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对法国电影的第一印象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对法国电影的第一印象

发布时间: 2022-08-21 11:00:14

❶ 7部让你“笑出腹肌”的喜剧电影,你看过几部

让你“笑出腹肌”的喜剧电影有冒牌家庭,泰迪熊,你丫闭嘴。

冒牌家庭

在局子里最让人头疼的不是卢比这种“任你口干舌燥威逼利诱软硬皆施反正我不开口我还不看你”型不合作监犯,而是钢蛋那种一开口就宛如万家鞭炮齐鸣般热烈“任你威逼利诱软硬皆施反正我不住嘴我还跟你笑嘻嘻而且你看不惯我还打不过我”的人世毒瘤。

❷ 喜欢法国电影的来讨论一下,说的好的给分

法国电影不注重花钱,只是注重思考,会提出各种问题供大家思考人生,非常有意义,法国人是一定要有想法才能出位的!

此外,法国的动物电影是一绝,目前世界无一个国家能比.

"戛纳"电影节也是目前业内最看好,最荣誉的电影奖项的颁发地方,世界都看好法国人拍电影的脑袋!

❸ 你如何看待法国电影

我觉得法国电影其实很不错的,在爱情方面的电影,像巴黎爱情这部,那种欧洲绅士浪漫的情怀表现的非常淋漓尽致,总体来说,我对包括电影的印象非常不错的,其次,他们的剧情也是比较的缓慢,整部电影可能都会有2~3个小时,能够更好的享受电影的魅力。

❹ 法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其地位很不错的,有很多影史经典都是法国拍的,像天使爱美丽 、放牛班的春天、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前、布拉格之恋都非常好。而且很多好莱坞导演都是从法国走出来的。
法国是世界电影的发源地,是世界艺术电影的百年老字号。法国电影是艺术,浪漫,高端的象征,在好莱坞的全球攻略背景下,法国电影已成为民族电影独立与抗争的象征,法国的电影节则成为世界艺术电影寻梦与追梦的天堂。

❺ 你怎样看待法国的电影

主题晦涩,孤芳自赏,法国电影一个公认的“病”。法国电影剧情缓慢,节奏沉闷也是出了名的。主流观众在长期的、潮水般的商业电影训练中,慢慢习得了对电影的接受模式,这种模式形成了相同的观影反应和评价情绪,好或者不好,有意思或者没意思,过于简单的思维才使主流观众对法国电影心存误解。

❻ 法国电影的特点是什么

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

法国电影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于气氛的创造。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制造商A.卢米埃尔和卢米埃尔﹐L.两兄弟,在前人研制的基础上,于1894年制成了一种既可用于放映,又可用于拍片和冲洗底片的活动电影机。



(6)对法国电影的第一印象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1923~1933年间出现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的电影没有主题,没有情节,纯粹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游戏,追求奇异效果的怪诞表演。

有声电影的兴起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予先锋派电影以双重的打击。对白片出现以后,摄制影片的费用大大提高。

法国早期有声电影质量很差,是一些歌剧和游艺节目的纪录。拍摄时,摄影机被固定在隔音的小木板房里,结果使移动摄影完全消失。

1934年摄制的喜剧片《最后的亿万富翁》,由于讽刺独裁,被当时控制托比斯公司的戈培尔禁止上映。维果在1933年根据他对童年的回忆拍了《零分的操行》,因片中有小学生造反的镜头也被禁映了10年。


❼ 法国的电影有什么风格或者特色

法国电影的特点就个人性、内涵性、创造性还有政治性。最具有代表性的导演是戈达尔,他的电影政治倾向性很浓厚,同时他的电影在有他的思想。他极力反对好莱坞的拍片体制,他所崇尚的是电影的内涵,而不是“麦当劳”式的快餐电影。基本上他的电影很生涩难懂。如果想真正的了解法国电影推荐你去看看《法国电影60年》。

❽ 最喜欢的法国电影是哪部

我最喜欢在法国电影是《食人岛》,该电影讲述了,某日,中国东海最深处显现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丽小岛。

这个岛究竟从何而来,“神秘人”究竟是谁?凯迪和青云又是否能安全离开,随着真相的层层推进一切都令人更加毛骨悚然。

《食人岛》里面,我觉着最好在是制作精良特效逼真,片中最主要的场景失魂岛的多处设计、食人蔓藤、丧尸的特效化妆都达到好莱坞惊悚片的制作水准。该片彻底突破国内恐怖片,结尾解释为人为、幻觉、精神分裂的常规套路,创新出恐怖片的新叙述方式。

