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香港电影院好看吗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电影院好看吗

发布时间: 2023-03-25 07:42:16

❶ 为什么以前香港电影那么好看,现在的都好无聊,谢谢。

这是国家电影总局限制对港片的冲击。以前香港电影可以随便拍,像王家卫,杜琪峰很多剧本都是随编随改,现在是剧本要审核,拍出来又要审核,涉及不符合规定全部剪了。这对很多导演的思想和很多想法有局限性了。

❷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怎么那么好看你怎么看

在近几年之中,香港的电影一直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真的不如80、90年代的好看了,每次都抱着期望看,每次都抱着失望结束。在这两年除了在今年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提名中,《红海行动》基本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内地电影,其他的就只有《无双》算是实至名归。实际上,香港金像奖这种“无片可提、滥竽充数”的窘境,已经持续了快20年了。

而在那个年代的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张敏、王祖贤等等,都是拼演技的,而现在的香港片有什么?演技没有,全靠特效吗?在众多人看来,真的是太难看了。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80、90年代的演技和大咖们太多了,导致现在的无论是谁演绎,都不再有那种浓郁的香港味儿。再加上,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多演员已经不是再靠演技吃饭了~

·

❸ 有些人认为大部分香港电影比大陆电影好看,你怎么看

香港电影业发展比较早,题材类型也多,从导演、编剧到演员有一套完善的机制,使得电影质量、内涵都不错。

❹ 为什么现在的香港电影没有以前的好看了

第一个就是时代不一样了啊。97年之前,香港是在英国的碰明困统治之下,97年以后,香港回归了,成为了中华大家庭的一员了。这个时候的香港电影也开始跟我们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了,很多人觉得香港电影已经没落了,主要是因为香港的动作电影、搞笑电影、英雄电影的市场已经槐裂饱和了,加上了新的时代,香港人感觉跟之前不一样了,所以才会有没落的感觉。



实际上,香港的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只是大家的审美观点发生了变化,让人觉得香港电影不好了而已,这个是假象。你喜欢现在的香港电影吗?

❺ 香港哪家电影院比较好以及

港岛
AMC Pacific Place
Director;s Club
MCL JP 铜锣湾戏院
MCL 康怡戏院
PALACE ifc
UA CINE TIMES
UA 太古城中心戏院
UA 皇室戏院
数码港百老汇
总统戏院

九龙

AMC 又一城
MCL 德福戏院
PALACE apm
The Grand Cinema
UA iSQUARE
UA iSQUARE IMAX
UA MegaBox
UA MegaBox IMAX
UA 朗豪坊
嘉禾海运戏院
嘉禾港威电影城
嘉禾黄埔
宝石戏院
影艺戏院
新宝戏院
旺角百老汇
百老汇The ONE
百老汇荷里活
百老汇电影中心
豪华戏院

新界

MCL 将军澳戏院
STAR Cinema
UA 屯门市广场
UA 东荟城
UA 沙田
元朗戏院
凯都戏院
嘉湖银座百老汇
嘉禾荃新天地电影城
嘉禾青衣电影城
巴黎伦敦纽约米兰戏院
机场UA IMAX
荃湾百老汇
葵芳百老汇

❻ 为什么港片比大陆片好看

主要是文化和政治因素严重影响内地影片的发展。现在很多优秀的导演试着不踏红线的慢慢表达一些比较市场化的影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想要向以前港片和欧美大片比差的很远,因为我们能够发挥的范围太窄了,拍出好的来就被审批掉了!!

