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廊桥遗梦高清完整版电影
《廊桥遗梦》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一部电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该片于1995年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在经历了短暂的浪漫缠绵后,弗朗西斯卡因不愿舍弃家庭而与罗伯特·金凯痛苦地分手。但是对金凯的爱恋却萦绕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
Ⅱ 廊桥遗梦mp4下载,要高清版下载的
《廊桥遗梦》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廊桥遗梦》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一部电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该片于1995年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在经历了短暂的浪漫缠绵后,弗朗西斯卡因不愿舍弃家庭而与罗伯特·金凯痛苦地分手。但是对金凯的爱恋却萦绕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
Ⅲ 求廊桥遗梦百度云链接
《廊桥遗梦》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作品简介:《廊桥遗梦》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一部电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该片于1995年在美国上映。
Ⅳ 如何评价电影《廊桥遗梦》
《廊桥遗梦》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Z2trPCJjrv8tfMLiI-GdcA
简介:《廊桥遗梦》以其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和对中年人心理情感的体现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影片的情节十分简单,但是其中的情绪表现却十分细腻,体现了导演出众的掌握能力和演员的深厚功底。
Ⅳ 《廊桥遗梦》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影片讲述了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在经历了短暂的浪漫缠绵后,弗朗西斯卡因不愿舍弃家庭而与罗伯特·金凯痛苦地分手。但是对金凯的爱恋却萦绕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
《廊桥遗梦》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一部电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该片于1995年在美国上映。
(5)电影网站廊桥遗梦国语扩展阅读:
角色简介
1、罗伯特·金凯
罗伯特·金凯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他个性温和细腻。一次他驾着一辆旧车来到了弗朗西斯卡所住的乡村。在闲聊中,他与弗朗西斯卡互相讲起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之后在轻柔的音乐舞曲中,他们情不自禁地相拥共舞,最后一起走进了卧室。
在这短暂的4天中,他与弗朗西斯卡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当他要离开乡村时,他要弗朗西斯卡和他一起走,然而弗朗西斯卡却不愿放弃对家庭的责任,罗伯特·金凯只好与弗朗西斯卡痛苦地分手了。
2、弗郎西斯卡
弗郎西斯卡勤劳善良、性格温和,但是长年平淡琐碎的婚姻生活不仅埋没了她原来的理想,也使她感到空虚、压抑。然而,她心灵深处对浪漫生活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并没有熄灭,她期盼着一种不可知的新鲜的刺激,充实她空旷的精神世界。
