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日本二二六兵变的电影
链接: https://pan..com/s/1OAL9Ok1_FyTk60AjANqe3w
二·二六,又名《血泪阴谋》,是日本导演五社英雄于1989年拍摄完成的电影,1989年6月17日上映。该影片讲述了1936年轰动全日本的“二·二六兵变”的全过程。由于“二·二六事件”的许多内幕尚未揭开,因此在近八十年来,仅有很少数的日本电影人将此事件搬上银幕。
Ⅱ 求 二二六兵变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二二六兵变》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作品相关简介:二·二六,又名《血泪阴谋》,是日本导演五社英雄于1989年拍摄完成的电影,1989年6月17日上映。该影片讲述了1936年轰动全日本的“二·二六兵变”的全过程。由于“二·二六事件”的许多内幕尚未揭开,因此在近八十年来,仅有很少数的日本电影人将此事件搬上银幕。
Ⅲ 226兵变---皇道vs统治是什么意思
日本陆军中的主要两派政治势力。其实两派根本思想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建立军政府施行法西斯统治,但是在具体做法上有区别。
皇道派就是激进派,想通过陆军直接政变夺取政权。这个受到很多下层军官的拥护。
统制派就是保守派,想通过与财阀贵族合作实现夺取政权。这个受到大多数上层军官的拥护。
当时日本的昭和天皇在经过比较后,认同了统制派的理念,对皇道派采取了打压的态度(认为皇道派过于激进)。皇道派被打压后,把矛头指向了统制派,最终引发226兵变。
Ⅳ 日本为什么会发生二二六兵变
日本的二二六兵变实际上是军部内部的一场派别之争,以底层军官和高层将领的矛盾为核心点,底层军官想要通过一次军事政变来快速上位,最后由于势单力薄,而被镇压。
Ⅳ 求一部日本电影,讲诉的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二二六兵变的日本法西斯化的历史
“战争导火线”,好像是纪录片。
Ⅵ 日本226事件是怎么回事
日本226事件指的是日本的一次失败兵变。
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
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间接相关人物亦被调离中央职务。皇道派因此在军中影响力削减,而同时增加了日本帝国军队主流派领导人对日本政府的政治影响力。
(6)226兵变电影国语扩展阅读:
在二二六事件中,皇道派发动政变时所积极追求的目标,例如军部独裁、国家政权法西斯化,在政变失败后反而得以实现。这不仅是因为同属法西斯派别的统制派牢牢掌握了军部大权,而且内阁也被以新首相广田弘毅为首的文官法西斯集团所控制。
对于日本陆军在二二六事件中的角色,以及在随后日本法西斯化中的作用,抱有左派观点的井上成美海军大将在日本投降前曾经有过一番很有意思的讲话:陆军动辄把自己大肆吹嘘成什么‘皇国的中流砥柱’,事实上,正是陆军,最终把日本拖入了灾难。
Ⅶ 有了解226兵变的么
有问题,问度娘。
Ⅷ 226兵变,陆军,海军,内阁的关系,张学良,张作霖与日本国内的关系
我们先来说一起具体的案例,即发生在袁世凯死后不久的一件事情。1916年8月13日,日本部队与奉军二十八师二十八团团部之间发生冲突,互相造成不小伤亡,此即为着名的郑家屯事件。经过张作霖与日方双方长时间的交涉,事件最后以张作霖妥协而结束。这件事情说明张作霖绝对不是简单的亲日,他们之间也有对抗,但是最后张作霖也妥协了,说明他其实并不反日。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件事情,即郭松龄反张。郭松龄这边反张声势浩大,一度对奉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张作霖都准备出洋逃难了。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张作霖为了保证其统治秩序,选择了对日本妥协,放弃了一些利益换取了日军出兵,最后张作霖还是稳坐钓鱼台,郭松龄被杀。
但是,张作霖毕竟最后是被日本人炸死的,虽说也有人说可能是苏联人下的手,但是从目前所有资料来判断,日本人作案的概率还是高于90%的。一般认为,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提出的一些更进一步的要求,最终被日本人杀。这也就能说明张学良接手时,其实也是有相当大的压力,这点先不论。
其实说起来张作霖和日本的关系,略微有些利用与被利用、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日本肯定想完全控制住张作霖,但是张作霖这边显然也有反抗,而张作霖也依赖日本的帮助,完成其野心。整体来看,张作霖并无多少国家意识,只是其把东北作为自己的地盘,不愿意让日本人更多染指。也正因为此,二者之间还是产生了不少冲突,最终导致张作霖被杀。
Ⅸ 日本电影《二二六兵变》,最后军队列队走过大街唱的歌叫什么名字
昭和维新歌,也叫青年日本之歌。
Ⅹ 1936年日本内部发动的二二六兵变是怎么回事
1936年2月26日,在日本首都东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士兵哗变,这就是“二二六兵变”。此次兵变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国家命运,形成了以主张全面侵华的日本军部法西斯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和对外战略格局,加速了日本的军国主义进程。
那么,驻守东京的士兵,为什么会哗变呢?这次兵变的最终结局及影响又是什么呢?
(裕仁天皇)
裕仁天皇是在睡梦中被人叫醒的,他立即下令坚决镇压,并对试图说情的陆军大臣怒吼道:“如果军队不镇压,那么朕将御驾亲征剿灭叛军。”既然天皇给这场兵变定性并发了话,军队断无理由再推诿,于是在28日,陆军次长杉山元发布了镇压叛军的命令,兵变被迅速地平定了。
7月12日,15名参与叛变的军官被判处了死刑,第二年的8月,两名民间人士也被枪毙,其它近百人参与兵变者被判处了有期徒刑。
“二二六事件”之所以爆发,与日本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政治斗争有密切的关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的经济并未得到好转,反而因为其对中国的侵略和国际经济危机遭受重创。到了1936年,日本的底层民众生活更加困难,他们除了在夏季紧张忙碌外,还必须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赚钱,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相反,日本上流社会却生活奢靡,完全无视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成天只知道争权夺利,相互攻击,各大财团依靠其产业优势,残酷地盘剥底层百姓,在日本国内形成了差距极大的贫富分化。
同时,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上形成了两个派别,一是皇道派,二是统制派,两派势成水火,互不相容。在1934年,统制派取得优势,在军队中拥有绝对的领导权,便开始了对皇道派的清洗,大部分皇道派官员要么被降职,要么被调任到国外,这让皇道派势力产生恐慌,企图利用兵变挽回颓势。
就这样,在多重因素下,“二二六兵变”事件发生了,最终让皇道派在政治上彻底失势,让统制派的东条英机等人渔翁得利,也让日本法西斯势力在推动战争上得到了制度保证。
“二二六兵变”一方面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走向军国主义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日本的快速坠落,就此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