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豆瓣评分9.6国产电影《霸王别姬》
获得欧洲金棕榈奖和美国金球奖的唯一一部中国国产电影,豆瓣总榜评分排名第二。主演有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英达等,导演是陈凯歌,如今综艺大哥的黄老师当年在这部影片里只演了一个小混混。片尾曲很多人都很喜欢,李宗盛和林忆莲合唱的《当爱已成往事》,是很多电台主持人特别喜欢播放的歌曲。
这部影片以历史进程发展的,1924年花满楼的一个妓女,把自己9岁的儿子送到关班主学戏谋生。这个孩子叫小豆子,出身妓院,受到戏班里其他孩子的耻笑,好在大师兄小石头处处保护小豆子。小豆子长相清秀被分配为旦角,小石头比较粗犷分配为净角。
镜头一转,他们已是少年,一天戏院那老板来戏班选角,那老板看中程蝶衣(小豆子)。此时的程蝶衣已然把自己作为一个女性,要和段小楼唱一辈子的戏,按照他的话说:“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个时辰,都不叫一辈子”
他们合作的《霸王别姬》在京城家喻户晓,拥有大量的戏迷,包括戏霸袁四爷。袁四爷对他们出手大方,赠送唱戏的一套装扮头饰,可是段小楼有自己的价值观,不给袁四爷一点面子,拂袖而去,爱好八大胡同的姑娘。
段小楼特别喜欢妓院里的头牌菊仙,最后竟然想把菊仙娶回家,这一下子遭到段小楼的抵制,段小楼被排挤在第三者,心情坏到极点,发誓和段小楼一刀两断。
这个时期,正是日军侵略中国,段子楼在一次演出中,和前来听戏的日本人发生冲突,段小楼被日本人带走。已是段小楼老婆的菊仙,来找程蝶衣营救大师兄,程蝶衣佯装不肯。菊仙许下承诺,只要救出段小楼,菊仙就回到八大胡同。程蝶衣默默披上风衣,消失在夜色中。
日本人青木也是个戏迷,程蝶衣给青木唱了一出戏,日本人就放走了段小楼,释放后的段小楼,质问程蝶衣为什么给日本人唱戏,他啐了程蝶衣一脸,此后两个人分道扬镳。后来,段小楼娶了菊仙,不登台,养鸟逗虫;程蝶衣整天和袁四爷混在一起,抽大烟,混日子。
他们的师父关班主知道了,把他们叫到戏班,臭骂他们一顿,段小楼还挨了打,从此两个人有合作唱戏。到了1945年,戏院慰问军队,在演出是国军打开手电筒到处乱晃,程蝶衣拒演,发生舞台冲突,段小楼也参与其中,菊仙为了救段小楼,在冲突中流产。
程蝶衣因为给日本人唱过戏,被当做汉奸抓了起来,段下楼放下身段去求袁四爷,袁四爷百般刁难段小楼,袁四爷最后答应施救。因为京剧的原因,程蝶衣被释放了。
1949年北京解放了,他们又给JFJ演出,因为程蝶衣长期吸食鸦片,嗓子坏了,造成演出事故,可是解放军给予热烈的鼓掌安慰,他们感慨万分。他们在抗战时期收养的弃婴小四,现在已经长大了,小四看到了这一切,不再练功,离开师父程蝶衣。
在WHDG时期,小四利用自己的小聪明,陷害段小楼和程蝶衣,他们被打成戏霸。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在批斗大会现场,段小楼揭发程蝶衣是给日本人唱戏的汉奸,程蝶衣揭发菊仙是妓女。乱了方寸的段小楼,说出和老婆菊仙划清界线的话语,菊仙的精神支柱崩塌,不久菊仙上吊自杀。
WHDG结束,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又一次共同演出,段小楼引导程蝶衣唱出“我本是男儿郎,不是女娇娥……”程蝶衣有些恍惚,把自己带入了他儿时的记忆……。他虽然长相清秀,可是他就是男儿郎,师父一直教他唱那句“我本是女娇娥,”。他内心一直抗拒,不肯唱出这句话,他的师哥逼他唱出“我本是女娇娥,”这句唱词开始,他一直就活在谎言里,随后拔出宝剑自刎而死。
这部电影里有两个虞姬,一个假霸王,菊仙其实也是一个虞姬,从一而终,爱段小楼胜过爱自己。程蝶衣就是生活在戏里的一个人,就把自己当成虞姬活了一辈子。段小楼外表如霸王一般英雄盖世,在内心深处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② 都说《霸王别姬》是陈凯歌他爸替他拍的,是真的吗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么一个谣言,陈凯歌经典代表作《霸王别姬》真正的导演其实是他爸爸陈怀皑,陈凯歌只是挂名的。