❼ 为什么香港的电影比大陆的好看

因为香港最先开始的电影,起步比较早,经济发展快,技术比较进步,大陆很多都是学习香港的

❽ 为什么香港的电影比大陆的好看

至今难以超越的五部港剧,部部都是经典,看完榜首其他都是浮云 娱乐领域创作者
关注
被称为“亚洲好莱坞”的香港雹指,在上迹厅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巅峰。当时所有热门或上映的影视作品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同时也取得了口碑收视率和票房的双丰收。今天笔者就给大家盘点五部至今无法超越的港剧。可以说各部都是经典,甚至夸张一点,看了顶榜,其他都不算什么。

第5部分《天龙八部》

豆瓣:9.0

主演:黄日华/陈木胜/樊少皇

剧情姿肆隐:这个版本太经典了,TVB很会拍。虽然以现在的水平来说很简单,但这些东西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最重要的是剧本的改编和演员对角色的理解。至少这个版本很好。瞎倪匡阿紫这么受欢迎。我太讨厌阿紫了。当我没有爱上乔峰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一个受成长环境影响的悲剧人物。唉,可怜可怜我的老板乔吧。北宋一片混乱。况且主题曲《难念的经》节奏令人窒息,歌词令人惊艳,意境令人惊艳!就算学了降龙十八掌,也学不会这首歌。

第四部分《神雕侠侣》

豆瓣:9.2

主演:古天乐、李若彤

剧情:小时候爱看《神雕侠侣》。我甚至拿了一盘录音磁带来录电视的声音,还买了很多贴纸。我喜欢李若彤的小龙女和古天乐的杨过。里面的每一首歌每一首音乐我都很喜欢,我心目中最好的版本《神雕侠侣》。而且这部剧的选角大概是史无前例的,两个主演和角色的契合度太高,堪称完美。我本来不信,但是放在谷子身上也是合理的。不过,我最喜欢的大概还是郭襄吧。她年轻,古怪,勇敢,忠诚,善良。据说她一辈子没结过婚,后来创立了峨眉派,这是后话。

第三部分《射雕英雄传》

豆瓣:9.2

主演:黄日华、翁美玲

剧情:tvb永恒的武侠经典。80年代拍这样的片子很少见。这应该是大咖最多的港剧了吧?在当时的无线五虎里主演黄日华、苗侨伟,配角是吴孟达、秦沛、曾江、谢贤,连走狗都是周星驰、吴镇宇、欧阳振华。导演是杜琪峰,制片人是王晶的父亲王天林,武术指导程小东,助理导演鞠觉亮,甚至三部电影的主题曲作词人都是黄沾。这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一半。我可以问哪部电影?我最喜欢翁美玲扮演的黄蓉。它几乎是活的。感觉像是小说里走出来的黄蓉。难怪也是金庸最满意的黄蓉。

第二部分《上海滩》

豆瓣:9.1

主演:周润发/赵雅芝/吕良伟

剧情:1983年看了两部剪辑过的电影版,然后回来看了1980年的原集版。果不其然,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看剧版是更好的打开方式《上海滩》。没有高超的特效技术和化妆师的时代,一部剧的成就完全取决于演员的精湛演技和剧情的紧凑性。每一个表情的细节都是那么到位,整部电影哪怕只有一个配乐,也足够了。经典中的经典,让人年年翻拍形式,却无法超越。最后,我不得不承认,发哥的哥哥许文强很难超越,还有冯敬尧。他们是现实中人物的真实状态,也是正邪不分,非黑即白。

第一部《大时代》

豆瓣:9.3

主演:郑少秋/刘青云/蓝洁瑛

剧情:经典,不愧是经典。港剧心中的No.1。最后断断续续看了,一部戏剧冲突性很强的剧,一部能带动观众情绪的剧。这部剧最厉害的是丁蟹这个神奇人物的塑造。高潮和最精彩的部分是指控丁蟹的审判和方氏三姐妹相继被害。后期剧情开始有点自我放纵,各种不合理。经过39集的羞辱,最后的复仇只有十分钟。但总是值得高分的。对得起这出戏的名字,一场浩荡的悲剧。总之可以称得上是不可复制的经典,到现在还在欣赏。

❾ 为什么现在香港几乎没什么电影了,也不出明星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前香港电影是很赚钱的,现在赚不了钱了。

