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这一代香港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这一代香港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5-19 01:02:27

Ⅰ 你觉得周星驰星爷最好的三部电影分别是哪三部

周星驰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位喜剧演员,他也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时光,当然周星驰不但是对于我个人,对于整个80后这一代,都有着非凡的情感,周星驰在不同时期可以分纳出三部不同的代表性作品,大话西游算是周星驰早期无厘头风格的代表,喜剧之王算得上周星驰的一种自传,更是周星驰风格的一种转变,在这部作品当中包含着一正剧,也包含的一种无厘头风格,而功夫这部作品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也是难以复制的经典,所以大话西游,喜剧之王和功夫就是周星驰最好的三部电影。

在千禧年周星驰拍摄了喜剧之王,能够看得出星爷已经不再像曾经的那样嘻嘻哈哈,这部作品其实也是想表述着,周星驰这么多年奋斗在演员这条路上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剧中的人物,更是他的一种自传。所以由此看来,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在背后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只是很多人更注重于他光辉的一面而已。

Ⅱ 想问一部万梓良和郑裕玲演的一部鬼片,是一部很早的片子

万梓良和郑裕玲出演的鬼片是《撞邪先生》,是一部由王晶执导,钟镇涛、郑裕玲、万梓良等主演的中国香港片,1988年上映。

《撞邪先生》讲述了利志自幼有邪灵缠身,碰不得女孩子。一晚他参加酒会后送初相识之小雨回家,竟中途翻车。后小雨遇旧同学慈航,慈航精通术数命理,看出小雨将会有劫数,于是赠她七色彩带,叮嘱小雨切勿离身。

利志再遇小雨,两人颇投缘,但他怕小雨会被害,便不敢再进一步。小雨胡扯患上绝症,利志知道,不再顾忌。利母听法师说如能把邪灵转移到绝症女子身上,儿子就可脱身。

(2)这一代香港电影扩展阅读

《撞邪先生》演员表

1、万梓良饰演沈慈航

1957年7月25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演员。1977年,万梓良拍摄了武侠电视连续剧《三少爷的剑》,他在剧中出演谢晓峰一角,这也是万梓良的第一部作品。1988年,主演台湾导演蔡扬名的《大哥大》,饰吴进成,获第二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2、郑裕玲饰演曾小雨

1957年9月9日生于中国香港,演员、主持人。1975年中学毕业后入香港佳艺电视台艺员训练班。1976年,主持节目《这一代》正式出道。1979年任无线电视台演员,因主演电视连续剧《网中人》而知名。

