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国大业观后感100字。急
建国大业观后感100字【一】
影片中令人难忘、感动的片段很多: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无数人前仆后继,抛洒热血,只为中国革命的一线生机;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领袖、战士携手共进,抵达目的地的时刻,这革命转折的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那一刻,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
有首歌名叫《为了谁》,在《建国大业》中,我们看到了回答。解放军解放上海,为了尽量不打扰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军没有使用重武器,宁愿血洒苏州河,解放上海后没有进入民居,而是露宿街头。这种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是应当代代相传的,成为不灭的时代精神,正因这种精神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获得了“最可爱的人”的称号,到现在这个称号一直都是共产党军队的光荣与传统。
㈡ 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200字-300字)
为了新中国,前进!
—《董存瑞》观后感
润新小学五年级十班 王婧誉
自从看了电影《董存瑞》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董存瑞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不屈的精神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当电影演到董存瑞手拿炸药包,高声的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壮举呀!从此,董存瑞那英雄光辉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壮士呀!他们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换取今天的美好生活,但是,今天的人们有时怎样做的呢?
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下养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比如:乱花钱、缺少生活的独立性、懒惰等等。我想,如果那些先烈们还活在世上的活,他们一定会为我们叹息。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学习,以良好的社会风气打造我们的新社会。
但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有一些人非但不悼念革命先烈,还在说动催瑞等人的故事是有人故意编造糊弄人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他们为什么不想一想是谁打出了我们的新中国?是谁不惜自己的生命迎来了这美好的今天,这不正是那些革命烈士吗?我真不明白他们的想法。这也正体现出现在某些人的狂妄。
总之,董存瑞一生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他是人民的英雄!从此我们也要明白: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是祖辈们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将来为建设伟大祖国,保卫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㈢ 世博会影片观后感
翘首以盼的上海世博会开幕了。4月30日晚餐后,我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开幕式的来临。虽然我没机会亲临世博现场参加开幕式,但是,我们能在电视机前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也是十分荣幸的。
4月30日晚刚吃完饭,我就守在电视机前等待世博开幕式的亮相,8时左右,胡锦涛等一些中外领导进入场馆,8时10分,胡锦涛主席正式宣布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正式开幕!举国同庆。随后就是文艺表演,歌曲,舞蹈,为世博会平添了一份精彩。文艺表演后,就是绚丽多彩的烟火灯光表演,一个个升腾的烟火与灯光下绚丽的水景交相辉映,营造出了“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氛围。
世博会开幕式”不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样“气势宏伟,声势浩大”,但是她的绵长,她的内涵,她的气质却同样叫人回味无穷,同样那么“引人瞩目”。她倡导的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倡导的是“世界人民是一家”“我们要携手共创绿色城市”。
我特别欣赏“开幕仪式”之前,成龙大哥和宋祖英同台歌唱,引出“开幕式”的开场。他们歌唱的《和谐欢歌》,表达的是中国人民期望世界人民是一家的和谐之音。这与我们四年级教材正在学习的“不要战争要和平”的主题多么融洽.
现实没有如果,日子还要一天一天的过下去,世博会的口号是“Better city,Better life”,意思就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我想,无论是我们居住的城市还是我们的生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世博会,一个曾经承载中国人自立自强百年梦想的盛事,在今夜成真。希望中国世博会能够举办得更加成功,更加光彩。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奉献,为祖国付出,成为栋梁之才!
㈣ 电影观后感观后感(什么电影都行,最好是好莱坞和迪士尼的)
《南京!南京!》的行不?