❾ 你对法国电影史的看法 一千多字数··

30年代 1超现实主义电影 在电影诞生的二十余年后,伴随着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兴起、意大利人卡努杜为电影正名的努力以及世界大战带来的各国电影市场相对隔绝,“先锋”的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了电影领域,做为一种媒介,电影的表现手法(相对梅里爱以叙事为基础的视觉幻像)被统一到了人传递自身的渠道之内,这期间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做为培育出印象派电影的法国来说,顺势发展出超现实主义电影并不值得意外。 超现实主义电影最为着名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的布努艾尔和法国的让·考克多,1925年布努艾尔借参加一个国际会议的便利降临巴黎,在那里首先结识了一批绘画的朋友并尝试着指导戏剧,经过三年超现实主义气氛的浸润,他和达利以类似凯鲁亚克后来“自动写作”的方式创作《一条安达鲁狗》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并且这种倾向贯穿布努艾尔一生的创作,使他的多数作品都可以做为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探讨的范例。 总的来说,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根源是精神分析学说,并且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相同,皆是文学、美术领域的先锋艺术运动的扩散与综合。 2诗意现实主义 在三十年代的传统剧情片创作中,诗意现实主义是股最重要的倾向,这个名称并不准确,以当时惨淡的国家经济为背景,这些电影中弥漫着困顿伤感的声调,讲述的都为找不到希望的悲观故事。 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是让·雷诺阿以及马赛尔·卡内。演员让·加宾主演了几部最重要的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卡内的《雾码头》在诗意现实主义贯常的封闭之中融入了飘忽的气氛,用蒙蒙雾气给中景大行其道的舞台剧式传统电影带来了神秘的清新气息。 40年代 1刚硬 雅克·贝克、罗伯特·布列松、雅克·塔蒂三人的作品,虽然主旨与趣味向去甚远:贝克的犯罪题材电影、布列松带有宗教禁欲感的极简主义作品、塔蒂冷漠讽刺现代生活的喜剧,但表现手法上,都遵从克制的原则,减少了主观音效的使用,镜头与人物的距离更灵活,对话的重要性下降,以上特点构成了四十年代法国电影的主要风貌,仅从电影业内部的影响探讨,这是以雷诺阿为代表的三十年代主流电影衰落后必然的颠覆(过渡的过程在贝克身上尤其明显),虽然诗意现实主义的悲观调门被多少保存下来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愿意认为冷酷和失败才是世界的真相。 2独立公司 在谈论“新浪潮”时,梅尔维尔一直是无法越过的一环,这取决于梅尔维尔的制片公司对后来的特吕弗们深远的影响。1949年,梅尔维尔自筹资金拍摄了《大海的沉默》,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上映后取得成功,为他自己的制片公司持续运作创造了条件,成为“新浪潮”诸将津津乐道的摆脱大制片厂取得经济艺术双重独立的先例。 《大海的沉默》全片人物对白不多,情节靠画外音推动,从风格上来说是标准的法国四十年代作品,梅尔维尔在后来的创作中将刚硬冷峻的风格一直维持了下去。 3类型片 法国的好莱坞式类型片正式成型于四十年代,乔治-亨利·克鲁佐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克鲁佐出道于四十年代,在五十年代达到个人事业的高峰。擅长拍摄压抑而具讽刺性的恶棍人物惊险片。 50年代 1新浪潮 “新浪潮”一称指向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法国电影业新导演大量涌现的潮流。新浪潮产生的背景中,有三件事很重要,一是上面提到的独立制片公司成功先例;二是安德列·巴赞电影理论的崛起;三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出现,分别从经济、理论等方面为新浪潮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新浪潮之“新”,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年轻导演摆脱制片厂体系,绞尽脑汁筹集影片拍摄资金的做法前所未有的普及开来,无论遗产、房产、朋友间的集资以及国家或企业资助,都成为谱写银幕诗篇的弹药。