陈怀皑的大名可能很多年轻的观众比较陌生,他其实也是一名导演,在建国初期曾经拍摄过非常多优秀的电影,对六七十年代大陆电影圈的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
在《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虽然执导的电影作品并不在少数,但是再无载入史册的经典之作。特别是他后来执导的《无极》甚至被批得体无完肤。这种种原因,导致了不少人开始相信这个传闻是真的。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1992年,也就是《霸王别姬》拍摄期间,陈怀皑已经患上了癌症,而且还是末期。而拍电影又是一个需要大规模协作的现场工作,以陈老当时的身体状态似乎不太能负荷这么庞大的工作量。所以,说陈怀皑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导演可信度并不大。
不过,《霸王别姬》的成功,也不完全是陈凯歌一个人的功劳,更多的是团队的协助。牵头这部电影拍摄的着名制片人徐枫曾经说过,其实陈凯歌最开始时并不想拍,因为他觉得《霸王别姬》的故事太俗了。在自己的极力游说之下,才勉强接下来。在拍摄期间,陈凯歌也听了很多其他人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融入到电影中,最后才有了《霸王别姬》这部伟大的作品。可惜,陈凯歌是个内心骄傲的人,在他之后的大部分电影里,都非常固执己见,所以再也难出经典。
不是替,就是他爹拍的,他只是个刚开始上路的学习者,这么有深度的电影,人性刻画这么细腻的电影,那时候的陈凯歌是无法拿捏的,甚至是现在的陈凯歌也做不到。你看他现在拍的片子,风格完全跟《霸王别姬》不同。
这种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我认为大多数人说这话的目的只是为了调侃陈凯歌近些年作品差强人意的表现罢了。
毕竟早些年的作品《黄土地》,《孩子王》都称得上是华语影坛为数不多的经典作品。由其执导的《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 《霸王别姬》的成就与影响力,让陈凯歌“吹一辈子”也不为过。
或许正是因为起点太高,过往的作品太过辉煌,反而成为了陈凯歌导演背后的一座大山,一方面观众对其执导的电影寄予厚望,期待着他能够拍出更多优秀的电影,这种想法就像是孩子第一次考试考了98分,往后每次考试都希望他能够进步,最差也要保持水准,但导演毕竟也是人,神作毕竟是神作,不可能回回都拍出惊为天人的作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化与观众审美也都在变化,对于像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霍建起、等第五代导演来说,又何尝不是挑战与冲击,恐怕至今依然活跃在大银幕前的导演也仅有张,陈二人,换做是一个新人导演拍出《妖猫传》恐怕又是另一种评价吧。
从另一方面来看,陈凯歌导演依然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极高的文化底蕴与视觉美学,单从《妖猫传》的美术置景与视觉效果来看,华语影坛能够达到如此艺术水准的导演寥寥无几,在这点上,丝毫不逊于当年的《霸王别姬》,当然《无极》,《道士下山》等口碑崩裂也确实不争的事实,但一部作品的好坏无法去衡量一位导演一辈子的成就,笑称是他父亲陈怀皑导演的“代表作”,未免有些过分贬低的味道在里面。
毕竟一个剧组小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导演作为最重要的岗位,把握着电影的大小细节,如果真要是其父代替拍摄完成,怕是早就贻笑大方,“享誉全世界”了,又怎会斩获全球各大奖项?被人称颂至今?