开伤疤有许多种方法,哭诉的、淡漠的、唠叨的,官方的、民间的、第三国的,等等等等。陆川这一部,可以说是来自民间的声音,在《南京,南京》中有着多个声音在叙述。抵抗组织的、国际友人、普通民众以及日本军人,但并不嘈杂,但是残酷、直接,写实到让人目不忍睹的地步。铭记南京大屠杀,不止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每个人都曾经是鲜活的生命。
《南京!南京!》相比很多同背景的电影有着很明显的进步,那就是呈现出中国人的抵抗状态,南京沦陷之后,中国人并非不抵抗,无论是武装的战士还是手无寸铁的平民,或者用子弹来说话,或者同仇敌忾,即便是妓女想保持美貌和发型、贵妇们打麻将,分别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那不是商女不知亡国恨而是苦中作乐更可哀,作为现代人要同情和理解他们的处境。
刘烨演出的地下抵抗成员们,在被俘之后,被日本人集体、批量、有秩序的屠杀,电影的前半段在观众的预料之中,但是陆川将断壁残垣之间的战争场面提高到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高度。电影细致表现了各种屠杀的方式,一批批的枪毙、关在仓库里并火烧、驱赶到深坑里被活埋,每一种死法都是极其反人道的。而高圆圆扮演的姜老师,担任国家安全区的委员,则说明了中国人的不屈服。
更多一些亮色,更在于分明大家都看到日本人的强奸和杀戮之后,在日本人到安全区要求慰安妇之后,那些妓女和普通的中国女人为了其他人,纷纷主动申请。这样的一幕幕,是具有血和泪的历史碎片连缀而成的历史记忆。
陆川并不希望将电影拍成受迫害的展示,几乎在每一个段落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来寻找更好的可能性,当然范伟扮演的拉贝翻译是个特殊的例外,他本希望苟活,于是在日本人和德国人之间周旋,为了家庭甚至不惜告密,然而良民证之类的文件也不能担保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摔死、小姨子也被掳走,最终他放弃了和拉贝到德国的机会,自己被枪毙,怀有身孕的妻子将在异国生下新的希望。战争使得日本军人成为魔鬼,不遵守任何规则。
当在上海的淞沪会战结束之后,日本政府和军队上层本希望休整,但是在中下层军官的鼓噪和要挟之下,迅速向南京方向集结。杀红了眼的日本军队,在破城而入之前,侵略军上峰下令“独断专行”,于是低级士兵完全失去了道德感,陶醉在群体性的狂躁之中,完全不加区分中国军人、战俘、平民、难民、学生等等任何社会身份,南京于是成为人间地狱。
《南京!南京!》在相当程度上还原了南京的日常状态,冷枪时而出现,脱下军装的士兵藏匿于民间,中国平民并非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候也能够想到别人,尤其是以认领亲人那一场感天动地的大戏,无数的男人被并不相识的女人领走,哪怕被发现被枪毙。陆川安排刘烨和高圆圆死得其所,当观众对他们熟悉起来并产生深深的感情之后,刘烨被枪杀于战俘营,高圆圆被单独枪决,丝毫不留任何余地,历史就是如此,不要奢望他们能够活下去。
能够活下去的,相对来说,最普通的人反而机会更多一些。电影即安排对侵略有所反思的角川(演员本人的祖父便是在南京大屠杀之后回到日本自杀的),最终放了两个貌似憨厚的抵抗军人,其中童子军小豆子至今依然活着。角川的自杀,说明了任何国家、制度都不是铁板一块。
电影完全没有回避强奸女人、无目的的杀害路人和慰安妇问题,陆川很好的处理了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件的难题。“中国不能亡”的呼喊穿过七十年的时空,于今是“中国不能忘”。攻下南京,杀戮南京,震慑中国人,则是日本人的构想,在今天则是“承认、道歉和反思”。在日本人尤其是右翼和政府很没有认可并全面反思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是没有资格来原谅日本人的。文明的冲突,是根深蒂固的基因,遗传在深层次的血脉之中。所以,绝对不应该以“日本人/军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来做泥菩萨状,当狮子吼之时就喊出来吧。
《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可以相互参照,彼此提供了他者的目光,无论如何角川的例子是非常罕见的,即使是历史上真实存在,也不能代替其他百万以上的侵略军,更何况他本人在电影中也是优秀的战士。他越优秀,杀害中国人就越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津安二郎,这位日本最着名的导演之一在战争期间是战绩卓越的毒气战专家,他从未进行反思,在他的日记中保留大量的战争细节。