Ⅲ 我想知道一些关于香港僵尸电影的东西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香港惊悚鬼怪电影的发展缓慢,影片数量质量皆远及不上喜剧、歌舞、武侠、功夫等类型片。至于僵尸片,更属于被遗忘的题材,偶尔几部如《僵尸复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尸片的简陋之作,并未引起反响。倒是1974年,邵氏电影公司与英国公司合作拍摄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尸和“湘西赶尸”传说的《七金尸》在当时颇受关注,影片由英国人执导,刘家良任动作设计,姜大卫、刘家荣等人联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结合的僵尸片。不过,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对该片的宣传攻势虽强,但由于影片风格怪异,内容杂糅,观众不能接受,票房最终惨败。并由此导致之后十年,香港鲜有人再敢碰僵尸电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许鞍华、余允杭、于仁泰等新浪潮导演拍摄的《疯劫》、《撞到正》、《凶榜》、《山狗》、《灵气逼人》等惊悚鬼怪电影,运用先进的拍摄技巧,个性化的创作理念,营造出空前的恐怖气氛,令本端口观众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应热烈;与此同时,洪金宝融合功夫喜剧与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则开创了“灵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极受欢迎;至此,香港的惊悚鬼怪电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势至今不衰。
低成本制作的“灵幻功夫片”大获成功,使得洪金宝和他的宝禾公司尝到了甜头。继《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之后,洪金宝又开始尝试将僵尸题材融入“灵幻功夫片”中,不过当时洪金宝等人对本土民俗传说的僵尸显然没有信心,而是想西风东渐,打算借70年代风行欧美的“吸血僵尸”吸引香港观众的眼球,因此,专门聘请了英国拍僵尸片的高手设计僵尸造型及吓人桥段——但后来洪金宝、林正英等人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发觉西洋吸血僵尸的意念始终无法与他们的灵幻功夫融到一处,便放弃了这一做法,转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风格与“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剧。灵幻”一脉相承,终于在1985年制作完成了香港僵尸片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之作《僵尸先生》。
“香港的僵尸电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尸还魂”。——香港影评人吴昊先生此话确实一针见血。单拿《僵尸先生》来说,当年功夫片中最常见的民初背景、师徒关系、斗趣情节都被编剧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关“僵尸”和“茅山术”的具体细节则极具民间色彩,用糯米、墨线、桃木剑、黄纸符降制僵尸的民俗传奇手法都被《僵尸先生》统统吸收,并被“九叔”林正英用极其专业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开来。僵尸的造型动作特征同样向民俗传说取经:身着清朝官服,双手伸直,双足并拢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别方位(同理,人闭呼吸可避僵尸,这也是《僵尸先生》最令观众印象深刻之处,由此该片在台湾上映时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尸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变僵尸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尸片的启发。另外,《僵尸先生》中的“灵异怪类”也并非全是“僵尸”,尚有王小凤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节,事实上《僵尸先生》以及以后的同类影片中也都有僵尸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现,而香港的僵尸片在某种程度上本来就应属于洪金宝开创的“灵幻功夫”片范畴,只不过可以独立成章罢了。
《僵尸先生》于1985年底公映,观众趋之若骛,票房狂收2000万,列当年十大卖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轰动。次年5月,宝禾公司再度出击,拍摄了《僵尸翻生》,影片将《僵尸先生》中的惊鸿一瞥的赶尸情节发扬光大。“湘西赶尸”的民俗传说被加以改良在银幕上蔚为奇观: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师前面摇铃引路,后面蹦跳着一串头贴黄纸符的僵尸,情景诡异新奇,令观众大为受落。而“僵尸翻生”则是影片最大的噱头:被赶之行尸被施法变成恐怖僵尸,茅山师徒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刺激搞笑,尽显黑色喜剧风格,自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同时也正是由于《僵尸翻生》延续了《僵尸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觉得有利可图,掀起了争拍僵尸片的热潮。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风之作上映,其中较有名气的有袁和平导演的《僵尸怕怕》、黄鹰导演的《茅山学堂》等。严格来说,这些影片虽然故事情节有所变化,但皆未跳出《僵尸先生》和《僵尸翻生》设定的茅山术斗恶僵尸的套路,尽管个别搞笑吓人桥段袭自西方吸血僵尸片,整体却仍是中国传统民俗趣味的体现。——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宝禾影业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尸片《僵尸家族》,则积极向国外电影偷桥,不仅在当时香港僵尸片中独树一帜,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场,受到热烈欢迎。。
说到《僵尸家族》与同期香港僵尸电影的最不同处是僵尸有了感情,僵尸原本被描绘成毫无人性知觉的怪物,而片中这三个僵尸因是父母与儿子的关系,自然舐犊情深。小僵尸误落人间,与几个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温馨有趣的小把戏,明显是抄自斯皮尔伯格《E.T》外星人故事,虽然只借了皮毛,僵尸倒也稍沾了些亲情友情气。不过,毕竟是嗜血杀戮的行尸走肉,最后一场僵尸大闹繁华都市的重头戏又借鉴了日本的怪兽电影的情节,香港观众看得离奇有趣,日本观众却是亲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尸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尸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后竟也出现了短暂的“僵尸热潮”,恐怕这是香港电影人所没有想到的。
(三)

