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3d电影的眼镜原理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d电影的眼镜原理

发布时间: 2022-09-06 17:48:51

‘壹’ 立体电影眼镜的原理

光具有波粒二像性,立体电影眼镜是根据光的波动性制成的。更确切的说是由偏振光所至。

光可以看作是由一些微小的波构成的。这些波可以在任何一个平面上振动。在一个特定的光束中,有些波可以上下振动,有些波左右振动,有些波则沿对角方向振动。它们的振动方向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所有各个方向上,没有一个振动平面占优势或者在光波中比其他平面占有更大的份额——普通的太阳光或电灯泡的光都是这样。

可是,现在让我们设想光穿过一块透明的晶体。晶体是由排成规整的行列和平面的原子或原子团构成的。因此,光波会发现,当它的振动平面恰巧能塞进两个原子平面之间时,它就很容易通过这块晶体。要是它的振动平面与原子的平面成一个角度,它就会撞在原子上,因此,光波就要消耗很多能量方能继续振动下去。这样的光会局部或全部被吸收掉。

你可以用下面的办法想到这是一种什么景象:试想象你把一根绳子的一头拴在邻居院子里的树上,另一头拿在你手里。再假定绳子是从篱笆的两根竹子的正当中穿过去的。好了,如果你现在拿绳子上下波动,这些波就会从两根竹子之间通过,并从你的手传到那棵树上。这时,那座篱笆对你的波来说是“透明的”。但是,要是你让绳子左右波动,绳子就会撞在两根竹子上,波就不会通过篱笆了。

有些晶体能够强迫光波把所有能量分成两束分离的光线。这时振动平面就不再均匀分布了。在其中的一个光束中,所有的波都在一个特定的平面上振动;而在另一个光束中,所有的波都在与第一束光的平面成直角的平面上振动:不可能出现任何对角方向的振动。

当光波被迫在某一特定的平面上振动时,我们就说这样的光是“面偏振光”,或简单地称它为“偏振光”。而朝着所有各个方向振动的普通光都是“非偏振光”。西方国家把偏振光称为“极化光”。

为什么叫做“极化光”呢?当这种现象在1908年第一次定名时,那个发明这个名称的法国工程师马吕斯关于光的本性有一个错误的理论。他认为,光是由一些象磁铁那样有南北极的粒子组成的。他想,那种从晶体中穿过的光,可能是南北极的方向全部相同。这种想法后来被证明是错的,但那个名称却已被人们牢牢地记住,无法再改变了。

当一块晶体产生偏振平面各不相同的两束光时,这两束光具有稍稍不同的性质。它们在通过晶体时所受到的偏折的大小可能不一样。因此,我们可以想法设计出一块晶体,让它把一束光完全反射掉,而只让另一束光全部通过它。

在利用某些晶体时只有一束光能通过,是因为另一束光被吸收掉而转化为热。偏振眼镜片(它是在塑料中嵌入许多细小的这类晶体)就是以上述方式吸收掉许多光,由于这种镜片着色,吸收掉的光就更多了。这种镜片就是这样消除眩目的强光的。

当偏振光通过含有某种不对称分子的溶液时,它的振动平面会被扭转一个角度。化学家根据这种扭转的方向和角度的大小,就能够对这种分子的真实结构作出许多推断,特别是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更是如此。正因为这样,偏振光对于化学理论来说,一直是极其重要的。

自然光在两种各向同性媒质分界面上反射、折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部分偏振光。反射光中垂直振动多于平行振动,折射光中平行振动多于垂直振动。

‘贰’ 3d眼镜的原理是什么

1、出现较早的色差眼镜,一般是一边红色,另一边是蓝色或绿色,另有其他颜色。

2、偏振光眼镜利用偏振原理,两个镜片会过滤掉不适合的光线,令影像能够传送给正确的眼球。

3、液晶快门眼镜是利用视觉暂留方式,左右镜片利用电子控制液晶交替遮挡左右眼球。同样,显示原件需要梅花间竹切换左右眼影像。

观看立体电影时,观众需要戴上一副眼镜,镜片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其原理是平时我们只有用两只眼镜看物体才能产生立体感,如果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摄下电影场景的像,制成正片。

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用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线偏振光重叠地放映到银幕上,人眼通过上述的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能看到相应独立的一个图像,就会像直接观看时那样产生立体的感觉。

