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1895年以前
11世纪
科学家们意识到了将一束光透过小孔可以使一个外部的形象在内部显现出来。
16世纪
雷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概略地描绘出"黑箱"的概念。"黑箱"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前的意大利。它是一个类似镜头式的暗箱,里面射出的光线可以在其对面的墙上形成颠倒的影像。
16世纪中叶一17世纪
1、钱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意大利)通过"黑箱"放映了一组不长的风光图画。
2、阿塔内休斯·基歇尔(德国)发明了他的"魔灯"。这是一种通过蜡烛和透镜放映画面的方法。
1824年
彼得·马克·罗热(英国)向伦敦的皇家协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活动物体的视觉留影原理"的报告。
1826年
约翰·艾尔顿·帕里斯博士发明了"幻影转盘",即在一圆盘上一面画有鸟笼,一面画一只鸟,旋转时产生"鸟在笼中"的感觉。
19世纪30年代
1、 约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达盖尔(均为法国)发展了照相制版工艺,使被拍下来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属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英国)在纸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
1、约瑟夫·普拉图(比利时)制造出了"诡盘"。这是一只画有一系列动作分解图形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有许多齿孔。操作者面对镜子,把眼睛对准任何一个齿孔,转动圆盘,可在镜中看到活动的影像。
2、西蒙·里特·冯·施坦普夫(德国)发明了"圆筒动画镜",这是一种与"诡盘"相类似的玩具。
1834年
威廉姆·乔治·霍纳(英国)发明了"活动连环画转筒"。它在一只圆筒状的内环中贴上画有一系列分解动作的纸片,通过圆筒的旋转使人看到连续活动的影像。
1839年
达盖尔(法国)在巴黎展示了银板照像。
1849年
朗根海姆兄弟在费城试验成功了玻璃板照像。
1877年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美国)发明了留声机录音机。 埃德沃德·穆布里奇(英国)成功地用一组镜头拍下了一匹奔马的分解动作。
1882年
艾蒂安·朱尔斯·马利(法国)发明了"摄影枪"。
1884年
乔治·伊斯曼(美国)把柯达胶卷投放市场。
1888年
伊斯曼为其在一种赛潞瑶片基上使用的胶片乳剂申请了专利。
1889年
爱迪生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
1891年
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它放映出的影像只能通过一个小孔来窥视。
1893年
世界上第一个电影制片厂,爱迪生的"黑玛丽"制片厂在新奥尔良的新泽西建成。
电影的开始(1895--1913)
1895年
1、奥古斯特和路易斯·卢米埃尔(法国)发明了手提式电影放映机。
2、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他们的第一部影片《工人离开卢米埃尔工厂大门》。
3、伍德维尔·莱瑟姆(美国)发明了电影放映机上的胶片控制装置,解决了影片胶片在运行时发生画面跳动的现象。
4、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开放映了电影。
1896年
1 罗伯特·威廉姆,保罗(英国)在英国为电影放映机(Biosoope)取得专利。
2 “叙事电影之父”乔治·梅里爱(法国)开始摄制“幻术”(特技)电影。在其后来的电影生涯中,他不断对这一想象的王国进行探索。
3、 4月23日,爱迪生(美国)的放映机(Vitascope)在纽约城中的科斯特和比亚尔音乐厅进行了第一次放映活动。
1900--1905年
布莱顿学校在英国建立。它由一群摄影师组成,他们的试验显示了镜头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传达出不确定的信息。
1900--1910年
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根据着名舞台剧改编的短故事片。
1902年
1、梅里爱的《登月旅行记》(法国)问世。该片使他获得了国际性名声。
2、埃德温· S·鲍特的《邮递员的罗曼史》(美国)表明对于电影叙述方式的基本因素逐渐增长的意识。
3、查尔斯·百代(法国)建立起自己的制片厂--百代电影公司。
1903年
1、鲍特的《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美国)显示了通过电影的剪辑创造出戏剧性和象征意义的可能性。
2、鲍特的《火车大劫案》(美国)展示出平行剪辑的效果和西部的魅力。
1905年
1、镍币影院在匹兹堡开张。这是美国第一家装备齐全的电影院。
2、第一本行业刊物《观看与影片目录》在美国出版。此时,标准的影片长度为一本。
3、塞西尔·赫普沃斯的《被流浪汉所拯救》(英国)使用了一种连续的银幕运动的方式作为保持故事连续的方法。
4、中国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该片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记录了京剧《定军山》的几个演出片断。
