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开创香港电影新武侠电影之风的是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开创香港电影新武侠电影之风的是

发布时间: 2022-05-20 02:43:27

Ⅰ 24年前哪一部武侠片被誉为新派武侠的起点

1992版的《新龙门客栈》


Ⅱ 同是李连杰成龙接班人,为何赵文卓越走越远吴京越走越顺

90年代初期是香港新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李连杰、成龙等武打巨星都是在那段时期凭借无数辉煌战绩被影迷"封神"。


自2012年后,赵文卓接的《大武当之天地密码》、《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全城通缉》、《荡寇风云》等无疑不是一个又一个的"烂片"。

期间还因为跟甄子丹合作电影《特殊身份》时闹不和,因此被扣上"耍大牌"、"脾气差"的帽子。

香港电影大片有哪些

1、《警察故事》

是嘉禾电影有限公司发行的动作片,由成龙执导,成龙、张曼玉、林青霞、董骠、太保等主演。该片于1985年12月14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该片讲述了警察陈家驹冒死抓捕大毒枭,由于证据不足,被人陷害设计嫁祸杀死同事,于是走上了为自己洗脱不白之冤道路的故事。

Ⅳ 什么是“新武侠电影”

【转贴】 江湖夜雨十年灯:谈“新武侠”电影
魏君子

记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末期胡金铨、张彻等人拍武侠片时,就有人称他们的作品为“新派武侠电影”了。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以徐克、程小东为首的一批导演拍出的《黄飞鸿》、《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等片,同样被定义为“新武侠电影”,并且带动了当时华语电影界争拍武侠片的热潮。进入二十一世纪,李安以一部《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使中国的武侠电影真正走向世界。不过,未等我们这些武侠迷的振奋心情消退,如今张艺谋雄心勃勃制作的《英雄》又隆重上演了,听他讲“要力求跳出传统武侠片格局”的意思,似乎是也想打造出个不同以往的“新”武侠电影。而此时已经有些英雄迟暮、但仍不失为一代武侠片宗师地位的徐老怪,同样也来了句:传统武侠电影现在已走到尽头,要想真正振兴我国这门独特的类型电影,就要找出“新武侠”的概念——既如此,我们在讨论张艺谋的《英雄》到底算不算“新武侠”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以前拍摄的那些经典武侠电影,倒底靠什么令我等荡气回肠、沉醉不已呢?是武打场面的视觉冲击,还是江湖侠士的万丈豪气?是人物形象,还是风格意义呢?

其实谁都明白,“新武侠电影”这个概念是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并且与时俱进的。胡金铨以及后来徐克的武侠片之所以都被称之为“新”,自然是相对于过去的武侠电影而言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武侠片,除了胡鹏、关德兴的《黄飞鸿》系列稍见特色外,基本没有进步,还停留在二、三十年代《火烧红莲寺》制作粗糙、手法呆板的剑仙片水准呢。因此胡金铨的《大醉侠》、张鑫炎的《云海玉弓缘》、张彻的《独臂刀》一出,其吸收国粹文化、借鉴西方牛仔日本武士电影拍摄技巧的精心制作,立时引起轰动,由此产生了第一代“新派武侠片”。只是到得七十年代,王羽、李小龙、成龙将时代背景由古代拉近到近代甚至现代,由此古装武侠片遂分化出功夫格斗片一支,而其本身的发展却变得缓慢起来。八十年代傅奇、张鑫炎去内地拍的《少林寺》、《少林小子》等影片,虽然闻名中外,并掀起内地“少林”等门派功夫电影的一番热潮,但手法境界却并未超出旧时架构,只能说是延续,算不得创新。至于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中有一些导演(比如徐克的《蝶变》、谭家明的《名剑》等)企图突破之前武侠片的模式,借武侠片这一类型阐述个人艺术旨趣,确实也颇有新意,只可惜在当时未成主流,稍纵即逝。然而其后不久,徐克借助从好莱坞学习的高科技打造的《新蜀山剑侠传》尽管在当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却为将来第二代“新武侠电影”的闪亮登场埋下了伏笔,同时亦奠定了技术基础。

