D垂直拍摄支架形成的原因,3D拍摄最重要的是控制景深,这就需要协调轴间距、夹角、焦距和物距的关系。天远多维自主研发的立体拍摄参数计算软件确保了设置3D参数精确可靠。通过这款操作简单快捷的软件,摄影师、导演或摄影指导可以完全掌控3D深度,轻松实现预定的立体效果。
当然一部好的立体效果作品还需要后期创作,前提是有较好的前期3D拍摄素材。
⑤ 全息投影技术的原理是什么3D投影都需要哪些设备
全息投影技术的原理:x0dx0a摄制原理:x0dx0a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x0dx0a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x0dx0a在3D投影前,要对物体进行120°的3D摄影。看过3D电影的读者应该知道,如果取下3D眼镜观看,画面有重影而模糊不清。这是因为,银幕上的画面并不是一幅,而是两幅角度不同的画面叠加的效果。x0dx0a为了模拟“双目效应”,我们必须拍摄出偏左侧的画面和偏右侧的画面。在拍摄时,其实有两台3D摄像机同时工作,一台偏向演员左侧,记录偏左的图像;一台偏向演员右侧,记录偏右的图像,再通过电脑处理,将两幅图像叠加,便成了3D电影源。x0dx0a视觉原理:x0dx0a注:此为3D成像时的视觉原理。与此略有不同的是,全息投影实际上是真正地呈现出了3D影像。x0dx0a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每个眼睛的视角大约为80度,但是两个眼睛一起的视角只有120度,也就是说有40度的视角是重合的,所以我们的左右两个眼睛所看到的的东西其实是不同的,比如你闭上左眼用右眼看或者反过来,就能测试出来效果,左右两眼接收到的物体转发给大脑做判断物体的远近才能形成立体感。3D立体技术就是模拟这个过程而形成的。x0dx0a完成摄影后,在放映室里,3D电影源投放在一定角度的银幕上,观众需要带上3D眼镜观看。仔细观察3D眼镜,我们会发现左右镜片上有密集而细小的朝向不同的条纹。左镜片是纵纹,右镜片是横纹。正是这些条纹,我们才能看到美妙的3D立体图。x0dx0a完成摄影后,根据“双目效应”,将图像分解,让左眼只看见偏左的画面,右眼只看见偏右侧的画面,这样才能使大脑产生远近的判断而生出立体感。在放映时,偏左的画面和偏右侧的画面所用的投射光是不同的,虽然颜色画面一样,但投影用的光的传播方向是不同的,偏左画面用的是纵波光(光波沿纵向传递),偏右画面用的是横波光(光波沿横向传递),由于偏振光的特点纵波光只能穿过纵纹,不能穿过横纹,因此,透过左镜片,我们只能看见偏左侧的画面,同理与右镜片。x0dx0a由此,重叠的画面被分解,左眼只看见偏左侧的画面,右眼只看见偏右侧的画面,由于双目效应,我们便产生了远近感和立体感。
⑥ 组建3D家庭影院需要哪些设备
一,一台大尺寸的显示设备.比如说液晶或者等离子电视又或者投影电视.个人觉得,对于家庭影院来说,等离子电视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显示器.液晶电视虽然占据现在的主流市场,但它在高环保高亮色的光环底下仍然无法掩饰其在高动态画面中的拖尾问题.另外,投影电视在这几年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它无法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依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硬伤;
二,信号源.又包括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在N年以前,大家只用一台VCD就搞定全部问题.后来又到DVD.再后来,
又有电脑外加点歌系统.
简单一点的话,就一台高素质的碟机就够用了,最好是有带光纤的,要不同轴也行.
三,功放系统.包括功放和音箱.在家庭影院里,这是一个比较很重要的部分.比如说功放,正常情况需要有5.1的输入与放大,最好是有6.1.再上去7.1和8.1就太专业了.解码方面,起步要有AC-3,再上就要有DTS.
音箱则与功放相对应的就是5.1....6.1....7.1....8.1一山望着一山高了.
说到音箱,不得不提现在市场上流行的音柱了.许多音柱用的材料不是塑料的就是铝合金的.款式漂亮,但音质就是上不去.如果是对音质比较有要求,建议还是买传统木箱.主箱最少要三分频四单元以上,低音导向一定不能少.
线材方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开个玩笑,呵呵.
另外,不考虑K歌的话,那可以省很多东西.比如说均衡器,OK机,还有无线咪等等.
参考:
松下等离子,夏普液晶,先锋,松下,飞利浦碟机,安桥,狮龙功放,惠威音箱(支持国货)
------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不吝指正!
