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建国初期十大男女电影明星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建国初期十大男女电影明星

发布时间: 2022-09-25 16:55:23

⑴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十佳女演员提名有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女演员提名名单共计十五名,分别为田华、祝希娟、王晓棠、刘晓庆、陈冲、潘虹、张曼玉、林青霞、惠英红、张艾嘉、巩俐、章子怡、李冰冰、周迅、周冬雨。

田华,1928年8月出生于河北唐县,中国女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950年因在电影《白毛女》扮演“喜儿”被观众熟知。1958年在影片《党的女儿》中扮演李玉梅。1959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

刘晓庆,1952年10月30日出生于重庆涪陵,1970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国家一级演员。1973年被八一电影制片厂选中,担任《南海长城》女主角,从此跃上银幕。1975年,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三个月后走上银幕。1979年凭《小花》崭露头角。1980年正式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同年因出演《瞧这一家子》获得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

⑵ 建国、第1一批电影明星22位

我国第一批优秀电影明星是1962年评选出的“22大影星”,分别是: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张园、庞学勤、金迪;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
上海“青年艺术剧院”的祝希娟(后进入上影厂)

⑶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女演员是石联星,她主演的影片《赵一曼》不但轰动了新中国,还让她获得了1950年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优秀女演员表演奖”,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发展争得了荣誉。

石联星(1914年5月18日~1984年8月1日),演员、导演。1932年参加革命后不久即奔中央苏区先后在列宁师范、红军学校看护连、高尔基戏剧学校、中央苏区星火剧团任文化教员、演员。代表作品有《赵一曼》、《湖上的斗争》等影片。

石联星同志是苏区红色红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她因主演话剧《武装起来》、《海上十月》、《沈阳号炮》及参演《我—红军》、《女英雄》等话剧,在瑞金苏区进行艺术活动,与李伯钊、刘月华被广大红军和苏区群众誉为苏区“三大赤色红星之一”。

之后她在《疯了的母亲》、《水车转了》、《大地回春》、《日出》、《大雷雨》等剧目又中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石联星积极献身于年轻的人民电影事业。

⑷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着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着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⑸ 谁知道建国初期的明星

上世纪20年代中期是电影演员开始成为公众人物的开始,特别是女明星的名字已经频繁出现在报纸之上,1926年上海滩上的一次评选选出了四大女明星:张织云、杨耐梅、王汉伦、宣景琳。现在,她们的美丽和演技只能在一些残片中隐约窥见,但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女演员的代表,她们的身世更引人唏嘘。

希望采纳、、

⑹ 建国初期的女电影明星有谁求大神帮助

关德兴、于海、洪金宝

求采纳

⑺ 解放前最着名的女电影之后演员都有那几位

龚伙霞、罗兰、孙景璐、陈娟娟、陈云裳、胡蝶、周璇、李丽华、白光、王丹凤

其中,小菠菜们还听说过的,恐怕只有与特务头子戴笠剪不段理还乱的胡蝶,以及人称“金噪子”的周璇。

她们大多是传统中国女性的典型,温柔恬美、楚楚可怜,但其中有一位,风格十分突出。

她就是人称“一代妖姬”的白光。

白光的形象在十大女星中的辨识度非常高,因为她不是传统的美女。

脸盘大、嘴巴大、眉毛又长又弯,身材也丰满高挑,这种形象,注定了她的人设是无法走玉女路线的。

事实上,她确实不是家学渊厚的名门闺秀,而是个官二代。

1921年6月27日,白光出生在北平,原名叫史永芬。她的父亲原是清朝的旗人,清朝覆灭后,就改庭换户成为了国民党部队的军需处长。

安逸而富裕的家庭环境,让白光从小就非常有主见。她从小热爱艺术,中学时曾参加北平沙龙剧团,演出过曹禺的名剧《日出》。年少时的白光一度认为,艺术是可以救国的。

我和我的哥哥在学校,搞剧运、讨论国事,那时候我们有理想。我们相信有好多好多法子可以救中国,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把……的中国带到光明的路上去。
1937年,16岁的白光到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东京女子大学艺术系,师从三浦环,即有名的“胡碟夫人”学习声乐。