如果让我们这批生于七十年代(或者可再扩大到八十年代初期)的青年影迷评出自己心目中的经典武侠电影,相信入选的大多数作品会是拍摄于九十年代至今的一批“新武侠电影”。究其原因,固然有我们迄今十多年观影时代的难忘记忆作祟,更大程度上还是自1990年开始,徐克以《笑傲江湖》及其续集《东方不败》书写了武侠电影新篇章的序言,之后香港的王家卫、于仁泰、刘镇伟、王晶,台湾的朱延平和赖声川,内地的何平分别以自身对“武侠”的独特理解,运用全新的电影语言,风格或中正大气、或另类颠覆、或后现代搞笑、或粗砺强悍,叙事手法、场面调度、特技画面、人物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更加贴近时代精神和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与审美习惯。与以往武侠电影相较,单单一个“新”字恐怕是难以概括的。

前文已经提到,是《笑傲江湖》拉开了九十年代至今华语新武侠电影的序幕。这部由徐克电影工作室制作的电影本来由当年武侠片大师级人物胡金铨担任总导演,但后来他因与徐克等人在创作理念上出现重大分歧,而中途退出剧组,余下部分由徐克、程小东、李惠民补拍完成。对于这部集四位导演之功的《笑傲江湖》,记得有人这样评价:“既有胡金铨古朴的浪漫风格,造型具有中国古代木刻白描人物画的意趣;又有徐克式的天马行空、迅速流畅的武打设计和角度多变的镜头和剪接;可谓写实与想象并行,视觉上有一种潇洒的美感。”不过,依在下个人看法,这话恭维成分居多,而且避重就轻,画面、武打、剪接对于武侠片来说固然重要,故事、结构却是任何影片成功的关键(在笔者看来,张艺谋的《英雄》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再看《笑傲江湖》,整部影片哪里都好,就是故事讲得差了点,出现与原着无关的东厂太监情节是胡金铨拿手的好戏;而令狐冲到处和人扯闲篇以及片中人物嘴中所说皆含针贬时弊借古喻今的寓意则是徐克擅长的噱头,两者的融合显然并不成功,但是影片的整体风格、场面调度、武打编排、镜头表现、画面意境和优美的音乐都足以让人不去理会故事架构的缺撼,因此《笑傲江湖》在票房上还是取得了成功,并且成为新旧武侠电影的分界岭,更直接影响了以后的武侠电影创作。

至于1992年拍摄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虽然没了第一集很明显的胡氏古朴凝重风格,但却显得更加浪漫肆意,动作场面天马行空,画面剪接快速有力,故事情节比之前集也显得集中紧凑,影片以东方不败的成王败寇经历和与令狐冲的情感纠葛驾构全篇,借退出江湖与雄霸天下的主题纠葛借古喻今,极富张力,令观众为之倾倒。而林青霞成功反串的一代枭雄东方不败的形象以及挥手之处飞沙走石血肉横飞的动作场面,更成为滥殇,使得其后的主流武侠电影只能望洋兴叹,勉强算个跟风之作罢了。

《东方不败》上映的同年,徐克又重拍了胡金铨的经典名作《龙门客栈》,影片在消解了胡金铨老版《龙门客栈》凝重、严肃、阳刚风格,代之以凌厉、肃杀气氛的同时,又以风骚老板娘金镶玉(张曼玉饰)嘻笑怒骂、调风弄月营造了以前武侠片中少有的暧昧意味,武打场面则精彩纷呈、紧凑潇洒,介于《黄飞鸿》与《东方不败》之间,别有一番风景。

