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世界三大电影市场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世界三大电影市场

发布时间: 2022-09-26 15:15:50

Ⅰ 作为三大电影市场,英、美、印分别有何特点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成熟以剧情片为代表,在全球电影市场名利双收。而英国电影产业多样性,还需要加强政府用优惠税收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而印度电影今年来收到全球影迷关注,有望进一步扩展市场成为黑马。

而对于印度来说,印度潜力有望进一步得到释放。因为作为电影拍摄地,印度对于全球电影市场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有一些国际电影公司都在考虑在印度拍摄影片。印度一直被用作好莱坞电影的拍摄场地,但是印度成本低,这是印度的一个劣势。尽管存在一些障碍,但印度生产的电影数量仍然是最多的,印度每年生产1500到2000部电影,超过20种语言。但是尽管印度拥有庞大数量的电影和影院,但是电影业的收入和其他全球性收入相比,影响力比较低。

Ⅱ 全球十大电影市场

全球十大电影市场:

NO1: 北美
NO2:日本
NO3:英国{大不列颠+爱尔兰+马尔他}
NO4: 法国
NO5: 韩国
NO6: 德国
NO7: 意大利
NO8: 西班牙
NO9: 俄罗斯
NO10:中国内地

Ⅲ 世界三大电影制作基地是哪里

1、好莱坞,位于美国洛杉矶市,对于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来说的,这无疑是个知名的地点,每年从里面走出来的大片数不胜数,像是奥斯卡影奖的影片,也大多数出自好莱坞,对于大多数的电影演员来说,好莱坞就是他们的圣地,能从里面脱颖而出,演员生涯就是成功了。

2、宝莱坞位于印度孟买,每年产出的电影数量和售票数量都数一数二的,如今宝莱坞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不仅仅在数量上,在质量上的提升也是让全球人民都在有目共睹的,从前的宝莱坞拍的大多都是歌舞剧类型,但是现在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像是动作片,枪战,黑帮之类的扩大了宝莱坞的市场。

3、中国的横店影视城,是全球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了,每年从这产出的电影电视剧数量着实不少,在横店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导演只要带好几个必要的主演,其他的都能给你配齐,由此可见,横店有多厉害了!

(3)世界三大电影市场扩展阅读

模式影响

从1996年初建到2013年,17年,横店影视城有了一个名号——“中国好莱坞”。一个小乡村,以工业起步并致富,但却因一个副业闻名全国,这个奇迹还一路被众人见证。奇迹背后,业内人认为是“横店模式”让其有了不同凡响的规模。

横店影视城现已有广州街、香港街、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梦幻谷等18处影视拍摄基地。在这些基地里已拍摄了如《鸦片战争》、《英雄》(电影版、美剧版)、《无极》、《雍正王朝》、《画皮》(电影版电视版)、《西游降魔篇》等1200多部影视剧。也因此,横店被业内人士称作“中国好莱坞”。

资料显示,从1996年初建到2013年的17年里,横店集团开辟荒山32742.48亩,其中,2005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而兴建的红军长征博览城的垦荒面积达到9000亩。新项目投资15亿的上海滩基地也正在紧张建设中。

Ⅳ 电影的需求与价格分析

北美市场是全球电影市场的核心区域,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对全球电影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北美作为全球电影行业的风向标,对北美地区的分析能一定程度上反应全球的市场情况。

需求:

——2020年美国观影人次骤降81%

在观影人次方面,2011-2019年美国电影观影人次总体维持在13亿次左右,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美国的总观影人次仅有2.4亿人次,较2019年下降了81%。

2020全球范围内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的电影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电影的上映数量与观影人次均有大幅度下滑。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Ⅳ 世界最着名的三大电影节是什么

柏林国际电影节:

恺撒电影奖:

法国国内电影的最高奖,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由法国电影艺术与技术学会和法国电视二台合作举办。并组织评选投票产生。它以法国着名雕塑家吧勒达西尼 恺撒命名(因恺撒奖座由他设计)。始于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届。首届设十三个单项奖,即最佳影片、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开始增设最佳处女奖。一九八四年又增设最佳男女青年演员希望奖。

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历史最久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创办于一九四六年,于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举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届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届在捷克的马里安温泉举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疗病地卡罗维法利举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举行外,每年举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苏联创办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后,为与之交替举行,便改为两年一次,在六、七月间举行,为期两周。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为和平、为人类幸福、为各国自由而斗争,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争。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奖,最高奖为“水晶地球仪”(分为大奖和主要奖),其次有评委会特别奖、“利迪策玫瑰奖”。此外还有导演奖、男女演员奖、编剧奖、摄影奖、荣誉奖、世界进步奖、为新人斗争奖、自由斗争奖,国际友谊奖等。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前苏联)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由前苏联电影委员会和前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创办于一九五九年,两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为一年一届,原定七月举行。一九七九年为了纪念苏联电影事业诞生六十周年,改为八月举行,为期两周左右,地点在莫斯科市。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映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容的影片,促进各国电影工作者交流经验和相互合作。最高奖名称为“圣 乔治奖”,靠政府拨款。该电影节向来是规模大,参加国多,而且东西方客人并重,亚非拉国家也很踊跃,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个国家,五百至六百多部电影参展或参赛。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主要活动项目有:一由三个评委会分别对故事片、儿童片、短片进行评奖。二举行会外演映和专场演映;三分别召开各种专题讨论会;四举办回顾展;五开设电影市场。故事片奖项原来分为大奖、金质奖、银质奖三种。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奖,相应增加金质奖和银质奖的数量。以上奖项授予最佳故事片、儿童片、短片。此外,还有最佳导演奖、男女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荣誉奖、纪念奖等。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七七年,于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举行。最高 奖名称为“美洲大奖”。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于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举行。主办者希望从电影中看世界,所以称谓“世界电影节”。此电影节的活动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赛;而且奖项名目繁多,但每一届实际评出颁奖的项目不多。电影节每年对本国参赛的影片都要颁发“国际电影评论奖”。除比赛外还有各种专题展映和研讨会。一九九五年为了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该电影节邀请全世界最具影响的一批影评人评出本世纪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电影导演给予表彰,举行表彰大会,在这十名导演中我国着名导演张艺谋名列第七,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电影导演。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一九三四年举办第二届后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一九四六年恢复举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 “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电影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二战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电影节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西班牙第一个,也是该国最大的电影节(全称为多诺斯蒂亚 圣 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被称为“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之父”。创办于一九五三年,于每年的9月21-30日举行,最高奖为“金贝壳奖”。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国电影界人士进行合作,以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和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节规定,凡参赛或参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并经电影节主席及选片委员会批准。奖项设正式奖和非正式奖二种。正式奖以“贝壳”命名,分金贝壳奖(大奖)、银贝壳;非正式奖有雅典娜奖、西班牙旅馆奖、堂 吉诃德奖等。