她遇到了罗伯特,少女时代的梦想和中年人潜压内心深处的欲求,都与此达到完美统一。但在最后在家庭与爱情的抉择中,她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家庭,放弃了等待已久的爱情。
创作背景
《廊桥遗梦》是根据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原着小说《廊桥遗梦》是作者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第一部小 说。他在11天内就完成了初稿,本来是写给朋友和家人的。但是有人建议他以作品的形式发表。1992年《廊桥遗梦》出版问世,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1995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将其搬上了银幕。
Ⅵ 廊桥遗梦是说的是什么
《廊桥遗梦》讲的是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金凯的爱情故事。
洛琳和迈克姐弟两人都面临着家庭离异的困扰。这时母亲弗朗西斯卡去世的消息将他们召回了童年时生活的乡村。在母亲留下的一封长信中他们了解到了母亲深埋在心底的一段感情秘密。
1965年的一天,一家人都去了集市。弗朗西斯卡独自留在家中。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的车停在了门前。他向她打听曼迪逊桥的所在。弗朗西斯卡上车亲自带他到了桥边。
罗伯特忙着观察造型、选取角度,最后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给弗朗西斯卡以表谢意。弗朗西斯卡心中泛起了一种特别的滋味,于是邀请他去喝冰茶。
两人互相讲起了自己的婚姻家庭,夜色降临,弗朗西斯卡在送走罗伯特后竟有一种依恋的心情。她终于下定决心驱车前往罗斯曼特桥,将一张纸条订在了桥头。
第二天,工作了一天的罗伯特终于发现了纸条。他接受了弗朗西斯卡的邀请,两人在桥边一起工作,拍照。
以后的两天两人整日厮守在一起。然而弗朗西斯卡却不愿舍弃家庭,两人痛苦地分手了。罗伯特走后,弗朗西斯卡收集了他所有的作品。
在1982年3月,她得知了罗伯特的死讯,并收到了他的项链和手镯以及当年订在桥头的纸条。她把它们放在木盒中,每年生日翻看一次。
1989年弗朗西斯卡过世了,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卡洛琳和迈克都被母亲的感情故事和对家庭的责任心所感动。
《廊桥遗梦》的影片评价:
《廊桥遗梦》里所要表现的爱情是清醒的、十分理智的。电影尽管有着细致入微的婚外恋情体现,其所表现出了仍然是一种较为正统的维系家庭的主题。
因此,观众在影片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周围环境对男女主人公的潜在压力和主人公矛盾的心理。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在再三决择之后还是选择了家庭,其对家庭的责任感占了上风,而影片结尾也以女主人公的两位儿女受到感动重视家庭为结束,这些都是正统的道德观念的体现。
Ⅶ 廊桥遗梦完整版电影
廊桥遗梦_hd.mp4
Ⅷ 求廊桥遗梦1995年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
链接:
《廊桥遗梦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1995)》网络网盘资源在线播放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 理乍得·拉·格拉文斯、罗伯特·杰姆斯·沃勒
主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梅丽尔·斯特里普、安妮·科利、维克多·斯勒扎克、吉姆·海尼、莎拉·凯瑟琳·施密特、克里斯托·弗克朗、菲利斯·里昂斯、戴布拉·莫克
类型: 剧情、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5-06-02(美国)
片长: 135分钟
又名: 麦迪逊之桥(港/台)