尽管徐克对武侠电影的贡献极大,如借古讽今的政治立意,武林风云的写意刻画,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尤其令后来的同类电影难以企及。但要论其被人模仿借鉴最多的,却是充满想象力的动作场面和旧瓶装新酒的翻拍。程小东、袁和平甚至元彬、马玉成等知名动作指导在与徐克共同打造多部武侠片经典之后,又在其他影片中重复了这些武打场面,当然使人感觉似曾相识。而翻拍旧片、旧题材则成了整个九十年代港台武侠片群体的重要特征,《新火烧红莲寺》、《新流星蝴蝶剑》、《新少林五祖》皆是旧片经典的借尸还魂之作。不过,在产生了一大批模仿徐克武侠片风格的烂片(如《刀剑笑》、《新冷血十三鹰》等)之余,刘镇伟、王晶、朱延平等人又尝试用后现代的搞笑方式对旧式武侠片进行了疯狂的颠覆,而这主要体现在对英雄侠客的形象塑造上。尽管徐克影片中的侠客们也是个个伶牙俐齿,滑稽幽默,但还不失为英雄本色,而在《东成西就》、《武侠七公主》、《九尾狐与飞天猫》等片中,侠客剑士再也没有往日武侠片中英雄正气的高大形象,相反却不是猥琐无能,就是胆小怕事。行侠仗义早成了无关重要的末节,倒是一些现代人的世俗观念成了他们的行事箴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到这里却成了游戏江湖、快乐无比。其实,这类搞笑武侠片的目的主旨只是迎合当代大众欣赏口味而已,至于什么后现代的颠覆解构倒更象是商业追求中的无心插柳了。

在很多人眼中,武侠电影作为类型片的一种,自然应以娱乐性和大众化的商业标准为衡量准绳。由此而言,经典如徐克的《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等片对动作技术的纯形式追求亦超过影片内容本身,出来的效果自然好看,娱乐性十足,而营造出的意境又能让普通观众感受到几许艺术味道,这才是主流电影,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最佳典范!相比之下,香港王家卫固执营造的既超脱又迷失个人情感沙漠的《东邪西毒》;台湾赖声川夹杂着微妙禅意与社会批判、并且内容晦涩难懂的《飞侠阿达》;内地何平拍摄的西部色彩浓重、粗糙有力的《双旗镇刀客》倒更象是充斥着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电影。他们完全跳脱传统武侠片的模式,营造出全新的江湖意境,人物形象或是醉生梦死、执着寂寞的沙漠过客,或是大智若愚、洞若观火的俗世大隐,或是单纯平凡却又臻至人刀合一境界的少年刀客,总之务必体现作者的独特创作意识。可以说,这几部影片即便在这股“新武侠电影”风潮中仍可称得上另类、新奇之作,其可嘉的探索精价值在电影史亦可留有一席之地。但此类个性十足的武侠片却注定会因其重艺术化处理,缺乏娱乐噱头的特质,落得个叫好不叫座,难以令普通大众理解甚至望而却步的结局。

记得有人曾认为是1994年王家卫那部遭遇票房惨败的《东邪西毒》终结了九十年代港台“新武侠电影”热潮。但笔者却觉得并非如此,无论是拍摄时间,还是上映时间,黄泰来的《刀剑笑》都比《东邪西毒》要晚些,而正是因为《刀剑笑》这类跟风抄袭的烂作横行,败坏了观众的胃口,才将风头正劲的“新武侠电影”逼向绝路。使得1994年之后数年,港台大银幕上很少再见到武侠电影的踪迹,倒是文隽、刘伟强制作的由漫画衍生出来的变种剑仙片《风云雄霸天下》和《华英雄》等红火一时,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2001年,《卧虎藏龙》获得票房与奥斯卡取了得双重成功,同时亦令已经少人问津的华语武侠电影重新焕发生机。客观地说,《卧虎藏龙》如舞蹈般优美的武打场面和中国山水的如诗意境乃是师法自当年胡金铨的经典武侠名片,就拍摄武侠类型电影的规则而言,并未有实质性突破。唯一让人新奇的却是该片的女性角度造就了温婉暧昧的情感氛围,使得俞秀莲和玉娇龙两位坚忍女性的形象远比李慕白、罗小虎鲜明得多——恐怕这也是《卧虎藏龙》能被西方观众接受的重要原因吧。

至于最近正热映的国产商业大片《英雄》,尽管其宣扬的“胸怀天下”英雄观比以往武侠电影里草莽豪客只为个人恩怨便动辄打杀的境界要高出很多,但因其演绎得不是很到位,导致许多观众并不认同,恐怕这是张艺谋没有料到的。还有李连杰、梁朝伟等众多明星诠释的英雄形象符号化严重,性格情感变化发展不够明显,亦是遗憾。不过,《英雄》效仿《罗生门》的三段回忆式叙事结构与以五种颜色画面营造的情节意境在武侠电影中却算得上创意之举,值得鼓掌。