东京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八五年,于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最高奖名称为“东京大奖”。它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财大气粗的日本财团和政府的资助,电影节的经费富足,所以规模大,起点高。每两年举行一届,活动内容丰富,仅电影节大赛就有二种:国际电影节大赛和青年导演作品大赛。国际电影大赛设:电影节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等。而表年导演作品奖设:金樱花奖、银樱花奖、铜樱花奖。获此三奖同时还颁发巨额奖金。由于奖金丰厚,青年导演作品大赛更具吸引力。但此项大奖规定,凡参加比赛的导演年龄要在三十五周岁以下,作品不满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赛在发掘青年导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瑞士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创办于一九四六年(另一说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间举行,为期两周。每年有二三十个国家参加,放映几十部影片。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从来没有看过的外国影片,鼓励各国青年导演或新导演拍摄具有新风格的新内容的影片。

英国电影学院大奖(BAFTA):

在英国的地位等同于好莱坞的“奥斯卡”,故此亦被称为“英国奥斯卡”地位同样崇高。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一九七五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等。第二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三届增设联合国奖。第六届增设最佳英国男女演员、最佳外国男女演员奖,最有前途新人奖等五项。第八届增设最佳动画片、最佳电影剧作(英国)两项奖。第十三届增设最佳短片奖。第十七届增设最佳英国片摄影奖。第十八届增设了最佳英国片艺术指导、最佳英国片服装设计两项奖。第二十由增设最佳英国片剪辑奖。第二十二届增设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电影和电视分开授奖,一九六八年起,每届同时授奖。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得提名,奖项敢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类似。

欧洲电影奖: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的欧洲电影奖。其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当时柏林是电影奖的永久举行地。进入九十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

开罗国际电影节:
由埃及电影作家与评论家协会主办,创办于一九七六年,于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举行,最高奖名称为“金字塔奖”。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国王的王后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着称,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此金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开罗又把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奥斯卡金像奖: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当时美国电影界的三十六位领导人在一次集会上发起组织一个以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为宗旨的非赢利团体。这就是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的前身。电影届领导人梅耶建议学院用颁奖的方式,为正在繁荣和发展中的电影业带来了声望和荣誉的人颁奖,于是产生了学院奖,选定了二十四岁的雕塑家乔治 斯坦利创作的镀金雕像偢奖品,因为塑像为金色,故称金像奖。首届颁发仪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莱坞罗斯福饭店举行。当时 ,这项活动只限于电影界内部,报道与金像奖有关的活动也只有当地的《洛杉矶时报》。一九三一年第四头昏脑胀授奖时,该学院图书馆的管理员玛格丽特 赫利奇看到金像,无意中说了句:“这个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来,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戏剧家奥斯卡 沃尔德。她说的那句话,恰好被一群记者听到,于是就被广泛宣扬出去,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把这座奖称为“奥斯卡”。玛格丽特 赫利奇后来成为该学院的副院长。一九三四年,洛杉矶广播电台首次对奥斯卡颁奖仪式作了一个小时的实况广播,在美国引起了轰动,人们把这次实况转播称为奥斯

Ⅵ 世界电影史了解的进来!

1895~1910● 12月28日卢米埃在巴黎大咖啡厅放映自制的十部影片(1895)
● 第一家专映有声电影的“留声影院”在法国成立(1900)
● 柏格森之喜剧论文《论笑》发表(1900)
● 维他公司vitagraph成立(1900)
● 爱德温.波特的《美国消防员生活》采用复杂的户外拍摄镜头,并以溶的手法连接镜头,开启之后剧情片的拍摄手法(1902)
● 四月,美国第一家长期放映电影的戏院“电化剧场”在洛杉矶开幕,由汤玛斯.陶利创立 (1902)
● 传记公司开始在室内摄影棚使用人工灯光(1903)
● 美国第一家“五分钱戏院”在匹兹堡设立(1905)
● 爱弥儿.考尔正试探动画影片的可能性(1905)
● 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脸的步骤》,由詹姆士.史都华.布莱顿制作完成(1906)
● 李狄佛斯特发明的音管,指出电子声音扩音的可能性(1906)
● 澳洲的第一部警匪片《大盗凯利的故事》完成,长度约一小时(1906)
● 此年估计每周约有八千万美国人光顾五分钱戏院(当时美国人口约一亿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钱戏院(1907)
● 葛理菲斯到传记公司工作,因为影片生场量大,于是发展出分工模式,使得电影导演首度由不懂机器的人来担任(1907)
● 美国“国家检查局”成立(1907)
● 法国开始制作舞台式的艺术电影(1907)
● 爱迪生合组“电影专利公司”,授权拍摄、发行与放映电影(1908)
● “火车大劫案”导演爱德温.波特与爱迪生公司决裂,爱迪生公司不久后停止拍片。至此 初始电影渐被剧情片取代(1909)
● 卡尔.德兰姆利用IMP公司旗下的女演员:法伦丝.罗兰斯的假死亡消息,造成明星风潮 (1910)
● 葛理菲斯率领公司的演员与工作人员到洛杉矶定居,许多电影公司相继搬到加洲的好莱坞地方发展(1910)