弗朗西斯卡·约翰逊(Meryl Streep 饰)去世了,留下的遗嘱要求孩子们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罗斯曼桥。困惑的孩子们翻看母亲的遗物,揭开了母亲生前的一段动人感情。 1965年夏季的一天,主妇弗朗西斯卡送走了丈夫理乍得(Jim Haynie 饰)和孩子们,独自做着家务。
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Clint Eastwood 饰)误打误撞来到这里,向她打听罗斯曼桥的所在。她平静的心起了波澜,于是带他来到桥头。当天的工作结束后,他送她一把野花致谢,并接受她的邀请,与她共进晚餐。
第二天凌晨他走后,恋恋不舍的她回到罗斯曼桥,将一张字条钉在桥头,邀请他再次共进晚餐。他再次接受了邀请。两人在罗斯曼桥相会,爱情的火焰在两人心中熊熊燃烧。他请求她随他一起远走,但她割舍不下现有的家人和世俗的幸福。他黯然离开。 十多年后,深爱弗朗西斯卡的理乍得去世。又过三年,她收到了罗伯特的...
Ⅸ 有谁看过《廊桥遗梦》,能给我介绍下么还有没有什么好看的经典电影。
看完整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分离后的雨天,坐在车里的弗朗西丝卡远远望见站在雨中的金凯,旁边坐着自己的丈夫,她的手都把车门打开了,可是,她最终没有走出去,此时的她泪如泉涌。那个镜头长时间占据脑海,久久回味,让人心痛。以致几年以后都会想起这部片子,前几天又看了一遍,经典就是经典,无与伦比。
我是看了《廊桥遗梦》以后又看《百万美元宝贝》都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和主演的,也非常感人,很值得一看。以下影评是从豆瓣上找的,写得很好,感触很深。
《廊桥遗梦》:“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悲剧
在我所评的这几部电影中,《廊桥遗梦》是最能够代表情欲电影的一部了。虽然长期以来它被冠以家庭伦理大片一类的名号,但是这部十三年前的电影,放映当年便在美国引发了离婚狂潮。引进中国后,据说同年国人的离婚率也窜升了几个百分点。外遇这个词,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深入人心。从这些实际的社会现象你至少可以看出来,《廊桥遗梦》绝对不是一部教育片,更起不到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作用。它以一个基督受难式的悲剧结尾,让全球观众突然意识到情欲世界的丰饶美好,会在某个时刻颠覆我们的道德观、人生观。
还是上初中吧,读赵本夫的小说《黑蚂蚁蓝眼睛》,读到废寝忘食。他在小说里塑造了一个鲜辣生动的神秘失忆女子,在某一日,突然出现在一个天灾过后的村庄。一户贫农兄弟四人为了争夺她的归属权险些反目成仇,最后,她成为兄弟四个共有的女人,为他们生儿育女。
他形容女子赤身侧卧时的曲线,仿佛高山流水,令人仰止。她的丰乳肥臀,拥有着最原始奔放的血性,和令人在瞬间情欲迸发的力量。
他把这个女人叫做“地母”。
很多年后,看到电影《廊桥遗梦》里的弗朗西丝卡,我才忽然明白,地母一样的女人,究竟拥有怎样的特质。在这个美国乡村农妇的身上洋溢着强大的母性气息,散发出泥土一般自然烘培的温热,青草曝晒过后的芬芳。
《廊桥遗梦》故事情节简单,叙事节奏舒缓流畅,像一首田园诗。背景是美国依阿华洲的一个小镇。
他出现的时候,天空湛蓝得仿佛施了咒语的深海洋面,没有一丝波澜。庄稼油绿,空气微熏,漂亮的白色木屋在阳光中慵懒而安宁。美国乡村的生活看上去如此安逸,让人年华悄悄似水流去而不自知。
她在勤勤恳恳地埋头做农活,那个身穿素色棉质连衣裙的背影几乎显得臃肿而笨拙。她的丈夫和一双儿女带着饲养的牲畜,去城里参加农业展览会。家里只剩下她,和一大堆未完的家务。她的一头棕色长发高高挽成希腊发髻。这种原本高贵的发型,却因为随意地梳理,在耳鬓垂下许多碎发,随着微风轻轻舞动,给忙碌的她凭添了一份随和柔美的气息。
他停车问路。他的车泥泞陈旧,布满灰尘。可见是长途跋涉。来自华盛顿的车牌更表明了他异乡人的身份。他衣着整洁,口吻彬彬有礼,态度优雅柔和。他良好的修养完全不同于她身边这个小镇上的人们,粗鲁无礼,慵懒邋遢。
她没习惯于陌生人的突然造访。绅士的他,对于她这样一名普通农妇那种尊重平等的目光,给予了她一种奇异的温暖和被人重视的愉悦。为他指路的时候,因为本性腼腆,她的手在不停做着小动作,时而拍拍额头,时而轻抚裙裾。他有点惊讶地盯着她,为了她那与年龄完全不符的娇憨迷人的态度暗暗称奇。