一部电影毁了两代导演的声誉?不值得!不至于!
呵呵,当然是假的了!其实,如果你看过最近的《妖猫传》就知道,陈凯歌的能力了。《妖猫传》这样的电影,不是随便一个导演就能拍出来的,大场面,内涵,控制力,统统都是超一流的水准。他就是那种用场面就能让你感动的导演。
当然不是真的,不能因为陈凯歌后来再也没有拍出如《霸王别姬》这样经典的电影,就否定他以前的才华。
而且,现实情况是,陈凯歌在拍摄《霸王别姬》的期间,他父亲的身体状况已经是癌症末期了。在那样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应付《霸王别姬》如此庞大的导演工作的。所以,说《霸王别姬》是陈凯歌他爸替他拍的,基本是不可能的。
当然,可能也是因为陈凯歌起点太高了:《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还拿下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
这样高的成就,自然让影迷期待他后续会带来更好的作品,然而,谁能想到《霸王别姬》就是陈凯歌创作的巅峰成就了。
以后基本就是走下坡路的状态,虽然甚至还导演了《无极》这样的大烂片,更是让影迷跌破眼镜。
但其实看看《妖猫传》,还是能感受到陈凯歌骨子里的文人气质,那是和《霸王别姬》一脉相承的,所以也更让人相信《霸王别姬》是出自陈凯歌之手。
(文丨皮皮电影)
《霸王别姬》能够成为中国百年电影 历史 里数一数二的存在,是一群人的努力结晶。除开主创李碧华,芦苇,陈凯歌,演员团队张丰毅,张国荣,巩俐等等我们看得见的人员之外,整个剧组中其实一直有一个被故意忽略的人物,就是导演陈凯歌的父亲——一直在六七十年代默默耕耘的导演陈怀皑。
陈怀皑是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电影导演,在拍摄了一系列不为人知的作品之后,积攒了大量的现场工作经验和电影拍摄经验。在陈凯歌拍摄《霸王别姬》的时期,这样新旧交替的时代里,展现整个 社会 变化的题材,以及附着在这个题材上的 历史 沉淀,让陈凯歌颇感吃力。老爷子当时年高体弱,已经是癌症晚期,但是这样好的题材和故事,使得老人对于,霸王别姬》的创作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想法开启了陈凯歌阅历和能力暂时不能达到的境界,使得陈凯歌对于整体的掌控更加纯熟,形成了他事业最高峰的成果。
结合后来陈凯歌电影的各种细微缺陷,《霸王别姬》的浑然天成,透露出一种不止他一个人的能力与阅历积累。这样的掌控力必然是经过一个比当时的陈凯歌更加成熟的理念所指导的。所以,陈怀皑老爷子即使没有在现场拍摄,也是用自己的理念和对于电影的理解来指导陈凯歌的拍摄。
一直以来总有这样的提法,说电影《霸王别姬》名义上是陈凯歌拍的,实际上是他的父亲陈怀皑拍的。
之所有有这样的传闻,一方面陈怀皑作为一名老电影人,确实担任了本片的艺术指导,而且到片场进行过一些指导;另一方面,陈凯歌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作品就是《霸王别姬》,而且执导作品是越到后来越平庸。 《无极》、《搜索》等影片总让人怀疑,这和《霸王别姬》的导演是同一个人吗?