1906年
在美国,已经发展到近1000家镍币影院。
1907年
1、"艺术电影公司"在法国建立。该公司旨在生产具有文化价值的影片。
2、芝加哥建立了第一个城市电影审查委员会。
1908年
1、埃米尔·科尔在法国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动画片,与此同时,小斯图尔特·布莱克顿在美国开创了动画事业。
2、百代电影公司(法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帝国,它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影片是美国本土生产影片的两倍。
1909年
1、35毫米胶片成为国际影片的标准。
2、美国电影工业建立了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以对抗州和市政当局干涉电影的企图。
3、“电影技巧之父” D. W.格里菲斯拍出了《囤积小麦》(美国)。该片代表了早期拍摄"辩证电影"的努力。
4、温莎·麦凯拍了《恐龙格蒂耶》,这是美国第一部重要的动画片。
5、全美已有了 l万家镍币影院。
6、以第一位女演员弗洛伦斯·劳伦斯(《传记女郎》)在银幕上使用真实姓名为标志,明星制开始在美国出现。
1911年
1、森图尔影片公司在好莱坞建立了第一家制片厂。
2、宾西法尼亚建立了第一个州立评判委员会,以检查电影的道德质量。
3、第一个影迷杂志《电影故事杂志》在美国创刊。
4、格里菲斯的影片《战争》(美国)问世。这部纪录片式的故事影片显示了导演对电影这一媒介日渐成熟的把握。
1912年
1、卡尔·拉莫尔建立了环球影片公司(美国)。
2、阿道夫·朱克尔建立了名演员制片公司(美国)。
3、思里科·瓜佐尼拍摄了《你往何处去?》(意大利)。这部精心摄制的大场面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井奠定了意大利 电影在史诗性影片上的重要地位。
4、路易斯·梅尔坎顿拍摄了《伊丽莎白女王》(法国)。萨拉·贝纳尔出演了这部根据舞台剧拍摄的长50分钟的影片。
1913年
1、斯特兰·拉伊拍摄了《布拉哥的学生》(德国)。这部表现主义的幻想片成为神秘恐怖电影的雏形。
2、中国生产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导演张石川、郑正秋。电影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包办婚姻中所经历的 一系列繁文褥节。
成长时期之一(1914--1920)
1914
1、故事片开始成为电影工业的标准产品。
2、第一座大型影院“滨河剧院”在美国纽约开业。
3、W·W·霍金森建立了派拉蒙影片公司(美国)。
4、查尔斯·卓别林在启斯东的影片中出现。他在一年中拍摄了35部喜剧片,并创造了"小流浪汉"的形象。
5、着名系列片《保琳历险记》(法国)问世。蹈尔·怀特在片中担任女主角。
6、乔瓦尼,帕斯德隆纳拍摄了《卡比利亚》(意大利)。这部巨片中华美的服装引起了全世界的喝彩。
7、弗兰克·鲍威尔的《那儿有一个傻瓜》(美国)问世。西达·巴拉第一次扮演了“荡妇”的角色,从此,“妖妇”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语言中。
8、麦克·塞纳特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长度的喜剧片《蒂利耶被揭穿了的罗曼史》(美国)。
1915年
1、美国最高法院在互助影片公司与俄亥俄州的法律诉讼中判定:电影媒介不享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关于保护言论自由的条款。
2、美国“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改名为“全国电影审议委员会”。
3、威廉姆·福克斯建立了福克斯影片公司(美国)。
4、托马斯·英斯在美国开创了“制片厂制度”。
5、西席· B·第密尔拍摄了《欺骗》(美国)。这是一部精致的关于犯罪、性和牺牲的影片,并用高调摄影表现了心理 的潜流。
6、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美国),这部纪念碑式的、同时引起激烈争论的影片长达近3个小时,它使用了 许多以前影片所没有使用过的方法。
1916年
1、塞缪尔·戈德菲斯和艾德茄·塞尔温共同建立了戈德温影片公司(美国)。
2、格里菲斯拍摄了《党同伐异》(美国)。这部片长超过3小时的影片把四条故事的线索交织在一起,通过复杂的叙事呼 吁着世界的和平与友爱。
3、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拍摄了《死之吻》(瑞典)。他在戏剧性的素材中使用了现代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闪回来叙 述事情的经过。
1917年
1、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国建立了乌发(UFA)制片厂。
2、卓别林的《安逸街》和《移民》(均为美国)问世。在这两部影片中,小流浪汉已从最初的漫画式的形象发展为一个 有着悲喜剧效果的富于人性和社会批判色彩的角色。
1918年
1、格里菲斯拍摄了《世界之心》(英国)。影片在对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位主人公的表现中,对德国待一种否定 态度,获得了成功的宣传效果,欧内斯特·刘别谦拍摄了《卡门》(德国)。这部由"欧洲豪华电影的大师"摄制的影 片以异国绚丽奢华的服装和对性关系的暗示引起了国际影坛的关注。
2、美国的第一部动画故事片,由麦凯执导的《路西塔尼亚的沉没》问世。