1987年是僵尸题材风头正劲之时,引领僵尸电影潮流的宝禾影业虽然狠尝了几次“僵尸”的甜头,却没有接着抢市,而是拍了一部《灵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术鬼怪魂精之余,惟独没和僵尸沾边,只涉及了另一类民间传说中活人被术士施法控制的所谓“行尸”。不过,即便如此,片中吕方和小孩演的捣蛋鬼的服装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观众喜欢的清朝僵尸。另外,同期的几部喜剧片如《精装追女仔2》《福星闯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尸吓人的搞笑桥段,看来其时“僵尸”热潮的影响力已不仅限于同类影片。
同样在1987年,邓光荣的“影之杰”电影公司制作了一部完全不同于宝禾公司开创的茅山道士施法的新型僵尸片:《猛鬼差馆》。该片由两名在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电影人负责剧本编写和导演工作。其中一人叫做王家卫,本来主要为陈勋奇作编剧,但并不是很成功,还曾经因剧本编写太慢被新艺城炒了鱿鱼。另一人叫刘镇伟,本来不是搞电影的,早年在某财务公司工作,后来该公司搞起了电影,成立了“世纪”电影公司,他便成了该公司的制片经理。监制了《凶榜》、《杀出西盘营》、《烈火青春》几部“新浪潮”导演作品后,对电影的兴趣愈发浓厚,竟弃了制片经理不当,改做电影编导。两人合作的这部《猛鬼差馆》虽然是当时最热门的“僵尸“题材,却并未沦为跟风之作,而是借助流行拍档喜剧模式,配合各式各样中西鬼片的惊悚搞笑情节,拍成时装版的警察、僵尸大斗法的惊悚搞笑喜剧,与林正英民初背景的茅山僵尸片大异其趣。影片的“僵尸”也不再是清朝遗老,居然改为抗日时期在港自杀的日本大佐,而且仿效身披黑色抖篷的西方红眼吸血鬼形象,至于片中警察们最初采用的对付僵尸的方法亦是用木桩钉入僵尸心脏和大蒜辟邪等西方降治吸血鬼的路数。
《猛鬼差馆》上映后,观众对这种“土洋结合”的僵尸片倍感新鲜,票房自然轻易过千万。刘、王尝此甜头,岂能罢休?1988年再次联合编剧,以《猛鬼差馆》原班人马继续打造时装僵尸喜剧《猛鬼学堂》,上演了警察捉鬼部队大战僵尸猛鬼的疯狂好戏,影片继续向西方类型片借桥,同时又大胆创新,比如用放水放电消灭僵尸的方法,不仅本土茅山术中没有,亦不见于西方的吸血僵尸片。——相较而言,与该片同年上映的《僵尸叔叔》却仍体现了本土化的民俗传奇,以前“宝禾”僵尸片中常见的摇铃赶尸、师徒斗趣,门派之别的恶作剧整蛊、茅山法术大斗清朝僵尸的等等桥段皆被《僵尸叔叔》照单全收,并且拍得趣味盎然、娱乐性十足,再次延续了宝禾公司制作僵尸电影的票房神话。只可惜,它已是香港完全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尸片”的最后一次风光了。

Ⅳ 影片《太极1从零开始》、《太极2英雄崛起》的导演是哪个人

影片《太极1从零开始》、《太极2英雄崛起》的导演是冯德伦。整部电影,能撑起演技的只有一人——梁家辉。冯绍峰和彭于晏也不行,至少我觉得没发挥出他们该有的水平

Ⅳ 为什么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电影能有那么多经典的而现在没那一部能够看出当时的那种韵味!遗憾啊!

这是正常的,世事都是有规律的,有辉煌,自然也有衰落。
香港电影在以前,尤其是上世纪80、90年代,确实非常精彩好看。创作人员,无论导演、演员、编剧、监制,还有各种幕后人员,都非常卖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电影人才不断加入香港电影的产业。加之当时香港经济在地区中处于顶端,周围国家地区文化产业没有得到长足发展。所以,在这一时期,港产片蓬勃发展。
但进入21世纪,中国内地经济发展迅速,韩国电影工业脱颖而出,东南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电影产业开始实行电影进口配给制度。相反,香港经济停滞不前,优秀人才远赴美国好莱坞发展,本地电影创作人员思维相对创新有限。这些都造成了香港电影的日渐没落。
说白了,就是“强势经济催生强势文化”!香港电影要走出目前的低谷,最好办法就是北上神州,中国大陆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电影产业最需要的就是市场和人才,香港电影只有蜕变为中国电影,才有望重塑从前的辉煌!

Ⅵ 谢霆锋算是他这一代港台青年电影演员中的领军人物吧

电影奖项

1998 第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新演员奖
1999 第三十六届金马奖 - 提名最佳男主角
1999 美国百事达娱乐大奖 - 提名最受欢迎香港演员
1999 第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提名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2000 第六届美国百事达娱乐大奖 - 最受欢迎香港演员奖

