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我国第一部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我国第一部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发布时间: 2022-08-17 23:29:38

⑴ 电影的中国电影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电影——1922年由张石川导演的《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是现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国电影,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开创电影奇迹的影片《破舱》,是完全一个人摄制的、零成本、即兴创作(先拍摄后写剧本)的电影长片,2013年杨诚俊导演电影。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是20世纪30年代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着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摄制。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是《团的儿子》,原译名《小英雄》,杨范、陈涓翻译,周彦译制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译制。
我国与外国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公司合摄的《风筝》,导演王家乙、罗歇·比果。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6年拍的《祝福》(鲁迅着,夏衍改编,桑弧导演),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传》,编剧李准,导演沈浮,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银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术师的奇遇》,编剧:王炼、陈恭敏、桑弧,导演桑弧,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3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徐进、桑弧,导演桑弧、黄沙,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8至12岁的儿童文娱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云官、王炼编剧,谢晋导演。
中国第一部现代音乐故事片《震撼》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北京法宣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共同打造而成。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伊留继昂电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筑设计师、犹太人潘·瓦·科勃采夫开设了哈尔滨第一家电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区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处,这也就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籍俄裔商人本杰明·布拉斯基(Benjamin Brasky)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海外预售最高动画片------《龙之谷·破晓奇兵》
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第一名:《美人鱼》,打破了《捉妖记》2015年创造的24.38亿票房纪录,成为中国影史的国产片新科状元。

⑵ 有哪些曾经获得国际奖项的中国影片

1、《杨贵妃》

1962年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1993年侯孝贤执导的《戏梦人生》获评委会大奖。它是一部记实性电影,以李天禄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为叙事主线,李老本人的口述回忆与拍摄重塑的场面相互穿梭交织,以李天禄的个体经历呈现出台湾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间的历史风貌。

⑶ 中国第一位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女导演,赵婷有多努力

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已落下帷幕。令人欣喜的是,继侯孝贤、张艺谋、李安、贾樟柯等大导演之后,此次中国的赵婷、许鞍华、范帆三位导演再度斩获重要奖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电影的士气。

赵婷依旧在电影创作的道路上前行,因为这是她发自内心热爱且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希望她保持初心、再接再厉,为观众呈现更多的震撼佳作!

⑷ 中国有什么获得国际大奖电影

1,《双旗镇刀客》所获奖项:第三届日本夕张国际探险与幻想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双旗镇刀客》是由何平执导,高伟、孙海英、王刚等主演的武侠片。影片讲述了男孩“孩哥”按照父亲遗嘱去双旗镇娶与自己定过娃娃亲的“好妹”时遭遇土匪,最终杀死土匪为民除害的故事。该片于199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2,《火焰山来的鼓手》所获奖项:第四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影片奖”。

《火焰山来的鼓手》是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广春兰执导,库尔班江、阿依努拉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在火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艺术天赋很高的农家孩子被艺术团发现,并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鼓手的故事。

3,《大红灯笼高高挂》所获奖项: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该片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

4,《秋菊打官司》所获奖项: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执导的农村题材剧情片,由刘恒编剧,巩俐、雷恪生、刘佩琦等主演,于1992年8月31日上映。该片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讲述了农村妇女秋菊为了向踢伤丈夫的村长讨说法,四处上访,最终诉诸法律的故事。

5,《留守女士》所获奖项:第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992年)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

《留守女士》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91年,主要剧情为:出国热潮带来了一大批“留守者“,女主人公乃青是一位丈夫在国外的“留守女士”。一次,她邂逅了一位妻子在国外的出租汽车司机嘉东,他们从相识到相互吸引,直至坠入爱河。

一度乃青从丈夫背叛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使她从情感封闭中解脱出来。然而,乃青和嘉东间的情爱和海誓山盟,并没有彻底解决自身的孤独、困惑、失落和危机。乃青在丧失依附之后,决定去寻找自我的价值。