3、上海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戏部"(后更名为"影片部"),中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民族电影事业。
1919年
1、苏联电影工业国有化。
2、由玛莉·壁克馥、查尔斯·卓别林、道格拉斯·范朋克和D. W.格里菲斯联合创办的联美公司成立。
3、成套供片法逐渐推广。
4、阿贝尔·冈斯于-“欧洲的格里菲斯”拍摄了长达3小时的大型巨片《战争与和平》。他在影片中把特技、隐喻性的并 形象和纪录片片断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5、格里菲斯的《被摧残的花》(美国)成功地利用制片厂的环境创造出一种动人的气氛。
6、莫里兹·斯蒂勒拍摄了《阿尔纳先生的宝藏》(瑞典)。这部史诗般的影片真实地再现了16世纪瑞典的历史风貌。
7、埃里希·冯·施特罗海姆拍摄了《愚昧的丈夫》(美国)。影片精妙而又坦率地表现了富人之间的三角爱情关系,它 也标志着他导演生涯的开始。
8、罗伯特·维纳的《卡里加里博士》问世(德国)。这部恐怖的幻想片以一个疯医生的故事探索了表现主义的技巧。
1920年
1、乔·布罗姆特和亨利与杰克·科恩共同建立了 CBC影片销售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的前身)(美国)。
2、列夫·库里肖夫(苏联)在莫斯科建立了他的工作室,并开始探索剪辑技巧。
3、卡尔·鲍泽斯和保尔·威格纳拍摄了《泥人哥连》(德国)。影片描写一个被注入了生命的泥人反对他的创造者的故 事,是有重要影响的表现主义影片。
4、西席·第密尔拍摄《为什么改变了你的妻子?》(美国),一部精致的关于两性冲突的影片。
成长时期之二(1921--1925)
1921年
1、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美国)问世。这是他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该片成为他在商业上最成功的影片。
2、雷克斯·英格拉姆拍摄了《启示录四骑士》(美国)。在这部反对战争的寓言中,鲁道夫·瓦伦蒂诺塑造了一个新型的浪漫偶像,这在当时为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3、斯特罗海姆拍摄了《愚蠢的窃贼》(美国)。影片以一种现实主义风格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名美国妇女卷入欧洲上流社会的腐败和堕落的故事。
4、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阎瑞生》、《红粉骷髅》和《海誓》问世。
1922年
1、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州已经或正在制定有关法规,以对电影进行管理。
2、美国电影工业组成了“美国电影制片和发行人组织”,并聘请威尔· H·海斯为主席,以改善好莱坞的形象。
3、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美国)问世。这部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非故事片捕捉了一个爱斯基摩人家庭的生活。
4、弗立茨·朗拍摄了《赌博者马布斯博士》(德国)。影片描绘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的图景。
5、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摄了《诺斯费拉杜》(德国)。影片在实景中拍摄。这部改编自布莱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的故事的影片虽然并不忠实于原着,但却第一次把吸血鬼的形象带给了电影观众。
6、中国第一家较有规模的影业公司“明星影业公司”在上海成立。它标志着中国民族电影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7、吉加·维尔托夫拍摄了纪录片《电影真理报》(苏联)。影片通过剪辑把新拍摄的画面和影片资料结合在一起,分为23个标题,描绘出苏联人民生活的真实景象。
1923年
1、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正式注册。
2、卓别林完成了《巴黎一妇人》(美国)。影片通过一年轻妇女在被人供养的奢侈生活和真正的爱情之间的选择,显示出对于爱情题材出色的处理技巧。
3、雷内·克莱尔拍摄了《疯狂的雷伊》(法国)。这部短片充分利用了电影这一媒介特技的可能性。
4、詹姆斯·克鲁兹的《大篷车》(美国)问世。这部描绘美国西部边境开拓者生活的史诗性影片引起了众多的模仿者。 5、西席·第密尔拍摄了《十戒》(美国)。这部卖弄视觉技巧和特技的历史巨片为导演赢得了好莱坞“第一流人物”的名声。
6、弗立茨·朗拍摄了《尼伯龙根》(德国)。这部分成两集的风格铺张的影片强调了这个德国传奇中的宿命的色彩。
1924年
1、米特一高德温一梅耶三家电影公司联合组成了米高梅电影公司(美国)。
2、CBC影片销售公司变成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美国)。
3、雷内·克莱尔拍摄了《幕间休息》(法国)。影片运用特技和荒诞的动作对现实进行了嘲讽。
4、约翰·福特拍摄了《铁骑》(美国)。影片以激动人心的动作场面积令人怀恋的环境描绘在西部史诗片中独树一帜。 5、费尔南德·莱热的《机械的芭蕾》(法国)问世。这部先锋派短片把机械运动的物体与现实生活的片断并列在一起。 6、保罗·莱尼拍摄了《蜡像馆》(德国)。这部表现主义的幻想片把历史上三个罪恶人物的故事和一位诗人的梦魇联在一起。