我们更不能以“反日”、“愤青”、“简单的爱国热情”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努力,也不应该以可能的外交纠纷而不发出自己的声音,日本人善于化妆历史,在当下国际形势下,中国尤其要站出来,《南京!南京!》中日本军人的单兵作战能力如此之强,是在当年他们的强大国力、艰苦卓绝的训练和坚定如一的武士道精神为基础的,在电影的最后,日本人的祭祀仪式充满着足够的神道教风格,对于日本军人来说绝对是灵魂上的洗礼,将鼓舞他们继续战斗下去。
中国要超越日本,必然需要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的建立,当然我们不需要躁狂和迫害其他民族、国家。揭开那段充满伤疤的历史,为的是提醒国人不要忘记历史,特别是要铭刻历史的细节只有细节才能够让后世明白怎样到了今天。《南京!南京!》中唯一活下来的小豆子,吹着蒲公英的花絮,走向明天。
绝对好的!我自己写的,老师当范文收录了呢!
㈤ 老上海老电影读后感200
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电影《南京》观后感
1937年的冬天,日本侵略军的大炮从上海轰到了南京。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轰炸之后,日本士兵攻打南京城,并且开始大肆屠杀南京城的老百姓。在南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为了追捕驻城军人,对只要是手上有老茧的壮年男人进行屠杀;为了打发时间,强奸妇女,最令人发指的是,当时的日本军人强奸的有10多岁的小女孩,有已婚的妇女,更有60多岁的老妪!幸存者在讲述当时的情景是,不禁泪如雨下。就在南京城的人民们都绝望的时候,由15位外国友人为难民们提供庇护的安全区成立了。他们为了南京人民的安危与日本士兵进行对抗,不顾个人安危。而正是他们15人组成的这个安全区,却拯救了25万南京人民。
日本士兵为了追捕南京驻城士兵将大量男性进行集体屠杀。100个绑成一路,到了扬子江边的时候就10个帮成一堆,一个士兵负责一堆。最开始是用刺刀捅,有的一刀就捅死了,有的捅歪了,就叫喊。整个扬子江边惨叫连天。30分钟过去后,日本士兵开始对那些没捅死的人进行机枪扫射,扫射之后将尸体集中,淋上汽油,然后焚烧。短短的时间内,就残忍的杀害了40万南京人民。
在漫长的70年里,幸存下来的人们,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和将这屈辱的历史告诉后人的责任是非常巨大的。我扪心自问,在经历了如此的炼狱,在亲眼看见亲人死在自己面前的历史后,是否还有勇气继续生存下来,是否还有勇气将自己屈辱、惨痛的经历告诉后人,为历史留下证据?又是否能够在日本人的暴行前像那15位外国友人一样,勇敢的为南京人民建立安全区,当日本人的刀架到脖子上的那一刻都不曾后悔为中国人民所做的这一切的援助?
不,我不能。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不知道这是谁说的,但这句话我却一直难以忘记。看完这部电影,也要我产生的巨大的内疚感,我何德何能,竟可不费吹灰之力过上安逸的生活。每天想的是如何听好听的音乐、吃好吃的食物、玩好玩的游戏、买漂亮的衣服,没钱的时候伸手向父母要就可以,饿了的时候在房间里叫父母做饭就可以。可是我却在安逸的生活中沉沦了,险些忘记了历史。而作为一个生活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是盲目的抵制日货?是在互联网上对当年日本士兵的所作所为进行漫骂?还是对曾经的历史一笑而过?都不是,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搞好学习。虽然像南京大屠杀一样的残局在当代社会是不可能再一次重演,可是在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我们现在已经不多不少的受到了外来的侵略。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将来用国内的力量将中国发展壮大,来减少外来的文化侵略对中国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没有忘记历史最好的证据,也是我们能为我们的祖国所能做的最有力的事了。
㈥ 一篇观看建国大业革命电影观后感,大概500字
不好好学习,来这抄答案
㈦ (建国大业)观后感,200字就行。多谢.....!
