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3d电影的不同方式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d电影的不同方式

发布时间: 2022-08-20 19:58:31

Ⅰ 3D电影画面是如何制作的

简单来说,3D电影画面制作大体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利用双镜头摄影机进行拍摄,另一种是前期2D拍摄加上后期转制。或者由两种制作方式共同合作而成。
双镜头摄影机拍摄就是拍摄前期采用双摄像机、双镜头的3D拍摄设备同步录制,然后把两个素材分别处理,最后是在3D电影院里用3D显示技术,也就是红蓝显示、偏光、主动快门式显示等技术,把两路视频分别传输到人的左右眼睛里,得到立体图像,《复联4》3D版就是以这种技术为主拍摄而成。
另一种则是通过2D电影拍摄完毕,再转成3D电影。2012年4月4日《泰坦尼克号》以3D版形式再上映,全球票房3.44亿美元,总票房变为21.87亿美元。据悉,《泰坦尼克号》由2D影片变为3D版耗资巨大,300多名科技人员共耗费60周时间才制作完成,其成本高达1800万美元,而耗资巨大的2D版本,总投资也不过二亿美元。从目前电影市场来看,一部2D大片转3D,需要借助专业团队加专业软件,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制作费用至少要200万美元起。对于普通的制片方来说,要想做一部成功的3D电影,成本非常之高,投资风险也会加大,很多制片方对此都不敢涉足。

Ⅱ 3d电影上下格式和左右格式的区别

1、单幅画面尺寸

左右半宽3D影像,单幅画面为960X1080,在快门式显示设备上物理显示单幅画面为960X1080,整幅画面为1920X1080,整幅画面上吻合,高度方面也刚好,但单幅画面上宽度方面分辨率有不足;

上下半高3D影像,单幅画面为1920X540,显卡输出整幅画面分辨率为1920X1080,在快门式显示设备上物理显示单幅画面为1920X540,整幅画面为1920X1080,整幅画面上吻合,宽度方面也刚好,但单幅画面上高度方面分辨率有不足。

2、适用对象不同

左右格式的更适合用快门式3D技术;上下格式的更适合用偏光式3D技术。

3、观看方法不同

左右格式观看方式:使用3D立体电视/投影机等专用3D立体播放设备;立体观屏镜观看;在stereoscopicPlayer中以红蓝格式输出,然后用红蓝眼镜看,就是需要买副红蓝眼镜。

上下格式观看方式:使用3D立体电视/投影机等专用3D立体播放设备。

4、在没有3D立体功能的播放设备上播放效果

左右格式,在没有3D立体功能的播放设备上播放出来是一个画面,垂直从正中间分成两半,看上去是由左右两幅并排的几乎相同的画面组成的。

上下格式,在没有3D立体功能的播放设备上播放出来是一个画面,水平从正中间分成两半,看上去是由上下两幅排列的几乎相同的画面组成的。

5、人眼感知区别

左右半宽与上下半高的在快门式显示设备上单幅都没满足全高清显示,都某个方向上损失了一半的分辨率像素,但人眼对高度方向的图像损失更敏感,所以左右半宽比上下半高使人感觉上更好一点。

Ⅲ 3D与IMAX电影拍摄方式与传统拍摄方式有何不同

IMAX专用的胶片是传统的35毫米胶片的10倍,是标准的70毫米胶片的3倍,结合独特的IMAX放映技术后具有极佳的画面清晰度。另外,其拍摄成本是用35毫米胶片的四倍。
3D立体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和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Ⅳ 3D电影的显示方式有什么区别

对于你的问题:
1、3D分为眼镜式和裸眼式,顾名思义,眼镜式的要戴特殊的眼镜来观看3D显示,裸眼式则不需要戴这种眼镜。
2、眼镜式:
->
红蓝滤色片:早期的
3D
显示采用的方式,分别投射出经红色滤光与蓝色滤光的画面,利用不同颜色的影像重叠,使观看者配戴红蓝眼镜来分离过滤重叠影像,看到3D效果。
->
快门式:用正常播放速度的两倍的频率轮流播放左右眼画面,达到显示立体画面的效果。
->
偏光式:将左右眼要看到的图像以奇偶列形成显示图像,再由一些特殊的膜之类的东西将其转换成相互垂直的偏振光,观看者通过偏光眼镜看到立体效果。
3、现在的3D电视,眼镜式的和裸眼式都有。
4、不知道你说的左右式是什么意思,但是一般3D都是根据人的左右眼看到的画面不同,再经由大脑实现立体画面,3D显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做的。
5、需要3D显示屏幕,及3D片源,就能在3D电视上看3D画面。