电影作品

1998-4 蛊惑仔之少年激斗篇(Young and dangerous:the prequel) 李灿森,吴彦祖,舒淇
1998 虫虫特工队(A nug’s life) 配音
1999 少女党(Street angels) 吴咏薇,叶佩雯
1999-6 特警新人类(Gen-x cops) 冯德伦,李灿森,叶佩雯,曾志伟
1999-7 中华英雄(A man called Hero) 郑伊健,杨恭如,舒淇
1999-9 魔镜(The mirror) 林心如,何嘉莉,罗兰
1999-9 半支烟(Metade fumaca) 曾志伟,舒淇,冯德伦,李灿森
2000-1 大赢家(Winner takes all) 许冠杰,林心如,苏有朋,容祖儿
2000新年 宝莲灯(Lotuslantern) 配音
2000-4 十二夜(12 night) 客串
2000-10 顺流逆流(Time and tide) 伍佰,卢巧音,徐子淇 ,恭硕良
2001-1 漫画风云(Comic kings) 客串
2001-4 老夫子2001(Master Q 2001) 张柏芝
2001-4 恋爱起义(Heros in love) 导演
2001-8 我的野蛮同学(My school mate,barbarian) 冯德伦,容祖儿
2001-12 2002(2002) 冯德伦,Danielle Graham,方力申
2002-3 恋爱行星(Tiramisu) 林嘉欣,卢巧音,陈奕迅
2002-9 魂魄唔齐 客串
2003 飞龙再生 客串 成龙
2004-1 玉观音 (Mercy of godness) 赵薇 柳云龙
2004-4 新扎师兄 (Moving targets) 陈冠希 任达华 钟欣桐
2004-9 新警察故事
2005 无极(未上映)

2005 情天大圣(未上映)

电视剧作品

不详 无线电视剧“真情” 客串
1998 无线电视剧“挞出爱火花” 共20集
不详 港台电视部“唱谈普通话” 客串
不详 港台电视剧“不倒的传说” 客串
不详 港台电视剧“完全学生手册” 客串
2002 台湾电视剧《麻辣高校生》 客串
2004 三地联拍电视剧《小鱼儿与花无缺》共40集