⑸ 有哪些获得过金狮奖的电影

历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2年
最佳外国影片 (无)
第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4年
最佳外国影片 阿兰岛人(英)
第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5年
最佳外国影片 安娜.卡列尼娜(美)
第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6年
最佳外国影片 加利福尼亚的皇(德)
第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7年
最佳外国影片 舞会的名册(法)
第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8年
最佳外国影片 奥林匹克运动会(德)
第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9年
最佳外国影片 (无)
第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0年
最佳外国影片 驿站长(德)
第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1年
最佳外国影片 克鲁格总统(德)
第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2年
最佳外国影片 伟大的国王(德)
第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6年
最佳外国影片 大地之光(美)
第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7年
最佳外国影片 罢工(捷)
第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8年
最佳外国影片 王子复仇记(英)
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9年
圣马克金狮奖 曼侬(法)
第十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0年
圣马克金狮奖 裁判结束(法)
第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1年
圣马克金狮奖 罗生门(日)
第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2年
圣马克金狮奖 禁止的游戏(法)
第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3年
圣马克金狮奖 (未评)
第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4年
圣马克金狮奖 罗密欧与朱丽叶(意、英)
第二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5年
圣马克金狮奖 诺言(丹)
第二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6年
圣马克金狮奖 (无)
第二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7年
圣马克金狮奖 不可征服的人(印)
第二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8年
圣马克金狮奖 无法松的一天(日)
第二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59年
圣马克金狮奖 罗维雷将军(意)
大战(意)
第二十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0年
圣马克金狮奖 横渡莱茵河(法)
第二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1年
圣马克金狮奖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法)
第二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2年
圣马克金狮奖 伊凡的童年(苏)
家族日记(意)
第二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3年
圣马克金狮奖 城市上空的魔掌(意)
第二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4年
圣马克金狮奖 红色沙漠(意)
第三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5年
圣马克金狮奖 北斗七星(意)
第三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6年
圣马克金狮奖 阿尔及尔之战(意)
半个男人(意)
CHAPPAQUA(美)
第三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7年
圣马克金狮奖 白日的美女(法)
第三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68年
圣马克金狮奖 马戏团帐篷顶上的艺人(西德)
1969-1978年,电影节虽仍在举办,但未再评出正式的奖,其中1973/1977/1978年停办。
1973年,更名为"意大利电影评论日"1975年,改名为"双年电影节",1979年恢复正常举办,1980年恢复"圣马克金狮奖
第三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0年
圣马克金狮奖 葛洛丽亚(美)
大西洋城(法、加拿大)
第三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1年
圣马克金狮奖 沉重的年代(西德)
第三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2年
圣马克金狮奖 情况(西德)
第四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3年
圣马克金狮奖 卡门(法、瑞士)
第四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4年
圣马克金狮奖 和平阳光年代(波、西德、美)
第四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5年
圣马克金狮奖 天涯沦落女(法)
第四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6年
圣马克金狮奖 夏季(法)
第四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7年
圣马克金狮奖 孩子们,再见(法)
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8年
圣马克金狮奖 圣洁酒徒的传奇(意)
第四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89年
圣马克金狮奖 悲情城市(中国台湾)
第四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0年
圣马克金狮奖 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去逝(英)
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1年
圣马克金狮奖 套马索(苏)
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2年
圣马克金狮奖 秋菊打官司(中)
第五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3年
圣马克金狮奖 银色、性、男女(美)
蓝色(法)
第五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4年
圣马克金狮奖 爱情万岁(中国台湾)
下 雨之前(马其顿)
第五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5年
圣马克金狮奖 三轮车夫(法、越南)
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6年
圣马克金狮奖 赤胆佳人(爱尔兰)
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7年
圣马克金狮奖 焰火(日)
第五十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8年
圣马克金狮奖 这样的笑(意)
第五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99年
圣马克金狮奖 一个都不能少(中)
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00年
圣马克金狮奖 圈子(伊朗)
第五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01年
圣马克金狮奖 季风婚宴 (印度)
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02年
圣马克金狮奖 玛德莲姐妹 (英)
第六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03年
圣马克金狮奖 回归 (俄)
第六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2004年
圣马克金狮奖 维拉-德雷克 (英)

⑹ 中国有哪些走向世界的电影

《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该影片于1993年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洛杉矶影评家协会最佳外语片奖、第38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奖。

段小楼(张丰毅)与程蝶衣(张国荣)是一对打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两人一个演生,一个饰旦,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更是誉满京城,为此,两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但两人对戏剧与人生关系的理解有本质不同,段小楼深知戏非人生,程蝶衣则是人戏不分。

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立业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巩俐),致使程蝶衣认定菊仙是可耻的第三者,使段小楼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战开始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酿成悲剧。

⑺ 14部获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人影片,导演们的崛起吗

1《霸王别姬》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导演:陈凯歌

主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以上就是获得世界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14部华人影片。

⑻ 获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1、《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

2、《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该片在北美上映,以26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当时华语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纪录。1991年,该片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1992年,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3、《一个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导演张艺谋拍摄。该片使用一班非专业演员制作一出像纪录片的电影,故事主题是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的问题,在该片中张艺谋保留了演员本身的名字。本片获得十项国际电影奖项,包括金鸡奖、圣保罗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大阅兵》获评委奖。

5、《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⑼ 中国第一部获国际性大奖的电影是

渔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