优点和缺点

与立体图像相比,偏光 3D 眼镜的使用产生的全彩色图像观看起来更加舒适,并且不受双目竞争的影响。

这需要显着增加费用:即使是低成本的偏光眼镜,其成本通常也比可比较的红青色滤光片高出 50%,虽然立体 3-D 薄膜可以打印在一行薄膜上,但偏光薄膜通常是通过使用两台投影仪的特殊设置完成的。

使用多台投影仪也会引发同步问题,并且同步性差的电影会否定使用极化带来的任何增加的舒适度。这个问题被 1980 年代标准的许多单条偏振系统解决了。

特别是自 1950 年代以来流行的线性偏振方案,使用线性偏振意味着任何类型的舒适观看都需要水平头。任何向侧面倾斜头部的努力都会导致偏振失败、重影以及双眼同时看到两个图像。圆偏振已经缓解了这个问题,允许观众稍微倾斜他们的头(尽管眼睛平面和原始相机平面之间的任何偏移仍然会干扰深度感知)。

‘叁’ 3D眼镜是什么原理

3D眼镜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时分法”,通过3D眼镜与显示器同步的信号来实现。

当显示器输出左眼图像时,左眼镜片为透光状态,而右眼为不透光状态,而在显示器输出右眼图像时,右眼镜片透光而左眼不透光,这样两只眼镜就看到了不同的游戏画面,达到欺骗眼睛的目的。

以这样地频繁切换来使双眼分别获得有细微差别的图像,经过大脑计算从而生成一幅3D立体图像。 3D眼镜在设计上采用了精良的光学部件,与被动式眼镜相比,可实现每一只眼睛双倍分辨率以及很宽的视角。


(3)3d电影的眼镜原理扩展阅读:

3D眼镜的缺点

1、主动快门式3D眼镜需要配备电池,使用成本及持续使用时间上要受到电池电量的限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小型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为非电离辐射,目前尚无任何临床数据说明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画面闪烁的问题,3D眼镜闪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主动快门式3D眼镜,3D眼镜左右两侧开闭的频率均为50/60Hz,也就是说两个镜片每秒钟各要开合50/60次,即使是如此快速,用户眼镜仍然是可以感觉得到,如果长时间观看,眼球的负担将会增加。

3、亮度大打折扣,带上这种加入黑膜的3D眼镜以后,每只眼睛实际上只能得到一半的光,因此主动式快门看出去,就好像戴了墨镜看电视一样,并且眼睛很容易疲劳。

‘肆’ 3d眼镜原理是什么

目前市场上的3D眼镜主要有色差式、偏光式、时分式三种:
1、色差式又称互补色,大家常见红蓝,红绿等有色镜片类的都是色差式的3D眼镜。
色差式可以称为分色立体成像技术,是用两台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用肉眼观看的话会呈现模糊的重影图像,只有通过对应的红蓝等立体眼镜才可以看到立体效果,就是对色彩进行红色和蓝色的过滤,形成视差,此时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就会呈现出3D立体效果。
原理:左放映机的画面通过红色镜片(左眼),拍摄时剔除掉的红色像素自动还原,从而产生真实色彩的画面,当它通过蓝色镜片(右眼)时大部分被过滤掉,只留下非常昏暗的画面,这就很容易被人脑忽略掉;反之亦然,右放映机拍摄到的画面通过蓝色镜片(右眼),拍摄时剔除掉的蓝色像素自动还原,产生另一角度的真实色彩画面,当它通过红色镜片(左眼)时大部分被过滤掉,只留下昏暗画面,人眼传递给大脑后被自动过滤。
2、偏光式
偏光式3D技术也叫偏振式3D技术,英文为Polarization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偏光眼镜。偏光式3D技术的图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镜成本也不算太高,目前比较多电影院采用的也是该类技术,不过对显示设备的亮度要求较高。
偏光式3D眼镜可以分为圆偏振式3D眼镜和线偏式3D眼镜两种,圆偏振式的效果比线偏振式的更好,更真实。
原理:立体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左右眼看到的画面不同,左右眼位置不同所以画面会有一些差异。拍摄立体图像时就是用2个镜头一左一右。然后左边镜头的影像经过一个横偏振片过滤,得到横偏振光,右边镜头的影像经过一个纵偏振片过滤,得到纵偏振光。立体眼镜的左眼和右眼分别装上横偏振片和纵偏振片,横偏振光只能通过横偏振片,纵偏振光只能通过纵偏振片。这样就保证了左边相机拍摄的东西只能进入左眼,右边相机拍摄到的东西只能进入右眼,于是乎就立体了 。
3、时分式又称主动快门式3D眼镜,是一种新式的视频眼镜,属于头戴虚拟显示器的一种。快门式3D眼镜又称为眼镜式显示器、随身影院。
快门式3D技术可以为家庭用户提供高品质的3D显示效果,这种技术的实现需要一付主动式LCD快门眼镜,交替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图象以至于你的大脑将两幅图像融合成一体来实现,从而产生了单幅图像的3D深度感。
原理:
根据人眼对影像频率的刷新时间来实现的,通过提高画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达到120Hz)左眼和右眼各60Hz的快速刷新图象才会让人对图象不会产生抖动感,并且保持与2D视像相同的帧数,观众的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面,并且在大脑中产生错觉,便观看到立体影像。