香港自《无间道》后再没有优质的作品,原因是其主要市场为台湾,日韩,东南亚市场及大陆地区。香港几百万人的市场是养不起电影工业的。随着美国大片的入侵,原来的市场基本被占领。再加上大陆经济的腾飞,香港电影人才纷纷北上,导致香港电影的没落。另外,大陆电影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香港没有邵式,嘉禾等制作中心,等于没有电影制片厂,有点跟大陆一样,过去多少个老制片厂己不复存在演员老的老死的死,还好留下不少经典杰作,香港也一样,那些拍片秀女们尽都老,有的这些年就去世了,剩下部分人到大陆来拍片,如今影业不景气,让一些个人拍片给顶了,拍好片难得,尽拍一些垃圾没人看的片,熬费物资白当洖工夫,拍片不行导演差劲,演员不行,找些小品,相声演员,小品不说拍片,从中挣钱,丈着有名望拍些没人看片。

因为没落了。

别把什么政审,制度拿来说。1980~1995年香港电影辉煌的时候就没这些吗?

第一,香港电影死于抄袭与恶意竞争。

第二,香港电影死于全球化。

第三,香港电影死于人才凋零。

辉煌时期,香港负担着特殊地位,形成链接内地与西方的窗口,所以自1970年代开始,香港电影开始展露头角,比如李小龙为代表的功夫片。

80年代初,洪金宝开创的灵幻功夫片:

林正英的僵尸道长:

乃至陈晓东的倩女幽魂:

吴宇森的英雄本色:

同时,香港黑 社会 大量渗透电影圈,绑架演员,压缩控制片酬,洗钱等行为极其泛滥,严重威胁到演员和制片人利益,1992年1月15日,香港电影演员导演等等300多人公开游行,抗议黑 社会 暴行。

陈欣健李修贤是组织者:

以前,香港电影有大量黑 社会 资金,现在黑 社会 资金来源断绝,台湾所谓十大片商进入,玩起了片花制度。

什么叫片花?

台湾片商是想赚钱,只看电影中大牌明星多不多,以前香港明星片酬适当,一个大明星配几个普通二线三线,片酬加起来不过三四百万,导演还能构筑剧情。

此后,明星片酬暴涨,无论一线二线,导演只能用更多钱找更多明星,现在片酬都超过两千万,负面影响就是,电影实际拍摄投资急剧减少,剧本粗糙重复,等于只卖大明星的脸。

香港电影的国际开拓者邹文怀:

同时,电影火爆,更多的电影院出现。

1980年代,香港电影院大约50家。到了最多时达到6家院线150家,本来就狭窄的香港电影市场,出现恶性竞争。

潘迪生:

以前,院线少,上映质量能保证,粗制滥造的电影只能卖录像带,走东南亚与台湾市场收回成本。现在电影院多了,大量原本排不上的粗劣电影在恶性竞争下也能公开上映,观众大呼上当,后果就是电影口碑下跌。电影收益减少,只能继续缩减投资,增加软广告,质量越发降低。

此时,具备代表性的两大好莱坞电影进入香港,所以这就有后来说的,香港电影败于1993(侏罗纪),亡于1997(泰坦尼克号)的说法。

台湾片商退出,东南亚经济危机重创亚洲市场,谁都在谨慎投资电影。而香港本地两个电视台根本无法养活原来9万电影从业人员,只能分流,少部分留守,部分去台湾和大陆,一部分转行。

香港电影自1992年的巅峰极速衰亡。

没有好莱坞的大笔投资与数字化,也没有本地市场支持甚至从业人员都失去了。

因为香港的电影大部分都是打砸抢和黑 社会 ,内陆受香港电影的影响多少年来出现了多少黑 社会 。影视媒体的影响,左右了 社会 的发展方向。香港的喜剧片还是非常好看的,至今内陆电影无法超越。

改开前,香港是大陆的窗口。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个小小的香港,不可能不被大陆湮没。