我们看很多事情都习惯用非此即彼的眼光,就好像一样东西不是黑色就是白色,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客观看事物的方式。 陈凯歌的父亲肯定是对《霸王别姬》提出过一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意见的,但也只是指导而已,真正坐镇现场全程拍摄影片的就是陈凯歌。 这一点不用怀疑,不管陈凯歌拍摄的其他影片有多么平庸,这一点也不用怀疑。
先来看一下陈怀皑的简历。
陈怀皑1920年出生,毕业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50年参演电影《陕北牧歌》,而后开始执导电影作品。
1956年,他执导个人首部电影《虎穴追踪》,从这之后,陈怀皑以执导戏曲作品居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和其他导演一起合作。 比如1960年的《杨门女将》,1962年的《野猪林》,还有后来的《铁弓缘》等。非戏曲影片方面,陈怀皑参与执导过《青春之歌》、《海霞》、《知音》等。1994年陈怀皑因肺癌辞世,享年74岁。
可以看出, 陈怀皑在拍摄戏曲电影方面素有经验,而陈凯歌拍摄的《霸王别姬》展现的主要是戏曲演员的命运,而且片中也有很多戏曲表演和规矩的展示,因此在开拍之前和拍摄过程中,陈凯歌还是向父亲讨教了不少戏曲戏班方面的常识和见闻,陈怀皑也曾经去片场进行过一些简单指导。
另外,陈怀皑在陈凯歌开拍之前,还鼓励他把这部电影拍得和过去不一样。
在那之前,陈凯歌已经拍摄过《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和《边走边唱》。这几部电影为陈凯歌赢得一定的声誉,但也有人指出,陈凯歌的电影过于诗意,《霸王别姬》编剧芦苇希望他拍一部情节片出来,因为原小说有一个好故事。
陈凯歌对芦苇说,你这个想法有意思,你跟我父亲谈谈去。后来,陈怀皑表示支持芦苇的想法, 他对陈凯歌说,“我觉得芦苇的建议有道理,你必须掌握这个方法。你有没有这个勇气,放弃你过去的理念,那些诗意的东西?”
有了父亲这句话,陈凯歌这才坚定信念,力求把故事讲好,让《霸王别姬》的故事变得更好看,让人物命运来说话,而非只是导演诗意的讲述。
另外, 《霸王别姬》1992年2月26日开机,而陈怀皑2月24日就查出肺癌,到不得不住院时又住了很长时间,因此他也不太可能对电影有多么细致的指导,更不用说现场全程参与导演工作。
不过对于父亲的指导,陈凯歌心存无限感激,因此《霸王别姬》在戛纳获奖后,陈凯歌第一个就想给父亲陈怀皑打电话。尽管有时差,但陈凯歌还是忍不住打了电话报喜。
听到获奖的消息,陈怀皑乐得像小孩一样,把家里人都叫起来,说凯歌得奖了。 陈怀皑特别高兴,他很希望年轻一代导演能超越他那一代。陈凯歌一行从戛纳回京时,我陈怀皑还特意去机场接人,那时他的手术刚做完不久。
1994年陈怀皑弥留之际,陈凯歌因为拍摄电影《风月》并不在身边,陈怀皑让陈凯歌的妹妹捎给陈凯歌最后一句话,“我要儿子,不要英雄”。
陈凯歌认为,父亲的话是说要把电影当个事情来做,不要忽悠,另外就是父亲很爱护自己,知道电影人很辛苦,让他不要太劳累。
其实陈凯歌对父亲不仅有感恩,还有过深深的忏悔。在十年非常时期,他为了表示对组织的忠心,恐怕被主流群体抛弃,曾经对受到批斗的父亲动过手,尽管并不十分严重,但这足以让自己感到无限羞愧。
这样的忏悔,陈凯歌写在他那本自传《少年凯歌》当中,从中能够看出他的悔恨,以及对人性的反思。这样的反思,后来也被拍到《霸王别姬》当中。
可以这么说,对于经典之作《霸王别姬》,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一定是给予过一些建议和指导的,但也就仅此而已,对这部电影起最关键作用的还是导演陈凯歌。
至于他为什么只有这样一部电影表现最成功,大概就是刀入了鞘的感觉,所有的人生思考和见识都给了这部电影,恰逢最好的年华和才华,这是一部陈凯歌用生命拍摄的电影。而其他作品,大都只是陈凯歌的工作而已。
霸王别姬的成功是整体的成功!出品方汤臣影业,制片人徐枫是成功的关键。李碧华的本子是成功的基础,张,巩,葛的演技成就了片子,陈凯歌是个优秀的导演,要放在单独导演这一块。如果他来掌握剧本,制片就是他的弱点。所以,就不要再传播陈怀恺拍摄啦,拍摄期间指导陈嘛倒是有可能。
职员表里写的很清楚
艺术指导排名在导演的前面,我想这里的排名顺序应该是按贡献或功劳而非辈分来排的。
霸王别姬,当之无愧的国产第一神作,细节上精妙绝伦,逻辑上无懈可击。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小豆子为什么一直在坚持说:‘我本是男儿郎’?