说起来,武侠电影发展到现在已有几次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而且能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年龄、阶层观众的喜爱,归根到底应是华人共通的传统文化和认同的侠义精神起了重大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观念和欣赏水平的提高,武侠电影要想生存下去甚至再度辉煌,惟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呵呵,借用一下没问题吧?)。因此,张艺谋的《英雄》在创新方面虽然还远谈不上徐克提出的“新武侠”概念,但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未尝不是一种可贵的探索——尽管我们还不好评述它到底成功与否。

希望自《英雄》始,无论成败,武侠电影能找到一个新的起点。
http://www.joy001.com/bbs/index.php?showtopic=9597

http://www.xinxianet.com.cn/html/pinglun/yingship/1430.html

Ⅳ 香港武侠电影鼻祖楚原去世,享年87岁,他生前有过哪些成就

他拍过很多部有名的电影,而且喜剧片七十二家房客,还刷新了香港票房的记录,并且被誉为最懂古龙的人,并且还获得了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Ⅵ 【满分急求】为什么徐克在武侠电影的地位那么高

股侠aaa,你好,我也曾对你的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以下所说旨在探讨,望楼主不要见笑。
曾经,香港电影在世界电影界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鼎盛期的香港电影每年大约贡献出200到300部电影作品。好像看起来不太多,但是对比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的人口数量和面积,这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了。
香港电影所涉题材广泛,类型多样,也不乏一些知名导演,但是当得起大师级电影导演称号的确实不多,通常大家认为能称得上大师的,胡金铨(武侠片),李翰祥(风月片),张彻(武侠片),徐克(武侠片),王家卫(文艺片),许鞍华(文艺片),吴宇森(黑帮片,开创暴力美学),寥寥几人而已,杜琪峰(黑帮片)也可勉强算作一个。这其中,为我们华语圈独有的却是只有武侠片一支而已,武侠电影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影片类型,跟美国的西部片,日本的武士电影一样,是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所做的独有的贡献之一,也是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类型片。
扯远了,现在单说徐克,徐克的个人经历你可从网络中查阅,徐克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一个比较专业的电影人,尤其在创新方面,更是敢为人先。你说到了《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这个电影,你可以看看此片的制片人,监制,编剧等都有徐克参与其中,关于制片人,监制,编剧的具体负责事务你可看看网络,这里要指出的是,香港电影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电影市场,导演有失并不是最强势的人物,决定一部影片基调和艺术品味的往往是剧组里最有权力的那个人。大家都知道徐克较早成立了徐克电影工作室,跟李修贤的万能影业,杜琪峰麦兆辉的银河映像一样,属于专门为投资方提供影片的独立制作公司。这里所说的投资方是指金公主影视公司。哎呀,讲到这里又不得不提邵氏和嘉禾,怎么说呢,早期香港电影是邵氏独霸天下,后来是与嘉禾并列称雄。金公主属于后起之秀,在人才方面较之上述两大公司都有所不及。主要是靠投资给独立制作人来获得片源。徐克电影工作室正是这种独立制作人中最有名的一个。你可以看看徐克电影工作室的一系列作品,从开山之作《上海之夜》到《英雄本色》等等,佳作层出不穷。《英雄本色》更是让吴宇森开宗立派,名留青史,这其中,徐克作为老板,作为此片的制片人,监制,功劳可说是一点都不亚于吴宇森的。吴宇森在碰到徐克之前指导的大多是喜剧作品,甚至混迹台湾,无人问津。正是在认识徐克之后才一飞冲天,成为首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名字的华人导演。此处可看出徐克的识人之明。