原因很简单,像一些向、刘、成、周、洪等等明星大佬完全控制了香港 娱乐 圈,这些人自己演不动了,还不想失去影响力,所以根本不想捧新人,所以几十年下去了,香港 娱乐 圈还是这些老面孔,那能外出什么好作品

香港文化衰落了。
中国以前因为文革的原因,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对香港武侠片强烈需要,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刺激。现在呢,老百姓对文化需求出现多元化,武侠片打砸片份量轻了。欧美日韩片占有相当大市场。从文化上看,香港已经不是窗口,只剩下金融和转口贸易。
以前香港成衣也很历害的,现在也不行了。
最可悲的是香港创新力严重不足,而且出现内斗和内耗。从经济上看,几大家族垄断地产和商业,大部分平民面对高房价无可奈何。阶层已经固化,利益格局已经成熟,港人优越感曰渐衰微。
没有产业支持,巨星就没有土壤。

电影结尾处字幕:“随着这座城市暗光沉睡之时,我们有否已淡忘了光辉的过去?不知今夕何夕……”

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近些年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正在这座城市愈演愈烈,城市压力过大导致 社会 问题增加。

在彭浩翔的电影中展示了当代香港的一则恐怖寓言:如果你要生存在这个疯狂的楼市,你就必须变得更加疯狂。

人都是被 社会 现实逼疯的,主角郑丽嫦的连环凶杀是有形的杀戮,而楼市的飙升和业主的哄抬则是种无形的杀戮。

怪咖彭浩翔用B级片的套路来发泄了广大房奴们的愤怒,但思想上却折射出楼价暴涨大潮中个体的彷徨与无能为力。

《维多利亚一号》:一个疯狂的城市,要想生存,就须变得比它更疯狂

这座城市正在老去,

这个地方的规则和秩序正在被丢弃,

这个时代的 历史 正在消亡,如同记忆中的香港电影一样……

编辑于 2016-10-11 ·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275

评论

SydneyCarton

先说结论:

作为一个特殊文化意义上的“香港电影”这个概念,已经死掉了,基本是对 历史 的追溯与概括,基本谈不上再有较大的更新。这个概念截止期没有明确界线。在我看来,9-7只能算ICU,而且更多显现出来的是“果”而非“因”,《无间道》系列倒是可以看成“香港电影”这一概念的最终挽歌。关于这一点,我在(如何评价《无间道》三部曲?) 下有具体阐述。

这个概念死掉,不是说它不再做电影了,或者说在电影界地位不重要了。这么多年的积淀摆着,而且背后还有依旧庞大的 娱乐 业,香港仍然是一处电影重镇。而香港的电影人依旧会在华语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像杜琪峰为首的银河、许鞍华、林超贤等导演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并且也不时推出佳作。但这些都无法挽救香港电影这个概念的死亡。为什么?听我慢慢道来。

旧时中国的电影首都应该是上海,但得益于大陆变局,正如纳粹肆虐使欧洲艺术家逃往北美,不少电影人也前往香港。来的除了人才,更有资本,这些使得香港部分继承了旧上海电影工业的衣钵。而香港虽然是在港英政府治下,但在相当长的阶段里,相对的自由度都比海峡两岸的政权更为宽松。这些都促使香港电影产业兴起。