⑦ 个人拍摄3d视频需要哪些设备最好能拍摄裸眼3D视频
我不是很清楚怎么来拍摄3d视频,但是我知道怎么可以把2D视频转换成3D视频的方式,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其实比较简单,只要通过一个软件就可以实现,这个软件的名称叫ArcSoft MediaConverter 7,不过目前这款软件还没有完全破解,也就是说有试用期的,超过了试用期是要收费购买的。试用期大概在30天。还有我是HTC大陆地区的高级技术工程师,我把我曾经为公司写的关于3D方面的技术文档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内容如下: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3D播放格式有以下几种:
1.左右式——通过专用软件把视频转换成左右分屏的播放状态,两边同时播放同样的内容,但是在播放平率上有细小的差异,通过这些差异来产生视频交错,使得观看者产生3D感。
HTV EVO 3D使用的就是左右式裸眼3D原理。
2.上下式——原理和左右式差不多,区别在于:
如果是左右格式,播放成3D效果,电影的画面宽度不变,长度是原来的1/2。
如果是上下格式,播放成3D效果,电影的画面长度不变,宽度是原来的1/2。
任天堂的游戏机3DS使用的就是上下式裸眼3D原理。
3.红蓝式——红蓝就是指把画面转成红蓝两种颜色在通过红蓝眼镜来实现3D功能,这是最原始的技术,需要专门的投影设备才能实现。类似于很多电影院里播放的3D电影使用的就是这种技术,如果你在观看时取下眼镜时,你会看到屏幕上显示的是很多叠加在一起的图像。
播放这些3D电影的设备主要分一下几种:
大型设备(电视机等)
1.偏光式——需戴3D眼镜观看,对播放设备的刷新频率和亮度要求较高,一般刷新频率需要达到240Hz左右,也就是说需要让两个眼睛分别达到120Hz的一个播放频率才能比较舒适的观看,现在很多所谓的不闪式3D就是指偏光式3D。因为视频通过相互交错产生3D效果,所以对播放后的亮度会有降低的情况,很难达到视频本身的分辨率和亮度。
优点:所需佩戴的3D眼镜成本较低(大概在100元一副左右),因为刷新平率很高,所以肉眼很难识别到屏幕的跳动感,长时间观看也一般没有问题。
缺点:因为需要播放高亮度,高频率的视频,所以对设备本身的制造工艺有比较高的要求, 3D片源相对于快门式来说较少,观看可视角度比快门式稍小。
总结:偏光式属于比较实用和民用的产品,价格相对快门式较低,适合于家庭使用。
2.快门式——英文为Active Shutter 3D,配合主动式快门3D眼镜使用。主动快门式3D技术,又叫时分法遮光技术或液晶分时技术,它主要是靠液晶眼睛来实现的,它的眼镜片实质上是可以分别控制开/关的两片液晶屏,眼睛中的液晶层有黑和白两种状态,平常显示为白色即透明状态,通电之后就会变黑色。通过一种讯号发射装置,让3D眼睛和屏幕之间实现精确同步。
优点:播放效果较好,设备要求刷新平率达到120Hz即可,无论是色彩还原度
亮度、分辨率都可以保持原视频的同等程度,观看的可视角度非常大,
几乎可以达到180度左右。
缺点:设备价格过高,快门3D眼镜价格也比较高(大概在800~1000元一
副左右),播放时有一定的闪烁情况,眼镜需要充电使用,不是很方
便,因为眼镜需要发射信号和电视同步,所以有一定的辐射,不适
合长期观看
总结:快门式属于比较商业化的产品,适合在展览,会场等,公司等做演示使用。
小型设备(手机、MP4、电子相框等)
裸眼——人的双眼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两眼之间一般会有8厘米左右的距离,因此观看物体时视线会形成一个交叉角度,角度越大,立体感和距离感就越强。由于交叉角度的存在,双眼看到的画面并不相同,也就是产生了“视差”(类似于斗鸡眼的情况),两幅具有视差的画面经过大脑处理后才能得到完整的立体景象。裸眼就是说不用戴3D眼镜也可以看得出3D效果。HTC EVO 3D的液晶屏就采用了类似人眼的“视觉差屏障”技术,控制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图像,然后利用人眼的视觉成像原理,形成的3D纵深效果。
优点:目前一般裸眼3D技术都应用在类似于手机、MP4、电子相框、平板电脑
这种中小型可移动设备上较多。对于不想买大型3D设备的用户来说既可
以不戴3D眼镜来体验到3D的乐趣,携带也比较方便。