《建国大业》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着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㈧ 《大渡河》观后感。 长一点,别太长200字左右。 谢谢!
《大渡河》 观后感
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后,我们观看了《大渡河》这部电影。
电影开始了,同学们都认真地看《大渡河》。整部影片让我高兴,让我悲泣,让我流泪。听妈妈说大渡河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故事,还有湘江激战、四渡赤水、抢渡乌江、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等等许多感人的事迹。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热泪。那千万红军的身影不时在我脑中呈现,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无时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影片中,红军战士为了能够抢渡泸定桥,他们不畏艰辛,日以继夜地赶赴目的地;红军组织的突击队,攀着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中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勇敢顽强地向前冲,最后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为他们身后千万个红军战士顺利通过泸定桥铺平了道路。
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气魄竖起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也将靠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去延伸。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平安幸福的今天,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只有从现在起发奋学习,做一个正直、勤勉的人,长大后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㈨ 建国大业观后感作文
建过大业》观后感范文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
祝伟大的祖国60岁生日快乐!!!祖国,我爱你!!!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话题人物齐聚,四大天王中的两位捂婚天王刘德华,黎明,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华表奖的双黄蛋得主陈凯歌,冯小刚,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赵薇,实力派男星姜文,陈道明,陈宝国,葛优等演员纷纷出马,以置于使笔者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大腕在影片拍摄和上映的档期,每个人身上出一条新闻,对影片的宣传就不可小窥,更何况中影掌门人韩三平十多年后重新掌镜,众大腕零片酬出演,国产片拷贝又创新高等新闻本身就有着巨大噱头,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
其实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对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观众做过尝试,2005年,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辉,刘德凯分别饰演国-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献礼影片《八月一日》同样选用了吕良伟,李子雄饰演了叶挺和汪精卫,两部影片在这一类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机制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说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这一类型片的宣传,说教的功能大为改观。国共两党人物喜怒哀乐都给予了描写,凸显了人性化。然而影片从皓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则材料,修改剧本,难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挂一漏万,下面是笔者看出的几点,一吐为快。
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阻挠,硬是选上了副总统。片中有一场蒋,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职的戏一闪而过,未做交待。其实当时蒋对李很是愤恨,想让李宗仁出丑,于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职时穿军装。自己反到穿一身长袍马褂。当李宗仁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职典礼时李宗仁站在蒋介石旁边,象极了一个跟班。
片中结尾处斯-大林对中-共的代表慷慨陈词: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国,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起初共-产党攻陷南京,苏联的驻华使节并没有留下,而是和蒋介石一同退往广州,事实上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一直是暧昧的。对中国是否划江而治也提出过意见。但是还是毛-主席有远见,有魄力,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词就点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国人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作主!任何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没有无私的援助!
转眼间新中国已经迎来了自己六十岁的生日,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位置!
㈩ 伟大工程上海地铁电影观后感
要是应付的话大体有个套路,开头就写哪天哪天我观影了上海地铁,本片讲述了***(电影内容)。过渡一下说你受益匪浅什么的,然后写得到的心灵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责任方面-看到救灾军人的形象你的感触,比如做人要有担当,引用写有关责任的名言小故事什么的。团结方面-面对灾难我们的民族是怎样度过的,可以上升到民族团结的方面。奉献-灾难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可拿出一例具体说说体会。最后,可以写作为当代的学生,你要怎样怎样。
这个是最俗的。
要是高雅点,写成随笔,主要写体会,影片内容也可少穿插点,把某个镜头带来的心灵触动放开了写,可以尽量煽情。呵呵,以上供参考,还得自己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