电影中‘磨剪子锵菜刀’的吆喝声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些节点上?又有何意义?
段小楼的发型为何有时中分,有时半头?
段小楼用茶壶砸民国警察时所扮演的什么角色,在此时出现有何意义?
全篇一共出现几次‘霸王别姬’选段,每次都唱的什么词?又分别是何用意?
这些是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我就不在这里讲明了,免得破坏大家求索的乐趣。
电影中双关的运用也特别的多,比如袁四爷说的:‘另有雅趣’。还有意象上的双关,比如杀鳖做‘霸王别姬’汤的时候,那只鳖咬住的分明不是鸡,而是一只凤凰,而凤凰又关联到J院里‘凤凰当然栖高枝儿’。等等等等精妙绝伦的设计安排。
还有节奏的把握拿捏的也相当好,‘听说您在八大胡同打出名来了’那场戏,段小楼说‘啥时候你去逛逛就明白了’,然后程蝶衣愤然起身,段小楼马上检讨说‘今儿师哥神儿没在家说走嘴了’然后拿起了桌上的棉套,把双手伸进棉套里。说实话我第一次看时还真没反应过来蝶衣为何愤而起身,小楼又为何立即起身道歉,直到棉套的出现我才回想起来这一切都原委究竟所为何事。也让接下来一句‘从一而终’听起来不那么突兀。
言归正传,我觉得片子是陈凯歌导演的无疑,但是陈怀皑的指导绝对是功不可没,参照陈凯歌之后的作品,我想说陈怀皑的指导甚至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
还补充一句,小四换角那场戏里,程蝶衣给段小楼‘加冕’,菊仙为程蝶衣‘黄袍加身’。
其实答案很简单,你们把霸王别姬当做一个分水岭,霸王别姬是他爸爸走之前动用了最优秀的团队帮他儿子拍的,然后把霸王别姬之前的片子和霸王别姬之后的片子来个对比,你会发现,完全就是两个人。
导演都是有他的风格的,周星驰的无厘头,张艺谋的色彩,但是他反差太大,所以可以肯定不是他一个人导演的,是他爸一直在帮他。
③ 巩俐是公认的谋女郎,那你知道她都有什么代表作品吗
艺伎回忆录巩俐还和章子怡一起合演过《艺伎回忆录》,影片讲述了小百合如何从一个渔村女童成长为日本历史上最着名艺妓的故事。巩俐在片中饰演的是美丽又妖娆的初桃,将初桃尖酸刻薄、嚣张跋扈的形象演得是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巩俐是被同治帝看中的小宫女桂莲,随后就被慈禧太后逐出宫外,买到八大胡同当了妓女,片中巩俐把泼辣娼妓演得入木三分 。
《画魂》《画魂》是内地女导演黄蜀芹的代表作之一,电影讲述的是传奇女画家潘玉良的故事。巩俐饰演的就是这个从少女时代的妓女一直到旅法的迟暮画家, 从少女演到老年,对演技的考验还是十分强的。
④ 一代妖后里活马什么意思
指电视剧中的宫女桂莲。
《一代妖后》中慈禧发现了混在瓷器中的次品大怒,慈禧说把唐世荣革职查办,立刻拉出去,大茶壶说要不给您叫我这儿大红人,是一匹活马,有名的活马桂连。
清同治三年的1864年,假太监安得海自恃得西太后慈禧(刘晓庆)的宠爱,在朝中为所欲为,连同治皇帝(陈道明)也不放在眼中。当得知同治皇帝与宫女桂莲(巩俐)相好时,有心染指桂莲的他求得慈禧恩准,以将桂莲赐配给他“二哥”为名,想逼其与他成婚。
剧情简介
自古以来,不论贤君明主,皆自诩风流,闲来追声逐色,淫乱之情,往往令人叹为观止。清代同治皇帝,因经常私出禁宫,寻花问柳,终染梅毒而殁,被视为荒淫君主,然而事件背后,却有一段哀怨恸人的爱情故事。
同治(宋本中饰)虽贵为皇帝,却无实权,事事皆由慈禧太后作主,年少气盛的同治深感不满,但却无奈,只好与宫女桂莲(翁虹饰)倾诉。桂莲与同治青梅竹马,年纪比同治为大,事事关心,形同姐弟,然而二人内心深处,均视对方为情人。
亲政之前,慈禧为同治选皇后,慈禧早已内定慧妃为后,岂料同治一意孤行,自立皇后,母子关系再增隔膜,从此种下祸根。