后来我们就看到了邵氏的做大。别看邵氏家大业大,旗下也是明星无数,其实邵氏拍片比较省钱,跟现在这种烧钱拍片根本不能比。首先那些明星演员、导演都是邵氏员工,靠工资过活的,管你人前多么风光,邵跑跑不多给你一个子儿你一点办法没有。你牛逼你可以走啊,但出了邵氏也不好混,又有乖乖回来的,比如整天吐槽老板抠门的李翰祥。而且邵氏是行业垂直垄断型企业,片场影院一把抓,有片场,拍片场地布景等花费可以省不少,有影院,全产业联动,都是我的。再加上彼时观众对视觉工艺要求还不是特别高,所以邵氏那些成本很低现在看起来“粗制滥造”的片子,一样有市场。就算票房相对低一点有啥关系,成本这么低,回本压力小多了。而且香港片彼时在东南亚市场还颇为吃香,有本端口做基底,外端口再卖一卖,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那么为什么香港片会在东南亚一带有市场?流行文化比较接近是一个方面。这还是要回到前面说的香港的相对自由度,再加上高度的商业性,使得香港人拍片时既没有海峡两岸的郑智负担,又会主动而有的放矢地针对市民阶层的口味开掘 娱乐 。以邵氏片为例,你们以后后来王晶、周星驰的无厘头没下限,呵呵,看看邵氏武侠片,才知道什么叫脑洞大开、节操洗地。这种以模糊而游动的道德标准为底线,在界限内肆无忌惮的“勇敢”,是其他各方万万不及的。这种口味取向也为后面埋下了伏笔。

或许很多港片影迷提港片会以邵氏为正宗,但我是在八九十年代港片中长大的,所以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在我眼里可能地位会更高。为什么?这里要提到的就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了。邵氏虽然雄霸多年,但毕竟还是高度功利的商业指向,大片场经营更是把指标卡得死死的,所以,虽不能说邵氏对香港电影的拍摄语言革新没贡献,但是相较它的江湖地位,相对而言,贡献有限。而香港电影新浪潮则可以看成是一批少壮派影人带来的香港电影语言的狂飙突进。谭家明、许鞍华、徐克等电影作者以突破性的姿态在电影形式和内容上大举开拓。这次狂飙突进不仅是艺术上的,更是将一些当时看来前卫的手法与内容推而广之,使得香港电影更加肆无忌惮。前面说到邵氏片虽然玩得狠,但邵氏的三观其实仍是保守和传统的,电影拍摄方法还是相对守旧的,而经过新浪潮的冲击,香港电影拍摄上玩得更high,内容上也越来越挑战传统底线。(顺便说一句,徐克的《蝶变》我觉得一般,但《第一类型危险》是真的好,手法到精神上的刺激,high爆了)我是先看的八九十年代港片,再看的老邵氏,最后补了一些新浪潮的课,新浪潮在中间带来的美学变化很明显,这也带动了观众观赏口味的变化。而随着新浪潮而来的不止是电影形式与内容之变,更是市场竞争的加剧。邵氏作为一个老片场,多少在这场狂飙突进里有些守成了。本来邹文怀、何冠昌分出来的嘉禾就几乎可以分庭抗礼,80年代后一干其他公司兴起,邵氏却仍坚持着片场产品。作品质量和新颖程度和这些新贵比,明显有所不及。

而在这场激烈竞争中,大量中小公司涌现出来,融资、拍片方式更加灵活,内容上更无拘束。香港电影在亚太市场真正达到高峰。到这时,“香港电影”这个动态概念才慢慢定型,我把它归纳一下,大致有几个特征:

第一,肯定不用讲,香港片商投资,或以香港制作班底为主。

第二,以香港市民文化口味为主,融合有英国的欧美式中产阶级文化、广东地方文化、香港本地民间文化,并对4-9前上海市民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继承,呈现出来的是杂糅状态。

第三,以商业利益的追逐为终极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底线可以无限放低。

这里的“放低”是中性含义,一方面是趣味上可以无限低俗,像有一阶段邵氏片无论必要与否每片必有裸镜,如果这还不算难以接受,我们也可以拿好莱坞做个对比,同样是狂热追逐商业利益,在美国的清教传统之下,《人肉叉烧包》、《乌鼠机密档案》中直接表现对儿童的虐杀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在主流影片中出现的。但香港电影对此的容忍度比较高。

而在另一方面,这个“放低”可以理解为,为了赢得最大 娱乐 效果,香港电影可以怪招频出,无名山村里的吃人魔王可以cosplay林肯,流氓地痞的生身父亲也可以是Chairman Miao……这些固然会引起争议,但也使得香港电影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创作活力。后来常说的“无厘头”就是这种风格的部分总结。