7、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摄了《最卑贱的人》(德国)。这是一部富于创造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的影片。它利用想象性画面的技巧展示了人物的主观心态。
8、斯特尔海姆拍摄了《贪婪》(美国)。影片通过对物欲横流世界直率的描绘为美国银幕带来一种新的现实主义之风。
1925年
1、卓别林的《淘金者》(美国)问世。当片中的小流浪汉最终找到了爱情、幸福和财富而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时,导演所创造的那个悲喜剧的世界获得了实现。
2、E· A·杜邦拍摄了《杂耍场》(德国)。影片讲述了一个嫉妒和谋杀的故事。它以出色的镜头运动使主人公痛苦的内心世界得到戏剧化的表现。
3、谢尔盖·爱森斯坦拍摄了《战舰波将金号》(苏联)。导演所创造的“冲突蒙太奇”理论在这部表现1905年俄国革命的影片中得到了运用。该片对全世界的电影制作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4、罗伯特·朱利安拍摄了《歌剧院里的幻影》(美国)。朗·钱尼通过这部近10年来最成功的恐怖片爬上了明星宝座。 5、乔治。威廉·帕布斯特拍摄了《没有欢乐的街》(德国)。这部最没有浪漫色彩的"街道片"展现了战后经济混乱的环境里物质的匮乏和社会的绝望。
6、金·维多拍摄了《大阅兵》(美国)。这部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影片,描绘了一名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年轻人的成熟。
有声时代之一 (1926-1929)
1926年
1、约翰·格里尔逊在对弗拉哈迪的《莫阿纳--一部黄金时代的罗曼史》(美国)的评论中创造了“纪录片”一词。
2、艾伦·克罗斯兰拍摄了《唐磺》(美国)。影片率先使用了维它风音响系统为影片配制了背景音乐。
3、巴斯特·基顿拍摄了《将军》(美国)。这位“伟大的冷面人”在影片中把插科打浑与对社会的讽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阿尔伯特·帕克拍摄了《黑海盗》(美国)。该片是第一部全部使用两色彩色染印法工艺的故事片。
5、弗谢沃洛德·普多夫金的《母亲》(苏联)问世。影片把个人命运与群众运动结合起来,并突出表现了在政治背景中人物性格的发展。
1927年
1、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第一次推出了"学院奖"(奥斯卡奖)。
2、由影片发声的"有声电影"第一次在故事片长度的影片序幕中出现。
3、艾伦·克罗斯兰的《爵士歌王》(美国)问世。第一部带有音乐和部分对话场面的故事片和观众见面。它促使整个电影工业向有声电影冲击。
4、阿贝尔·冈斯拍摄了《拿破仑》(法国)。这部长度超过4小时的史诗片由于其技艺的精良而受到高度的赞誉--其中包括使用三块连接在一起的银幕同时展示四个场面。
5、弗立茨·朗拍摄了《大都会》(德国)。这部在对建筑的描绘上充满生气的表现主义影片考察了未来的技术社会。在那里,科学、工业和劳动者互相冲突的目标导致人类走向毁灭的边缘。
6、茂瑙拍摄了《日出》(德国)。导演运用运动的镜头给予这个三角爱情故事以一种抒情的表现。
7、普多夫金拍摄了《圣彼得堡的末日》(苏联)。影片表现了主人公在历史中的成长和加入革命的经历。
8、沃尔特·鲁特曼拍摄了《柏林--一个大城市的交响曲》(德国)。它通过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的剪辑捕捉住了柏林的“本质”。
9、约瑟夫·冯·斯登堡拍摄了《底层世界》(美国)。它标志着强盗电影的开始。
10、威廉姆·威尔曼拍出了《翼》(美国)。这部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壮观的空战场面的影片获得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并为其增添了光彩。
1928年
1、雷电华公司成立(美国)。
2、萨尔瓦多·达利和路易斯·布努艾尔拍摄了《一条叫安达鲁的狗》(法国)。这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中最着名的影片。
3、瓦尔特·迪斯尼拍摄了《汽船威利号》(美国)。这是第一部配有同步音响的动画片。
4、卡尔·德莱叶完成了《圣女贞德的受难》(法国)。这部影片主要是用特写拍摄的。它的碎片式的形象的并列拼贴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5、布赖恩·富瓦拍摄了《纽约之光》(美国)。这是第一部全部有对白的故事片。
6、普多夫金拍摄了《亚洲风暴》(苏联)。影片描绘了在一场革命风暴中,一位蒙古牧民领导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
7、斯约斯特洛姆拍摄了《风》(美国)。影片描写了一位拓荒的妇女在新的环境中为生存而奋力挣扎,几乎被风拖人了疯狂之中。
1929年
1、电影放映的速度标准被规定为每秒24格。
2、随着向有声电影转变的完成,全美共生产了300多部有声片。
3、在格里尔逊的领导下,英国的电影工作者开始了一个拍摄与社会密切相关的纪录片运动的10年。这一运动获得了国际的名声,并激发了世界各地的导演们。
4、哈里·博蒙特拍摄了《百老汇歌舞》(美国)。这部“百分之百的全歌、全舞、全对白”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并在好莱坞掀起了歌舞片热潮。
5、亚历山大·杜甫仁科拍摄了《兵工厂》(苏联)。影片以充满诗意的情调对乌克兰人民不可摧毁的革命精神进行了歌颂。
6、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拍摄了《讹诈》(英国)。这部英国的第一部有声片在创造银幕的悬念中,展示出对音响与画面的关系敏锐的认识。