常年农妇的劳作,生儿育女后,她的身材过于健硕了些,在廉价衣裙的包裹下看得不甚真切,却散发着成熟到极致、贤良忠贞女子才会有的丰韵。对他不啻为莫大的吸引。她注意到他在打量她,脸在阳光和目光的双重直射下,渐渐泛出红晕。脸上不时滑过小姑娘似的天真羞涩。
常年在野外摄影的流浪生涯让他面临与最恶劣自然环境的竞争,一双长腿类似于豹类动物,矫健有力,性感撩人。他浑身上下散发着无可争议的雄性魅力。或许他曾是一位情场老手,或许多年穿梭于林莽之中的单身生活让他充满了对于性的本能渴求,或许用镜头捕捉动物的习惯让他异常敏捷,她在他此刻的眼中,就是一只驯良可爱却不可捉摸的雌性动物。一个情欲的象征符号。空气在四目相投间升温,意识到彼此间的吸引力,她心猿意马。
欲,是一种初次见面就会产生的情感色彩,通常发生在有着丰富性阅历和强健体能的男女之间。他们都健康而对于生活充满热情向上的渴望,不满足于现状,并且,对方身上所拥有的特质,正好是他们自身稀缺的那一面:
他浪迹天涯,缺乏稳定的家庭,嘘寒问暖的爱人,以及亲切舒适的生活环境;她活在小镇闭塞的人群中,生活单一而缺乏新鲜。有限的人际关系像四面竖起了高墙,压抑了她内心所有的梦幻。她不得不有意去让自己变得庸俗粗陋,适应环境。可是对于优雅的渴望,像水一样充满了她肌肤的每个细胞。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点是那么卓尔不群,他无疑是她狭窄见识面中相比而言最完美的男人。是她梦幻的载体。他对她感兴趣,让她略有自卑的心里充满莫大欢欣。
为了佐证我将《廊桥遗梦》定义为情欲电影,我来说说其中几个极具情欲色彩的细节。它们是如此具有说服力,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证明了导演,也就是这名男主角的扮演者伊斯特伍德的伟大。作为最后一个西部牛仔,他收敛了铁骨铮铮,眉目含情,丰富的肢体语言和不时语带双关的多情对白,确实演活了风流倜傥而情深似海的罗伯特金凯。
镜头一,弗朗西丝卡没穿鞋的赤脚。镜头给了她的小腿脚踝至脚跟这一截一个特写。我不认为男人们都有恋足癖,可是她赤脚行走的那一种风情,以及背部特写,臀部占据了视觉聚焦点,不啻为强化了初次见面的情欲挑逗性——即使她是完全无心的。情欲通常是电光石火间,无须酝酿。也防不胜防。
镜头二,肌肤接触。在他的车上,闭塞的空间让他们因为彼此间本能的性吸引而局促不安。聊天中他说到他曾去过她的家乡。她本以为那是一个偏远小镇,无人知晓。这个情节对于拉近两者的关系,起了飞跃的作用。这时,他拿烟的手,无意擦过她的腿。肌肤的接触让她如电流通过全身,旋即语无伦次。她必定在思考他这个动作究竟是否出于故意。她已经不能再自欺欺人,漠视双方这种强烈到几乎窒息的吸引力。
镜头三,敞胸露怀。弗朗西丝卡是属于闷骚类女子。多情女子多属此类。深夜,她读叶芝的浪漫情诗。她隐约听见异响,跑到院子里,发觉无人。走廊上晚风惬意,她情不自禁解开睡袍,将一丝不挂的裸体迎向风吹来的方向。将一个中年女子的情欲骚动以如此诗情画意的形式表现出来,说明了她被抑郁的部分人性隐秘,以及渴望舒张的情欲心理。
镜头四,接他的电话。她将一张纸条订在桥头,邀请他共进晚餐。她把储蓄的零钱统统拿出来,专门去镇上买衣服。在服装店,她选中一件深V领的礼服裙,看了看标价又放下。她的手在自己难看的裙子上擦了又擦,最终决定将礼服买下。
此时,他在咖啡厅看见一个因为有婚外恋而遭到小镇人们肆无忌惮非议和嘲笑的女人,当她离去后,他意外看见那女人躲在车内哭泣。他打电话给弗朗西丝卡,慎重地问她,这样的共进晚餐是否会给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她当然懂得他话语中的含义,他迟早是要离开的,如果有了流言蜚语的不幸发生,也只有她独自留下和面对。但她以非凡的勇气告诉他,她无所畏惧。放下电话,她像是做了什么重大的决定,浑身瘫软,表情中有一种被击中的虚弱,一种献身的热望。二者博弈。虔诚动人。当她买下那件充满暴露感的礼服裙,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显然已经有所预谋和准备。
镜头五,他借用她的浴室洗澡。她抚摸着片刻之前他曾经沐浴、喝啤酒的浴缸边沿,她的脸因为幻想而绯红,低低呻吟。当她换上礼服裙光彩照人地出现在他面前,他的惊愕让她深深迷醉和自赏。低胸设计将她前胸那道深沟显露无疑,感光面料更展示出她丰满的腰身和臀部跌宕起伏的曲线。