这些足以说明他是这一代港台青年电影演员中的领军人物了

Ⅶ 郑裕玲的主要作品

佳艺电视主持时间栏目名称1975-1976年《这一代》 1978年《乐韵春风》参考资料来源于:
TVB主持时间栏目名称1978-1979年《BANG BANG 咁嘅声》1980-1987年《欢乐今宵》1980年《无线节目主题曲大展》1983年《第16届龙凤呈祥贺台庆》1984年《第17届龙凤呈祥贺台庆》1985年《第 1 届健美小姐竞选》1986年《金钻群星双辉映》、《第19届龙凤呈祥贺台庆》1987年《第20届龙凤呈祥贺台庆》、《198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1988年《第21届万千星辉贺台庆》1989年《星光熠熠耀保良1989》1992年《郑裕玲星夜倾情》、《第十届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1993年《第十一届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第26届万千星辉贺台庆》1996年《今夜咀不停》1996年《国际华裔小姐竞选1996》、《第29届万千星辉贺台庆》1996-1998年《人生交叉点》1997年《慈善星辉仁济夜1997》、《第30届万千星辉贺台庆》、《欢乐满东华1997》1997-1999年《城市追击》1998年《蔡澜遨游旧金山》、《欢乐满东华1998》、《199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1999年《智尊打吡赛》、《1999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国际华裔小姐竞选1999》、《第32届万千星辉贺台庆》。1999-2000年《天地最前线》。2000年《第 28 届香港小姐竞选》。2001年《国际华裔小姐竞选2001》。2001年《一笔OUT消》、《第34届万千星辉贺台庆》、《2001年香港电影金像奖》。2002年《第30 届香港小姐竞选》、《星光熠熠耀保良2002》、《丝绸之路(旁白)》、《第35届万千星辉贺台庆》、《香港做得到》、《优质生活派》。2003年《不一样的对话》、《不一样的时刻》、《梅艳芳真心相聚(梅艳芳去世前最后的谈话节目)》、《梅艳芳特辑——最美丽的回忆》、《第36届万千星辉贺台庆》、《2003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第39届金马奖》。2004年《第40届金马奖》、《全城欢迎乒乓孖宝》、《香港步步创高峰──决战国金》、《第37届万千星辉贺台庆》、《叶蒨文潇洒同行25年》、《“邵逸夫奖”2004》、娱乐大搜查 - 星级专访。 2005年《FANCL无添加跨越25年之护肤新智慧》、《马会慈善知多少》、《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邵逸夫奖”2005》、《翡翠歌星贺台庆2005》、《第38届万千星辉贺台庆》、《百法百众第一辑》、《百法百众第二辑》、《2005香港先生选举》、《雏凤重歌紫气凝》、《冠军人马冠军Show》、《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百法百众第三辑》。2006年《15/16(星级主持)》、《积金投资识.析.适》、《2006香港先生选举》、《爱心同行爱之夜2006》、《和谐香港地》、《慈善星辉仁济夜2006》、《真系女人唔易做》、《活得康健关海山》、《美女厨房 (第一辑)第17-18集》、《“邵逸夫奖”2006》、《翡翠歌星贺台庆2006》、《第39届万千星辉贺台庆》。2007年《不是帝后不聚头》、《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2007》、《饮食天王颁奖典礼2007》、《2007香港先生选举》、《爱心同行爱之夜2007》、《欢乐今宵团圆夜》、《再会欢乐今宵》、《星光熠熠耀保良2007》、《香港各界妇女庆祝回归十周年》、《全港18区庆回归普通话大赛》、《工商专业界庆回归十周年基本法问答比赛》、《万众同心公益金2007》、《“邵逸夫奖”2007》、《翡翠歌星贺台庆2007》、《第40届万千星辉贺台庆》、《万千星辉颁奖礼2007》、《京港心连心倒数迎奥运》、《舞动奇迹第一季》。 2008年《舞动奇迹第二季》、《肥姐我们永远怀念您》、《长江七号呈献:“脊髓再生爱心创明天”》、《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全民迎圣火》、《2008北京奥运直击》、《万千星辉颁奖礼2008》、《第45届金马奖》、《2008香港先生选举》、《星光熠熠耀保良2008》、《“邵逸夫奖”2008》、《翡翠歌星贺台庆2008》、《第41届万千星辉贺台庆》、《第四十八届国际小姐选美大赛2008》。2009年《财智达人》、《万众同心公益金2009》、《2009香港先生选举》、《星光熠熠耀保良2009》、《善心满载仁爱堂2009》、《“邵逸夫奖”2009》、《TVB 42周年台庆亮灯》、《至8女人心》、《翡翠歌星贺台庆2009》、《第42届万千星辉贺台庆》、《万千星辉颁奖礼2009》、《盛世欢腾贺国庆》、《沙田月满乐安居》、《2010年无线节目巡礼》。 2010年《逐格斗》、《饮食天王颁奖典礼2010》、《万众同心公益金2010》、《博爱欢乐传万家2010》、《2010香港先生选举》、《星光熠熠耀保良2010》、《“邵逸夫奖”2010》、《更上一层楼第9辑》、《TVB 43周年台庆亮灯》、《2010国际中华小姐竞选》、《第43届万千星辉贺台庆》、《TVB快乐力量2011》、《万千星辉颁奖礼2010》。 2011年《万众同心公益金2011》、《华丽明星赛 - 绝地反击战》、《2011香港先生选举》、《“邵逸夫奖”2011》、《非凡梦想 迈向45周年》、《TVB非凡梦想节目巡礼2012》、《第44届万千星辉贺台庆》、《知法守法》。 2012年《财智达人》 、《博爱欢乐传万家2012》、《700万人的数字》 、《智强积金王》、《2012 翡翠歌星红白斗》、《伦敦奥运开幕大派对》、《迎海寻珍夺宝》、《邵逸夫奖2012》、《凝聚力量》、《一齐向上》、《第45届万千星辉贺台庆》、《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12》。 电台主持时间栏目名称播出电台2008《18楼C座》商业电台1996-1997《XO三女将》新城电台1999《单身女人营》商业电台《有谁共鸣》商业电台2011年9月9日《口水多过浪花》商业电台参考资料来源于: 时间作品角色2001年《大宅门》白文氏2007年《华丽一族》旁白2012年《马达加斯加3:欧洲通缉犯》警长杜娃参考资料来源于:

Ⅷ 峨眉电影频道昨年播放的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有很多部可以作为我们这一代七零后的青春回忆周星驰的电影是回忆中的亮点!致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Ⅸ 求一香港电影名

