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光明电影院的建立
1928年,潮州籍商人高永清与美国商人合资,购进上海派克路原卡尔登舞厅旧址(今黄河路长江剧场南)的地产,又耗资二十万元,兴建大光明大戏院,并向美国特拉华州注册。12月23日以美国影片《笑声鸳影》,举行戏院落成首映式。由于高永清不善经营影业,1931年11月停业。大光明大戏院及卡尔登大戏院则由以英籍华人卢根为总经理的联合电影公司收买和租赁。卢根决心以大光明戏院为据点,排挤和压倒上海的其他影戏院。遂投资一百一十万元,将旧戏院以及附近建筑全部拆除重建,重建后的新大光明大戏院,成为一个附设咖啡厅、弹子房、舞厅、剧场的多功能综合性剧场,场内共有座位近两千。门面也由原派克路移到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933年6月14日下午九时四十五分,以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新片《热血雄心》为首映式。上海大光明院线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跨省市经营的电影企业。 加盟本院线的有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和平影都、南市影剧院、黄浦剧场、浙江电影院、川沙影剧院、金山石化工人影剧院、金山电影院、无锡蓓蕾影视中心、宜兴人民电影院、合肥市光明影都、合肥人民影视娱乐城、宝鸡佳艺影城等十九家影院。公司以电影发行、电影放映为主体,经营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销售,影院的改造建设,电影广告和多媒体制作,相关娱乐项目经营,文化产品投资,在授权范围内发展电影产品贸易。 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效应,依托上海,辐射华东,不断拓展电影发行放映市场,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逐步发展成以资产为纽带的电影院线公司。
历史上的大光明电影院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盛名。大光明始建于1928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占有面积近7千5百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拥有1554个座位,由匈牙利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L.E.HUDEC)富有想象力的创意设计。具有欧美特色的建筑风格,被国家列为近代优秀文物建筑保护单位。连续参加了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曾举办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式和多个影展见面活动。曾十一年连续荣膺全国票房第一。
㈡ 大光明电影院的更名
大光明电影院几易其主,坦途艰辛。原联合电影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三百万两,而实收资本仅一百九十一万七千两,差额一百零八万三千两,被美国国际抵押公司经理格兰马克全部购买,格兰马克成为联合电影公司的股东和董事长。由于卢根已将部分资本投入兴建和购买电影院的不动产,所以经营时常以流动资金不足而发生困难。9月,原土地业主以大光明大戏院拖欠四个月的地租合计三万余两,要求卢根根据合同归还土地。同时,董事长格兰马克也以卢根做事不能尽职,以致公司债务无法履行,向美国驻上海按察使控诉,要求按察使署派员接管,并清理联合电影公司产业。不久,大光明大戏院由美国按察使署派人接收管理,以营业款支付欠债。1941年,联合电影公司与联怡电影公司合并为亚洲电影公司,大光明又归亚洲电影公司所有。1942年,被日伪强占,之后转租给中华电影公司。1948年,中华电影公司解散,又归国光电影公司。1953年由上海市文化局接管,改称大光明电影院,今为上海市电影发行公司管理。
㈢ 老底子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标志及对联是什么样子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6-28
㈣ 大光明电影院的历程
很多人知道“大光明”是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和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却不知道它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硬件上领了风气之先。早年的“大光明”主要放映美国八大公司出品的影片,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主演的《卿何薄命》和《一夜风流》、《翡翠谷》等多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这些电影,1939年11月,“大光明”在全国率先引进了“译意风”同声翻译耳机设备。当时每个座椅背后都安装了一个小方匣,里面有电线与发音机相连。观众多付一毛钱,就可以租借耳机连上小方匣,听到“译意风”小姐们纯正的同声翻译。据悉,第一代“译意风”小姐中就有如今蜚声海内外影坛的着名影星卢燕。那时的大光明主要放映美国八大公司出品的影片,当时是远东地区影院中的翘楚。 大光明电影院几乎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影院之一。它是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第一家四星级电影院,第一家氙灯电影院,影院超前放映各类中外优秀影片,每年吸引了二百万观众。大光明电影院票房收入历年是全国最高的,1994年达到了300万元人民币。
1933年6月14日由英籍粤人卢根重建并更名的大光明大戏院,是当时上海最高档、最大的电影院。从1928年首映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影片《笑声鸳影》以来,大光明历经起伏。然而,只要大光明一开,其票房总是令人艳羡的,曾经有过连续11年票房全国第一的辉煌。“远东第一影院”的派头仍在“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路上彰显着。 张爱玲时代的大光明,门口有三眼巨大的喷泉,台阶上铺着丝绸地毯,衣着华美的俄罗斯女郎作为招待。还有一个由欧美乐师组成的乐队。那时来大光明看电影的都是有钱人。据说鸿翔的服装设计师为了能捕捉最新的流行样式,也经常到大光明观察时髦女郎的穿戴。