第四,尽皆狂欢,如果不是喜剧,至少也会有喜剧因素。这一阶段香港电影哪怕是很悲情的故事,像89年版的《人海孤鸿》,94年的《暴雨骄阳》都是不乏 社会 反思和道德劝诫的苦情片,即便如此,片中仍不乏“查乳癌查舌癌”、“奶罩倒穿”等笑料。所有场次,只要编导想要,只需一秒钟,统统变喜剧。这一点对我影响蛮大的。

第五,这是波德维尔提到过的,原话不记得了,大意是:即便香港电影呈现出高度量产的状态,这些影片平均来看,并非完全的烂作,细看每一部要么在技法上要么在内容上都会有些想法,但总体制作会因为赶时间而显得粗糙。所以港片往往呈现的是有佳句少妙章的状态。

这话既可以理解为急功近利,也可以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香港电影的主要班底,少有学院科班出身的,大部分是仅受过速成培训,甚至速成培训都未经历直接在片场拜师学艺摸爬滚打练出来的。这样出身的班底,虽然很少能提出什么理论,但手活儿极熟练,个别混得不错的,脑子都很灵活,能想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招数。所以虽然速度快,但东西都还挺有个样子,甚至里面不乏亮点。

这五点大致就是我对“香港电影”在艺术呈现上的定义,它的成因可以从前面我提到的大的脉络看出。

那么,香港电影是怎么衰落的?为什么会衰落?

有人粗制滥造太多,有人说黑帮控制,有人说97回归,有人说大经济环境不佳……都有道理。

归结一下,时代变了。

其实我们回过头看看它成功的过程可以看出来,香港电影能成功是一个诸多原因促成的产物。

幸运地站在海峡两岸之外,既没有太大郑智压力和负担,又吸收了人才和资金。

本土文化、郑智氛围都很宽松,而且对商业有着强烈的追逐意识。

但一切到了90年代中后期,事儿都变了。

1、影片的普遍制片成本提升,单靠本端口市场支撑不住,而大陆市场尚未成形,更谈不上开放。

2、粗制滥造太多导致影片淤积,资金回笼成问题,本土经济不景气,台湾片商也在撤资,缺乏金主。

3、周边重要电影市场,比如韩国,自身的电影产业发展迅猛,而且还设了国产片保护。

4、自身电影人才瞅准机会早早抽身,但造星断档,青黄不接,周润发、成龙、李连杰(这个算出口转内销吧)纷纷投身好莱坞,,带来的空缺很能被填补。

5、上面这些原因造成的拍片量下降又直接导致原有片场师徒传承制实际破产——师父自己都吃不饱呢,所以带来的是人才的全方位断档。别的不说,香港原来世界最强的电影岗位——武术指导,你有见到多少新面孔吗?

香港电影人不能混吃等死啊,大家都想办法救市啊,这才有了《无间道》的应运而生。但大家看这个系列可以看出来,片子是非常不错,但原来意义上的“香港电影”在这个系列中基本荡然无存了。而且它这一个系列成功了,但并没有因此拯救香港电影,只是带来的是随后一小段时间的跟风——题材、拍摄形式上统统跟风。中间虽然也不乏一些能看的作品,但没有一部能达到《无间道》的成功,而在这个过程中,香港电影自身的特质基本丧失了。

香港电影人怎么办呢?他们的目光瞄向了北方,中国大陆,这个正逐渐开放并兴起的新市场。90年代合拍片还只是部分试水,到了这时候香港电影人已经是成批涌入大陆了。有一个段子,一个朋友去见文隽,刚好一个香港编剧找文。编剧问他:文生,导演协会已经开了普通话培训班,什么时候编剧协会也开一个?文隽有点尴尬,把那编剧敷衍几句打发走了。跟90年代香港人来大陆排片不同,时代不一样了,大陆人不再是那个又土又穷的表姐,土或许还是土,但穷——至少对于金主们来说,是一点都不穷了。