重要作品: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1900/梅里叶/法国/黑白
《美国消防员的生活》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1903/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第一部西部片的诞生。
《灵犬救主记》Rescued by Rover
1905/西希.赫普渥斯/英国/黑白
开创在屏幕上说故事的技巧,是葛里菲斯之前剪辑最巧妙的作品。
《鹰巢历险记》The Eagle’s Nest
1908/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内容描述营救被老鹰捉去的婴儿的过程,葛里菲斯演出并在此片中学习到导演的技巧。 1911~1920
● 华纳兄弟开始制作电影(1912)
● 第一本电影杂志《影剧》在美国问世(1912)
● 赛纳特的基斯东公司成立(1912)
● 阿道夫.索克成立“名人公司”(1912)
● 威廉.福斯成立“票房诱力公司”(1912)
● 赛纳特制作第一部美国喜剧长片《泰莉的伤心罗曼史》,使卓别林踏上明星之路(1912)
● 美国“环球公司”成立(1912)
● 葛理菲斯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1913)
● 西席.地米尔为了拍摄《番妻记》至加州,以每月七十五元租下好莱坞谷场(1913)
● 达达沙赫.法兰克完成第一部印度电影,器材则全部由英国进口(1913)
● 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华戏院“河滨戏院”建于百老汇(1914)
● 霍金逊成立派拉蒙公司(1914)
● ●贝拉斯哥的灯光技术师布克兰至好莱坞(1914)
● 梅里叶拍完他的最后一部电影(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许多国家管制敌国电影进口,间接为本国电影保留了发展空间(1914)
● 卡尔.兰姆建立宏大的环球摄影城(1915)
● “电影专利公司”被法院宣判违反托拉斯法,宣布倒闭(1915)
● 葛理菲斯,英斯与赛纳特成立铁三角影业公司(1915)
● “票房诱力公司”改名为“福斯公司”(1915)
● 1915~1917之间确立了好莱坞的经济模式(1915)
●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雨果.孟斯特堡写下《电影剧-心理的研究》(1916)
● 艾伦.瑞在《万神殿》中改良贝拉斯哥式布景(1916)
● 卓别林至转至“互助公司”发展(1916)
● 德国政府成立“乌发制片公司”,开始拍摄战争宣传影片,以压制国内的反战声浪 (1918)
● 莫斯科成立国家电影协会,俄国教育局电影部严格管制胶卷(1918)
● 法国电影受“百代公司”与“高蒙公司”垄断(1919)
● 苏联将电影收归国有,并设立第一个电影学校:“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19)
●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掀起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高潮(1919)
● 葛理菲斯、卓别林、玛丽.毕克馥与范朋克成立“联美公司”(1919)
● 法国的路易.德.吕克创设第一个展示与保存过去电影的社团(1920)
● 苏联电影锐减,戏院关门4/5以上(1920)