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一向垂涎桂莲美色,三番四次对桂莲不敬,终为同治知悉,联同小李子(梁思浩饰)及徵贝勒(王书麒饰),将之怒打,安德海怀恨在心,在慈禧面前进言,逐桂莲出宫,然后加以淫虐。最后更将之卖落八大胡同当娼。
⑤ 200分帮我搜一篇影视赏析,1500字左右,急!
《花样年华》非常非常经典的一部影片!
花样的年华,无言的结局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摇曳的旗袍,昏黄的路灯,梳的一丝不苟的爱司头,一切欲说还羞的情感,如一张泛黄的老唱盘,在岁月的留声机中静静旋转。没有喧闹的浮躁,没有泡沫文化的缩影,只是哀婉却唯美地唱着一首老歌:花样年华。一部不俗的电影也随之沓来,一样的温情脉脉。
这是香港9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代表导演王家卫的一部影片。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讲述两个已婚男女的婚外恋。还有一部类似的题材电影是美国的《廊桥遗梦》。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后者是西方人的爱情观,而《花样年华》折射出的爱情理念,则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淡淡的忧伤”的东方情怀。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谈谈王家卫,这个经常以一副墨镜示人的性格导演,拍出的作品都是些有着强烈个人色彩弥漫的影片。《阿飞正传》里的“无脚鸟”、“一分钟理论”,阿飞的桀骜不逊仿佛是他的缩影;《重庆森林》里警察633和663的各自特立独行的生活理念,“凤梨罐头”和爱情保鲜论也已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东邪西毒》中欧阳锋那犀利的眼神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气镜头,也已经成为众多导演甚至是张艺谋导演都拿来借鉴的典范;连《春光乍泻》这一部颇受争议的同志电影,王导都依然能把它拍摄的细腻动人,片中长镜头的娴熟运用,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垂直美感,也都宿命般的被贴上王家卫风格的标签。可是,2000年的这部《花样年华》中,王导的前卫美学并没有体现。相反地,这部影片充满了含蓄美和隐蓄的镜头语言。影片的主题也关注的是关于中国人惯有的情感处理方式,从头至尾都向观众传递着东方特有的韵美和思想。可以说,这是一部最不像王家卫的风格,却深得他钟爱的影片。
梁朝伟和张曼玉在片中分别诠释了周慕云和苏丽珍这两个具有传统观念的旧香港60年代中产资产阶级的已婚男女。他们原本都各自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家庭,一种缘分使他们都搬进了同一座公寓,又是一种缘分让他们两家的间隔只是一面墙壁。在逐渐的交往中,大家熟络起来。可当他们在狭窄的楼道里单独相遇时,却还是只一句“这么巧啊?”便匆匆而过,继续走他们各自的路。日子如果只是这样过,倒也安然自在。可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了各自的伴侣不忠走在了一起的事实。周与苏不知是因为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情,还是基于报复的心态,抑或都不是,他们只是为了找到一个诉说心事的知己。总之,他们成了朋友。