大量香港电影人在大陆获得了工作机会。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这不是说大陆是香港电影人的救世主,其实就是个工作机会。大陆毕竟熟谙商业电影拍摄法的人才还不够多,这时候很需要拥有大量经验的香港人参与。而即使让香港人来操盘,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你要在大陆拍片,并且要在大陆公映,你就得面对严苛的大陆%^&(大家都懂的)。更何况香港人的口味跟大陆观众又有相当的区别,本来就不是最佳创作状态,又在高度限制下开工,这样状态下出来的作品,你觉得还能叫“香港电影”么?

更何况大陆电影人也在慢慢自己成长,渐渐的,投资方发现,与其让香港人来拍,不如试试大陆自己的导演,他们可能更了解大陆人的口味。从影片艺术水平上来讲,不好说是耶非耶,但从商业成绩来看,香港人的“优势”也在逐渐消弭。哪怕是一些比较成功已经成名的大导演,像陈可辛,从《如果·爱》开始,一直拍到《中国合伙人》才算第一次真正在商业和口碑上赢得了大陆的认可。陈可辛这种文化接受力很强且血统多元一早就倡导“亚洲电影”概念的作者尚且如此,你觉得其他人会更好多少么?

虽然大陆电影产业问题非常之多,但有资本的力量,并且也确实有一些有见识有能力的企业与制作人在推动,“香港电影”这个概念逐渐消亡了,而标志着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概念在这几年逐渐形成。香港仍然是一块电影重镇,仍然有杜琪峰、许鞍华等作者,并且也不时会有个别新人涌现,但这些成就已经是大“华语电影”的成就了。无论从地域人才的参与,还是电影内容的接近,呈现出来的分别是电影作者的分别,而非大地域文化概念上的分别了。

消亡说起来令人伤感,但只要还有大批热爱电影的人仍然在保持创作,仍不时推出好作品,你管它到底是“香港电影”还是“华语电影”呢?

本文纯粹“印象派”,本人也非香港电影研究者,只是个港片影迷,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挂一漏万,权当抛砖引玉。见笑,见笑~

喜欢香港老一带的艺人,他们敬业自律,不像内地的一些人有点名自以为是,牛哄哄,还有的唱一两首歌就觉得自己是大师

❿ 香港和大陆谁的电影质量好

香港电影近几年呈现下滑趋势了,国产电影的产量和质量近几年有上升趋势,所以我认为是大陆电影质量好。

香港电影近几年呈现下滑趋势了,产量和质量都有下降了,国产电影的产量和质量近几年有上升趋势,口碑和票房都在一路升高。上世纪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进入21世纪香港电影逐渐走向没落,更多的是以警匪枪战为主,这种既卖座有刺激的电影在试图延续着香港电影的辉煌。

香港电影更像是一种文化认同,骨子里我们就认为香港电影是优质的,它代表着当时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如今随着内地市场的开放和包容,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北上,与其说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的好坏,不如放眼整个华语电影的现状,毕竟作为地域分化香港电影确实存在,但是我们经常口里所说的真正的香港电影已不复存在。

基本信息

香港的电影发展起步早,而且发展迅速,当初因为避乱,很多人才都移居香港,导致的不仅是香港影视界的发展,还有香港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都要比大陆强很多,如邵氏。

而大陆的电影路程比较曲折,起步较晚,而且道路坎坷!而且限制因素比较多,无法做到多样化发展!这样看来,大陆电影的确比不上香港电影。

从娱乐的角度来看,香港电影的娱乐性更加强,直说一点你就明白了,香港电影是分级的,而大陆的电影更加正规,稍微有点台词暗示,就过不了审,或者责令删改。

但是从前景上看,现在在大陆兴起一种电影叫网络电影,这种电影风格更加多样,不用去过审了,不借助影院传播,直接靠着网络流行,只要不是太过分,是没有人管的。