重要作品:
《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美国第一部片长超过12本的电影,同时也是美国自有电影以来卖座最高的影片。但因电影中
的种族问题而引起社会上很大的反弹,甚至禁演。
《偏见的故事》Intolerance
1916/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制片费200万美金,同时为了电影中巴比伦一段故事而建了一段城墙。影片共分四段,内容深
刻。可惜因为结构复杂而抽像,引不起观众的兴趣而票房惨败。又译为《忍无可忍》、《党
同伐异》。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Cabinet Des Caligari
1919/罗勃.韦恩/德国/黑白
德国表现主义的滥觞,开启后来表现主义电影在画面处理上的独特手法。
《寻子遇仙记》The Kid
1920/查理斯.卓别林/美国/黑白
当时卓别林官司缠身,为了怕这部影片被法院收押而在旅馆中剪辑,亦开启了他笑中带泪的
风格。
《杜丽的冒险》The Adventure of Dolly
1908/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葛里菲斯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因为大受欢迎而将每况愈下的传记公司扶持起来。1921~1930
● 战后经济困顿,列宁实施新经济计画,允许私人企业,电影制作环境因而改善(1921)
● 20年代,美国开始*纵全世界电影市场(1921)
● 20年代开始大量拍片的“乌发公司”发明平面式剪辑机(1921)
● 约翰.福特加入福斯公司(1921)
● 战后外片恢复进口,票房收入转用于本国制片(1922)
● 战后组“国家电影企业”,垄断本土电影制作、发行与进口,“教育委员会”则负责意识型态方向(1922)
● 苏联,维多夫开始制作“电影真理报”,实为半纪录、半宣导、半实验的非剧情片 (1922)
● “美国电影制作与发行组织”(M.P.P.A)或称“海斯办公室”成立,是美国影片公司本身 的审查组织(1922)
● 列宁鼓励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制作(1922)
● 加拿大的罗勃.佛莱赫蒂拍出《北方的南努克》,是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各地的商业电影 院放映的纪录片(1922)
● 艾森斯坦开始接触电影,提出了“吸引力蒙太奇”(1923)
● 苏联政府再度将影业收归国有(1923)
● 美国的华纳兄弟公司正式成立(1923)
● 德国导演受聘到好莱坞发展(1923)
● “人民电影企业”成立,负责制作与共党意识型态一致的政治电影(1923)
德国电影面临财政困难,愈来愈倚靠好莱坞出资,德国电影人材亦大量流向好莱坞(19 24)
● 1924~1929为苏联电影的黄金时期
● 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与米高梅此年相继成立(1924)
● 华纳公司买下维他公司(1925)
● 英国成立电影学会(1925)
● 苏联将“国家电影企业”改组成“苏维挨电影托拉斯”(1925)
● 苏联政治局决议国家不干涉艺术形式,俄国蒙太奇运动得以全面发展(1925)
● 苏联宣称已发展出一种电影配音系统(1926)
● 20年代中期,贝尔以电传送声音和留声机的技术配合记录(1926)
● 首部彩色片《光荣历险记》完成(1926)
● 华纳公司发明维他风录音设备,福斯公司随后和通用电器发明穆菲通奠定有声电影基础(1926)
● 由特艺彩色拍摄的《黑海盗》出品(1926)
● 第一部有音乐声带的《唐璜》由华纳公司出品,影片的摄制费升高,但是较传统在戏院雇用乐团演奏更为经济(1926)
● 英国国会通过电影法来保障英国的电影事业(1927)
● 法国的手持摄影机发明(1927)
● 第一部有音乐、对话声带的《爵士歌手》由华纳公司出品,有声片流行后,许多默片演员成为过去式(1927)
● 霍金逊组成新“派拉蒙公司”(1927)
● 20年代末,苏联电影发展蓬勃(1927)
● “美国影艺学院”由米高梅总裁路易梅耶提议创立(1927)
● 法国亚伯.冈斯的《拿破伦》首度向全世界展示由三个银幕构成的电影(1927)
● 好莱坞进入“古典好莱坞时期”,产生多位着名导演如:法兰克.卡普拉,约翰.福特等。类型电影在这时期发展至成熟,叙事手法产生通则如:连戏剪接、线性叙事等。(1928)
● 默片巨匠巴斯特.基顿结束自己的片厂,加入米高梅公司。但是大制片场的拍摄体系让基 顿无法适应,不久其电影生涯及告结束(1928)
● 艾森斯坦的《十月》受到苏联当局斥为“形式主义”(1928)
● 美国影艺学院管理委员会主席范克朋提出颁发金像奖的构想(1928)
● 完全有声对白电影《纽约之光》上映(1928)
● 雷电华公司成立(1928)
● 华特.狄士尼创造出米老鼠(1928)
● 2月10日首届奥斯卡金像奖产生,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大饭店颁发,最佳影片是《铁翼雄风》(1929)
● 20年代晚期,大众的兴趣转向广播,默片市场已达饱合,法国的印象主义没落(1929)
● 超现实主义内部分列(1929)
● 艾森斯坦到好莱坞学习有声技术(1929)
● 1929~1937年,苏联电影*纵在薛姆亚斯手中,他使各形式主义的艺术家都合乎党的路线(1929)
● 英国人约翰葛里逊拍摄出描写渔人生活的《漂流》大受好评,并且使他成功说服英国之E MB成立电影处,全力推动英国的纪录片运动(1929)
● 30年代的电影确定剧本是影片创作的基本原则(1930)
● 1930年代彩色底片广为流传,为彩色摄影的高亮度灯光出现,直接影响深焦效果(深焦摄 影)的拍摄手法产生,并成为40年代的特色(1930)
● 西电、RCA两家公司制片厂成为摩根洛克裴勒的拥有物(1930)
● 罗马天主教徒马丁奎格莱、丹尼尔洛德草拟好莱坞制片法案(1930)
● 隔音设备(隔音罩)可以直接包着摄影机,不必再连机带人藏在亭里,摄影机至此可活动 自如(1930)
● 日本电影大致分为时代剧与现代剧两类,重要导演包括衣笠贞之助、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等(1930)

重要作品:
《吸血鬼》Nosferatu
1922/穆瑙/德国/黑白
承继《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而来的表现主义电影,同时也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西血鬼作品。选择拍摄户外的自然景来对比古堡中的阴郁,塑造出极为恐怖的气氛。
《北方的南努克》Nanook of North
1922/罗勃.佛勒赫提/美国/黑白
美国纪录片之祖。这部作品并非完整的纪录片,以爱斯基摩人的人物和背景的经验去自然发展电影,情感较为抒情。
《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
1923/西席.地米尔/美国/黑白
全片最大噱头是摩西将红海分成两半的特技场面。这部片使西席.地米尔成为大场面电影的 权威。
《波坦金战舰》Potemkin
1925/艾森斯坦/苏俄/黑白
每个画面以节奏性的正确秒数停留在银幕上,并透过不同镜头的相互对比而产生不同意义。 艾森斯坦的撞击蒙太奇的最佳表现。
《将军号》The General
1926/巴斯特.基顿/美国/黑白
电影意念与导演技巧皆非常复杂,默片喜剧钜匠基顿的代表作。
《大都会》Metropolis
1926/佛列兹.朗/德国/黑白
佛列兹.朗在德国时期的代表作,是一深刻的政治寓言电影。其中未来世界的画面成为后来 多科幻电影的模仿对象。
《母亲》Mother
1926/普多夫金/苏俄/黑白
与艾森斯坦同时期的苏俄电影大师,比较不同的是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为“堆积蒙太奇” 。
《拿破伦》Napoleon
1927/亚伯.冈斯/法国/黑白
首用三重银幕型式,对电影技术贡献良多。
《安达鲁之犬》Un chine Andalou
1929/路易斯.布纽尔/法国/黑白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滥觞。

1931~1940
● 有声片的准备阶段完成,好莱坞的概貌显现(1932)
● 美国多数电影公司与院线有很亲密的关系(1932)
● 8月6日“威尼斯影展”开始,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影展(1932)
● 明星制度全面运作,片厂制度(美国片厂时代)亦继续发展。经济不景气未能对技术(如彩色、声音)全面投资开发(1933)
● 电影业第一次受经济低迷打击,票房猛跌,产品骤减。电影业的因应措施:两片联映,以渡危机(1933)
● 好莱坞制片法案通过实施(1933)
● 桃乐丝.雅兹诺的《Christopher Strong》描写一个女飞行员未婚怀孕及自杀的故事。是古典好莱坞时期唯一女导演,片中常出现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但限于当时好莱坞风气,多无好下场(1933)
● 电影公司渡过经济不景气危机,开始赚钱(1935)
● 特艺七彩的出现让弧形灯又重新问世。到了30年代中期,特艺七彩的花费减少,大片厂才在“钜片”时使用,如李穆林的《浮华世界》是全部彩色的剧情片(1935)
● 福斯与廿世纪公司合并成“二十世纪福斯公司”(1935)
● 所有八大电影公司的主要股源都在Morgan与Rockefeller两大银行集团中(1936)
● 英国制作225部电影,是当时世界第二多产国家(1936)
● 美国尝试用成本高的彩色底片拍摄,代替黑白,终获成功(1939)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演艺工作人员约有4万人从军,劳军活动与激励士气影片蓬勃 ,在国内市场兴旺,而剧情片产量减低(1939)
● 9月1日举行第一届的坎城影展,艺术电影在世界影展中获得肯定。此时期重要导演有尚.雷诺、卡尔.德莱叶、路易斯.布纽尔等(1939)