白光在日本待了五年,1943年回国。

回到上海后,白光开始了她的银屏之路。艺名“白光”,意思就是投射到屏幕上的一道白光。

因其与众不同的形象,白光在电影里的角色,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妖艳贱货”。

在《桃李争春》中,她与陈云裳演对手戏,演反派。片中她老练成熟到淫荡的形象,为此前电影中千篇一律的娴静清纯的女性形象添了一抹重彩。

而她在影片中还担任主题曲的演唱,其噪音更是一鸣惊人。有媒体评论这样写道:

白光把剧中的反派女角演得叫人又爱又恨,那顾盼神飞的修眉俊眼撩人心动,勾魂摄魄的低吟浅唱醉人心田,一句话,够味儿!
师出名门,加上自身的天赋,她锻造了一副独特低沉、诱人的女中音。女中音其实很不常见,徐小凤和蔡琴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两位,而徐小凤刚出道时,就为称为“小白光”。

当时在上海滩歌坛中,有“金嗓子”周璇、“银嗓子”姚莉、“鼻音歌后”吴莺音等女歌星,高手云集。白光以其野性泼辣、颓废放浪的形体语言和她那把低沉柔又带懒慵韵味的磁性嗓音,在一片莺歌燕语、软语温情中异军突起。

她有一首传唱至今的名曲:《如果没有你》。徐小凤和蔡琴都翻唱过,只是听来听去,都少了原唱那种颓丧中带着一股忧郁又不羁的味道。

白光是个影歌双栖的明星,每片必唱。你很难想象,那些美妙优扬的电影主题曲,那梦幻般,令人着迷的歌声,竟出自一个大反派。

在随后出演的电影里,白光的形象就被定型了。《墙》的不安于室,《荡妇心》的自暴自弃,《血染海棠红》里简直密不透风的奸、淫、荡、毒。

虽然每一个角色都被她塑造得活灵活现,但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讲,并不是好事。

不是所有观众都会有意识地区分戏里和戏外,因为总演淫荡恶毒的女人,白光一路走红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片骂声。

白光何曾不想挖掘角色内心世界的多样性,塑造更多不一样的角色?

在1947年的《十三号凶宅》中,她一人分饰四角,四个角色性格各异,都被她刻画得清清楚楚,一丝不含糊,还包揽了片中的4首插曲。

无奈这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尝试不同的角色,观众还是最喜欢看她演“骚货”,导演和编剧家只看到了她的外型,生怕她无法胜任其他角色。

1950年,白光赴香港参演电影《一代妖姬》,成为她的巅峰之作,“一代妖姬”就成了她的代号,在妖艳贱货的路上,她是要走到底了。

观众对她既爱又恨。

着名导演李翰祥回忆说,他小时候不经意哼唱白光的《假正经》,结果被二叔揍了一顿。

为啥?看看歌词你就明白了。

假正经,假正经
你的眼睛早已经在溜过来
又溜过去,偷偷的看个不停
难为情,难为情,什么叫做难为情
想爱我,要爱我
你就痛快的表表明
……
这首歌在当时的正人君子看来,实在太不正经,唱这种歌的人,肯定也不是正经人。

白光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很多成年人喜欢听她的歌,看她的电影,却又禁止自家的孩子接触她的作品,生怕她把孩子带坏了。

真实的白光就像这首歌词一样,揭示了人们伪善的面具,那些正人君子,嘴里嫌弃她“骚贱”,可又忍不住喜欢看她的电影。

尽管在电影里,她是极尽骚、浪、贱的女人,表面上予取予夺、全凭一己好恶的性感女神白光,在现实中,却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她的私人女秘书毛立曾表示:

有时,白光会被恶劣的环境压得喘不过气来,使她会拼命的抽烟,喝酒,胡闹......但在她醒来后,还是一个有知觉的人。
戏外的白光,只是个渴望过平凡人生活的女子。

可能是经常扮演“坏女人”的角色,白光的情路非常坎坷。

刚到日本不久,她就与有“台湾肖邦”之称的音乐才子江文也相恋,两人火速订婚。但是由于江文也前妻的收缠,两的人感情最终破裂,不得不解除婚约。

后来白光经不住富二代焦克刚的猛烈追求,与他私定终身,但焦家父母并不认可白光,为了迫使两人分手,焦克刚父母断了他的生活费。

白光只好到夜总会唱歌讨生活,赚来的钱要付两人的生活费,还要供焦克刚吸鸦片。坠入情网的白光,也不过是个昏了头的女人。

在这段不被亲人祝福的婚姻里,白光生下了一对儿女。她尝试努力改变焦家父母的看法,但是没有一点效果,而且焦克刚对鸦片愈发沉迷,最后不想认命的她选择了离婚。

后来日本人山家亨开始追求白光,两人同居。可是不久后山家亨被日本政府以“通敌亲华”罪逮捕,并被判了十年徒刑。白光四处奔走无果,只能回国。

直到1951年,白光再次遇到了真爱。

当时的她刚拍完《一代妖姬》,红得发紫,却在这时宣布息影,并举办了婚礼,丈夫是美籍飞行员艾瑞克。

为追逐爱情,她停下了所有的工作,跟爱人到东京定居。白光用自己的积蓄在东京银座开了一家夜总会,生意红火。

本以为自己爱情事业双丰收,没想到闪婚还是不靠谱,丈夫的真面目一天天显露。

艾瑞克看中的只是白光的钱,热情退潮,他不仅游手好闲,而且还有家暴倾向。

甘于平淡,不代表白光是个易于妥协的女人。她再一次选择了离婚。

这一次失败的婚姻,让白光心力交瘁,她表示不再相信爱情:

我这个人做人失败,得罪不少朋友,婚也结得不好,一路走来,始终没有碰到一个真正爱我的人……结婚几乎毁灭了我,对于结婚与男人的爱情,说良心话,我是已经失去了信心!
然而,缘分总是难以预料。

1969年,白光在吉隆坡登台表演,遇到了比她小26岁的忠实影迷颜良龙。本以为自己心如死灰了,没想到还是招架不住颜良龙体贴入微,呵护备至的甜蜜攻势。

也许是前半生的情路太过坎坷,连上天都看不下去了,这次给她送来一个“真命天子”。

他们没有结婚,却长相厮守了30年。

1999年,78岁的白光因癌症离开了人世,临终时,还紧紧握着爱人的手不放……

颜良龙遵照白光生前的遗嘱,丧事低调处理,落葬时仅有她的胞妹和夫家亲属参加。 但他却精心地为白光设计了一座“琴墓”,把白光生前挚爱的歌曲《如果没有你》的乐谱刻在墓上。

白光虽有“性感”,“妖姬”的代号,但她的性感,从不靠“露肉”,她在影片中,从没有穿过暴露的服装。她的性感和妖艳,是从一颦一笑,从骨子里渗出来的。

然而她妖姬形象背后,隐藏着真性情,满含着博爱与柔情。

⑻ 周总理点名新中国二十二位电影名星是谁还有谁健在

仍健在的有:王晓棠、祝希娟、秦怡、田华、王心刚、王丹凤、于蓝、于洋、谢芳、庞学勤、金迪

1961年,周总理提出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的事宜,最后确定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等22人,他们被定名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⑼ 我国建国初期最着名的二十二位着名演员

1961年,周总理提出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的事宜,最后确定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等22人,他们被定名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⑽ 他们是中国电影百年史上十大男明星,你认识的有几个

好多老一辈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都不认识,时代不同至少认得李小龙,成龙,张国荣(过誉了),姜文,葛优。
有图有真相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