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布莱顿学派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现实主义的萌芽。多视点时空观念。
英国“布莱顿学派”是世界电影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术流派。因起源于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故而得名。“布莱顿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为摄影师,如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和希赛尔·海普华斯等。该学派不仅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现,尤其对重大社会问题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和表现。在表现形式和拍摄节奏方面,布莱顿学派给电影带来了早期蒙太奇,从而通过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使得电影开始具备了属于自己所独有的叙事语言。该学派反对梅里爱提出的“银幕即舞台”的主张,反对在剧场中和摄影棚里记录奢华的舞台剧和营造虚幻的电影魔术,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把镜头对准社会、瞄准生活,在露天的场景中拍摄真实的生活片段。在“我把世界摆在你眼前”的口号下,“布莱顿学派”的主将们拍出了一些历史文献片和带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电影短片,对世界电影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作用。
B. 布莱顿学派的现实主义是什么
布莱顿学派是世界电影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术流派,起源于英国.由于这个学派的主要成员都在布莱顿出生和工作,学派也以此命名.
成立于1900年英国的电影先驱团体,首创特技摄影和简单的蒙太奇,并实验各种彩色技术.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现实主义的萌芽.
C. 电影理论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和第二个里程碑分别是
第一个是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第二个是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理论。
D. 编导必知的世界电影主要流派
世界电影主要流派为早期的现代主义、苏联电影学派、好莱坞商业电影(即类型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
电影同其它艺术门类相比是最年轻的艺术。自格里非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生命。然而,当时的电影由于受商业化的束缚,并未能在人民心中确立起艺术的地位。因此,在电影问世的前20年里,并未有什么流派产生。直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欧洲的先锋派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所以,在诸多艺术领域中,电影流派是数量少,历史最短的。
纵观世界电影史,真正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大派系:
1、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
2、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
3、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5、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
电影流派的形成及各流派之间的斗争与竞赛,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我们在电影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下,要支持和促进电影艺术家为创立各种不同电影流派所作的努力。与此同时,也应当提出,电影流派本身尽管是一种艺术现象,但也有进步与反动、积极与消极之分。比如电影史上曾出现过的先锋派电影和近期现代主义流派,就包含着极大的消极成分。对于这些流派,当然不宜作简单化的否定——这些流派本身也往往是可以一分为二的——对于其中宣扬资本主义腐朽性一面的,我们必须加以批判;而对于其中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则应加以借鉴、改造,使之转化为有益的养料。
欧洲先锋派电影
欧洲先锋派电影,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国和法国,后期则以法国为中心。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电影的艺术潜力,并力图创造一种艺术电影的重要尝试。
苏联电影学派
苏联电影的'兴起,加速了先锋派趋向于记录电影一途。他给予先锋派以人物和物体应同样重要的观念。苏联电影的发展和创新是与世界电影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的。
好莱坞商业电影
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30—40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产生类型电影的技术,是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人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制度。所谓类型电影,就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准化模式创作出来的影片。据西方有的专家统计,好莱坞商业影片共有75种类型。但作为艺术流派影响较大的,主要就是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和歌舞片这样几种。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意大利兴起了一场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特征的电影运动。一般认为,这一运动从1945到1951年持续了大约6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虽然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但它并没有任何统一的、得到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人物公认的美学纲领。
法国新浪潮电影
法国新闻界把1958年至1959年间突然涌现的一股由不知名的青年人竞相拍摄影片的热潮称之为“新浪潮”。1959年,24名青年人拍成了他们的处女作;1960年,又有43名青年人成为电影导演。这批青年导演被称为“新浪潮”导演,他们的影片被称为“新浪潮”电影。后来“新浪潮电影”一词被广义地用来指称在世界各国陆续出现的,特别是由新导演拍摄的敢于打破传统电影语法的故事片
E. 1:什么是电影流派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电影流派是什么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电影流派是哪几个 2:代表好莱坞
电影,是一门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所以,学习电影的分类绝对是我们学习电影的第一条钥匙。好好把握这条钥匙,无论是对学习电影艺术,创作剧本,拍摄电影,或是欣赏电影,都有很深层的意义。电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电影,也有很多种电影的分类方法,现在简单向大家介绍现今最主流的分类。
我补充一下岩井俊二吧。
岩井俊二(Shunji Iwai)
1963年1月24日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从小爱好广泛的岩井俊二学生时代已经爱上电影、美术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1987年从横滨国立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日本的电视行业。此后的几年中,岩井俊二一直从事MTV、广告以及有限电视节目的导演工作。这阶段所拍摄的大量的MTV和广告对他日后电影的影象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93年岩井俊二为富士电视台的《IF……》系列节目拍摄了儿童题材的电视短片《烟花》,受到了普遍好评。由于岩井俊二出色的编导才能,日本电影导演协会破例把他评为当年的最佳新人电影导演。而1994年岩井俊二的电视短片《爱的捆绑》继续好评如潮,不但被制作成电影发行,还赢取了1995年柏林电影节的NETPAC奖。