《每天爱您八小时》
◎译名 Your Place Or Mine
◎年代 1998
◎类别 喜剧
◎片长 101mins
◎导演 阮世生
◎主演 梁朝伟 饰 张叔伟 方中信 饰 PATRICK 蔡少芬 饰 VIVIAN 徐若瑄 饰 徐若如 关秀媚 饰 亚媚 林尚义 饰 SIMON(张叔伟父亲) 童爱玲 饰 阿芬
剧情简介
张叔伟是广告界的创作主任,也是成功的形象设计师,才华横溢,每次他发掘和塑造的女郎成为广告明星后,他都会爱上自己创造出来的杰作。而每次到最后,却都会被名成利就的杰作抛弃。怪只能怪张叔伟的小男人性格。他的好友,也是他广告公司的拍档PATRICK用情不专,形同浪子,同时拥有固定女友亚芬和暗恋他的同事亚媚。张叔伟在一次广告拍摄时,他发现了前来做特模特的新人徐若如,她独有的气质和爽朗开放的性格,人见人爱,令张叔伟眼一亮,心头剧震。另一方面,张叔伟压抑表露对徐若如的爱意,以防再次爱上自己的杰作,从而再次受伤。徐若如大红特红起来,张叔伟对她深爱不已,又与公司女主管VIVIAN不是冤家不聚头,擦出爱的火花,俩人有冲突,也有妙趣。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该片描写现代都市雅皮男女的自由关系,精明小男人要爱却不愿承担责任,独立能干女子找对象充满苦楚。作为小品爱情喜剧,都市感强,贴近生活,方中信、关秀媚的表演真切独特。关秀媚凭借这部《每天爱您八小时》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编辑本段]经典对白
徐若如:“其实爱情就像等巴士一样,有时候你觉得这巴士好旧,不肯上;有时候你又会觉得觉得这巴士怎么没有空调啊?又不肯上了;有时候你又觉得,哇,这么多人!你又不想跟别人挤一块,于是等啊等啊,天又黑了,心也急了,一见到巴士来了,就跳上去!糟了,搭错车了!……但是你付过钱又花了那么多时间,你舍不得下车再去乘另一辆巴士,而且你又不知道下一辆巴士什么时候来。” 张叔伟:“做人最痛的,原来不是流血,而是流了血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怎么办是因为期望太高,谁知道事情越发展越不对劲,可能是因为我们走得太快了,快得连脑袋都追不上,反应迟钝了,快得没勇气走回头,好好用心再从头走一次。” 张叔伟:“我永远都不会忘记VIVIAN,因为她是第一个被我甩的女人,原来甩人跟被甩都是一样的,感觉就像吃辣椒和Wasabi芥茉一样,都是一样容易掉眼泪。”
[编辑本段]片中歌曲
迪克牛仔 《爱如潮水》 徐若瑄《我很Blue》

评论:

记得大学时一个闷热的夏日夜晚,十几个人围着一台14’的电脑屏幕看着这部电影——《每天爱你八小时》。

现在看起来,这部电影也许并没有什么经典的地方,然而当时却实实在在的震撼了我们这帮正处在浮躁中的少年。

我喜欢它的风格,是它是一种讲述性的,通过主人公之口来表达内心的方法,给人的感觉很轻松,很自然。

特别喜欢里面的一些对白:

“其实爱情就像等巴士一样,有时候你觉得这巴士好旧,不肯上;有时候你又会觉得觉得这巴士怎么没有空调啊?又不肯上了;有时候你又觉得,哇,这么多人!于是又不上了。等啊,等啊,天又黑了,心也急了,一见到巴士来了,就跳上去!糟了,搭错车了!……但是你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钱,而且你又不知道下一辆巴士什么时候来。”

“做人最痛的,原来不是流血,而是流了血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怎么办是因为期望太高,是我们走的太快了,快的没勇气走回头,好好努力重新再来一次。”

“原来甩人跟被甩都是一样的,感觉就像吃辣椒和Vasapi(芥末),都那么容易流眼泪。”……

迪克牛仔的《爱如潮水》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作,如果没有了这首歌,电影一定会失色不少。

《每天爱你八小时》其实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片,然而它却很好的表达了我们这一代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迷惘。

Ⅹ 说实话香港影视业的繁荣只是赶上了别的地方还没发展起来的好时候,有些香港电影人还在整天吃老本,炒冷饭

说实话,你的论断太武断了,我是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对港片有独有的那份爱。虽然港片现在没落了,花无百日红嘛,但不乏还有人在孜孜不倦的努力,还有人热爱着港片,比如刘德华,发起亚洲新兴导计划,培养了不少新导演,只要还有这些人在,香港电影不会死。
当初港片百花齐放的年代,我们80后90初这一代怎么会不受影响,整个青春充满了港片的记忆,华语影坛现在大融合,我相信不管内地还是港片,都会随着观众欢迎层度的提升而不断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