一起吃过西餐,一起在旅馆那间着名的2046号房间里写过武侠小说,一起演绎过各自爱人的出轨原因,也一起在男主人公的房间里清早吃着糯米鸡......他们都说过“我们不会像他们一样。”可后来,一句“原来有些事情,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生。”证明了一段苦恋的开始。周慕云在挣扎,苏丽珍也在挣扎,挣扎在情感与道德理智的边缘,也彷徨在爱与不爱的边缘。可惜,最后他们谁也没有越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各分东西。怀着心中对对方的挂念,苏丽珍选择了坐在他已经空荡荡的房里无声地哭泣,任眼泪肆意地流过脸颊;周慕云选择了将心中的秘密诉说在吴哥窟的石洞里,用土埋住,让它永远是个秘密。花样的年华,却是个无言的结局。
这是一部看后会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看后会思索的影片。不少人观看它只是因为那绚丽的旗袍。的确,那26套婉约幽雅的旗袍紧紧包裹出张曼玉玲珑曼妙的曲线时,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可如果只是为了欣赏服装美而观看此片的话,那未免有点糟蹋一部好片子了。
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没什么滋味,可细尝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会不知不觉地飘溢在你的五脏六腑间。《花样年华》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无论是镜头中精致的特写,还是丝丝小雨中由昏黄路灯投下的柔和光线,或是整个画面色彩的鲜明层次,色调搭配技巧的夺人眼目,都是导演王家卫和摄影杜可风深厚功力的体现。还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声音艺术,就算是雨滴落地的声效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就更别提片中那伴随着男女主人公在楼道里多次相遇时恰如其分地响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带有丝许压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这些硬件设施做的完美无瑕,更可贵的是影片的灵魂--内容情节,王家卫一样描写的匠心独运。
⑥ 巩俐演的八大胡同窑姐是什么电影
一代妖后
上映:1989年
时长:89分钟
地区:香 港
导演:李翰祥
主演:陈道明、巩俐
类型:剧情
⑦ 《霸王别姬》中巩俐演绎的菊仙是一个怎样的角色,为何观众对她心疼不已
《霸王别姬》中的菊仙是一个风尘女子,因为对段小楼动情离开八大胡同嫁给段小楼,最后因为段小楼的一句“从来没有爱过”心灰意冷自缢而亡。菊仙其实跟程蝶衣一样,在心性方面固执而执着,不临虚假,他们被嘲讽为最下贱的人,却是比其他人更加高尚——程蝶衣对段小楼的“背叛”终日潦倒,菊仙为段小楼一句“不爱”心灰意冷,另个人都是命运坎坷的人。最后段小楼为了逃脱批斗大声喊着“我不爱她!从来没爱过!我跟她划清界限!”那时的菊仙是真的心灰意冷。段小楼是撒谎,他当然是爱菊仙的,或许菊仙也知道,但是她真正灰心的是哪个“霸王英雄段老板”终于消失了吧。当初他为她喝下一坛酒、为她头破血流、为她众叛亲离、在舞台上是威风凛凛的西楚霸王大英雄、敢与日本人正面对峙;如今却在谩骂之下违背内心说着肮脏的言论……心灰意冷的她穿着嫁衣自缢而亡。这样的女性令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