‘伍’ 看3d电影为什么要戴一种特殊的眼镜,是什么原理

通常来说
日常生活中你是用
两只眼睛
来观察周围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外界景物的。3D电影就是利用双眼
立体视觉
原理,使
观众
能从
银幕
上获得三维空间感
视觉
影像
的电影。它不同于一般普通电影在放映时只有影像的
平面
感觉。
而3D
眼镜
制作
有着多重形式
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
偏光
眼镜法。它以
人眼
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
电影摄影机
,分别代表人的左、
右眼
,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
视差

电影画面
。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
电影放映机
,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
偏振
轴互成90度的
偏振镜
。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
画面
投放在
金属
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
双影
。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
偏光镜
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
左眼
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和在
视网膜
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希望对你有帮助

‘陆’ 3D电影的眼镜是什么原理

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距离,所以在观看除了正前方的物体外,两只眼睛必然有角度的不同,这个差别在大脑中就能自动形成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区别,从而产生立体视觉。所以如果能制作出同一场景、影像的不同侧面(仅有微小的视差)让双眼各看一边,那么在大脑中就能自动形成这一场景的立体影像。而
3D电影的拍摄、制作和放映,就是模拟人眼观察景物的过程。它在拍摄时用两个电影摄影机,按人眼两瞳之间的距离(约65mm)拍摄同一景物,从而得到的不同角度的画幅(左、右眼图像),放映时再将图像同时放映到银幕上,这时银幕上会出现重叠交错的两个影像。观众在看3D电影时,只要戴上“立体眼镜”,就可以让左眼看到左图像,右眼看到右图像,此时在大脑中就会自动复现为触手可及立体影像。
这就是3D的原理,不知你想知道的是不是这个
http://..com/question/136452355.html

‘柒’ 3D眼镜的原理是怎样的

通过3D眼镜与显示器同步的信号来实现。当显示器输出左眼图像时,两只眼镜就看到了不同的游戏画面,达到欺骗眼睛的目的。以这样地频繁切换来使双眼分别获得有细微差别的图像,经过大脑计算从而生成一幅3D立体图像。 3D眼镜在设计上采用了精良的光学部件,与被动式眼镜相比,可实现每一只眼睛双倍分辨率以及很宽的视角。

‘捌’ 3D眼镜的原理是什么

3D眼镜需要配合3D电影才有用的,看普通电影没有用。
首先说明一下,光是可以偏振处理的,处理过的光具有偏振方向(光本身的方向是不变的),但我们看起来还是原来的光。
然后有一种镜片,叫偏振镜片,他也有偏振方向,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可以通过,不同的光不可以通过。
3D电影拍摄的时候,是在不同角度(差不多是双眼分开的角度)放两台摄像机一起拍摄,放映的时候两组画面经过不同偏振方向的处理后,投射到银幕上。
如果这时候你不带3D眼镜,你看上去是两组画面模糊在一起。如果带上3D眼镜,因为偏振镜片的过滤,左右眼看到的是不同画面,跟我们用眼镜看到真实物品时一样。大脑根据计算就会产生立体的感觉。

‘玖’ 3D电影的原理3D眼镜的原理

立体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下景物的像,制成电影胶片。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体电影,就要在每架电影机前装一块偏振片,它的作用相当于起偏器。从两架放映机射出的光,通过偏振片后,就成了偏振光。左右两架放映机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银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偏振光方向不改变.观众用上述的偏振眼镜观看,每只。
眼睛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像直接观看那样产生立体感觉。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在电影院中,佩戴立体眼镜是为了给不同的眼睛送去不同的图像,这和View-Master视镜是一样的。银幕实际上显示着两幅图像,而立体眼镜会让其中一幅进入一只眼睛,而另一幅进入另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