徐克跟程小东的关系较为复杂,一般认为是徐克和程小东共同开创了新派武侠电影。《倩女幽魂》系列和《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以及《新龙门客栈》这几部电影都有两人的共同参与。这里你可以对比过程小东的其他的没有徐克参与的作品(能记住几个呢),更可看出徐克在这几部电影里注入了什么。其实,大多数人提起程小东,更看重的是他在武术指导方面的成就和贡献,所谓的五大武指(程小东,元奎,刘家良,洪金宝,袁和平),程小东擅长高来高去,动作飘逸的武打设计,在武指界也是独树一帜的。至于你提到的另一位李惠民导演,你去看看这个导演的其他作品吧。对比之后就可明白。
徐克对武侠电影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新方面,你可以看看老派武侠片的代表人物胡金铨,张彻,楚原的作品,再对比徐克所开创的新派武侠片,差别最明显的在于拍摄技巧和剪辑以及编剧方面。徐克擅长明快流畅的剪辑,再配上独具巧思的武打设计,让观众获得了更好的视觉上的享受和快感。这里着重说说《黄飞鸿》系列,这个更是徐克式武侠电影的集大成之作。该系列不仅成功挖掘了李连杰这个日后扬名于世界的功夫片巨星,更是掀开了黄飞鸿这个电影史上被拍摄次数最多的人物的新的一页。你看看徐克之前的黄飞鸿作品,徐克之前,饰演黄飞鸿次数最多,也最深入人心的要数关德兴老爷子的黄飞鸿了,看看那个形象,再看看李连杰的形象,看看当时的武打设计,再看看袁和平为新《黄飞鸿》做的崭新的武打设计,就可以看出徐克为武侠电影带来了多少质变。实际上,如果仔细一想的话,我们能记住的,耳熟能详的武侠作品(这里不提胡金铨以及张彻的作品)有多少?成龙的动作片严格来说不算武侠片,属谐趣功夫片,周星驰的古装喜剧更称不上侠字了。我自认看港片也不算少了,勉强可算个武侠迷,但是真正经常被提及的,称得上代表性武侠作品的,也就徐老怪参与其间的那些作品最为津津乐道了。
所以说,徐克的主要成就是为武侠片注入了崭新的理念和技术,用习自西方的技术来重新包装传统武侠片,当然,我也不是说徐老怪是完美的,尤其近年来所拍摄作品,在骨灰级武侠电影迷来看是大不如前了,从《新蜀山剑侠》到《七剑》再到你提及的《龙门飞甲》,一部不如一部。尤其是《龙门飞甲》,简直是徐克近年来最大的败笔之作。个人认为,这个电影是无法和《新龙门客栈》相提并论的,首先此片严重妥协市场,启用了一些根本不该出现在武侠电影里的人物。看似中港台三地精英荟萃,其实是为了照顾到更多的观影人群而不得已为之的做法。另外,武打设计方面没有新意,我看过之后能想起来的武打场面几乎没有。剧情方面更是前后不能自圆其说,漏洞百出,而最最不能忍受是,徐克居然为了突出3d效果,刻意增加了几场凸显该片3D电影的镜头。这个最令人讨厌了。可见,票房的成功不见得是影片有多高的质量水准。只能说明其营销手段正确了。其他的不多说了,这些可能您就不爱听了,呵呵。
我自己也只是香港电影的普通爱好者,水平自然有限,文笔更是极差,而且常常前言不搭后语,甚至文不对题。希望我没有让你越看越糊涂。好多地方我也没说清楚。如还想了解的更为广泛和专业,推荐你看一些比较专业人士的论述吧,一个是魏君子写的《香港电影史话》,此书较为详细的论述了香港电影自邵氏公司成立以来的关于香港电影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掌故。看过之后我没说清楚的地方你自然就清楚了。另外你可看看央视第十放映室的关于武侠电影的几个专题系列,对徐克作品的贡献和地位也有介绍。还有像《老梁故事会》里有一期专门讲《新龙门客栈》拍摄始末的,也可参看,如果想了解国外的专业人士对香港电影以及武侠电影所做的论述,可参看大卫波德维尔的《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当然,这只是建议,其实多翻翻网络里的关于各个相关人物的介绍,也可大致了解一些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吧。

Ⅶ 推荐几部类似《新龙门客栈》的电影

首推许冠杰版《笑傲江湖》
《东方不败》是其续集,虽然在大家口碑中《东》更具经典性,我却更推崇这一部。本片导演据说有老一代大师胡金铨,还有程小东,徐克,胡之徒弟许鞍华参与执导,开香港新武侠电影先河之作。同时期的香港新武侠重要作品都诞生于其后,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电影的拍摄手法颇有胡老先生的特点,每一个镜头都很漂亮,服装道具亦相当考究,与一般香港古装电影粗制滥造对比鲜明。更可贵的是,在片中刘洵 张学友 许冠杰等人的演绎下,故事显得戏味十足,颇有张力,午马,林正英客串的老一代江湖元老在湖上一曲《笑傲江湖》,煞那间,水平鱼跃,孤鹜齐飞,意境顿出。剧情连贯,动作设计亦十分出彩,程小东将原着中一笔带过的独孤九剑具象为撩剑式 破剑式等,很有看头。