重要作品:
《城市之光》City Light
1931/查理斯.卓别林/美国/黑白
卓别林作品本质内涵的表征。
《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1931/詹姆斯.惠尔/美国/黑白
片厂时期美国环球片厂以恐怖片最为叫座,本片即为当时的代表作。
《疤面人》Scarface
1932/霍华.霍克斯/美国/黑白
华纳公司以警匪片最为有名。
《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法兰克.卡普拉/美国/黑白
奥斯卡史上第一部大满贯(获得最佳影片、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的电影,也是美式神经 (脱线)喜剧的代表作。
《礼帽》Top Hat
1935/美国/黑白
30年代美国歌舞片大受欢迎,其发源地为雷电华公司。这部即为当时雷电华旗下最有名的舞 王佛雷亚士坦与金姐罗吉丝的作品。
《白雪公主》Soow White and Seven
1937/华德.迪士尼/美国/彩色
第一部动画长片。
《游戏规则》The Rules of the Game
1939/尚.雷诺/法国/黑白
风格诡谲讽刺,场面调度淋漓尽致,描写爱情与道德相抗的故事。
《驿马车》Stagecoach
1939/约翰.福特/美国/黑白
约翰.福特再创个人西部片的第二个高峰。
1941~1950
● 年仅26岁的奥森.威尔斯完成第一部剧情长片《大国民》,内容描述大人物的内心空虚与社会黑暗面,手法新颖独特,得到当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与奥斯卡九项提名,在影史上影响极大。(1941)
● “新写实主义”是意大利影评人恩柏脱.巴巴洛讨论1942年的意大利电影所定之名词(19 42)
● 在墨索里尼时期,电影由其弟弟管辖。专注于历史宫闱片及煽情的上层社会通俗剧,即是 “白色电话电影”(1942)
● 墨索里尼1943年下台后,许多导演开始拍摄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形成以后的新写实主义运动(1943)
● 政府支持与美国的援助,新写实主义运动能够维持,到了1948年以前,这个运动已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而少受到检查的干扰(1943)
●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停止拍摄政宣电影。欧洲电影因为战火而没落,致使美国 电影在市场上独大。苏联等共产国家强调国家主义的电影,因为冷战在西方国家中不复存在,电影又恢复其艺术特质。
● 1945年因为电影片厂受到战火的摧残,有声设备也极匮乏。因此新写实主义的场面调度大 量采用写实的外景,摄影品质也接近粗糙的纪录片
●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从1947年开始对好莱坞展开政治调查并引发“十君子”事件,好 莱坞的古典模式渐渐受到现实生活挑战
● 1947~1957年,法国政府以强制配额、贷款等手段辅助电影。且国际合作亦流行(1947)
● 40年代末,磁性录音带取代唱片,电子处理音乐的方法(剪接)出现(1948)
● 战后,美国最高法院对派拉蒙公司耗时多年的法案作出最后裁决,规定电影公司必须卖掉他们的戏院(1948)
● 米高梅宣布减薪与大量裁员(1949)
● 非美活动委员会的“好莱坞十君子”黑名单时期(1949)
● 美国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的“黑色电影”是在当时阴沉偏执的气氛中所产生结果(1949)
● 法国的亚斯楚克提出“摄影机钢笔论”。十年后法国新浪潮实现,运用此理论拍片。法国新浪潮的导演如楚浮、高达等在电影会中结识。(1949)
● 黑泽明的《罗生门》对于西方电影的技巧与风格有深入接触,另一方面仍从日本传统中发 掘与创新(1950)

重要作品:
《幻想曲》Fantasia
1940/华德.狄士尼/美国/彩色
改变音乐在影片中的从属地位的迪士尼动画电影。
《大国民》Citizen Kane
1941/奥森.威尔斯/美国/黑白
电影鬼才奥森.威尔斯的导演处女作,使深焦摄影成为后十年好莱坞的标准技法。同时也是
影评人票选的影史十大影片第一名。
《枭巢喋血战》The Maltese Falcon
1941/霍华.霍克斯/美国/黑白
公认的黑色电影滥觞,改编自达许.汉密特的同名小说。
《对头冤家》Ossession
1942/维斯康堤/意大利/黑白
对战后产生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影响很大,改编自美国小说家詹姆斯.肯恩的小说,因为版权问题而被米高梅公司禁止在美国上映。
《不设防城市》Open City
1945/罗塞里尼/意大利/黑白
战后第一部引起国际震惊与注目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代表作。
《单车失窃记》Thief
1946/狄西嘉/意大利/黑白
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中最杰出的标记。采用非职业演员,并在父子寻找被偷的脚踏车过程中,插入许多周遭社会现象。1961~1970
● 法国人类学家尚.胡许拍摄《夏日纪事》,利用轻便录音设备与摄影器材,创造出新的纪 录片拍摄风格:“真实电影”。强调整部电影就是“捕捉真实的实验”(1961)
● 美国罗勃.朱成立朱氏公司,采用多机作业与长时期跟踪拍摄对象,创造纪录片的“直接电影”风格(1961)
● 德国拍摄短片的导演们发表“奥伯豪森宣言”:短片是剧情片的训练与实验场所。这个宣言并非以创作或理论出发,而是以创造良好的制片环境为出发点(1962)
● “青年德国电影处”提出无息贷款资助年轻导演拍片,如克鲁格、雪朗多夫等皆是。但是 电影界抗议辅导不公,之后将这笔预算的一半拿来资助商业电影。此时期德国电影发行管道 大都被美商把持(1964)
●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制片公司,也逐渐为大公司吸收(1964)
大部份史家以为到了1964年,新潮的形式特质逐渐消失,而外国开始模仿如英国米尼.李 察逊所拍之《汤姆琼斯》,这个运动便算告罄(1964) (法国)
● 60年代中期,美国女性主义运动者开始拍摄纪录片,从自身经验出发,做翻案文章式的重 新寻找女性运动的渊源或彰显被凐没的女性成就