当然,个人所能够负担拍摄成本仍是以设备的成本普及为前提,此后的几十年,由于技术发展,资本独立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导致传统的大型电影制造企业影响力不断下降,最终将走向消亡与转型(日本的情况尤其突出)。 一般意义上的新浪潮导演,以五十年代《电影手册》的几位撰稿人为主,雷乃、瓦尔达等左岸知识分子通常被称为“左岸派”,左岸派与新浪潮互相交错之处甚多,无法划出明晰的分野,比如政治上新浪潮整体偏右,但戈达尔无疑是个异类,左岸是左派的,可大多数时候态度柔和甚至暧昧;左岸擅用形式,但瓦尔达的作品在这一点上跟新浪潮的距离更短,相对左岸派依附文学的形势探索,戈达尔不过更偏重音乐以及美术而已。故此我们很多时候把新浪潮和左岸派混为一谈,在这一语境下,“新浪潮”的含义趋向含混而蓬勃的潮流,并进一步成为国际上命名电影盛世的惯例,比如后来的“捷克新浪潮”、“日本新浪潮”等等。 2纪录片与半纪录片 五十年代中后期的纪录片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除开新闻作用为主的战争纪录片,制作者更在意自身视角的表达。拉摩里斯和让·鲁什是这一期间重要的导演(还应算上一般归为左岸派的克立斯·马克以及雷乃),拉摩里斯最好的作品来自以儿童为主人公、赋予动物或非生命体人格的半剧情半纪录电影,和后来基亚洛斯塔米的作品形式接近,这些篇幅不长的杰作画面充满诗意;鲁什五十年代末开始在非洲拍摄用人类学目的介入的纪录片,摄影基本为手提轻便机,时常有鲁什与主人公讨论以及解说的画外音,和今天的《动物世界》栏目非常类似,和鲁什联系紧密的一个概念的是“真实电影”,真实电影与同时期出现的直接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制作者会刻意引导、调动被记录者的情绪,介入并影响观点的发展,大部分时候,真实与直接的区别被归入欧洲和北美的地域划分,然而就技术角度来说,真正的真实电影数量非常稀少。 60年代 1田园之风 在六十年代的法国电影业中,以乡村为故事背景的优秀影片集中出现。让-保罗·拉帕诺和克劳德·贝里是突出的两个代表,拉帕诺借助稍强却柔和的用光打在城堡树丛之类典型象征物上烘托怀旧的浪漫情调,贝里的视线则要悲观一些,使用乡村风光营造反差的美感。候麦则在第一部长片之后便将主要阵地转向精挑细选的田园舞台,做为一位大力探讨男女情感关系的导演,纯粹的背景无疑能为他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效果。而其他一些前辈导演,比如布列松,这一时期也来到了乡村工作。 2政治 六十年代末的政治风潮席卷全球,法国政治电影无论质量数量都无法与她的欧洲近邻意大利相提并论。这期间法国最为耀眼的政治影片出自希腊移民加夫拉斯之手,加夫拉斯用摄影相对通俗而剪辑凌乱的风格讲述政治阴谋、当局迫害。发展到七十年代,法国政治电影水准有所提高,但一般都以类型片的形式示人,手法上用了当时法国电影独有的特色,比如反映种族问题的《无辜的强暴》用了散漫的不同层面多线叙事;戈达尔在因为车祸暂时离开故事片拍摄与1968年之间先后组建了“维尔托夫小组”和“声音影像”两个拍摄小组,用抽象但又强烈的语气阐述政治问题的关节所在,形式更灵活。 70年代 1裸露 法国于七十年代开放了电影拍摄的尺度,直接导致情色电影大批涌现。贾斯特·杰克金凭借虚妄封闭感中充溢幻想气质的作品在这一潮流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他的柔光运用达到泛滥的地步,但也确实人为制造出了甜蜜的触感。而另外一些导演,比如天生喜好接触争议的巴贝特·施罗德,更借助开放的机会推出了虐恋题材的作品来达成先前受禁止的计划。总的来说,法国导演对于裸露的兴趣止于维持人物关系的可信度。 2新浪潮的孩子 七十年代出道的导演中,有几位和新浪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耳濡目染新浪潮诸将的创作,是新浪潮着力不一的学生。克劳德·米勒曾经担任特吕弗的副导演,某些时候被视为特吕弗的继承者,他一再在作品中提醒我们反思被忽略的生活真相,温柔的点醒对游戏规则的蒙昧认知。六十年代进入《电影手册》的安德列·泰西内则用优雅的笔触描绘年轻人蜕变的过程。这一批导演的心态跟手法普遍比较柔和。

❿ 你觉得法国的电影怎么样呢

法国电影还是很好看,有很多好看的电影,值得欣赏。

如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就非常的好看。杀手里昂选择这条职业道路认真存钱想着有天能洗手。他独来独往,一盆植物是 best friend. Always happy. No questions.,警惕单纯,心思细密,离群索居。如果没有遇到玛蒂达,他也许就这样成为一个孤独的人。藏着天真和长久挤压习以为常的寂寞。在 life always this hard中静默。


《天使爱美丽》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可能有悲惨的过去,有无数堕落的理由,但成为什么样的人,终究是自己的选择。

意见粗糙,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