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他的剧场电影处女作《情书》。《情书》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首先在日本国内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影响很快就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现在,这部美丽动人的《情书》不但成为众多亚洲影迷心中的最爱,更被众多影评人视为日本新电影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紧接着的1996年也是岩井俊二创作颇丰的一年。首先,他以反映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短片《梦旅人》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记者评审委员会奖。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把自己的第二部小说《燕尾蝶》搬上银幕。深刻的主题、复杂的故事情节、五百万美圆的巨额投资以及众多明星的加盟使得《燕尾蝶》成为岩井俊二至今为止最具震撼力的影片。
F. 什么是布赖顿学派电影
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赖顿,曾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他们使用自己的机器,凭借过去拍摄静物照片的工作经验,开始了电影的创作实践。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断”,而不是像梅里爱那样,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观念,纪录戏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从而拍摄出世纪初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他们在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创作倾向较为一致的创作群体,即被称之为“布赖顿学派”。
这一学派具有影响的主要的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希赛尔•海普华斯等。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影片中,对于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语言技巧的使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G. 世界电影流派的划分
电影流派,指电影根据独特风格而进行分类的派别。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电影流派大致有五种:
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
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
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等。
(7)电影世界上第一个学派扩展阅读:
世界电影流派的分类:
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此字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
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
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柯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Formalism。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起源于1915年的俄国,因为莫斯科语言学圈及诗语言学会的成立,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响到当时的各艺术领域。
在电影表现或分析上,形式主义强调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内涵,剪接、绘画性构图与声画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兴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均是此种主义的支持者。
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
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
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 film。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
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
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着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
后来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与肯尼斯.安格。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别,只出现在个别导演的电影中,如伍迪.艾伦。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
这类的电影大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
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
不过新写实主义电影在国外获得较多的注意,在意大利本土反而没有什么特别反应,1950年代后,国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复苏已获抒解,加上主管当局的有意消弭,新写实主义的热潮于是慢慢消退。 《天堂电影院》是其代表影片。
法国新浪潮
法国新浪潮New Wave。原本是没有严格界定的新闻性用语,指1958与1959年间一批法国新导演所拍摄的格调清新,频频获奖的首部作品。后则被广泛运用,概括了法国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电影制作与创作倾向。
这些新导演有很多都是《电影笔记》杂志的影评人,如高达、楚浮、夏布洛、侯麦、李维特等。他们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传统电影的高度自觉,并用其作品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与传统电影大相迳庭。
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与好莱坞导演风格,来实验剪接与结构上的新形式。由于重视拍摄的自由度,往往只凭纲要性的脚本拍摄,喜欢即兴与自发的拍摄方式。而其主题上则带有存在主义的色彩,如亚伦.雷奈的,《广岛之恋》与高达的《断了气》均是这类影片。
新浪潮这个词自从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与法国结缘后,常被拿来形容其他国家新兴的电影制作活动和电影复兴现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电影,1960年代的波兰与1970年代的德国新电影。
H. 电影的发明者
偶然的发明:由打赌诞生的电影
如今,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但是,你是否知道当初电影的发明是为了裁判一次打赌?也许,我们要感谢那次打赌,感谢它给我们带来的电影。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I. 在世界电影史上,从美国大陆到欧洲大陆经历了以布莱顿学派为代表的英国对吗
错的。
解析:这道题考的是世界电影的发展史。
英国“布莱顿学派”是世界电影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术流派。因起源于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故而得名。
“布莱顿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为摄影师,如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和希赛尔·海普华斯等。该学派不仅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现,尤其对重大社会问题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和表现。
在表现形式和拍摄节奏方面,布莱顿学派给电影带来了早期蒙太奇,从而通过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使得电影开始具备了属于自己所独有的叙事语言。
(9)电影世界上第一个学派扩展阅读:
1868年,亨利·达尔梅达就曾用红绿两种光线把画面重复投射到银幕上,观众可以透过一种红绿双色的镜片把两个画面混合成黑白立体形象。这种方法日后被称为“双色立体放映法”(Anaglyphe),曾在1935年前后被路易·卢米埃尔及美国的米高梅公司用来放映短片。
“双色立体放映法”的缺点是使人们不能看到彩色,所以(尤其在德国)有人用两片无色的偏镜片(Polarlides)来代替原先的红绿镜片,使光线从左边或右边偏离分散。
到1950年,这种方法开始走出实验室,在意大利、匈牙利和英国作公开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