● 到了60年代中期,宽银幕电影 的革命已经跟1930年代的有声革命一样彻底,而且宽银幕 也和音响一样,成为新一代的电影美学基础(1965)
● 类似美国AFI的机构在欧洲存在已久,对于支持本国电影发展发挥相当大的功能。
● 海湾及西方企业收购派拉蒙,全美企业吸收联美。(1966)(美国)
● 塞内加尔的欧斯曼.桑宾拍出非洲第一部剧情片《黑女孩》(1966)
● 艾略特海曼 Eliot Hyman买下华纳(1967) (美国)
● 60年代末期,“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被大众广为接受,同时电视频道成为纪录片主要的放映管道与资金来源
● 冬季,戴高乐政府的文化部长安德烈马洛,撤换法国电影会亨利朗瓦的职务,在高达、楚浮的领导下示威,为二月示威运动(1968) (法国)

Ⅶ 中国的电影市场大不大啊在世界上来说。排第几位啊

刚好我看了一篇关于这个的报道。
其他中国电影市场在世界上是很小的,但随着近年来很多国产大片的出现,看电影又重新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票房出现了很大增长。在2007年,中国电影票房排在世界第十位,是首次进入前十名。

Ⅷ 国外电影强(世界各国电影综合实力15强排名)

国外电影强(世界各国电影综合实力15强排名)
主要根据该国电影工业实力,比如电影总产值,本土市场占有率,电影海外输出,电影工业体系完整性,电影人才储备等。电影奖项不会考虑太多,奖项主观性太强,毕竟不同文化审美观不一样。
15泰国泰国恐怖片、动作片、爱情片具有不俗实力,在东南亚和东亚具有一定号召力。缺点:泰国国力太小,资金投入过少,文化影响力有效,只能在小范围小打小闹。
14尼日尔爾尼亚尼日尔爾尼亚电影和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号称世界3大电影基地,年产电影数量众多,在非洲黑人区域拥有很大知名度。尼日尔爾尼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前景不可限量。缺点:基本上是小制作,质量粗糙。
13巴西作为拉丁美洲第一人口大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世界主要大国之一。国家实力就决定着电影实力不会太差,可惜的是是本土电影被好莱坞电影碾压。巴西未来会成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巴西电影很快崛起。可惜的是巴西说的葡萄牙语,而整个拉丁美洲基本上说西班牙语,这是巴西电影海外推广重要语言障碍
12俄罗斯作为世界当前主要强国之一,国家实力摆在那儿,前苏联拥有众多文化遗产,俄罗斯电影在前苏联地区拥有很大影响力。但俄罗斯电影本土占有率太低了,完全被好莱坞电影碾压。俄罗斯要想真正崛起,文化必须崛起,俄罗斯电影也将会触底反弹。
11德国德国是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德国的国力足以支撑德国电影工业发展,德国电影在西欧、中欧具有不俗的实力。但德国电影本土市场占有率太低,一样被好莱坞电影碾压。德国缺乏前海外殖民地,在欧洲以外缺乏影响力。
10意大利意大利是欧洲主要大国之一,拥有欧洲最丰富的文化遗产,罗马帝国、文艺复兴等,曾经的意大利电影风光无限。现在意大利电影严重衰落了。当然搜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意大利想让本国电影重新崛起还是很容易的。就怕南欧人懒惰的性格缺乏意愿。
9土耳其
土耳其地理位置、历史遗产优越,也可以说是伊斯兰世界第一强国。土耳其电影在阿拉伯国家具有很大影响力。 土耳其电影本土占有率非常高,世界是能够排第3,仅次于美国和印度。 随着土耳其崛起,土耳其电影影响力会越来越大。特别是是在伊斯兰世界。
8韩国韩国电影新世界迅速崛起,本土市场能够力压好莱坞电影,在东亚和东南亚具有很大影响力,看看中国有多少哈韩就知道了。韩国电影质量总体不错,电影技术亚洲比较靠前。但韩国世界地位已经到达极限了,很难进一步提升,韩国国力短期已经到了历史最高点,以后会走下降趋势的,韩国电影也一样。
7墨西哥墨西哥世界主要大国之一,地理位置、语言具有很大优势。西班牙语是世界上使用广度仅次于英语的世界性语言,西班牙也是世界霸主美国第二语言。 墨西哥是西班牙语地区第一大国,北靠美国,南边是西班牙语占据主导地位的拉丁美洲。墨西哥电影想不在世界影坛占据一席之地都难。个人看好未来墨西哥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墨西哥电影也将成为世界主要电影基地之一。
6英国英国当前世界主要大国之一,英国拥有日不落帝国丰富遗产,英语世界第一语言,英国文化遗产丰富,英国孕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英国电影在好莱坞无处不在,从表面看,英国电影全球名气仅次于美国电影。但英国电影独立性太差,成也美国、败也美国。英国电影已经成为美国电影附庸了。
5日本日本世界主要强国之一,世界第3经济强国。日本电影实力雄厚,出现很多电影大师,日本是世界仅次于美国的动漫强国,但日本电影过于畸形,动漫电影和色情电影过于发达,导致日本正宗的真人电影严重下滑。日本电影在世界影坛地位也跟着下降。日本动漫主要影响国家:北美、韩国、法国、大中华、东南亚等
中国和法国电影各具特色,不好判定高下。姑且并列第33华语电影(内地+港台)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国家,内地电影市场也高居世界第二,未来几年有机会调整美国的世界城第一电影市场。庞大的市场足以支撑庞大的电影工业。中国国产电影占据内地市场半壁江山。这是不错的成绩,不过这是在保护国产片的政策下取得的。如果电影市场全面开放会怎么样呢?会不会像香港、台湾一样被好莱坞统治呢。曾经香港电影世界影坛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功夫电影享誉世界。但最近10年华语电影海外走下降趋势,目前海外市场主要是东南亚、法国和、日韩。目前海外其他地区主要依靠成龙一人支撑。动作巨星后继乏力。缺点:类型片演员过多,缺乏综合性影坛巨星,人才断层,缺乏开拓新,电影人固步自封。
3法国
法国世界当前主要强国之一,欧洲第一文化大国。欧洲第一电影大国。制造很多全球大卖电影。要讲电影国际化可以排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法国电影在欧洲、非洲、北美拥有巨大影响力。这也得益于法国曾经是世界是仅次于日不落帝国的世界第二的宗主国。
法国电影是欧洲本土市场占有率比重最高的国家。(土耳其不能算完整欧洲国家)
但法国电影依然经常本土被好莱碾压。
法国世界地位很难进一步提升,鉴于法语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未来法国依然会保持世界电影大国地位。
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印度占据主导地位的南亚次大陆人口超过16亿,人口超过东亚。印度世界主要文化大国之一,印度文化覆盖面非常广。印度是世界仅有2个具有完整电影工业体系国家。好莱坞和宝莱坞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电影基地。很多人眼中印度电影就是指宝莱坞,其实这是眼中错误的。宝莱坞电影年产量只占电影电影年产量十分之一多一点,去年泰卢固语电影和泰米尔语电影年产量就超过宝莱坞电影。印度拥有几十个语言电影基地,宝莱坞印地语只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印度电影本土市场占有率能够达到90%以上,是好莱坞电影唯一不能攻破 的国家。印度电影海外输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好莱坞。印度电影在南亚次大陆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在阿拉伯世界可以和好莱坞抗衡。在东南亚、非洲、大洋洲、英国、北美具有不俗影响力。很多人眼中印度电影只要歌舞电影一个类型,这样看法是错误的。歌舞已经成为印度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印度电影类型飞多,爱情片、科幻片、动作片、喜剧片、文艺片、歌舞片等最近几年印度电影越来越国际化了,宝莱坞用于很多外国影星,比英国、美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吸收国际人才和国际资金。海外市场越来越重要了。最近印度电影有开拓东亚电影市场的趋势。随着印度国力上升,印度电影世界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以后有机会挑战好莱坞全球霸主地位。
1美国美国是世界最近100年世界霸主,美国在未来50年依然可以保持世界霸主地位。美国电影是世界影坛绝对的霸主。世界电影市场大部分市场被好莱坞控制。好莱坞电影在大部分国家本土碾压本土电影。美国电影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都是具有高度国际性。代表着世界影坛最高水平。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是世界上最完备最发达的。个人预计50年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够威胁美国电影霸主地位。
责任编辑:

Ⅸ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哪些

欧洲三大电影节分别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

1、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故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狮奖”,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每年8月至9月间在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行。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世界电影大师的摇篮。

2、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康城或坎城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阳光(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最初是为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而创办,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戛纳国际电影节于每年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

3、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创立。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熊奖”,以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柏林国际电影节于每年2月间举办,为期两周。

(9)世界三大电影市场扩展阅读

欧洲三大电影节“三大满贯”获得记录

1、最高奖大满贯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夜》柏林金熊(1961)、《红色沙漠》威尼斯金狮(1964)、《放大》戛纳金棕榈(1966)。

罗伯特·奥特曼:《陆军野战医院》戛纳金棕榈(1970)、《西塞英雄谱》柏林金熊(1976)、《人生交叉点》威尼斯金狮(1993)。

2、最佳导演大满贯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狂野之爱》戛纳最佳导演(2002)、《血色将至》柏林最佳导演(2008)《大师》威尼斯最佳导演(2012)。

3、二等奖大满贯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1964年《马太福音》威尼斯评审团大奖、1971年《十日谈》柏林评审团大奖、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纳评审团大奖。

张艺谋: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威尼斯银狮奖、1994年《活着》戛纳评审团大奖、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柏林评审团大奖。

4、最佳男演员大满贯

杰克·莱蒙:1979《中国综合症》戛纳影帝、1981《奉献》柏林影帝、1982《大失踪》戛纳影帝、1992《大亨游戏》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1997《可人儿》戛纳影帝、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5、最佳女演员大满贯

朱丽叶·比诺什:1993《蓝》威尼斯影后、1997《英国病人》柏林影后、2010《合法副本》戛纳影后。

朱丽安·摩尔:2002年《远离天堂》威尼斯影后、2003年《时时刻刻》柏林影后、2014年《星图》戛纳影后。

6、终身成就奖满贯

让娜·莫罗:1992年终生成就金狮奖、2000年终生成就金熊奖、2003年终生成就金棕榈奖。

7、主演最高奖满贯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纳金棕榈奖、1961年《夜》柏林金熊奖、1962年《家庭日记》威尼斯金狮奖。

巩俐:1987年《红高粱》柏林金熊奖、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狮奖、1993年《霸王别姬》戛纳金棕榈奖。

Ⅹ 急急急 在线等 世界各大国电影产业产值 并于中国比较

美国的电影产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但好莱坞电影却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0%以上。2001年美国IT产业产值高达6000亿美元,占据世界IT产业产值的75%,美国的网站占了全球网站的70%以上。2004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20℅左右,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同时,文化产业为美国国内提供了1700多万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美国推行全球文化扩张的重要战略