7、约瑟夫·桑特利和罗伯特。弗洛里拍摄了《椰子》(美国)。这第一部马克斯兄弟的影片为银幕喜剧增添了一种新的荒诞色彩。
8、维尔托夫拍摄了《带着摄影机的人》(苏联)。这是一部生动的关于俄国城市生活的影片,它以对镜头和剪辑富于活力的运用表现出具有哲理的主题。
9、金·维多拍摄了《哈利路亚!》(美国)。第一部全部由黑人演出的有声片
2. 1915年作品,开创了好莱坞经典剪辑手法的第一部商业大片是哪部电影
《一个国家的诞生》
好莱坞(Hollywood),又称荷里活、花花世界,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是世界闻名的电影中心。1853年,好莱坞只有一栋房子,到1870年,已成为一片兴旺的农田,[1]1903年,此地升格为市。好莱坞属地中海气候,着名景点有日落大道、好莱坞中国戏院、环球影城等。好莱坞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是一个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早是由摄影师寻找外景地时发现的,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拍摄者,而后是一些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等一些电影大师们为美国电影赢得了世界名誉,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电影业。
3. 剪辑电影第一部剪什么
这个一般没有限制,剪辑什么电影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剪辑。
剪辑电影第一部剪什么是没有明确规定的,结合自己的喜好就可以了。一般剪辑电影分三步:
1、初剪,在初剪阶段,导演首先会将之前的拍摄素材,按照脚本的顺序组接起来,然后剪辑成一个没有视觉特效、没有旁白和音乐的版本。
2、正式剪辑,这个阶段就是精剪,精剪部分,首先是要对初剪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将特技部分的工作合成到广告片中去,广告片、画面部分的工作到此完成。
3、合成,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以上所有元素并的各自音量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并合成在一起。
4. 求二十部剪辑经典的电影
《终结者1》《终结者2》尤其是2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
《真实的谎言》《深渊》《异形》《第一滴血2》这都是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经典剪辑经典电影。
《绝地战警1》《绝地战警2》《勇闯夺命岛》《世界末日》这几部是大导演迈克尔 贝的经典制作,绝对让你看的过瘾,再《逃出克隆岛》的惨败后,她重整旗鼓,一鼓作气又拍了《变形金刚》。
我好向已经说了11部了,还差9部啊,好难找啊
你可以看一下《惊声尖笑》系列,4部,也也是剪辑经典之作,虽然是搞笑的,
其他的你就要看香港电影了比如刘镇伟的《大话西游》《整鬼专家》
其他给你介绍的就比较散了
《我 机器人》《黑衣人》《蜘蛛侠》系列,这些好像你都应该看过,但真的是剪辑的很好的电影,对不起,还又别的事情,就不多说了。有什么想问我的,下次留言。
剧情不在乎,好不好看也不在乎,那仁兄你想拍电影是不,早说吗,你多看看黑泽明,迈克尔 贝,贾樟柯还有刘镇伟的电影就好了,他们剪辑的水平绝对一流,日本自黑泽明以后就没什么好导演了,但幸好还有北野武这样的好演员,你可以看一下他主演的几步电影《大逃杀》《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坏孩子的天空》这你尤其注意以下《菊次郎的夏天》
再一个1998年以成本极低但票房却丰收的电影名叫《四月物语》也很好,这不是部很好看的电影,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我想对你想要的剪辑的效果会有挺大的帮助。
好莱坞的剪辑大师还是詹姆斯卡梅隆了,但他的电影真的很少,大概7部把。只能帮您到这里了。
5. 剪辑电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最早的电影剪辑是出现在1902年拍摄,1903年面世的电影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中。说来有趣,电影剪辑的出现还和爱迪生有关。在这之前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只有一个长长的镜头,多数都是表现风景或者一个简单的场景,没有故事情节可言,影片的长度只取决于胶片的长度。当爱迪生创办的电影公司想要增长影片的长度时,爱迪生找到了Edwin S. Porter,于是后者创作出了这部划时代的电影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这部电影共有7个镜头:
The Fireman's Vision of an Imperilled [sic] Woman and Child.
A Close View of a New York Fire Alarm Box.
The Interior of the Sleeping Quarters in the Fire House.
Interior of the Engine House.
The Apparatus Leaving the Engine House.
Off to the Fire.
The Arrival at the Fire.