==================================================
《六指琴魔》 经典谈不上,可看性还是不错的。

==================================================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虽然李连杰并不喜欢这部自己主演的电影,虽然因为武侠片热潮已过导致票房惨淡,但并不妨碍其成为武侠电影的一部可看性极强的经典。

==================================================
《太极张三丰》 李连杰的经典功夫片,片中那句“放下包袱,拥抱新生命”放之四海皆益。

==================================================
《少林豪侠传》 《少林寺》导演张鑫焱执导,内地功夫明星王珏主演,描写黄飞鸿比较成功的一部。

==================================================
白金手指原创,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新火烧红莲寺》 林岭东拍的唯一一部武侠片,监制大家都认识。

==================================================
《白发魔女转》 林青霞与张国荣主演,凭借本片,导演于仁泰得到好莱坞的注意,在后来遭遇瓶颈后,重于远赴好莱坞迎来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
《天下第一刀》 狄龙扮演谭嗣同,《武装特警》主演扮演主角大刀王五,武打戏在洪金宝调教下打得酣畅淋漓,狄龙保证了本片文戏的水准。

==================================================
《方世玉2》 剧情虽然夸张过火但很流畅热闹,最出彩的当属苗翠花的扮演者,今年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萧芳芳,郑少秋客串的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细心的可能会注意到郑少秋在1里演的是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也很有型,当然最有看头的还是李连杰的身手和元奎的武指,武打场面个人认为不亚于功夫片的巅峰《黄飞鸿2》。

==================================================
《赤脚小子》当今香港影坛大佬杜琪峰的作品,郭富城主演。当年由于一些电影之外的原因导致票房惨败,但逐渐在影迷当中竖起良好口碑,值得一看。

==================================================
白金手指原创,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至于像《新冷血十三鹰》《刀剑笑》《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 这种跟风烂片就不推荐楼主了,看了败人胃口。说句实在话,对于香港电影的衰落,这些垃圾片是要负上一定责任的。