缺点:需要使用特殊的液晶材质才能实现裸眼3D效果,所以一般支持裸眼3D功能的手机或MP4等价格会比较高,因为目前裸眼3D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不是很成熟,观看的可视角度非常小,几乎需要垂直观看才能体验到比较好的效果,而且使用类似手机这种移动设备来观看或者拍摄3D视频都非常的耗电。
总结:裸眼3D目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片源也相当的少,很多厂家只是拿这个来做一个噱头,但是如果想体验一下3D的魅力,尝一下鲜的话,选择裸眼3D设备也是不错的选择。
⑧ 3D电影是怎么样拍摄和放映的
3D的原理:人的眼睛有两只,两个眼睛的距离大概是7厘米左右,正是由于这个距离,所以人看物体的时候是有一个角度差,越近的物体,看的角度差就越大(把一根手指放眼前,左眼看到在右边,右眼看到在左边)。而大脑也正是根据这个角度差的大小,来感觉这个物体离眼睛的远近,这就是3D的基本原理。3D电影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制作。
3D电影拍摄时需要使用两台摄像机(或者直接一台3D摄像机),两个镜头分别模拟人的两只眼睛的角度,来拍摄两个角度的画面。这是真3D的拍摄模式,立体动画片就是直接制作两个画面。还有伪3D是指先拍出来一个画面,然后用人工把这个画面的物体根据距离的远近来调整角度。还有电视上的2D转3D,就是直接把一个画面复制出一个来平移几厘米。这三种的立体效果是真3D最好,伪3D由于是后期加工,所以效果参差不齐。2D转3D就可以忽略不计。
3D电影制作出了,那么剩下的就是3D效果实现了。目前,主流的一共有三种输出方式,偏色(已被淘汰,但是由于价格便宜,所以很多人仍在使用) 偏光和快门(电视目前主要这两种)。但是不管是哪种输出方式,其目的就是让两个画面分别进入左右眼,比如左画面只让左眼看到而右眼看不到,右画面只让右眼看到而左眼看不到。 具体的三种输出原理为:
偏色:是通过颜色的过滤来实现,一般多的为红蓝。把两个画面重合到一起,然后重影的部分使用了红色或者蓝色,而眼镜的一红一蓝的镜片正好可以过滤掉各自的颜色,那么两只眼睛看到的画面就不同了。这种输出方式由于需要改变颜色,并且两个镜片颜色不同,最主要的是不能过滤掉完全的画面,所以重影比较多,立体效果较差,人在看时眼睛极为不舒服。
偏光:这种方式有两种,第一是投影,是用两台投影机来投射出两个画面到一块金属幕布上,投影前面分别有一片偏振片,这两片偏振片的方向是不同的(两片偏振片重叠后看不到任何东西)。然后投射出来的画面是被偏振片阻挡后的画面,再通过偏光眼镜来观看,就阻隔掉了另外一个画面,就形成了3D;还有一种是偏振电视(目前被吹嘘成不闪式)是把一个屏幕隔行的分成两部分,滤光膜再把这两部分分开,戴上偏振镜片后,一只眼睛看到一半画面,另一只眼睛看到另外一半画面。而3D电影切掉一半的分辨率以后,两个画面交错着显示。
快门:是通过显示设备的高速切换(一般的显示设备刷新只有60HZ,而快门的有120HZ,把这两个画面交替着显示,每个画面每秒显示60次)交替显示,而在交替过程中,显示设备给眼镜发射信号,当显示左画面时,左镜片可以看到东西,右镜片关闭。当显示右画面时则相反,但是由于闪动速度快,所以人眼感觉不到闪动(有人说快门式闪动很厉害,那是因为60HZ的眼镜碰上了50HZ的日光灯,造成了眼镜看日光灯光源是每秒闪12次,当然会闪得很厉害了)。
目前也有裸眼的3D出现,主要是通过屏幕前面有一层光栅来实现,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其目的就是让你的一只眼睛看到只看到一个画面,另一只眼睛只看到另一个画面的。
⑨ 用单反或者普通的设备可以拍摄3d电影或者视频吗
单反可以,但是操作比较麻烦,你至少需要两台一样的单反,同时拍摄,然后靠后期去做
⑩ 3D互动投影需要哪些设备
来源:和创互动
互动投影系统的组成
互动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信号采集部分,根据互动需求进行捕捉拍摄,捕捉设备有红外感应器、视频摄录机、热力拍摄器等;第二部分:信号处理部分,该部分把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所产生的数据与虚拟场景系统对接;第三部分:成像部分,利用投影机或其他显像设备把影像呈现在特定的位置,显像设备除了投影机外,等离子显示器、液晶显示器、led屏幕都可以作为互动影像的载体.第四部分:辅助设备,如传输线路,安装构件,音响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