Ⅳ 3D电影分哪几种

3D 电影就是立体电影 - 技术种类分为:光分法现在有不少影院都拥有3D立体放映厅,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来播放两个摄影机拍下的电影,在屏幕上就会同步出现两组有差别的图像。 在放映机的前面会有一个偏振片,两台放映机前的偏振片方向相互垂直,这个时候使用肉眼看屏幕只能看到模糊不清的重叠画面。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偏振眼镜来观看,镜片的偏振方向同样是互相垂直,每只眼睛都只能看到对应的画面,这样双眼看到不同的内容在头脑中就会形成立体的影像。 塑料的3D眼镜优势: 1.立体效果不错; 2.适合人数较多的放映场合; 缺点: 1.画面会有重影出现; 2.观看角度受到限制; 3.长时间观看会感觉到疲倦,偏振眼镜佩戴不够舒适; 4.立体放映厅造价较高,也有一些影院的放映厅出于成本考虑不使用金属幕布,影响观看效果; 5.个人家庭影院实现难度大,成本高。 色分法分色技术是另一种3D立体成像技术,现在也比较成熟,有红蓝、绿红、综紫三种主要模式,但采用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色分法会将两个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这样视频在放映是仅凭肉眼观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过对应的红蓝等立体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效果,以红蓝眼镜为例,红色镜片下只能看到红色的影像,蓝色镜片只能看到蓝色的影像,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呈现出3D立体效果。 2007 年,Dolby公司开发出Dolby 3D系统,色分技术才重新热起来。借助放在放映机前的滤光片将投影机射出的光线分成红绿蓝三原色光,并分别投影到屏幕上。通过滤光眼镜来分别接收这些光谱的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同样可以实现立体效果。该技术比传统色分技术好得多。最重要的是,放映机装上滤光片就可以放映3D电影,而取下滤光片,还可以放映传统电影。 《阿凡达》首映礼上,采用的就是Dolby 3D+IMAX。 随Nvidia显卡附赠的红蓝眼睛优势: 1.放映设备没有特别的要求,无需额外的投入; 2.立体眼镜造价很低,甚至可以手工完成; 不足: 1.极易出现重影,画面不清晰; 2.立体效果有些不足; 3.观众的眼睛容易疲劳。 时分法时分法是NVIDIA现在主推的一项应用,需要显示器和3D眼镜的配合来实现3D立体效果。 时分法所采用的立体眼镜构造最为复杂,当然成本也最高。两个镜片都采用电子控制,可以根据显示器的输出情况进行状态的切换,镜片的透光、不透光切换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对应的画面(透光状态下),双眼看到不同的画面就能够达到立体成像的效果。 时分法所采用的同步工具,同时带有景深调整的功能。 时分法需要进行频繁的画面切换,也就需要显示器可以提供足够快的刷新速度,才能避免画面的闪烁,NVIDIA对于支持3D立体幻镜的显示器都要求提供120Hz的刷新速度,这样才能保证切换的双眼画面达到基本的60Hz,从而保证显示效果。当然,高于120Hz的刷新率会获得更好的效果,画面闪烁情况也会越少。 优势: 1.立体效果明显,画面闪烁不明显; 2.色彩、亮度表现相对更好; 不足: 1.显示器、眼镜加显卡需要搭配使用; 2.成本不低,普及难度较大。 快门式缺点: 一:眼镜的问题,首先眼镜是需要配备电池的,但是眼镜必须要带着才能欣赏电视节目,那么电池产生电流的同时发射出来的电磁波产生辐射,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 二:画面闪烁的问题,3D眼镜闪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主动快门式3D眼镜,目前3D眼镜左右两侧开闭的频率均为50/60Hz,也就是说两个镜片每秒各要开合50/60次,即使是如此快速,用户眼镜仍然是可以感觉得到,如果长时间观看,眼球的负担将会增加。 三:亮度大大折扣,带上这种加入黑膜的3D眼镜以后,每只眼睛实际上只能得到一半的光,因此主动式快门看出去,就好像戴了墨镜看电视一样,并且眼镜很容易疲劳。 不闪式不闪式3D电视方式是最接近我们实际感受立体感,最自然的方式。如同在电影院里享受生龙活虎的3D影像,能够同时看两个影像把分离左侧影像和右侧影像的特殊薄膜贴在3D电视表面和眼镜上。通过电视分离左右影像后同时送往眼镜,通过眼镜的过滤,把分离左右影像后送到各个眼睛,大脑再把这两个影像合成让人感受3D立体感。 优势: 一:没有闪烁,能体现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不闪式3D没有电力驱动,可舒适佩戴眼镜并且全然没有闪烁感。因此可以尽情享受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看实际测量闪烁程度的数据就能知道数据几乎是零,不会有头晕的状态出现。 二:可视角度广,观看不闪式3D电视时只要是在推荐距离内,在任何角度观看,它的画面效果、色彩表现力都不打折扣,可以在没有角度限制的情况下去享受完美震撼的3D影像。 三:能够用轻便舒适的眼镜享受3D影像。不闪式3D眼镜轻便、价格合理,还可以使用夹套眼镜让配戴眼镜的人也能舒服使用。 四:体现没有重叠画面的3D影像。画面重叠现象是因为右侧影像进入左侧眼睛或左侧影像进入右侧眼睛而发生的。不闪式3D所使用的特殊薄膜分离左右影像后体现3D影像,所以不会发生画面重叠现象享受好像看到活生生的真实物体的立体影像。通过实际测量画面重叠的数据就能知道不闪式3D的重叠数据是人无法感知的水平。 五:体现没有画面拖拉现象的高清晰3D影像。不闪式3D能够体现1秒钟240张3D合成影像。所以在相同的时间里,不闪式3D能表现更多的画面情报而体现没有拖拉的高清晰立体影像。所以不闪式3D也被称作世界唯一的240赫兹3D电视。