在这部电影诞生之后,经过法国人梅里爱,美国人格里菲斯,苏联人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以及匈牙利人贝拉巴拉兹等电影艺术家的不断奋斗,终于积累了一整套电影特殊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法 并且上升为理论,这就是蒙太奇理论,而后发展成为剪辑艺术专业,完成电影蒙太奇形象的再塑造和再创作 。
6. 世界着名的电影剪辑大师是谁代表作是什么
沃尔特 · 默奇与电影剪辑艺术
一、沃尔特 · 默奇(Walter Murch )其人
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导演恐怕能举出一打,但最伟大的电影剪辑师只有一个,那就是沃尔特 · 默奇。
默奇的名字不为大众所知,这是由其工作 的性质决定的:剪辑。一部上佳影片能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人物情感和命运之中,而完全看不见剪辑的痕迹,这是剪辑师的至上功夫,而剪辑,正是电影区别于摄影、戏剧、表演、文学,最终宣告自己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的标志。作为剪辑大师,沃尔特 · 默奇在黑暗的剪辑室内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好莱坞被尊为“ 教父” ,当然不光因为他为科波拉缔造了《教父》三部曲的传奇,更因为他为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剪辑师作为“ 看不见的艺术家” 普遍不为外人知的情况下,沃尔特 · 默奇是全世界唯一频频出现在人们文化视野中的剪辑大师。
默奇是美国七〇年代崛起的“ 学院一代” 电影人之一,这群人都是各大学电影学院毕业生,包括弗兰西斯 · 科波拉、乔治 · 卢卡斯、史蒂芬 · 斯皮尔伯格、马丁 · 斯克西斯等一班复兴好莱坞、创造了一大批现代电影经典的大师们,而沃尔特 · 默奇正是他们背后那双“ 看不见的大手” ,赢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和美国电影学院的多项嘉奖。他于1960 年代末与科波拉和卢卡斯在旧金山共同创造了北加州的电影工业从而为洛杉矶的好莱坞带去新的风气。从1969 年为科波拉的《造雨人》(The Rain People )作音效剪辑开始,默奇先后创造了《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 ,1973) 和《教父》(II 、III) 的音效和《教父I 》的画面剪辑, 1974 年为科波拉的个人最爱之作《窃听大阴谋》(The Conversation )做音效设计赢得奥斯卡提名并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和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因在科波拉1979 年版《现代启示录》中杰出的音效设计而获得奥斯卡奖。1996 年,因为沃尔特 · 默奇为《英国病人》的画面和声音的诗一般的剪辑塑造,而史无前例地一人独得两项奥斯卡奖。四十年来,经沃尔特 · 默奇之手而呈现银幕的着名电影,除了《教父》三部曲和新、旧版《现代启示录》,还有《五百年后》(THX 1138), 《朱丽亚》(Julia, 1977 ), 《人鬼情未了》(Ghost, 1990), 《布拉格之恋》(又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8 ),《天才的雷普里》(The Talented Ripley,1999 )以及最近的《冷山》(Cold Mountain, 2005), 《锅盖头》(Jarhead, 2006 )。经他编剧导演的《回到奥兹国》(《绿野仙踪》续集,1985 )虽票房不佳但业内人士相当推崇。1998 年,他按照奥森 · 威尔斯遗留的笔记而主持重构/ 复原威尔斯1958 年的经典之作《历劫佳人》(Touch of Evil ,又译《狂野生死恋》) 被称为权威的“ 导演版” ,2002 年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委托修复爱迪生1894 年的第一部有声电影《迪克森的小提琴》,这是对他作为电影技术- 艺术大师地位的首肯,无疑是一种特殊荣誉。在《现代启示录》的剪辑过程中,沃尔特 · 默奇创造了sound design( 音效设计) 这一概念,将电影音响从一种从属的、配合性的地位提升到了独具艺术表现力量的高度。
默奇学识渊博,被称为好莱坞稀有的文艺复兴式全才。他学艺术史出身,熟悉音乐,建筑,甚至物理学,在电影剪辑的间隙,默奇喜欢翻译意大利诗歌,并对人的知觉系统、宇宙学、以及科学史的研究深感兴趣,1995 年以来他根据“ 旅行者号” 空间探测器和哈勃望远镜发回的数据重新阐释古代的行星定律和恒星图。默奇现居旧金山乡下,面对一片湖泊,没有电视,自酿蜂蜜。
二、沃尔特 · 默奇的书