共舞。呢喃。交心。做爱。用交心而非调情这个词,因为影片中的对白,没有因轻浮而让人产生恶感。男女主人公都是那样冷静而深情,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感受互相交付。情欲是一道桥梁,他们涉过彼此的心河,才发现竟有那么多共通点。即使他们境遇不同,此前人生没有交集,可是,他们彼此渴望的特质,正好在对方身上予以闪现。情欲的力量,二者更是旗鼓相当。所以,男女之间棋逢对手的关系是最可靠的关系。其中一方太弱或者太强,都是一种缺损,会加倍消耗感情。他们的一切却奇迹般的咬合,丝丝入扣。
《廊桥遗梦》里大量的情欲铺垫,几乎与爱情划上了等号,足以乱真。但这里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欲,被我们认定为一种动物性。而爱,则是一种对这种动物性经过抑制、权衡、牺牲、奉献等等人为精加工之后,相对稳定和宽广得多的感情。欲是本能,而爱要自律。对家庭深怀责任感令弗朗西丝卡在私奔的最后一刻慧剑斩情丝,罗伯特金凯许下承诺,决不再来打扰她的生活。
他们践约而行,彼此遥遥相望。也许是这场为时四天的情欲冲撞太过于完满和稀缺,他们用尽所有力量将关于对方的一切揉进了自己的骨髓中,混合着血液奔流。二十年后,这场情欲交集终于煅烧出可以被称为爱情的物质。直至死亡,让他们解除那个守口如瓶的约定。弗朗西丝卡在遗书中骄傲地告诉一双离异儿女,她的一生没有虚度,因为这样一场人一生只有一次、绝大多数人们一生也没能遇到的爱情。她的儿女最终理解了她。
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金凯之间最动人的情节,不是那短暂的四天时光,而是分离后滂沱大雨天,他们在镇上相遇,她身边坐着农夫丈夫,车窗外是浑身湿透狼狈落拓的他;
是他揪心的等待,无声的告别,最后一次挣扎的邀约;
是她在这一瞬间泪流满面却欲走未走的剧痛;
是她此后继续常年如一日地辛勤打理这个家,和身边那个从未懂她的男人一起衰老,看儿女长大;
是她和他彼此怀念的日日夜夜,情欲的潮起潮落,岁月的无情冲刷;
是她丈夫死后,她发现原来他早已知晓她的秘密,给予她的体谅和缄默,以及令人扼腕的歉意:我知道你曾有过那么多的梦,可惜我没能给你;
是罗伯特金凯先死于她,再也没有重逢的结局。
我想这部小说作者的本意是想通过《廊桥遗梦》来歌颂男女主人公为家庭责任感所做出的牺牲,这种歌颂也是建立在肯定了这份爱情的基础上。但是当《廊桥遗梦》被伊斯特伍德搬上银屏之后,他和梅里尔斯特里普的深情演绎,让一个更响亮的声音爆发出来:为了一份家庭责任就活生生斩断人与人之间如此缠绵悱恻的情感,完全不尊重个体的价值,太灭绝人性。建立家庭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是人性得到满足是生存最起码的尊严保障,一个农夫名存实亡的家庭被保全了,以牺牲掉两个有血有肉的人为代价。那份残忍不言自明。
于是,电影《廊桥遗梦》激发了人们对于道德约束的强烈不满,导致众多家庭分崩离析。虽然,普通人的故事中,你未必像弗朗西丝卡在遇见罗伯特金凯以前那么贤良淑德,我未必像罗伯特金凯,有着身为女人便难以抗拒的风度翩翩风流倜傥。我们更没有一个风景如画的麦迪逊桥,和漫山遍野的春花烂漫,为这场生命的意外邂逅增加美感。
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用的比喻绝妙无比,女人是朱砂痣还是蚊子血,通常只是相对论。若换一个男人,饭粒子也能变成明月光。弗朗西丝卡对于她的农夫丈夫来说只是一个农妇妻子,对罗伯特金凯却是生命中最强劲的激流。若没有罗伯特金凯的出现,她将如一朵再普通不过的乡野小花,自生自灭。是他让她看见、触摸、占有了爱情,再将她内心的梦幻保鲜。
选择一个男人,选择一种命运。找到那个懂得赏识你、疼惜你的男人,是你必须对自己尽到的义务。否则,你将成为另一个弗朗西丝卡。因为你永无满足。
以后,她还要继续以妻子的本分和农夫丈夫一起生活,包括做爱、使用同一个浴室。在她以后,身强力壮的他也许不会就此与所有女人绝缘,继续萍踪浪迹。这与我们曾听过的王子公主的童话不符,可是我喜欢《廊桥遗梦》的悲剧结尾,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牺牲的样板,让我们知道如何避免《廊桥遗梦》式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自身,因为现代社会的我们,道德力量在减弱,人性的份量在加强。很难说这是一种幸还是不幸。社会在进步,还是文明在退化。
《廊桥遗梦》在全球引发的离婚大潮,正是被剧情感动的人们身体力行,在向这位基督殉难式的可敬农妇致以最高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