Ⅵ 【3D电影】红蓝格式与左右格式的区别

1、搭配的眼镜不一

红蓝格式搭配的眼镜是红蓝眼镜或红绿眼镜,是分离左右眼的方式之一,利用的是红色镜片只能透过红光,绿色镜片只能透过绿光的特性,将左右眼进行了分离;左右格式搭配的眼镜是偏振眼镜。

2、定义不一

红蓝格式电影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眼镜过滤不同的颜色而看到不同的影像;左右格式是3D立体电影的一种存储方式,和拍摄方式,播放设备无关。

红蓝格式图片:

3、所属的电影不一

红蓝格式的3D电影是属于偏振3D立体电影的一种;左右格式的3D电影是属于双色3D立体电影的一种。

4、效果不一

红蓝格式就是用立体播放器播放出来后的影片,一般是红蓝或红绿。左右格式就是一个视频在左,一个视频在右。通过立体播放器左右叠加后产生立体效果。

5、优缺点不一

红蓝格式的优点是价格低廉,制作容易,其缺点是图片颜色会严重丢失;左右格式的优点是图片颜色清晰效果好,其缺点是价格昂贵,制作复杂。

Ⅶ 3D电影的制作和一般电影有什么不同

3D,通常就是用Maya,或者3DMAX来进行的影视制作,普通影视制作采用拍摄为主要素材收集方式,他们之间就是素材收集的方式不同,后期的工作都差不多。当然,介于技术问题,两者的流程也不相同,对于从业人员的技术、分工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原则上来说,学习3D影视比较偏技术性,普通影视更偏创作性。

3D电影,三维立体电影。是使用一种立体镜视觉显示系统,再制画面将左右眼平面投影影像立体显现成像,令观众对影像产生立体深度。技术上,通常采用两台摄影机摆设,同步拍摄影像,取得主体左右侧体的立体感。观看时,观众的视觉皮层会自动对图像结合为单一三维影像画面。现代电脑技术已能够不采用传统双机"拍摄",使用CGI电脑特效制作三维电影。欣赏时需要配戴合适的立体眼镜。

Ⅷ 关于3D电影分左右、上下、红蓝等格式,请问有什么区别

1、意思不一

左右格式:是3D立体电影的一种存储方式。

上下格式:是3D立体电影的一种存储方式。

红蓝格式:指一般左眼红色镜片右眼蓝色,左右眼看到不同画面而产生立体感。

2、搭配的眼镜不一

左右格式:搭配的眼镜是偏振眼镜。

上下格式:搭配的眼镜是偏振眼镜。

红蓝格式:搭配的眼镜是红蓝眼镜或红绿眼镜。

3、效果不一

左右格式:垂直从正中间分成两半,一个视频在左,一个视频在右。

上下格式:水平从正中间分成两半。

红蓝格式:用立体播放器播放出来后的影片,一般是红蓝或红绿。

左右格式:

4、类别不一

左右格式:属于双色3D立体电影的一种。

上下格式:属于双色3D立体电影的一种。

红蓝格式:属于偏振3D立体电影的一种。

5、难易不一

左右格式:价格昂贵,制作复杂。

上下格式:价格昂贵,制作复杂。

红蓝格式:价格低廉,制作容易。

Ⅸ 关于3D电影分左右、上下、红蓝等格式,请问有什么区别那种画质好

3D视频一般使用最多的是左右格式,这种格式有两个优点,一是可以直接用3D观屏镜观看,二是后期剪辑时比较方便。这种格式有个缺点,就是把左右素材挤在一起,播放时水平分辨率只有素材的一半了,例如两个1920*1080的高清素材把它们两个各压缩50%,结果播放时就成了960*1080了,实际上由于电视机的隔行扫描只有960*540了,所以这种格式也称为半宽3D视频。

上下格式的3D电影水平的分辨率没有损失,但是垂直分辨率照样损失一半,而且这种格式无法用观屏镜直接观看,后期剪辑时也觉得别扭所以用的少。

红蓝格式是为了观看方便,不仅是视频,3D图像也可以用红蓝格式,这种格式很容易从左右格式转化而来,优点是红蓝眼镜非常便宜,观看时也不需要调整距离和对焦,几个人可以同时观看,缺点是亮度低累眼睛颜色也有损失。

Ⅹ 3d电影格式分类

3D电影的类型有:空分法、不闪式、互补色、时分法、光栅式、普氏立体、观屏镜、全息式、快门式。

1、空分法:电影院中普遍采用。一般用偏振眼镜观看,也有用光谱眼镜的。

2、不闪式:不闪式3D 电视方式是最接近我们实际感受立体感, 不闪式3D的特点:有关视角方面,在视听推荐距离内观看时不闪式3D全然不成问题。比如,除了在一米以内站着、坐着或者用非常不正常的姿势观看电视以外,在3D电视视听推荐距离内观看时没有任何问题的。

唯一缺点是播放1080p时只有540p,也就是画质减半,导致效果不明显。

3、互补色:是另一种3D立体成像技术,有红蓝、红绿等多种模式,但采用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4、时分法:时分法需要显示器和3D开关眼镜的配合来实现3D立体效果。时分法所采用的立体眼镜构造有些复杂,当然成本也高些。应用得最为广泛,资源相对较多

5、光栅式: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接收电视立体节目,我国自己制造出了光栅式的立体电视机,但光栅式也有缺点,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体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电视上清晰度稍高,但这样一来,价格也就上去了,想克服这个缺点就是要技术进步。

6、普氏立体:这是一战后的一位老兵发现的一种看立体的方式(国内叫过全真立体),这项立体电视技术与原有各种制式的电视设备兼容,其原理是在拍摄立体节目时,让摄像机向左或向右匀速移动,主要是运动立体的效果。

观众看节目时,戴上一付对应左移或右移的特制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一个是透明的,另一个是半透明的,成本低廉,如果不戴眼镜和看普通电视没有区别。这项技术面临淘汰的原因是左移与右移所拍的片子与观看带的眼镜容易混淆,造成立体效果不明显,而其兼容性好的特点又被过度炒作,八十年代起,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几起几落。

7、观屏镜:以前专用于看立体相机拍的图片对,图片对一般左右呈现。缺点:看图像或电影时最多只能是屏幕一半大小;优点:非常清晰。

8、全息式:在各个角度看上去都是立体的,不用立体眼镜。价格是贵得出奇,只在科技馆有展示。

9、快门式:该类型眼镜安装有电池,在使用时打开开关使用,效果较光栅式有明显提升。

(10)3d电影的不同方式扩展阅读:

4D电影和3D电影的不同:4D动感影院是相对3D立体影院而言的,就是在3D立体影院基础上,加上观众周边环境的各种特效和专业动感座椅。

环境特效一般是指闪电模拟/下雨模拟/降雪模拟/烟雾模拟/泡泡模拟/降热水滴/振动/喷雾模拟/喷气/喷雾/扫腿/耳风/耳音/刮风等其中的多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这就是当今十分流行的4D动感影院。

由于4D影院中电影情节结合各种特技效果发展,所以观众在观看4D影片时能够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全方位感受。

4D影院的发展非常迅猛,4D影院的表现形式也根据人们不断提高的娱乐需求有了很大的发展,平面银幕方式的4D影院正受到环幕方式的冲击,而新型特技座椅配合动感平台,又使4D影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进入21世纪后,大直径、多画面的柱面4D影院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柱面银幕4D影院的出现,各种动感平台,旋转平台,轨道车也根据剧情进入影院,成为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4D影院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