第一节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纵观美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抓住主导产业而逐渐成为世界强国(现在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少参与国际事务。但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时期,美国以外交手段为渠道,着重发展军工产业,逐渐成为世界霸主。从冷战后期到上个世纪末,美国逐渐转变为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为主导产业引领世界发展。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美国在发展网络产业的同时,渐渐转向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了颇具影响的“文明冲突论”。该理论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文明冲突”模式成为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国家间的对抗和联合;最可能升级为更大规模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虽然这种理论还存在争议,但该理论认为文化将成为将来国际竞争中的决定因素却得到认同。可以说,美国现阶段成功的奥秘之一就在于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大国,有多元的文化。同我国相比,没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也不是文化资源大国,却是一个文化产业强国。在美国,文化产业有着多种不同的提法,例如,版权产业、创新产业、内容产业、信息产业、艺术产业、休闲娱乐产业等,而版权产业使用最多。通过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表述商业和法律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在美国版权产业,尤其是核心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尖端技术和雄厚资本的支持下,美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另世人惊叹的发展。根据《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4年报告》提供的数据,在1997年-2002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增速是3.51%,超过同期美国GDP2.4%的年均增长速度;2002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为125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1.97%。在就业方面,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口有548.4万人,占美国就业总人口的4.02%。同年,全部版权产业就业人口有1147.6万人,占美国就业总人口的8.41%。仅核心版权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远多于飞机、钢铁、药品、纺织、食品加工和电子器件等传统知名产业。

目前,美国有1500多家日报,8000余家周报和小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发行量都超过100万份。有1.22万种杂志,1965家电台,电视台1440家,拥有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三大电视网。好莱坞是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其先进的电影生产流水线和成熟的商业运作经验使它多年来垄断世界电影市场,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制作世界闻名。音像业已经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行业之一,曾以每年12%—20%的势头增长,其出口额已经超过航空业的出口额。到20世纪末,美国的传媒产业走向集约化和巨型化,如2000年有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而成的媒体巨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链,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以上。文化产业与制造业、金融业相互融合,共同组成的产业群凭借其规模优势开拓国内国际和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美国文化产业不断向世界各国渗透,成为对外扩张的重要渠道,音像产品占据了40℅以上的国际音像份额,电影出口额占据世界电影市场80℅的份额。1996年,其文化产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图书杂志和计算机软件)的出口首次超过汽车、农业、航空和军火等传统行业,位居所有出口产品之首。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的电影产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但好莱坞电影却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0%以上。2001年美国IT产业产值高达6000亿美元,占据世界IT产业产值的75%,美国的网站占了全球网站的70%以上。2004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20℅左右,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同时,文化产业为美国国内提供了1700多万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美国推行全球文化扩张的重要战略。

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当然与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充分扩张(美国领导着全球经济浪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美国有众多产业为何文化产业独树一帜,这要从美国内部去寻找答案。美国是一个极赋创新精神的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也显得那样与众不同。

在行政体制上,美国没有文化部;在文化政策方面,至今没有一个官方文化政策文件。其实,这正是美国文化政策的精妙之处,美国采用“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政府高水平的管理,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政府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首先是美国政府注重通过法律加强对版权的保护。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版权法》、《半导体芯片保护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伪造访问设备和计算机欺骗滥用法》等一系列有关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版权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是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这种投入面向所有符合规范的团体,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文化产业。现在美国投资主体非常多样,一是政府投资大。这种投入面向所有符合政策导向的团体。二是吸收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来自于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的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

再次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

第二,政府高水平地的引导和管理。在美国,政府机构中保护版权产业的机构很健全。政府机构中设有版权办公室——隶属于国会图书馆,主要负责版权的登记、申请、审核等工作,以及为国会等部门提供版权咨询;美国贸易代表署——负责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贸易谈判;海关——主要负责涉及知识产权产品的进出口审核等相关工作;商务部国际贸易局、科技局和版权税审查庭。此外,随着版权产业的需要,美国政府还成立了一些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对版权的监督和保护,如克林顿政府设立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信息政策委员会等机构。

各州政府和市政府等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产业。例如,纽约市政府比国家艺术捐赠部门有更高的年预算。在布隆伯格(Bloomberg)市长的领导下,文化产业在纽约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并且通过电影戏剧广播市长办公室等机构改进了对文化产业的服务。的职责是使每个地区都有文化生活,用于资助文化事业的经费由政府核定,议会审查批准。同时要保证这些活动符合法律的规定,凡是背离法律规定的,政府有权给予取缔。美国在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时不仅运用经济的、行政的、行业自律的手段,还非常重视法律的约束。

第三,重视科技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并能引导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在经济和政治因素促成的基础上,科技含量高是其重要原因。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它直接构成了美国文化产业的输出机。如果缺少了电视、电影、收音机、印刷新闻媒介和广告这些传媒的支撑,那么,至少美国文化的传播不会如今日这般普泛与深入。尤其是在大众传播媒介领域,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地球通讯卫星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美国文化产业具备了向全世界扩展的“桥梁”和“利器”。

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品,尤其是好莱坞的电影、几大电视网的肥皂剧及娱乐节目、自由的无线广播,在世界各地都形成了这种媒介霸权。首当其冲的就是《星球大战》、《阿甘正传》、《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谍中谍》等好莱坞大片,特别是那些投资巨大的娱乐影片抢占了全球票房的大部,甚至全球正在放映的电影中85%都来自好莱坞。

第四、放眼全球,充分吸收国际资本、世界文化资源和各国人才,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借助贸易自由化潮流,美国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向全球输出的主导权,且正在从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中受益。特别是在资本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美国文化产业的投资者,无论是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厂还是流行音乐的唱片公司,其实都是以外来跨国资本为主的。在文化产品制作中,则立足于全球市场需求并引领潮流,牢牢把握海外销售市常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90%。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并通过影响人们的观念来进一步培育消费市场成了美国人发展文化产业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