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佛教电影3d法华经真谛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佛教电影3d法华经真谛

发布时间: 2022-09-23 06:51:53

‘壹’ 法华经的精髓是讲什么

《法华经》的精髓是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贵贱、大家皆可成佛。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妙法”意为佛陀所说的教法微妙无上, “莲华”比喻经典的纯洁无瑕。法华经、楞严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

《法华经》中的经典语句

1、若于一劫中,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获无量重罪。

假如有人在一劫当中,经常怀着邪恶之心,板起面孔而毁谤佛,此人获得的罪报无量无尽。

2、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另外,在如来世尊灭度之后,如果有人听到《妙法莲华经》甚至只是经中的一个偈颂、一句活语,或者一念间欢喜信奉,我也会为他们授无上佛智之记。

‘贰’ 法华经的精髓

十方三世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的诸佛世尊,都在以佛法极大地利益众生,使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这些佛随顺众生不同的根性,以无量无数的善巧方便、种种的因缘、种种的譬喻言辞为众生演说诸法,所演说的法都是唯一的佛乘,众生从诸佛处闻法修习,终将获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所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只是在教化菩萨,所说的法没有二乘、三乘之别,只有众生根性的不同。

‘叁’ 法华经到底说了什么

《法华经》的核心是第二方便品: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着,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qiān)贪嫉妒(jídù),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你要明了两重恴思:一,诸佛出世之本怀。二、一切法都是成佛的妙法,没有大小称的区别,只有众生根性的不同,众生闻法修学,毕竟成佛!!!

‘肆’ 佛教妙法莲华经主要讲的什么意思

在《六祖坛经》中,六祖大师讲了《妙法莲华经》的宗旨。摘录《六祖坛经》中这段经文如下: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

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

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

……

以上经文说明,《妙法莲华经》的宗旨是讲“因缘出世”,也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其中的三乘归于一乘,是法华经重点,也是”佛之知见“范畴。

‘伍’ 《法华经》的精髓是讲什么

《法华经》主要讲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众生,无论三乘五乘,最终皆归于一佛乘,无有余乘。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莲华”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

《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

在大乘佛法兴起的时代,有了以“声闻”、“缘觉”为二乘或小乘,以“菩萨”为大乘的说法。《法华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结集的代表作品,提出了“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思想,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

以“声闻”、“缘觉”二乘为方便(权)说,“二乘”终究要以成佛为最终目标(如“化城喻品”所说),开启了“回小向大”的门径,这是一种崭新的学说思想,也是本经的主旨所在,在佛教思想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法华经》的评价

《法华经》教导我们:那里有苦难众生我们必须去救度。饥饿的人们我们要去施食。病苦的人们我们要去施药和打理。无智愚痴的人和地方我们要去弘法。把欢乐的福荫带给大家,使沉溺在生死苦海的人们脱离苦海,那就是成佛必须具备的慈悲喜舍菩萨心。

《法华经》最大的特色是唯有一佛乘,方便说有三。明知道修学佛法是为了成佛,而方便说有三,使我们能渐渐积功德,而又不觉得累。虽未成佛,但由于修学福慧,也能得到快乐,直到得证菩提成佛作祖。

‘陆’ 《法华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全称《妙法莲华经》,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该经因众“妙法”形容佛所教法的微妙天上,以及用“莲华”比喻佛教经典的清净洁白而得名。

在《大般涅槃经》《优婆塞戒经》等经中提到它的名字,《大智度论》等论里曾引用其文,世亲为之撰写了《优婆提舍》(论议,亲传,口诀。有二汉译)。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曾长时期广泛地流行。迄今已发现了分布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梵文写本四十余种。

主要思想:

此经主要思想是空无相的空性说和《般若》相摄,究竟处的归宿目标与《涅槃》沟通,指归净土、宣扬济世以及陀罗尼咒密护等,可谓集大乘思想之大成。其突出重点在于会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实。

流布历史:此经起源很早,流传特盛。据学者研究,大约产生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但有的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认为产生于公元前二至三世纪。它是问世很早的大乘经典。

‘柒’ 法华经到底讲了什么真谛,为什么散乱心也可以成佛道

法华经为纲,楞严经为目;楞严经为体,法华经为用。两部经一脉相承,可以说是一部经,讲的是一心三藏的真理。真正明白一心三藏,就明白了楞严经说的真真如性,就是入佛知见,散乱心也可以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