Ⅷ 哪三部电影开创了香港新派武侠片A云海玉弓缘B大醉侠C独臂刀D无间道

三部电影开创了香港新派武侠片儿,选择abc。

Ⅸ 香港电影的类型

香港电影最伟大的成就是让世界知道了中国功夫,在李小龙成名之前,香港影坛就有关德兴、石坚等人出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这套系列关德兴拍摄了99部,有资格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说起武侠片,就是古装动作片,《云海玉弓缘》(1965)、《大醉侠》(1966)、《独臂刀》(1967)三部影片开创了香港新派武侠时代,古装武侠电影也成为香港影坛一个最赚钱的类型影片。 武侠片为了要展示侠客们惊世骇俗神乎其神的盖世武功,能想到的花样都要拿出来,吊钢丝、喷火、炸药、喷气、碎石……武侠片是虚实结合,既有真功夫的比拼,也有电影特技的渲染。 在武侠片之前的50年代,香港电影主要是文艺片和黄梅调影片最卖座,这一切都因为武侠时代的到来而改变了,
武侠片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张彻、刘家良、胡金铨,三位大师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对侠义和武术的理解。刘家良在邵氏时期大多拍摄古装片,但是他的电影中都是真功夫,这时的武侠片已经开始向功夫片转变。
所谓功夫片,70年代主要是指故事背景放在民初时代的影片,功夫片拍摄最多的还是张彻,《马永贞》、《报仇》、《大决斗》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民初功夫片和古装武侠片的最大区别在于武功的表现形式不同,功夫片极少数要吊钢丝,都是靠真功夫博得观众喝彩。
武侠片和功夫片齐头并进到了80年代,成龙虽然靠着《醉拳》扬名立万,但是在已经看到民初功夫片已经是日渐式微,他果断地决定开拍时装动作片《警察故事》,这是成龙动作电影生涯的一个转折,也是香港动作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从《警察故事》之后,时装动作片就在电影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不断引领潮流,风靡全球。
时装动作片不仅在时代背景上与民初功夫片不同,在拍摄手法上也有众多创新,最显着的特点,动作片的危险系数要远远超出了功夫片。现代都市中发生的激烈争斗,少不了枪支、飞机、汽车、轮船的参与,场面和动作都要比功夫片精彩许多,动作片要比功夫片具有更多的看点和更富有时代气息,它成为主流也是必然的事情。 功夫片是香港最大的特色,也是香港影坛最高的成就。喜剧片则是香港影坛历来的一个强项,喜剧片为世界通用,没有几个国家和地区不会拍喜剧片,这是电影观众最喜闻乐见的一个类型片种。
在香港,明星资源异常丰富,绝大多数影星都参与过喜剧片的制作。香港电影发展近百年,能称得上喜剧天王的仅有两个人,一个是平民喜剧天王许冠文,另一个是无厘头喜剧天王周星驰。香港喜剧电影30年来的喜剧最高成就,都体现在这两个人身上了。
除了两位天王之外,其他各路明星都会在喜剧片中一展身手。汗牛充栋的经典喜剧作品,就是他们付出汗水的最好结晶。喜剧片有像《半斤八两》、《天才与白痴》、《八星报喜》、《家有喜事》这样的普通喜剧,也有《醉拳》、《赌圣》、《武状元苏乞儿》、《功夫》这一类的多类型喜剧片,后者融合了功夫片、赌片等各类元素,使喜剧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不仅有功夫喜剧,也有喜剧鬼片、爱情喜剧等多种类型。香港影人这样天才的创造力,为港片在八、九十年代的兴盛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资源。
香港喜剧片进入21世纪,也和香港电影一样,进入了衰落时期,人才的大量匮乏,导致喜剧片变得不再搞笑。除了周星驰的一支独秀,香港近几年都没有堪称经典的喜剧问世。 它与警匪片的区别在于黑帮片中的警察只是一种符号象征。有兵就有匪,有黑就有白。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总要一物降一物。 黑帮片中的主角是黑道中人,故事也是讲述黑帮内部中的争权夺利,或是与敌对帮派抢地盘火拼。 邵氏时代的反映香港黑帮的影片较少,只有《香港奇案之龙虎武师》、《成记茶楼》、《大哥成》、《愤怒青年》等几部。
到了80年代以后,香港的黑帮电影逐渐有风起云涌之势。较为着名的有吴宇森执导的《英雄本色》、麦当雄制作的《跛豪》、林岭东的《学校风云》、罗烈执导的《冲击!天子门生》、刘伟强执导的《古惑仔》系列和《O记三合会档案》、杜琪峰的《龙城岁月》系列等等,这些黑帮电影几乎折射出香港黑帮的一段发展历史,夸张虚构的成分占去不少,只有个别事件可能是真实的。电影只是一种表现形式,香港也绝不是像黑帮片中描写得那样险象环生。早期的黑帮片只是为了吸引观众走入电影院,所以美化的成分居多。 警匪片绝大多数都是动作影片,情节惊心动魄,警匪之间的冲突不断为剧情掀起高潮。警匪片在香港电影中的历史源远流长了,香港电影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不少佳作面世。 警匪片突出的是警察的神勇,黑帮片着重刻画的是黑帮的凶残。看看杜琪峰的《大事件》和《龙城岁月》就会对二者的区别一目了然。