高永清联合部分外资将静安寺路(南京西路)216号的卡尔登跳舞场改建为影院,聘请《申报》副刊《自由谈》的主编周瘦鹃为广告部主任,周瘦鹃为这座新影院命名为“大光明”。 2008年,大光明影院斥资1.2亿元人民币,开始对影院进行修复工作。早报记者昨日看到,风帆形的外立面、荷花形的屋顶、圆弧曲线形的大厅、高挑堂皇的进厅,翻修一新的大光明电影院重新找回十里洋场中的“洋气”感觉,其欧美建筑风格的辉煌外观令观众有着置身上世纪30年代的错觉。
据悉,尊崇并恢复历史原貌是本次修复和改造中所坚持的原则,原有的放映大厅,一、二层老休息厅以及外立面,都予以保留并全面修复。修复过程中,参照了许多历史照片和图片,以求恢复大部分老年人对大光明的总体印象。其中,大厅、进厅和休息厅顶面全部采用24K金箔铺设,进厅和休息厅则全部采用铜质花饰扶手,营造出了大光明原本金碧辉煌的效果。 改造后的大光明形成“1大加5小”的放映格局。原本可容纳1900人的放映大厅被缩减了600个座位,原本两层楼的设置依然保持,一楼800多座、二楼500多座。此外,大光明影院还新开发出了5个小观众厅,包括一个VIP厅,使得观众在影院中有了更多的选择。
据影院经理杨根林介绍,影院中的音响系统与举办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中国大戏院”相同。大光明电影院还引进了当今影院最新的技术———杜比3D立体数字放映机,形成了胶片、数字共存的放映格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院底层原本单独作为疏散通道的空间也得到了利用,这一通道被精心设计成展示大光明电影院80年历史的文化长廊,供观众免费参观。长廊色彩取灰白两色,营造简洁、素雅的氛围,通过灯光、图片、文字、实物等手法,展示影院的昨天与今天。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次,使得观众们在欣赏电影之余,更能品味大光明80年的花样年华。
㈤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是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是北京电影院大观楼。
北京电影院大观楼诞生了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中国第一座电影院,就建在长安街上。
在过去北京并没有专门播放电影的场所。首次放映电影的地方就是前门外打磨厂的福寿堂了。1902年一个外国人在这里放映了3部影片《黑人吃西瓜》、《脚踏车赛跑车》、《马由墙壁直上屋顶》。后来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戏院也开始播放电影,但都算不上是正式的电影院。
北京的第一家电影院,是1913年开业的大观楼。提到这,不得不提任庆泰。他是辽宁人,原是名匠,后来学习了摄影,曾为慈禧太后照相。1905年,他拍摄了《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由于当时抗战的原因,大部分的戏院不能正常开门,就被迫改放电影了。
(5)大光明电影院以前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早期的北京电影院是不允许男女相邻。影院中一边是男座,一边是女座,中间隔着一人多高的木栅栏,即使夫妻二人也要分座。最早允许男女混杂的是平安影院,因为是洋人经营,观众也是洋人,一般人不敢管。以后渐成风气,其他影院也不开始分座了。
直到抗战胜利,北京解放不久,中央政府从紧张的建设资金中拿出钱来装修了5家电影院。即紫光电影院、交道口电影院、新街口电影院、广安门电影院和花市电影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电影院
㈥ 大光明电影院的中国电影
解放前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几乎垄断了上海的电影行业。当时的大光明电影院也主要播放美国八大电影制片公司的影片。而第一部登陆大光明的国产片是新华公司出品的《红羊豪侠传》。大光明电影院还是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和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曾经连续11年是上海电影票房的冠军。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兴衰。
㈦ 青岛大光明电影院在哪
大光明在台东一路上,沃尔玛旁边。百信鞋城对面。
星期八KTV在威海路上。
大光明的电影票价钱基本是20--50元。
你是不是说的以前的红馆迪厅啊?
那个是在星期八的旁边。
㈧ 苏州大光明电影院是国营还是私营的
一直都是私营。08年前是一个老板,08年以后被瑞基集团收购。
㈨ 上海人民广场前面有一个叫大什么的影院叫什么
叫大光明电影院,是在南京西路216号,黄河路口,国际饭店旁边。
㈩ 大光明电影院为什么叫大光明
大光明电影院,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盛名,它始建于1928年,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电影院的开张剪彩;1933年,由着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重建。
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L.E.HUDEC)富有想象力的创意科学地体现在大光明建筑的内外。奶黄色的外立面构成像波浪中行进的风帆,流畅的圆弧曲线从大厅顶部围环整个影院,渐叠层呈荷花型的三层屋顶装饰别具一格,意大利大理石砌成抽象的图案,高傲的观众大厅极富气派,宽敞的观众休息厅优雅并充满文化艺术氛围,整洁的环境令人赏心悦目——大光明具有欧美建筑风格的特色令人注目,上海市政府将它列围近代优秀建筑,这都标志着大光明在建筑界的地位。电影厅上下二层的观众厅共有座位1554只,其中有豪华座任观众择需享用。 很多人知道“大光明”是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和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却不知道它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硬件上领了风气之先。早年的“大光明”主要放映美国八大公司出品的影片,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主演的《卿何薄命》和《一夜风流》、《翡翠谷》等多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这些电影,1939年11月,“大光明”在全国率先引进了“译意风”同声翻译耳机设备。当时每个座椅背后都安装了一个小方匣,里面有电线与发音机相连。观众多付一毛钱,就可以租借耳机连上小方匣,听到“译意风”小姐们纯正的同声翻译。据悉,第一代“译意风”小姐中就有如今蜚声海内外影坛的着名影星卢燕。那时的大光明主要放映美国八大公司出品的影片,当时是远东地区影院中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