《眨眼之间:透视电影剪辑》由默奇1988 年在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委员会的演讲记录稿修订而成,部分内容也曾包括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戏剧影视学院1990 年2 月的高级剪辑课程内。它不是一本关于如何剪辑的技术手册,而是关于剪辑的思考和对电影与人性关系的独特洞见,其中最容易为人所记住的,莫过于作者将剪辑跟人眨眼的内在心理- 情感机制进行观察比较所得出的“ 一个剪切就是一次眨眼” 的结论。该书自1995 年出版以来,立即成为英美各大学电影专业学生的必读教科书,更成为一般人文学生从电影内部来认识和了解电影的难得的入门参考。默契以生动而浅易的文字,将电影剪辑的多层面的问题写得极富启发性,从最最基本的为什么剪辑是有效的谈起,默奇带领读者一口气把电影剪辑的美学与实际问题都一一检讨,并就连续、非连续、梦与现实的关系,好的剪辑的标准,眨眼的情感意义及其与剪切点的关系,数码剪辑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更重要的是,默奇在书中与读者分享了他在剪辑那些着名的电影时的思考与体会,他用不同的比喻来解说电影剪辑的深意,把古典音乐,梦的解析,摄影,甚至遗传学、天文学、邮政服务等都跟电影关联起来无所不谈,非常具有启发性。默奇从《冷山》开始使用苹果公司被视为低成本、“ 业余” 的电影剪辑软件Final Cut Pro ,不但将该软件介绍进好莱坞,更直接影响、推动了全世界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制作。有趣的是,默奇至今保持使用旧式剪辑机那样的站立工作姿势,因为他认为电影剪辑是一种全身的舞蹈,坐着是无法跳舞的。他说。
7. 你还记得剪辑的第一个视频是什么吗
《疯狂动物城》:2016年度最佳动漫,也是奥斯卡最佳动画,管是剧情的推进,还是细节的处理,或者是笑点都很令我满意,所以我剪辑了他。
8. 关于之前看了一个电影剪辑里的一部电影
死亡诗社
9. 简述电影剪辑发展历史
电影剪辑的历史的回顾后期剪辑
在研究电影电视剪辑时,回顾一下电影电视有关方面的发展历史是极有益的,尤其在我国,由于长期处于闭塞状态,如对世界电影历史的发展研究是从七十年代末才真正开始的,这些客观原因造成大多数电影电视创作人员,甚至包括理工作者,对电影电视发展到今天的来胧去脉十分生疏,甚至产生错误的理解。譬如有人认为,那个“轴线”规律是爱森斯坦发现的。事实上是美国的格里菲斯发明的,而爱森斯的理性蒙太奇恰恰和这条轴线的规律是针锋相对的,因为理性蒙太奇不叙事。可见,我们必须了解电影电视发展的前进方向。
在电影发明之初,人们并没有剪辑这个概念。电影摄影机的发明家只是想到要用它来纪录生活中的活动影像,如卢米埃尔所拍摄的早期影片(用现在的概念来说只不过是一个镜头而已)如“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进早餐”等等只不过是从开动摄影机到停机的一段不中断的活动影像纪录。如果把这种纪录称作一部影片的话,那么也就是一个镜头一部影片。其内容只不过是还放一段生活活动影像的忠实纪录而已。后来当拍摄影片的人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偶然停机,然后又重新开始拍摄,结果洗印出来的影像却出现一种意料不到的效果:比如说,在发生机械故障前,那个
拍摄者是在拍一辆行驶的马车,当机器修复后,他又重新拍摄时,马车已经驶走,他虽然没有移动机位,但是拍摄到的却是另外的景象。而在不中断的还放时银幕上的效果却是那辆马车象变魔术似地突然消失了。在那时人们就把这种视觉效应叫做“停机拍摄”,电影的构成手段从此开始变得复杂了。停机拍摄至今还是一种有用的手段,例如在好莱坞影片《漫长的一天》的开端,德国将领隆美尔在英吉利海峡的海岸边向他的下属训话时,他的背景是大海,但是话讲到一半,他的影像突然消失了片刻,然后又重新出现。早期的电影创作者如梅里埃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发挥了停机拍摄的效
果,在拍摄下来的舞台面上造成了许多舞台上不可能出现的魔术般的视觉效应。他的《月球旅行记》(1902)则进一步发展了停机拍摄的效果。他把一个镜头变成他的影片故事中的一个段落,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场戏的概念,就像舞台剧中的“幕”。他还意识到画面的左右方向,以及人物的上场与下场(即出画与入画)。在科学家们登上火箭出发的那场戏中,无论是科学家还是那些前来欢送的身穿浴衣的女郎们,以及在月球上的宫殿中的生物,都是按左右水平方向排成一行,这正是舞台的第四面墙的观念。他的镜头内有运动,还十分活跃,但是摄影机是从来不动的,甚至连背景都是布景向摄影机靠近或远离,而不是摄影机在推拉。请记住,固定机位和左右排列或横移的运动,这是最原始的电影概念,并不是什么新手法。后来电影创作者逐渐明白,这还不能算作是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实质。
尽管梅里埃的想象力是非电影的,但是他毕竟是第一个发挥了想象力的电影创作者。他的影响相当大,直到本世纪的前十年,许多电影创作者,尤其是法国的电影创作者
还在仿效他的作法,在银幕上变魔术,比如说齐卡的《滑溜的吉姆》(1905)用停机拍摄来表现那个狡猾的时隐时显的吉姆,警察总是抓不住他。总之,他们的作品全都是一个段落一个镜头,而且是按时间顺序发展,摄影机紧紧抓住主人公,寸步不离。这类一个镜头的影片中没有时空的跳跃,也没有事件发展的省略。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至少是全景。
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和巴赞等都注意到,卢米埃尔和梅里埃两人各自发挥了电影两个潜在发展方向。卢米埃尔是朝着忠实的纪录现实生活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纪录电影的前身。而梅里埃则是朝着在银幕上再现一个世界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虚构的故事片的前身。但是,即便是故事片,它所使用的手段依然是纪录,也就是把那虚构的现实纪录下来。电影电视的纪录本性所带来的正是逼真性。除了动画片以外,这是任何片种所不能忽略的。