在香港电影最辉煌的八、九十年代,警匪片也同样发展到了一个顶峰的位置。吴宇森的《辣手神探》、《喋血双雄》,林岭东的《龙虎风云》、黄志强的《重案组》、刘伟强的《无间道》系列,都是警匪片近20年来的经典之作。
警匪片强调的是二元对立,兵与贼之间的斗智斗勇,善恶明朗、黑白分明。警匪片主要是靠火爆的动作场面招徕观众,所以也可以称其为警匪动作片。单纯像《无间道》系列那样用剧情撑起一部电影的警匪片,在香港近20年来的影史上并不多见,这也就是为什么《无间道》系列会在香港引起这么大轰动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香港是商业电影之都,文艺片鼎盛时期在60年代以前。邵氏兴起之后,大量的商业爱情巨制和功夫片的大行其道,香港的文艺片遂逐渐走向没落。
80年代初,香港由一批新晋导演发起了一场新浪潮运动,他们旨在拍摄有艺术品味的电影,以抗衡充斥市场的大量商业影片。香港文艺片终于在20年之后,迎来了第一春天。在那段时期,所有新浪潮的导演都贡献出自己的文艺佳作,方育平的《父子情》和《半边人》,许鞍华的《投奔怒海》、严浩的《似水流年》、张之亮的《笼民》等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大奖的殊荣,也成为经久不衰的文艺港片。
90年代以后,新浪潮运动已经渐渐没落,能在香港扛起文艺大旗的导演,只有许鞍华、王家卫、关锦鹏、陈果等少数几位导演。
香港文艺片导演中目前成就最高的是王家卫,他获得过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97),这是香港导演赢得的最高国际荣誉。杜琪峰近两年也异军突起,频繁亮相各大国际电影节,作品也时常被选中入围。
香港的文艺片主要是关注底层社会人的生活状况,写实有之,写意亦有之。王家卫关注的是都市男女的情感,透过他镜头娓娓道来一段段情真意切的香港往事。 鬼片是香港又一大招牌类型电影,鬼片中照样分为众多类型:僵尸片、幽灵鬼魂片、喜剧鬼片、功夫鬼片、爱情鬼片等等,真让人对香港电影人的创造力佩服得五体投地,真奇怪这样强悍的想象力。
鬼片在香港影坛也没落了,辉煌的时代同样也是二三十年前,徐克的《倩女幽魂》、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先生》系列、洪金宝的《人吓人》系列,还有诸如《猛鬼差馆》、《猛鬼舞厅》、《猛鬼霸王花》等等不一而足。香港的鬼片和其他类型片种一样,能走向没落也是咎由自取,跟风拍摄是最大恶习,不断地粗制滥造毁坏了一个原本很好的创意。鬼片至今已经鲜有佳作问世,倒是一些装神弄鬼的恐怖片还在银幕上惊声尖叫,可是远远不及鬼片来得生猛恐怖。 情色片也可以称之为三级片,但是三级片并不都是情色片,过多的血腥镜头也会被划为三级片一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电影中出现较多的裸露镜头的话,这部电影就是三级片。
香港电影情色片的源头大体上起自李翰祥,他70年代拍摄的大量风月片成为后来三级片的滥觞,李翰祥拍摄低俗的风月片也是迫不得已,做电影生意大赔,回到邵氏以后就只好听从老板的安排,拍一些自己根本不喜欢的电影。李翰祥就算是龙游浅水,再不济也是华语影坛一号响当当的人物,他深厚的国学功底不会就此荒废,他拍摄的风月片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是今天的香港导演无法复制的。
到了1988年11月10日,《1988年电影检查条例草案》正式生效,香港电影的名词条目中也从此多了一个“三级片”的名称。

Ⅹ 《新龙门客栈》是旧时代的恩怨情仇

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事实是,江湖中风云动荡,奸臣当道,宦官专权,赤子之心岂可苟且偷生于乱世无常?因为天生俱来的侠骨柔情,因为不离不弃的儿女私情,为了营救忠良之后,周淮安、邱莫言、金镶玉注定要在大漠之中、在龙门客栈相濡以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龙门客栈香烟袅袅,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他们的主子却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这里的人远离繁华与尘世,他们不相信正义、道德、是 非、法纪,他们坚守的是生存之道,他们不走官道,也不想涉足江湖,但他们却能够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江湖与官道之间,卖人肉包子,提供客房,赚钱,发财。这里 的人粗犷豪爽,野马无缰,爱恨分明,完全地恋爱自由和性开放,因为他们有一个风骚入骨的女老板。在她的打情骂俏之中,坐镇的是欲仙欲醉的男欢女爱。

但是,因为正邪势不两立,周淮安身在龙门关,万马千军随之奔腾而来,龙门客栈遂成江湖。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金枪刀匕最无情,剑已出鞘势难平。正所谓龙门山的风雨,说来就来,金镶玉一个小女子,恁她百般能耐也无法阻止大明东厂抢夺江山的铁蹄和高强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