(一)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电影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一个美国人开始的。受雇于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工作室担任摄影师与导演工作的爱德温.鲍特在1903年拍摄了两部重要的影片:《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和《火车大劫案》( THEGREAT TRAIN ROBBERY )。在《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中,鲍特非常流畅而自由地在不同的地点来回切换,他的镜头从属于叙事逻辑,而不是紧紧追随主人公在逐个场景逐个场景中的活动。这是电影表现手段上的一大突破。比如说,开始是那个消防队员在做梦,梦见了他的妻
子和孩子,火警铃惊醒了他。消防队员们紧急集合的一系列行动,最后奔上消防车,消防车在大街上奔驰,着火的房子,消防车到达火场,然后是室内(等待救援的遇难者的视点)和室外(救援者的视点)的交叉切换,最后那个消防队员把自己的妻儿救了出来。做梦的镜头使用的是漫画的成规,一个气球式的框边(直到格里菲斯才开始采用直接的切换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火警铃响的那个镜头,鲍特是用近景拍摄一只手伸入画面拉响警铃。而从梦转到警铃,以及从警铃转到消防队员的出动用的是叠化,其它镜头的衔接用的是切换。而救援工作的室内室外两个场景的交叉切换形成了 一个段落,这也就是说,鲍特已经改变了梅里埃所代表的一个镜头形成一个段落的做法。看来,鲍特已经意识到一部影片的结构不是一个镜头的一场戏,而是由若干镜
头形成的段落。而且他已经采用了后来苏联蒙太奇学派所说的“创造性地理”或称“地理蒙太奇”。比如说,火场室外的景显然是一幢真的房子的外景,而室内的火灾则是在摄影棚内拍摄的。鲍特似乎已经感觉到电影的镜头逻辑可以创造一个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地点。
(二)《火车大劫案》
而在随后的那部《火车大劫案》中,虽然前面还是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来叙事的:火车站的报务员被强盗绑了起来,并击昏了,然后是强盗潜入列车,抡劫邮件车厢,打死一个列车员,占领车头,停下车来,把车头与列车分开,抢劫乘客,打死其中一个企图逃跑的乘客,登上车头,把车头驶走,开到预定地点下车,奔向树林中事先备好的马匹。这些传统拍法的镜头剪辑得很流畅,外景也拍得很美。但是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段落,鲍特使用了新的剪辑思想。在这一段落里明显出现了时间的省略,并且还使用了一个摇镜头来跟随那伙强盗进入树林。下一个镜头鲍特却切回到开场镜头的那个地点,即火车站的报务室,表现人们发现了遭到袭击的报务员。虽然从故事时间上来说,这个镜头是跳了回去,并且离开了影片的中心(那伙强盗),但是从故事的连贯性上来说,却是合乎逻辑的。它回答了观众肯定要问的一个问题:怎样抓住那伙强盗?下一个镜头又是一个时空的省略。镜头切到一伙人在谷仓里跳舞,而被救的报务员后来也来到这个谷仓,报告他们有关强盗的消息。然后又是一个省略。民团已经开始在树林里搜索强盗。合理的叙事逻辑使观众很容易地就把省略补充了起来。鲍特展示了一种在电影形式中经常使用的有效方法来构成作品,即省略不重要的东西。传说这是出于偶然,因为他缺胶片。
无论如何,他毕竟是展示了省略的威力。我们在这部影片中还看到了纵深景的运用,我们看到报务室后窗外一列火车驶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部影片有一大半是在户外拍的外景。这在早期影片中是少有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后一个镜头是一个强盗在近景中朝观众开了一枪,这和整个影片毫无联系。那时的导演还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运用特写或近景。
(三)《义犬救主》(RESCIED BY ROVER)
同时在英国的布赖顿学派在进行着更有成就的研究。C。海布渥斯的《义犬救主》(1905)是在格里菲斯以前的最济流畅的剪辑,比鲍特的叙事结构和节奏更为超前。我们
来逐个镜头研究这部影片的叙事结构。第一个交代镜头是一个保姆推着一辆婴儿车,她得罪了一个吉普赛女人,那女人发誓要报仇。接着海布渥斯做了一个很大的省略。保姆发现婴儿丢了,于是奔回主人家去。第三个镜头是保姆冲进起居室报告这个不幸的消息。当她正在叙述这件事的时候,家犬罗弗在注意地听。然后罗弗跳出窗口。接下来是最精彩的段落:
在影片的最后一场戏里,婴儿、主人、女主人和罗弗在起居室幸福地团聚。海布渥斯在这里把归家的过程又完全省略了。看来海布渥斯认识到这一段在情绪上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注意,导演在这里用的几乎全是纵深景。)
这不叫文学性。这是模拟。在生活中,你告诉别人一件事,你有时就是把你的思维方式说出来而已:“我看见她走进王家的大门,手里还提着一盒哈尔滨的大号的蛋糕。我正好在对面铺子里修鞋。一小时后我又看见她出来,是王秀送出来的,两人可亲热了.......”
这个叙事用的全是视觉因素。就是这么回事。只要你在生活中注意从视听的角度来选材就对了。文学则是从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的角度从生活中来选材。只不过有时某种现象对两种媒介都合适。更何况文学是从生活中的视听因素中选择适合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描写的东西来写。它不会具体地把一个人走路的姿态一步一步地都描写下来,它的描写还是概括的,隐喻的,什么“大步流星地”,“一瘸一拐地”,而电影却是非常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